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边边边(SSS)——三条边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条边都确定了,整个三角形都可以固定下来了。
这样就具有了唯一性,而这样的两个三边都对应相等的三角形,自然就是全等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个角都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
方法二: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判定方式是课本上直接给出的,同一个角度的有很多,但是确定了夹这个角的两条边的长短,这个就被确定下来了,这是举不出反例的。
方法三: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之间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判定方式也是课本上直接给出的,一个角的边可以无限延长,两个角的夹边被确定以后,就无法延长了,另外两条边则肯定会有交点,这样肯定也能将三角形确定下来。
方法四:角角边(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判定方式是由方法三角边角衍生出来的,只要记住了方法三,这个方法就很好记了。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两个角都确定了的话,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确定下来,这样三个角都是固定的了,那条对边无论如何都是夹在其中两个角中间的,所以也就形成了“角边角”。
方法五: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判定方式是利用了勾股定理,如果两条边都知道了,那么利用勾股定理很容易就可以确定第三条边了,这样利用方法一边边边,或者是方法二边角边,都是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但是前提必须是两个直角三角形。
专题04 手拉手模型证全等(解析版)
专题04 手拉手模型证全等类型一等边手拉手1.图1、图2中,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与△CBN都是等边三角形.(1)如图1,线段AN与线段BM是否相等?证明你的结论;(2)线段AN与线段BM交于点O,求∠AOM的度数;(3)如图2,AN与MC交于点E,BM与CN交于点F,探究△C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AN=BM,见解析;(2)60°;(3)等边三角形,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ACN≌△MCB(SAS),即可得出AN=BM;(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NC=∠MBC,则∠AOM=∠CAN+∠MBC=∠CAN+∠ANC =∠BCN=60°;(3)证△ACE≌△MCF(ASA),得CE=CF,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N=BM,理由如下:∵△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C=CM,CN=CB,∠ACM=∠BCN=60°,∴∠ACM +∠MCN =∠BCN +∠MCN ,∴∠ACN =∠BCM ,在△ACN 和△MCB 中,AC MC ACN MCB CN CB =⎧⎪∠=∠⎨⎪=⎩,∴△ACN ≌△MCB (SAS ),∴AN =BM ;(2)由(1)得:△ACN ≌△MCB ,∴∠ANC =∠MBC ,∴∠AOM =∠CAN +∠MBC =∠CAN +∠ANC =∠BCN =60°;(3)△CEF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CN ≌△MCB ,∴∠CAE =∠CMF ,∵∠MCF =180°﹣∠ACM ﹣∠BCN =60°,∴∠ACE =∠MCF ,在△ACE 和△MCF 中,CAE CMF AC MCACE MCF ∠=∠⎧⎪=⎨⎪∠=∠⎩, ∴△ACE ≌△MCF (ASA ),∴CE =CF ,∵∠MCF =60°,∴△CEF 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如图,△AB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BC <105°,AE 与DC 交于点F . (1)求证:AE =DC ;(2)求∠BFE 的度数;(3)若AF =9.17cm ,BF =1.53cm ,CF =7.53cm ,求CD .【答案】(1)见解析;(2)60°;(3)18.23cm【解析】【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BA=∠EBC=60°,BD=AB,BC=BE.从而可证∠DBC =∠ABE.即可利用“SAS”可证明△DBC≌△ABE,得出结论AE=DC.(2)过点B作BN⊥CD于N,BH⊥AE于H.由△DBC≌△ABE可知∠BEH=∠BCN,∠BDF =∠BAF.再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FDA+∠DAF=120°,进而求出∠DF A=180°-120°=60°,即求出∠DFE=180°-60°=120°.即可利用“AAS”证明△BEH≌△BCN,得出结论BH=BN,即得出BF平分∠DFE,即可求出∠BFE=60°.(3)延长BF至Q,使FQ=AF,连接AQ.根据所作辅助线可知∠AFQ=∠BFE=60°,即证明△AFQ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结论AF=AQ=BQ,∠F AQ=60°.又可证明∠DAF=∠BAQ.利用“SAS”可证明△DAF≌△BAQ,即得出DF=BQ=BF+FQ=BF+AF,最后即可求出CD=DF+CF=BF+AF+CF=1.53+9.17+7.53=18.23cm.【详解】(1)证明:∵△AB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DBA=∠EBC=60°,BD=AB,BC=BE,∴∠DBA+∠ABC=∠EBC+∠ABC,即∠DBC=∠ABE,∵在△DBC和△ABE中,BD ABDBC ABE BC BE=⎧⎪∠=∠⎨⎪=⎩,∴△DBC≌△ABE(SAS),∴AE=DC;(2)解:如图,过点B作BN⊥CD于N,BH⊥AE于H.∵△DBC ≌△ABE ,∴∠BEH =∠BCN ,∠BDF =∠BAF ,∵△ABD 是等边三角形,∴∠BDA +∠BAD =120°,∴∠FDA +∠DAF =120°,∴∠DF A =180°-120°=60°,∴∠DFE =180°-60°=120°,在△BEH 和△BCN 中,90BEH BCN BHE BNC BE BC ∠=∠⎧⎪∠=∠=︒⎨⎪=⎩,∴△BEH ≌△BCN (AAS ),∴BH =BN ,∴BF 平分∠DFE ,∴∠BFE =12∠DFE =12×120°=60°;(3)解:如图,延长BF 至Q ,使FQ =AF ,连接AQ .则∠AFQ =∠BFE =60°,∴△AFQ 是等边三角形,∴AF =AQ =BQ ,∠F AQ =60°,∵△ABD 是等边三角形,∴AD =AB ,∠DAB =60°,∴∠DAB +∠BAF =∠BAF +∠F AQ ,即∠DAF =∠BAQ ,在△DAF 和△BAQ 中,AD AB DAF BAQ AF AQ =⎧⎪∠=∠⎨⎪=⎩,∴△DAF ≌△BAQ (SAS ),∴DF =BQ =BF +FQ =BF +AF ,∴CD =DF +CF =BF +AF +CF =1.53+9.17+7.53=18.23cm .【点睛】本题为三角形综合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点C 为线段BD 上一点,,ABC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与CE 交于点,F BE 与AC 相交于点G .(1)求证:≌ACD BCE ;(2)求证:ACF BCG ≌(3)若8,25CF CG BD +==,求ACD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解析】【分析】(1)根据SAS 即可证明△BCE ≌△ACD ;(2)由△ACD ≌△BCE 可得∠CBG =∠CAF ,从而利用ASA 可证明△ACF ≌△BCG ;(3)求出CG =CF =4,过G 作GM ⊥BD 于M ,过点F 作FN ⊥BD 于N ,求出GM ,FN ,根据S △ACD =S △ACF +S △CDF =S △BCG +S △CDF 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证明:∵△ABC ,△CDE 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60°,∴∠ACB +∠ACE =∠DCE +∠ACE ,即∠BCE =∠DCA ,∴△ACD ≌△BCE (SAS ).(2)由(1)得△ACD ≌△BCE ,∴∠CBG =∠CAF ,又∵∠ACF =∠BCG =60°,BC =AC ,在△ACF 和△BCG 中,ACF BCG BC ACCAF CBG ∠=∠⎧⎪=⎨⎪∠=⎩, ∴△ACF ≌△BCG (ASA );(3)∵△ACF ≌△BCG ,∴S △ACF =S △BCG ,CG =CF ,而CF +CG =8,∴CG =CF =4,过G 作GM ⊥BD 于M ,过点F 作FN ⊥BD 于N ,又∵∠ACB =∠DCE =60°,∴GM=FN= ∴S △ACD =S △ACF +S △CDF=S △BCG +S △CDF =12BC •GM +12CD •FN=12⨯(BC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G =CF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类型二 等直手拉手4.已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 和△DCE (AC =BC ,DC =CE ,∠ACB =∠DCE =90°)如图所示摆放,连接AE 、BD 交于点O .AE 与DC 交于点M ,BD 与AC 交于点N .(1)如图1(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大小不等),试判断AE 与BD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大小相等,即AC =DC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答案】(1)AE =BD 且AE ⊥BD .理由见解析;(2)△ACB ≌△DCE ,△EMC ≌△BCN ,△AON ≌△DOM ,△AOB ≌△DOE【解析】【分析】(1)证明△ACE ≌△BCD ,可得AE =BD ,∠CEA =∠BDC ,由∠CME =∠DMO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DOM =∠ECM =90°,进而可证AE ⊥BD .(2)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找出相等边和角,进而找出全等三角形.【详解】解:(1)结论;AE =BD 且AE ⊥BD .理由如下:∵∠ACB =∠DCE ,∴∠ACB +∠DCA =∠DCE +∠DCA ,即∠DCB =∠ACE ,∵AC =BC ,CD =CE ,在△ACE 与△BCD 中,AC BC ACE DCB CD CE =⎧⎪∠=∠⎨⎪=⎩,∴△ACE ≌△BCD (SAS ),∴AE =BD ,∠CEA =∠BDC ,∵∠CME =∠DMO ,∴180()180()CEA CME DMO BDC ︒-∠+∠=︒-∠+∠,即∠DOM =∠ECM =90°,∴AE ⊥BD ,∴AE =BD 且AE ⊥BD ;(2)∵AC =DC ,∴AC =CD =EC =CB ,在△ACB 与△DCE 中,AC DC ACB DCE CB CE =⎧⎪∠=∠⎨⎪=⎩,∴△ACB ≌△DCE (SAS );由(1)可知:∠AEC =∠BDC ,∠EAC =∠DBC ,∴∠DOM =90°,∵∠AEC =∠CAE =∠CBD ,∴△EMC ≌△BCN (ASA ),∴CM =CN ,∴DM =AN ,∴△AON ≌△DOM (AAS ),∵DE =AB ,AO =DO ,∴△AOB ≌△DOE (HL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5.已知Rt ABC △中,AB AC =,90BAC ∠=︒,点D 为直线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点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Rt ADE △,AD AE =,连接CE .(1)发现问题:如图①,当点D 在边BC 上时,①请写出BD 和CE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位置关系________;②线段CE 、CD 、BC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2)尝试探究:如图②,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1)中CE 、CD 、BC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③,当点D 在边CB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若6BC =,1CE =,则线段AD 的长为________.