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学)生物化学 (13)第十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 酸化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13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单元自测题(一)名词解释与比较1. 生物氧化与燃烧2. 氧化还原电势与氧化还原电势差3. 自由能变化与标准自由能变化4. 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5.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与抑制6. 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7. ATP/ADP交换体与F1F0-ATP酶8. 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9. 磷氧比与能荷(二)填空题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2.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和。
3.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表示,生物化学中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用表示。
4.△G<0时表示为反应,△G>0时表示为反应,△G =0时表示反应达到。
5.所谓高能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生物界的。
6.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即△G0′=。
7.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E0′)有密切的关系,即△G0′=。
如细胞色素aa3把电子传给分子氧的△G0′= kJ/mol。
8.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定位于。
原核细胞的呼吸链存在于上。
9.电子传递链中的铁硫蛋白中铁与或无机硫结合而成。
10.NADH脱氢酶是一种蛋白,该酶的辅基是。
11.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在呼吸链中以的变价进行电子传递,每个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每次传递个电子。
12.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复合体Ⅳ已具备同时将个电子交给1分子氧气的机制。
13.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依次向的载体传递。
14.呼吸链的复合物Ⅳ又称复合物,它把电子传递给02,又称为。
15.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中,鱼藤酮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抗霉素A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CN-、N3-和CO则专一地阻断由到的电子传递。
16.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小分子物质是,它在呼吸链中起的作用。
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
此过程中既不会因氧化过程中能量骤然释放而伤害
机体,又能使释放的能量尽可得到有效的利用。
18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 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都服从热力学规律。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 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10
c)
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COOH O C O CH2 P O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4.8千卡/摩尔
11
② 氮磷键型
O NH N CH3 CH2COOH
磷酸肌酸 10.3千卡/摩尔
O NH N CH3 P O NH2 C NH O CH2CH2CH2CHCOOH
磷酸精氨酸 7.7千卡/摩尔
P O
C NH O
第六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一节 生物能学简介
第二节 生物氧化概述 第三节 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 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1
第一节 生物能学简介
生物能学就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物理 学和量子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物 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传递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能的转换及生物系统中的能流 二、自由能的概念及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计算 三、高能化合物
(根据电子传递体氧化还原态时的吸收光谱变化进行检测)
45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10/Q10H2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Fe2+ Cyt a Fe3+ / Fe2+ Cyt a3 Fe3+ / Fe2+ 1/2 O2/ H2O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3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 13 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单元自测题(一) 名词解释与比较1.生物氧化与燃烧2.氧化还原电势与氧化还原电势差3.自由能变化与标准自由能变化4.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5.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与抑制6.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7.ATP/ADP 交换体与 F1F0-ATP 酶8.NADH 呼吸链与 FADH2呼吸链9.磷氧比与能荷(二)填空题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2.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和。
