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面值,以及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只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购物,对于人民币的具体面值和如何使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人民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探究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人民币的真实物品,如纸币和硬币。
2.准备一些人民币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3.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模拟交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的真实物品,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这些钱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总结,引入今天的课题:认识人民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人民币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如: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
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actual objects 发给学生,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并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易,如:用1元钱买一颗糖果等。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
(精品)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袁江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课例分析五亩中心小学薛选荣一、背景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
一年级教学课本中,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我们何不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使教学中比较烦琐、费时的内容变得简化、省时,并主动探究、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呢?《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形式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新课改,新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让老师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
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把它设计成猜一猜,买一买,分一分三个实践活动来完成。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特别是购物时兑换人民币的问题,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体会到了人民币的功能,并且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二、案例本案例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1、师:老师今天上课带来一个礼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我请个小朋友上台来摸一摸(钱)。
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2、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
师:每一组都开设了一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按顺序(教师演示)从中取出两种你认识的人民币,最好跟别人的不一样。
(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取钱。
这里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说清要求后再动手操作)3、师:请小朋友向同组同学介绍一下,你取得钱是多少?(同学展开交流)请一组成员上台,其他学生说一说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对于说的好的加以表扬)1角、1元(硬币)、1元(纸币)……评析:教师善于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到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其理财观念和价值观。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货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珍惜人民币,明白金钱的价值,避免浪费。
3.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如购物时遵守规则,不弄虚作假。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传递正能量。
2.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模拟购物场景,运用所学人民币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了解其他国家货币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4.布置反思性作业,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人民币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增强学习代入感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围绕人民币的认识、换算和运用等方面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人民币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货币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自信心。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意识,为其今后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认识人民币》的案例分析
《认识⼈民币》的案例分析《认识⼈民币》的案例分析⼀、背景介绍新课程⾮常注重学⽣已有的⽣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活,然后回到⽣活,应⽤于⽣活。
认识⼈民币不能脱离真实⽣活情境,《认识⼈民币》这⼀教学内容我是充分利⽤了学⽣已有的⽣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让学⽣在购物活动中巩固知识与⽅法,特别是通过“凑钱”活动,提升思维与能⼒,并了解元与⾓、⾓与分之间的进率。
同时也教育学⽣渗透节俭、理财、爱国等教育。
⼆、案例分析本案例教学内容是⼀年级(下册)“认识⼈民币”(⼀)激趣导⼊1、由主题图列⼊教学教师:孩⼦们,今天⽼师带⼤家到超市购物,购物时我们要⽤到什么?(钱),我们平时⽤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民币。
2、介绍⼈民币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民币。
⼈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民银⾏统⼀发⾏,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民币或者在⼈民币上乱画。
今天这节课,⽼师就和⼤家⼀起来认识⼈民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及分析:由教材主题引⼊,帮助学⽣回忆⽣活中使⽤⼈民币的经历,让学⽣感知⼈民币在社会⽣活中的重要作⽤,同时对学⽣进⾏爱护⼈民币的教育,熟悉的场景唤起学⽣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的兴趣。
)(⼆)探究新知1、认识⼩⾯额的⼈民币教师:⽼师给⼤家准备了⼀些⼈民币,请同学们四⼈⼀组,将你认识的⼈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
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教师:认别⼈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法?学⽣:可从⼈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图案来认别。
对于⼈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教师应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通过动⼿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式,在学⽣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1元、1⾓、5⾓的纸币与硬币及1分、2分、5分的硬币,学⽣在观察、感知、体验和交流等活动中,不断深化对⼈民币的认识。
)2、对⼈民币进⾏分类、深化认识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种⾯值的⼈民币,⼈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学⽣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学⽣1:按质地分,硬币分⼀类,纸币分⼀类。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认识人民币》,这是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新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交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记住人民币的各种面值,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人民币的图片和一些模拟的交易场景,还有学生们用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让它们记住这些面值。
