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辜明清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四川郫县 611731摘要:大桥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本文根据勘察、施工及运行资料,对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区域稳定评价,水库诱发地震,副坝昔格达岩组建坝条件,“三洞”进口边坡稳定分析评价和引水隧洞围岩分类及稳定评价)为在高烈度地震区和复杂地质条件环境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启迪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稳定、水库诱发地震、昔格达岩组、边坡稳定、围岩分类1、工程概况大桥水库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境内,是安宁河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期开发的骨干工程和龙头水库。

主要水工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放空隧洞、发电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

水库正常蓄水位2020m,总库容6.58×108m3,主坝最大坝高93m,副坝最大坝高29.4m,电站装机4×2.25MW。

大桥水库于1993年11月15日开工兴建,1999年6月19日水库下闸蓄水,2000年6月28日通水发电。

2、工程区地质概况工程区内出露的岩石以印支期中酸性混染岩为主,少量华力西期辉长岩和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的半胶结的砂岩、泥岩。

工程区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之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主、副坝、发电引水隧洞及厂房均位于安宁河断裂带之东、西支两条断裂之间。

两条断裂相距8-10km,主坝距东、西两条断裂垂直最近距离分别为1.6km和0.5km。

西支断裂被水库库水淹浸长度为5.0km,东支断裂在苗冲河支库尾段淹浸长度约2.2km(见图1)。

地震地质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东、西两条断裂活动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支断裂活动微弱,很少有地震活动;东支断裂在活动时空,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

西昌——冕宁段为活动强烈地段;冕宁——紫马垮段(工程区所处地段)为中、强活动段;紫马垮——田湾段全新世以来活动强度较南段弱。

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经四川省地震局复核,国家地震局审定为8度,工程设防烈度经水规总院审查批准为8.5度。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Ⅰ、工程概况拟建xx特大桥位于xx之间,拟建桥梁为横跨国道和河而设,大桥分左右两线,左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ZK0+895.226~Z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ZK0+358,主跨为310m;右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K0+884~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K1+358,主跨为310m;上部结构为双塔斜拉桥+装配式连续T梁,桥址区两端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我公司于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采用钻探方法对该桥址进行了施工图优化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共布设钻孔27个(钻孔编号为YQZK1~YQZK21、ZQZK1~ZQZK17,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

并利用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1个(CQZK102)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26个(SQZK116~SQZK152,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所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如下表1:表1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完成工作量汇总表Ⅱ、桥区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桥位区位于xx河两岸侵蚀阶地和两岸的侵蚀、溶蚀重丘-低山地貌,拟建桥梁呈北西-南东走向横跨xx河,桥址处河面宽约200m,该河四季通航,现航道等级为Ⅴ级,拟规划为Ⅲ级;水流方向与桥梁走向基本垂直,设计水流量为30000m3/s,设计水位212.10m,通航水位175.0m。

沿线路轴线地面高程为162.92m~293.00m,相对高差约为130.08m。

桥址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xx河两岸地形陡峭,基岩裸露,自然地面坡角为30°~45°局部达60°,桥址区属侵蚀丘陵-低山地貌单元。

二、气象与水文测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秋雨连绵、冬暖多雾、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

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最大平均日温差17.6℃(1997年5月1日),年积温6635.3℃,年无霜期331天,年日照131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年平均水气压为17.70kPa。

[四川]洪水防洪堤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6753

[四川]洪水防洪堤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6753

[四川]洪水防洪堤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6753概述本报告对位于四川地区的洪水防洪堤坝工程进行了地质勘察,旨在评估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可行性。

勘察地区本地质勘察报告针对四川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进行了调查。

勘察目的1. 评估洪水防洪堤坝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稳定性。

2. 确定工程建设所需的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

勘察内容1. 地质地貌调查:了解勘察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貌条件。

2. 地表水调查:研究勘察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其他水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3. 岩土工程调查:测定地层的物理和力学特性,评估地质结构的稳定性。

4. 地下水调查:研究地下水位、水质和补给途径等地下水条件。

5. 灾害地质调查:评估勘察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预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灾害。