3.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表示,生物化学中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用表示。
4.△G<0时表示为反应,△G>0时表示为反应,△G =0时表示反应达到。
5.所谓高能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生物界的。
6.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即△G0′=。
7.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E0′)有密切的关系,即△G0′=。
如细胞色素aa3把电子传给分子氧的△G0′=kJ/mol。
8.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定位于。
原核细胞的呼吸链存在于上。
9.电子传递链中的铁硫蛋白中铁与或无机硫结合而成。
10.NADH 脱氢酶是一种蛋白,该酶的辅基是。
11.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在呼吸链中以的变价进行电子传递,每个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每次传递个电子。
12.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复合体Ⅳ已具备同时将个电子交给1 分子氧气的机制。
13.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依次向的载体传递。
14.呼吸链的复合物Ⅳ又称复合物,它把电子传递给02,又称为。
15.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中,鱼藤酮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抗霉素A 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CN-、N3-和CO 则专一地阻断由到的电子传递。
16.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小分子物质是,它在呼吸链中起的作用。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OO
O- P O P O-
O-
O-
焦磷酸
O O- P
O-
ATP(三磷酸腺苷)
7.3千卡/摩尔
O O- P
O-
O O- P
O-
NH2
N
N
NN OCH2 O
HH
H
H
OH OH
(C)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COOH O CO PO CH2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4.8千卡/摩尔
(2) 氮磷键型
O
O
NH
PO
NH
断裂的活泼共价键称为高能键。用 表示
但须注意:释放的能量并非集中在这个键上,而是 与分子结构和水解反应有关,生化上的“高能键”, 涵义不同于普通化学上的“键能”,不能把“高能 键”理解为“能键高”
2、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按其分子结构特点及所含高能键的 特征分:
磷氧键型 磷氮键型 硫酯键型 甲硫键型
(1)磷氧键型(—O-P)
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即是氧化磷酸化 作用。 根据生物氧化方式,可将氧化磷酸化分为
底物水平磷酸化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பைடு நூலகம்
底物水平磷酸化: ATP的形成直接由一个代谢中间产物(如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 ADP分子上的作用。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递是体指系当(呼电吸子链从)传NA递D给H氧或形FA成D水H2时经,过同电时子伴传 有ADP磷酸化为ATP的全过程。通常所说的 氧化磷酸化是指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P
ATP ~P ~P
6-磷酸葡萄糖
2
3-磷酸甘油
0
ATP作为磷酸基团共同中间传递体示意图
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70页PPT文档
-31.4 -40.8
~ 高能键,水解断开,并可传递能量
4、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ATP
(1)ATP的分子结构
NH2 NN
O - OPγ~ O O-
O P ~β O O-
O Pα O O- C H2
N O
N
OH OH AMP ADP
ATP
(2)ATP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①生物体通用的能量货币。
• 产能反应产生的能量物质主要是ATP • 提供反应所需能量 ; • 提供细胞活动的机械能; • 提供细胞吸收物质时的能量; • 产生电效应; • 转变成光能或热能
各类组织细胞
各种破碎方法
碎片置于试管中
向该试管中加入纯化合物(如葡萄糖)分析各类代 谢中间产物及酶,逻辑推断。
D、代谢途径阻断等方法
属体外研究,了解某一反应被抑制之后 的结果,从而推测某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变化,如 使用酶抑制剂
E、利用遗传缺陷型
基因突变→遗传缺陷型→某种酶缺乏→某代谢 反应受阻→某代谢中间物积累/某产物不能合成
• 类型:脱N氢A酶DH链和FADH2链
氧化酶
-2H 电子传递体
MH2
氢传递体
2e
1/2 O2
2H+
O2-
H2O
二、电子传递链的组分
1、烟酰胺脱氢酶类——递氢体
NAD(P)+ + 2H
NAD(P )H+H+
2、黄素脱氢酶类——递氢体
FAD + 2H
FADH2
3、铁硫蛋白类——递电子体
Fe3+ + e
NADH链
III
CIVIIFAH2链NADH链:复合体I、CoQ、III、Cytc、 IV FADH链:复合体II、CoQ、III、Cytc、IV
第10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二节
生物能及其存在形式