【答案】(1)①BD CE =,BD CE ⊥.②BC CE CD =+.(2)不成立,CE BC CD =+.(3)5【解析】【分析】(1)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BA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证明△BA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3)根据△BAD ≌△CAE 得到BD =CE =1,再证明△DCE 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 ,即可求出AD 的长度;【详解】(1)①解:结论:BD =CE ,BD ⊥CE ,理由:∵∠ABC =∠ACB =45°,∠ADE =∠AED =45°,∴∠BAC =∠DAE =90°,∴∠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BD =CE ,∠ACE =∠B =45°,∴∠BCE =90°,即BD ⊥CE ,故答案为:BD =CE ;BD ⊥CE ;②证明:∵BD =CE ,∴BC =BD +CD =CE +CD ;故答案为:BC CE CD =+.(2)解:(1)中BC 、CE 、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不成立,新的数量关系是CE =BC +CD , 理由:∵∠BAC =∠DAE =90°,∴∠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BD =CE ,∴CE =BC +CD ;(3)解:∵∠BAC =∠DAE =90°,∴∠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BD =CE =1,∠ABD =∠ACE =135°,∵∠ACB =45°,∴∠DCE =90°,在Rt △DCE 中,CD =BD +BC =7,CE =1,∴DE=∴52AD ==;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在△ABC 中,∠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1)如图1,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E =AF 、求证:△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经过分析已知条件AB =AC ,D 为BC 的中点.容易联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因此,连结AD (如图2),以下是某同学由己知条件开始,逐步按层次推出结论的流程图.请帮助该同学补充完整流程图.补全流程图:①___≅____,②∠EDF =___(2)如果E 、F 分别为AB 、CA 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 =AF ,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先作出判断,然后给予证明.【答案】(1)△BDE ,△ADF ,90°;(2)△DEF 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接AD ,根据∠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可以得到∠B =∠C =45°,AD ⊥BC ,1==452BAD CAD BAC =∠∠∠,12AD CD BD BC ===,从而可以证明△BDE ≌△ADF (SAS ),得到DE =DF ,∠BDE =∠ADF ,由∠ADE +∠BDE =∠BDA =90°,可得∠ADE +∠ADF =90°,即∠EDF =90°,即可证明;(2)连接AD ,同样证明△BDE ≌△ADF (SAS ),得到DE =DF ,∠BDE =∠ADF ,再由∠ADF +∠BDF =∠BDA =90°,即可得到∠BDE +∠BDF =90°,即∠EDF =90°,即可证明.【详解】解:(1)如图所示,连接AD ,∵∠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B =∠C =45°,AD ⊥BC ,1==452BAD CAD BAC =∠∠∠,12AD CD BD BC ===, ∴∠B =∠BAD =∠CAD ,在△BDE 和△ADF 中,BD AD B DAF BE AF =⎧⎪∠=∠⎨⎪=⎩,∴△BDE ≌△ADF (SAS ),∴DE =DF ,∠BDE =∠ADF ,∵∠ADE +∠BDE =∠BDA =90°,∴∠ADE +∠ADF =90°,即∠EDF =90°,∴△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BDE ,△ADF ,90°;(2)△DEF 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AD ,∵∠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ABC =∠C =45°,AD ⊥BC ,1==452BAD CAD BAC =∠∠∠,12AD CD BD BC ===, ∴∠F AD =180°-∠CAD =135°,∠EBD =180°-∠ABC =135°,∴∠F AD =∠EBD ,在△BDE 和△ADF 中,BD AD EBD FAD BE AF =⎧⎪∠=∠⎨⎪=⎩,∴△BDE ≌△ADF (SAS ),∴∴DE =DF ,∠BDE =∠ADF ,∵∠ADF +∠BDF =∠BDA =90°,∴∠BDE +∠BDF =90°,即∠EDF =90°,∴△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7.(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连接AD ,BE ,点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E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2)拓展探究:如图2,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连接AD ,BE ,点A 、D 、E 不在一条直线上,请判断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如图3,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 DCE α∠=∠=,则直线AD 和BE 的夹角为__________.(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答案】(1)90°,AD =BE ;(2)AD =BE ,AD ⊥BE ;(3)α【解析】【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AC BC =,CD CE =,进而根据∠ACB −∠DCB =∠DCE −∠DCB ,可得∠ACD =∠BCE ,证明△ACD ≌△BCE (SAS ),即可求得AD =BE ;∠BEC =∠CDA =135°;(2)延长AD 交BE 于点F ,同理可得△ACD ≌△BCE ,设∠F AB =α,则∠CAD =∠CBE =45°-α,根据∠ABE =45°+45°-α=90°-α,进而根据∠AFB =180°-∠F AB -∠ABE =180°-α-(90°-α)=90°,即可求解;(3)延长BE 交AD 于点G ,方法同(2)证明△ACD ≌△BCE ,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直线AD 和BE 的夹角.【详解】(1)∵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AC BC =,CD CE =,∠CDE =45°∴∠CDA =135°∵∠ACB −∠DCB =∠DCE −∠DCB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BEC =∠ADC =135°,AD =BE∴∠AEB =90°故答案为:90°,AD =BE(2)AD =BE ,AD ⊥BE ,理由如下,同理可得△ACD ≌△BCE ,则AD =BE ,延长AD 交BE 于点F ,设∠F AB =α,则∠CAD =∠CBE =45°-α∴∠ABE =45°+45°-α=90°-α∴∠AFB =180°-∠F AB -∠ABE =180°-α-(90°-α)=90°∴AD ⊥BE(3)如图,延长BE 交AD 于点G ,∵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α,∵∠ACB +∠ACE =∠DCE +∠ACE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CBE =∠CAD∵ACB DCE α∠=∠=∴∠CBA =∠CAB =()11180=9022αα︒-︒- ∴∠GAB +∠GBA =()()CAD CAB ABC CBE ∠+∠+∠-∠,ABC CAB =∠+∠180α=︒-,∴∠AGB =180°-(∠GAB +∠GBA )α= ,即直线AD 和BE 的夹角为α.故答案为:α.【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旋转模型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8.已知:等腰Rt ABC 和等腰Rt ADE △中,AB AC =,AE AD =,90BAC EAD ∠=∠=︒.(1)如图1,延长DE 交BC 于点F ,若68BAE ∠=︒,则DFC ∠的度数为;(2)如图2,连接EC 、BD ,延长EA 交BD 于点M ,若90AEC ∠=︒,求证:点M 为BD 中点;(3)如图3,连接EC 、BD ,点G 是CE 的中点,连接AG ,交BD 于点H ,9AG =,5HG =,直接写出AEC △的面积.【答案】(1)68︒;(2)见解析;(3)36【解析】【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45D C ∠=∠=︒,对顶角AQD CQF ∠=∠,则DAC DFC ∠=∠,根据DAE CAB ∠=∠即可的DFC BAE ∠=∠;(2)过点B 作ME 的垂线交EM 的延长线于N ,证明AEC BNA △≌△,得AE BN =,进而可得AD NB =,再证明DAM BNM △≌△即可得证点M 为BD 中点;(3)延长AG 至K ,使得9GK AG ==,连接CK ,设AE 交BC 于点P ,先证明ABE ACD △≌△,进而证明AEG KCG △≌△,根据角度的计算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D KCA ∠=∠,进而证明ABD CAK △≌△,再根据,90CAG ABD BAC ∠=∠∠=︒,证明AH BD ⊥,根据已知条件求得ABD S最后证明AEC ABD S S =即可.【详解】 (1)设DF 交AC 于Q ,如图1,ABC 是等腰Rt ABC 和ADE 是等腰Rt ADE △AQD CQF ∠=∠180,180DAQ D AQD QFC C CQF ∠=-∠-∠∠=-∠-∠DAQ QFC ∴∠=∠90BAC EAD ∠=∠=︒即BAE EAQ EAQ QAD ∠+∠=∠+∠BAE QAD ∴∠=∠DFC BAE ∴∠=∠68BAE ∠=︒68DFC ∴∠=︒故答案为68︒(2)如图2,过点B 作ME 的垂线交EM 的延长线于N ,90N ∴∠=︒90AEC =︒∠N AEC ∴∠=∠90BAC ∠=︒90EAC NAB ∴∠+∠=︒90NAC ACE ∠+∠=︒NAB ECA ∴∠=∠ ABC 是等腰Rt ABC 和ADE 是等腰Rt ADE △,AB AC AD AE ∴== 又AC AB =∴AEC BNA △≌△NB AE ∴=AE AD =AD NB ∴=90DAE ∠=︒DAM N ∴∠=∠又DMA BMN ∠=∠DAM BNM ∴△≌△DM BM ∴=即M 是BD 的中点(3)延长AG 至K ,使得9GK AG ==,连接CK ,设AE 交BC 于点P ,如图90BAC EAD ∠=∠=︒即BAE EAC EAC CAD ∠+∠=∠+∠BAE CAD ∴∠=∠ABC 是等腰Rt ABC 和ADE 是等腰Rt ADE △,AB AC AE AD ∴==在ABE △与ACD △中,AE AD BAE CAD AB AC =⎧⎪∠=∠⎨⎪=⎩∴ABE △≌ACD △(SAS )ABE ABD S S ∴=△△,BE CD = G 点是EC 的中点EG GC ∴=AGE KGC ∠=∠,AG GK =AGE KGC ∴△≌△(SAS )∴,AE CK AEG KCG =∠=∠,AE KC AD ∴==ACK ACB BCE KCG ∠=∠+∠+∠45AEC BCE =︒+∠+∠45ABC BAP =︒+∠+∠90BAE =︒+∠BAD =∠AKC ABD ∴△≌△(SAS )18BD AK ∴==,CAK ABD ∠=∠90BAG CAG ∠+∠=︒90ABD BAG ∴∠+∠=︒即90AHB ∠=︒9AG =,5HG =954AH AG HG ∴=-=-=111843622ABD S BD AH ∴=⋅=⨯⨯=△ 36AEC AEG AGC GCK AGC ACK ABD S S S S S S S =+=+===△△△△△△△∴AEC S 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构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等腰手拉手9.