勘察结果基于以上勘察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 勘察地区地质情况良好,地质结构稳定。

2. 地质材料丰富,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3. 地下水条件适宜,不会对工程建设和运营造成重大影响。

4. 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建议基于勘察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地质勘察结果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在工程运营期间,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质结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任何可能的地质灾害风险。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四川地区洪水防洪堤坝工程的地质勘察,确认了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可行性。

建议在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报告仅供参考,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勘察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注:以上内容仅为概述,详细报告请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中坝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中坝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中坝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 (1)1.2工程概况 (1)1.3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1)2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形地貌 (2)2.2地层岩性 (2)2.3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 (2)2.5不良地质 (3)3桥位工程地质评价 (3)3.1 区域稳定性 (3)3.2 场地稳定性 (3)3.3各岩土层工程地质评价 (3)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3)3.5桥梁基础形式及建议 (3)4结论及建议 (3)5报告所附图件 (4)大中坝大桥详细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及交通中坝大桥位于宜宾市江安县桐梓镇中坝村,场地周边有机耕道,交通较为便利。

1.2工程概况桥梁全长250.6m,桥面设计高程为265.7m,为上部构造采用4×30m+4×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全桥共两联;下部构造:桥墩采用双柱式墩、桩基础;大中坝岸采用肋板式桥台,新房子岸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1.3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受桐梓镇镇政府委托,我单位开展中坝大桥勘察工作,勘察工作量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及勘察合同确定,本次桥梁详勘采用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岩石试验等方法。

勘察外业工作自2011年6月5日开始,至2011年6月25日结束,历时20天,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

勘察工作组织上,建立了从班组到总工程师层层负责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在勘察过程中我院质管部组织了中间检查,强化了过程控制。

勘察外业结束前,设计专业深入现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外业检查验收,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地质专业组随后对此均作了补充完善,各项工作的质量和精度均符合有关规范及技术要求的规定。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12.1地形地貌桥址区属构造侵蚀浅切割丘陵地貌,本桥为跨越长江支流而设,河流平时无水,河床裸露,汛期涨水,最大洪水位261.600m。

江苏某跨线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458

江苏某跨线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458

江苏某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序言无锡市某建设指挥部委托某勘察设计院承担某无锡市区段新建工程某公路高架桥施工图设计阶级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一)工程概况某无锡市区段新建工程设计采用交通部《公路工程设计标准》规定的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为六车道,桥梁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行车速度80km/h,线路极限最小半径250m,最大纵坡5%,桥梁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

某无锡市区段新建工程某公路高架桥,桥梁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向,起点位于无锡市某区某村,起点里程K50+849.895,向南西跨越某铁路、某运河,至无锡市某区某村,终点里程K51+885.600,桥梁全长1.035705km。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其勘察目的是根据无锡市某建设指挥部《某无锡市区段新建工程设计委托书》及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所确定的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确定桥梁构筑物的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任务是:1、调查和收集沿线勘察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等资料;2、查明沿线勘察区的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3、查明桥梁构筑物地基的地层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准确提供工程和基础设计、施工所必需的地质参数。

4、对勘察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等作出评价。

5、查明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桥梁构筑物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本次桥梁详细工程地质工作的方法,主要根据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桥位线路设计方案及桥梁构筑物的基础类型对地基的要求,结合线路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结果,考虑桥梁工程的特点及勘察工期的要求,以充分利用线路地质调查成果,对桥梁构筑物路段进行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用经济、合理的勘察工作量取得必要的、可靠的勘察成果,为新建桥梁工程提供设计及施工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以工程设计委托书、勘察合同及现行国家规范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主要执行的标准、规范、规程有: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xxxx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

xxxx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

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第五合同段乐上大桥(K 线)(中心桩号:左幅ZK30+340;右幅 YK30+345)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任务依据、工程概况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受黔西南州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承担了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乐上大桥(K 线)桥位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院将该大桥的勘察任务交由院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执行。

乐上大桥( K线)为分幅桥,桥位桩号:左幅ZK29+~ ZK30+、右幅 YK29+~ YK30+,左幅全长 698.16m 、右幅全长 732.08m 。

左幅全桥共 3联: 6x40+5x40+6x40;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 (后张 )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构造桥台采用U台, 2、 3、4、 7、 8、9、 10号桥墩采用实体墩。

