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数列问题篇
高考数列专题知识点
![高考数列专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b331b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3.png)
高考数列专题知识点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高考中,数列专题常常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掌握好数列的相关知识,对于解题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考数列专题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常用的表示方法是:{a1, a2, a3, ...},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1. 公式推导对于等差数列,可以通过首项a1、公差d和项数n来求解数列的任意项an的值。
常用的公式有:- 第n项公式:an = a1 + (n-1)d- 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2. 性质和特点等差数列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特点,包括:- 公差d与相邻两项之差相等- 中间项等于相邻两项的平均值- 前n项和是项数n和首末项之和的乘积的一半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常用的表示方法是:{a1, a2, a3, ...},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1. 公式推导对于等比数列,可以通过首项a1、公比q和项数n来求解数列的任意项an的值。
常用的公式有:- 第n项公式:an = a1 * q^(n-1)- 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2. 性质和特点等比数列也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特点,包括:- 公比q与相邻两项的商相等- 中间项等于相邻两项的平方根- 前n项和无穷等于首项除以(1 - 公比)三、数列求和在高考中,常常需要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不同类型的数列有不同的求和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如下: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第n项,n表示项数。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如下: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2024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
![2024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2715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b.png)
2024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数列的掌握对于高考数学的考试非常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4年高考数学数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可能出现的相关题型。
一、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数学中最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对于等差数列,首先要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相等,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1.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等差数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可以用来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第$n$项为$a_n$,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1.2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常用公式等差数列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与常用的公式,掌握这些性质与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题目。
(1)等差数列中,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 = \frac{n}{2}(a_1 + a_n)$(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差为:$S_n - S_m = (n-m+1)\frac{a_1 + a_{n+m}}{2}$二、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也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与等差数列不同的是,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两项的比值都相等。
2.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求解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_1$,公比为$q$,第$n$项为$a_n$,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cdot q^{(n-1)}$2.2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常用公式等比数列也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与常用的公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1)等比数列中,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q\neq1$):$S_n = \frac{a_1(1-q^n)}{1-q}$(3)当公比$q \neq 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第$n$项的关系为:$S_n = \frac{a_nq - a_1}{q - 1}$三、数列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在高考数学中,对于数列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数列的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的应用常见的数列题目往往要求我们根据已知的递推关系或者通项公式来求解数列中的某一项或者求解前$n$项的和。
高考数列常考知识点
![高考数列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6de9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6.png)
高考数列常考知识点在高考数学中,数列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数列作为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是许多数学问题的关键元素。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不仅仅是高考数学的基本知识点,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高考中常考的数列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为常见的数列之一。
等差数列的特点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常用的表示方式是使用首项 a 和公差 d 表示。
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a_n = a + (n-1)d,其中 a_n 表示第 n 项。
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类问题与等差数列有关:1. 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这个问题是等差数列的基本应用,常用的求和公式是 Sn = n/2(a + l),其中 Sn 表示前 n 项和,a 表示首项,l 表示最后一项。
2.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数列的前几项或者一个递推关系,来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问题需要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推导和分析。
3. 求等差数列中满足一定条件的项数。
有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等差数列中满足某种条件的项数,这种问题也需要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来解决。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也是高考中常考的数列知识点。
等比数列的特点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
通常使用首项 a 和公比 q 来表示等比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a_n = a * q^(n-1),其中 a_n 表示第 n 项。
