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的频率,与材料的淬透性无关。
其它表面淬火方法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淬硬深度:2~6mm。 特点:方便,成本低,但效果

2.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特点: 淬硬深度:0.3~0.5mm。 特点:不需要冷却液,可对深
孔,盲空,沟槽进行淬火。
3.太阳能加热表面淬火
同激光,但受自然条件限制
钢的化学热处理
为什么亚共析钢要进行完全淬火
完全淬火—— 得到完全马 氏体。
不完全淬 火——马氏体 组织中有铁 素体出现。
为什么过共析钢只能进行不完全
淬火
完全淬火:马氏体 含碳量过高,易开 裂和形成大量残余 奥氏体;
不完全淬火:有细 小弥散渗碳体残余, 奥氏体含碳量低, 因而淬火时不易开 裂,且残余渗碳体 量少。
适用材料:低碳钢。 常用工艺:
气体渗碳 固体渗碳 特点:温度高,周期长, 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
渗碳件的淬火
直接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 降低成本
缺点:工件晶粒 粗大,易开裂。
一次淬火
优点:晶粒细化, 不易开裂
缺点:增加成本。
钢的气体氮化
原理:以氨气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渗入钢
表面后形成高硬度的弥散分布的氮化物。 优点:由于渗氮温度只有550~570℃,且渗后
目的:满足工件不 同部位的性能要求。
冷处理
目的:消除残余 奥氏体。
工艺:先进行普 通淬火,然后将 工件淬入低温溶 液中
常用冷处理液
冰水; 干冰+酒精; 液氮。
钢的淬透性
基本概念
淬透性:钢获得马 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钢的硬化 能力
淬透层深度:从淬 火件表面至半马氏 体区的距离
时间/s 图2-68 T10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

第5章 钢的热处理

第5章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中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过冷奥氏体将转
变为不同组织,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
45钢经840℃加热在不同条件冷却后的力学性能
过冷奥氏体:冷却到相变温度以下且尚未转变的 奥氏体,处在不稳定的过冷状态。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冷却方式: (1)连续冷却: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以一定的冷却 速度连续冷却到室温的冷却方式。 (2)等温冷却:将 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先 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冷 却到Ar1线以 下某一温 度进行保温,使过冷 奥 氏体在恒温下发生组织 转变, 待转变结束后再 迅速冷却到室 温的冷却 方式。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引言:
1、热处理的概念
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 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2、热处理的目的
(1)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2)改善钢的工艺性能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钢的热处理原理
1.概念:将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内部组织, 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650 550
2s
40s
2s
10s
5s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温度 (℃ ) 800 700 600 500 400 A1
300 200 100 0
-100 0 1 10 102 103 104 时间(s)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温度 ( ℃) 800 700 600 500
(二)共析碳钢 TTT 曲线的分析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珠光体、索氏体、屈 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 区别,只是形态上的 粗细之分。片间距越 小,钢的强度、硬度 越高,而塑性和韧性 略有改善。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231形成当a过冷到a1线以下时a产生了变化在晶界处产生了fe3c晶核长大使侧a的含量下降当fe3c长大时使到原有的a的c含量达到f时fe3c两侧形成的晶核当f长大时cmax0006向周围的a排出多原子增加了两侧a的c含量促进了fe3c片的形成如此反复24形成f与fe3c层片相间的混合组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产生新的晶核fe3c小片并不断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 ( P ) 转变 ( A1~550℃ ) : A1~650℃ : P ; 5~25HRC; 片间距为0.6~0.7μm ( 500× )。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
形成,F 与 Fe3C 层片相间的混合组 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 产生新的晶核( Fe3C 小片),并不断 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 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由此可见,P的形成,包含两个不 同的过程: 通过C的扩散而使成分产生改变,即 由含C量0.8%(0.77%)的A 含 C量极高的Fe3C和含C量极低的F转变;
( % ) 50 40 30 20 1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c 100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等温退火
加热温度:Ac1以上10-20度,或Ac3以上30-50度 组织:P 目的: ①与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相同 ②更均匀的组织和硬度 ③显著缩短生产周期 应用范围:高碳钢,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
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