右幅全桥共4联:5x40+4x40+4x40+5x40;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 (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构造桥台采用U台, 3、 4、 8、9、 10号桥墩采用实体墩。

其余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扩大基础,桥墩采用桩基础。

桥面净宽:1x净10.25m;荷载等级:公路Ⅰ 级。

勘察目的、方法及设备本次勘察按照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的桥位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及本院技术主管部门和设计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执行。

本次勘察目的:初步查明桥位所处地段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桥位方案合理性及场地适宜性、稳定性作出评价,初步确定基础持力层位置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为桥梁基础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采用方法为: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及取样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

勘察使用设备为:XY-100钻机 2 台, WDJD-3 型电法仪 1 套。

起讫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地勘分院接受任务后,于2010年9月1日进场,同年10月20日出场。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道路公路〔XXXXXX〕改建工程K1+033.800 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字说明〔详细工程地质勘察〕1 前言1.1拟建工程概况拟建K1+033.800 小桥位于新建道路老路段,为现状小桥撤除重建,中心桩号K1+033.8,拟采用跨径1×13m。

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桥梁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的任务如下:〔1〕查明拟建桥梁场地地形,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2〕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和含水状态等;〔3〕查明基岩的埋深、起伏状态,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岩石的风化程度及节理发育程度;〔4〕查明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5〕查明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7〕查明拟建桥梁建筑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8〕对根底选型提出建议。

评价拟建工程适宜的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型,提供桩基岩土设计参数;提出地基处理与浅根底方案的建议,并提出相应的岩土设计参数。

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JTG C20-2021);(2)?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标准?(JTG D63-2007);(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那么?(JTG/T B02-01-2021);(6)?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7)由设计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黄海高程系统。

2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情况2.1勘察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2.2勘察工作量布置根据拟建桥梁桥型、桥跨和根底型式,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JTGC20-2021),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个,钻孔深度分别为20和30m。

