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感悟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活中感悟语文
一、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可能性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学校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江泽民主席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语文从生活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1、有生活才有知识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
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在教学《荔枝蜜》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蜜蜂的生活特点和无私奉献精神。针对学生了解蜜蜂不多,我决定带学生亲自去养蜂场所看一看。同学们看到了蜂箱中蠕蠕爬动的蜜蜂,看到了一个个精致的蜂窝……非常兴奋。当天晚上的日记,学生写得可生动了。这种“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发展。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学生的生活都比较简单,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2、有生活才有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教江山多娇”这一单元时,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走出课堂、走
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报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写出了鲜活鲜活的小作文。
在调查研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他们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走出了学校,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社会,走向大自然,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
3、有生活才有精彩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
每年,学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都要组织学生远足拉练。在难忘的拉练之后,再让学生写一写。今年的拉练,由于拉练前一两天天气的戏剧性变化,学生的心理感受明显的丰富了,于是,写出来的作文马上就变得十分精彩。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语文,语文才能精彩纷呈。
三、学生生活“语文化”
正如刘国正所言“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学
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
1、日常生活“语文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
2、班级生活“语文化”
中学学习,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学生在班级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
3、社会生活“语文化”
“社会生活‘语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武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话题。正如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比如在学习《汉字的魅力》一文,我就教育学生做个有心人。让学生在逛街时,在旅游时,时时处处注意观察,找出有病的广告语,有错的招牌字,做一个“有心人”。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让我们“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自由地飞翔”,在新课程指导下,在生活中感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