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候与农业气候

合集下载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专题ppt课件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专题ppt课件

气使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干尖、黄叶、灌
浆不足、秕谷严重甚至枯萎死亡。对干热风的防御可采
取以下措施:①适时浇水(干热风到来前2-3天)②选
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③营造防护林④喷洒化学药剂,
改善小麦生理机能等。
精选ppt
12
[例7]气象专家称2011年是“极端天气年”,极端天气
的出现与全球变暖有关。欧洲、中国、日本、韩国都出
16
材料三 我国天然橡胶分布图
(2) 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
哀牢山东坡地区,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口的马
蹄形地形环境中,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橡胶林如此布
局的原因.(12分)
西坡受寒潮影响小,(2分)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山腰部位
降水丰富,(2分)选择在阳坡并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土壤条件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水源条件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注意: 作物各发育阶段农业气候(气象)条
件分析?
精选ppt
7
[例3]读某种作物在一定光 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 作用量(总光合作用总量减 去呼吸作用量)和呼吸作用 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题。
充足)
(水源)
温带、亚热带、热
旱、涝灾害频繁(温带季风:
带季风气候和热带 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 春旱、夏涝 亚热带季风:
草原气候
梅雨、伏旱)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适合多宜于 地处高纬,雨天多,光热不
多汁牧草生长
足(低温冷害)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不利影响: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作物生产,粮食生产 不稳定

气象学-第8章 气候及农业气候(ppt模板)

气象学-第8章 气候及农业气候(ppt模板)

• 三、气候分类 • 气候分类:将全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气 候类型,或以全球为对象,根据自然规律将各地 气候归纳为若干类别的方法。 • 1实验分类法: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 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为依据,结 合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况 及自然景观等因素对照划分气候类型。如柯本、 桑斯威特等分类 • 2成因分类法: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 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如斯 查勒分类。 • 3柯本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 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 (三)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 1沙漠气候: • 大陆性的极端化。 空气干燥,蒸发极盛,降水稀少,年雨量小于 250mm;白天太阳辐射和夜间地面有效辐射都很 强;温度年、日较差都很大。沙漠气候自然植被 贫乏。 地区:1)20-40度大陆内部;2)信风带西部 • 2草原气候: • 热带草原:夏热多雨,冬暖干燥,年降水量为 500~1000mm;原为喜温作物,如水稻、棉花、 香蕉、甘蔗、咖啡等的产地。 • 温带草原:冬寒夏暖,年降水量为200~450mm, 冬有积雪覆盖层,主要生长小麦等旱作作物。
• 3、下垫面因素 • 包括:海陆分布、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地形、 植被、冰雪覆盖等。 • (一)海陆分布 • 1)海陆的热力差异,->表面温度差异。海洋上温 度日、年较差比陆地小,极值出现时间推迟。夏 季大陆为热源,海洋为冷源;冬季相反->影响大 气活动中心的强弱和高低气压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 2)影响水汽供应。 • 3)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暖夏凉;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酷热、冬季严寒。 • 4)季风和海陆风。
125.0
131.5
133.0
(1)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极小值出现在极地。

气象学 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

气象学 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

世界洋流分布图
注:图中红色线条和箭头表示暖洋流,蓝色表示冷洋流。
洋流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EI Nino)一词起源于 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 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 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当地 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 意思为“圣婴” 。
(4) 中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使中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复杂多样 的特点,适应各种作物的种植气候在我国基 本上都能找到。
地势西高东低 对加强冬夏季风都有一定的作用
山脉多东西走向 对冷暖空气都有一定的阻挡 作用,使南北气候的差异增大。
高原面积广大 四大高原的面积达400多万平方 公里,其中青藏高原的面积就达成230万平 方公里。
一次厄尔尼诺过程(1997—1998)
一次拉尼娜过程(1998—2000)
一次厄尔尼诺(200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以北海面盛行东北信 风,赤道太平洋以南海面盛行东南信风,太平洋东侧 表层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 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使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 东部偏高40厘米,年平均海温西部约为29℃。
③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 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 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④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 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3.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辐射:随海拔增高,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增多, 散射辐射减少。 气温:高山温度变化平缓,谷地变化剧烈;高 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比平地、谷地小。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PPT课件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PPT课件