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类问题与等比数列有关:1. 求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与等差数列类似,等比数列也可以求解前 n 项和。
常用的求和公式是 Sn = a(1 - q^n)/(1 - q)。
2. 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同样地,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数列的前几项或者一个递推关系,来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问题也需要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推导和分析。
3. 求等比数列中满足一定条件的项数。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c5fe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e.png)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数列作为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掌握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常见的数列类型是高考数学取得好成绩的必备知识。
本文将为同学们总结归纳高考数列必考的知识点。
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由数字组成的序列。
2.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中第n个数的一般项,常用符号有an或者Un。
3. 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对于等差数列,首项表示数列的第一个数,常用符号是a1;公差表示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常用符号是d。
4. 数列的递推公式: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数列中第n+1项与第n项的关系式。
二、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保持不变的数列。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3. 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1 + an) *n / 2。
三、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保持不变的数列,且首项不能为0。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1 * (1-q^n) / (1-q)。
四、特殊数列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首几项为0、1、1、2、3、5、8、13……2. 等差-等比混合数列:等差-等比混合数列是指数列中既存在等差关系又存在等比关系的数列。
五、数列求和问题1. 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对于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可以通过数列求和公式或者特殊方法进行求和。
2. 数列求和的技巧: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可以利用数列的性质进行化简,从而简化求和的过程。
六、题目实战演练1. 高考数列选择题:通过对历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关于数列的选择题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同学们熟悉数列的考点和解题思路。
高考文科数学数列专题复习(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文科数学数列专题复习(附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bd9065581b6bd97f19eac1.png)
高考文科数学数列专题复习数列常用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a n s , n 11s s ,n 2n n 1( 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为s n a1 a2 a n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a1 (n 1)d dn a1 d(n N ) ;n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公式为n(a a ) n(n 1)1 ns na1 d n2 2 d 12n (a d)n .12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1 1 n *a a1q q (n N )nq;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公式为na (1 q )1s 1 qn , q 1或sna a q1 n1 q,q 1na ,q 1 1 na ,q 1 1一、选择题1.( 广东卷) 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正数,且a3 ·a9 =2 2a ,a2 =1,则a1 =5A. 12B.22C. 2D.22.(安徽卷)已知为等差数列,,则等于A. -1B. 1C. 3D.7 3(. 江西卷)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项和为S n .若a4 是a3与a7 的等比中项, S8 32, 则S等于10A. 18B. 24C. 60D. 904(湖南卷)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2 3,a6 11,则S7 等于【】第1页/ 共8页A .13 B.35 C.49 D.633.(辽宁卷)已知a为等差数列,且a7 -2 a4 =-1, a3 =0, 则公差d=n(A)-2 (B)-12 (C)12(D)24.(四川卷)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不为零,首项a1 =1,a2 是a1 和a5 的等比中项,则数列的前10 项之和是A. 90B. 100C. 145D. 1905.(湖北卷)设x R, 记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为[ x ], 令{x }= x -[ x ],则{ 52 1} ,[ 521],521A.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B.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C.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D.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6.(湖北卷)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性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 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成为正方形数。
2025版高考数学总复习第6章数列高考大题规范解答__高考中数列问题的热点题型课件
![2025版高考数学总复习第6章数列高考大题规范解答__高考中数列问题的热点题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4e827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b.png)
所以n+3 1an-1=n-3 1an(n≥2), 所以aan-n 1=nn+ -11(n≥2), 所以aa21·aa32·…·aann- -12·aan-n1=31×42×53×…·n-n 2·nn+ -11=nn+ 2 1(n≥2), 所以 an=nn+ 2 1(n≥2), 又 a1=1 也满足上式, 所以 an=nn+ 2 1(n∈N*).
(2)第 1 步:取等差数列{bn}的前 3 项,再利用 bn=n2a+n n,得 a1 与 d 的关系式
因为 bn=n2a+n n,且{bn}为等差数列, 所以 2b2=b1+b3,即 2×a62=a21+1a23, 所以a1+6 d-a11=a1+6 2d,所以 a21-3a1d+2d2=0, 解得a1=d或a1=2d.(7分)
第3步: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2n+3.(提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a1+(n-1)d)(5分)
(2)证明:第1步:结合(1)求Sn 由(1)知an=2n+3, 所以 Sn=n[5+22n+3]=n2+4n.(提示: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公 式为 Sn=na1+ 2 an)(6 分)
[解析] (1)第1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到首项与公差的关系 式
因为3a2=3a1+a3,所以3(a2-a1)=a1+2d, 所以3d=a1+2d,所以a1=d, 第2步:得an与d的关系式 所以an=nd.(1分) 第3步:利用bn与an的关系式得到bn与d的关系式 因为 bn=n2a+n n,所以 bn=n2n+d n=n+d 1,(2 分)
第2步:对a1=d或a1=2d分类讨论,求bn,利用S99-T99=99,得到 关于d的方程,解方程得到d的值
①当 a1=d 时,an=nd,所以 bn=n2a+n n=n2n+d n=n+d 1, S99=99a12+a99=99d+2 99d=99×50d,
高考数列知识点大全集
![高考数列知识点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0a502d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d.png)
