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
有机化学:卤代烃
卤代烷在丙酮-KI作用下, 其相对速率(SN2)为:
丙酮
RBr + KI
RI + KBr↓
卤代烷 CH3Br CH3CH2Br (CH3)2CHBr (CH3)3CBr
相对速率 150
1
0.01
0.001
42
⑹支持SN2反应机制的立体化学证据
CH3CH*CH2CH2CH2CH2CH2CH3 + NaOH H2O
烷为气体外, 其它的一般为液体, 15个碳以上的为固体.
2. 比重: 大于水
3. 沸点: R相同:R-I > R-Br > R-Cl > R-F
4. 可燃性: 降低
5. 毒性:
Cl
CHCl3 CCl4 DDT
11
光谱性质
1.红外 碳卤键的伸缩振动吸收频率随卤素原子量
的增加而减小,吸收峰位于 C-F 1000-1400cm-1 C-Br 500-700cm-1 C-Cl 600-850cm-1 C-I 500-600cm-1 碳卤键的红外吸收峰都在指纹区,用红外 鉴别卤代烃很难。
38
SP2 杂化
HO- +
H δ+ δH C Br
H
δ
δ-
HO C
Br
H
H
HH 过渡态(五价态) (三角双锥体)
HO C H + Br-
H
39
CH3CH*CH2CH2CH2CH2CH2CH3 + NaOH H2O
Br
R (-)-2-溴-辛烷
CH3CH*CH2CH2CH2CH2CH2CH3 + HBr
Br
R (-)-2-溴-辛烷
有机化学卤代烃
COOH
Br2 FeBr3
Mg
Br 干醚
CO2
COOMgBr H+,H2O
MgBr
COOH
6.4 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
一.单分子历程(SN1)〈反应速度决定于一种物质 的浓度〉
以卤代烃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代表,亲核取代 可 按 两 种 历 程 进 行 。 亲 核 取 代 以 SN 表 示 (S→substitution,N→ nucleophilic)。
R X + R‘O Na
R O R‘ + NaX
③ 被氨基取代:R—X与氨作用,生成胺。
R X + NH3
R NH2 + HX
胺是有机碱,它与反应中产生的HX生成盐,所
以产物为胺的盐,即RNH3+
X
或RNH。2 HX
④ 被氰基取代:R—X与NaCN或KCN的醇溶液共热 ,得到腈。
R X + NaCN 乙 醇 R CN + NaX 腈 水解 即得羧酸
★ 原因:
+
(Ⅰ)中由于形成共轭体系,
CH =CH 2
较C稳H定2 ;(
Ⅲ)中由于—X受到P—Л共轭影响,C—X键较稳
定,不易断开。
★ 鉴别方法: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反应:
乙醇 硝酸酯
RX + AgONO2
RONO2 + AgX
(Ⅰ)类化合物室温下可反应,(Ⅱ)类需加热,( Ⅲ)类加热也不反应。
6.8 多卤代烃的性质
6.9 卤代烃的生理活性
①甲状腺素:控制新陈代谢速度。
I
I
O
HO
O
I
I
CH2 CH C OH NH2
有机化学卤代烃
RCH2-NHR/
仲胺
说明: (卤代烃反应的一般规律)
1.卤代烃
① ( 离去基团的影响 )
反应活性: R—I > R—Br > R—C l > R—F ② (烃基的结构) 反应活性:烯丙基型>一般型>乙烯型
2. 亲核试剂的影响
试剂的碱性强,亲核性强,反应活性大; 试剂的可极化性大,亲核性强,反应活性大。
CH3
过渡态Ⅱ
碳正离子重排(rearrangement)的实验事实:
CH3
H2O
OH
CH3-C- CH2Br
CH3-C- CH2CH3+HBr
CH3
CH3
甲基迁移
CH3 CH3-C- CH2Br
CH3
CH3-CCH- C3 H+2 CH3
+ CH3-C- CH2 CH3
CH3
说明: (SN1特点)
2.不同结构的卤代烃与AgNO3 反应的速度有明显差 异。可以鉴别活性不同的卤代烃。
CH2-Cl
CH2=CH-CH2-Cl CH3
CH3 C Cl CH3
R-CH=CH-(CH2)2-Cl
CH3-Cl CH3 CH-Cl
CH3 Cl
CH2=CH-Cl
AgNO3 / 乙醇 AgCl↓(立即)
室温
AgNO3 / 乙醇
△
醇
② 被烷氧基alkoxy group取代
R—X + R/O Na
R-O-R/ + Na X
混醚
③ 被氰基取代
腈
R-X + NaCN △ R-CN + Na X
醇
H2O R-COOH
有机化学 第06章 卤代烃
乙烯型卤代烃,由于 P-π共轭,C-X键间的电子 密度比卤代烷中的有所增 加,也就是氯与碳的结合 比在卤代烷中牢固,所以 卤原子的活性比卤代烷中 的卤原子差。
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1. SN2的立体化学
亲核试剂Nu-并不是简单地替代离去团(L-),而是在它原位置 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并造成C* 的构型反转,就象大风吹翻一把雨 伞。这种反转关系称为构型翻转式叫瓦尔登(Walden)转化。
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较:
H2C CH CH2 X CH2X H2C CH
( CH2 )n X
H2C
CH
X X
(
)>
n≥ 2 (RX)
>(
乙烯型卤代烃
)
烯丙型卤代烃
卤代烷及X与=远隔型卤代烃
这三类卤代 烃对于取代 反应的活性 差异是由分 子中的电子 效应决定的:
烯丙型卤代烃,由于取代 反应中形成的中间离子(烯丙 基正离子CH2=CH2—CH2+)的 碳正离子上的空P轨道与C=C上 的P轨道共轭,使其上的正电 荷得以分散,因而烯丙基正离 子格外稳定。