2021/3/24
授课:XXX
16
(3) 大地形对气候的分界作用
大地形往往都是气候的分界线。如天山、秦岭等。
秦岭: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高度2000-3000
米。
例 : 北 部 的 西 安 , 一 月 均 温 - 1.3℃ , 年 雨 量 604.2mm;
南部地区汉中1月均温2.0℃,年雨量889.7mm;
分析各气候带的特点,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
太阳辐射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南、北半球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气候带:
1. 赤道气候带(equatorial climatic belt) 10S - 10 N
处于赤道无风带(我国10 N为南海诸岛)。特点: • 终年高温,年均温25-28℃,最冷月>18℃,无四季之分; •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 降水充沛,年雨量一般在2000mm以上,且分配均匀,
• 改变大气成分 如二氧化碳、各种污染物的释放 等。
• 人工释放热量:工业民用燃料,使气温升高,造 成热岛效应。
2021/3/24
授课:XXX
21
§2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 气候带 二 气候型
2021/3/24
授课:XXX
22
一.气候带(climatic belt)
气候环绕地球的带状分布称为气候带。
绿。以地中海及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 大陆东岸:夏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为季风气候 区。中国东部华北最为典型。
2021/3/24
授课:XXX
26
5. 冷温带气候带(cold temperate ~) 45—66.5 N(S)
这一气候带位于西风带中。我国蒙新地区属此带。 主要特点有:
西岸: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候与农业气候

3
极端天气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雨对农作物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与前景
科学研究
农业气象学研究能够为农业生产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
利用新技术和数据分析提高农业 气象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将促进农业向更加可 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 候与农业气候
欢迎来到农业气象学的精彩世界!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气候与 农业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探讨它们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定义
1 气候
气候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素。
2 农业气候
农业气候是指对农业生产有明显影响的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
准确的气候预测可以帮助农 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高 产量和经济效益。
农业资源管理
气候预测可以帮助农民更好 地管理农业资源,确保可持 续农业发展。
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1
气候变暖
温度升高导致旱灾和病虫害增加,但一和分布的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寒冷气候
寒冷气候下,农作物的选择和耐 寒性至关重要。
农业气候的遗传与可变性
农作物遗传 气候变化
不同农作物对气候变化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长 特点。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和农业气候模式产生重要 影响。
气候预测在农业中的应用
减少农作物损失
通过气候预测,农民可以采 取相应措施,减少农作物受 灾的可能性。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温度
农业气候中的温度直接影响作 物生长的速度和品质。
湿度
合适的湿度有助于农作物的生 长和水分的吸收。