然后,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交易场景来让学生们理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我会写上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一些基本的交易规则。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人民币进行一次模拟交易,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们能够成功地完成模拟交易,并准确地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看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知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能会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人民币使用场景,并记录下来。
这就是我今天的课程《认识人民币》,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人民币。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人民币面值的记忆人民币面值的记忆是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这些面值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们记忆。
例如,我会用大的字体写出各个面值的金额,并让学生们重复朗读,以此来加强他们的记忆。
我还会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记忆面值,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
二、交易场景的模拟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是本节课的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案例与评析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爱祖国,爱护人民币,讲究卫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颜色、字样等方法认识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具准备:幻灯机、小刺猬的图片、各种版本的人民币、透明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老师还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是——(同时出示小刺猬)小刺猬要去买透明胶,他要带什么?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听听思思的诉说。
(录音机播放,内容为:在美国通用的钱叫美圆,在日本通用的钱叫日圆,在英国通用的钱叫英镑,在欧洲通用的钱叫欧圆。
你知道在中国通用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点评:小动物是孩子们所非常喜欢的、愿意接受的形象,小刺猬子就吸引了学生的视线,问题的提出也利于新课的导入。
)二、探索新知1、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袋子里的钱你都认识哪些?(边说边板书)那你认识老师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多少面值的钱?A、认识分币回答后,问你怎样辨认1分、2分、5分。
(可能是字样或形状大小)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分币的背面有什么图案?回答后,强调:这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我们的祖国。
(点评:恰到时机、恰倒好处的进行爱国教育。
)B、认识角币师:刚才你们是从形状大小上来区分,现在我在屏幕上展示形状大小差不多的钱,你们又是如何来区分?(展示1角、2角、5角)可能是从字样或颜色来区分。
C、认识元1、师:刚才你们是从颜色来区分,现在老师手里拿了两张颜色很相似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又是如何来区分。
(10元和50元)1、比较新版的5元、10元、20元、50元1)小组合作,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人说,一人找,其余的人作裁判。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爱岗的小编阿青给大家收集的7篇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活动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的换算。
2、知道爱护人民币和合理计划、节约用钱。
3、初步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一台,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硬币的胶片一张,大红花10朵。
学生准备: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币。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用投影仪出示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币图,边指图边说:“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看谁上课时较爱动脑筋,较爱交流汇报,老师就给较聪明的同学戴上大红花,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争取。
好吗?”生:好的。
师:用图上的硬币,你能用几种方法凑成一角?能说一说,并写出算式吗?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分、2分、1分硬币,像老师这样,按图在书桌上排列。
(图略)师:同学们摆好图后,看者图上的硬币,摆一摆,能说出很多种凑成一角的方法吗?看谁较聪明?二、引导探究,动手实践1、小组活动:每4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协作活动,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动手实践,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2、汇报(讨论)结果:把各种汇报情况,让每组指名一位代表说一说怎样摆?算是怎样写?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1)2个5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5分+5分=1角(2)1个5分、2个2分、1个1分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5分+2分+2分+1分=1角(3)5个2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并能正确计算找零。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人民币相关的问题,如购物预算、价格比较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展示、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人民币的了解,如在哪里见过、人民币的用途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包括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直观的认识。
2.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大小等特点,提高他们辨识人民币的能力。
1.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人民币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如兑换、购物等环节的掌握程度。
3.组织小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100元人民币,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纸币吗?它代表多少价值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的价值。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人民币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创设“小小商店”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模拟购物活动,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3.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人民币的单位,能区分元、角、分。
2.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会换算元、角、分。
2.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场景中的物品及价格。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品吗?你们知道它们的价格吗?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货币是什么吗?2.认识人民币展示一张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人民币的颜色、图案等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吗?它有什么用呢?分别展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3.人民币的单位引导学生观察1元、1角、1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元、角、分这三个单位。
讲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4.人民币的换算利用课件展示人民币的换算,如:1元=10角,1角=10分。
让学生尝试用换算的方法,将元、角、分进行相互转换。
