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二年级科学教案

部编二年级科学教案

部编二年级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单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以不同的角色阅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学习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单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

(蝌蚪)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完题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为什么?怎么找?你找到了吗?)二、自读课文。

请带着这些问题自由阅读课文,并试着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不认识的单词可以借助拼音准确读出。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用拼音显示生词。

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开着火车去读。

要求每个单词读一遍拼音,单词读一遍,全班读完。

如果没看错,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男生女生读,全班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

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

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蝌蚪忍不住想见见大家!播放视频。

他们住在哪里?2.蝌蚪长什么样?(大脑袋,深灰色的身体,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哪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第一段)3.谁来读描述蝌蚪外形的句子?(按名字读)你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蝌蚪的?(从头到尾)4.文中这两个词是用来形容蝌蚪的。

他们让你感觉如何?(回答)是的,用来强调蝌蚪的头特别大,尾巴特别长。

这样的词叫做重叠。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科学下册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天气、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天气变化2.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活3. 第三单元:植物的形态和生长4. 第四单元:昆虫的生活5. 第五单元:食物和营养6. 第六单元:人的呼吸和运动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发现;3.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流程1. 预环节:学生在课前预相关内容,激发研究兴趣。

2. 导入环节:通过情境创设或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3. 研究环节: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示范或实验演示,学生跟随进行亲自操作和观察。

4. 深化拓展环节: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5. 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6. 实践应用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反馈评估环节:教师进行学生研究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课本: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实验器材: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准备实验器材;4. 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评估1. 知识评估:通过随堂小测、课堂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能力评估:通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总结等能力;3. 综合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综合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和辨认不同的植物;2. 了解光的传播和阻挡的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3.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性,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根、茎、叶、花、果实;2. 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长;3.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4. 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植物。

第二单元:光的传播和阻挡1.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2. 光的阻挡和吸收: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物体;3. 进行简单的光线传播实验。

第三单元:动物的特征和性1. 动物的基本特征:呼吸、运动、消化、生殖等;2. 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性;3. 观察、描述和分类不同的动物。

教学活动设计1. 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植物;2. 利用观察日志、植物生长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进行简单的光线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4.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介绍不同的动物及其生活环境;5. 进行动物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性。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植物和动物时的表现和描述能力;2. 对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评估,检查实验结果和分析能力;3. 设计简单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4. 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估。

参考资源1.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材;2. 图册、实物模型、多媒体教具等;3. 植物生长实验和光线传播实验的材料和器材。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设计》的大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体》:物体的特征、分类和用途。

2. 第2章《多样的生物》:动植物的特征、分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 第3章《空气与水》:空气和水的特性、循环及与生活的关系。

4. 第4章《力和运动》:简单机械、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生物、空气与水、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生物的特征、空气与水的循环、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物体的特征:展示不同形状、颜色、材质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多样的生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3)空气与水: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

(4)力和运动:展示简单机械和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示,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体的特征: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2)多样的生物:请画出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注明它的特点。

(3)空气与水:请描述一个你熟悉的空气或水的循环现象。

(4)力和运动:请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 答案:(1)答案示例:铅笔,长条形,黄色,木质。

(2)答案示例:熊猫,黑白相间,可爱,食竹。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如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等。

2. 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差异。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科学探究,如放大镜、尺子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能够有效地观察和描述物体。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使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究。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放大镜、尺子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观察方法的学习:教授学生基本的观察方法,如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等,并进行实践操作。

3. 观察物体特征与差异: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如树叶、石头等,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差异。

4. 工具的使用:教授学生使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科学探究,并进行实践操作。

5. 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6. 团队合作与沟通:分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与探究1. 基本观察方法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2. 观察物体特征与差异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差异3. 工具的使用放大镜尺子4. 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实践活动5. 团队合作与沟通分组观察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用肉眼观察一个物体,描述它的特征。

(2) 使用放大镜观察一个物体,描述它的特征。

(3) 使用尺子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 物体特征描述:(根据具体物体进行描述)(2) 物体特征描述:(根据具体物体进行描述)(3) 物体长度:(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如何?(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3)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如声音的产生、物体的运动等。

部编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备课本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部编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科学教学目标】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

(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 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主要涵盖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测量长度、测量质量。

第二章“动植物的世界”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

第三章“人体的奥秘”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人体的结构、人体的功能、健康的生活、保护自己。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包括3个小节,分别是:地球的特点、地球的运动、宇宙的秘密。