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在△ADE 中,AD =AE ,且∠BAC =∠DAE ,连接BD ,CE 交于点F ,连接AF .(1)求证:△ABD ≌△ACE ;(2)求证:F A 平分∠BFE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SAS 证明结论即可;(2)作AM ⊥BD 于M ,作AN ⊥CE 于N .由(1)可得BD =CE ,S △BAD =S △CAE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1)证明:∵∠BAC =∠DAE ,∴∠BAC +∠CAD =∠DAE +∠CAD ,即∠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SAS );(2)证明:如图,作AM ⊥BD 于M ,作AN ⊥CE 于N .由△BAD ≌△CAE ,∴BD =CE ,S △BAD =S △CAE , ∵1122BD AM CE AN ⋅⋅=⋅⋅, ∴AM =AN ,∴点A 在∠BFE 平分线上,∴F A 平分∠BF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学会转化的思想,巧用等积法进行证明.10.如图,在等腰△ABC 与等腰△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α,连接BD 和CE 相交于点P ,交AC 于点M ,交AD 于点N .(1)求证:BD=CE.(2)求证:AP平分∠BPE.(3)若α=60°,试探寻线段PE、AP、P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PE=AP+PD,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SAS”可证△BAD≌△CAE,可得BD=CE;(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S△BAD=S△CAE,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H=AF,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P平分∠BPE;(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A=∠CEA,由“SAS”可证△AOE≌△APD,可得AO=AP,可证△APO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P=PO,可得PE=AP+PD,即可求解.(1)证明:∵∠BAC=∠DAE=α,∴∠BAD=∠CAE,又∵AB=AC,AD=AE,∴△BAD≌△CAE(SAS),∴BD=CE;(2)证明:如图,过点A作AH⊥BD,AF⊥CE,∵△BAD≌△CAE,∴S△BAD=S△CAE,BD=CE,∴12BD×AH=12CE×AF,∴AH=AF,又∵AH⊥BD,AF⊥CE,∴AP平分∠BPE;(3)解:PE=AP+PD,理由如下:如图,在线段PE上截取OE=PD,连接AO,∵△BAD≌△CAE,∴∠BDA=∠CEA,又∵OE=PD,AE=AD,∴△AOE≌△APD(SAS),∴AP=AO,∵∠BDA=∠CEA,∠PND=∠ANE,∴∠NPD=∠DAE=α=60°,∴∠BPE=180°-∠NPD=180°-60°=120°,又∵AP平分∠BPE,∴∠APO=60°,又∵AP=AO,∴△APO是等边三角形,∴AP =PO ,∵PE =PO +OE ,∴PE =AP +PD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之间的关系,证明△BAD ≌△CAE 是解本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连接BD ,CE ,BD 与CE 交于点O ,BD 与AC 交于点F .(1)求证:BD =CE .(2)若∠BAC =48°,求∠COD 的度数.(3)若G 为CE 上一点,GE =OD ,AG =OC ,且AG ∥BD ,求证:BD ⊥AC .【答案】(1)见解析;(2)132°;(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BAC =∠DAE ,推出∠BAD =∠CAE ,从而结合“SAS ”证明△BAD ≌△CAE ,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外角定理推出∠COD =∠OBC +∠BCA +∠ACE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COD =∠ABC +∠BCA ,最后在△ABC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3)连接AO ,根据题意确定△ADO ≌△AEG ,得到∠OAD =∠GAE ,AO =AG ,再结合题干条件推出△AOC 为等腰三角形,以及∠BOA =∠BOC ,从而根据“三线合一”证明即可.【详解】(1)证:∵∠BAC =∠DAE ,∴∠BAC +∠CAD =∠DAE +∠CAD ,即:∠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SAS ),∴BD =CE ;(2)解:∵∠COD =∠OBC +∠BCO ,∠BCO =∠BCA +∠ACE ,∴∠COD =∠OBC +∠BCA +∠ACE ,∵△BAD ≌△CAE ,∴∠ABD =∠ACE ,∴∠COD =∠OBC +∠BCA +∠ABD =∠ABC +∠BCA ,∵∠BAC =48°,∴∠ABC +∠BCA =180°-48°=132°,∴∠COD =132°;(3)证:如图所示,连接AO ,∵△BAD ≌△CAE ,∴∠ADO =∠AEG ,在△ADO 和△AEG 中,E A ADO A G E E D G D A O =⎧⎪⎨⎪∠==⎩∠ ∴△ADO ≌△AEG (SAS ),∴∠OAD =∠GAE ,AO =AG ,∴∠AOG =∠AGO ,∴∠OAD +∠DAG =∠GAE +∠DAG ,即:∠OAG =∠DAE ,∵∠DAE =∠BAC ,∴∠BAC =∠OAG ,在△ABF 和△COF 中,∠BAC =180°-∠ABD -∠AFB ,∠BOC =180°-∠ACE -∠CFO , 由(2)知∠ABD =∠ACE ,∵∠AFB =∠CFO ,∴∠BAC =∠BOC ,∴∠BOC =∠OAG ,∵AG ∥BD ,∴∠BOA =∠OAG ,∴∠BOA =∠BOC ,∵AO =AG ,AG =CO ,∴AO =CO ,即:△AOC为等腰三角形,∵∠BOA=∠BOC,∴OF⊥AC,∴BD⊥A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悉“手拉手”模型的证明是解题关键.类型四手拉手综合12.现有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OB,点N在其斜边AB上,点M在其最短直角边OA 所在直线上.以MN为边作如图所示的等边△MNP.(1)如图1,当M在线段OA上时,证明:AM﹣AN=AP;(2)如图2当M在射线OA上时,试探究AM、AN、A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答案】(1)见解析;(2)AM+AN=AP,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在AB上取点C,使得AC=AM,则△ACM为等边三角形,结合“手拉手”模型证明△CMN≌△AMP,得到CN=AP,即可得证;(2)在射线AO上取点D,使得AN=AD,仿照(1)的过程证明△DNM≌△ANP,即可得到AP=DM,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证:(1)由题意可知,∠BAO =60°,如图所示,在AB 上取点C ,使得AC =AM ,则△ACM 为等边三角形,MC =MA ,∠CMA =60°,∵△NMP 为等边三角形,∴MN =MP ,∠NMP =60°,∴∠CMA =∠NMP ,∴∠CMA -∠NMA =∠NMP -∠NMA ,∴∠CMN =∠AMP ,在△CMN 和△AMP 中,M M CMN A P P A N M C M M =⎧⎪⎨⎪∠==⎩∠ ∴△CMN ≌△AMP (SAS ),∴CN =AP ,∴CN +AN =AP +AN =AC ,∵AC =AM ,∴AP +AN =AM ,∴AM -AN =AP ;(2)AM +AN =AP ,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在射线AO 上取点D ,使得AN =AD ,∵∠BAO =60°,∴△AND 为等边三角形,ND =NA ,∠DNA =60°,∵△NMP 为等边三角形,∴NM =NP ,∠MNP =60°,∴∠DNA =∠MNP ,∴∠DNA +∠ANM =∠MNP +∠ANM ,∴∠DNM =∠ANP ,在△DNM 和△ANP 中,N N DNM A P P A M N D N N =⎧⎪⎨⎪∠==⎩∠ ∴△DNM ≌△ANP (SAS ),∴AP =DM ,∵AN =AD ,DA +AM =DM ,∴AN +AM =AP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掌握双等边三角形中“手拉手”模型是解题关键.13.已知:△ABC 与△B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 =BC ,BD =BE (AB >BD )且有∠ABC =∠DBE .(1)如图1,如果A 、B 、D 在一直线上,且∠ABC =60°,求证:△BMN 是等边三角形; (2)在第(1)问的情况下,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 °;(3)如图2,若A 、B 、D 不在一直线上,但∠ABC =60°的条件不变则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 °;(4)如图3,若∠ACB =60°,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60;(3)60;(4)6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ABC =∠DBE =60°,从而得ABE DBC ∠=∠;通过证明ABE CBD ≌,得BAE BCD ∠=∠;通过证明BAM BCN ≌,得BM BN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即可完成证明;(2)结合题意,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得60BAC BCA ∠=∠=︒;结合(1)的结论,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导得120AOD ∠=︒,从而完成求解;(3)同理,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得60BAC BCA ∠=∠=︒;通过证明ABE CBD ≌,得BAE BCD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导得120AOD ∠=︒,从而完成求解; (4)根据题意,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推导得ABE CBD ∠=∠,通过证明ABE CBD ≌,得BAE BCD ∠=∠,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ABC =∠DBE =60°∴18060MBN ABC DBE ∠=︒-∠-∠=︒,ABE ABC MBN ∠=∠+∠,DBC DBE MBN ∠=∠+∠ ∴ABE DBC ∠=∠∵BA =BC ,BD =BE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 ≌∴BAE BCD ∠=∠ BAM 和BCN △中 60BAE BCD AB BC ABC MBN ∠=∠⎧⎪=⎨⎪∠=∠=︒⎩∴BAM BCN ≌∴BM BN =∴BMN △为等边三角形;(2)∵∠ABC =∠DBE =60°, BA =BC∴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根据题意,AE 和CD 相交于点O∵BAE BCD ∠=∠∴AOD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 ∠=∠+∠=∠+∠+∠=∠+∠+∠∵OAC BAE BAC ∠+∠=∠∴120AOD BAC BCA ∠=∠+∠=︒∴18060AOC AOD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3)∵∠ABC =∠DBE =60°, BA =BC∴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ABE ABC MBN ∠=∠+∠,DBC DBE MBN ∠=∠+∠,∠ABC =∠DBE =60°∴ABE DBC ∠=∠∵BA =BC ,BD =BE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 ≌∴BAE BCD ∠=∠如图,延长AE ,交CD 于点O∴AOD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 ∠=∠+∠=∠+∠+∠=∠+∠+∠∵OAC BAE BAC ∠+∠=∠∴120AOD BAC BCA ∠=∠+∠=︒∴18060AOC AOD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4)∵BA =BC ,∴ACB CAB ∠=∠∵∠ACB =60°∴60ACB CAB ∠=∠=︒∴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BE ,∠ABC =∠DBE∴60DBE ∠=︒∵ABE ABC CBE ∠=∠-∠,CBD DBE CBE ∠=∠-∠∴ABE CBD ∠=∠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 ≌∴BAE BCD ∠=∠分别延长CD 、AE ,相较于点O ,如下图:∴AOF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 ∠=∠+∠=∠+∠+∠=∠+∠+∠∵OAC BAE BAC ∠+∠=∠∴120AOF BAC BCA ∠=∠+∠=︒∴18060AOC AOF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补角、三角形外角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4.