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阅读
亲近母语是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开始的。十多年了,亲近母语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倡导儿童阅读推广,二是促进儿童母语教育改革。其实是一件大事:让儿童母语教育回到常道,就是回到儿童,回到母语,回到教育本身。
母语教育应该包括四个层次。最显性、最基本的层次是母语文字的应用,也就是培养未来的公民具有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母语教育也是文学教育的过程。情感的熏陶,心性的养育,想象力的激发,人文素养的形成都有赖于文学教育。第三,母语教育还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的过程。没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传习,不把个体的生命融入一个人是行而不远的。第四,母语教育还是生命智慧的培养过程。一个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也是他们精神成长的过程。亲近母语致力于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母语学习既要让未来的公民具有和世界对话的能力、视野和胸怀,也要具备对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理解。这样我们才可能拥有共同的美好的世界和未来。
儿童如何才能学好母语?我有两个最基本的认识。
首先,母语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坚持儿童本位。我们至今没有真正在教育学意义上发现儿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叶圣陶、丰子恺到吴研因、沈百英等,他们一直在探索在小学国语教学中的儿童文学的教育和儿童的文学教育。亲近母语十多年来承接五四先贤“发现儿童”的精神,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儿童文学的教育和适合儿童的文学的教育。儿童处在文学期和艺术期,他们的母语学习必须是有趣味有意义的精神活动,绝对不能变成毫无意义的听说读写的工具化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对儿童身心的伤害,是应该被谴责的教育行为。老师必须有这样的自觉和意识,有了这样的自觉和意识,我们就能在教室里,在童年,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灯,送来他们需要的光芒。
儿童需要文学,他们生命的成长需要韵律,需要故事,因此他们天生喜欢童谣,喜欢民间故事,喜欢童话,喜欢儿童故事,喜欢动物小说。文学阅读和教育是儿童学习语言最好的内容载体、途径和形式,因此小学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儿童提供更丰富、更优秀、更多和儿童深层心理结构对接的材料和母语学习环境。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课程内容大于一切,也就是只要你做一个点灯的人,你把好的书带到孩子们面前,并且用各种鼓励的方法让孩子们读完,你就完成了50%的教学。如果你还能带领孩子们做阅读的分享,阅读的探究,那么你就更是一个好的老师。相反,如果你觉得自己很负责任,你天天只在那儿教教材,你每天给孩子布置大量的练习,你越认真就越可能在伤害童年。要无限相信经典的力量,无限相信文学的力量,更无限相信儿童的潜能。
其次,儿童的言语发展一定是在言语实践中完成的,一定要认识到阅读是儿童最重要的言语实践活动。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母语学习的环节是从听读,到说话,到阅读,最后到写作。但是并不是这样一个完全线性的流程。阅读不断在推进他的听说能力,也不断在推进他写作的能力。因此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十多年前我们就认识到,只研究如何教教材,只研究微观问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因此我们找到了儿童阅读这个切入口,探索将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文学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适切的文学文本是儿童需要的,另一方面,因为和儿童的心理结构对接,儿童可以非常好地把文学阅读转化为他的语
言。这个话题是跟我们本届论坛的主题高度相关的,也是我们一个非常基础的认识。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文学阅读是两个互为依存的两个层面。
十年来亲近母语做了些什么?
十年来亲近母语一直在倡导儿童本位的母语教育理念。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每一个健康的儿童都能学会母语,说明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习者,母语教育必须和儿童的天性合作。儿童是天生热爱旋律、韵律和故事的,因此诵读诗歌、讲述故事、分享阅读,用文学教育和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十年来,亲近母语研发了从儿童出发的可以执行的系列阅读课程,包括儿童诵读、儿童吟诵、主题阅读、图画书和整本书等课程,供乡村、城市老师们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实践。以《日有所诵》为基础的儿童诵读课程每年有近200万人在运用,这是在老师和家长口口相传的基础上建立的。我们建议老师每周开展一节主题阅读课。我们也给老师和孩子们提供了《我的母语课》和《全阅读》两种主题阅读和文学教育的教材。我们还从全国优秀的出版社出版的图画书和整本书中选择了很多优秀的图书,开发出系列的推荐书目、课程书目,包括操作方法、教学案例等等,给老师们选用。
十年来我们致力于开展亲近母语课程的实验,近300所实验学校进行和参与了亲近母语实验。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和各方面朋友合作,在全国建立了10所合作基地学校,全面实践儿童阅读课程,开展书香校园建设。
十年来,我们还致力于构建平台。我们先后织造了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儿童母语教育论坛、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讲述大赛等平台,让一线的点灯人可以脱颖而出,可以彼此温暖。
在儿童阅读推广和母语教育改革的探索当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和自主阅读的问题。有一次在心平公益联盟的邮件群里面,伍松老师发了一封邮件,提出名师、能师和无为之师的概念,非常有意思。我部分赞成伍松老师的意见。亲近母语也一直反对把阅读课上成又一种语文课,过分强调老师的指导和牵引。但这和儿童阅读需要一定的课程化是两个问题。很多体制外的朋友用公益的方式在推动阅读,他们在乡村资助很多的学校,建立乡村图书馆,建设开放的班级图书角,他们主张自主的阅读,把书交给孩子,对于儿童阅读课程化有很大的怀疑。
阅读确实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的推动初期,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是最重要的。其次,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阅读,并且进行必要的阅读分享,也已经很好。但是要真正大面积的去推进阅读,将儿童的文学阅读和语言发展相结合,最终能够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理论、整个的教学体系,必须认识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和儿童阅读课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老师们可以通过这次论坛看到很多这样的课堂,它们和传统的语文课堂不一样。因为这些文本和材料是跟儿童的生命发展相关的,是孩子们喜欢的,所以在讨论中,孩子们非常乐于分享,并不会出现朋友们所担心的问题。因此,我觉得在整个阅读推进当中,一方面要重视儿童的个性化阅读,包括亲子阅读,让孩子们有更多阅读和选择的空间,另外一个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儿童阅读的课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