本章主要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卤代烃的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重要的卤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一、分类
卤代烷 如:R-X 伯卤代烷 :RCH2-X 仲卤代烷 :R2CH-X 叔卤代烷 :R3C-X
一卤代烃
卤代烯
如: R-CH = CH X
分 类
多卤代烃
卤代芳香烃 如: 如: CHCl3
x
二、命名
1. 饱和卤代烃
2 3 4 5 以烃为母体命名,按照烃的命名法编号 5 4 3 2 1
CH3CH2CHCH2CH2CH3
中南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
*2、SN1:由于亲核试剂可以从碳正离子两侧进攻,而且
机会相等,因此若与卤素相连的碳是不对称碳,则可以 得到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两种产物。 SN2:当中心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时,产物构型翻 转。
*3、SN1:是一个一级动力学控制的反应。又是单分
子反应。 SN2: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二级动力学控制 的反应。
(7)炔烃的生成
R-C
C
+ R'-Br
R-C
C R' + Br
只适用于 R-CH2- X 否则,易消除。
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substitution):
由亲核试剂首先进攻电子云密度较低的中 心碳原子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用SN表示。
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
*2、当中心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时,产物构型翻转。 *3、该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二级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C6H13 H3C H (R)-(-)-2-溴辛烷 [α ] D =-34.6° C Br NaOH HO C
C6H13 CH3 H (S)-(+)-2-辛醇 [α ]D =+9.9°
SN2反应的难易取决于卤代烷的空间位阻的
3-甲基-5-氯庚烷 3-chloro-5-methylheptane
CH3CHCH 2Br CH3
2-甲基-1-溴丙烷 1-bromo-2-methylpropane
CH3CH=CHCH 2Cl
1-氯-2-丁烯 1-chloro-2-butene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
+
H2 O ( C 2 H5 O H)
( C 2 H 5 O -)
第六章 卤代烃
36 15:49
单分子历程(E1)(续)
OH-、C2H5O-作为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结合,生成醇或醚
R1 HOR C H2 R1 R2 R C H2 C+ R2 C 2H5OR C H2 C R2 O C 2H5 醚 R1 C OH 醇
E2表示。
第六章 卤代烃
34 15:49
单分子历程(E1)
首先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R1 慢 R C H2 C R2 X R C H2 C+ R2 R1
+
X
下一步反应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六章 卤代烃
35 15:49
单分子历程(E1)(续)
OH-、C2H5O-作为碱由-碳原子上夺取一个氢,生成烯
H HOR1 快 RCH C+ R2 RCH C R2 R1
9 15:49
亲核取代反应:起始于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取代 反应(99页)※
Nu:-
+
+
R C
X R C : Nu
+
:X
亲核试剂
底物
离去基团
※三个概念:亲核试剂、底物、离去基团(99页) 第六章 卤代烃
10 15:49
①:被羟基取代:NaOH或KOH水溶液中共热, 生成醇。该反应被称为卤代烃的水解。
21 15:49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中最慢的一步,反
应分子数则由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来衡量。上述历程
中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而这一步决定于C-X
键的断裂,与作用试剂无关,所以叫做单分子历程。
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习题答案
第六章卤代烃习题答案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2-二甲基-1-溴丙烷(2)2-甲基-4-氯戊烷(3)2-甲基-2-溴丁烷(4)(Z)-1-氯-1-丁烯(5)3-甲基-4-氯-1-丁烯(6)4-溴环戊烯(7)苄溴(8)2-苯基-1-氯丙烷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3.完成下列反应式(1)(反应符合马氏规则)(2(第一步,强碱/醇条件下发生β消除)(3)(4(5(Cl离去生成稳定的苄基碳正离子)(6(优先生成π-π共轭产物)(7)(由于乙醇钠写在反应式左侧,应该为反应原料,因此发生威廉姆森反应生成醚;如果写在箭头上方表示为碱,加热条件下发生消除反应)(8(注意硝酰氧基的正确写法,不能写成-NO3)4.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1)(2)(3)5.按要求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排序(1)C6H5CHBrC6H5>CH3CHBrCH3>CH3CH2CH2Br (依据碳正离子稳定性)(2)1-溴丁烷>2-溴丁烷>2-甲基-2-溴丙烷(根据位阻大小来判断)(3)(前面两个都是烯丙型,后面两个都是乙烯型,活性肯定是烯丙型最高因为烯丙型碳正离子更稳定,乙烯型活性最差。
