小儿推拿课件:足太阳膀胱经
合集下载
09足太阳膀胱经图文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定位
1、头面部穴10穴
睛明
目内眦稍上方的凹陷中
攒竹
眉头凹陷中
眉冲
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
曲差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0.5寸
五处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1寸
承光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2.5寸
通天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4寸
络却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5.5寸
②项强,肩背痛
膏肓俞
①咳嗽、气喘、肺痨等肺之虚损证; ③健忘、遗精、盗汗等虚劳诸疾。
②肩胛痛;
神堂
①心痛,惊悸;咳嗽、气喘等心肺病证
②脊背强痛
譩譆
①咳嗽,气喘;③疟疾,热病。
②肩背痛;
膈关
①胸闷,嗳气、呕吐等气上逆之病证;
②脊背强痛
魂门
①胸胁痛,背痛;②呕吐,腹泻。
阳纲
①肠鸣、腹痛、腹泻等胃肠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与病候
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 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 取之所别也。
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 虚则鼽衄
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
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
1、头面部穴10穴
睛明
目内眦稍上方的凹陷中
攒竹
眉头凹陷中
眉冲
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
曲差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0.5寸
五处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1寸
承光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2.5寸
通天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4寸
络却
正中线旁开1.5寸,入前发际5.5寸
②项强,肩背痛
膏肓俞
①咳嗽、气喘、肺痨等肺之虚损证; ③健忘、遗精、盗汗等虚劳诸疾。
②肩胛痛;
神堂
①心痛,惊悸;咳嗽、气喘等心肺病证
②脊背强痛
譩譆
①咳嗽,气喘;③疟疾,热病。
②肩背痛;
膈关
①胸闷,嗳气、呕吐等气上逆之病证;
②脊背强痛
魂门
①胸胁痛,背痛;②呕吐,腹泻。
阳纲
①肠鸣、腹痛、腹泻等胃肠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与病候
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 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 取之所别也。
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 虚则鼽衄
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
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保持良好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站、卧姿势,避免长 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有助于减轻肌肉 紧张和疼痛。
合理饮食
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和耐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维持身体健康 。
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起到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增 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与疾病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感冒、头痛、腰痛等,通过刺激 相应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PART 02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
睛明穴
位于眼眶内角,能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视物不明等。
足太阳膀胱经与疑难杂症的治疗
01
02
03
抑郁症
足太阳膀胱经与心相关, 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 位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 郁症症状。
失眠
失眠与心神不安有关,刺 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 可以安神定志,缓解失眠 症状。
肥胖症
肥胖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 关,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 的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 ,有助于减肥。
攒竹穴
位于眉头凹陷处,能主 治头痛、目眩、眉棱骨
痛等。
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咳嗽、气喘、咯
血等。
心俞穴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心悸、心痛等。
足太阳膀胱经的次要穴位
01
02
03
04
膈俞穴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呕吐、呃逆等。
肝俞穴
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胁痛、黄疸等。
保持正确的坐、站、卧姿势,避免长 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有助于减轻肌肉 紧张和疼痛。
合理饮食
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和耐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维持身体健康 。
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起到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增 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与疾病的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感冒、头痛、腰痛等,通过刺激 相应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PART 02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
睛明穴