一、生物能和 ATP 1. ATP 是生物能存在的主要形式 ATP 是能够被生物细胞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 2. 生物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生物化学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一样,也服从热力学的规律 二、高能化合物 1.概念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 21kJ/mol(5 千卡/mol)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 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2. 种类 根据生物体内高能化合键的特性可以把他们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磷氧键型(-O~P) ①酰基磷酸化合物 ②酰基磷酸化合物 ③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2).黄素蛋白
(3).铁硫蛋白
(4).辅酶 Q
(4).细胞色素体系 细胞色素(cytochromes)Cyt 是一类含铁卟啉辅基(即血红素)的蛋白质 把电子从 CoQ 传递到分子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Cyt a Cyt a Cyt Cyt b Cyt c Cyt c Cyt c1 Cyt a3 都是完全的膜结合蛋白
③加水脱氢
H R C O H 2O H R C OH OH 酶 O R C OH + 2H + + 2e -
2、氧直接参加的氧化反应 加氧酶催化的加氧反应 ①加氧酶能够催化氧分子直接加入到有机分子中
②氧化酶催化的生成水的反应 氧化酶主要催化以氧分子为电子受体的氧化反应, 反应产物为水。 在各种脱氢反应中产 生的氢质子和电子,最后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氧化的。 3、生成二氧化碳的氧化反应 ①直接脱羧作用 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羧酸在脱羧酶的催化下,直接从分子中脱去羧基。例如 a-酮戊二 酸的氧化脱羧 ②氧化脱羧作用 氧化代谢中产生的有机羧酸(主要是酮酸)在氧化脱羧酶系的催化下,在脱羧的同时, 也发生氧化(脱氢)作用。例如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三、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pH7 和常温) 2、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发生
关于生物化学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课件
磷酸肌酸 -10.3
ATP
-7.3
G-6-P
-3.3
G-3-P
-2.2
磷酸基团转移势能 (kcal/mol) 14.8 12.3 10.3 7.3 3.3 2.2
PEP 16
14 1,3-DPGA
12 10
~P ~P
磷酸肌酸 ~P(磷酸基团储备物)
8
ATP
6
~P
4
~P
G-6-P
2
G-3-P
ATP作为磷酸基团共同中间传递体示意图
CH3O CH3O
O
OH
CH3 2H++2e CH3O
R
CH3O
CH3 R
O
OH
作用:传递质子和电子
CoQ的功能:
在线粒 体呼吸 链中作 为电子 和质子 的传递 体。
4、细胞色素类(Cyt)
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色素蛋白。 作用:通过辅基中铁的价态变化而传递电子
Cytb、Cytc1 、Cytc 辅基血红素
能荷:是指生物体中ATP—ADP—AMP体系中 高能磷酸键的可获性量度。
[ATP] + 0.5[ADP] 能荷 =
[ATP] + [ADP] + [AMP]
能
荷
相对 ATP的生成 速率 途径
ATP的利用途径
能荷
能荷对ATP的生成途径和ATP的利用途径 相对速率的 影响
能荷意义:
1、一般情况下细胞内能荷为0.8-0.9。 2、能荷高时,促进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 3、能荷低时,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 4、能荷的调节是靠ATP、ADP、AMP对代谢中酶
※三、电子传递链的顺序
ⅠNADH-Q还原酶
生物化学-5.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⑶ 琥珀酰硫激酶 琥珀酰CoA+H3PO4+GDP 琥珀酸+CoA+GTP
(一)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通过测定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氧的
消耗与无机磷酸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可以反映底物脱氢氧化与ATP生成之 间的比例关系。 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 的摩尔数称为P/O比值。
合成1molATP时,需要提供的能量至少为 ΔG0'=-30.5kJ/mol,相当于氧化还原电位 差ΔE0'=0.2V。故在NADH氧化呼吸链中 有三处可生成ATP,而在琥珀酸氧化呼吸 链中,只有两处可生成ATP。
3.复合体Ⅲ(细胞色素bc1复合体): 2Cytb + Cytc1 +(Fe-S)
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 Cyta + Cyta3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各组分严格按照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 的顺序依次排列。而电子的传递也严格从 低氧化还原电位组分流向高氧化还原电位 组分。
FADH2 (-0.06) NADH -0.32 FMN -0.30 CoQ 0.04 Cytb 0.07 Cytc1 0.22 Cytc 0.25 Cytaa3 0.29 0.55 O2 0.82
一、线粒体
主要功能:氧化能量物质,生成ATP。 基本结构
– 外膜:通透性较高
– 内膜:对物质的通过有严格选择性(如质子、
辅酶Ⅰ和脂酰基)
内膜高度折叠形成嵴
– 膜间腔 – 基质
线粒体的结构
线粒体结构
F1亚 基 外膜
基质
F0亚 基
内膜
外膜 嵴 膜间腔 F1-F0复 体 合 内膜
膜间腔
线粒体结构模式图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概述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
8
第一节 生物氧化 一 概念 二 生iological oxidation)的 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称为生物氧 化。主要是糖、脂、蛋白质等在体内 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的过程。
10
二、生物氧化特点
(一)与体外氧化的共同点:
耗氧;生成CO2和水;释放的总能相等 (二)不同点