高考数列知识点大全集数列作为高考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数学的不同时期的各个分支,是一个非常丰富而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高考中,数列常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数列的相关概念和性质,以便能够灵活运用。
一、数列概述数列是由一列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一种特殊序列,常用字母表示。
数列有限或无限两种形式,其中无限数列在高考中较为常见,主要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保持不变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判断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应用等。
三、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保持不变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判断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应用等。
四、特殊数列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
如斐波那契数列、调和数列、几何数列等。
这些数列的性质和应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五、数列的综合应用在高考中,数列经常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比如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进行结合求解问题,或者与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进行结合求解概率、排列等问题。
这些综合应用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列的知识和其他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解题思路。
六、数列解题技巧在高考中,数列的题目形式和难度千差万别。
解题时,学生需能够抓住题目的要点,灵活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例如,通过找规律、构造数列、利用数列性质等方法解题。
熟练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提高数列题目的得分率。
七、数列知识的运用高考数列的知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高考中经常考查,而且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融、统计、物理等领域都离不开数列的计算和应用。
因此,学生掌握数列的知识不仅是应对高考的需要,也是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的必备能力。
总结:数列作为高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涵盖了很多内容。
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新高考通用)等差数列中Sn的最值问题(精讲+精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新高考通用)等差数列中Sn的最值问题(精讲+精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d115a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d.png)
【一轮复习讲义】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题型归纳与方法总结(新高考通用)素养拓展19等差数列中Sn 的最值问题(精讲+精练)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1(1)=+-n a a n d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其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注: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二、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1.公差0{}>⇔n d a 为递增等差数列,n S 有最小值;公差0{}<⇔n d a 为递减等差数列,n S 有最大值;公差0{}=⇔n d a 为常数列.2.在等差数列{}n a 中(1)若100,><a d ,则满足1+≥0⎧⎨≤0⎩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n S 取得最大值m S ;(2)若100,<>a d ,则满足1+≤0⎧⎨≥0⎩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n S 取得最小值m S .即若100>⎧⎨<⎩a d ,则n S 有最大值(所有正项或非负项之和);若100<⎧⎨>⎩a d ,则n S 有最小值(所有负项或非正项之和).【典例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记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221nn S n a n+=+.二、题型精讲精练一、知识点梳理又4a ,7a ,9a 成等比数列,所以2749a a a =⋅,即()()()2111638a a a +=+⋅+,解得112a =-,所以13n a n =-,即有1123210,0a a a a <<<<= .则当12n =或13n =时,()min 78n S =-.【整体点评】(2)法一: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n S 的最小值,适用于可以求出n S 的表达式;法二:根据邻项变号法求最值,计算量小,是该题的最优解.【题型训练-刷模拟】一、单选题若5,故②正确;当8n =或9n =时,n S 取得最大值,所以211k a b +-=或12,故选:B【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最大值问题,思路是不难,大,即确定数列是递减数列,判断前多少项为非负项即可,但关键点在于如何求得正负项分界的项,即求得90a =,100a <,所以这里的关键是利用()217e 1ln 21a bS a b --≤≤-+,构造函数()e 1x f x x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结合最值解决这一问题.二、多选题三、填空题1四、解答题3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121526,a S S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n S ,并求n S 的最小值.【答案】(1)228n a n =-;(2)227n S n n =-,最小值为182-.【分析】(1)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根据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由1215S S =列出方程即可解出d ,从而可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或者邻项变号法即可判断何时n S 取最小值,并根据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出nS。
高考文数数列必考知识点
![高考文数数列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cd03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d.png)
高考文数数列必考知识点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掌握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理解数列的各种常见类型和求解方法,对于高考数学的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列的定义开始,深入探讨高考中必考的数列知识点。
一、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的一列数,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和规律进行分类,常见的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混合数列等。
数列的基本性质包括通项公式、前n项和、数列的极限等。
对于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求解数列的任意一项。
而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n(a1 + an)/2,其中n为项数。
对于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同样地,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求解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
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n为项数。
数列的极限是数列研究的重要方面,其中常用的概念包括数列的有界性、数列的单调性和数列的敛散性。
如果数列无论取多少项,其值都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称该数列是有界的;如果数列的项随着序号的增加而增加(或减小),那么称该数列是单调的;如果数列的值随着序号的增加而无限趋近于某个实数,那么称该数列是收敛的,反之则是发散的。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数列,掌握其性质和求解方法对于做好高考数学题目非常重要。