位于眼眶内角,能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视物不明等。
足太阳膀胱经与疑难杂症的治疗
01
02
03
抑郁症
足太阳膀胱经与心相关, 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 位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 郁症症状。
失眠
失眠与心神不安有关,刺 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 可以安神定志,缓解失眠 症状。
肥胖症
肥胖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 关,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 的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 ,有助于减肥。
攒竹穴
位于眉头凹陷处,能主 治头痛、目眩、眉棱骨
痛等。
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咳嗽、气喘、咯
血等。
心俞穴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 能主治心悸、心痛等。
足太阳膀胱经的次要穴位
01
02
03
04
膈俞穴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呕吐、呃逆等。
肝俞穴
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能主治 胁痛、黄疸等。
《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全文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
备考:肾脏背俞穴。
大肠俞 Dachangshu BL25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法:髂脊平第四腰椎。 作用:调理大肠,通络止痛。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腰脊痛。 应用:腹胀、泄泻配天枢。
便秘配上巨虚、承山。 腰痛配至阳、腰阳关。 腰腿痛配肾俞、环跳、委中。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 备考:大肠背俞穴
作用:和肠疗痔,舒经活络。
主治:腰背痛,霍乱(小腿)转筋,下肢瘫 痪,腹痛便秘,痔疮,疝气。
应用:痔疮配长强、血海; 便秘配大肠俞、秩边; 小腿抽筋拘急疼痛配委中。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昆仑 Kunlun BL60
定位: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
作用:疏风通络,安神止痛。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足跟痛,难产,癫 痫,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
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调中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胸胁痛,完 谷不化,肠鸣。
应用:胃脘痛配内关、梁丘。 完谷不化配中脘、足三里。 疳积配四缝。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 备考:胃腑背俞穴。
肾俞 Shenshu BL23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肩胛 背痛,完谷不化。
应用:咳嗽,气喘配天突、定喘。 肺痨配足三里、膈俞。 健忘,遗精,完谷不化配足三里、关元。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
志室 Zhishi BL52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清利下焦。 主治:遗精,阳萎,阴痛,小便不利,水肿,
备考:肾脏背俞穴。
大肠俞 Dachangshu BL25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取法:髂脊平第四腰椎。 作用:调理大肠,通络止痛。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腰脊痛。 应用:腹胀、泄泻配天枢。
便秘配上巨虚、承山。 腰痛配至阳、腰阳关。 腰腿痛配肾俞、环跳、委中。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 备考:大肠背俞穴
作用:和肠疗痔,舒经活络。
主治:腰背痛,霍乱(小腿)转筋,下肢瘫 痪,腹痛便秘,痔疮,疝气。
应用:痔疮配长强、血海; 便秘配大肠俞、秩边; 小腿抽筋拘急疼痛配委中。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昆仑 Kunlun BL60
定位: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
作用:疏风通络,安神止痛。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足跟痛,难产,癫 痫,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
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调中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胸胁痛,完 谷不化,肠鸣。
应用:胃脘痛配内关、梁丘。 完谷不化配中脘、足三里。 疳积配四缝。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 备考:胃腑背俞穴。
肾俞 Shenshu BL23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肩胛 背痛,完谷不化。
应用:咳嗽,气喘配天突、定喘。 肺痨配足三里、膈俞。 健忘,遗精,完谷不化配足三里、关元。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
志室 Zhishi BL52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清利下焦。 主治:遗精,阳萎,阴痛,小便不利,水肿,
精品足太阳膀胱经1课件
*
5.操作要點 睛明、攢竹禁艾炷灸。 攢竹斜刺或平刺,背部腧穴斜刺0.5~0.8寸。 背俞穴為艾灸最常用穴位。 委中刺絡出血,至陰點刺放血。 昆侖、至陰妊證。 委中治熱證。 膏肓治虛證。 承山治大腸病。 昆侖、至陰治難產,至陰治胎位不正。
*
*
*
志室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補腎益精,清利下焦。 主治:遺精,陽萎,陰痛,小便不利,水腫,腰脊強痛。 應用:遺精、陽痿配關元; 腎虛腰痛配委中、太溪。 操作:直刺0.5~1.0寸。
*
秩邊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骶管裂孔旁開4橫指。 作用:清利下焦,通經活絡。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陰痛,痔疾。 應用: 腰腿痛、下肢痿痹配環跳、委中、陽陵泉; 痔瘡配支溝、承山。 操作:直刺1.5~3寸。
*
應用: 嘔吐,呃逆配內關、中脘、足三裏。 咳嗽,氣喘配肺俞、膻中。 肺癆配膽俞,皆用灸法。 血虛、血證配肝俞。 操作:向下或向內斜刺0.5~0.8寸。
*
肝俞
定位: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明目,行氣通絡。 主治:黃疸,脅痛,吐血,目赤,視物不明,夜盲,癲狂,癇證,背痛。 應用:脅痛配支溝、陽陵泉; 目眩配太沖。 操作:斜刺0.5~0.8寸。
*
承山
