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行业相关问题及状况
《论当代牧区草牧场管理现状》范文
《论当代牧区草牧场管理现状》篇一一、引言草牧场作为牧区的重要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草牧场的管理与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牧区草牧场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牧区草牧场管理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当代牧区草牧场管理现状1. 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国家对牧区草牧场的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草原法》、《畜牧业法》等,为草牧场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草牧场保护与管理的投入,推动了草牧场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2. 资源开发与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牧区草牧场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向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养殖技术、草地改良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草牧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如退耕还草、草原生态修复等,有效改善了草牧场的生态环境。
同时,牧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对草牧场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 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牧区草牧场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明确、管理手段落后等,导致草牧场管理效率低下。
2. 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导致草牧场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草地退化、沙化问题严重。
3. 环保意识薄弱部分牧民环保意识薄弱,对草牧场的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四、解决对策1.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草牧场管理机构的建设,明确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推动草牧场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2. 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在草牧场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与利用。
同时,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技术、草地改良技术等,提高草牧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当今社会,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畜牧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资源利用不合理1. 饲料资源浪费:目前,畜牧业普遍存在饲料资源的浪费问题。
许多农民过度依赖进口饲料,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 水资源浪费: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却较低。
传统养殖方式没有有效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导致浪费现象频繁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饲料资源多样化、规模化生产,通过科学配方和饲养管理,提高能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2. 推广节水型畜牧业模式:引进先进的节水饲养设备和技术,优化畜禽舍、挖掘蓄水池等,实现循环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二、环境污染问题1. 水土资源污染: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泄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水体受到畜禽粪便和排泄物的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环境的健康。
2.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尤其是甲烷气体的排放。
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开展生物气体化利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的推广。
三、动物健康与安全问题1. 饲养环境差:许多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等问题,导致畜牧动物健康状况下降。
2. 兽药滥用:传统畜牧业中兽药的滥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确保动物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改善饲养环境:建设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畜牧场,并加强饲养条件的监管,确保畜牧动物能够良好生长,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丰富,但收集保存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较为分散,数据缺乏,也没有完善的收集机制。
此外,由于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种间杂交的频率大,因此收集、保存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困难。
以下为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及对策建议。
收集问题牧草种质资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生长环境比较复杂。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收集和评估方法,导致收集范围狭窄,资源利用率低。
牧草品种生命周期短,如果不能及时的收集和保存,就会造成品种丢失。
对于这些问题,应提高收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优化收集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植物地理与生态知识,优化收集范围和方法。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收集有关牧草信息,为评估和调查提供更好的资料。
保存问题至今我国缺少完备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保存条件也存在不足。
一些基础院所和大型种子储藏机构上缺乏保存设施,所以牧草资源保存受到的威胁很大。
长期保存过程中,病菌、真菌、害虫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也给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带来很大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要构建起完整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系统,建立种质资源库,完善保存体制,建造适宜的保存设施,制定详细的保存标准,确保资源得到最佳的维护。
同时,在保存过程中,加强对资源的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有效的保护牧草种质资源,防止资源的丢失。