作为离去基团,溴的离去活性相对于氯更高,因此可以得出以上活性排序)6.试判断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卤代烷水解是属于S N1机理还是S N2机理(1)S N2 (2)S N1 (3)S N2 (4)S N17.完成下列转化。
(1)(2)(利用格氏试剂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来增加一个碳原子)8.推断题9.推断题。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卤代烃是一种简单的烃的衍生物,它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F, CL, Br,I)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一般可以用R-X表示,X代表卤原子。
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卤原子决定,因而X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根据卤代烃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以将卤代烃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烃等。
第一节卤代烷烃一.卤代烷烃的分类和命名(一)卤代烷烃的分类1.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种类,卤代烷烃分为:氟代烷:如CH3-F氯代烷:如:CH3-CL溴代烷:如:CH3-Br碘代烷:如:CH3-I2.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好卤原子的数目的多少,卤代烷烃分为:一卤代烷:如:CH3CL, CH3-CH2-Br二卤代烷:如:CH2CL2,多卤代烷:CHCL33. 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的不同,卤代烷烃可以分为: 伯卤代烷(一级卤代烷) R-CH 2-Br 仲卤代烷(二级卤代烷)CHXR 1R 2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CXR 1R 2R 3(二) 卤代烷烃的命名 1. 普通命名使用范围:结构比较简单的卤代烷常采用普通命名法 命名:原则:根据卤原子的种类和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烷基 命名为“某烷”,或按照烷烃的取代物命名为“卤某烷”。
如:CH 3CL CH 3CH 2Br CH 3CH 2CH 2CH 2I CH CH 3H 3CCH 2CLCHBrH 3CCH 2CH 3CCH 3H 3CCH 3CL甲基氯(氯甲烷)乙基溴(溴乙烷)正丁基碘(正碘丁烷)异丁基氯(异氯丁烷)仲丁基溴(仲溴丁烷)叔丁基氯(叔氯丁烷)2. 系统命名法范围:复杂的卤代烷烃一般采用系统命名法。
原则: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按照烷烃的命名原则来进行命名。
方法: 1)选择连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根据主链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烷”作为母体; 2) 将支链和卤原子均作为取代基;3)对于主链不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编号从距离卤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 4)对于主链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的编号应遵循“最低系列规则”; 5)把取代基和卤原子的名称按“次序规则”依次写在“某烷”之前(次序按先后顺序写),即得该卤代烷烃的名称。
第06章 卤代烃
RX +
R’ONa
ROR’ +NaX
CH3I +CH3CH2CH2ONa
CH3OCH2CH2CH3 + NaI 甲丙醚
③被—CN取代(NaCN、KCN作用) 取代( 作用) 取代 、 作用
卤代烷与氰化钾( 卤代烷与氰化钾(钠)在醇溶液中反应,可得到腈。 在醇溶液中反应,可得到腈。 腈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可得到比反应物多一个碳的羧酸。 腈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可得到比反应物多一个碳的羧酸。 醇 RX + KCN RCN + KX H2O H+ RCOOH 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例如: 例如:由 CH3CH2Cl 合成 CH3CH2COOH
第六章
卤代烃
卤代烃: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 被卤素取代后的产物。通式: 被卤素取代后的产物。通式:RX (一般 X=Cl、Br、I) 、 、)