定位: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取法:1.委中與跟腱(平外踝尖)連線中點。 2.足跟上提時腓腸肌人字溝的頂點。 作用:和腸療痔,舒經活絡。
*
*
主治:腰背痛,小腿轉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氣。 應用:痔瘡配長強、血海; 便秘配大腸俞、秩邊; 小腿抽筋拘急疼痛配委中。 操作:直刺1~2寸。
*
5.操作要點 睛明、攢竹禁艾炷灸。 攢竹斜刺或平刺,背部腧穴斜刺0.5~0.8寸。 背俞穴為艾灸最常用穴位。 委中刺絡出血,至陰點刺放血。 昆侖、至陰妊證。 委中治熱證。 膏肓治虛證。 承山治大腸病。 昆侖、至陰治難產,至陰治胎位不正。
*
*
*
志室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補腎益精,清利下焦。 主治:遺精,陽萎,陰痛,小便不利,水腫,腰脊強痛。 應用:遺精、陽痿配關元; 腎虛腰痛配委中、太溪。 操作:直刺0.5~1.0寸。
*
秩邊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骶管裂孔旁開4橫指。 作用:清利下焦,通經活絡。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陰痛,痔疾。 應用: 腰腿痛、下肢痿痹配環跳、委中、陽陵泉; 痔瘡配支溝、承山。 操作:直刺1.5~3寸。
*
應用: 嘔吐,呃逆配內關、中脘、足三裏。 咳嗽,氣喘配肺俞、膻中。 肺癆配膽俞,皆用灸法。 血虛、血證配肝俞。 操作:向下或向內斜刺0.5~0.8寸。
*
肝俞
定位: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明目,行氣通絡。 主治:黃疸,脅痛,吐血,目赤,視物不明,夜盲,癲狂,癇證,背痛。 應用:脅痛配支溝、陽陵泉; 目眩配太沖。 操作:斜刺0.5~0.8寸。
*
承山
定位: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取法:1.委中與跟腱(平外踝尖)連線中點。 2.足跟上提時腓腸肌人字溝的頂點。 作用:和腸療痔,舒經活絡。
*
*
主治:腰背痛,小腿轉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氣。 應用:痔瘡配長強、血海; 便秘配大腸俞、秩邊; 小腿抽筋拘急疼痛配委中。 操作:直刺1~2寸。
*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① 脾胃肠腑病: 腹胀,腹泻,呕 吐,纳差,痢疾, 水肿; ② 血证:便血, 肌衄,崩漏。
肾俞(BL23)
[类属] 背俞穴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 腰膝酸软,腰脊强痛; ② 消渴,遗尿,小便不 利,水肿,泄泻; ③ 月经不调,带下,遗 精、阳痿、早泄; ④ 头昏目眩,耳鸣耳聋, 虚喘。
风门(BL12)
[定位]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 外感病:感冒, 咳嗽,发热,头痛; ② 项痛部痛证。
肺俞(BL13)肺之背俞穴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 肺疾:咳嗽,气喘, 咯血; ② 骨蒸潮热,盗汗等 阴虚病证。
心俞(BL15)
[类属] 背俞穴 [定位]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 头项腰足痛证; ② 癫痫; ③ 滞产。
申脉(BL62)
[类属] 八脉交会穴—通阳蹻脉 [定位] 外踝直下凹陷中。
[主治] ① 头痛,眩晕; ② 神志病:癫狂痫,失眠; ③ 腰腿痛。
至阴(BL67)
[类属] 井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 ① 胎位不正,滞产 ② 头面五官病:头痛, 目痛,鼻塞,鼻衄。
大肠俞(BL25)
[类属] 背俞穴 [定位]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 腰腿痛; ②腹胀、便秘、泄泻。
八髎—上髎、中髎、次髎、下髎
【定位】在骶区,依次与骶后孔相对应。 【功能】 1.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 2.腹痛、便秘、小便不利; 3.腰骶部疼痛;
承扶(BL36)
天柱(BL10)
[定位] 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 缘凹陷中。 [主治] ① 后头痛,项痛; ② 鼻塞; ③ 热病,癫狂病。
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
百日咳,肺气肿,肺结核; ❖ 2. 外科系统疾病:颈淋巴结核,胸膜炎; ❖ 3. 其它:感冒,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
腰背痛等。 ❖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 防造成气胸。
《针灸学》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
心俞Xinshu(BL15)
❖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特异性】心的背俞穴。 ❖ 【功用】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 【主治病症】 ❖ 1.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
肠炎,肠出血; ❖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 ❖ 3. 外科系统疾病: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
核,胸膜炎; ❖ 4.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 ❖ 5.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
小儿营养不良。 ❖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 气胸。
2. 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 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 盲,荨麻疹等。 ❖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 胸。
足太阳膀胱经 《针灸学》课件
胃俞Weishu(BL 21)
❖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针灸学》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
要求掌握的腧穴
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 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 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委阳(三焦 下合)、委中(合)、膏肓、志室、秩边、 承山、飞扬(络)、昆仑(经)、申脉、 束骨(输)、至阴(井)。
《针灸学》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的属性歌诀:
腰背痛等。 ❖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 防造成气胸。
《针灸学》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
心俞Xinshu(BL15)
❖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特异性】心的背俞穴。 ❖ 【功用】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 【主治病症】 ❖ 1.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