水利工程建设中坝址的地质勘察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建设中坝址的地质勘察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建设中坝址的地质勘察研究论文水利工程建设中坝址的地质勘察研究论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坝是常见的工程项目,工程的质量必须要放在第一位,其涉及到工程的平稳运行,影响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坝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环节,其中前期的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所得数据是以后设计及施工的依据,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会对工程的建设、施工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坝坝址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坝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大坝;勘察1坝址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建设中袁大坝建设十分常见袁坝体起到阻水调水的作用袁一些水库和河道还具有储水的功能袁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袁所以坝体的质量必须有所保障袁在地质勘察尧规划设计尧建设施工尧后期养护等环节都必须要狠抓到位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遥而水利建筑物的自身特点决定其不同于其他建筑物袁坝体的建设会对一定范围内的水文尧地质产生影响袁导致周边的地质发生变化遥反过来袁地质的变化又会引起坝体的变化袁例如水库岸坡再造尧水库渗漏尧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等袁如何解决这些影响带来的变化袁避免坝体受到严重影响袁必须要做好地质勘察袁根据可能的变化做相应对方案袁通过对地质的详尽严谨的勘察袁得出科学的数据袁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数据分析袁因此勘察工作十分重要袁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遥2坝址工程地质勘察的'几个方面2.1区域稳定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袁必须要进行区域稳定性分析袁选取坝址时袁要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区域场地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袁特别是对于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安全性评估袁协调当地的地质尧水利尧地震等部门袁确保坝址选取在安全稳定的区域袁不能选取在地震带上袁避免因地质的不稳定对工程造成影响遥2.2地形地貌勘察坝址的选取一定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袁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袁适合修建不同的坝体袁科学结合地形地貌选取适合的坝型袁对坝体的影响非常重要遥比如狭窄尧完整的基岩野灾冶型谷适合修建拱坝袁而宽敞河谷地区岩石风化较深或有较厚的松散沉积层袁一般适于修建土坝袁而宽高比大于2的野哉冶型基岩河谷区宜修建混凝土重力坝或砌石坝遥2.3岩土性质岩土的不同性质在稳固性及承重性方地貌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袁所以在地质勘察时要分析坝址岩土的性质袁根据不同岩土进行合理的坝体设计遥一般来讲袁如果要修建高坝袁特别是一些混凝土重力坝体袁要求坝基必须具有一定的承重力和稳固性袁要以坚硬尧完整尧均匀尧透水性差而抗水性强的岩石为宜袁一般侵入的块状结晶岩体袁都具有致密坚硬尧均一尧完整尧强度大尧抗水性强尧渗透性弱的特点袁适合修建高坝袁特别是花岗岩基础袁稳固性和承重力最强遥另外袁喷出岩类强度较高尧抗水性强袁也是较理想的坝基遥但这类岩石往往有些喷发间断地貌袁有风化夹层尧夹泥层及松散的砂砾石层袁还有凝灰岩的泥化和软化等情况袁还有一些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袁透水性很强袁对于坝基都有一定的影响袁选坝时也须注意研究遥对于一些沉积岩袁以厚层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为较好的坝基遥2.4地质构造勘察大坝选址时对于地质构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袁要避开或远离地震强烈活动的或一些断裂带袁要查明区域的构造格局袁特别是对于一些目前仍持续活动或可能活动断裂的分布尧类型尧规模和错动速率袁要对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地震级别进行预测袁避免因地震因素对坝基稳定产生毁坏遥地质构造对于坝基的抗滑稳定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袁在选址时也要进行周密细致的勘察袁坝址选择要尽可能选择岩体完整性较好的构造袁避开断裂及裂隙地带遥2.5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的勘察主要考虑对坝基渗漏的影响袁一般岩溶区和深厚河床覆盖层上选址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这个问题袁在岩溶区选址袁要尽量选在隔水层的横谷且陡倾岩层倾向上游的河段上遥要对岩层结构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袁确定地质构造及地貌情况袁确保坝基的稳定及安全袁充分了解坝址的水文地质条件袁结合水方情况进行科学设计袁合理施工遥2.6物理地质作用物理地质作用就是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袁自然气候及地质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对地质的影响遥例如岩石风化尧岩溶尧滑坡尧崩塌尧泥石流等袁这些物理地质作用或多或少都会对坝基及坝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袁导致坝基及坝体在稳定性上产生变化袁从而影响坝体的稳定遥例如在水利工程运行中袁水库常发生失事情况袁其中滑坡对于坝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袁而滑坡一旦产生袁必定会对水库的安全产生影响袁轻则出现渗漏透水袁重则导致溃坝袁危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遥在河谷狭窄的河段上建坝可节省工程量和投资袁所以选择坝址时总希望找最窄的峡谷段袁但是峡谷地段往往存在岸坡稳定问题袁一定要慎重研究遥2.7天然建筑材料天然的建筑材料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被采用遥例如坝体施工过程中袁常采用当地的砂石尧黏土等材料袁可以就地取材袁省去运输袁节省大量的成本及物力遥所以在坝址选择上袁也要把可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充分考虑进来袁对于当地的天然建筑材料种类尧数量尧质量及开采条件及运输条件对工程的质量尧投资影响进行分析袁从而选择出合理的坝址遥3结语水利工程施工过中袁大坝的选址非常重要袁一定要充分对当地的水文尧地质尧区域稳定性尧材料提供尧物理作用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勘察袁综合多方面因素袁进行总结分析袁科学合理选择出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优良的坝址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因素袁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袁为大坝的质量稳定提供可靠的保障遥保障坝体建设的安全袁坝址选择具有战略意义袁直接关系到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尧经济和正常使用袁必须要认真做好。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一、勘察基本情况我院受XX市XXXX有限公司委托,依据XXXX勘察设计院提出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于二○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间对XXXX大桥进行了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完成的工作量计有:1、机钻孔63个(利用初勘阶段钻孔10个),总钻探进尺2678.02m;2、1∶2000工程地质测绘1.25km2;3、采取原状土样97组(其中利用初勘阶段试验资料15组)进行土的基本性质试验;4、采取扰动土样27组进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5、采取岩石样25组进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标准贯入试验109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50m(利用初勘阶段标准贯入试验23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0.40m);7、采取地下水样2组及湘江水样1组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该部分均利用工可勘察阶段试验资料);8、勘探点测量63个。