Ⅰ Ⅱ
卤代烷烃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塔里木大学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
Organic Chemistry, Tarim University
第六章 卤代烃
R HO C CH3 C2H5
C2H5 CH3
碳 正离 子
SN1反应活性次序( SN1速率取决于正 离子形成): 速率取决于正 反应活性次序 速率取决于正C 离子形成):
R3CX ﹥R2CHX ﹥RCH2X ﹥CH3X
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特点: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步进行。 特点: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步进行。
Organic Chemistry, Tarim University
塔里木大学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
RMgX +
第六章 卤代烃
(2)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以相应的烃为母体,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命名 时,需在母体烃名称前标上卤原子及支链等取代基的 位置、数目和名称。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排列。
① 卤代烷 一般以连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卤原子 与其它支链作为取代基,碳原子编号一般从离取代基 较近一端开始(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排列)。
=k[(CH3)3C-Br ]
⑵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反应过程中产生一个碳正离子(sp2杂化-平面形)中间体, 如当该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时(反应前),且反应物卤代烃为旋 光异构体中的某一个构型时,由于从平面两侧成键机会均等,则 反应产物将为外消旋体,即50%的产物发生了构型的转化(外消 旋化)。
快
说明:
①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中最慢 的一步,反应分子数则由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 来衡量。所以上述历程中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 率的一步,而这一步只决定于C-X键的断裂, 与作用试剂无关,故叫做单分子历程。
② SN1反应的特征是分步进行的反应,并有活泼中 间体碳正离子的生成。
第一步:
第二步:
亲核取代反应(SN):由亲核试剂进攻引起的取代反应。 亲核试剂( :Nu-):负离子或带未共有电子对的分子。 离去基团(X-):反应中离去的基团。 底物(卤代烷):反应中受试剂进攻的物质。 a-碳原子: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其次为β-碳原子、γ-碳原 子)。
卤代烷可以和许多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如与 水、醇钠、氰化钠、氨等反应:
R
H2 C
R X R CH X
仲卤代烃
R R C X R
叔卤代烃
伯卤代烃
注:这三类卤代烃的反应活性有差异。
2.命名
(1)结构简单的卤代烃采用普通命名法,按与卤原子相 连的烃基的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有机化学6-卤代烷
第六章卤代烃
6.2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简介
z物态:一般为液体,高级为固体,少量为气体z比重:一般d > 1, 一氯代物通常d < 1
z溶解度: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z其它:多卤代物一般不燃烧
S
2亲核取代反应——构型反转
N
¾空间位阻效应:α−碳上支链越多,S
N
2
S N 2反应:CH
3
X >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本章小结:掌握以下内容¾卤代烃的结构、命名
¾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S
N 1,S
N
2):水解,醇解,胺解,
与NaCN反应制备腈,AgNO3的醇溶液反应
¾卤代烃的消除反应(E1,E2): 消除反应的Saytzeff取向¾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及反应活性
¾稀丙型,苄基型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及反应活性
¾Grignard试剂的制备,反应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¾卤代烃的制备。
第六章卤代烃
CH3CCH3
NaI
CH3CHCH2CN
I
NaBr
丙酮的存在使生成的NaCl、NaBr不溶,使平 衡向右移动。
(5)与硝酸银-乙醇溶液作用 反应是典型SN1历程,生成沉淀的速度是: R3CX >R2CHX> RCH2X
可用于鉴别不同结构的卤烷。
RX
C2H5OH
