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春节习俗
大同的风俗
![大同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f05d0b3aee06eff9aef807ad.png)
大同风俗风俗,即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民情,它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也是一套由来已久的精神规范。
大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俗习惯,颇具有一定特色。
大同的年节,是被人十分重视的,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样子像牛。
大同人过春节时全家聚拢在一起以躲避“年”,这就是“守夜”由来。
传说中的“年”有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的“三怕”,于是大同人过大年的时候总是要点上“旺火”,帖上对联,并且燃放爆竹,敲锣打鼓以以此来镇“年”以后旺火、对联、爆竹的含意更大,还表示丰产、兴旺、发达等意思。
所以一到初一,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以示一个新的开端。
游八仙:这是大同的一项民俗活动,而这一项活动主要的就是正月的初八时候举行的。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偕老带幼,来到了寺庙或者是道观中,祈求一年的健康以及平安。
因此在大同的当地,流传着“游八仙,治百病“的说法。
除了这一天之外,人们也会时不时的到大同市内的寺庙里面,进行祭拜,因此寺庙的香火也是十分的鼎盛的。
因此游客来到了大同,也可以到这里祭拜一下,祈求一下健康平安,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了。
庙会:大同的庙会十分的热闹。
在大同的庙会上,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卖东西的,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演等,像是秧歌、川剧等表演,可谓是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在大同的庙会上,还展示了泥人、剪纸等民间的工艺品。
如果游客可以幸运的遇到了大同的庙会的话,不妨逛一逛,感受一下大同的这种传统的庙会,并且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元宵节闹红火,古代称游艺,始于唐,在宋代已十分兴盛。
大同人的元宵节,称正月十五,这时人们除挂灯笼外,还要大搞街头文艺活动。
大同游艺活动的特点,主要是花样多,地方色彩浓,除高跷、小车灯、船灯外,还有挠阁、抬阁等。
抬阁近年来已不常见,被彩车代替,但是大同人的春节文艺活动,总是常常以新的代替旧的而不断变化着,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此外,在八月十五打月饼,是为喜庆丰收:腊月二十三吃麻糖,大同人传说是为糊住灶神爷的嘴,这当然是一种不实际的说法,但是这明显地反映出大同人的向善忌恶的习惯。
山西大同的风俗
![山西大同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0a7cede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3.png)
山西大同的风俗
山西大同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地方风俗。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大同亲热”,这是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交际方式,表现在人们之间的身体接触上。
当地人在见面时,会用手拍肩膀或握手,并用“大哥”、“大姐”等亲密称呼,以此表达对彼此的友好和尊重。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期间的花会、元宵节的灯谜和舞狮表演等,这些都是体现当地人民热情好客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美食和手工艺品,如烤鸡翅、铜器、雕刻品等,这些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山西大同的风俗文化是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之一,值得前来体验和探索。
- 1 -。
山西大同的春节习俗有哪些_春节
![山西大同的春节习俗有哪些_春节](https://img.taocdn.com/s3/m/84765e3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6.png)
山西大同的春节习俗有哪些春节是我国最大的民间传统节日。
那么山西大同有哪些春季风俗习惯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山西大同的春节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大同的春节的习俗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
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
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
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
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
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春节其他地方的习俗天津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2db93d1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d.png)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风俗也非常独特和有趣。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风俗:
1. 拜寿送礼:在家乡大同,人们在生日、结婚等特殊日子会拜寿,拜寿时会送一些礼物,如糖果、干果、饼干等。
2. 汉字文化节:每年的汉字文化节是家乡大同的一大盛事,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书法比赛、诗歌比赛等。
3. 祭祖:家乡大同的人们非常注重祭祖,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都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烧香、献花、敬酒,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4. 赛龙舟:赛龙舟是家乡大同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每年端午节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各个团队都会为了荣誉和奖励而拼尽全力。
5. 吃饺子:在家乡大同,吃饺子是过年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除夕夜包饺子,以一家人团圆为主题,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总之,家乡大同的风俗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风俗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代代相传,成为了家乡文化的一部分。
- 1 -。
作文写大同的风俗
![作文写大同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14ca8ba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d.png)