气候与农业气候

气候与农业气候

三、下垫面性质(地理因素)
第一节 气候 的形成 因素 第二节 气候 带与气 候型
第三节 中国 气候
第四节 农业 气候
1、海陆分布 海陆之间传热方式不同,反应在温度、 湿度、降水、云量上的差额。如海洋上有 秋温高于春温、日温差小的特点;大陆有 春温高于秋温,日温差大的特点 2、地形条件 ①山脉本身的气候特点 ②山脉对气候的影响特点 3、洋流 暖流(黑潮),反时针由低纬流向高 纬,受其影响处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冷流(亲潮),顺时针由高纬流向低 纬度,受其影响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改变下垫面性质 森林、草原、农田(沙漠化效应、绿洲效应) 水库(湖泊效应) 城市(城市热岛效应) 海洋石油污染(海洋沙漠化效应) ② 改变大气成分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温室气体) 一氧化二氮N2O、氟氯烃化合物CFCS (温室气 体,破坏臭氧层) 气溶胶(阳伞效应) ③ 人为释放热量 各种能源和人畜新陈代谢放热(城市热岛效 应、火炉效应)
气温高,年较差大(热 季、雨季、凉季)降水 大但分布不均匀
气温较高,年较差大、 四季分明(东岸) 西风带区,四季分明, 夏季湿热、冬季干冷
盛产稻、棉等喜温作 物 盛产小麦、稻、棉等 作物 盛产小麦、棉花、玉 米
副热带气候带 23.5N-33N 暖温带气候带 33N-45N
冷温带气候带 45N-极圈
海洋型气候特点,夏天 盛产玉米、春小麦、 不热,冬天不冷(相对) 燕麦
2、地面辐射差额 在整个洋面和陆面上,地面年净辐 射差额为正,只有长期被冰雪覆盖的地区 才有负值,但整个地球而言,净辐射为零 3、地面热量平衡
第三节 中国 气候
第四节 农业 气候
二、环流因素(动力因素)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PPT课件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PPT课件
材料一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 的原料。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 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 70-80%;静风向阳,风速<3米/秒。肥沃深厚的土壤; 土层厚度>60厘米。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 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绝对低温<5℃, 就会引起寒害;绝对低温<0℃,引起严重寒害,时间 较长则引起死亡。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 基地。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巩固基础,提升技能)
2012年3月
2021
1
请同学看两个与农业相关的高考题
(2011年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
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
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
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气温/℃ 45
降水量/mm 600
30
500
15
400
200
北回归线

0
300
孟加拉湾
90°
20°
200
城市
-15
黄麻
-30
河流
0 等高线/m -45
0
200 100 0 4 7 10 (月)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021
19
(2011 郑州质量预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 对农业的影响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
易发生旱涝灾害。
2021
8
三、气候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课件演示课件

农业气象学课件演示课件


酶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
土热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 ●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 农业气象学的目的 ●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一、农业气象学的定义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 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物及 生产过程与天气气候条件及其变化的关系和规律、 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环境的影响及其调 节等。以谋求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 因素,促进农业发展。
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 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木桶定律)。
三、农业生产中应该重视的几个气象问题 1、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因时制宜”,
所谓“时”,实际上是指气象条件,即因气象 条件制宜。
2、不能认为只有气象条件影响农业生产, 作物特别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技术措施也 会反过来影响气象条件。
二、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有机体与气象 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
一方面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研究 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三、农业气象学的目的
农业气象学的目的是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围绕农业现代化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实现农林 牧渔全面发展和科学种养等需要,不断地认识和 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气象问题,使农业生产能 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 逐步提出促进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和 可持续发展的气象条件和气象措施。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 《齐民要术》(北魏) “伎儿鸟春来则种禾,秋去则种麦。”
—— 《宋本太平寰宇记》(宋)
23
● 农田小气候利用与改良技术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
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 宜稼。”
—— 《氾胜之书》(西汉)
24
●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
复制

酶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
土热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20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1、记载中国古代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与 知识的古籍主要有:
《吕氏春秋》(战国) 《氾胜之书》(西汉) 《齐民要术》(北魏) 《农书》(宋、元) 《农政全书》(明) 《二十四节气》 • • • • • •
22
2、具体例子: ● 农时、节令、授时、农候占验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 情返道,劳而无获。”
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 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农业气象学课件 PPT