1.条件
体外:高温、干燥
体内:酶催化、 温和
2.能量形式、放能方式:
体外:热能,骤然释放
体内:热能+ATP(40%),逐步释放
11
3. CO2和水的生成方式 体外:碳、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 生物氧化: CO2:脱羧 水:底物脱氢 氧化呼吸链 与氧结合
2
(二)偶联反应
偶联反应:一个热力学上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可以通 过与另一个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结合的方式来驱动反 应的进行,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反应称为偶 联反应。 G+Pi→G-6-P+H2O Δ G°ˊ=3.3 kCal/mol ATP+H2O→ADP+ Pi Δ G°ˊ=-7.3 kCal/mol
12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糖原
葡萄糖
胞液 2H
线粒体 丙酮酸
脂肪
蛋白质
甘油、脂肪酸 氨基酸
乙酰CoA CoASH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O2 ATP ADP + Pi 2H
氧化磷酸化
H2O
三羧酸循环
第三 阶段
C O2
13
4
5
(四)ATP生成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主要方式):高势能电子从 NADH+H+或FADH2沿呼吸链传递给氧的过程中, 所释放的能量转移给ADP形成ATP,即ATP的形成 与电子传递相偶联。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 ppt课件
化学渗透示意图及各种抑制剂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CO、CN-、 N3-及H2S
×
×
×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1、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递电子体和递
氢体间隔排列,形成三个回路,回路有质子泵 的作用,可将质子( H+ )泵出线粒体基质。
2、递氢体从基质接受底物的氢原子,将电子交
给下一个递电子体,而将H+留在基质外胞液中。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3、整个过程中,仅有2个电子传递,并排出6个
H+,H+不能自由出入内膜,导致了内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储存了一定的电化 学势能。
4、当内膜外侧的H+通过ATP合酶,顺电化学梯度
回流时,由ATP合酶底部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将 储存的势能释放出来,推动ATP合酶的F1亚基利 用势能将ADP合成 ATP。
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一)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ATP
3-磷酸甘油酸 胞液
ATP
丙酮酸
GDP+Pi
(3)琥珀酸单酰COA GTP + ADP
GTP
线
琥珀酸 + HSCOA 粒
GDP + ATP 体
(一)确定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的实验依据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 根据P/O比值 ➢ 自由能变化: ⊿Gº'=-nF⊿Eº'
1、P/O 比值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
第十章 生物氧化和磷酸化
3.生成二氧化碳的氧化反应
(1)直接脱羧作用 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羧酸在脱羧酶的催
化下,直接从分子中脱去羧基。例如丙 酮酸的脱羧。 (2)氧化脱羧作用 氧化代谢中产生的有机羧酸(主要是酮 酸)在氧化脱羧酶系的催化下,在脱羧 的同时,也发生氧化(脱氢)作用。例 如苹果酸的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
QH2-cyt. c 还原酶由 9 个多肽亚基组成。活性
部分主要包括细胞色素 b 和c1,以及铁硫蛋白 (2Fe-2S)。
细胞色素
(简写为 cyt. )是含铁的电子传递体,辅基
为铁卟啉的衍生物,铁原子处于卟啉环的中心, 构成血红素。各种细胞色素的辅基结构略有不 同。线粒体呼吸链中主要含有细胞色素 a, b, c 和 c1等,组成它们的辅基分别为血红素 A、 B 和 C 。细胞色素 a, b, c 可以通过它们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来鉴别。 细胞色素主要是通过Fe3+ Fe2+ 的互变起 传递电子的作用的。
ø
O R C O H + 2H + + 2e -
2.氧直接参加的氧化反应
这类反应包括:加氧酶催化的加氧反应和氧化酶催化
的生成水的反应。 加氧酶能够催化氧分子直接加入到有机分子中。例如, 甲烷单加氧酶 CH4 + NADH + O2 CH3-OH + NAD+ + H2O 氧化酶主要催化以氧分子为电子受体的氧化反应,反 应产物为水。在各种脱氢反应中产生的氢质子和电子, 最后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氧化的。
第十章 生物氧化和代谢
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有两个来源: 光能(太阳能):植物和某些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
光能转变成生物能。 化学能:动物和大多数的微生物,通过生物氧化作用 将有机物质(主要是各种光合作用产物)存储的化学 能释放出来,并转变成生物能。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 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通常需要 消耗氧,所以又称为呼吸作用。在整个生物氧化过程 中,有机物质最终被氧化成CO2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13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13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讲解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1.生物能学简介,包括化学反应的自由能,自由能变化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加和性,高能磷酸化合物,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2.线粒体电子传递,包括线粒体电子传递过程,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和载体, 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