作文写大同的风俗《大同的风俗》篇一大同,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有着各种各样独特的风俗,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每打开一层都有新的惊喜。
先说这过年吧,大同的年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一进腊月,整个城市就像被注入了超强活力剂,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到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
我家的腊八粥啊,那可真是大杂烩,各种豆子、米、红枣、桂圆啥的都往锅里扔。
我就纳闷了,这腊八粥难道就是把家里能找到的粮食都凑一块儿煮?不过喝起来还真不错,黏黏稠稠的,甜滋滋的,就像把一年的幸福都熬进了这粥里。
再说说大同的春节庙会,那简直是人的海洋。
庙会上啥都有,卖小吃的、耍杂技的、卖小玩意儿的。
那些小吃的香味就像一只只小手,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庙会,看到一个卖糖人儿的老爷爷,他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一会儿工夫就把一块麦芽糖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孙悟空。
我当时就想,这老爷爷莫不是孙悟空变的,专门来给我们这些小馋猫做糖人儿的?我赶紧跑过去买了一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那糖人儿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好像下一秒就要蹦起来去打妖怪似的。
还有大同的旺火,这可是个特别的风俗。
在院子里或者家门口堆起一个大大的旺火堆,到了除夕晚上就点燃。
那火苗呼呼地往上蹿,感觉能冲到天上去,把黑夜都照得跟白天似的。
我当时就想,这旺火是不是能把来年的所有坏运气都给烧光光呢?大家围着火旺又唱又跳,那种热闹劲儿啊,就像全世界的欢乐都聚集在了这里。
可是现在呢,因为环保的原因,旺火没有以前那么普遍了,但在人们心中,它依然是大同春节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传统风俗的改变,是一种遗憾。
但我觉得吧,虽然形式可能会变,但这背后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会变的。
大同的风俗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承。
《大同的风俗》篇二大同的风俗啊,那真的是丰富多彩得很,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笔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大同的婚俗那可就很有看头了。
大同的节日风俗
![大同的节日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57e8c3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1.png)
大同的节日风俗
大同是山西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以下是大同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 春节:大同人过春节时,会贴春联、挂红灯笼,家家户户会扫尘、打扫卫生,然后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并放鞭炮迎接新年到来。
期间,人们还会互相拜年,给长辈送上新年祝福和红包。
2. 元宵节:在元宵节晚上,大同市区的街道会举办花灯游行,各种造型各异的彩灯在灯谜、龙舞、舞狮等表演的烘托下,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观赏。
同时,人们还会吃汤圆、猜灯谜,喜庆地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3. 清明节:大同人在清明节会到坟墓扫墓、祭祖,同时清明也是踏青的好时机,许多人会选择外出郊游、欣赏春景。
4. 端午节:大同人过端午节时,会包粽子、赛龙舟,同时还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即攀踏蒿山。
人们会集体攀登当地的蒿山,以祈求安康和吉祥。
5. 中秋节:大同人过中秋节时,会赏月、吃月饼,并进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例如赏月晚会和民间艺术表演。
同时,人们还会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并与亲友分享团圆的喜悦。
以上是大同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反映了当地人
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这些活动也成为了人们团聚、传承文化、弘扬民俗的重要方式。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传祝福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传祝福](https://img.taocdn.com/s3/m/0a3edf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b.png)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传祝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风情。
而在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更是丰富多样、别具特色。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习俗便是走亲访友传祝福。
春节期间,山西的家庭成员多数会返回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
在走亲访友时,传递祝福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这个过程不仅是表达心意的方式,也是增进感情、加深交流的时刻。
走亲访友的传统在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们通常会选择在节日前后的几天里,亲自造访亲朋好友的家中。
在山西农村地区,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常常比较密切,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春节。
因此,走亲访友传祝福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走亲访友时,准备一份贴心的礼物是常见的礼节。
山西人尤其注重礼尚往来,真诚的祝福也体现在礼品的挑选上。
常见的礼物包括年货、水果、酒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春节期间最常见的礼物选择。
当然,礼物的价值并不是最重要的,真诚的祝福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
除了礼物以外,祝福的话语也是走亲访友中重要的一环。
走进朋友或亲人的家门时,人们通常会带上爱心和关怀,以喜庆的口吻说出吉祥的话语。
例如,祝愿对方财源滚滚、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等等。
这些话语不仅代表了自己的祝福,也传达了团圆和吉祥的寓意。
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品尝美食。
山西的春节美食丰富多样,传统的团圆饭常常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餐。
家庭成员聚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畅谈近来的生活,互诉衷肠。
这一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气氛。
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还有一项注重的礼仪便是拜年。
在山西,拜年通常是先长辈,然后是同辈、晚辈的顺序。