政策支持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牧草种质资源库的重要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广大农业工作者和研究机构,投入到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中。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多种方式的动力机制,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科学知识培训,加强牧草物种文化保护与传承,识别牧草品种的知识产权等法规体系,对于保护现有牧草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草是草原生态系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草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以下从草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草产业发展的展望。
1.草产量增长近年来,我国草产量持续增长,由1982年的930亿斤增长到2018年的2658亿斤。
其中,天然草增长较快,人工草地逐渐增多,已超过1亿亩。
草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主要有饲料、草编、草茶、草药等。
2.草牧业规模扩大我国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牧业是农牧民生产和财富创造的重要产业。
草牧业正不断扩大规模,加强科技引导,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截至2018年底,全国奶牛存栏数达到1626万头,肉羊数量为1.3亿只,毛绒羊数量为7500万只,马存栏为153万匹。
草地牧区的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等措施不断加强,草地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3.草产业转型升级传统草产业的独立性逐渐被削弱,将越来越多地与畜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生态畜牧业体系。
同时,新兴草业也逐步升级和发展,如草坪产业、草漆产业、草坐垫等。
二、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草地退化由于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草原退化现象十分普遍,约有1/3的草原已经严重退化。
草地的退化不仅降低了草地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技术不成熟草产业技术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支持,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产品附加值低。
加强技术创新和培训提高草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提高草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规模较小目前,草产业市场规模较小,产量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低,草制品出口也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1.加强保护推行科学的草地生态保护体系,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促进草地环境的恢复,防止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2.提高技术创新草产业的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推广以技术为导向的草地管理模式,加强草业科技创新,提高草业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推广和应用草地管理新技术,提高草地生产畜产品的效益。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牧草作为牧业的基础饲料,其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对于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就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收集不足:我国地广人多,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有着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但是目前尚未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收集,大部分牧草种质资源还处于原始状态。
2. 保存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方面进行了些许努力,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导致保存效果参差不齐,有些种质资源保存后不能长期保存或者保存后丧失了原有的优良特性。
3. 缺乏统一的保存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由各个地区或者单位自行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对策建议1. 建立统一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建立由国家或相关部门管理的统一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制定相关的收集保存标准和流程,集中进行资源收集和保存,以提高管理和利用效率。
2. 加大资金投入: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应该加大对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以保障牧草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和长期保存。
3. 强化技术支持: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加强科研力量,提升保存技术水平,引进并发展最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手段,以确保保存效果和使用价值。
4. 加强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牧草种质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已经收集保存的牧草种质资源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开放共享,为相关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便利,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交流。
5. 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我国应该利用国际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获取国外优良的种质资源,并为世界牧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牧草产业我国面临挑战
牧草产业我国面临挑战我国牧草产业带主要分羊草生产区、苜蓿产业带、禾草种子生产点和南方饲草生产区。
综合来讲,我国牧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2011年,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接近377.5万公顷,干草产量为2300万吨~2500万吨,每年商品草生产约为50万吨。
单产方面,苜蓿产量因地域和生产水平变异比较大,其中一些地区的平均水平每亩为200公斤~1200公斤,但是未形成专门的牧草生产种子带,草种单产每亩仅为30公斤~50公斤。
品质方面,牧草品质比较低,在牧草收获过程中田间损失高达20%以上,储藏损失高达10%~15%,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3%~16%。
目前我国80%以上的苜蓿产品质量仍为一级品以下,经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评估,与美国牧草产值还有一定的差距。
美国方面:2011年,苜蓿干草产值达106.4亿美元,其他牧草干草总产值为71.1亿元。
中国方面:2011年,苜蓿产量均为2400万吨,但商品草仅为107万吨,产值为21亿元人民币。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牧草产业面临挑战。
一是我们对牧草产业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准,重视也不够。
牧草作为一个畜牧产业链的中间产品和生态屏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是社会经济中的弱势产业。
二是种养分离,草畜产业关联性不够,国家在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同时,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种植配套措施。