肠炎,肠出血; ❖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 ❖ 3. 外科系统疾病: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
核,胸膜炎; ❖ 4.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 ❖ 5.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
小儿营养不良。 ❖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 气胸。
2. 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 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 盲,荨麻疹等。 ❖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 胸。
足太阳膀胱经 《针灸学》课件
胃俞Weishu(BL 21)
❖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针灸学》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
要求掌握的腧穴
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 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 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委阳(三焦 下合)、委中(合)、膏肓、志室、秩边、 承山、飞扬(络)、昆仑(经)、申脉、 束骨(输)、至阴(井)。
《针灸学》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的属性歌诀:
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刺灸: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可灸
心 膈 肝脾
7、心俞(心的背俞穴)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 心悸 心烦
②失眠 健忘 癫狂痫 ③咳嗽 吐血 盗汗 刺灸: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可灸。
8、膈俞 (八会穴—血会)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 呃逆 饮食不下
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11脾俞 (脾的背俞穴)
12胃俞 (胃的背俞穴)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共性①胃痛 呕吐 腹胀 泄泻 肠鸣 痢疾 ②腰背痛
③衄血 便血 崩漏 ④水肿 肌肉萎缩 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13、肾俞 (肾的背俞穴)
足太阳膀胱经
目的要求
• 1.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 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 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 法。
•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 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1) 。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 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①腰骶痛 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 便秘 痔疾 刺灸:直刺1·5~2
寸。可灸
20承山
21飞扬(络穴)
定位:委中与昆仑之间 昆仑穴直上7寸,
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 承山外下方1寸处。
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①下肢痿痹 脚气
②痔疾
③小腿拘急疼痛 便秘
③头痛 目眩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67穴)
1、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疾:目赤肿痛 流泪 夜盲 视物不清 近视等。
心 膈 肝脾
7、心俞(心的背俞穴)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 心悸 心烦
②失眠 健忘 癫狂痫 ③咳嗽 吐血 盗汗 刺灸: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可灸。
8、膈俞 (八会穴—血会)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 呃逆 饮食不下
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11脾俞 (脾的背俞穴)
12胃俞 (胃的背俞穴)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共性①胃痛 呕吐 腹胀 泄泻 肠鸣 痢疾 ②腰背痛
③衄血 便血 崩漏 ④水肿 肌肉萎缩 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13、肾俞 (肾的背俞穴)
足太阳膀胱经
目的要求
• 1.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 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 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 法。
•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 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1) 。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 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①腰骶痛 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 便秘 痔疾 刺灸:直刺1·5~2
寸。可灸
20承山
21飞扬(络穴)
定位:委中与昆仑之间 昆仑穴直上7寸,
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 承山外下方1寸处。
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①下肢痿痹 脚气
②痔疾
③小腿拘急疼痛 便秘
③头痛 目眩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67穴)
1、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疾:目赤肿痛 流泪 夜盲 视物不清 近视等。
足太阳膀胱经.ppt