农业气象学课件 PPT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酶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激素的作用
土热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煴音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
—— 《齐民要术》(北魏)
二、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中国的近代气象观测于19世纪中叶开始由西方国家在 沿海陆续兴建,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兴办气象站。1912年 直隶农事试验总场设立了农业测候所。1922年竺可桢发表 “气象与农业之关系”一文,成为中国农业气象学的奠基 人。30年代40年代蒋丙然、涂长望等我国气象学家陆续发 表了一批农业气象论文,编写出版了《农业气象学》教材。 但总的看,由于长期战乱,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基本处于停 顿状态。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本章重点
●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 ●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专题ppt课件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专题ppt课件
清朝末年,涪陵商人邱寿安通过长江水运,将自家腌制的咸菜 销往各地。这种咸菜就是我们熟悉的榨菜。青菜头是制作榨菜的 主要原料。涪陵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青菜 头的生产。青菜头的生产环节和气候条件见下表:
生产环节
生产时间
气候
播种
9月
20~25℃,较湿润
出苗、移栽
10月
16~20℃
生长
10月~次年2月
注意适当通风,主要原因是为了 C
A.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量
B.增加氧气量,促进光合作用
C.控制适宜温度,使光合作用量较大
D.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 物质输送量
8
[例4] (2011吉林期末检测)为实 现绿化工程规模化,优化绿化景观 效果。喀什机场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机械来回穿梭,整土、人工挖穴, 栽种白蜡树,构成冬季绿化的一道 靓丽风景线。
【小资料】干热风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
业气象灾害。我国大面积的干热风出现在秦岭-淮河以
北,以华北、西北地区最为多见,每年5月初至6月中旬
正值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 此时少雨、高温天
气使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干尖、黄叶、灌
浆不足、秕谷严重甚至枯萎死亡。对干热风的防御可采
取以下措施:①适时浇水(干热风到来前2-3天)②选
D.影响湖北省甘蔗的种植
[例8] 3月底4月初正是长江流域水稻秧苗播种与生长
期,该时期偶然性的大风降温天气常给作物带来很大灾
害。农民为有效防御这种灾害可采取的措施有 B
①将秧苗地灌满水 ②提前播种 ③在秧苗地搭建薄
6~15℃
收获
3月
阴晴少雨
晾晒、加工
4月~6月
晴朗少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
1909.0h/年 5.2h/日 28.3℃ 13.1℃ 37.6℃ 0.1℃ 353天 1680.5mm
§7.1 气候形成因素
一、太阳辐射(天文辐射)
1、年总量:最大值在赤道,,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极 地是赤道的41% 2、夏半年:最大值在回归线附近,向南北逐渐减少,极 地是赤道的83% 3、冬半年:最大值在赤道,随纬度的增加迅速减少,极 地为0 4、辐射年较差(夏、冬之差)低纬小,高纬大。 5、同一纬度上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同(只考虑太阳辐射)
二、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间温差减缓(P180表 7-1);使海陆间水分得以循环 2、同一地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气候大不 相同。如我国江淮一带: 冬季:受冬季风(大陆冷高压南下)影响,寒冷 干燥 夏季:受夏季风(海洋暖高压北上)影响,湿热 多雨
3、同一环流,不同地区海陆分布影响,气候大 不相同。
四、气候与棉花

灌溉适宜区高产,生育期平均气温23-30℃,积 温>3500℃d,日照>1000h,>20℃日数>110d。
11.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欧大陆东岸35°~ 55°,包括中国华北,东北,朝鲜大部,日本 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典型站:北京 12.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位于欧亚大陆温带海 洋性气候东侧,北美100W以东的温带地区。 典型站:莫斯科
13. 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位于35~50°N的 亚洲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在北半球占有很大 面积,南半球南美洲南端阿根廷等。 (1)西南亚,中亚,内蒙,新疆,甘肃,美国 内华达洲、犹他利和加利副尼亚东南部。典型 站:吐鲁番。 (2)南美,阿根廷。 (3)温带干旱气候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之 间。典型站:赤峰 (4)温带干旱气候与地中海气候之间。典型站: 德黑兰
少 多

世界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一、日照
日照时数分布:高值区在亚热带,低值区在北欧北美。 >0℃日照与全年差值与纬度海拔有关。 特点:中等日照单产较高。温暖季节日照对喜温作物有 利。高温多照地区干旱低产。低温高日照地区喜凉作物 高产。低温寡照地产或不能生产。 世界多数地区日照一般不构成