另外,在学科上草畜也是分家的,还有就是生产地域上西部产草和东部用草的格局综合造成种养分离的局面。
三是种草风险大,机械配套不足,无法保障生产效益。
需要强调的是,机械是牧草生产体系的关键。
四是牧草生产应该因地制宜,与气候相适应。
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牧草产业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
如“一带两区”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奶牛苜蓿工程和草原保护补偿奖励机制,即每年国家投放20亿元,连续投放5年。
未来我国的饲草产业必将是蓬勃发展期,我国奶业对牧草需求的10%仍需要进口,但90%的牧草需求国内也可以供给。
牧草行业相关问题及状况
牧草行业相关问题及状况一.我国牧草行业不断兴起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一)农牧民认识不到位。
一是传统的草食畜牧业依靠无偿使用天然草原生存,农牧民对种草养畜的新增成本尚未完全接受;二是“以粮为纲”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上粮食政策调整,农区种草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将饲草给养殖业带来的增值全部归结于养殖效益,没有充分认识到饲草转化效益。
(二)区域布局不合理。
当前全国草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地方发展比较盲目。
一方面,草产品存在北方相对过剩和南方相对紧缺的矛盾,新增运输成本达总成本的20%~30%;另一方面,我国草产品加工总量不足草产量的10%,而加工能力只发挥了42%,主要是加工区与种植区布局不合理。
(三)市场管理薄弱,技术支持滞后。
管理依据不足,缺乏草产品和牧草种子经营市场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质量标准;草产品和牧草种子经营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市场相对混乱;生产技术太落后,草产品和牧草种子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比较低,销售价格上也大打折扣。
二.南方牧草生产的重要问题(一)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牧草少,优质植物蛋白饲料匮乏南方水热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不同,同时,在南方广泛推广种植的牧草中,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品种,特别是多年生豆科品种很少。
虽然某些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品种通过农耕技术能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上生长,但是难以发挥其高产潜力,其种植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某些热带豆科品种如圆叶决明,因为一年生,推广面积也不大;截叶胡枝子虽然能越冬越夏,但易老化、产量低,也难以大面积推广。
所以,目前南方广泛种植的牧草品种以热带禾本科牧草为主,辅以菊科、十字花科等科的少数牧草饲料。
(二)野生牧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虽有一定的自然灾害,但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南到北、从丘陵岗地到中高山有显著的变化,天然草地植被主要是草丛和灌草丛,野生牧草资源十分丰富。
野生牧草组成中以禾本科牧草比重最大,其中不乏有较高饲用价值的草种。
2024年优质牧草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优质牧草市场发展现状概述优质牧草是畜牧业生产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其市场发展对于提高畜牧业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当前2024年优质牧草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市场规模优质牧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优质牧草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数据统计,全球优质牧草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XX 亿美元。
优质牧草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畜牧业产业化的推动。
2. 市场驱动因素优质牧草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驱动因素的影响。
2.1 饲料需求增加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优质牧草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优质牧草作为高效营养饲料,可以提高畜牧动物的生产性能,因此受到畜牧业主的青睐。
2.2 畜牧业产业化趋势随着畜牧业的产业化趋势加强,牧草饲料的需求也呈现增长态势。
大规模畜牧场的兴起以及现代化饲养技术的应用,都对优质牧草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3 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促使畜牧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优质牧草作为生态友好型饲料,具有低碳排放、提高土壤质量等优点,因此受到环保倡议的支持。
3. 市场发展阻碍因素虽然优质牧草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阻碍因素。
3.1 生产技术限制优质牧草的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包括土壤改良、种植管理、收割技术等方面。
一些畜牧业主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限制了优质牧草的生产规模和质量。
3.2 市场准入壁垒一些地区和国家对于优质牧草的市场准入设置了一定的壁垒,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这可能包括进口关税、检验检疫等方面的限制。
3.3 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不足优质牧草市场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尚不够完善,使得其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有限。
因此,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是促进市场发展的关键。
4. 市场竞争格局优质牧草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当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相关的种植企业、畜牧业主和饲料生产商。
这些参与者通过品质竞争、市场推广、价格竞争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地域和多元气候条件的国家,草地资源丰富。
草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草业资源,对于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草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中国的草地总面积较大,分布广泛。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草地总面积超过4.5亿公顷,其中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天然草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草地总面积的大部分,而人工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郊区。
草地资源的丰富为中国的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然而,中国的草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草地资源面临过度利用和破坏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放牧过度和过度开发,一些草地资源已出现退化和沙漠化的现象。