在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1)(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①如果∠BAC =90°,则∠BCE =°;②如果∠BAC =100°,则∠BCE =°;(2)设∠BAC =α,∠BCE =β.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答案】(1)①90;②80;(2)①α+β=180°,理由见解析;②图见解析,α+β=180°或α=β【解析】【分析】、(1)①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45°,由“SAS”可证△BAD≌△CAE,可得∠ABC=∠ACE=45°,可求∠BCE的度数;②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D=∠ACB=40°,由“SAS”可证△ABD≌△ACE得出∠ABD =∠ACE=40°,则可得出结论;(2)①由“SAS”可证△ABD≌△ACE得出∠ABD=∠ACE,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②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由“SAS”可证△ABD≌△ACE得出∠ABD=∠ACE,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①∵AB=AC,∠BAC=90°,∴∠ABC=∠ACB=45°,∵∠DAE=∠BAC,∴∠BAD=∠CAE,∵AB=AC,AD=AE,∴△BAD≌△CAE(SAS)∴∠ABC=∠ACE=45°,∴∠BCE=∠ACB+∠ACE=90°,故答案为:90;②∵∠BAC=100°,AB=AC,∴∠ABD=∠ACB=40°,∵∠BAC=∠DAE,∴∠BAD=∠CAE,在△ABD和△ACE中,∵∠BAD=∠CAE,∵AB=AC,AD=AE,∴△ABD≌△ACE(SAS),∴∠ABD=∠ACE=40°,∴∠BCE =∠ACE +∠ACB =40°+40°=80°,故答案为:80.(2)①α+β=180°,理由:∵∠BAC =∠DAE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B =∠ACE .∴∠B +∠ACB =∠ACE +∠ACB .∵∠ACE +∠ACB =β,∴∠B +∠ACB =β,∵α+∠B +∠ACB =180°,∴α+β=180°.②如图1:当点D 在射线BC 上时,α+β=180°,连接CE ,∵∠BAC =∠DAE ,∴∠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ABD =∠ACE ,在△ABC 中,∠BAC +∠B +∠ACB =180°,∴∠BAC +∠ACE +∠ACB =∠BAC +∠BCE =180°,即:∠BCE+∠BAC=180°,∴α+β=180°,如图2:当点D在射线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连接BE,∵∠BAC=∠DAE,∴∠BAD=∠CAE,又∵AB=AC,AD=AE,∴△ABD≌△ACE(SAS),∴∠ABD=∠ACE,∴∠ABD=∠ACE=∠ACB+∠BCE,∴∠ABD+∠ABC=∠ACE+∠ABC=∠ACB+∠BCE+∠ABC=180°,∵∠BAC=180°﹣∠ABC﹣∠ACB,∴∠BAC=∠BCE.∴α=β;综上所述:点D在直线BC上移动,α+β=180°或α=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是关键.15.小明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小明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1)问题发现:如图1,若△ABC和△ADE均是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2)拓展探究:如图2,若△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E,则∠AEB的度数为;线段BE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3)解决问题:如图3,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60°,BE=AD;(3)∠AEB=90°,AE=BE+2CM,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BAD=∠CAE,进而利用SAS判断出△BAD≌△CAE,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判断出△BAD≌△CAE,得出AD=BE,∠ADC=∠BEC,最后用角的差,即可得出结论;(3)同(2)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BC和△ADE均是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AB=AC,AD=AE,∠BAC=∠DAE,∴∠BAC﹣∠CAD=∠DAE﹣∠CAD,∴∠BAD=∠CAE,∴△BAD≌△CAE(SAS),∴BD=CE;(2)∵△ABC和△ADE均是等边三角形,∴CA=CB,CD=CE,∠ACB=∠DCE=∠CDE=∠CED=60°,∴∠ACB﹣∠BCD=∠DCE﹣∠BCD,∴∠ACD=∠BCE,∴△ACD≌△BCE(SAS),∴AD=BE,∠ADC=∠BEC,∵∠CDE=60°,∴∠BEC=∠ADC=180°﹣∠CDE=120°,∵∠CED=60°,∴∠AEB=∠BEC﹣∠CED=60°,故答案为:60°,BE=AD;(3)AE=BE+2CM,理由:同(1)(2)的方法得,△ACD≌△BCE(SAS),∴AD=BE,∠ADC=∠BEC,∵△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E=∠CED=45°,∴∠ADC=180°﹣∠CDE=45°,∴∠BEC=∠ADC=135°,∴∠AEB=∠BEC﹣∠CED=135°﹣45°=90°,∵CD=CE,CM⊥DE,∴DM=ME,∵∠DCE=90°,∴DM=ME=CM.∴AE=AD+DE=BE+2CM.。
证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证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证明三角形全等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判定定理:
1. SSS 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 SAS 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 ASA 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之间的一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4. RHS 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其中,SSS、SAS 和 ASA 判定定理都需要证明相应的几何定理,而 RHS 判定定理则可以直接根据勾股定理得出。
例如,对于 SSS 判定定理来说,假设有两个三角形 ABC 和 DEF,且 AB = DE, BC = EF, AC = DF。
我们需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首先,将三角形 ABC 和 DEF 进行重合,使得点 A 和点 D 重合,然后通过向量平移或旋转使得线段 AC 与线段 DF 重合。
因为 AB = DE, BC = EF, AC = DF,所以三角形 ABC 和 DEF 的所有边长和角度都相等,因此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这就是 SSS 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其他三个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也类似,需要使用到几何定理和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最新整理)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三、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包含两个要素:边和角。
①积极发现隐含条件:公共角对顶角公共边②观察发现等角等边:等边对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对等边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③推理发现等边等角:图1:平行转化图2 :等角转化图3:中点转化图4 :等量和转化图5:等量差转化图6:角平分线性质转化图7:三线合一转化图8:等积转化图9:中垂线转化图10:全等转化图11:等段转化四、构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1、关于角平分线的辅助线:当题目的条件中出现角平分线时,要想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构造辅助线。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①角平分线具有对称性;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关于角平分线常用的辅助线方法:(1)截取构造全等:如下左图所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D为OC上一点,F为OB上一点,若在OA上取一点E,使得OE=OF,并连接DE,则有△OED≌△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五种的证明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五种的证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等三角形(即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和角都相等)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有着很多共性特征和性质。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以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五种判定方法,并给出它们的证明。
一、SSS法则(边边边全等)首先我们来介绍SSS法则,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AC=DF,BC=EF。
我们要证明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证明过程】由已知条件可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的三边分别相等。
所以可以得到以下对应关系:AB=DEAC=DFBC=EF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我们有以下结论:AB+AC>BCDE+DF>EF由于AB=DE,AC=DF,BC=EF,所以根据上述两个不等式可得:AB+AC>BCAB+AC>BC所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
由于∠C=∠F,所以我们有以下结论:∠A+∠C+∠B=180°∠A+∠F+∠E=180°由于∠C=∠F,所以可以将两个等式相减,得到:∠B-∠E=0∠B=∠E四、HL法则(斜边-直角-斜边全等)由于∠A=∠D,∠B=∠E,所以可以使用AA法则证明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DEF全等。