等差数列具有公差为常数的特点,常常涉及到项数的计算和公差的确定。
在求解等差数列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来确定未知数,并借助题目中所给条件列方程解题。
同时,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常见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从而简化求解过程。
高考数学数列大题知识点
![高考数学数列大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02b9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4.png)
高考数学数列大题知识点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章节之一,也是高考数学中的常见考点。
数列题目通常要求学生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考数学数列大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备考高考。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数列类型之一。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都是相等的。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n表示项数。
在高考中,等差数列常被用来解决年龄、时间、里程等实际问题。
例如:问题: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2,若这个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相应的值,得出第10项的值为3+9*2=21。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常见的另一种数列类型。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都是相等的。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r^(n-1),其中a1表示第一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等比数列常被用来解决增长、衰减等实际问题。
例如:问题: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2,公比是3,若这个数列的第5项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相应的值,得出第5项的值为2*3^(5-1)=162。
三、求和公式在高考数学数列大题中,求和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根据不同的数列类型,求和公式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Sn=n/2*(a1+an),其中n 表示项数,a1表示首项,an表示第n项。
对于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Sn=a1*(r^n-1)/(r-1),其中n表示项数,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通过掌握求和公式,可以快速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提高解题效率。
四、数列的性质和应用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数列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首先是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是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常被用来解决兔子繁殖、植物生长等问题。
其通项公式为:an=an-1+an-2。
高考数列数学必考知识点
![高考数列数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49ba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0.png)
高考数列数学必考知识点数列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高考中,数列是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将重点介绍高考数列数学必考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一般表示为{an},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
数列有很多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则有an = a1 + (n-1)d。
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第一项为a1,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an的公比为q,则有an = a1 * q^(n-1)。
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
4.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为a1,公比为q,则等比数列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n = a1 * q^(n-1)。
二、数列的求和公式高考数列题目中常常涉及到数列的求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则等差数列的和Sn可以表示为Sn = (a1 + an) * n / 2。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公比为q,项数为n,则等比数列的和Sn可以表示为Sn = a1 * (1 - q^n) / (1 - q)。
三、常见的数列题型高考中的数列题目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判断题型、选择题型和解答题型。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数列题型。
1. 判断题型判断题型是要求判断给定的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解决这类题目时,需要根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2. 选择题型选择题型是给出数列的前几项,要求选择数列的类型和下一项。
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根据前几项的差或比的规律来确定数列的类型,并利用通项公式计算出下一项。
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
![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43ced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7.png)
高考数学中的数列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项数与前n项和:第n项表示数列中的第n个数,前n项和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通项公式是指可以通过给定的项数n来直接计算某一项的公式,递推公式则是通过前一项或前几项来计算下一项的公式。
2. 常见数列:
-等差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与其前一个数之差相等。
-等比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与其前一个数之比相等。
-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之和,即第三项开始满足an = an-1 + an-2。
3. 数列的性质和运算:
-数列的有界性:数列可以是有界的(上有界、下有界)、无界的或发散的。
-数列的单调性:数列可以是递增的、递减的或保持不变。
-数列的极限:数列可能有极限(有限或无穷)或不存在极限。
4. 数列的求和: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通用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通用公式。
5. 数列的应用:
-常见问题的建模与解决: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的形式,利用数列的性质和公式来解决问题。
以上是高考数学中与数列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解答数列相关题目时更加熟练和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以提高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列知识点总结高考
![数列知识点总结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dd8d7c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0.png)
数列知识点总结高考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指有限或无限个数的有序排列,以逗号分隔,记作{an}。
其中an称为数列的通项。