这种尊重长辈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家庭和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拜年时,人们通常会鞠躬酬谢,或是双手递上贺年卡或红包,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谢。
走亲访友传祝福是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人们通过亲自到亲朋好友家中,传递祝福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这种习俗不仅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弘扬了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观。
大同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大同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2898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2.png)
刀削面的面条呈柳叶形,外厚内薄, 口感筋道有弹性。
炸油饼与豆腐脑
01
炸油饼和豆腐脑是大同早餐的常见搭配,深受当地 人喜爱。
02
炸油饼外酥里嫩,口感香脆,搭配豆腐脑一起食用 ,既美味又营养。
03
豆腐脑口感细腻,味道鲜美,与炸油饼搭配食用, 让人回味无穷。
其他特色小吃与美食文化
1
大同还有许多其他特色小吃,如浑源凉粉、大同 兔头、大同涮羊肉等。
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大同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建筑、手工艺、 民间艺术、节庆活动等,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
大同的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如品 尝当地美食、参与民间活动、了解传统手工艺等,让游客 深入感受大同的民俗文化魅力。
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大同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了 良好的旅游环境。
价格指南
大同市住宿价格相对稳定,淡季时价格较低,旺季时价格较高。五星级酒店的价格通常在1000元/晚以上,而青 年旅社和民宿的价格通常在200-500元/晚。在预订住宿时,建议提前比较不同酒店的价格和评价,以便选择最 适合自己需求的住宿。
交通方式与路线规划
交通方式
大同市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飞机、火车或长途汽车等交通方式到达。大同机场有通往全国主要城 市的航线,火车站则有通往北京、太原等地的列车。此外,大同市还有多个长途汽车站,提供前往周 边城市的班车服务。
大同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古代丝绸 之路的重要起点和辽金两朝的陪都, 因此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 的民俗文化传统。
城市发展与文化特色
大同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 个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的工业城 市,同时也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文化 产业。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919bc9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e.png)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地方。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山西省则有许多特色的春节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山西省春节的特色传统习俗。
1. 办年画在山西省,春节前夕,人们会办年画活动。
年画是一种寓意美好的绘画作品,常常用来贴在家中的墙壁上,希望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办年画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家人们一起动手准备年画材料,并在一张大纸上用彩色画笔绘制吉祥的图案。
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传承了山西的文化传统。
2. 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山西省也不例外。
在春节来临之际,山西人民会准备一对春联,一个贴在大门上,一个贴在室内。
春联是由一对对对仗工整的对联组成的,用红纸书写,内容多与幸福、吉祥相关。
贴春联的目的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同时,贴春联也是一种美化家居环境的方式。
3. 发红包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这一习俗在山西省也深受人们喜爱。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作为对晚辈的祝福和厚爱。
红包里通常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送红包的人的心意和祝福。
对于接收红包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份经济收入,更是一种长辈的关爱和祝福。
发红包的行为在家庭中也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4. 舞狮舞狮是山西省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
舞狮表演通常由一组人扮演狮子形象,穿着狮子舞服,配合鼓乐和音乐表演一系列动作。
舞狮表演形象生动、热闹,能够吸引观众和游客的目光。
这是一个带有浓厚喜庆气氛的活动,也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顺利、吉祥。
5. 守夜春节的最后一个晚上,即除夕夜,山西人民有习俗守夜。
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在家中团聚,一起吃团年饭,辞旧迎新。
守夜的传统意义在于守护家人的平安和祥和。
到了午夜时分,家人会一起去庙宇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开始。
守夜活动也加强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以上所提到的山西省的春节特色传统习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地方还会有自己独特的习俗。
山西大同家乡的风俗作文
![山西大同家乡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d5d1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c.png)
山西大同家乡的风俗作文一、民间传统节日大同的民间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春节了。
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会在家门口放上孔明灯,代表着希望和祝福。
而在家里面,家家户户会贴上门神和对联,以求平平安安、日子红红火火。
此外,正月初一和十五的时候,人们还会在家中设宴招待亲朋好友,一起过年,团团圆圆。
用美食和美酒来祝福一家人新的一年平安幸福,一带上香袋偶尔也是家家户户的风俗习惯。
另外,大同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歌会”。