本次勘察所依据的规程、规范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需说明:1、大桥北岸1~5桥墩与南岸14、15、20、22桥墩部位部分桩位由于场地原因无法进行钻探工作,经建设方及设计单位同意,该部分钻孔暂缓钻探,待场地满足钻探条件后再补钻(具体钻孔如下;ZK4、ZK5、ZK6、ZK7、ZK8、ZK9、ZK10、ZK11、ZK28、ZK29、ZK30、ZK31、ZK39、ZK43)。

2、勘探钻孔测量采用XX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

3、本次勘察利用了初勘钻孔初ZK1、初ZK2、初ZK3、初ZK4、初ZK5、初ZK6、初ZK8、初ZK9、初ZK10资料,为便于阅读,本报告将此柱状图一并搜录。

二、桥位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拟建工程位于湖南省XX市,距省会长沙市约,距湘潭市约。

图区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二)气象XX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区,受季风强烈影响,季节分明。

秋末至春初,多西北风,盛行寒潮,低温少雨;春末夏初,阴雨连绵,低温潮湿。

广东中坝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找矿关系

广东中坝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找矿关系

广东中坝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找矿关系中坝区处于华南成矿区,华夏钨锡铅锌铜铁成矿亚带,区内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锡、钨、钼、稀有稀土矿,以有色金属矿、稀有稀土矿的意义最大。

主要的矿床类型为沉积型(沉积改造型)、(高温)热液型、接触交代型、陆相火山岩型、充填型等。

本区异常主要以As、Bi、Sb、Zn、Ag、Sn、Cu、Pb为主。

标签: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中坝地区1地质概况中坝地区处于粤华夏陆台东南地洼区,全国重点成矿区带-武夷成矿带南西段,北东与永(安)-梅(州)坳陷铜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接壤。

华南重要成矿期侵入岩-燕山期花岗岩和成矿构造-华厦构造系构成本区的基本地质格局,华夏钨锡铅锌铜铁成矿亚带覆盖全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由于燕山运动,使上三叠统-白垩系地层褶皱隆起,形成北东向复背斜,并伴随形成以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构造复杂,地层成矿元素丰富,岩浆活动频繁,矿产丰富。

1.1地层三叠系上三叠统小坪组(T3x),侏罗系下侏罗统上龙水组(J1sl)、長埔组(J1c)、吉水门组(J1js)、青坑村组(J1q)和桥源组(J1qy))、中侏罗统漳平组(J2z)和吉岭湾组(J2jl)、上侏罗统热水洞组(J2-3r)。

1.2构造调查区属粤华夏陆台东南地洼区,区域上位于龙川深大断裂和莲花山深大断裂之间的构造地带,受北东向紫金大断裂和五华大断裂控制的格局,地质建造、构造体轴向主要表现为北东方向。

根据构造运动、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经历燕山构造阶段。

本区大断裂主要为导矿构造,其次一级构造常为容矿构造。

1.3侵入岩本区侵入岩广泛发育,占全区总面积的3/5左右,主要集中出露在调查区的中部和南部,侵入岩主要有甜竹园岩体、寮背岩体、汶水岩体、白石岗岩体、南山岩体、老虎坑岩体,为燕山期产物,呈岩基或岩株状产出,以及星散分布的花岗斑岩脉。

1.4变质作用区内有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其变质时代在晚元古代最为重要,属加里东期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木洞中坝大桥结构设计

木洞中坝大桥结构设计

木洞中坝大桥结构设计作者:刘明志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10期摘要:重庆市巴南区木洞中坝大桥为95m+150m+95m变截面连续刚构桥。

本文对该桥方案构思、主要结构的设计及其施工方案进行介绍,通过建立有限元整体计算模型对结构受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景观构思;结构设计;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1 工程概况木洞中坝大桥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坝岛,越长江内河,与两岸道路连接。