第五章“科学与生活”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科学的力量、生活中的科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用课件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请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1.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测量长度、测量质量、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人体的结构、人体的功能、健康的生活、保护自己、地球的特点、地球的运动、宇宙的秘密、科学的力量、生活中的科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等。

教育部审定2018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育部审定2018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材简析】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

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

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来转变其错误的前概念。

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单元封面图片是学生非常喜欢玩的磁铁钓鱼玩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磁铁游戏的回想,说一说“磁铁有哪些特点”“我们能用磁铁做什么”,以唤起前概念,激发探究磁铁的兴趣。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科学探究目标●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

●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2.教学难点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组: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以及其他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硬币、学生活动手册。

20.部编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教案

20.部编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教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任课教师年级校历粘贴教学进度表单元题目课时自至备注第一单元磁铁7 2.25-4.191、磁铁能吸引什么 1 2.25-3.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1 3.4-3.83、磁铁的两极 1 3.11-3.154、磁极与方向 1 3.18-3.22 机动1课时5、做一个指南针 1 3.25-3.29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 4.1-4.4.4 4.5清明节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 4.8-4.12单元复习 1 4.15-4.19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6 4.22-5.311、观察我们的身体1 4.22-4.264.29-5.3 5.1劳动节2、通过感官来发现13、观察与比较1 5.6-5.104、测试反应快慢1 5.13-5.175、发现生长1 5.20-5.246、身体的“时间胶囊”1 5.27-5.31单元复习1 6.3-6.7综合复习1 6.10-6.14周次节次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234567学生成绩表学号项目姓名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17池南学校(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磁铁总( 1 )课时课题1.磁铁能吸引什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资源1.课件、课前收集资料2.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设计意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8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8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8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部分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啥》教学目标1.懂地球是一具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点。

2、能依照自个儿的观看讲一讲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情愿聆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关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4.意识到认真观看考虑能够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个儿动手画一画自个儿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爱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似乎了解地球(事实上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非常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个儿经过观看讲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预备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预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具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啥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伙儿谁能够讲一讲你懂的地球都有啥呀?学生回答。

想别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察后再提咨询学生“地球上都有啥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然而我别懂上面要画啥?同学们懂么?学生回答能够画啥?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别想画一张属于自个儿的地球家园图?如今每位同学拿出自个儿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底的模样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个儿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各组完成后,举行交流观察,最终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讲一讲自个儿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啥?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别能够呢?大伙儿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点,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她,别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爱护地球的完整。

最终大伙儿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大伙儿能够走出去看一看,观看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漂亮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啥?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地球【板书】:地球家园中有啥{水: (海洋河流)空气阳光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目标:1.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许多动植物依靠土壤生存或日子。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1.认识常见材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活动,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科学态度:1.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材料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问题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旧材料,发明新材料、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陶瓷花瓶1,玻璃杯1,衣服1,塑料碗1,刀1,磁铁1,铜勺1,铁锅1,铝罐1,金链1。

学生资料:陶瓷片10片,玻璃10块,石头10块,布料丝绸10块、麻布10块,木料10块,纸软10张、硬10张,塑料块10块,金属铁、铜各10块,布袋10只,盒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物品,认识材料1.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的这些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除了这些,老师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物品,小朋友看看,你们认识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相机贴出陶瓷、玻璃、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想一想,像用这-1种材料制成的物品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3.小结:看来,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而陶瓷、玻璃、石材、布料等等都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揭题,板书课题:1.认识常见材料2、辨认物品,归类资料1.过渡:认识了这些材料宝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给材料宝宝找自己的家”。

要给这些宝宝找回自己的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要求我们要具备哪些素质?(看得清,辨得准,放得快)2.出示要求:(1)每个同学打开你的布袋子,将里面的物品按材料找到它的家里;(2)放好后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么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3.学生活动。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

该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性;2. 掌握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认识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3. 学会观察和描述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及动物的分类;2. 动物的特征和性;3. 植物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4. 观察和描述科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其科学观察和描述能力;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思考和探究,促进合作研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教授新知: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概念;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现象;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思考;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和研究态度;2. 研究成果: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3. 口头回答: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描述的准确性。

七、教学资源1.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2. 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3.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主题:动物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解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并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简单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准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图片、卡片、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与学生谈论动物和植物,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二、
二、整体学习(25分钟)
1.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教材中有物和植物的知识。