我们介绍了五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它们的证明。
这些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如果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判定三角形的全等关系。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相信大家能够在几何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0字】第二篇示例: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完全相同的三边和三角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几何学中,全等三角形之间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关系。
正确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完整)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专题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②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③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④角角边定理: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三、一般思考方法1、已知两边对应相等—1。
第三边;2。
夹角;3。
直角2、一角及邻边对应相等—1。
角的另一边;2.边的另一角;3。
边的对角3、一角及对边对应相等—1.另一角4、两角相等-1。
夹边;2。
一已知角的对边第一部分简单证明例题分析例1:已知:如图AC=BD,∠CAB=∠DBA.求证:∠CAD=∠DBC。
例2:已知:AB=CD,AB∥DC,求证:△ABC≌△CDB例3:已知: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CE⊥AD,BF⊥AD.求证:CE=BF例4.已知:如图AB=AC,AD=AE,BE和CD相交于G。
求证:AG平分∠BAC.例5:已知:△ABC中,D、E、F分别是AB、AC、BC上的点,连结DE、EF,∠ADE=∠EFC,∠AED=∠ACB,DE=FC.求证:△ADE≌△EFC例6: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GAB=∠HBC=∠DCA,∠GBA=∠HCB=∠DAC。
求证:△ABG≌△BCH≌△CAD。
自我检测1、已知:△ABC中,AB=AC,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求证:∠ABE=∠ACD.2、已知:AB=DC,AC=BD ,AC 交BD 于E.求证:AE=DE.3、已知:如图,AB=CD ,BE=DF ,AF=EC.求证:BF=DE4、如图,在△ABE 中,AB =AE ,AD =AC ,∠BAD =∠EAC , BC 、DE 交于点O. 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
2020最新名校课堂小专题4: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小专题4: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方法1 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模型构建已知点P是MON⊥于⊥于点A,可以过点P作PB ON ∠平分线上一点,若PA OM点B,则PB PA=.1.感知:如图,AD平分18090,,,易知:.∠∠+∠=︒∠=︒=BAC B C B DB DC探究:如图,AD平分18090∠∠+∠=︒∠<︒,,,求证:BAC ABD ACD ABD=.DB DC模型构建若AOP BOP=,∠=∠,且点A是射线OM上任意一点,可以在ON上截取OB OA 连接PB,构造OPB OPA≌.∆∆2.如图,//∠,点E在AD上,求证:AB CD,BE平分ABC∠,CE平分BCD=+.BC AB CD方法2 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指导截长补短法的具体做法:在某一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题目.3.问题背景: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090AB AD BAD B ADC=∠=︒∠=∠=︒,,.点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60EAF︒∠=.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1)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 BE=,连接AG.先证明ABE ADG∆∆≌,再证明AEF 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 (2)如图,若在四边形ABCD中,180AB AD B D=∠+∠=︒,.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12EAF 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方法3 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指导将中线延长一倍,然后利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4.如图,AB AE AB AE AD AC AD 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2DE AM=.方法4 利用“三垂直”构造全等三角形模型构建如图,若AB AC AB AC,,则可过斜边的两端点B,C向过A点的直线作垂线=⊥构造ABD CAE≌.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顶点A的直线常为x轴或y轴.∆∆5.已知在△ABC中,90,,将△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BAC AB AC∠=︒=图所示.(1)如图,若A(1,0),B(0,3),求C点坐标;(2)如图,若A(1,3),B(10-,),求C点坐标;(3)如图3,若B(40,),求A点坐标.-,),C(01-参考答案1.证明: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 AD 平分90BAC DE AB DF AC DE DF F DEB ∠⊥⊥∴=∠=∠=︒,,,,. 180180EBD ACD ACD FCD EBD FCD ∠+∠=︒∠+∠=︒∴∠=∠,,.在△DFC 和△DEB 中,,,,F DEB FCD EBD DF DE ∠=∠⎧⎪∠=∠⎨⎪=⎩DFC DEB ∴∆∆≌(AAS ).DC DB ∴=.2.证明:在BC 上截取BF AB =,连接EF . BE 平分ABC ∠,CE BCD ∠平分,ABE FBE FCE DCE ∴∠=∠∠=∠,.在△ABE 和△FBE 中,,,,AB FB ABE FBE BE BE =⎧⎪∠=∠⎨⎪=⎩ABE FBE ∴∆∆≌(SAS ),A BFE ∴∠=∠.//180.180AB CD A D BFE D ∴∠+∠=︒∴∠+∠=︒,. 180BFE CFE CFE D ∠+∠=︒∴∠=∠,.在△FCE 和△DCE 中,,,,CFE D FCE DCE CE CE ∠=∠⎧⎪∠=∠⎨⎪=⎩FCE DCE ∴∆∆≌(AAS )..CF CD BC BF CF AB CD ∴=∴=+=+.3.解:(1)EF BE FD =+(2)EF BE FD =+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 到G ,使DG BE =,连接AG ,180180B ADC ADC ADG B ADG ∠+∠=︒∠+∠=︒∴∠=∠,,.在△ABE 和△ADG 中,,,,BE DG B ADG AB AD =⎧⎪∠=∠⎨⎪=⎩ABE ADG ∴∆∆≌(SAS ).AE AG BAE DAG ∴=∠=∠,.12EAF BAD ∠=∠, GAF DAG DAF BAE DAF BAD EAF E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AEF AGF ∴∆∆≌(SAS ).EF FG ∴=.FG DG DF BE DF EF BE DF =+=+∴=+,.4.证明:延长AM 至N ,使MN AM =,连接BN .点M 为BC 的中点,BM CM ∴=.在△AMC 和△NMB 中,,,,AM NM CMA BMN CM BM =⎧⎪∠=∠⎨⎪=⎩AMC NMB ∴∆∆≌(SAS ).AC BN AD C NBM ∴==∠=∠,.180ABN ABC NBM ABC C BAC EAD ∴∠=∠+∠=∠+∠=︒-∠=∠.在△ABN 和△EAD 中,,,,AB EA ABN EAD BN AD =⎧⎪∠=∠⎨⎪=⎩ABN EAD ∴∆∆≌(SAS ).2DE NA AM ∴==.5.解:(1)过点C 作CD x ⊥轴,垂足为D .则90CAD ACD ∠+∠=︒. 9090.BAC BAO CAD BAO ACD ∠=︒∴∠+∠=︒∴∠=∠,.在△ABO 和△CAD 中,,,,AOB CDA BAO ACD AB CA ∠=∠⎧⎪∠=∠⎨⎪=⎩ABO CAD ∴∆∆≌(AAS ).BO AD OA CD ∴==,.A (1,0),B (0,3)1 3.31OA OB AD CD ∴====,,,. 4.OD OA AD ∴=+=∴C (4,1).(2)过点A 作AD x ⊥轴,垂足为D ,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E .同(1)可证ACE BAD AE BD CE AD ∆∆∴==≌,,.A (1,3),B (10-,),2 3.3 1.BD AD CE DE AD AE ∴==∴==-=∴,,C (4,1).(3)过点A AD x AE y ⊥⊥作轴,轴,垂足分别为D ,E .同(1)可证BAD CAE ∆∆≌,CE BD AE AD OE ∴===,. B (40-,),C (01-,),4 1.OB OC ∴==, 3.AE OB BD OB CE OB OC OE AE ∴=-=-=-+=-()333(,)222AE A ∴=⋅∴-。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指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元素(两边和夹角)都相等。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使用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以及HL(斜边和对边的垂直高度)准则等。
以下将介绍四种常用的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
1.使用SSS准则(边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SSS准则要求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
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过程: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BC=EF,AC=DF。
画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并标出对应边的长度。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出AB=DE,BC=EF,AC=DF。
由于三角形的边长相等,根据SSS准则,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全等。
2.使用SAS准则(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SAS准则要求两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成比例,夹角大小相等。
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依次成比例,并且夹角大小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过程: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BC=EF,∠ABC=∠DEF。
画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并标出对应边的长度,以及已知的夹角。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出AB=DE,BC=EF,∠ABC=∠DEF。
由于两个三角形之间存在一对边和夹角均相等的关系,根据SAS准则,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全等。