桥梁全长352m,跨径布置为95m+150m+95m变截面连续刚构桥,桥宽为13m。

桥梁总体布置图如图1所示。

2 桥梁景观方案构思中坝岛位于木洞辖区内,是长江水域内的一座孤岛,面积约为0.96km2,靠北是主河道,水面宽约800m,靠南是内河道,水域宽约280m。

鉴于中坝岛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主城区远近适中,交通便捷,业主(重庆浪琴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将中坝岛定位为游艇旅游项目,桥梁景观要求高,故桥梁方案构思是把其标志性的游艇形象作为出发点,通过在两处主墩位置设置游艇船头造型的观景平台,同时主梁装饰为蓝色水纹的装点,使得桥梁和水体浑然一体,桥上桥下都有乘浪之意,体现了岛屿的游艇基地特色。

桥梁效果图如图2所示。

3 结构设计与施工木洞中坝大桥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墩为六边形空心薄壁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桥梁两侧桥台均为重力式U台。

3.1 主梁一般构造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形式,单箱单室,顶板设1.5%的双向横坡,翼缘宽度3.3m,箱室宽度6.4m;梁高按1.8次抛物线变化,跨中高3.5m,墩顶高8.5m;箱梁顶板厚30cm,在墩顶处加厚到50cm;底板厚度按1.8次抛物线变化,跨中厚32cm,到墩顶处厚90cm;腹板宽度阶梯形变化,由跨中的50cm,变为70cm,到墩顶90cm。

主梁采用C55混凝土。

主桥箱梁采用节段悬臂浇筑施工,划分为18个节段,节段长度从零号块至跨中为:7×3.5m(1#-7#)+5×4m(8#-12#)+6×4.5(13#-18#)m,墩顶零号块为5m。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坝大桥桥型方案设计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坝大桥桥型方案设计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坝大桥桥型方案设计吴后伟;孟杰【摘要】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坝大桥位于长江重点旅游规划区,经济且美观是该桥梁的设计需求.该文介绍了其桥型方案设计.设计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法,选用常规的结构形式,通过整体合理布局和局部细节打造,完成了满足设计需求的三个桥型方案.其设计方法可供同类桥梁设计参考.【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装饰梁桥;观景平台;游艇景观【作者】吴后伟;孟杰【作者单位】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市 401121;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市 401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1 工程概况中坝大桥项目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坝岛。

中坝岛是长江水域内的一个孤岛,三峡大坝成库后的中坝岛面积约0.96 km2,岛上居民约120户。

中坝大桥跨越内河道,与两岸道路连接,是中坝岛通向外界的唯一陆上通道(见图1)。

图1 中坝大桥桥位平面图中坝岛及南侧滨江区域规划为以内陆游艇基地为重点的长江旅游节点,是集休闲旅游、商业、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岛屿式旅游综合发展区(见图2、图3)。

图2 中坝岛规划意向图(一)图3 中坝岛规划意向图(二)桥位区左为左陡右缓的不对称河汊。

根据地质测绘和调查及钻探揭露,勘察区内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该桥梁的建设。

枯水期水位较低,江中有岩石出露。

图4为中坝大桥桥位现场实景。

图4 中坝大桥桥位现场实景2 方案设计由于中坝岛及南侧滨江区域规划为以内陆游艇基地为重点的岛屿式旅游综合发展区,因此对中坝大桥就提出了很高的景观要求。

要求新建的中坝大桥现代、简洁、大气,并且要到达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最好还要与游艇旅游基地的主题相结合。

项目组结合桥位的建设条件及客观需求,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如下3 种桥型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 (1)1.2工程概况 (1)1.3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1)2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形地貌 (2)2.2地层岩性 (2)2.3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 (2)2.5不良地质 (3)3桥位工程地质评价 (3)3.1 区域稳定性 (3)3.2 场地稳定性 (3)3.3各岩土层工程地质评价 (3)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3)3.5桥梁基础形式及建议 (3)4结论及建议 (3)5报告所附图件 (4)大中坝大桥详细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及交通中坝大桥位于宜宾市江安县桐梓镇中坝村,场地周边有机耕道,交通较为便利。