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二、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定义若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都相等,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其中,差值称为公差,记作d。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4. 等差数列中的常见问题等差数列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求首项、公差、通项、前n项和以及数列的性质等。
三、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若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
其中,比值称为公比,记作q。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4. 等比数列中的常见问题等比数列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求首项、公比、通项、前n项和以及数列的性质等。
四、数列的性质1. 有限数列的性质有限数列的性质包括首项、末项、公差或公比、前n项和等。
2. 无限数列的性质无限数列的性质包括首项、公差或公比、极限等。
3.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重要性质,通过通项公式可以求得数列的任意项。
五、利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等差数列可以用来描述等距离的运动过程,等比数列可以用来描述成倍增加的现象等。
总结:通过学习数列的知识,我们可以得到多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分析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因此,数列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
以上就是数列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必考的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考必考的数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4e53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f.png)
高考必考的数列知识点总结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高考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无论是在纯数学研究中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好数列的概念、性质和相关定理,对于高考数学考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高考必考的数列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概念与符号数列是由一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可以用a1,a2,a3...表示,其中ai表示数列中的第i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数列中的一组数按一定顺序排列,且每一个数与它的位置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为了方便表示,常用的数列符号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常用的等差数列符号为{an},其中a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a + (n-1)d。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花销问题、收益问题等。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相等。
常用的等比数列符号为{bn},其中b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bn =b * q^(n-1)。
等比数列在实际应用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利润增长、物体重量等。
四、数列的性质与定理在高考中,还需要掌握一些数列的性质和定理,以便能够解决更复杂的数列问题。
1. 等差数列的性质- 若数列的首项、公差和前n项和已知,则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可以求得。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a + l),其中a为首项,l 为尾项。
2. 等比数列的性质- 若数列的首项、公比和前n项和已知,则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可以求得。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q^n)/(1-q),其中a为首项,q为公比。
3. 常见数列公式- 平方数列:1, 4, 9, 16, ...- 立方数列:1, 8, 27, 64, ...- 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五、应用题与解题技巧高考中的数列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求解。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附例题)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附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258133fc4ffe473368ab7f.png)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附例题)知识点1: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3.等差中项如果 A =a +b2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m )d ,(n ,m ∈N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则a k +a l =a m +a n .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d .(4)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pa n +qb n }也是等差数列.(5)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其前n 项和S n =n (a 1+a n )2或S n =na 1+n (n -1)2d .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S n =d 2n 2+⎝ ⎛⎭⎪⎫a 1-d 2n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7.等差数列的最值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 大 值;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 小 值.[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等差数列的判定(1)定义法:a n -a n -1=d (n ≥2); (2)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2.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各项和的有关性质(1)a m ,a m +k ,a m +2k ,a m +3k ,…仍是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2)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也是等差数列. (3)S 2n -1=(2n -1)a n .(4)若n 为偶数,则S 偶-S 奇=n2d . 若n 为奇数,则S 奇-S 偶=a 中(中间项).例1(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 n }中,a 1=35,a n =2-1a n -1(n ≥2,n ∈N *),数列{b n }满足b n =1a n -1(n ∈N *).(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1)证明 ∵a n =2-1a n -1 (n ≥2,n ∈N *),b n =1a n -1.∴n ≥2时,b n -b n -1=1a n -1-1a n -1-1=1⎝⎛⎭⎪⎫2-1a n -1-1-1a n -1-1=a n -1a n -1-1-1a n -1-1=1.∴数列{b n }是以-5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 由(1)知,b n =n -72,则a n =1+1b n=1+22n -7,设函数f (x )=1+22x -7,易知f (x )在区间⎝ ⎛⎭⎪⎫-∞,72和⎝ ⎛⎭⎪⎫72,+∞内为减函数. ∴当n =3时,a n 取得最小值-1;当n =4时,a n 取得最大值3.例2(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S 6+15=0.(1)若S 5=5,求S 6及a 1 (2)求d 的取值范围.解 (1)由题意知S 6=-15S 5=-3,a 6=S 6-S 5=-8.所以⎩⎨⎧5a 1+10d =5,a 1+5d =-8.解得a 1=7,所以S 6=-3,a 1=7. (2)方法一 ∵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15=0,即2a 21+9da 1+10d 2+1=0.因为关于a 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 Δ=81d 2-8(10d 2+1)=d 2-8≥0,解得d ≤-22或d ≥2 2. 方法二 ∵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15=0, 9da 1+10d 2+1=0.