歌会是大同地区独有的一种庆祝活动,一般在正月十六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相约到户外的广场上,各自带上自己喜欢的乐器,比如二胡、琵琶、笛子等,然后齐聚一堂,互相合奏,互相歌唱,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歌会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传承民俗文化的方式,它让人们有了一个更好地交流的机会,也为大同这个古老城市增添了不少独特的魅力。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风俗习俗,让大同的民俗文化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例如每逢清明,家家户户都会到坟场给祖先扫墓,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尊敬。
而在端午节,人们则会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
二、传统民间工艺大同地区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制作灯笼和剪纸了。
大同的灯笼非常有名,其制作工艺独特,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
每到春节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挂上一盏灯笼,以求来年生活红红火火。
而剪纸也是大同地区的一项传统工艺,它在大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同的剪纸工艺精美绝伦,图案多样,寓意深刻,无论是宴席上贴的窗花,还是婚礼上使用的红纸剪纸,都能看到大同剪纸的影子。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手工艺,比如制作泥塑、画大秧歌等等,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丰富了大同的文化底蕴,更是代表了大同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它们的存在,为大同的民俗文化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习俗风情大同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风情,比如吃年糕、拜年等等。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3b6fbc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5.png)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在中国,过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过年传统习俗。
本文将介绍一些山西省过年的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过年时的一项重要习俗,它是用红纸写上祝福的话语,粘贴在门框上。
在山西省,贴春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常在除夕夜聚在一起,写下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的话语,然后将春联贴在家门口。
这个习俗象征着对新年的祈福和美好的祝愿。
二、包饺子包饺子是山西省过年期间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在除夕夜,家人齐聚一堂,一起包饺子。
饺子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们会相互交流、互相祝福,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三、放鞭炮放鞭炮也是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每到除夕夜,人们会放鞭炮,炮声震耳欲聋。
这一习俗被广泛认为能够给新年带来好运和祝福。
四、走亲访友走亲访友是中国过年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山西省也是如此。
在除夕夜和正月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带着贺年礼品,拜访长辈和亲朋好友。
这是一种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也是增进亲情和友情的良机。
五、看舞狮舞狮表演是山西省过年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在正月初一,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巷尾观看舞狮表演。
舞狮表演以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示,狮子在鼓乐的伴奏下威武而优雅地舞动,给人以喜庆祥和的感觉。
六、逛庙会庙会是中国过年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山西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年初一和初二,人们会慕名前往各地的庙会,品尝美食,观赏表演,购买年货和手工艺品。
庙会的热闹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总结山西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过年传统习俗独具特色。
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走亲访友、看舞狮和逛庙会等习俗丰富多样,既带给人们喜庆祥和的氛围,也传承了历史文化的魅力。
这些传统习俗让人们在新年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和家的温暖。
大同民风民俗,终于找齐了!
![大同民风民俗,终于找齐了!](https://img.taocdn.com/s3/m/604c302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3.png)
⼤同民风民俗,终于找齐了!⼤同民风民俗春节 春节农历正⽉初⼀,俗称⼤年。
⼤同与海内同,是⼀年⼀度最为隆重的节⽇。
腊⽉开始打扫卫⽣、缝制新⾐、购置年货。
除⼣张贴对联、窗花。
⼊夜全家围坐⼀起包饺⼦,叙往话今,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80年代后,除⼣晚上观看电视节⽬为合家欢聚的主要内容。
有的⼈家院内燃旺⽕,半夜12时燃放鞭炮,迎接新春。
初⼀清早家家吃饺⼦,⼩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压岁钱。
饭后,亲朋好友或邻居互往拜年祝贺。
破五 破五正⽉初五。
是⽇,民间家庭将初⼀⾄初四积攒的垃圾清扫倒出门外,名⽈送穷。
并讲究初五不⾛亲戚。
今旧俗渐废。
⼆⽉⼆ ⼆⽉⼆⼆⽉初⼆俗称龙抬头。
是⽇,⼈们郊游、登⾼,午祭天地。
此俗到今,只留下吃煎饼、剃头理发之习。
取意龙抬头,剥龙⽪,昂⾸腾飞,消灾免难,⼀年⽆忧虑。
端阳节 端阳节五⽉初五称端阳节,也称"端午"。
相传古代诗⼈屈原这天投江⾃杀,后⼈把这天当作纪念⽇。
是⽇,家家门上插艾条、包粽⼦、⾷⾓⿉、饮雄黄酒,以⽰纪念。
送寒⾐ 送寒⾐⼗⽉初⼀⽇,俗称"⿁节"。
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民夫死者众多,到冬季亲属送寒⾐时,亲⼈已故。
为了祭奠死者的亡灵,⼈们把⼗⽉初⼀⽇当作送寒⾐的⽇⼦,以⽰纪念。
冬⾄ 冬⾄有吃糕的习俗,民谣:"过冬不吃糕,⼩⿁来圪瞧。
"此⽇讲究改善⽣活,中午家家吃⽩⾯饺⼦。
腊⼋节 腊⼋节腊⽉初⼋为释迦牟尼成道⽇,佛教徒以⾹⾕果实供佛,称腊⼋粥。
这种纪念形式传⼊民间,此⽇早饭家家⾷腊⼋粥。
祭灶神 祭灶神腊⽉⼆⼗三⽇,有吃⿇糖的习俗。
传说这天灶神升天向⽟帝汇报,⼈们以⿇糖祭灶,意在"上天⾔好事,回宫降吉祥”。
在这⼀天,平遥⼈讲究⼈⼈都要吃⿇糖⽇,打扫房间,迎接新⼀年的到来。
祝满⽉ 祝满⽉ ---境内居民以⽣孩⼦为喜事。
祝满⽉以产妇娘家亲戚为主,姥姥家要送银镯⾸饰及⾐服、⼩被褥等物。
过⽣⽇ 过⽣⽇ --- 境内庆贺⽣⽇之俗⾄今仍为普通。
山西除夕夜的风俗
![山西除夕夜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4e35204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8.png)