AgNO3
RONO2
AgX
用化学方法鉴别: 1—溴丁烯 3—溴丁烯 4—溴丁烯 2—溴丁烷
(c)烯丙基型和苄基型卤代烃对SN反应的影响
++
CH2 CH CH2
++
CH2
由于这些碳正离子相当稳定,所以相应卤代烃 SN1反应活性很高。(比叔卤烷活性高)
SN2反应活性也很高(比伯卤烷活性高),因为 共轭而使过渡态活化能降低。
X δH
CCC H
Nu δ-
(d)乙烯型卤化物对SN反应活性的影响
支链增多对消除有利。 2、试剂碱性和亲核性 碱性强对消除有利,对E2更有利;(KOH/醇、
RONa/醇、RONa/DMSO)。 亲核性强对取代有利,SN2更有利,试剂体积
增大对消除有利。
3、反应温度
提高反应温度对取代、消除都有利,对消除更 有利。
六、有机氟化物
1、有机氟化物的命名
(1)含有一个或少数氟原子的化合物可采用系统 命名法命名。
C2H5OH/H2O
回流
CH3CH2CH2OH
NaBr
采用乙醇/水溶液作为溶剂,主要是增加卤烷在
反应体系中的溶解度。
此法常用于高级醇的制备。
(2)被氰基取代得到腈 伯卤烷与氰化钠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可以得
大学有机化学-卤代烃
+ -
(CH3)3C Br
过渡态A
(CH3)3C+ + Br叔丁基正碳离子
(CH3)3C+ + OH- 快
+ -
(CH3)3C OH 过渡态B
(CH3)3C OH
上页 下页 首页
CH3
CH3 CH3
第六章 卤代烃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取代)
CH3
B-Br r-
HO-
CH3
C +
CH3
CH3
OH CH3
CH3 构型保持产物
CH3
HO
CH3
CH3 构型翻转产物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六章 卤代烃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取代)
SN1历程的特点:
(1) 反应分两步进行
(2) 在反应中有活性中间体——碳正 离子生成;有可能发生重排反应
(3) 为1级反应 ν=k[R—X]
(4) 构型外消旋化
上页 下页 首页
SN2反应活性 CH3X > 1o RX > 2o RX > 3o RX
叔卤代烷一般不按SN2机制进行。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六章 卤代烃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取代)
对SN1的影响:烷基的供电子效应及C—H σ-p 超共轭效应有利于稳定碳正离子中间体。有利于稳
定正碳离子的因素就有利于SN1(电子效应)。
一些试剂的亲核能力比较:
HS- > RS- > CN- > I- > NH3 > OH> Br- > OR- > Cl- > F- > H2O
上页 下页 首页
有机化学06第六章卤代烃
二烷基铜锂
合成烷烃的方法
2.与Mg、Li的反应
RX
2Li
RLi + LiX
绝对乙醚
或绝对四氢呋喃 有机锂试剂
RX
Mg
RMgX
绝对乙醚 或绝对四氢呋喃
Grignard试剂
RLi和RMgX的反应
与活泼氢的反应
RMgX + HY RH + MgXY
HY=各种含活泼氢的化合物 如:酸、醇、水、氨、端炔等。
Cl NH2
Cl CuI
OH O NH
Cl
Cl
双氯芬酸
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A. 动力学结果
CH3CH2Br OH CH3CH2OH + Br 反应速率=k[CH3CH2Br][OH-]
反应速率同时与两个反应物浓度相关,称该反应为双分子 历程,其机理为SN2机理。
OH
(CH3)3CBr
(CH3)3COH + Br
2CH3CH2CH2Br + Na CH3CH2CH2CH2CH2CH3
B. Wurtz-Fitting反应
1RX + phX + 2Na R-ph + 2NaX
phBr + CH3CH2CH2Br + Na phCH2CH2CH3
RX
2Li -LiX
RLi CuX
各种R'X
R2CuLi
R-R'
CH3
2-溴-2-甲基丙烷
6.2 化学性质I——亲核取代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事实
R - X + Nu-
R - Nu + X-
A. 水解反应
CH3
CH3C-Br
有机化学第六章 卤代烃-09.04.15
己二酸
6. 硝酸银作为亲核试剂
R X + AgNO3
卤代烷反应活性:
C2H5OH
R O NO2 + AgX↓
RI > RBr > RCl
由于生成Ag X 沉淀,因此该反应可用来鉴别卤代烃。 不同结构的卤代烃与AgNO3 反应的速度有明显差异。 可以鉴别活性不同的卤代烃。
CH2-Cl
R—X + R O Na
/
R-O-R + Na X
/
R-X: 一般为伯卤代烷
CH3(CH2)2ONa + CH3CH2 I
CH3(CH2)2 OH △ , 70%
CH3CH2CH3OCH2CH3
叔卤代烷及大多数仲卤代烷与醇钠反应时,常发生卤代烷 的消除反应,主要产物为烯烃。
3.氨作为亲核试剂
R-CH2X + 2NH3 R-CH2X + R/ NH2 RCH2-NH2 + NH4X
υ=k [(CH3)3CBr] ------表示为SN1
机理: 第一步 :叔丁基溴解离成叔丁基正离子
(CH3)3C Br
慢
(CH3)3C Br 过渡态T1
(CH3)3C + Br
第二步: 叔丁基正离子与亲核试剂 OH-作用
(CH3)3C + OH
+ 快
(CH3)3C OH
过渡态T2
2-甲基-3-氯 丁烷
2
3
4
5
5
4
3
2
1
CH3CH2CHCH2CH2CH3
1 CH2Br
CH3CHCH2CHCH3 Cl CH3 2-甲基-4-氯戊烷 Cl H3C Cl CH3CH-C-CH2CHCH3 2 3 4 5 6 1 Cl 2-甲基-3, 3, 5-三氯己烷
