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地理位置及交通 (1)

1.2工程概况 (1)

1.3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1)

2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2)

2.1地形地貌 (2)

2.2地层岩性 (2)

2.3地质构造 (2)

2.4 水文地质 (2)

2.5不良地质 (3)

3桥位工程地质评价 (3)

3.1 区域稳定性 (3)

3.2 场地稳定性 (3)

3.3各岩土层工程地质评价 (3)

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3)

3.5桥梁基础形式及建议 (3)

4结论及建议 (3)

5报告所附图件 (4)

大中坝大桥详细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及交通

中坝大桥位于宜宾市江安县桐梓镇中坝村,场地周边有机耕道,交通较为便利。

1.2工程概况

桥梁全长250.6m,桥面设计高程为265.7m,为上部构造采用4×30m+4×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全桥共两联;下部构造:桥墩采用双柱式墩、桩基础;大中坝岸采用肋板式桥台,新房子岸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1.3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受桐梓镇镇政府委托,我单位开展中坝大桥勘察工作,勘察工作量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及勘察合同确定,本次桥梁详勘采用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岩石试验等方法。勘察外业工作自2011年6月5日开始,至2011年6月25日结束,历时20天,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勘察工作组织上,建立了从班组到总工程师层层负责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在勘察过程中我院质管部组织了中间检查,强化了过程控制。勘察外业结束前,设计专业深入现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外业检查验收,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地质专业组随后对此均作了补充完善,各项工作的质量和精度均符合有关规范及技术要求的规定。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1

2.1地形地貌

桥址区属构造侵蚀浅切割丘陵地貌,本桥为跨越长江支流而设,河流平时无水,河床裸露,汛期涨水,最大洪水位261.600m。场地标高245.42m~262.61m,相对高差约18m,桥轴

线地面标高相对高差约12m。地形总体呈东高西南低,由沟谷呈“U”型,两岸不基本对称,河流左岸可见基岩出露,局部覆盖坡残积低液限粘土,斜坡上植被发育,地形坡度20~30°,沟床宽约120~190m,勘察时河床无水,沟床平缓。

2.2地层岩性

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桥址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①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al+pl)

粉质砂土:灰褐色~灰白色;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细砂、粉土。粉土约占20%,其余为细砂填充,局部含少量粗砂,砾石。0~0.50m为根植土,含少量植物根茎。该层仅在1#、4#钻孔中揭露,层厚最厚约9.80m。

卵石层:色杂,多以灰红色、青灰色为主;湿,组成物质以卵砾石为主,石质成分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卵石粒径10~18cm,含量约80%,圆砾粒径2~4cm,含量10%~20%,分选性差,次圆~次棱状,中细砂充填。该层厚度为1.40~4.00m。

③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

强风化泥岩:薄层状构造,层理不清,矿物成份已蚀变,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铁质氧化物。岩芯以碎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裂隙发育,易折断,易染手,岩质极软。该层位于中风化泥岩之上,层薄,厚度约为0.50m。

中等风化泥岩: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微量,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局部含灰色粉砂质团块及少量溶蚀空洞,岩芯以长柱状为主,中短柱状少量。偶夹薄层(厚约20~40cm)的强风化泥岩,具较强的遇水软化、脱水开裂特征。岩体质量等级为IV级。本次勘察未揭穿。

2.3地质构造及地震

场场地位于四川中拗陷区之川东南褶皱束佛来山向斜南东翼,岩层产状345°∠5°,经地表调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内主要发育有二组裂隙:

①组:产状42°∠86°,可见延伸长度约0.2~0.7m,间距约1.0~2.0m,裂隙面平,裂隙闭合,无充填。

②组:产状257°∠69°,可见延伸长度约0.6~0.8m,间距约2.0~3.0m,裂隙闭合,裂面起伏、粗糙。

根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 地表水

项目区属长江水系,长江支流,勘察时河床无水,设计洪水位261.600m。

2.4.2 地下水

桥位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层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Q4al+pl冲积层中,具有统一的潜水面。该含水层主要以迳流形式向倒流河排泄,与倒流河水互为补排关系,特点是补给源近,水位埋深浅,基础施工时应注意排水。

孔隙潜水富含于粉质砂土及卵石土中,水量较大,基础开挖时,应编制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及应急预案。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泥岩中,地下水与倒流河水水力联系较好,但因节理不发育,水量不丰富。

2.4.3 腐蚀性评价

根据对桥位区河水水化学分析成果,其试验结果评定见下表2。

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定表表2

场地属Ⅱ类环境,公路混凝土工程易产生物理性腐蚀。通过水化学分析成果表明,场地水属HCO3---Ca2+型淡水。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对照判定: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均无腐蚀性。

2.5不良地质

拟建桥梁轴线横跨沟谷,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表测绘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大规模崩塌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区内泥岩抗风化能力弱,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风化碎落,在自身重力和岩体结构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