进行练习,巩固换算方法。
5.小组活动(1)将人民币按面值从小到大排列。
(2)用人民币购买指定的物品,并计算出总价。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认识人民币、人民币单位和换算方法。
提问:你们觉得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购物场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人民币。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1)在人民币换算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元、角、分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巩固。
(2)在小组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购买物品的计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分析-朱敏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张家界崇实小学朱敏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50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过程与方法:在生动活泼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感悟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探索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的探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上蕴涵的丰富知识,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按照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人民币买东西,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具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课件。
人民币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星期天晨晨一家人打算去郊游,于是妈妈就带着晨晨和小伙伴去超市买些东西,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师:那就让我们一块去看段录像吧!(课件出示超市购物录像片段,停止在购物需要付钱时)你们看到这,发现了什么?生1:超市里有很多货物。
生2:晨晨买东西很文明。
生3:买东西应该付钱。
师:是啊,在我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能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也需要用钱呢?生1:我们乘车买票的时候要用钱。
生2:到超市里买铅笔要用钱。
生3:我和妈妈在市场买菜的时候要用到钱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好像叫人民币吧。
师: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板书课题)二、认识人民币,进行分类。
1、识别方法。
师:为了使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人民币的图片。
前几天,老师倡议大家向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那了解人民币的,看到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随机点击)生1:我认识100元人民币,上面写着“100”的数字。
《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新教材对加强了对人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认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历。
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都有过买文具的经历,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
学生购物以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
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2、教材分析(和整合)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3、学段目标分析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科备课记录表训练题组()角{)分O❷•()元()角()元(}角2、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1心扮20^=( U z( )| 10| = ( )4 40i=( )t5i=( )k 二、对应练习。
1、把址币和轴區的觇币连延*z豊出下存竹我41()无〔斶(比(冷(元::鬲3.5斛(扮80V( K 40^=(6i=( IS 10^=( )S U-l三、综合练习。
1、A倚5❺Q4 4 1 H5 *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巩固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辨别面额相等的纸币和硬币。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x7f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习者特征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媒体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了动力。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一)认识人民币1、元、角、分1)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2)人民币单位:元3)爱护人民币教育(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精品教学设
计)
认识人民币
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
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
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3.设计理念
a.同伴教育。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1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
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1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2说几分,几毛,几块。
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天河部落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让生活场景走入数学课堂一年级下学期(新课程)有两个单元:人民币的认识、认识时间,这两个内容与生活贴地很近,但大部分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学起来均显困难,吃力。
其实在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学习、锻炼。
课改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孩子们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将生活场景带入数学课堂,使学生轻松学习,乐在其中。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认识人民币后一周,我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进行了了解。
我发现90%的孩子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但只有50-60%的学生能清楚地说出买东西时手里拿的是多少钱,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都学过啊?我想,肯定在平时的生活中,一部分孩子接触过钱,独立地使用过,而剩下一部分学生从没有接触过钱,单靠课堂上的认识当然远远不够,还要在生活中使用它,进而了解它。
所以我想到了上一节活动课,我们来模拟商店的情景,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用钱”的机会。
下面以《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为案例,谈谈自己的教案感受。
【课前思考】1、如何落实教案所采取的学习用具。
对教案来说,真实的人民币当然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但是分析现实可能性不大。
一是家长不可能把1元、2元、5元、10元甚至更大币值的钱交给6周岁的孩子装在口袋里来上课,因为在课下、课上活动中丢失或混淆现象是很难免的;二是教师不可能为全班每个或每组孩子准备一套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案精力和准备时间不够,学生的保管能力也不允许。
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制“人民币”学具,在动手的过程中将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与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加以改造、发展。
2、确定教案所采取的教案模式“教案如游戏”。
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七岁以前儿童教育的一种方法。
“在游戏中教案”应该是本节课内容的一个理想教案模式。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一年级下学期(新课程)有两个单元:人民币的认识、认识时间,这两个内容与生活贴地很近,但大部分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学起来均显困难,吃力。
其实在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学习、锻炼。