1.2工程概况桥梁全长250.6m,桥面设计高程为265.7m,为上部构造采用4×30m+4×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全桥共两联;下部构造:桥墩采用双柱式墩、桩基础;大中坝岸采用肋板式桥台,新房子岸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1.3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受桐梓镇镇政府委托,我单位开展中坝大桥勘察工作,勘察工作量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及勘察合同确定,本次桥梁详勘采用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岩石试验等方法。

勘察外业工作自2011年6月5日开始,至2011年6月25日结束,历时20天,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

勘察工作组织上,建立了从班组到总工程师层层负责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在勘察过程中我院质管部组织了中间检查,强化了过程控制。

勘察外业结束前,设计专业深入现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外业检查验收,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地质专业组随后对此均作了补充完善,各项工作的质量和精度均符合有关规范及技术要求的规定。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12.1地形地貌桥址区属构造侵蚀浅切割丘陵地貌,本桥为跨越长江支流而设,河流平时无水,河床裸露,汛期涨水,最大洪水位261.600m。

场地标高245.42m~262.61m,相对高差约18m,桥轴线地面标高相对高差约12m。

地形总体呈东高西南低,由沟谷呈“U”型,两岸不基本对称,河流左岸可见基岩出露,局部覆盖坡残积低液限粘土,斜坡上植被发育,地形坡度20~30°,沟床宽约120~190m,勘察时河床无水,沟床平缓。

2.2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桥址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①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al+pl)粉质砂土:灰褐色~灰白色;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细砂、粉土。

粉土约占20%,其余为细砂填充,局部含少量粗砂,砾石。

0~0.50m为根植土,含少量植物根茎。

该层仅在1#、4#钻孔中揭露,层厚最厚约9.80m。

卵石层:色杂,多以灰红色、青灰色为主;湿,组成物质以卵砾石为主,石质成分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卵石粒径10~18cm,含量约80%,圆砾粒径2~4cm,含量10%~20%,分选性差,次圆~次棱状,中细砂充填。

该层厚度为1.40~4.00m。

③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强风化泥岩:薄层状构造,层理不清,矿物成份已蚀变,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铁质氧化物。

岩芯以碎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裂隙发育,易折断,易染手,岩质极软。

该层位于中风化泥岩之上,层薄,厚度约为0.50m。

中等风化泥岩: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微量,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局部含灰色粉砂质团块及少量溶蚀空洞,岩芯以长柱状为主,中短柱状少量。

偶夹薄层(厚约20~40cm)的强风化泥岩,具较强的遇水软化、脱水开裂特征。

岩体质量等级为IV级。

本次勘察未揭穿。

2.3地质构造及地震场场地位于四川中拗陷区之川东南褶皱束佛来山向斜南东翼,岩层产状345°∠5°,经地表调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内主要发育有二组裂隙:①组:产状42°∠86°,可见延伸长度约0.2~0.7m,间距约1.0~2.0m,裂隙面平,裂隙闭合,无充填。

②组:产状257°∠69°,可见延伸长度约0.6~0.8m,间距约2.0~3.0m,裂隙闭合,裂面起伏、粗糙。

根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4水文地质条件2.4.1 地表水项目区属长江水系,长江支流,勘察时河床无水,设计洪水位261.600m。

2.4.2 地下水桥位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层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Q4al+pl冲积层中,具有统一的潜水面。

该含水层主要以迳流形式向倒流河排泄,与倒流河水互为补排关系,特点是补给源近,水位埋深浅,基础施工时应注意排水。

孔隙潜水富含于粉质砂土及卵石土中,水量较大,基础开挖时,应编制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及应急预案。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泥岩中,地下水与倒流河水水力联系较好,但因节理不发育,水量不丰富。

2.4.3 腐蚀性评价根据对桥位区河水水化学分析成果,其试验结果评定见下表2。

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定表表2场地属Ⅱ类环境,公路混凝土工程易产生物理性腐蚀。

通过水化学分析成果表明,场地水属HCO3---Ca2+型淡水。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对照判定: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均无腐蚀性。