六十七穴足太阳,睛明目内红囟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过后是承光, 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 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 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 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 上次中下四髎穴,一孔二孔骶孔藏, 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背脊第二行, 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 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 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 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 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 金门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养胃阴,健脾助运。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 肠鸣; 胸胁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本穴为治疗脾胃疾患的要穴。配脾 俞、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胃 炎,胃溃疡,小儿消化不良。 胃经之背俞穴。
肾
下缘平第二腰椎。
附注:本穴为治疗各种目疾的常用穴。配合谷、 四白治疗目生翳膜;配肝俞、肾俞、风池、太出、 角孙、合谷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青 光眼。
攒
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目内眦直上。
作用:祛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前额头痛,眉棱骨痛;视物不明,目赤肿痛,
流泪,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呃逆。
刺灸法:平刺0.5~0.8寸,禁灸。
睛
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活血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推眼球向外侧 固定,刺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3~0.5寸。 一般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出 针后按压针孔片刻;本穴禁灸。
脾
俞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统血。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泄泻, 痢疾,便血; 水肿; 黄疸; 背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足太阳膀胱经》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的终点
足太阳膀胱经的终 点位于头顶的百会 穴
百会穴是足太阳膀 胱经的最后一个穴 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 中线与两耳尖连线 的交点处
百会穴是督脉与足 太阳膀胱经的交会 穴,具有重要的养 生保健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的分支
起于内眼角,向上至额角
沿头顶至枕骨,向下至肩 胛骨
沿脊柱两侧向下至腰部
沿大腿外侧向下至小腿外 侧
申脉穴:位于脚踝内侧,
攒竹穴:位于眉头,主
治肩痛、颈痛、背痛等
主治腰痛、腿痛、膝痛 等
治头痛、眼病、鼻病等
瞳子髎穴:位于眼外角, 主治眼病、头痛、鼻病
等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 主治腰痛、腿痛、膝痛
等
睛明穴:位于眼内角, 主治眼病、头痛、失眠
等
承泣穴:位于眼内角下 方,主治眼病、头痛、
鼻病等
风池穴:位于后脑勺,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
注意事项:在调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 绪波动,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足太阳膀胱经 的研究与展望
足太阳膀胱经的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针灸、按摩、推拿等
研究进展:对足太阳膀胱经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 究
研究成果:发现了足太阳膀胱经在治疗多 种疾病方面的作用,如颈椎病、腰椎病、 肩周炎等
足太阳膀胱经与感 冒的关系:感冒时,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 位会有明显的压痛 感。
足太阳膀胱经与颈 椎病的关系:颈椎 病患者,足太阳膀 胱经的穴位会有明 显的压痛感。
足太阳膀胱经与腰 痛的关系:腰痛患 者,足太阳膀胱经 的穴位会有明显的 压痛感。
足太阳膀胱经与头 痛的关系:头痛患 者,足太阳膀胱经 的穴位会有明显的 压痛感。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ppt课件
●配风池、攒竹,有祛风邪,清头目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
整理版课件
39
背部综合疗法
❖集聚于刮痧,走罐,油压,指压, 温灸。配合远红外线灯,精油效果 显著。还可以对感冒,失眠有明显 效果。
整理版课件
40
什么时间刺激膀胱经好呢?
❖ 膀胱气血申时最旺,此时做最好,把气血疏 通,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此时多喝水 对人体有祛湿排毒的作用。
❖ 部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脾胃虚弱,胃脘痛,胃下垂,虚烦干呕,营养不良,腰背痛,腹
胀,胸鸣,泄泻等 ❖ 配伍:
配上巨虚、三阴交,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 配中脘,为俞募配穴法,有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 配内关、梁丘,有宽中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痉挛,胰腺炎。
38
至阴
❖ 至阴:急性腰痛找至阴 ❖ 作用:是远距离取穴的常用穴,统 治膀胱经所有的部位,特别是急性腰
痛和怀孕胎位不 正,温灸至阴有非常好的疗效。
❖
❖ 部位:歌诀:至阴小趾爪角旁 ❖ 主治:头颈痛,目痛,鼻塞,腰痛,胎位不正,胎暴动,胞衣不下来,
急性腰扭伤治疗。 ❖ 配伍:
●配三阴交、有调冲任,理胞宫的作用,主治胞衣不下,难产。
整理版课件
41
刮痧新要点
❖ 刮痧工具:黄铜最好,最容易出痧,治疗效果最好。
❖ 刮痧顺序:首刮大椎、大、膏肓、神堂,病重者、严重心脏 病患者首刮心经心包经肺经稳定上焦,再刮其他经脉线和患 处局部。
整理版课件
23
肾俞
❖ 肾俞:腰肌劳损找肾俞 ❖ 作用:有滋阴补肾之功,能治疗男女生殖方面,治泌尿系统疾病,培补
肾气强身健体。 ❖ 部位: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旁开1.5寸 ❖ 主治:肾虚,腰腿痛,遗精,阳痿,MC不调,耳鸣,耳聋水肿等。 ❖ 配伍:
整理版课件
39
背部综合疗法
❖集聚于刮痧,走罐,油压,指压, 温灸。配合远红外线灯,精油效果 显著。还可以对感冒,失眠有明显 效果。
整理版课件
40
什么时间刺激膀胱经好呢?