二、太阳辐射
限制因素。 总量分布图。光合潜力。温度和水分限制 光合。
16. 极地冰原气候:位于格陵兰岛,南极大陆和 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 17.热带高山气候: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脉。 18.副热带高山气候:珠穆朗玛峰
19.温带内陆干旱区高山气候:美国西南大峡谷
20.温带季风区山地气候:长白山
21.山地气候中“暖带”和“冷湖”,奥地利的 奥茨 山谷 22.气候变迁
2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如同受东北信风影响 大陆东部(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海上吹 来,降水量大 大陆西部(如北非撒哈拉大沙漠地区);风从陆 地吹来,降水极少。 南美大陆西岸的智利北部;风从东边大陆吹来, 虽处海边却成为世界最干旱地区之一。
2)同受西风带上西风的影响
我国华北如北京,甚至包括天津在内,虽然离海 很近,但风主要从大陆吹来,属大陆性气候。 而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风从西侧的太平 洋吹来,属海洋性气候

6、南亚热带:

7、北热带:广东雷洲半岛,云南小部分,台 湾南,海南大部。 8、中热带:海南南部沿海,西沙群岛,中沙 群岛。 9、南热带:南沙群岛。
10、高原气候:青海,西藏。


§7.3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气候与土壤及植被的关系
世界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气候与主要作物生产
气候与土壤及植被的关系 一、气候与植被 植被生产必备条件:适宜太阳辐射,充 足的水分CO2和N2等原料,适宜温度。 高温高辐射地区小叶。干旱地区叶小多刺 肉质。 由湿润到干旱,森林、草原、沙漠旱生植 被。 热带湿润气候大叶利于蒸腾散热,寒带小 叶。 由赤道到寒带,植被依次为热带雨林、长 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苔原。
14.副极地大陆性气候:位于50~65°N地区,包括 亚欧大陆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芬兰, 前苏联大部,及美国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 和纽芬兰大部。典型站:俄罗斯、雅库次克
15. 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位于北美洲和 欧亚大陆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一部分和北冰 洋若干岛屿中,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 岛(福克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

什么是气候? 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大气的统计状态。 目前国际共识是:最近30的气候平均(包括 各气象要素平均值及极端值) 以北京和广州为例:
北京
日照时数 2778.7h/年 7.6h/日 最热月平均气温: 25.9℃ 最冷月平均气温:- 4.7℃ 最热极值气温: 42.8℃ 最冷极值气温: -27.4℃ 无霜期: 179天 年降水量: 682.9mm
全球年降水量的分布
世界各地的农业水分问题

中国季风 北方干旱、南方季节性干旱、洪涝 东南亚干旱与厄尔尼诺 南亚旱涝与雨季来临时间不稳定有关 东欧北方低温湿润、南方温暖干旱。 非洲干旱低产,40%土地不足200mm。撒哈拉以南降水 年际变化大的危害甚于少雨。

非洲热带雨季为农事活动中心,年际变化大,块根块 茎波动小。赤道多雨对多年生热带木本和块根块茎作 物有利,不利谷物收获。 美国大平原和西北农区降水丰富调匀,但仍波动。
三、下垫面
1、海陆分布:温度日、年较差区别,降水的区别、风的 区别。 2、洋流:冷流、暖流(影响中国的黑潮和亲潮)P182 、 “厄尔尼诺”现象 3、地形:(高山、高原、丘陵、盆地峡谷)对辐射、温 度、降水和风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
§7.2 气候带与气候型
一、气候带 气候带是根据气候成因或气候要素的相似性而划分的与 纬度大致平行的带状气候区域。人们从低纬到高纬按 顺序,将全球划分为十一个气候带,每个半球为五个 半气候带即: 1、赤道气候带 2、热带气候带 3、副热带气候带 4、暖温带气候带 5、冷温带气候带 6、极地气候带
光温水配合与作物产量水平
日照 降水 温度 作物单产 典型地区