2.5不良地质拟建桥梁轴线横跨沟谷,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表测绘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大规模崩塌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区内泥岩抗风化能力弱,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风化碎落,在自身重力和岩体结构面的作用下,易产生碎落、掉块等现象,由于出露规模较小,对桥梁影响甚微。

埋深较深的中风化泥岩拥有良好的工程特性,可作为桥基的持力层。

2.6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本次勘察,对3个钻孔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120),其动探曲线详见钻孔柱状图,卵石土采用击数/10cm判别其密实度,判别标准见表3。

N120密实度判别标准表3本次勘察的N120统计结果见表4。

N120试验统计表表4约1~2米,其下为中~密实卵石。

3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3.1区域稳定性评价桥址区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崩塌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新构造运动不强烈。

整个桥址区现状稳定,适宜建筑。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路堑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稳定性好。

3.2 场地稳定性评价河流左岸地形平坦,地形坡度2~10°,斜坡地段未见拉裂、滑移等变形迹象。

基岩完整较好,无不利结构面组合,斜坡稳定。

河流两岸覆盖薄层粉质砂土,为缓坡地形,地形坡度20~30°,坡上植被发育,由于岩体倾向坡内,裂隙短小,贯通性差,且无不利结构面组合,边坡整体稳定。

但泥岩出露地段抗风化能力弱,容易风化碎落,在自身重力和岩体结构面的作用下,易产生碎落、掉块等现象,由于规模较小,对桥梁影响不大。

3.3各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①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al+pl)粉质砂土该层最大厚度为9.8m,分布不稳定,且承载力较低,压缩变形大,不宜作为桥梁基础持力层。

②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漂卵石土该层厚1.40~4.00m,较松散,分布不稳定,均一性较差,中密~密实卵石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桥梁基础持力层。

②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该层主要为泥岩,其强风化层厚度一般较薄,承载力低,不宜作为桥梁基础持力层。

中风化埋深较深,工程力学性质好,为本桥梁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根据桥位地基岩(土)体工程地质性状及特性,结合部分试验成果,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为依据,参照工程区附近已(在)建的其它相关工程有关资料,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2:各主要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23.5 桥梁基础型式及建议桥墩宜采用桩基桩,桩端宜进入中风化岩层,嵌岩深度依设计计算确定。

当破碎中风化岩层较厚时,应穿过破碎岩层进入相对完整的岩体内具有足够的安全深度。

由于桥台覆盖层厚度及强风化岩体厚度较小,建议采用重力式桥台、明挖扩大基础,基础置于中风化岩体之上。

临时开挖坡度值(土坡坡高小于5.00m,岩质边坡小于8.00m)建议值:土层 1:1.25;强风化基岩 1:0.75;中风化基岩 1:0.4,开挖后须及时采取可靠的护坡处理措施。

4 结论与建议(1)经本次勘察,已查明了桥位区的岩土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现象,桥位区在钻探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桥位区现状稳定,适宜建桥。

(2)据根200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其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有关规定执行。

(3)场地范围内地下水不发育,场地表层覆盖层及强风化基岩中蕴藏少量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属Ⅱ类环境,公路混凝土工程易产生物理性腐蚀。

通过水化学分析成果表明,场地水属HCO3---Ca2+型淡水。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对照判定: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均无腐蚀性。

(4)场地地表覆盖层厚度较薄,以粉质砂土、卵石土为主,层次结构较为简单,下伏中风化基岩相对完整,承载力较高,是桥梁较好的地基持力层。

(5)建议本桥位桥墩均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基础,基础形式建议:①、采用端承桩,建议桩端进入中风化岩层一定深度。

当设计桩端为中风化岩层较为破碎时,应穿过破碎岩层进入相对完整的岩体内具有足够的安全深度,承载力和摩阻力计算参数宜按本报告表2.1.4中的建议值选用。

桥台基础建议采用换填基础后重力式U型桥台或者桩柱式桥台。

(6)基础施工时,应作好地下水的疏排工作。

且还应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及施工用水流入基坑,影响基坑的施工。

(7)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后期服务工作,为桥位各墩台基础设计提出合理的优化调整建议。

5 报告所附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