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性食物中天然毒素PPT课件
![植物性食物中天然毒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0131d687c24028905fc374.png)
• 能激活盐皮质激素受体,长期使用高剂量甘草会 引起钠潴留,低钾和高血压。
第14页/共36页
辣椒
• 防癌:Buiatti发现食用最辣的人,实际胃癌发生率 更低,似乎有防癌作用。近来许多对小鼠的致癌研 究没有显示致癌效应。
• 致癌和促癌:Lopez-Carrillo却发现长期食用辣椒 增加患胃癌的危险。经口给予小鼠、大鼠和豚鼠辣 椒辣素、辣椒素生物碱混合物、辣椒和辣椒提取物, 发现辣椒中的辣椒素有致癌作用,但作用有限。还 有人发现辣椒素或辣椒提取物是肿瘤促进剂。印度、 泰国和墨西哥常大量(25~200 mg )吃辣椒,与消 化道肿瘤有密切联系;
马兜铃酸:
主要存在于马兜铃属植物中,我国的马兜铃属 植物有马兜铃、天仙藤、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 寻骨风等。我国患者接触主要来自中草药,其中应 用最多的是关木通和广防己。
皂苷
溶于水后生成胶体溶液,产生蜂窝状泡沫。皂苷的代表 物质为大豆皂苷和茄碱。
• 皂苷具有破坏红血球的溶血作用,充当分散剂使肠道增加对
单宁、
酶抑制剂、肌醇六磷酸、雌激素异黄酮等毒
物渗透。中毒表现为喉部发痒、噎逆、恶心、腹痛、头痛、
晕眩、泄泻、体温升高,痉挛,最后因麻痹而死亡。
• 茄碱存在于茄子、马铃薯、未成熟的青西红柿等茄属植物中。
mg/100 g HCN
配糖物
苦杏仁
250
Amygdalin 苦杏苷
木薯根茎
53
Linamarin亚麻苦苷
完整的高粱
250
Dhurrin蜀黍苷
利马豆
10-312
Linamarin亚麻苦苷
第23页/共36页
硫苷类(致甲状腺肿物质)
洋白菜、花椰菜、芜菁甘蓝、油菜籽和芸苔等十字花科 蔬菜及葱、大蒜等植物中都含有硫苷。这些体内经水解后产 生硫氰酸盐、异硫氰酸盐、甲状腺肿因子等,抑制抑制甲状 腺功能,引起甲状腺肿大或萎缩。致甲状腺肿物质可以通过 滤去烹调的水而除去。
第14页/共36页
辣椒
• 防癌:Buiatti发现食用最辣的人,实际胃癌发生率 更低,似乎有防癌作用。近来许多对小鼠的致癌研 究没有显示致癌效应。
• 致癌和促癌:Lopez-Carrillo却发现长期食用辣椒 增加患胃癌的危险。经口给予小鼠、大鼠和豚鼠辣 椒辣素、辣椒素生物碱混合物、辣椒和辣椒提取物, 发现辣椒中的辣椒素有致癌作用,但作用有限。还 有人发现辣椒素或辣椒提取物是肿瘤促进剂。印度、 泰国和墨西哥常大量(25~200 mg )吃辣椒,与消 化道肿瘤有密切联系;
马兜铃酸:
主要存在于马兜铃属植物中,我国的马兜铃属 植物有马兜铃、天仙藤、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 寻骨风等。我国患者接触主要来自中草药,其中应 用最多的是关木通和广防己。
皂苷
溶于水后生成胶体溶液,产生蜂窝状泡沫。皂苷的代表 物质为大豆皂苷和茄碱。
• 皂苷具有破坏红血球的溶血作用,充当分散剂使肠道增加对
单宁、
酶抑制剂、肌醇六磷酸、雌激素异黄酮等毒
物渗透。中毒表现为喉部发痒、噎逆、恶心、腹痛、头痛、
晕眩、泄泻、体温升高,痉挛,最后因麻痹而死亡。
• 茄碱存在于茄子、马铃薯、未成熟的青西红柿等茄属植物中。
mg/100 g HCN
配糖物
苦杏仁
250
Amygdalin 苦杏苷
木薯根茎
53
Linamarin亚麻苦苷
完整的高粱
250
Dhurrin蜀黍苷
利马豆
10-312
Linamarin亚麻苦苷
第23页/共36页
硫苷类(致甲状腺肿物质)
洋白菜、花椰菜、芜菁甘蓝、油菜籽和芸苔等十字花科 蔬菜及葱、大蒜等植物中都含有硫苷。这些体内经水解后产 生硫氰酸盐、异硫氰酸盐、甲状腺肿因子等,抑制抑制甲状 腺功能,引起甲状腺肿大或萎缩。致甲状腺肿物质可以通过 滤去烹调的水而除去。
第3章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PPT课件