加热温度:Ac1以上20-40度 应用范围:过共析钢,共析钢 组织:球状P(F+球状FeC3) 目的: ①使FeC3球化→HRC↓,韧性↑→切削性↑ ②为淬火作准备
钢加热到930℃±10℃、保温8小时、冷却后测得的晶 粒度 表示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本质细晶粒钢
本质粗晶粒钢
本质细晶粒钢M和本质粗晶粒钢K晶粒长大示意图
图5-5
第二节 钢的冷却转变
一、过冷奥氏体 二、在冷却转变时,相变温度对转变速度的 影响 三、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四、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的组织和性 能 五、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三、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温 度 ℃ 700 600 550 500 400 300 200 100
2 3 4 5 6
Ar
Ms
1
10 10 10
10
10 10
时间(s)
图5-8
共析碳钢过冷A等温曲线的建立
图5-9
四、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珠光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的组织与形态
一、奥氏体化前的组织
我们只考虑比较简单的情况即奥氏体化前的 组织为平衡组织的情况。 对于亚共析钢 → F+P 共析钢 → P 过共析钢 → Fe3CⅡ+P
二、奥氏体的形成温度与Fe- Fe3C状态图的关系
对于加热: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温度高于平衡条 件下的相变温度; 对于冷却: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温度低于平衡条件 下的相变温度。 这个温差叫滞后度。加热转变 → 过热度, 冷却转变 → 过冷度,且加热与冷却速度越大,温 度提高与下降的幅度就越大,导致热度与过冷度越 大。此外,过热度与过冷度的增大会导致相变驱动 力的增大,从而使相变容易发生。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度高、保温时间长, 晶粒粗大.
⑵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越快,过热 度越大, 形核率越高, 晶粒越细.
⑶合金元素:
Nb/%
Nb、Ti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
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
Ti、V、Nb、Ta、Zr、W、
Mo、Cr、Al等碳化物和氮 化物形成元素。
析出颗粒 对黄铜晶 界的钉扎
ppt课件
16
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Mn、P、C、N。 ⑷ 原始组织: 平衡状态的组织有利于获得细晶粒。 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的组织也粗大,降低钢的
由于加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因此一般手册
中的数据是以30-50℃/h 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ppt课件
8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
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 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ppt课件
10

第四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 共析钢奥氏体化曲线(875℃退火)
化:Fe3C溶解后,其所 温 度
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 ,
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
体成分趋于均匀。
ppt课件
11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 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 相同。但由于先共析 或 二次Fe3C的存在,要获得 全部奥氏体组织,必须相 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
常温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因此加热得到细而均 匀的奥氏体晶粒是热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真空热处理炉
箱式可控气氛多用炉
ppt课件
17
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是热处理更重要的工序。 一、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PPT课件

决定钢件最后的性能。
47
第47页/共69页
3.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1)马氏体分解 (80~200 ℃)
转变产物:回火M+残余A 2)残余奥氏体分解 (200 ~ 300 ℃ )
转变产物:回火M 3)渗碳体形成 (300 ~ 400 ℃ )
转变产物:回火T 4)渗碳体聚集长大(> 400 ℃ )
转变产物:回火S
c
b a
a = b≠c
——碳原子
25
第25页/共69页
低碳马氏体
组织特征:
呈 一束一束相互平行的
细条状板条。
M板条
性能特点:
硬度可达 HRC 45~50 ,
具有较高的强度
及良好的韧性。
M板条束
低碳马氏体组织形态
26
第26页/共69页
高碳马氏体
组织特征: 断面呈针状或片状
性能特点: 硬度均在≥ HRC 60, 表现为硬度高而脆性
珠光体组织 3800×
好的综合 力学性能。
18
第18页/共69页
a)形成温度范围
650℃ ~ 600℃ b)组织——索氏体(S)
细片状珠光体 片层间距0.4 ~ 0.2μm C)性能 硬度为230 ~ 320HBW 索氏体组织 8000× 综合力学性能优于 粗珠光体。
19
第19页/共69页
a)形成温度范围
铁素体+渗碳体
组织特征:
铁素体 ——长成板条状大致平行分布
渗碳体 ——呈粒状或短杆状分布在铁素体板条之间。
21
第21页/共69页
a)形成温度范围
550℃ ~ 350℃ b)组织——上贝氏体(B上)
形态呈典型羽毛状 C)性能

钢的化学热处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钢的化学热处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4页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2、吸取 活性原子克服表面能垒进入金属表面,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Fe [C]吸附溶解 Fe C溶 Fe [C]吸附化合 Fe3C
吸取能力与钢表面活性相关,表面缺点多(位错、晶 界露头),粗糙,洁净无污染则表面活性高,吸附力 强,可增进化学热处理。
第5页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第12页
淬火+低温回火。
(1)直接淬火法
T℃ 820 〜 850℃
预冷作用:减少变形 减少A中含碳量
930℃渗碳 3 〜 9h 预冷
加热
淬火
180 〜 200℃ 回火
0 直接淬火工艺
t(h)
第13页
第14页
淬火+低温回火。 (2)一次淬火法
渗碳缓冷后重新加热淬火
第15页
5.2 钢渗碳
四、渗层组织
表面: 回火索氏体 + ε氮化物(普通要磨削清除、脆性 大、不可用)
氮化层: 回火索氏体 + α、γ’氮化物 (工作层) 心部: 回火索氏体
注:钢氮化热处理能够有和马氏体同样转变,但普通不 这样用。
第26页
38CrMoAl氮化层硬度
第27页
氮化层组织
渗碳与渗氮工艺特点
名称
渗碳 渗氮
处理温度 (℃)
3、扩散
活性原子被吸取后,造成表面-内部浓度差,
引起渗入原子向内扩散。
整个化学热处理速度取决于扩散速度
(1)活性原子扩散宏观规律
服从 Fick第一定律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dc dx
Fick第二定律
C t
2C D x 2
D
D0