第六章 卤代烃
6.2 卤烃的制法
• 6.2.2 芳烃卤代 – ① 芳环上的卤代 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发 生芳环上的卤代反应。
FeCl3
Cl2
Cl
– ②芳烃侧链上的卤代
Cl2
Cl
h
有机化学 卤烃 9
• 6.2.3 亲电加成反应
CH3 CH CH2
CH3 CH CH2
6.2 卤烃的制法
Cl2
CH3 CH CH2 Cl Cl
有机化学 卤烃 26
6. 卤烃与炔化钠的反应(补充)
• 卤烃与炔钠的反应是制备高级炔烃的方法之一。
RX + R C
CNa
R C
C R + NaX
反应中的卤代烃使用伯卤烃效果最好,原因是:
仲卤烃、叔卤烃在强碱的作用下易生成消除产物。
• 此反应是另一个可以增长碳链的反应,得到的产物 是高级炔烃。此反应在炔烃的性质中已经学过,在 此不再详述。
RX + NaCN RCN + NaX
3. 卤烃的氰解
• 此反应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反应,可以增加分子中碳 链的长度,每次可以增加一个碳原子,是增长碳链 的反应之一。如: • 氯乙烷与氰化钠在乙醇溶液中加热反应生成丙腈。
CH3CH2Cl + NaCN CH3CH2CN + NaCl
有机化学
卤烃
23
• 若分子中有多个卤原子,则可全部被取代。如:
CH3 CH CH2 Br
– 利用不饱和烃与X2或HX的加成也可制取卤烃。
HBr
– 用炔烃,控制加成条件,可得到卤代烯烃。
HC CH
HCl 150~160℃
HgCl2/ 活 性 碳
第六章 卤代烃
聚四氟乙烯 ——耐“王水”
+ +
H )2NH H55)2NH
(C 2H5)3N (C 2H5)3N
C2 H5 Br C2 H5 Br
(C 2 5)4NBr (C 2HH5)4NBr
- -
(5) 与AgNO3反应—— 推测卤代烃的类型
RX + AgNO 3
活性顺序:
乙醇
RONO 2 + AgX
RI > RBr > RCl
。 。 。 3 RX > 2 RX >1 RX ( X 原子相同时 )
X
-
底物
离去基
ROH(醇类) + NaX RCN(腈类) + NaX ROR'(醚类)+ NaX RNH2(胺类)+ HX
R X
NaOR' HNH2
(1) 被羟基取代
RX + NaOH
H2O
ROH + NaX
卤代烃的碱性水解 (2) 被氰基取代
[H] RX + CN
-
RC H2NH2
乙醇
RC N + X-
过渡态出现了形式上的“五价碳”原子,该“五价碳”可看成为 原子或基团之间的排斥作用最小,有利于过渡态的形成。 sp2 杂化, 三个正常共价键在同一平面, 两个部分共价键在平面的两侧,此时,各个
S N 2 反应机理: Nu Nu NuNu NuNu Nu Nu Nu
C C C C C C
LL L L LL L
叔丁基溴的碱性水解反应如下
C H3 C H3 C Br + O H- C H3 C H3 C O H + Br-
C H3
C H3
其水解的速度与叔丁基溴的浓度成正比,而与 碱(OH-)的浓度无关,在动力学上称为一级反应。 反应速度方程:ν= k[(CH3)3C-B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卤代烃卤代烃是一种简单的烃的衍生物,它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F, CL, Br, I)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一般可以用R-X表示,X代表卤原子。
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卤原子决定,因而X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根据卤代烃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以将卤代烃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烃等。
第一节卤代烷烃一. 卤代烷烃的分类和命名(一) 卤代烷烃的分类1. 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种类,卤代烷烃分为:氟代烷:如CH3-F氯代烷:如:CH3-CL溴代烷:如:CH3-Br碘代烷:如:CH3-I2. 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好卤原子的数目的多少,卤代烷烃分为:一卤代烷:如:CH3CL, CH3-CH2-Br二卤代烷:如:CH2CL2,多卤代烷:CHCL33. 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的不同,卤代烷烃可以分为:伯卤代烷(一级卤代烷)R-CH2-Br仲卤代烷(二级卤代烷)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二)卤代烷烃的命名1. 普通命名使用范围:结构比较简单的卤代烷常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原则:根据卤原子的种类和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烷基命名为“某烷”,或按照烷烃的取代物命名为“卤某烷”。
如:CH 3CL甲基氯(氯甲烷)CH 3CH2Br乙基溴(溴乙烷)CH 3CH2CH 2CH2I正丁基碘(正碘丁烷)CH 3BrCH 3I1H 3 C -------- CH -------- CH CL1H 3 C -------- CH --------- CH 2CH 3H3C-—C------------- CL11CH 3异丁基氯仲丁基溴叔丁基氯(异氯丁烷)(仲溴丁烷)(叔氯丁烷)2.系统命名法范围:复杂的卤代烷烃一般采用系统命名法原则: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按照烷烃的命名原则来R进行命名。