故(4a 1+9d )2=d 2-8.所以d 2≥8.故d 的取值范围为d ≤-22或d ≥2 2.例3(前n 项和及综合应用)(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 -25,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解 方法一 ∵a 1=20,S 10=S 15,∴10×20+10×92d =15×20+15×142d ,∴d =-53.∴a n =20+(n -1)×⎝ ⎛⎭⎪⎫-53=-53n +653.∴a 13=0,即当n ≤12时,a n >0,n ≥14时,a n <0,∴当n =12或13时,S n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3=S 12=12×20+12×112×⎝ ⎛⎭⎪⎫-53=130.方法二 同方法一求得d =-53.∴S n =20n +n (n -1)2·⎝ ⎛⎭⎪⎫-53=-56n 2+1256n =-56⎝ ⎛⎭⎪⎫n -2522+3 12524. ∵n ∈N *,∴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2=S 13=130. (2)∵a n =4n -25,a n +1=4(n +1)-25, ∴a n +1-a n =4=d ,又a 1=4×1-25=-21.所以数列{a n }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 令⎩⎨⎧a n =4n -25<0, ①a n +1=4(n +1)-25≥0, ②由①得n <614;由②得n ≥514,所以n =6. 即数列{|a n |}的前6项是以21为首项,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从第7项起以后各项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而|a 7|=a 7=4×7-24=3. 设{|a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T n =⎩⎪⎨⎪⎧21n +n (n -1)2×(-4) (n ≤6)66+3(n -6)+(n -6)(n -7)2×4 (n ≥7)=⎩⎨⎧-2n 2+23n (n ≤6),2n 2-23n +132 (n ≥7).例4,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3例5等差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且7453n nS n T n,则使得n na b 为正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3 . (先求an/bn n=5,13,35)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这类问题的要求不高,但试题难度较难把握.一般有三常见思路:(1)算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2)“a n+1=pa n+q ”这种形式通常转化为an +1+λ=p (an +λ),由待定系数法求出,再化为等比数列; (3)逐差累加或累乘法.例6 已知数列{}n a 中,113a =,当2≥n 时,其前n 项和n S 满足2221nn n S a S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例7在数列{}n a 中,12a =,11ln(1)n n a a n+=++,则n a = .知识点2:等比数列及其n 项和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比中项若G 2=a ·b (ab ≠0),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n q n-m,(n ,m ∈N *).(2)若{a n }为等比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则a k ·a l =a m ·a n . (3)若{a n },{b n }(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 n }(λ≠0),21221nn n n S S S S --=-1.21n S n ⇒=+1111122(2)n n n n n n S S S S n S S ---⇒-=⇒-=≥()()21132214n n a n n ⎧=⎪=⎨⎪-⎩≥13211221, 2.≥n n n n n a a a a a a n a a a a ---=⋅⋅⋅⋅⋅2ln n+⎩⎨⎧⎭⎬⎫1a n ,{a 2n },{a n ·b n },⎩⎨⎧⎭⎬⎫a nb n 仍是等比数列.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q ≠0),其前n 项和为S n , 当q =1时,S n =na 1;当q ≠1时,S n =a 1(1-q n )1-q =a 1-a n q1-q.6.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n .7.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难点】1.等比数列的特征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 也是非常数. 2.等比数列中的函数观点利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揭示等比数列的特征及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在借用指数函数讨论单调性时,要特别注意首项和公比的大小.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求和中的运用.(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n -1及前n 项和公式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q ≠1)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q ,n ,S n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的思想的应用.(3)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如果不确定q 与1的关系,一般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公比q =1和q ≠1两种情况.例1:(1)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6-a 4=24,a 3a 5=64,求{a n }的前8项和S 8; (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它的前n 项和为40,前2n 项和为3 280,且前n 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 项. (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通项公式a n =a 1q n -1及已知条件得: ⎩⎨⎧a 6-a 4=a 1q 3(q 2-1)=24, ①a 3·a 5=(a 1q 3)2=64. ②由②得a 1q 3=±8.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2,无解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4,∴q =±2.,故舍去.当q =2时,a 1=1,∴S 8=a 1(1-q 8)1-q =255;当q =-2时,a 1=-1,∴S 8=a 1(1-q 8)1-q =85.(2)若q =1,则na 1=40,2na 1=3 280,矛盾.∴q ≠1,∴⎩⎪⎨⎪⎧a 1(1-q n )1-q =40, ①a 1(1-q 2n )1-q =3 280, ②②①得:1+q n =82,∴q n=81, ③ 将③代入①得q =1+2a 1. ④又∵q >0,∴q >1,∴a 1>0,{a n }为递增数列. ∴a n =a 1q n -1=27, ⑤ 由③、④、⑤得q =3,a 1=1,n =4. ∴a 2n =a 8=1×37=2 187.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 n }中,b 1=a 1,b n =a n -a n -1 (n ≥2),且a n +S n =n.(1)设c n =a n -1,求证:{c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1)证明 ∵a n +S n =n , ① ∴a n +1+S n +1=n +1. ②②-①得a n +1-a n +a n +1=1,∴2a n +1=a n +1,∴2(a n +1-1)=a n -1, ∴a n +1-1a n -1=12,∴{a n -1}是等比数列. ∵首项c 1=a 1-1,又a 1+a 1=1,∴a 1=12,∴c 1=-12,公比q =12. 又c n =a n -1,∴{c n }是以-12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解 由(1)可知c n =⎝ ⎛⎭⎪⎫-12·⎝ ⎛⎭⎪⎫12n -1=-⎝ ⎛⎭⎪⎫12n , ∴a n =c n +1=1-⎝ ⎛⎭⎪⎫12n . ∴当n ≥2时,b n =a n -a n -1=1-⎝ ⎛⎭⎪⎫12n -⎣⎢⎡⎦⎥⎤1-⎝ ⎛⎭⎪⎫12n -1=⎝ ⎛⎭⎪⎫12n -1-⎝ ⎛⎭⎪⎫12n =⎝ ⎛⎭⎪⎫12n.又b 1=a 1=12代入上式也符合,∴b n =⎝ ⎛⎭⎪⎫12n .例3 在等比数列{a n }中,(1)若已知a 2=4,a 5=-12,求a n ;(2)若已知a 3a 4a 5=8,求a 2a 3a 4a 5a 6的值.解 (1)设公比为q ,则a 5a 2=q 3,即q 3=-18,∴q =-12,∴a n =a 5·q n -5=⎝ ⎛⎭⎪⎫-12n -4.(2)∵a 3a 4a 5=8,又a 3a 5=a 24,∴a 34=8,a 4=2.∴a 2a 3a 4a 5a 6=a 54=25=32.