山西除夕夜的风俗山西春节习俗:1、太原:(1)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2)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
(3)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
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
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
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
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
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
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2、晋阳:(1)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
(2)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
谓“吃翻身瓜”。
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
(3)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3、古交山区:(1)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
(2)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
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
(3)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
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63e7f28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4.png)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以来,大
同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家乡大同
的风俗。
第一步:年节风俗
在家乡大同,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春节,春节期间万家灯火,
邻里互赠年货和礼物。
除夕夜晚上守年,全家团聚在家中,品尝年夜饭,共度团圆时刻。
大同地区还有“开年门、祭灶头、丢麻袋、放鞭炮”等民间风俗活动,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欢度春节。
第二步:结婚风俗
在大同地区,结婚是人生大事,很受重视。
结婚前要先选定吉日,然后准备“三书六礼”等婚礼用品。
在迎亲的时候,新郎要穿上白马褂,由家中年长者拿着绿柳枝祭拜在他身上,然后才能迎娶新娘入洞房。
在结婚的过程中,要进行烧香祈福等仪式,祈求新人白头偕老。
第三步:节日风俗
大同地区还有许多有趣的节日风俗。
比如,端午节要吃粽子,踏
青赏美景;重阳节要登高望远,祭拜长寿;中秋节要赏月吃月饼。
每
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玩法,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第四步:民间故事
除了以上的风俗,大同地区还有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
比如,传
说开化寺石门中有一泓清泉,能让人们灵气十足;传说大同有座九体
圣母庙,可保平安和祈求健康;传说巨鹰山上有灵石,能让人们走运。
总之,大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千奇百怪,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
的活动和传说。
这些风俗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也传承了家乡文化的
精髓。
山西省春节包饺子传统习俗
![山西省春节包饺子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0fa0f1c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d.png)
山西省春节包饺子传统习俗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山西省,包饺子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传统习俗之一。
本文将介绍山西省春节包饺子的传统习俗和相关背景知识。
一、包饺子的由来包饺子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
相传,汉代时期,一位名叫张仪的军事家带领军队战胜敌人后返回家乡。
当他回到家时,发现农田上杂草丛生,于是他决定在寒冷的冬天里请邻居们一起包饺子。
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寓意吉利,也是对农田来年丰收的祈愿。
从那时起,包饺子成为了中国人在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二、饺子的制作过程在山西省,人们在春节期间包饺子几乎成了一种仪式。
制作饺子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材料。
首先,人们需要准备面粉、水和一些馅料,最常见的馅料包括猪肉馅、韭菜馅和虾仁馅等。
然后,将面粉和水搅拌均匀后,揉成面团。
接下来,将面团分成小块,擀成薄皮,将馅料包入薄皮中,并捏合成饺子的形状。
最后,将饺子放在锅中煮熟即可。
三、饺子的象征意义在山西省,包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习俗。
首先,饺子的形状类似于中国古代的银锭,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其次,饺子通常是馅料和面皮两部分组成,寓意着和谐统一和团圆。
此外,饺子在煮熟后,变得饱满丰盈,寓意着来年家庭的幸福和美满。
因此,包饺子已成为山西省春节期间家人团聚、祈福和庆祝的重要传统习俗。
四、包饺子的习俗活动在山西省,包饺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制作过程,更是一个围绕着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的习俗活动。
在春节前夕,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包饺子的过程。
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揉面团,有的包馅料,有的煮饺子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一边聊天笑闹,一边品味家乡特色美食,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
五、包饺子的意义和传承包饺子不仅是一项传统的习俗活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包饺子,人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家庭的团结和和睦,以及亲友之间的相互关爱。
山西的春节习俗
![山西的春节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cb2bb7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f.png)
山西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了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春节都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本文将重点介绍山西省的春节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贴春联春节前夕,山西的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对联上写有吉祥的祝福语。