其次,草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草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导致效益不高、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对草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草业发展未来趋势未来,中国草业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
为了改变过度放牧和草地退化的状况,中国将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通过合理的放牧管理、草地轮作和引进适宜的植被物种等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2.推动草业科技创新。
提高草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实现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将加大对草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草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3.发展现代化草业产业。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优质草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国将逐步发展现代化草业产业。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规范生产流程,提高草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草业企业和合作社的支持,培育优秀草业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
4.促进草牧一体化发展。
草业和畜牧业是相互依存的,草地是畜牧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将积极推动草牧一体化发展,优化畜牧业布局,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国际和国内的牧草状况)
国际和国内的牧草状况一、国际牧草生产与贸易概况(一)国际牧草生产情况1、国际牧草生产基本情况(1)牧草产业地位牧草属于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牧草生产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紫花苜蓿列入战略物资名录。
美国牧草年产值约110亿美元,仅次于玉米和大豆。
草产业已成为美国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发展健康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改良中低产田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面积和产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牧草生产的主要国家,2009年,美国牧草种植面积为2435.4万公顷,产量1.52亿吨;青贮玉米面积为241.4万公顷,产量1.12亿吨;加拿大牧草种植面积为737.9万公顷,产量3043.2万吨;澳大利亚各类干草产量超过650万吨,青贮饲料干物质产量约220万吨。
(3)单产国际上牧草平均产量高达7500~10000kg/hm2,并形成专业化的草种生产产业带,草种产量达1100~1400kg/hm2。
(4)牧草品质国际牧草发达国家牧草品质较高,牧草收获田间损失在5%以下,贮藏损失在3%~5%。
以美国紫花苜蓿干草为例,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6%~20%,虽苜蓿品质分为5个等级,但一级品苜蓿干草占到全部苜蓿干草产品的70%以上,粗蛋白含量18%以上。
2、国际品种结构和加工情况根据牧草原料的不同,草产品分为紫花苜蓿、猫尾草、燕麦、黑麦草、高羊茅、苏丹草、狗牙根,以及豆科和禾本科混合干草等产品。
全球生产加工的草产品主要包括干草(hay)、青贮饲料(silage)、草块与草颗粒(cubes)、草粉(meal)、秸秆(straw)和叶蛋白(leaf protein concentrate)等六大类。
(二)国际牧草贸易状况国际牧草贸易主要有苜蓿草粉及颗粒(19.4%)、苜蓿干草(9.9%)、秸秆及谷壳(12.8%)、非豆科干草(8.2%)等。
2008年,国际牧草产品贸易量为694.40万吨,贸易额(22.89亿美元)比1962年增加了近87倍。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牧草种质资源是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畜牧业的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收集保存牧草种质资源是保护牧草资源多样性、提高牧草品种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数量不足。
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但对于一些珍稀或地方性牧草的收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这些牧草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种质资源的保存手段和技术滞后。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主要依靠传统的冷冻保存和田间保留,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保存效果差等问题。
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缺乏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情况。
各地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零散和重复的,存在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的问题。
缺乏关于牧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牧草种质资源收集的工作。
建立健全牧草种质资源的信息数据库,重点收集珍稀和地方性牧草的种质资源,及时完善相关信息。
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各地的牧草种质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推广和应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积极引进和采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如冷冻干燥、离心冻干和体外保存等,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效果和利用效率。
加强对保存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机构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种质资源的全程管理和跟踪。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建立牧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
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和鉴定方法,对收集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通过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推广和应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建立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等措施,可有效推动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牧草的发展现状分析
牧草的发展现状分析
牧草作为畜牧业的重要饲料资源,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牧草发展现状的分析:
1. 增加种植面积: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对牧草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畜牧业的需要,牧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养殖基地和畜禽集中区域,对牧草的种植投入更加密集。
2. 种类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牧草研究的深入,现如今牧草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牧草种类,还涌现出了一些高产、高营养价值的新品种。