例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2,a n +2=a n +a n +12,n ∈N *. (1)令b n =a n +1-a n ,证明:{b n }是等比数列; (2)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规范解答(1)证明 b 1=a 2-a 1=1, [1分]当n ≥2时,b n =a n +1-a n =a n -1+a n2-a n=-12(a n -a n -1)=-12b n -1, [5分]∴{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6分](2)解 由(1)知b n =a n +1-a n =⎝ ⎛⎭⎪⎫-12n -1, [8分]当n ≥2时,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 [10分]=1+1+⎝ ⎛⎭⎪⎫-12+…+⎝ ⎛⎭⎪⎫-12n -2=1+1-⎝ ⎛⎭⎪⎫-12n -11-⎝ ⎛⎭⎪⎫-12=1+23⎣⎢⎡⎦⎥⎤1-⎝ ⎛⎭⎪⎫-12n -1=53-23⎝ ⎛⎭⎪⎫-12n -1当n =1时,53-23⎝ ⎛⎭⎪⎫-121-1=1=a 1, ∴a n =53-23⎝ ⎛⎭⎪⎫-12n -1 (n ∈N *). [14分]例4 (07 重庆11)设11a a -+是和的等比中项,则a +3b 的最大值为 2 .(三角函数)例5 若数列1, 2cos θ, 22cos 2θ,23cos 3θ, … ,前100项之和为0, 则θ的值为( )例 6 △ABC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 三边成等比数列,则三角形的形状为__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综合应用】例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 n }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2,Z 3k k ππ±∈(2)设数列{c n }对n ∈N *均有c 1b 1+c 2b 2+…+c nb n=a n +1成立,求c 1+c 2+c 3+…+c 2 013.解 (1)由已知有a 2=1+d ,a 5=1+4d ,a 14=1+13d , ∴(1+4d )2=(1+d )(1+13d ).解得d =2 (∵d >0). ∴a n =1+(n -1)·2=2n -1.又b 2=a 2=3,b 3=a 5=9,∴数列{b n }的公比为3, ∴b n =3·3n -2=3n -1.2)由c 1b 1+c 2b 2+…+c nb n=a n +1得当n ≥2时,c 1b 1+c 2b 2+…+c n -1b n -1=a n .两式相减得:n ≥2时,c nb n=a n +1-a n =2.∴c n =2b n =2·3n -1 (n ≥2).又当n =1时,c 1b 1=a 2,∴c 1=3.∴c n =⎩⎨⎧3 (n =1)2·3n -1 (n ≥2).∴c 1+c 2+c 3+…+c 2 013=3+6-2×32 0131-3=3+(-3+32 013)=32 013.知识点3:数列的基本知识1,1-1)1(n n n n n S S n S a S a -==或的关系:与例1:设{}n a 数列的前n 项和2n S n =,则8a 的值为 15 .2,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应用: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有三种方法:累加法,累积法,构造法①对形如q pa a a a n n +==+11;的递推公式()1.≠p q p 为常数且,可令()λλ+=++n n a p a 1,整理得()λλλ+=+=+n n a p a p q1,1-,所以是{}λ+n a 等比数列②对形如q pa a a n n n +=+1的递推公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nn a qp a +=+11,再求出⎭⎬⎫⎩⎨⎧n a 1即可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n a a a n n 2-,3311==+,则na n的最小值为 10.5。
全国高考数列知识点
![全国高考数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db25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7.png)
全国高考数列知识点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全国高考数学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掌握数列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定理,对于高考数学题的解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全国高考数列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
一、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一般情况下,数列可以记作{an},其中an表示数列中的第n个数。
2. 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可以用来表示数列中第n个数与n的关系。
常见的数列通项公式包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等差数列)或q为公比(等比数列)。
3. 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指数列中的第n个数与前面的数之间的关系式。
对于等差数列,递推公式为an=an-1+d;对于等比数列,递推公式为an=an-1*q。
4. 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
对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n=(a1+an)*n/2;对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Sn=a1*(1-q^n)/(1-q)。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都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首项与公差的关系、任意项与公差的关系、前n项和与首项、末项以及项数的关系等。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都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首项与公比的关系、任意项与公比的关系、前n项和与首项、末项以及项数的关系等。
三、数列的应用1. 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常见的等差数列应用题包括等差数列的项数与和的关系、等差数列求和等问题。
学生需要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解答与等差数列相关的问题。
2. 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也有许多实际应用。
常见的等比数列应用题包括等比数列的项数与和的关系、等比数列求和等问题。
学生需要熟悉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与等比数列相关的问题。
数列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
![数列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920e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1.png)
数列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一、数列的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有限或无限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
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一个由实数构成的序列。
一般用字母或符号表示,如{an}、{bn}等。
2. 数列中的相关概念(1)通项公式:数列中的第n个数的一般表达式,通常用an表示。
(2)前n项和:数列前n项的和,通常用Sn表示。
3. 数列的分类(1)等差数列:若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恒定,称其为等差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2)等比数列:若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恒定,称其为等比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
(3)常数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相等的数列称为常数数列。
二、数列的性质1. 数列的有界性(1)有界数列:当数列中的数有上界和下界时,称其为有界数列。
(2)无界数列:当数列中的数没有上界和下界时,称其为无界数列。
2. 数列的单调性若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满足an≤an+1或者an≥an+1时,称其为单调递增数列或者单调递减数列。
3. 数列的性质(1)数列的线性组合:若an和bn是两个数列,k和m是任意常数,那么k*an+m*bn 也是一个数列。
(2)数列的绝对值:若an是一个数列,那么|an|也是一个数列。
三、常见数列1. 等差数列(1)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a1*n+n(n-1)d/2。
(2)求通项公式:an=a1+(n−1)d。
(3)常用公式:Sn=n/2(a1+an)。
2. 等比数列(1)性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q^n-1)/(q-1),|q|>1。
(2)求通项公式:an=a1*q^(n-1)。
(3)常用公式:Sn=a1*(q^n-1)/(q-1)。
3. 斐波那契数列(1)定义: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典型的递推数列,前两项都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2)通项公式:an=f(n)=f(n-1)+f(n-2)。