第五章金属的化学热处理09精品PPT课件

第五章金属的化学热处理09精品PPT课件
◆实际碳势曲线:直接测定
方法:厚度小于0.2mm钢箔片,加热到一定温度停留 0.5~1h,使箔片被碳穿透之后,并与气氛平衡之后迅速冷却,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获得炉内碳势。
2、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
◆ 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采用同时滴入两种有机液体
稀释气体:
甲醇、乙醇
富化气
煤油、丙酮、苯、甲苯、 异丙醇、乙酸乙酯等
◆表面不脱碳,不产生晶界氧化,有利于提高零件疲劳强度。 ◆可直接将渗剂(甲烷、丙烷或天然气)通入炉内,无需添置
气体制备设备。
◆对于不通孔、深孔、狭缝的零件,或者不锈钢、含硅钢等用
普通气体渗碳法难以渗碳的零件,真空渗碳可获得良好的渗 碳层。
◆耗气量仅为普通气体渗碳的几分之一或十几分之一。 ◆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缺点:易产生炭黑
◆温度:920~940 ℃
●气体渗碳法
◆滴注式气体渗碳法
用有机物液体直接滴入渗碳炉内的渗碳方法。 煤油、丙酮、苯、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等
◆吸热式气体渗碳
◆氮基气氛渗碳
●真空渗碳
特点: ◆可在较高温度(980~1100℃)下进行,真空对工件表面有
净化作用,有利于碳原子吸附,真空渗碳可加速渗碳过程。
d
(ai
ab )
可见:减少Δ或提高ab可加速外扩散过程
四、相界面反应 (活性原子被工件吸附过程)
金属表面存在大量缺陷: 如割阶、空位、增殖原子
活性原子在金属表面 的吸附能降低表面能
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 是自发过程
一般固体表面对气相的吸附可分成两类: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固体表面对气相的凝聚作用,吸 附速度快,达到平衡也快。随着温度升高, 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分子离开固体表面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渗碳与渗氮的工艺特点
名称
渗碳 渗氮
处理温度 (℃)
920~930
500~600
处理时间 处理后是否需要热
11
5.2 钢的渗碳
三、渗碳后的热处理 钢铁经过渗碳处理后,表面碳含量虽然很高,但其
硬度不高,只有经过热处理后,使其转变成马氏体,才 能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淬火+低温回火。
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一次淬火+低温回火 二次淬火+低温回火 分级淬火+低温回火
难点:淬火温度的选择,需同时满足表面和心部要求 12
20Cr2Ni4A、18Cr2Ni4WA
10
5.2 钢的渗碳 二、渗碳主要工艺参数 (1)渗碳温度确定
在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内,920—930℃(促进扩散), 小零件温度低些。 (2)渗碳时间 渗层深度δ=(802.6*t1/2) /10(3720/T) (3)渗碳前处理 非渗碳表面——预保护(涂料、镀铜,加大加工余量) 渗碳表面——清洁,不能有裂纹等
要加快分解反应:应升高温度,加大反应物浓度,加入催渗剂。
4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2、吸收 活性原子克服表面能垒进入金属表面,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F[ e C ]吸溶 附 解 FC e溶 Fe [C ]吸 化合附 F3C e
吸收能力与钢的表面活性有关,表面缺陷多(位错、 晶界露头),粗糙,干净无污染则表面活性高,吸附 力强,可促进化学热处理。
淬火+低温回火。
(1)直接淬火法
T℃ 820 〜 850℃
预冷作用:减少变形 降低A中含碳量
930℃渗碳 3 〜 9h 预冷
加热
淬火
180 〜 200℃ 回火
0 直接淬火工艺
t(h)13
14
淬火+低温回火。 (2)一次淬火法
渗碳缓冷后重新加热淬火
15
5.2 钢的渗碳
四、渗层组织
表 面 1%C
优点:高硬度,耐磨性 高红硬性 高抗咬和性 高疲劳强度 高抗蚀性 工件变形小
缺点:生产周期长 成本高 渗层薄 不能承受高的接触应力 和冲击载荷
常用工艺:气体渗氮、液体氮化、 软氮化(氮碳共渗) 离子氮化
22
5.3 钢的氮化
氮化层强化机理
氮化强化与渗碳强化区别
渗碳强化:先渗碳后淬火获得相变高碳马氏体强化相
渗碳时组织:


A
中 0.2%C 心
缓冷后组织: 过共析 P+Fe3CⅡ
共析 P
亚共析 P+F
心部 F + P少
淬火后组织: 高碳M + Fe3 C +Ar
低碳M +F(少量)
硬度:


理想渗层组织:隐针M + 弥散细小Fe3 C +少量均匀Ar 16
表面
1%C P+Fe3C
零件
P
P+F
中心
0.2%C F + P少
能有效改善钢表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不受工件形状限制
2
第十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三个过程:
渗剂的分解 零件表面对活性原子的吸收 活性原子从零件表面向内部扩散
3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1、分解 渗剂分解,析出活性渗入原子。 如:
2CO
CO2 + [C]
CH4
[C] + 2H2
2NH3
2[N] + 3H2
5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3、扩散
活性原子被吸收后,造成表面-内部的浓度差,
引起渗入原子向内扩散。
整个化学热处理速度取决于扩散速度
(1)活性原子扩散宏观规律
服从 Fick第一定律
J -Dddxc
Fick第二定律
C
2C
t D x2
Q DD0exp(RT)
扩散层厚度δ与温度关系: Aea/T
扩散层厚度δ与时间关系: K t
17
渗层厚度:一般0.5~2mm 质量检查:渗层深度 硬度 金相组织
18
5.2 钢的渗碳
五、常见渗碳方法 气体渗碳 液体渗碳 固体渗碳 高频渗碳 真空渗碳 电解渗碳 流态床渗碳
19
气体渗碳法示意图
20
泥封 渗碳箱
固体渗碳法示意图

试棒
零件 渗碳剂
21
5.3 其硬度、耐磨性 和疲劳强度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
5.2 钢的渗碳 基本思路:
在Fe—C相图中,α- Fe中碳的最大溶解度 0.02%,而 γ- Fe中碳的最大溶解度达到2.11 %,相差100倍,希望在高温下渗碳,低温淬 火,以期获得最高强度和最大表面硬度。
9
5.2 钢的渗碳
一、渗碳用钢
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碳含量0.1%~0.25%) 低淬透性、低强度 15、20、25 中等强度,淬透性 20Cr、20Mn2、20MnV 高强度,淬透性 20CrMnTi、 20CrMnMo等。 超高强度
温度的影响远大于时间
A,a—实验系数
6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2)扩散层形成规律(渗剂B向金属A扩散为例)
T/℃
AnBm
Cmax
α
AnBm′
Cmin
T1 Cm Cmin Cmax A
Cm
123 4
AnBm
表面 α
由表至里距离
A
T1温度下扩散层组织变化过程 AnBm′ α
AnBmAnBm′ α
A 7A
8
氮化强化:合金氮化物的时效强化,氮化后无须热处 理
N化强化机理
1)N和Me元素原子的偏聚形成G-P区,引起强烈畸 变。
2)过渡型氮化物的析出;
3)稳定的合金氮化物具有弥散强化效果。
强化效果与合金元素有很大关系,形成的合金氮化 物越稳定,其强化效果越好,Al、Cr、Mo能强烈提 高氮化层的硬度,氮化王牌钢38CrMoAlA
第五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5.1 概述
何为化学热处理?
将零件放在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以改 变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力学 或化学性能的工艺总称。
工业上有哪些应用?
表面和心部性能要求不同的零件
它解决哪些问题?
强化表面, 保护零件表面
1
第十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10.1 概述 化学热处理的优点?
25
5.3 钢的氮化
氮化层组织 从表面至心部的金相组织为:
表面: 回火索氏体 + ε氮化物(一般要磨削去除、脆性 大、不可用)
氮化层: 回火索氏体 + α、γ’氮化物 (工作层) 心部: 回火索氏体
注:钢的氮化热处理可以有和马氏体一样的转变,但一 般不这么用。
26
38CrMoAl氮化层硬度
氮 化 层 组 织
氮化与渗碳如何保证零件心部韧性?
23
渗碳:心部低碳+渗后热处理
24
5.3 钢的氮化
氮化工艺
氮化钢主要为中碳调质钢,有38CrMoAlA,40Cr等. 氮化前热处理 进行调质处理,使心部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 非氮化面的防护 镀锡、涂料(水玻璃+石墨) 氮化温度和时间确定 氮化温度一般在480—57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