不同的牧草种类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牲畜对饲料的需求。
3. 饲草加工技术提升:在饲草加工方面,技术的进步为牧草的综合利用带来了更多可能。
如干草的加工技术和粉碎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牧草的保存和储存更加方便,同时也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
4. 牧草育种技术的进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地牧草品种的改良和培育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改良牧草的抗病虫害性能、耐旱耐寒能力和产量,提高了牧草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也提高了牧草的养分含量,增加了牲畜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综上所述,当前牧草发展呈现出增加种植面积、种类多样化、
饲草加工技术提升和育种技术进步的趋势。
这些发展趋势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新疆牧草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疆牧草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拥有广阔的牧草资源和丰富的畜牧业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的重视和新疆地区农牧民收入的提高,新疆牧草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新疆牧草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牧草资源丰富新疆地处干旱少雨的大陆性气候区,常年阳光充足,适宜牧草生长。
据统计,新疆的牧业用地面积达数千万亩,其中包括高原草甸、荒漠草原等多种类型的牧草资源。
这种丰富的牧草资源为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畜牧业发展快速近年来,新疆地区政府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贴息贷款、农牧民培训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新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产值逐年增长。
3. 主要品种多样新疆的畜牧业主要以绵羊、牛羊混养、牛羊饲草养等为主。
绵羊是新疆重要的养殖品种,新疆产羊数量居全国首位。
此外,新疆还养殖牛、马等畜牧品种,不同品种对牧草的需求也不同。
4. 技术水平提升新疆地区加强了对牧草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
例如,新疆在牧草种植、畜禽养殖方面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农牧民的技术水平。
这些努力使得新疆的畜牧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二、未来趋势分析1. 牧草种植规模扩大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牧草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为了满足畜牧业的需求,新疆将进一步扩大牧草种植规模。
政府将继续提供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鼓励农牧民投资牧草种植,增加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2. 提高牧草品种和品质新疆将加大对牧草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培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新品种。
同时,加强牧草种植管理,提高牧草的质量和产出效益。
通过推广高产、抗病虫害的优势品种,提高牧草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畜牧业的竞争力。
3. 推动畜牧业与牧草业的融合发展新疆将加强畜牧业与牧草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建立畜牧业与牧草产业联动发展的机制,加强畜牧业与牧草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草业发展现状和思考
草业发展现状和思考草业发展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粮食作物和农畜产品一样,对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将探讨当前草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一些思考。
首先,草业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草业生产规模扩大:随着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畜牧业和养殖业的需求也在增加,相应地,草业生产规模也得到了扩大。
养牛、养羊、养马等畜牧业需求使得草地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2. 种类丰富:目前,草地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绿化草、饲草、能源草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育种技术的改进以及基因改造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的草地被培育出来,以满足不同需求。
3. 草地管理技术提升:草地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包括草地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草地的管理更加高效,从而提高了草地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草业发展,考虑到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有以下几点思考:1. 提高草地质量:草地是畜牧业养殖的重要饲料来源,因此提高草地的质量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草地的抗逆性、潜在产量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2. 推广高效管理技术:草地的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草地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将高效管理技术向农民推广,并让农民了解和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草地管理的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研发新的草地品种:随着人类需求的改变,对于不同草地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包括抗病虫害、适应高温、低水耗等特点的草地品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4. 生态保护与草地利用的平衡:草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结合。
在草地的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等现象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
总之,草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可以实现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农民的收入做出重要贡献。
2024年牧草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牧草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牧草作为畜牧业重要的饲料资源,在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牧草市场的分析对于畜牧业发展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牧草市场的规模、需求与供应、市场竞争以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牧草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牧草市场在国内畜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对牧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牧草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市场规模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但是,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牧草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牧草产量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