方法:1) 选择连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根据主链 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烷”作为母体;2)将支链和卤原子均作为取代基;3) 对于主链不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编号从距离 卤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4) 对于主链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的编号应遵循 “最低系列规则”;5)把取代基和卤原子的名称按“次序规则”依次写 在“某烷”之前(次序按先后顺序写),即得该卤代烷 烃的名称。
.卤代烷烃的物理性质甲烷为气体,其余常见的卤代烷为液体,C15以上的高级卤BrCH 3CLCH2 ——CHCH 2CH CHCH2 ——CHCHCH 2 ----------- CH 3CH 3 CH 34-甲基-2-乙基-1-溴戊烷2-甲基-1-氯-溴戊烷CLCH 3CLCH 3 CH 3CH3 ------- CH CH CH --------- CH 2 -------------- C HCH3 ——CHCHCH --------- CH 3CH 33, 4-二甲基-2-氯己烷 2,3-二甲基-4-氯戊烷BrCH 3 CH 3BrCH 3CH3 -------- CHCH 2CH CHCHCH3 ——CHCH CH 2 ----------- CHCH 3CH 32,3-二甲基-5-溴己烷3, 5-二甲基-2濮己烷1.状态:C4以下的氟代烷、C2以下的一氯代烷和溴代烷为固体。
2. 颜色:纯粹的一卤代烷都是无色,但碘代烷在光的作用下易分解析出游离的碘,久置后逐渐变为棕红色。
3•气味:一卤代烷具有不愉快的气味,其蒸汽有毒。
4. 沸点:卤代烷的沸点都比相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高。
主要是由于C-X键具有极性,因而增加了分子间的引力。
烷基相同而卤原子不同的卤代烷,其沸点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同系列中,卤代烷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同分异构体中,直链异构体的沸点高。
5. 密度:卤代烷的相对密度大于相应的烷烃。
烷基相同而卤原子不同时,其相对密度随卤素的原子量增加而增大,一氟代烷和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小于1,其他卤代烷的相对密度都大于1。
同系列中,卤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由于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卤素在分子中所占的比列减少。
6. 溶解性:卤代烷均不溶于水,但能以任意比和烃类混溶,并能溶解其他许多弱极性或非极性有机物。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卤代烷本身就是常用的溶剂。
三.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在卤代烷烃分子中,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使C-X键成键电子向卤原子偏移,因此C-X是极性键,卤原子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发生取代反应。
另一方面,受卤原子的吸电诱导效应的影响,使得 —C-H 键的极性 增大,亠氢原子酸性增强,易受碱进攻,引起 b-C-H 键的断 裂,发生脱卤化氢的消除反应。
当卤代烷分子中的烃基相同而卤原子不同时,C-X键极性强弱次序:R-CL>R-Br>R-CL 。
但C-X 键断裂的活性 次序却与极性次序相反:R-l>R-Br>R-CL,这是由于极性的卤代烷分子在试剂电场的影响下,发生诱导极化所致。
在C-X 键中,卤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 束缚越小,键的极化度越大,发生化学反应是就越容易发生 异裂。
(一) 亲核取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卤代烷分子中的卤原子可被亲核试剂:OH -, CN -, OR -, ONO], H-O-H, NH 3等取代生成相应的烷 烃衍生物。
其取代反应可以用下列通式表示:Nu —亲核试剂; X —离去基团1.卤原子被羟基取代 卤代烷与氢氧化钠(钾)的水溶液共热,卤原子羟基取代生成相应的醇。
H 2。
R X + NaOHR — OH + NaX亲核试剂进攻 反应引起亲核取代5X + :Nu一-------------- R ----------- C — Nu +: X除反应这个反应又叫卤代烷的水解反应。
由于该反应可逆,所以通常在碱性水溶液中进行,以中和生成的HX,使反应向生成醇的方向移动。
利用该反应可以制得相应的醇类化合物。
2.卤原子被烷氧基取代卤代烷和醇钠作用,卤原子可以被烷氧基取代生成醚,这是制备混醚的方法,叫威廉森合成法:R X + R' —O—Na R;H a R_O— R + NaX3. 卤原子被氰基取代卤代烷与氰化钠或氰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则卤原子被氰基取代生成腈。