❖ 膀胱气血申时最旺,此时做最好,把气血疏 通,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此时多喝水 对人体有祛湿排毒的作用。
❖ 部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脾胃虚弱,胃脘痛,胃下垂,虚烦干呕,营养不良,腰背痛,腹
胀,胸鸣,泄泻等 ❖ 配伍:
配上巨虚、三阴交,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 配中脘,为俞募配穴法,有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 配内关、梁丘,有宽中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痉挛,胰腺炎。
38
至阴
❖ 至阴:急性腰痛找至阴 ❖ 作用:是远距离取穴的常用穴,统 治膀胱经所有的部位,特别是急性腰
痛和怀孕胎位不 正,温灸至阴有非常好的疗效。
❖
❖ 部位:歌诀:至阴小趾爪角旁 ❖ 主治:头颈痛,目痛,鼻塞,腰痛,胎位不正,胎暴动,胞衣不下来,
急性腰扭伤治疗。 ❖ 配伍:
●配三阴交、有调冲任,理胞宫的作用,主治胞衣不下,难产。
整理版课件
41
刮痧新要点
❖ 刮痧工具:黄铜最好,最容易出痧,治疗效果最好。
❖ 刮痧顺序:首刮大椎、大、膏肓、神堂,病重者、严重心脏 病患者首刮心经心包经肺经稳定上焦,再刮其他经脉线和患 处局部。
整理版课件
23
肾俞
❖ 肾俞:腰肌劳损找肾俞 ❖ 作用:有滋阴补肾之功,能治疗男女生殖方面,治泌尿系统疾病,培补
肾气强身健体。 ❖ 部位: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旁开1.5寸 ❖ 主治:肾虚,腰腿痛,遗精,阳痿,MC不调,耳鸣,耳聋水肿等。 ❖ 配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俞(胃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第12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健脾胃,消积滞。 ❖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
腹胀,腹痛,肠鸣;背痛。 ❖ 操作:可灸。
肾俞(肾背俞穴)
❖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益肾壮阳,纳气利水。
❖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阳 痿,遗精;遗尿,小便不利; 耳聋,耳鸣;腰痛;五更泻; 水肿。
❖ 主治:头痛,目眩,鼻衄; 项强,腰痛,外踝疼痛; 难产;癫痫。
❖ 操作:可灸。孕妇禁用, 经期慎用。
23.至阴(井穴)
❖ 定位:在足趾末节外侧, 趾甲角旁0.1寸。
❖ 作用:正胎位,顺胎产, 散风邪,调阴阳。
❖ 主治:胎位不正,难产, 胞衣不下;头痛,目痛, 鼻塞,鼻衄。
❖ 操作:胎位不正用灸。
足太阳膀胱经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一 经脉循行:
❖ 从内眼角→循行额部,交会于头 顶。
❖ 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 ❖ 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回出项部→
沿肩胛内侧→夹脊旁→达腰中→ 入脊旁筋肉→联络于肾,属膀胱。 ❖ 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 →入腘窝中。 ❖ 从肩胛内侧→过肩胛→过髋关节 部→沿大腿外侧后下行→前脉会 于腘中→腓肠肌部→出外踝的后 方→沿第五跖骨粗隆→至足小趾 外侧与足少阴肾相交接。
体内联系
❖属膀胱,络肾。 ❖并联络眼、脑、耳部。
二 主要病候:
❖①小便不通 遗尿 ❖②癫狂 热病 疟疾 ❖③目痛 见风流泪 鼻塞多涕 鼻
衄 ❖④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三 本经腧穴:
❖本经共67穴 位
❖起自睛明穴, 至于至阴穴。
睛明
❖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 稍上凹陷处。
❖ 作用:祛风明目,清热。 ❖ 主治:近视,目视不明,
心俞(心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第5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补心气,宁心神, 养心血。
❖ 主治:心痛,心悸,虚劳 心烦;失眠,多梦,癫狂 痫;咳嗽, 吐血,盗汗。
❖ 操作:可灸。
膈俞(八会穴之血会)
❖ 定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理气血,宣肺气,调 肠胃。
❖ 主治:背痛,腰痛,下肢痿 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瘾疹,皮肤瘙 痒,疔疮。