3.使用ASA准则(角边角)证明三角形全等:ASA准则要求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大小相等,夹边长度相等。
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大小依次相等,并且夹边长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过程: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BAC=∠EDF,∠ABC=∠DEF,AC=DF。
画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并标出对应角度和边长。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出∠BAC=∠EDF,∠ABC=∠DEF,AC=DF。
由于两个三角形之间存在一对边和夹角均相等的关系,根据ASA准则,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全等。
证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方法
证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方法
三角形是经典的几何图形,它经常被用来演示三个边或者三个角的等价关系,而要证明一个三角形全等,则需要满足以下四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是证明三边等长,又称齐边等长证明法。
这种方法需要满足两组相等的边,并且可以使用欧几里得公式证明三边的长度是一样的,从而证明全等。
其次,也是一种实际应用非常多的证明方法是角平分线证明法,它要求三条各自平分三角形内角,并使其中一条线交叉于形成一个六等分点,这条线必须平行于另外两条边,从而证明三角形三边相等。
第三,调和平分线证明法是最繁琐,但又实用性极高的证明方法,它将三角形分割为三个六边形,三条内垂线必须交叉,从而形成一个调和平分点,那么每条内垂线特定的长度必须是一样的,从而实现同形的效果。
最后,等角度证明法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它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平分并形成两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三个角都要相等,以此确定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以上四种方法中,无论哪种证明方式都只有精确定义绘制图形、求出弧度值等就能够完美的实现三角形的全等效果。
因而,三角形的全等就成为几何中被大量推广和研究的现象。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引言: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意味着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完全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展示,其中包括SSS(边边边)法、SAS(边角边)法、ASA(角边角)法、AAS(角角边)法和HL(斜边直角边)法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方法的证明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一、SSS法(边边边法):SSS法是最直接和简单的证明方法之一。
它要求两个三角形的所有三条边分别相等,即边边边相等。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步骤1:已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其中AB = DE,BC = EF,AC = DF。
步骤2:由于AB = DE,BC = EF,AC = DF,所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的三条边分别相等。
步骤3:根据边边边相等的定义,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二、SAS法(边角边法):SAS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要求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相等,即边角边相等。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步骤1:已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其中AB = DE,∠BAC = ∠EDF,BC = EF。
步骤2:由于AB = DE,∠BAC = ∠EDF,BC = EF,所以三角形ABC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等于三角形DEF的两条边和夹角。
步骤3:根据边角边相等的定义,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三、ASA法(角边角法):ASA法要求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之间的边分别相等,即角边角相等。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步骤1:已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其中∠BAC = ∠EDF,AC = DF,∠ABC = ∠DEF。
步骤2:由于∠BAC = ∠EDF,AC = DF,∠ABC = ∠DEF,所以三角形ABC的两个角和边分别等于三角形DEF的两个角和边。
步骤3:根据角边角相等的定义,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微专题 三角形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基本模型
图示
模型总结
有三个直角,常利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角相等
针对训练 3.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 BE⊥MN于E. 求证:DE=AD+BE.
第3题图
证明:∵∠ACB=90°,AC=BC, ∴∠ACD+∠BCE=90°, 又∵AD⊥MN,BE⊥MN,∴∠ADC=∠CEB=90°, ∴∠ACD+∠DAC=90°, ∴∠BCE=∠CAD. 在△ADC和△CEB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题图
∠A=∠ACF AD=CF , ∠A DF =∠F ∴△ADE≌△CFE(ASA).
W
点击链接至综合提升
例2题图
解:全等.
理由如下:∵∠1=∠2,∴DB=DC.
∵AB=AC,∴∠ABC=∠ACB.
∴∠ABC-∠1=∠ACB-∠2,
∴∠ABD=∠ACD,
在△ABD和△ACD中, AB=AC ∠ABD=∠ACD, BD=CD ∴△ABD≌△ACD(SAS).
基本模型
图示
所给图形可沿某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 模型总结 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解题时要注意其隐含条件,即公共边
【思维教练】要证△ABC≌△DEC, 题干已知BC=CE,AB=DE,∠BAE =∠BCE=90°,只需证明∠B= ∠CED即可.
例4题图
证明:∵∠BAE=∠BCE=90°, ∴∠ABC+∠AEC=180°. ∵∠AEC+∠DEC=180°, ∴∠DEC=∠B. 在△ABC和△DEC中, AB=DE ∠B=∠DEC, BC=EC ∴△ABC≌△DEC(SAS).
微专题 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必考,均在几何图形的证明与计算中涉及考查) 模型一 平移模型 例1 如图,已知BC∥EF,∠B=∠DGC,点D、C在AF上,且AB=DE. 求证:AD=CF. 【找一找】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4复习
D
3 2
C
4
∵ AB∥CD,AD∥BC ∴ ∠1=∠2 ∠3=∠4
1
A
B
在△ABC与△CDA中 ∠1=∠2 AC=AC ∠3=∠4 ∴ △ABC≌△CDA
∴ AB=CD BC=AD
5.已知:AC∥DF,BC∥EF,AE=BD. 证明AC=DF
F
A E
2 1
B
D
C
AAS复习
1.已知,如图,∠1 = ∠2,∠C = ∠D 求证:AC = AD
∵ AD平分∠BAC ∴ ∠BAD=∠CAD 在△ABD与△ACD中 AB=AC ∠BAD=∠CAD AD=AD B
A
D
C
∴△ABD≌△ACD( S.A.S. )
2.已知:如图,AD∥BC,AD=CB. 求证: △ADC≌△CBA 证明:∵AD∥BC 1 ∴ ∠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ΔACM 和ΔBDM中,
A 1 M 2 B
MA=MB(已证)
∠1 = ∠2 (已知)
MC=MD(已知)
∴ΔACM ≌ ΔBDM (SAS)
14
4.已知:AE=CF,∠1=∠2,DF=BE, 求证:△AFD≌△CEB
证明:∵AE=CF(已知) ∴AE-FE=CF-EF
A
1
D F
2
即AF=CE
在△AFD和△CEB中,
ASA复习
3.已知 ,AB=AC,∠B=∠C, 求证:BE=CD
A D E
证明: ∵在△ABE与△ACD中 ∠B=∠C (已知)
AB=AC (已知) B
C ∴ △ABE ≌△ACD (A.S.A.) ∠A= ∠A (公共角)
三角形全等证明(共11篇)
1、已知:如图,∠1=∠2,∠B=∠D。求证:△AFC≌△DEB
4、已知:AD为△ABC中BC边上的中线,CE∥AB交AD的延长线于E。
求证:(1)AB=CE;5、已知:AB=AC,BD=CD
C.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2.下列各条件中,不能做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D.已知三边
4.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
A.AB=DE,BC=EF,∠A=∠D
B.∠A=∠D,∠C=∠F,AC=EF
16.1AD517.互补或相等18.18019.1520.350
三、21.在一条直线上.连结EM并延长交CD于F\\’证CFCF\\’.22.情况一:已知:ADBC,ACBD
求证:CEDE(或DC或DABCBA)
证明:在△ABD和△BAC中∵ADBC,ACBD
ABBA
∴△ABD≌△BAC
∴CABDBA∴AEBE
∴ACAEBDBE
即CEED
情况二:已知:DC,DABCBA
求证:ADBC(或ACBD或CEDE)证明:在△ABD和△BAC中DC,DABCBA∵ABAB
∴△ABD≌△BAC
∴ADBC
23.提示:OM=ON,OE=OD,∠MOE=∠NOD,∴△MOE≌△NOD,∴∠OME=∠OND,又DM=EN,∠DCM=∠ECN,∴△MDC≌△NEC,∴MC=NC,易得△OMC≌△ONC(SSS)∴∠MOC=∠NOC,∴点C在∠AOB的平分线上.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 (角边角)、AAS(角角边)和HL(斜边和直角边)。
一、SSS(边边边)法SSS法是通过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已知:△ABC≌△XYZ证明:AB=XY,BC=YZ,AC=XZ证明过程:1. 画出△ABC和△XYZ,假设AB=XY,BC=YZ,AC=XZ;2. 分别连接AC和XZ,假设它们的交点为点O;3.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ABC和△XYZ的内角和相等,即∠ABC=∠XYZ,∠ACB=∠XZY;4.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可得∠BAC=∠YXZ;5. 由∠BAC=∠YXZ,可得△ABC≌△XYZ,即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SAS(边角边)法SAS法是通过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已知:△ABC≌△XYZ证明:AB=XY,∠BAC=∠YXZ,BC=YZ1. 画出△ABC和△XYZ,假设AB=XY,∠BAC=∠YXZ,BC=YZ;2. 根据SAS法则,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3. 可以得出结论:△ABC≌△XYZ。
三、ASA(角边角)法ASA法是通过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已知:△ABC≌△XYZ证明:∠BAC=∠YXZ,AC=XZ,∠ACB=∠XZY证明过程:1. 画出△ABC和△XYZ,假设∠BAC=∠YXZ,AC=XZ,∠ACB=∠XZY;2. 根据ASA法则,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3. 可以得出结论:△ABC≌△XYZ。