课改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孩子们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将生活场景带入数学课堂,使学生轻松学习,乐在其中。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认识人民币后一周,我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进行了了解。
我发现90%的孩子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但只有50-60%的学生能清楚地说出买东西时手里拿的是多少钱,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都学过啊?我想,肯定在平时的生活中,一部分孩子接触过钱,独立地使用过,而剩下一部分学生从没有接触过钱,单*课堂上的认识当然远远不够,还要在生活中使用它,进而了解它。
所以我想到了上一节活动课,我们来模拟商店的情景,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用钱”的机会。
下面以《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为案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课前思考】1、如何落实教学所采取的学习用具。
对教学来说,真实的人民币当然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但是分析现实可能性不大。
一是家长不可能把1元、2元、5元、10元甚至更大币值的钱交给6周岁的孩子装在口袋里来上课,因为在课下、课上活动中丢失或混淆现象是很难免的;二是教师不可能为全班每个或每组孩子准备一套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精力和准备时间不够,学生的保管能力也不允许。
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制“人民币”学具,在动手的过程中将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与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加以改造、发展。
2、确定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如游戏”。
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七岁以前儿童教育的一种方法。
“在游戏中教学”应该是本节课内容的一个理想教学模式。
依据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先生的教学观“有自由感”的理论,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快乐的活动,是表现和发展儿童的自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江西省永修县梅棠小学郑亚珍教材依据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设计理念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的十进关系,1元=10角,1角=10分.2、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受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几种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民币实物、常见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幻灯片、课件、轻音乐磁带。
学生准备:向家长了解人民币的知识、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激趣导入师:这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答对了我的问题,他就会出来了!10个一是()100个一是() 10个十是()师:同学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蓝猫”)今天,蓝猫就要和我们一块学习,看看哪位小朋友学得又快又好!师:同学们到商场买东西,到书店买书,都用什么去买呢?生:用钱去买。
师:对了,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听说过哪些货币的名称?生:中国的钱叫人民币,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英国的钱叫英磅,法国的钱叫法郎……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二、识别人民币教师投影: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分币,1分、2分、5分币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它们的币值是相同的,用途是一样的.教师指着屏幕提问:你知道哪个是1分的硬币?学生指出1分的硬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上如何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及反思2345一、教学背景6《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7民币”中的内容,包括练习P48页做一做第1、2题。
例1主要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例2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元=10角,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89体会1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和小件物品。
10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改革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11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这就要求我们12老师在备课时,应联系生活,从生活出发,深入钻研教材,艺术性地去创设情13境,从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往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面值、1元=10角、1角=10分等等。
而现1415在需要老师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应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16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还要教学生如何合理地去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1718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
整堂课体现了教学的开放19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20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21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初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2并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23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适合24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思维组25织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2627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2829二、课堂写真30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小猪存钱罐。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课堂储蓄罐,可以把3132同学们课堂上的好表现存起来。
现在,同学们坐的那么端正,老师奖给你们一33颗端正星。
2、师:你们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储蓄罐?(有)你们用它来做什么?34(存钱)你们真懂得节约,老师再奖励一颗节约星。
3、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35叫什么名字?(人民币)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人民币?(买东西,看病付钱等)36真棒!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部分的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37【设计思路】:可爱的小猪存钱罐,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通过师生38谈话自然地引入新课,寥寥数语,既让学生明白用钱才能买东西,感知人民币39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向学生进行了注意节约的思想教育。
开课揭示人民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4041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能马上回忆出来,再联系主题图,让学生感到这就是自己生活中用钱的经历,可学生对钱并不一定十分了解,4243实际学生是十分渴望知道的,由此也使学生产生了探究人民币知识的欲望。
44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451、教学例1:46师:课前老师让大家认一认人民币,你们准备了吗?四人一组拿出钱袋互相认47一认,看谁认的多。
(1)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好,让老师来考考你们。
请举起钱袋里4849的一元钱让老师看看,同桌互相看看拿对了吗?请把一元钱放进钱袋。
让我们50一起来看看你们找出的一元钱。
(课件出示新版一元钱)你们是怎么认的?揭示:51“元”是人民币的单位。
看来,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文字可以帮我们认识人民币。