CH 3CH 2OHR X + NaC N R— CN + NaX腈水解可以生成羧酸:+H +R —CN + H 20 --------------------- R—COOH + NH 4腈还原生成胺:N iR —CN + H 2 ------------------ R ——CH 2—NH 2由于生成腈、羧酸、胺都比原来的卤代烷多一个碳原子,所以,在有机合成上常用来制备比原来的卤代烃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4. 卤原子被氨基取代卤代烷与氨基作用,卤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胺。
R -------- X + NH 3 ------------------------ R—NH 2 + H X生成的胺为有机碱,它可以与反应生成的氢卤酸生成盐,即RNH3+X-或写作RNH2.HX5. 卤原子被硝氧基取代卤代烷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作用,卤原子可被硝氧基(-ONO?)取代生成硝基酯。
CH3CH2OH| R X + AgO NO2 R— O NO2+ AgX (根据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卤化银沉淀这一现象,该反应可以用于鉴定卤代烷。
(二)消除反应卤代烷和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分子中脱去卤化氢,生成烯烃。
这种由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简单分子(卤化氢、水等),同时生成双键的反应叫消除反应。
厂°CH3CH2OHR CH CH 2 +NaOH - - R—CH—CH2 + N aX + H 20:H X1 %I @I b由上面反应可以看出,只有在卤代烷分子中b-碳原子上有氢时,才能进行消除反应;伯卤代烷发生消除反应只生成一种烯烃。
而不对称仲卤代烷和叔卤代烷发生消除反应可生 成两种或三种烯烃。
例如:CH 3CH 2O HR — CH — CH — CH 3 + R —CH 2- CH = CH 2 A81% 19%可见不对称卤代烷发生消除反应具有方向性,卤原子主 要和含氢较少的b-碳原子上的氢一起脱去,生成的主要产物 是双键上连有较多烃基的烯烃。
这个规则叫扎依采夫规则。
(三) 与金属的反应1. 与金属钠的反应两分子的卤代烷与金属钠作用,各消去一个卤原子 而生成较高级的烷烃,此反应叫武兹反应。
CH3CH 2CH 2-Br +2N a+ Br - CH 2CH 2CH 3 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 2NaBr武兹反应也是增长碳链的反应,可用于烷烃的合成。
但只有用同一种卤代烷时,才能得到一种产物,否则, 产物为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在合成上意义不大。
2. 与金属镁的反应卤代烷在无水乙醚中与金属镁作用,合成有机镁化 合物。
无水乙醚R —X + Mg R —Mg X这种有机镁化合物叫格林那试剂,简称格氏试 剂。
由于格氏试剂中的C-Mg 键的极性很强,所以性质非常 活波,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与含活波氢的化合物作用可分 解成烷烃:R 一 CH -CH —CH 2 + NaO H IIH X HR Mg X + H —0—H -------- R ——H + H — 0—Mg ——X R — M g — X + H — O —R' ---- R —H + R' — 0——M g XR 一M g ---- X+ H —X ------------ R 一H+X ——M g XR 一COO H + M g ( O H ) X格氏试剂还可以与空气中的 。
2作用生成烷氧基并一步与水作用生成醇。
H 2OR —M g-X +O 2 R —O —Mg ——XR — OH + M g ( O H ) X格氏试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试剂,在有机合成上常用来合成许多有机化合物。
但由于能与水、醇、酸、氨、 氧、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在制备和保存格氏试剂 时,必须防止与空气接触。
X + H —NH2------ ► R 一H +H 2N ——M g格氏试剂与C02作用后在水解,可得到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无水乙醚O IIR —CO MgXH 2O卤化镁,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计划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
教学基本内容: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历程: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单分子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和双分子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历程。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通过讲授方式进行,通过提问等互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与思考题:作业:课后作业3, 4.思考:如何用亲核取代及消除反应解释反应进程?(四)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亲核取代反应可按照两种反应历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