多 多

多 高

高 不太高
西南亚、北美西南部, 中北澳 中国南部、 美国中东部 南亚印度、东南亚、 赤道非洲



低、甚至不能 生长
西伯利亚、加拿大北 部
青藏年日照2500~ 3000h,小麦最高单产 1000kg/mu
喜凉作物产量 偏低 较高
气候带与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关系
气候带 寒温带 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水分 多
阔叶林 阔叶林 常绿阔 热带雨林 森林草原 森林灌木、 叶林 季雨林 植被 草原 灌木草原 热带干草 针叶林 干旱草原 荒漠草原、 原 荒漠草原 荒漠 类型 荒漠 灰化棕色森 棕色森林土 林土、白浆 褐色土 土壤 土、黑土、 灰褐土 灰化土 黑钙土、栗 棕色荒漠土 钙土、灰钙 类型 土、灰棕色 荒漠土 黄壤 红壤 黄壤 红壤 砖红壤
气候带与气候型综合划分
1. 赤道多雨气候:位置5°~10°,非洲扎 伊尔流 域,南美亚马逊河流,亚洲与大洋 州间的从苏门答腊岛到伊里安岛一带。典型站: 秘鲁的伊基托斯 2. 热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10°~25°, 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若干岛屿上,如 加勒比海沿岸及诸岛,巴西高原东侧沿海,马 达加斯加东岸,夏威夷群岛等。典型站:哈瓦 那。
6.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南北纬25°~35°, 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是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 风和信风带背岸风作用下形成。如:北非利比亚
7.副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副热带亚欧大陆东岸, 25°~35°左右。它是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大 陆气团交接的地带。典型站:上海 8.副热带湿润气候:位于南北美洲,非洲和澳大 利亚大陆副热带东岸。典型站:查尔斯顿。
温带草原
热带雨林
阔叶落叶林带
针叶林
常 绿 阔 叶 林 高 原 荒 漠 高 山 植 被 荒 漠 植 被
二、气候与土壤
气候影响土壤水热、矿物质迁移、有机质 转化。 水热与化学风化。淋溶Fe、Al,钙积,酸 碱性。 冷湿SiO2灰色,热湿Al2O3、Fe2O3红壤。

黄 土
黑土
红壤
栗钙土
石灰土
9.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凉夏性(蒙 特利),暖夏性(那不勒斯)。位于副热带大陆 西岸,纬度30~ 40°之间地带,包括地中海沿 岸,美国加利福尼亚沿岸,南非和澳大利亚南端。
10.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温带大陆西岸, 40°~60°,包括欧洲西部,阿拉斯加南部, 加拿大西海岸的哥伦比亚,美国华盛顿和俄勒 冈,南美洲40°~60°西岸,澳大利亚东南角 包括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典型站:布勒 斯特
三、降水 降水分布与农业布局 牧区500mm以下。干旱地区灌溉 农业,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半湿润地区雨养农业,湿 润地区水田农业。
降水的季节分布 温带亚热带雨热同季型 中国大部、南俄、美国中南部、 拉普拉塔平原。世界谷类作物主产区。 热带季风雨热同季型 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东北部、 南美西北部东南部。700以下半干旱高粱、粟,7001500半湿润湿润禾谷类、薯类、棉花、花生,1500以上 热带经作水果水稻块根。


墨北部灌溉棉花。南美东南部降水充裕均匀冬暖适宜 作物生产。热到雨林适合多年生经作林木。
四、温度条件
农业生产中的温度问题 冷害--东北、日本北部 霜冻—中国北方、美国南部柑橘。冻害—华北 西北、江南。寒害—华南。热害—长江流域、东 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地中海、澳中北部。 温度影响产量 加俄春小麦为主,美冬小麦玉米 高产,马铃薯高纬度。青藏西欧小麦高产记录。
中国气候特点




1、中国北温带:50°以北(大兴安岭北端西 坡,黑龙江额尔古纳 旗,漠河地区)。 2、中国中温带:我国北方50°以南到丹东营 口,锦州,承德,兰洲,吐鲁番等。 3、南温带:从中温带到秦岭、淮河一带。 4、北亚热带:从秦岭淮河至舟山群岛,南昌, 衡山,怀化,宜昌。 5、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以南,闽中,南岭, 桂中,中缅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