这些对联通常由家中的长辈或有文化修养的人书写。
贴春联是为了祈求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
二、放鞭炮在山西,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喜庆的活动之一。
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人们会点燃鞭炮,制造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传统上,人们相信鞭炮声可以驱逐恶魔和灾祸,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三、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也是山西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
在舞龙舞狮表演中,人们穿上龙和狮子舞蹈服装,舞动身体和嘴巴,以模拟龙和狮子的动作。
这个活动象征着吉祥和祝福,并吸引了很多观众。
四、祭拜祖先在春节期间,山西人也会祭拜祖先。
他们会给已故的祖先上香,摆放丰盛的食物和饮品,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佑。
这是一种传统的尊敬和感恩的方式,也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活动之一。
五、吃饺子在山西,吃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吃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饺子。
吃饺子也象征着将过去的一年的不幸遗忘,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接好运。
六、赏花灯山西的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去公园或街道上赏花灯。
花灯是由彩纸、竹子等制作而成,呈现出各种形状和图案,如龙、兔、花等。
夜晚时分,灯光闪烁,营造出浪漫而华丽的氛围,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总结:山西的春节习俗丰富多样,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祭拜祖先、吃饺子和赏花灯等活动都是家人团聚、祈求好运的重要方式。
这些传统习俗和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让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喜悦。
无论在山西还是其他地方,春节的习俗都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让我们牢记这些传统,将这份美好传承下去,共同迎接辞旧迎新的时刻。
各地春节习俗:山西春节习俗
![各地春节习俗:山西春节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27d293e6daef5ef7ba0d3c92.png)
各地春节习俗:山西春节习俗太原年俗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
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
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
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
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
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
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
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
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
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
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
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1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
山西大同的传统文化
![山西大同的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46c27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a.png)
山西大同的传统文化山西大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三绝”之称(指晋中的壶口瀑布、太原的山西博物院和大同的云冈石窟三大奇观)。
大同地域辽阔,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其中包括许多有名的古建筑、文化遗迹和传统文化。
以下是对山西大同传统文化的介绍。
一、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以其雕刻艺术和造型艺术著称于世。
始建于北魏朝代,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修建,一直持续到元代。
云冈石窟内雕刻着大量的佛像、壁画和浮雕等作品,保存完好,深受游客和学者的喜爱和赞誉。
二、古建筑大同是古代城池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大同市内的古建筑分布广泛,包括大同城墙、云冈楼、雁门关、晋祠等等,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这些古建筑既是城市的历史象征,同时也是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忆和纪念。
三、传统手工艺大同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瓷器制造、木雕、织锦等。
其中以大同瓷器闻名于世,大同瓷器多以蓝白色调为主,制作技艺精湛,图案独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其他传统手工艺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为大同保留下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四、民俗文化大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浓郁的特色和异域风情。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内容。
同时,大同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民间习俗,如“多少闲草一畦菜,山乡独有夹芦节”、“逗狮子”等等,这些传说和习俗代表着当地居民的情感和信仰。
总之,山西大同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这些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为大同城市和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248469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8.png)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
山西过年的特有风俗包括:
1. 蒸花馍:在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一方面是用来
祭祖,另一方面则是要待客,也让家里的人有可吃,有可看。
花馍的
形状有枣山、富贵发祥等,非常有寓意。
2. 守岁:在除夕之夜,大家围炉叙旧,等待新年的到来,要吃水饺或
者长面,据说吃完了还不能睡觉,要守岁。