❖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可 灸。
膏肓
❖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 棘突下,旁开3寸。
❖ 作用:益气补血,宁心安 神。
❖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 盗汗,咳血;失眠,健忘, 多梦;项强,肩背痛;虚 劳羸瘦。
胆俞(胆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清热退黄,理气通 络。
❖ 主治:黄疸,口苦,呕吐, 胁痛,食不化。
❖ 操作:可灸。
脾俞(脾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第11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健脾益气,调补气血。 ❖ 主治:呕吐,纳呆,食不化,
腹胀,泄泻,痢疾;黄疸; 背痛;水肿 ;血虚。 ❖ 操作:可灸。
❖ 操作:可灸。
承山
❖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 仑之间,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 顶端处。
❖ 作用:理肠疗痔,舒筋活络。 ❖ 主治:痔疾,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腿肚转筋。 ❖ 操作:不宜过强刺激,以免引起腓
肠肌痉挛。可灸。
昆仑(经穴)
❖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 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 处。
❖ 作用:清头目,通经络, 理胞宫。
❖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 头痛,哮喘;项强,胸 背痛。
❖ 操作:斜刺0.5~0.8寸。 可灸。
肺俞(肺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调理肺气,止咳平 喘。
❖ 主治:咳嗽,哮喘,咳血; 鼻塞;皮肤瘙痒,瘾疹; 骨蒸潮热,盗汗。
❖ 操作:斜刺0.5~0.8寸。 可灸。
❖ 操作:可灸。
15.次髎
❖ 定位:在骶部,当骶后上 棘内下方,适对笫二骶后 孔处。
❖ 作用:强腰膝,理下焦。
❖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带下;阳痿,遗精;疝气, 小便不利;腰痛,下肢痿 痹。
❖ 操作:可灸。
委中(合穴 下合穴)
❖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 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 作用:凉血泻热,通经活络。
❖ 操作:可灸。
大肠俞(大肠背俞穴)
❖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 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理气化滞。 ❖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
痢疾,便秘,痔疾;腰痛。 ❖ 操作:可灸。
14.膀胱俞(膀胱背俞穴)
❖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 嵴旁1.5寸,平笫2骶后孔 中。
❖ 作用:利湿浊,通经络。
❖ 主治:小便不利,尿频, 遗尿,癃闭;遗精,阳痿; 泄泻,便秘;腰骶强痛。
❖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 咳嗽,气喘;吐血,便血; 瘾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 症。
❖ 操作:可灸。
肝俞(肝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第9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疏肝利胆,清利头 目。
❖ 主治:胁痛,黄疸;目赤, 目视不明,迎风流泪,青 盲;眩晕,癫狂痫;吐血, 衄血;脊背痛。
❖ 操作:不宜灸。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 盲,色盲,目翳;急性腰 扭伤;心动过速。
攒竹
❖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凹陷 处。
❖ 作用:祛风明目。
❖ 主治:目视不明,目赤肿痛, 眼睑下垂,迎风流泪;头痛, 眉棱骨痛,面瘫,面痛;呃 逆。
❖ 操作:禁灸。
风门
❖ 定位:在背部,第2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祛风解表,宽胸 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