3.氧化磷酸化作用,包括氧化磷酸化的, P/O比和由ADP形成ATP的部位, 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及调节机制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二、本章知识要点1、本章概述有机物分子在生物细胞内被逐步氧化生成CO2,并释放出能量。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使NADH和和FADH2再氧化并以ATP捕获释放出的能量。
真核生物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线粒体内膜进行,而原核生物中过程在质膜上进行。
2、自由能变、反应平衡常数、氧化还原电位体系内能用于做功的能量称为自由能。
对化学反应来说,可以把自由能看成促使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一种驱动力。
反应物自由能的总和与产物的自由能总和之差就是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
当△G<0时体系未达到平衡,反应可以自发正向进行;当△G>0时体系未达到平衡,必须供能反应才能正向进行;当△G=0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在参加反应物质的浓度为1mol/L、压力为一个大气压(0.1 MPa),温度为25℃、 pH=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自由能的变化称为标准自由能变化(△G0)。
标准自由能变化具有加和性。
对生物化学反应而言,在参加反应物质的浓度为1mol/L、压力为0.1 MPa,温度为25℃、 pH=7.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自由能变为标准自由能变化 (△G0)。
生化反应中自由能变与反应的平衡常数间的关系可以用△G0=-RTlnK′eq =-2.303RTlogK′eq 。
氧化-还原电位(E)是物质对电子亲和力的量度。
生化反应的标准氧化-还原电势(E0 )是在标准状况(参加反应物质的浓度为1mol/L、压力为0.1 MPa,温度为25℃)和pH7的条件下测量的,用伏特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电子传递链
一、电子传递过程
1、还原型辅酶上的氢原子以质子形式脱下,和离 子型氧结合成水;其电子沿着一系列的电子载体 转移,最后到分子氧,在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出 的大量自由能则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2、细胞对其燃料物质的彻底氧化是形成二氧化碳 和水。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柠檬酸循环形成的, 水则是在电子传递过程的最后阶段生成。 3、电子传递链在原核细胞中存在于质膜上,在真 核细胞中存在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二、氧化-还原电势
1、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中有电子从一种 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 反应。即电子转移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 氧化还原电势——还原剂失掉电子或氧化剂 得到电子的倾向称氧化还原电势。 3、 标准电势——任何的氧化-还原物质即氧还电 对都有其特定的电动势,称标准电势。用E0’或ε0 表示。氧还电对的标准电势值越大,越倾向于获 得电子。
3、作用机制:使内 膜对质子的通透性 增加,破坏跨膜质 子梯度形成。 4、解偶联剂对底物 水平的磷酸化没有 影响。 5、解偶联剂使电子 传递失去正常的控 制,造成过分地利 用氧和燃料底物而 能量得不到贮存。
㈡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1、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线粒体ATP合成酶的抑制 剂;直接干扰由电子传递的高能状态形成ATP的 过程,也使电子传递不能进行。 2、典型试剂:寡霉素。
~
ADP
~
ADP
~
ADP
P ATP
当电子对连续地通过复合酶Ⅰ、Ⅲ和Ⅳ时,其 标准还原势的变化在这三个阶段都释放出足够 的自由能提供给ATP的形成。
5、在呼吸链中,各传递体的氧化还原电位 E0`从左到右依次升高;在整个传递过程中, 能量水平不断跌落。(图)
四、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1、电子传递抑制剂: 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 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 2、常见的抑制剂: ①、鱼藤酮 (rotenone)、安密 妥(amytal)、杀粉 蝶菌素:阻断电子在 NADH-Q还原酶内的 传递。
3-磷酸甘油穿梭
NADH + H+ 胞液
NAD+
①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二羟丙酮 线粒体 内膜 FADH2 3-磷酸甘油 3-磷酸甘油
②
FAD
CoQ b c1 c aa3 ①胞液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辅酶为NAD+) ②线粒体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辅基为FAD)
O2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2.5
肝脏和心肌组织
将胞浆中NADH的还原当量转送到线粒体内
七、氧化磷酸化的调控
1、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进行和细胞对ATP的需要是 相适应的。 2、电子传递和ATP的形成是偶联的。 3、对于完整的线粒体,只有当无机磷酸和ADP都 充分时,电子传递速度才能达到最高水平。 4、呼吸控制(resperitory control):ADP作为关 键物质对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调节。
NADH+H +
F M NH 2
2H+ 2e
NAD + 2H+
FeS
QH2
2H+
2e
b
QH2
2H+
2H+
2e FeS c1 c a a3 1/2O2+2H+ H 2O 基质
胞液
线粒体内膜
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㈠、解偶联剂