其次,牧草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3. 需求与供应牧草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影响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需求方面,畜牧业对于牧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牧草的种植面积也在扩大,供应量也有所增加。
然而,由于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导致着牧草的价格波动较为剧烈。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牧草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因素、地理环境等。
4. 市场竞争牧草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首先,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牧草种类,消费者有多种选择,产品替代性较高。
其次,市场上的牧草供应商众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同时,新兴的牧草市场也对传统牧草市场带来了竞争压力。
例如,近年来,生态牧草等新品种开始受到市场的关注,这对传统牧草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5. 发展趋势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牧草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对牧草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其次,生态友好型牧草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对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牧草市场可能会朝着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牧草种植技术的创新与提高也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
6. 结论牧草市场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牧草市场面临着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大、竞争激烈等问题。
为了促进牧草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强市场调控,推动牧草产业的升级发展。
牧草业行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牧草业行业的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牧草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养殖行业的饲料供给。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对饲养环境要求的提高,牧草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牧草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及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以帮助相关企业和投资者了解该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牧草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牧草面积达到5000万亩,行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同时,中国畜牧业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这给牧草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3. 发展趋势分析3.1 技术进步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牧草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创新技术的引入,包括精准播种、灌溉和施肥等方面的创新,可提高牧草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基因改造也被广泛应用于牧草的培育,通过培养耐旱、抗病的品种,可以提高牧草的生产能力。
3.2 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下,牧草业正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大量的有机牧草和天然草场得到了养殖业主的青睐。
此外,生态畜牧业的兴起也为牧草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优质的牧草饲料可以提高牲畜的饲养环境,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3 多元化的产品推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牧草业也在不断推广和开发新的产品。
除了传统的干草和饲料外,牧草业还开发了牧草果汁、牧草饮料等新产品,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提高了牧草行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4. 竞争状况分析4.1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我国的牧草市场主要由大型企业和中小农户共同组成。
大型企业主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占据市场份额,中小农户则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低成本的优势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4.2 优势企业分析在牧草行业中,一些具备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企业表现出色。
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同时,在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还能够通过低成本运作和供应链的优化来实现更高的盈利能力。
4.3 发展机会和挑战尽管牧草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行业相关问题及状况
一.我国牧草行业不断兴起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牧民认识不到位。
一是传统的草食畜牧业依靠无偿使用天然草原生存,农牧民对种草养畜的新增成本尚未完全接受;二是“以粮为纲”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上粮食政策调整,农区种草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将饲草给养殖业带来的增值全部归结于养殖效益,没有充分认识到饲草转化效益。
(二)区域布局不合理。
当前全国草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地方发展比较盲目。
一方面,草产品存在北方相对过剩和南方相对紧缺的矛盾,新增运输成本达总成本的20%~30%;另一方面,我国草产品加工总量不足草产量的10%,而加工能力只发挥了42%,主要是加工区与种植区布局不合理。
(三)市场管理薄弱,技术支持滞后。
管理依据不足,缺乏草产品和牧草种子经营市场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质量标准;草产品和牧草种子经营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市场相对混乱;生产技术太落后,草产品和牧草种子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比较低,销售价格上也大打折扣。
二.南方牧草生产的重要问题
(一)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牧草少,优质植物蛋白饲料匮乏