四、AAS(角角边)法AAS法是通过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相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已知:△ABC≌△XYZ证明:∠BAC=∠YXZ,∠ACB=∠XZY,AB=XY1. 画出△ABC和△XYZ,假设∠BAC=∠YXZ,∠ACB=∠XZY,AB=XY;2. 根据AAS法则,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3. 可以得出结论:△ABC≌△XYZ。
【人教版】八年级上小专题(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同步练习及答案
小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所示,D、E是△ABC中BC边上的点,AD=AE,∠ADC=∠AEB,EB=DC,那么∠1和∠2之间是什么关系?说你的理由.2.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E =CE.3.已知:如图,AB,CD交于点O,E,F为AB上两点,OA=OB,OE=OF,∠A=∠B,∠ACE=∠BDF.求证:△ACE≌△BDF.4.如图,已知AC交BD于点O,AB=DC,∠A=∠D.(1)请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五个结论(并且不再添加辅助线,对顶角除外);(2)从你写出的5个结论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5.如图,点C,F在线段BE上,BF=EC,∠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并加以证明.(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6.如图,在△ABC中,MN⊥AC,垂足为N,且MN平分∠AMC,△ABM的周长为9 cm,AN=2 cm,求△ABC的周长.7.如图所示,要测量湖中小岛E距岸边A和D的距离,作法如下:(1)任作线段AB,取中点O;(2)连接DO并延长使DO=CO;(3)连接BC;(4)用仪器测量E,O在一条线上,并交CB 于点F,要测量AE,DE,只需测量BF,CF即可,为什么?8.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1所示方式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DC.(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予以证明;(2)求证:DC⊥BE.9.如图,在Rt△ABC中,∠BAC=90°,点D、E在边BC上,∠CAE=∠B,E是CD的中点,且AD平分∠BAE,试问:BD与AC相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10.(1)如图1,在△ABC和△DEF中,AC=DF,BC=EF,∠ABC=∠DEF,且∠ABC、∠DEF 都是钝角,求证:△ABC≌△DEF.(2)在△ABC和△DEF中,AC=DF,BC=EF,∠ABC=∠DEF,且∠ABC、∠DEF都是锐角,请你用尺规在图2中作出△DEF,使△DEF和△ABC不全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参考答案1.在△ADC 和△AEB 中,⎩⎨⎧AD =AE ,∠ADC =∠AEB,DC =EB ,所以△ADC≌△A EB(SAS). 所以∠DAC=∠EAB.因为∠EAB-∠DAE=∠DAC-∠DAE, 所以∠1=∠2.2.证明:∵FC∥AB,∴∠ADE =∠CFE.在△ADE 和△CFE 中,⎩⎨⎧∠ADE=∠CFE,DE =FE ,∠AED =∠CEF,∴△ADE ≌△CFE(ASA). ∴AE=CE.3.证明:∵OA=OB ,OE =OF ,∴OA -OE =OB -OF ,即AE =BF.在△ACE 和△BDF 中,⎩⎨⎧∠A=∠B,∠ACE =∠BDF,AE =BF ,∴△ACE ≌△BDF(AAS).4.(1)五个结论:OB =OC ;OA =OD ;AC =DB ;∠ABO=∠DCO;∠ABC=∠DCB.(2)选证OB =OC.在△ABO 和△DCO 中,⎩⎨⎧∠AOB=∠DOC,∠A =∠D,AB =DC ,∴△ABO ≌△DCO(AAS). ∴OB=OC.5.答案不唯一,可以是∠E=∠B,∠D =∠A,FD =CA ,AB ∥ED 等.以DF =AC 加以证明.∵BF=EC , ∴BF -CF =EC -CF ,即BC =EF.在△ABC 和△DEF 中,⎩⎨⎧BC =EF ,∠1=∠2,CA =FD ,∴△ABC ≌△DEF(SAS).6.因为MN 平分∠AMC,所以∠AMN=∠CMN, 因为MN⊥AC,所以∠MNA=∠MNC=90°.在△AMN 和△CMN 中,⎩⎨⎧∠AMN=∠CMN,MN =MN ,∠MNA =∠MNC,所以△AMN≌△CMN(ASA). 所以AN =NC ,AM =CM.因为AN =2 cm ,所以AC =2AN =4 cm. 又因为△ABM 的周长为9 cm , 所以△ABC 的周长为9+4=13(cm). 7.由条件可知,△AOD ≌△BOC ,∴BC =AD.又∠A=∠B,∠AOE =∠BOF,AO =BO ,故△AOE≌△BOF. ∴AE=BF. ∴DE=CF.因此只要测出BF ,CF 即可知AE ,DE 的长度了. 8.(1)图2中△ABE≌△ACD.证明:∵△ABC 和△AE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AC ,AE =AD ,∠BAC =∠EAD=90°.∴∠BAC +∠CAE=∠EAD+∠CAE,即∠BAE=∠CAD. ∴△ABE≌△AC D(SAS).(2)证明:由(1)知△ABE≌△ACD,∴∠ACD =∠B=45°. 又∵∠ACB=45°,∴∠BCD =∠ACB+∠ACD=90° .∴DC ⊥BE.9.BD =AC ,理由如下:过D 点作AC 的平行线交AE 的延长线于F ,则∠CAE=∠F. 又∵∠AEC=∠DEF,E 是CD 的中点, ∴CE =DE.∴△AEC≌△FED. ∴AC=FD.又∵AD 平分∠BAE, ∴∠DAE =∠BAD.又∵∠B=∠F,AD 为公共边, ∴△ABD ≌△AFD. ∴BD =DF. ∴BD=AC.10.(1)证明:过点C 作CG⊥AB 交AB 的延长线于G ,过点F 作FH⊥DE 交DE 的延长线于H , ∵∠ABC =∠DEF,且∠ABC、∠DEF 都是钝角, ∴180°-∠ABC=180°-∠DEF,即∠CBG=∠FEH.在△CBG 和△FEH 中,⎩⎨⎧∠G=∠H=90°,∠CBG =∠FEH,BC =EF ,∴△CBG ≌△FEH(AAS).∴CG=FH.在Rt △ACG 和Rt △DFH 中,⎩⎨⎧AC =DF ,CG =FH ,∴Rt △ACG ≌Rt △DFH(HL). ∴∠A =∠D.在△ABC 和△DEF 中,⎩⎨⎧∠ABC=∠DEF,∠A =∠D,AC =DF ,∴△ABC ≌△DEF(AAS). (2)略。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五种的证明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五种的证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是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全等三角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给出五种不同的证明方式。
我们来回顾一下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对应的三边和对应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换句话说,如果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满足以下条件:AB=DE, AC=DF, BC=EF,并且∠A=∠D, ∠B=∠E, ∠C=∠F,那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1. SSS法则SSS法则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设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满足AB=DE, AC=DF,BC=EF。
我们需要证明∠A=∠D, ∠B=∠E, ∠C=∠F。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os A = (b^2 + c^2 - a^2) / 2bccos D = (e^2 + f^2 - d^2) / 2ef由于AB=DE, AC=DF, BC=EF,则有:b = e,c = f, a = d带入余弦定理的公式中,得:cos A = cos Dcos B = cos Ecos C = cos F由于余弦函数是单调递减的,所以当两个角的余弦值相等时,这两个角必然相等。
根据余弦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A=∠D,∠B=∠E, ∠C=∠F。
从而证明了SSS法则。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sin C / sin F = a / d根据辅助线法,我们可以构造AE || BF,连接CE。
则有∠AEC = ∠B, ∠EFC = ∠C。
由于∠A=∠D, AB=DE,根据AAS法则,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AEC 全等于三角形BFC。
我们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五种不同的证明方式。
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
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设三角形ABC和DEF为全等三角形。
第一步:证明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的对应边相等。
我们需要证明AB=DE,AC=DF,BC=EF。
假设三角形ABC和DEF全等,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成:ΔABC≌ΔDEF。
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知,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应边边长相等,我们需要证明AB=D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四个条件:1.ΔABC的角A等于ΔDEF的角D。
2.ΔABC的角B等于ΔDEF的角E。
3.ΔABC的角C等于ΔDEF的角F。
4.ΔABC的边长比例与ΔDEF的边长比例相等。
由于我们要证明AB=DE,所以我们需要利用第四个条件:三角形的边长比例相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以下等式:∠B=∠E∠C=∠F接下来我们来证明∠A=∠D,从而得到ΔABC与ΔDEF对应的边相等。
由余弦定理可知,在三角形ABC中:AB^2 = AC^2 + BC^2 - 2 * AC * BC * cos(∠A)在三角形DEF中:DE^2 = DF^2 + EF^2 - 2 * DF * EF * cos(∠D)由于ΔABC≌ΔDEF,所以AB=DE,那么AB^2=DE^2根据对应边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C=DFBC=EF将这些关系代入AB^2=DE^2的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AC^2 + BC^2 - 2 * AC * BC * cos(∠A) = DF^2 + EF^2 - 2 * DF * EF * cos(∠D)由于AC=DF,BC=EF,我们可以得到:AC^2 + BC^2 - 2 * AC * BC * cos(∠A) = AC^2 + BC^2 - 2 * AC * BC * cos(∠D)进一步化简上述等式,我们可以消去相同的项:- 2 * AC * BC * cos(∠A) = - 2 * AC * BC * cos(∠D)由于AC*BC≠0,我们可以从上述等式中消去-2*AC*BC,得到:cos(∠A) = cos(∠D)由于∠A和∠D在0~180°之间,而且cos函数在0~180°范围内是单调递减的,我们可以得到:∠A=∠D因此,我们证明了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的∠A=∠D,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B=∠E,∠C=∠F。
全等三角形专题