1、解偶联剂(uncouplers):使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两个 过程分离的试剂;它只抑制ATP的形成过程,不抑制电子 传递过程,使电子传递产生的自由能都变为热能。 2、典型的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2,4-DNP)
2Cu
2+
2Fe
2+
1 O2 2
Cyta 2Fe
3+
Cyta3 2Cu
+
2Fe
3+
H2O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组成:Cyta、Cyta3、Cu 功能:催化电子从Cytc最终传递到O2;
3、呼吸链上各成员的排列顺序
呼吸链的类型: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4、电子传递链上产生ATP的部位
FADH2 NADH FMN CoQ P ATP Cytb Cytc1 Cytc P ATP Cytaa3 O2
②、抗霉素A (antimycin): 干扰细胞色素还原 酶中电子从细胞色 素b的传递作用, 从而抑制电子从还 原型CoQ到cytc1的 传递。
③、氰化物、 叠氮化物、一 氧化碳、H2S : 阻断电子在细 胞色素氧化酶 中的传递作用。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
一、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1、主要功能:氧化营养物,生成ATP。 2、结构(图) 外膜:通透性较高 内膜:对物质的通过有严格选择性 内膜高度折叠形成嵴 膜间腔 基质
Fe -S 2Fe
2+
Cytc1 2Fe3+
Cytc 2Fe2+
CoQ-Cytc还原酶
功能:催化电子从CoQ传递给Cytc 组成:Cytb、Fe-S、Cytc1
细胞色素(Cyt):分a、b、c三类,每类中又分几
种亚类
(4)细胞色素氧化酶(末端氧化酶)
2Fe3+ Cytc 2Fe
2+
2Fe
2+
复合体Ⅰ:NADH-Q还原酶 复合体Ⅱ:琥珀酸-Q还原酶 复合体Ⅲ:细胞色素还原酶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
(1) NADH-Q还原酶(NADH脱氢酶)
NADH +H+ NAD
+
FMN
2Fe2+ Fe -S
3+
CoQ
FMNH 2
2Fe
CoQH 2
NADH-CoQ还原酶
辅基:为FMN和铁硫聚簇(Fe-S)。 功能:催化电子从NADH传递给CoQ
二、氧化磷酸化作用(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氧化磷酸化:电子在呼吸链上传递的过程中释
放的能量,在ATP合酶的催化下,使ADP磷酸化 成ATP的过程,由于代谢物的氧化反应与ADP的 磷酸化反应偶联进行,故称为氧化磷酸化 。
2、部位:线粒体内膜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 ADP或其他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直接由一 个代谢中间产物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而来,这种磷 酸化与电子传递链无关。
㈢、离子载体抑制剂
1、离子载体抑制剂:一类脂溶性物质,通过增加 线粒体内膜对一价阳离子(质子除外)的通透性 而破坏氧化磷酸化过程。 2、典型试剂:缬氨霉素(K+载体)
六、细胞溶胶内NADH的再氧化
㈠、采用穿梭途径的原因 细胞溶胶内的NADH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 粒体氧化。 ㈡细胞溶胶内NADH的再氧化的途径 1、甘油-3-磷酸穿梭途径 该途径将NADH的电子转移进入电子传递链的中 介体是线粒体内膜上的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辅基 FAD, FADH2将电子传递给CoQ,这就使从 NADH脱下的电子通过氧化磷酸化最后生成的 ATP分子数少1个。
(2)琥珀酸-Q还原酶
succinate FAD Fe2+- S Fe3+-S CoQ CoQH2
Fumarate
FADH 2
辅基:FAD和Fe-S聚簇。 功能: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CoQ
(3)细胞色素还原酶
CoQ 2Fe
2+
2Fe
3+
2Fe
2+
2Fe
3+
Cytb CoQH 2 2Fe
3+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
AH2 2H NADH+H (或 FADH2) 电子传递链 A NAD (或 FAD) 释放能量 ADP + Pi ATP合成酶 ATP 磷酸化过程
+ +
H2O 氧化过程 1/2 O2 氧 化 磷 酸 化
㈠、磷氧比
1、磷氧比(P/O比):氧化磷酸化时每消耗1mol 氧原子所需消耗无机磷的mol数;每消耗1mol氧 原子所产生的ATP的mol数。 2、NADH的P/O比=2.5 一对电子流经NADH-Q还原酶 所产生的质子动力 足够形成1个ATP分子,流经细胞色素还原酶形成 0.5个ATP分子,流经细胞色素氧化酶形成1个ATP 分子。 3、FADH2的P/O比=1.5 它通过CoQ进入电子传递链。
二、电子传递链
1、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 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 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电子受体-分子氧。由于 参与这一系列催化作用的酶和辅酶一个接一个构 成了链状反应,常形象的称为呼吸链(图)
2、电子传递链组成
ADP浓度高时,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活跃,底 物不断氧化,氧的利用增加,ATP合成加速。 若ATP积累,ADP浓度低,则电子传递缓慢,整个 呼吸练受到抑制或停止。
八、葡萄糖彻底氧化的总结算
当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所得到的 ATP分子数是30/32个。
第十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 酸化
第一节、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概念、特点 1、生物氧化:有机分子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形成ATP的过程。
2、生物氧化的特点
(1)在体温条件下进行,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有 机分子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在此过程中逐步 氧化并释放能量。 (2)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般都贮存在一些 特殊的化合物中,主要是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