(3)性质: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无界数列。
数列高考知识点大全
![数列高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cdeed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0.png)
数列高考知识点大全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
掌握好数列的相关知识点,对于解题和提高数学分数都十分关键。
本文将对数列在高考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考生快速复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在高考中,涉及到等差数列的考点有: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性质;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3. 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如等差数列的中项、公差等。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在高考中,涉及到等比数列的考点有: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性质;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3. 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如等比数列的求和、常用等比数列问题的解题方法等。
三、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在高考中,涉及到斐波那契数列的考点有:1. 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 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和应用,如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应用题等。
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立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立是指在题目中同时涉及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
在高考中,涉及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立的考点有:1.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方程;2. 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方程组;3. 应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解答应用题。
五、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极限是指随着项数趋于无穷大,数列的值趋于稳定的一个值。
在高考中,涉及到数列的极限的考点有:1. 数列极限的定义和性质;2. 数列极限的判敛方法,如夹逼定理、单调有界原理等;3. 应用数列极限解答极限计算题。
六、数列的应用数列的应用是指将数列的相关知识点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高考中,涉及到数列的应用的考点有:1. 利用数列解决经典问题,如数列求和问题、数列递推问题等;2. 利用数列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 数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5bf4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5.png)
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恒定的数列。
常用的表示方式是:a,a + d,a + 2d,a + 3d...,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了快速计算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我们可以使用通项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an = a + (n - 1)d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为首项,d为公差。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 = (n/2)(a + l)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为项数,a为首项,l为末项。
3. 等差数列性质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任意三项成等差数列,当且仅当它们的差值相等。
- 等差数列中,如果知道了首项、末项和项数,就可以计算出公差。
或者前n项和。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恒定的数列。
常用的表示方式是:a,ar,ar^2,ar^3...,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了快速计算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我们可以使用通项公式。
对于等比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an = ar^(n-1)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为首项,r为公比。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 = a(r^n - 1) / (r - 1)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为项数,a为首项,r为公比。
3. 等比数列性质等比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任意三项成等比数列,当且仅当它们的比值相等。
- 等比数列中,如果知道了首项、末项和项数,就可以计算出公比。
或者前n项和。
三、数列的求和运算在高考数学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计算数列前n项和的情况。
数列的求和运算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或者方法来实现。
1. 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 = (n/2)(a + l)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为项数,a为首项,l为末项。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4b6a25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d.png)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
在数学学习中,数列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本文将对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项,用一般表示为a₁,a₂,a₃,...,aₙ。
2. 数列的通项公式:指数列中的第n个项与n之间的关系式。
常见的通项公式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qⁿ⁻¹,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等差数列),q为公比(等比数列)。
3.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指数列前n个项的和与n之间的关系式。
常见的前n项和公式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 (a₁ + aₙ) × n ÷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 a₁ × (1-qⁿ) ÷ (1-q)。
4.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第n项an = a₁ + (n - 1)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 (a₁ + aₙ) × n ÷ 2。
5. 等差数列常见问题:常见的等差数列问题包括求项数、求公差、求首项、求前n项和以及求满足条件的项数等。
6.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第n项an = a₁qⁿ⁻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 a₁ × (1-qⁿ) ÷ (1-q),当且仅当|q|<1时成立。
7. 等比数列常见问题:常见的等比数列问题包括求项数、求公比、求首项、求前n项和以及求满足条件的项数等。
二、特殊数列及其应用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恒定的数列。
常见的等差数列问题包括求项数、求公差、求首项、求前n项和以及求满足条件的项数等。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恒定的数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数列问题篇
?高考数学之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
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
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
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