3. 拜年:正月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致问候。
有些山西
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4. 放鞭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来驱邪避祟,欢庆新年的到来。
5. 吃饺子:山西人非常喜欢吃饺子,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待客,同时饺子里面还会放入钱币。
6. 山西炕头年画:炕头年画是山西特有的年画形式,可以用来装饰房间,增添节日气氛。
此外,山西民间演出活动还有舞龙、耍狮、打鼓、吹唢呐、跑旱船、
猜灯谜等。
这些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为山西的过年增添了浓厚的年味。
大同的节日风俗
![大同的节日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968a4d5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0.png)
大同的节日风俗1. 引言大同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风俗。
这些节日风俗不仅反映了大同人民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还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大同的几个重要节日及其独特的风俗。
2.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大同最热闹喜庆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大同人民会进行一系列传统活动和庆祝仪式。
2.1 贴春联在大同,人们会在门上贴上红色的对联,寓意着迎接新年、祈求好运。
这些对联往往由长辈书写,内容包括吉祥话语和祝福。
2.2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也最常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长辈们会给小孩子压岁钱作为祝福和鼓励。
2.3 吃团圆饭春节的除夕晚上,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这顿饭通常是一年中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餐。
2.4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声能驱走邪灵,带来好运。
3.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大同人民也会过这个重要的节日。
3.1 赏月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户外赏月。
大同地区有许多适合观赏月亮的地方,如云冈石窟、九龙壁等。
3.2 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是月饼。
大同人民喜欢吃各种口味的月饼,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3.3 点灯笼中秋节期间,大同市区许多街道和公园都会悬挂彩灯和灯笼。
夜晚时分,整个城市变得灯火辉煌,营造出浪漫神秘的氛围。
4.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大同人民缅怀先人、扫墓的重要时刻。
4.1 扫墓祭祖清明节当天,人们会前往坟地扫墓、献花、焚香,并向先人表达敬意和思念之情。
4.2 踏青郊游清明节也是春天的好时光,大同人民会利用假期踏青郊游。
一些风景名胜区如云冈石窟、九龙壁等也会迎来许多游客。
4.3 吃青团清明节还有一个传统食品叫做青团,是由糯米制成的绿色粽子。
大同人民喜欢在清明节吃青团,寄托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5.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灯笼节。
大同人民会通过一系列庆祝活动来迎接这个喜庆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春节习俗
篇一:大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大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又是一年春节到。
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一种文化胎记,春节以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情结,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随着时代变迁,春节逐渐被人们淡化,拯救春节的呼声也随之而起。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春节?大同人过春节还按老法儿过吗?春节习俗与现代生活有无冲突?带着此类疑问,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分别以给不同年龄层次的亲朋好友打电话、繁华街头随机调查、大小超市随访等形式进行了调研,结果如下:
问题一:提到春节习俗,您会想到什么?
---提起春节习俗首先想到吃年夜饭。
我要求被访者围绕此问题回答三个所想到的词汇。
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吃年夜饭/团圆饭(24%)、办年货(18%)、放烟花鞭炮(14%)。
紧随其后的是:贴对联(11%)、压岁钱(9%)、扫尘(6%)、走亲戚(5%)、拜年(3%)、守岁(1%)。
问题二:您准备怎么过春节?
---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
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
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
调查表明,有80%的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19%,选择旅游仅占被采访者的1%。
---绝大多数人选择在家自己做饭。
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
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享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
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
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
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
---许多人选择短信拜年
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
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9%,31%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0%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4%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
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近一半人过春节不会祭祀
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
调查表明,32%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22%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46%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
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
问题三:您认为春节习俗过时了吗?