52刚才老师看到还有同学拿的是这样的一元钱(出示旧版一元),这是怎么回事?53有谁知道咱们现在使用的是我们国家发行的第几套人民币吗?对,这张红色的54一元是旧版,是第四套人民币。
还有同学拿的是这样的(出示硬币一元)这又55是什么?人民币可以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
56(2)师:课件出示2元,这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你是怎么认识的?看来有57的同学是通过数字认的,有的是通过文字认的。
那如果老师把人民币上的文字和数字遮起来呢?(出示被遮住的5元)你怎么知道这是5元?(紫色的)那5859把人民币折起来呢?你怎么知道是100元?(红色的)看来呀,根据颜色也能60认出人民币。
这是多少?(出示10元)这呢?(出示20元)。
(3)(课件出示1角)这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你感觉这张钱比之前的怎么6162样?(小了很多)你是怎么认的?揭示:“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出示5角63和2角让学生也认一认)。
(出示硬币5角和1角)也有5角和1角的硬币了。
64(4)(出示5分,2分,1分)揭示:“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65少用了。
过去,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爷爷奶奶们一分钱一分钱的节约了不少66钱。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但是仍然要学习爷爷奶奶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67不能浪费人民币,咱们可以把零用钱攥起来,存到家里的储蓄罐里,将来可以68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69(5)师:刚才呀,我们通过数学,文字,颜色等认识了人民币,除了这些,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上面还有些什么?介绍有的人民币上有少数民族7071和毛主席的头像,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来长大了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投影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7273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74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怎么样才算是爱护人民币呢?75介绍盲文等等知识。
小结:其实啊,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课之后再76去了解一下,好吗?77(6)教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看,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多不整齐。
老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
你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7879四人一组交流、汇报:80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师:你们看,这样是不是好多了。
还有不同的分81法吗?82②按材质分:纸币、硬币。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思考,应该奖励一颗星。
83③按新版、旧版分。
84【设计思路】:人民币在制作时是有一定标准的,设计“分一分”的活动恰好85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也使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活动真正地落到实处,86师生在交流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和延伸,在活动中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87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同时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是真币,也可以及时渗透讲究卫生的教育。
8889师:你们是群爱动脑子的孩子,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相信大家对人民币的认90识更深了。
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换钱对对碰的游戏,谁想参加呢?912、教学例2:92(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2角钱,可以换()个1角?谁愿意上来和我换?935角可以换()个一角?这次谁和我换呢?94(2)(课件出示一元=(?)角)同桌讨论得出:1元=10角10角=1元(板书,学生读一读)。
9596(3)生生互换:师:刚才同学们和老师玩了换钱对对碰的游戏,想不想自己97也玩玩?请打开书本48页,看看”做一做”的第一题,小组同学动手换一换,然后在书本上填一填。
9899【设计思路】: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100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认101识元、角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让学生在换一换102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为什么两位同学换得不一样?”一个103同学换的是一张2角,而另一个同学摆的却是2个1角。
认识到:一张2角与2 104个1角相等。
后面在探究“1元等于几个1角”等时,如果再用相同的方法学生105会觉得没有兴趣,尝试让同桌自主探究,由学生自己换钱,从而探究出1元=1 106角,更具有挑战性。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留给孩子质疑和思考的时间,使学生107始终处于主动的状态。
108四、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109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不仅学会了换钱,还知道了元、角、110分、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带着这些新知识做一个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参加?111(想,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112师:老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小商店,商店里有同学们想要买的东西,待会113同学们拿着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钱,到商店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选5名售货员,开始自由活动。
114115(老师也参与到活动中,听学生汇报)同时渗透:购物时要讲文明,守秩序,用过钱后洗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116117养成勤俭了约的好习惯。
118【设计思路】:在课堂的结尾设计的实践活动,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知道数学在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119120位,从而去喜欢学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六七岁的儿童好奇121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必要的122活动,化“静”的知识接受为“动”的过程,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数学学习。
同123学在活动中通过汇报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付钱,124这样也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
此时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
125五、全课总结。
126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得到了很多星,请看,有端正星,智慧星,积极星 (127)这都属于我们一年级三班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存储的好习惯,好表现,这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128129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130131事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132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主要有以133下四个特点:134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无论是导课还是贯穿整个学习活动135的认知过程,都是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36137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138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小组合作139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140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如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141认识这些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记住各种人民币的,把人民币进行整理等。
学142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3、生生互学,教师导学。
在经历了换钱,模拟购物的游戏活动后,使学生在144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145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