南方水热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不同,同时,在南方广泛推广种植的牧草中,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品种,特别是多年生豆科品种很少。
虽然某些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品种通过农耕技术能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上生长,但是难以发挥其高产潜力,其种植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某些热带豆科品种如圆叶决明,因为一年生,推广面积也不大;截叶胡枝子虽然能越冬越夏,但易老化、产量低,也难以大面积推广。
所以,目前南方广泛种植的牧草品种以热带禾本科牧草为主,辅以菊科、十字花科等科的少数牧草饲料。
(二)野生牧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虽有一定的自然灾害,但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南到北、从丘陵岗地到中高山有显著的变化,天然草地植被主要是草丛和灌草丛,野生牧草资源十分丰富。
野生牧草组成中以禾本科牧草比重最大,其中不乏有较高饲用价值的草种。
优良的野生豆科牧草种类亦较多,其中主要的属有决明属、木蓝属、胡枝子属、野豌豆属等。
除此以外一些其他科类,如菊科、莎草科、蓼科、蔷薇科等也有许多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野生牧草。
野生牧草适应性强,有很强的抗旱耐瘠能力,但目前对野生牧草进行开发利用还不足,普遍使用的栽培牧草多数是从国外引进。
如果加大对野生牧草的开发利用,从中驯化、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牧草,对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地改良具有重要的价
值。
(三)农民对种草认识还存在误区,牧草种植和管理技术还有待提高
尽管在广大牧草、畜牧科技人员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农民提高了对种草养畜的认识,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对牧草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好地种粮和经济作物,差地种草。
二是盲目引进“良种”。
南方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差异较大,引进良种必须考虑引种地与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
但有的农民仅靠宣传资料盲目引种,导致种植失败。
三是不善储存。
许多农户种草后很少考虑牧草的加工储存,往往旺季吃不完,淡季无草吃,故而形成饲草供求不平衡,也限制了家畜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四是重种疏管。
一般人认为牧草只要种活了就行,不必像种粮食作物那样进行田间管理。
因此,牧草产量低、质量差。
在实践中,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很快退化的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农民习惯种植一年生粮食和经济作物,因此,仅在种植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等一年生牧草方面较有经验,对多年生牧草的种植和管理利用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利用牧草改良草地和建植人工草地以及草地建植后持续高产管理的技术普及率较低,许多农民还没有掌握。
如何利用牧草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和利用目的进行轮作、间、混、套作等技术,做到青饲料均衡供应,还须进一步宣传和推广。
比如,江西省地形复杂,有些草地不适合机械作业,加上阴雨天气较多,饲草收获、加工储藏较难。
因此,牧草的收获加工储存技术仍需研究和普及。
(四)牧草生产商品化程度不高
南方推广牧草种植虽已20多年,但发展不快,农民种植牧草规模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种草仅仅局限于养畜利用,而忽视了牧草饲料除可以通过养畜转化为畜禽产品外,其本身还可以直接用来加工成草产品供市场流通,一些牧草还可以用来绿化环境、保持水土。
因此,除少数农户种草直接供应青饲料外,至今南方还未形成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牧草饲料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化程度,带动农民连片开发,开拓市场,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三.南方牧草饲料生产现状
(一)筛选出的栽培品种资源较丰富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奶牛、羊、鹅等草食畜禽饲养的青饲料品种单一、产量不高、难以常年均衡供应的矛盾,江西、广西、广东、湖南等省区(这里南方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进行引种筛选和试验。
30多年来共引进牧草品种上千余个,经过多年的栽培和筛选、区域试验,共选出适宜南方种植的禾本科、豆科及其他科牧草品种数十个,其中意大利黑麦草、墨西哥玉米、桂牧1号象草、矮象草、苏丹草、杂交苏丹草、串叶松香草、杂交狼尾草、毛花雀稗、宽叶雀稗、苇状羊茅、白三叶、齿缘苦荬菜等已在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
同时培育出了众多的优质牧草新品种,推广种植后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二)建立牧草繁育基地,提高种子质量,满足市场需要
南方草食畜禽的发展促进了农区种草,江西省每年需要大量优质高产的牧草种子,仅黑麦草年需求量就达2500万千克左右,还有春季播种的墨西哥玉米、高丹草、苏丹草、杂交狼尾草、苦荬菜等。
为了满足农民的需要,江苏、江西、四川等省已建成了以多花黑麦草为主的一批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可繁殖各类草种子800余万千克,缓解了种子紧缺
的压力。
同时,部分省份还配套了种子清选机等设备,生产的种子经过清选、检验、标准包装,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符合国家颁发的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生产已进入规范化、标准化,良种繁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促进了南方牧草饲料产业化的发展。
(三)开发和推广了农区种草模式
提高了种草效益。
多年来,通过草业科技人员的试验研究和广大农民的实践,南方在人工种草方面创造了许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开发幼林果园种草,实行林(果)草结合,种养结合,防止水土流失。
这种模式体现了“以林果为主,林(果)牧结合,农林(果)牧副综合发展”的经营方针,当年种草,当年受益,近期利用牧草发展养殖业增收,保持水土,增肥地力,促进林果生产,远期以经营林果为主,经济、生态效益都显著。
(2)开发冬闲田种草和粮草轮作,解决饲料、肥料不足的矛盾。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农田和冬闲田,采取轮作和间、套、混作种植牧草,增加饲料来源用以发展养畜养禽,扩大肥源,增进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现南方秋冬闲田种草养畜和粮草轮作面积已达到133万公顷以上,现每年可产青饲料约1亿吨,相当于增加饲料粮约1300万吨,增加植物蛋白45万吨。
既缓解了精饲料压力,养殖户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开发利用山塘水库、鱼塘周边荒地种草养鱼(畜)。
这种模式在保护山塘水库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种草养鱼为主,在陆地和水面立体养殖,种养结合。
通过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养鱼或养畜,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4)开发利用草山草坡种草,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
该模式是利用优良牧草改良天然草地和建设人工草地,在利用中将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相结合,可提高草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改良草地,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草地生产力可提高1倍~3倍,人工草地生产力可提高8倍~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