---绝大多数人认为年味犹存
不可否认,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很多环节都在淡化并且趋无。
于是,很多人认为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
然而,这次调查多少给我们一些信心,调查表明,89%的受访者认为年味没有变淡。
---大多数人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
按照老规矩,过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一些程序已经日渐简化。
调查表明,只有17%不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这说明,在大同,大部分人还在延续着老的传统。
春节的生命力还在。
问题四:您是否喜欢春节的气氛
---老人、小孩喜欢春节的气氛
有80%的老人重视传统习俗,有90%的小孩喜欢春节的节日气氛。
年轻人有两种观点:一种人坦言现在对过年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感兴趣了,但还是喜欢过年时的那种气氛;另一种人自己对过年无所谓,但是为了老人、孩子的情绪,还是按照习俗去做。
妈妈说:“记得小时侯过春节,姥姥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屋里屋外打扫一遍,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
鸡鸣之时,开始烧香、点灯、摆供品、放花炮、祭祖,然后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长辈给压岁钱,图个吉利。
吃罢早餐后,便出门拜年,互道些吉祥话语。
”
而现在几乎没有完全按照旧风俗过年的人了,但愿大同的春节多些文化内涵,展现古城特色,但愿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篇二:山西省大同市过年民俗
山西省大同市过年民俗
调查报告
本学期的民俗课已经接近尾声,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个中国人都把过年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事。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因此我把我家的年俗作为本学期最后的调查课题——来探究一下大同地区的过年习俗。
春节之于中国,其影响力的深远和地域扩散的广度是其他任何节日或礼俗所无法企及的。
我们从儿时对过年的向往,到长大后理性地对其进行思考,渐渐悟出了春节的文化底蕴、内在魅力以及它在满足人性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我们终于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其实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活动,其存在是人们需求的折射,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现代手段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所以,经过一年奔波后的人们,无论是何年龄、性别、地域,都渴望在春节来临之际渐渐
停息于它那温馨的港湾。
一、节日习俗
大同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甚至于到二月二止。
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
节,相传佛祖释迦牟
尼在这一天悟道成佛。
佛教徒们视该日为佛主的“成道节”。
民间也食“腊八粥”,象征吉祥福寿、喜庆丰收。
大同地区则“预于初七日往玉河凿冰融水做枣粥,别无馈送,惟与佣水人枣粥一碗。
”“食腊粥,作腊醋,腌肉,藏冰。
”繁忙的春节活动开始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俗称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日子。
祭灶,是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文献记载最早的灶君是火神祝融也。
他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大同地区的广大农村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两侧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批为“一家之主”的对联。
每逢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灶王“上天述职”时,大同民间“供饧饼酒果,祀皂(同“灶”)神,以求福庇。
”该日吃麻糖祭灶,以糊灶王之口也是当地习俗。
大同民谣中“二十三,吃饧板”(注:饧指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
指的就是人们希望他上天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以保佑全家老小平安。
腊月
二十三日到除夕前叫“迎春日”,也就是春节前的准备阶段。
置办年货、打扫庭院、
搞好个人卫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年三十,俗称过大年。
易门神、贴对联、放鞭炮,蒸年糕、包饺子、吃年夜饭,请祖先、熬年、垒旺火都是大同地区的习俗。
《云中郡志》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修岁事,陈祀仪;守岁。
”这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年俗基本相同,不多赘述。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过年发旺火是当
地的一大风俗。
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子中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柴,上面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火树银花”等吉语。
《大同县志》记载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磊磊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迎新,活动达到高潮。
旺火由家长亲自点燃,称为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
冲天的火光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烧红的炭火照亮庭院,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男女老少围着旺火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到了早晨,主人要把旺火的炭火铲回灶内做饭,不准外人铲走,表示一年的兴旺。
如今,尽管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楼房取代了四合院、排房,然而,过年垒旺火的习俗仍然照旧。
与以往不同的是,旺火逐年增高、造型美观、规模庞大。
人们围着红光耀眼、灿烂辉煌,吐着长长火舌的旺火,排着长长的队伍,正转三圈,反转三圈。
一圈
圈祈福的人们,欢笑着、嬉戏着,祝福着美好的来年和幸福的生活。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气势磅礴。
“拜年”是岁后迎新纳福的主要活动,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内容丰富多彩。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伴着新年的钟声、震耳的鞭炮声,各家开始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
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如今的大同地区通常是后一种习俗,“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