2.利用图片等辅助材料展示不同的动物和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他们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

三、拓展活动(1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

可以到学校周边的公园或操场上观察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并记录下来。

四、总结和评价(5分钟)
1.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功能。

2.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观察记录的质量。

五、实践应用(5分钟)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动物和植物,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等。

开展活动:
1.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父母介绍一些特殊的动物和植物,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2.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观察动物和植物。

注意事项: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兴趣进行拓展。

3.确保教学过程有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机会。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课时一: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 教学内容:- 什么是空气- 空气的特点和存在形式- 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与空气有关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

2.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3. 研究新知:介绍空气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存在形式。

4. 巩固与拓展:进行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并提出一些空气相关的问题进行拓展。

- 研究活动: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

-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价。

课时二: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 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 空气的净化与保护-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复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出空气的重要性。

2. 研究新知:介绍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如呼吸、植物光合作用等,同时讨论空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 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净化和保护方法,并讨论如何自己做出贡献。

4. 巩固与评价:进行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对空气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二单元:生物的共同点和差异课时三: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 教学内容:- 生物的分类方法- 生物的共同点和差异- 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动植物图片,激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

2.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3. 研究新知: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分类生物以及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4. 巩固与拓展:进行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对生物分类的认识,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拓展。

部编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本内容,掌握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探索、观察、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 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人的身体1. 课时安排:3课时2. 教学内容:2.1. 经验与体验:感觉器官、人体的保护、身体的补给、清洁与保健、健康的饮食。

2.2. 练习与巩固: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型实验。

第二单元物体和材料1. 课时安排:4课时2. 教学内容:2.1. 经验与体验:感觉、对比观察、测量物体、各种物体的使用。

2.2. 练习与巩固: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型实验。

第三单元动植物的生活和变化1. 课时安排:5课时2. 教学内容:2.1. 经验与体验:动植物的生活、动植物的变化。

2.2. 练习与巩固: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型实验。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1. 课时安排:4课时2. 教学内容:2.1. 经验与体验:物体的运动、物体的速度、物体受力。

2.2. 练习与巩固: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型实验。

第五单元天地人1. 课时安排:4课时2. 教学内容:2.1. 经验与体验:地球的构造和特点、天空中的星星。

2.2. 练习与巩固: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型实验。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以直观的表现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2. 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探究并总结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试,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每个单元结束后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表达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教案安排,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和补充。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套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掌握二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本套教案涵盖了二年级科学下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空气的存在和压力- 水的存在和循环3. 教学方法本套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

- 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科学问题,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 外出活动: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和研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教学评价本套教案中,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观察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小组活动和实验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研究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5. 教学资源本套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资源,并确保其完好以及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进行。

6. 教学安排本套教案的教学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建议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第一课: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第三课: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第四课: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第五课:空气的存在和压力- 第六课:水的存在和循环7. 教学活动本套教案中,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师生互动讨论- 理论知识讲解- 实践探索实验- 小组合作活动- 外出观察与研究结束语本套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1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

201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

201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爱护动植物。

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勇于提问,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2.“材料”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知道纸的来源和制作方法。

了解书的历史和重要性。

知道木材的来源和用途。

知道金属的来源和用途。

知道塑料的来源和用途。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材料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材料的来源和制作方法。

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或者材料进行实验,初步探究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能够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关注和热爱,尊重材料,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勇于提问,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太阳的位置变化和方向的辨认方法;观察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观察和描述周围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和生活的动物;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教学难点学生对太阳的位置变化和方向的辨认方法的理解;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学生对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的认识;学生对周围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和生活的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内容和安排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1)第一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内容:地球的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位置、地球的特点。

教学安排: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地球景象,了解地球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第二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内容:土壤的概念、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土壤的保护。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8-2019上期最新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8-2019上期最新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版)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018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教科版科学配套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教科版学校:班级:任课教师:全册2018-2019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板书设计】:地球家园中有什么?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地球水:海洋河流空气阳光地球上有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

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

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

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

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

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五、板书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在东中午:太阳在南傍晚:太阳在西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板书)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

)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

(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

(月相课件)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

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小组展示。

8.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

看谁发现的多!板书设计:观察月相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5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

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1、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

(雨)2、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

(太阳)3、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

(雪)(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区分不同的天气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