小专题4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思路边相等呈现的方式:①公共边(包括全部公共和部分公共);②中点.类型1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找第三边相等1.如图,已知AB=DE,AD=EC,点D是BC的中点,求证:△ABD≌△EDC.类型2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找夹边相等2.如图,∠ABD=∠CDB,∠ADB=∠DBC,求证:△ABD≌△CDB.类型3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找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3.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类型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或斜边)相等,找斜边(或直角边)相等4.已知,如图,∠A=∠D=90°,AB=DF,BE=CF.求证:△ABC≌△DFE.思路二:找角角相等呈现的方式:①公共角;②对顶角;③角平分线;④垂直;⑤平行.类型5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找夹角相等5.如图,AB=AD,AC=AE,∠BAD=∠CAE.求证:△ABC≌△ADE.6.如图,已知AD=AE,AB=AC,求证:△ABE≌△ACD.7.如图,已知,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求证:△ACD≌△EBD.类型6 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找另一角相等8.已知,如图,D是AC上一点,AB=DA,DE∥AB,∠B=∠DAE,求证:△ABC≌△DAE.9.如图,已知∠BDC=∠CEB=90°,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1)△ADO≌△AEO;(2)△BDO≌△CEO.小专题5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类型1 平移模型1.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DE.2.(东莞月考)如图,AC=DF,AD=BE,BC=EF.求证:(1)△ABC≌△DEF;(2)AC∥DF.类型2 对称模型3.如图,点E,C在BF上,BE=CF,AB=DF,∠B=∠F,求证:∠A=∠D.4.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AD=AE.求证:BE=CD.5.如图,∠B=∠D,请添加一个条件(不得添加辅助线),使得△ABC≌△ADC,并说明理由.类型3 旋转模型6.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AB∥CD.7.如图,AB⊥CD于点B,CF交AB于点E,CE=AD,BE=BD.求证:CF⊥AD.类型4一线三等角模型8.如图,AD⊥AB于点A,BE⊥AB于点B,点C在AB上,且CD⊥CE,CD=CE.求证:AD=CB.类型5 综合模型平移+旋转模型:平移+对称模型:9.(曲靖中考)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1)求证:AC∥DE;(2)若BF=13,EC=5,求BC的长.小专题6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类型1 证角相等1.如图,已知AD平分∠BAC,AB=AC,求证:∠1=∠2.2.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求证:∠1=∠2.类型2 证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1)证线段的平行3.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AB∥CD.(2)证线段的垂直4.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点F,且有BF=AC,FD=CD.求证:BE⊥AC.类型3 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1)证线段相等5.(宜宾中考)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AC∥DF.求证:BE =CF.6.如图,AB =CB ,AD =CD ,E 是BD 上任意一点,求证:AE =CE.(2)证线段的和差关系7.如图,已知AD ∥BC ,点E 为CD 上一点,AE ,BE 分别平分∠DAB ,∠CBA ,BE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ABE ≌△AFE ; (2)AD +BC =AB.8.如图,若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12∠BAD ,求证:EF =BE +DF.(3)证线段的倍分关系9.已知:如图,在△ABC 中,∠BCA =90°,AC =BC ,AE 平分∠BAC ,BE ⊥AE ,求证:BE =12AD.。
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
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在几何学中,全等是指两个或多个几何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完全相同。
对于三角形而言,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相等,对应的角度也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并给出说明和举例。
【1. SSS (Side-Side-Side) 全等法】SSS全等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这个证明方法简单直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证明:Step 1: 确定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Step 2: 可以使用尺规作图工具在纸上绘制出两个三角形;Step 3: 通过测量确定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Step 4: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即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例如,我们要证明△ABC ≡ △DEF。
我们已知AB = DE,BC = EF,AC = DF。
根据SSS全等法则,根据给定的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即△ABC ≡ △DEF。
【2. SAS (Side-Angle-Side) 全等法】SAS全等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这个证明方法也是常用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证明:Step 1: 确定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和夹角分别相等;Step 2: 可以使用尺规作图工具在纸上绘制出两个三角形;Step 3: 通过测量确定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和夹角分别相等;Step 4: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即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例如,我们要证明△ABC ≡ △DEF。
我们已知∠BAC = ∠EDF,AB = DE,AC = DF。
根据SAS 全等法则,根据给定的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即△ABC ≡ △DEF。
【3. ASA (Angle-Side-Angle) 全等法】ASA全等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这个证明方法也非常常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证明:Step 1: 确定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Step 2: 可以使用尺规作图工具在纸上绘制出两个三角形;Step 3: 通过测量确定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Step 4: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即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C≌△DAE(SAS), ∴∠E=∠C.
3. (2019 怀化节选)已知:如图,在▱ABCD中,AE⊥BC,CF⊥AD,E,F分别为垂足. 求证:△ABE≌△CDF.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B=∠D, ∵AE⊥BC,CF⊥AD, ∴∠AEB=∠CFD=90°, 在△ABE和△CDF中,
(1)求证:EF=BC; (2)若∠ABC=65°,∠ACB=28°,求∠FGC的度数.
(2)解:∵AE=AB, ∴∠AEB=∠ABC=65°. ∵△ABC≌△AEF, ∴∠AEF=∠ABC=65°. ∴∠FEC=180°-∠AEB-∠AEF=180°-65°-65°=50°. ∵∠ACB=28°, ∴∠FGC=∠FEC+∠ACB=50°+28°=78°.
AEB CFD∴△ABE≌△CDF(AAS).
4. (2019 苏州)如图,△ABC中,点E在BC边上,AE=AB,将线段AC绕A点旋转到AF的 位置,使得∠CAF=∠BAE,连接EF,EF与AC交于点G.
(1)求证:EF=BC; (2)若∠ABC=65°,∠ACB=28°,求∠FGC的度数.
DGA AFB ∵ DAG ABF
AD BA
∴△DAG≌△ABF(AAS), ∴DG=AF,AG=BF. ∴FG=AG-AF=BF-DG. 即BF-DG=FG.
8.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由顶点A引两条射线分别交BC,CD于点E,F,
且∠EAF=45°. 求证:BE+DF=EF.
证明:如解图,延长CD到G,使DG=BE, 在正方形ABCD中,AB=AD,∠B=∠ADC=90°, ∴∠ADG=∠B, 在△ABE和△ADG中,
(1)证明:∵线段AC绕点A旋转到AF的位置, ∴AC=AF. ∵∠CAF=∠BAE, ∴∠CAF+∠CAE=∠BAE+∠CAE,即∠EAF=∠BAC.
在△ABC和△AEF中,
AB AE ∵ BAC EAF
AC AF
∴△ABC≌△AEF(SAS), ∴EF=BC
4. (2019 苏州)如图,△ABC中,点E在BC边上,AE=AB,将线段AC绕A点旋转到AF的 位置,使得∠CAF=∠BAE,连接EF,EF与AC交于点G.
AF AF
∴△AEF≌△AGF(SAS), ∴EF=GF, ∵GF=DG+DF=BE+DF, ∴BE+DF=EF.
AB AD ∵ B ADG
BE DG
∴△ABE≌△ADG(SAS). ∴AG=AE,∠DAG=∠BAE. ∵∠EAF=45°, ∴∠GAF=∠DAG+∠DAF=∠BAE+∠DAF=∠BAD-∠EAF=90°-45°=45°, ∴∠EAF=∠GAF, 在△AEF和△AGF中,
AE AG ∵ EAF GAF
AD AE ∵ DAB EAC
AB AC
∴△ADB≌△AEC(SAS), ∴BD=CE;
7. (2019 黄冈)如图,ABCD是正方形,E是CD边上任意一点,连接AE, 作BF⊥AE,DG⊥AE,垂足分别为F,G. 求证:BF-DG=FG.
证明:∵BF⊥AE,DG⊥AE, ∴∠DGA=∠AFB=90°,∠ABF+∠FAB=90°,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FAB+∠DAG=90°,AB=AD, ∴∠DAG=∠ABF. 在△DAG和△ABF中,
6. 如图,△ABC,△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E,C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 (1)求证:BD=CE; (2)求∠BDC的度数.
(1)证明:∵△ABC,△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AE=∠BAC=90°,AD=AE,AB=AC, ∵∠DAB=90°-∠BAE,∠EAC=90°-∠BAE, ∴∠DAB=∠EAC, 在△ADB和△AEC中,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2. (2019 淄博)已知,在如图所示的“风筝”图案中,AB=AD,AC=AE,∠BAE=∠DAC. 求证:∠E=∠C.
证明:∵∠BAE=∠DAC, ∴∠BAE+∠CAE=∠DAC+∠CAE,即∠BAC=∠DAE, 在△BAC和△DAE中,
AB AD ∵ BAC DAE
5. 如图,在△ABC中,AB=AC,点P,D分别是BC,AC边上的点,且BP=CD, ∠APD=∠B. 求证:△ABP≌△PCD.
证明:∵AB=AC, ∴∠B=∠C. ∵∠APD=∠B, ∴∠B=∠C=∠APD. ∵∠APC=∠ABP+∠BAP=∠APD+∠DPC, ∴∠BAP=∠DPC. 又∵BP=CD, ∴△ABP≌△PCD(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