![第3章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454922b52acfc789ebc9a0.png)
然物质成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
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二、天然有毒物质的中毒条件
遗传原因:如牛奶的乳糖不耐症 过敏反应:如菠萝中含有一种蛋白酶,有人过 敏,当食用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症状,同时有头痛、四肢及口舌发麻、呼吸困 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昏迷。
二、天然有毒物质的中毒条件
白毒伞
白毒鹅膏菌 半卵形斑褶菇
毒蝇鹅膏菌
大鹿花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毛头乳菇
粉红枝瑚菌
大青褶伞
毒粉褶菌
臭黄菇
粪锈伞美丽粘草菇细来自鳞蘑菇毛头鬼伞案例
2007 年 8 月 13 日解放军 307 医院先后接治了 21 名吃野蘑菇中毒的河北农民,均被检查出 不同程度的肝、肾等器官损伤。
2007年7月9日普陀区金鼎路 298弄上海家园小 区一户居民家祖孙三代五人食用蘑菇后, 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
(2)精神神经型毒蕈毒素
毒蝇碱:其为一种生物碱,主要作用为兴奋副交感神经,存在于
毒蝇伞蕈、丝盖伞属、杯伞属豹斑毒伞蕈中,在我国南北方许多 省均有生长; 蜡子树酸及其衍生物:这种毒素可引起幻觉症状,色觉和位置觉 错乱,视觉模糊,毒伞属的一些蕈类含有此类毒素; 光盖伞素及脱磷光盖伞素:可引起幻觉,听觉和味觉改变,发声 异常,烦躁不安,该类毒素存在于裸盖菇属及花褶伞属蕈类,一 般食用1g~3g干蕈即可中毒; 幻觉原:该类毒素有致幻作用,病人感觉房间小,颜色奇异,手 舞足蹈如酒醉状,主要存在于桔黄裸伞蕈中,我国黑龙江、福建、 广西、云南等省有此蕈生长。
(三)含氰苷类食物的有毒物质
中毒原因
苦杏仁中毒:生吃苦杏仁;不经一声处方自用苦杏仁治疗小 儿咳嗽而引起中毒。 木薯中毒:食用未经合理加工处理的木薯或生食木薯。
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培训课件
![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1f016d55270722192ef790.png)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致甲状腺肿物质的毒性和其他药理性质
• 芥子苷本身无毒,但配糖体在芥子酶作用下可被 分解成异硫氰酸酯、噁唑烷硫酮、腈类、硫氰酸 盐、吲哚-3-甲醇等有毒物质。
• 该物质对昆虫、动物和人均有某种毒性,小鼠服 用150~200mg/kg黑芥子硫苷可引起甲状腺肥大、 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及肝细胞损伤。
• 首先应立刻让病人口服亚硝酸盐或亚硝酸酯(如 亚硝酸异戊酯)使血红蛋白Fe2+转变为Fe3+,高铁 血红蛋白的加速循环可将氰化物从细胞色素氧化 酶中脱离出来,使细胞继续呼吸。
• 其后应让病人口服硫代硫酸盐等解毒剂,使氰化 物容易形成硫氰化物而随尿排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慢性中毒,可引起热带神经性共济失调症(TAN)和 热带性弱视(皆在以木薯为主食的地区常发)。
– TAN表现为视力萎缩、共济失调和思维紊乱。 – 热带性弱视疾病表现为视神经萎缩并导致失明。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五、急性中毒解毒方法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致甲状腺肿物质
• 引起甲状腺肿的原因不只是碘缺乏,往往 还与某种食物成分有关,如十字花科的甘 蓝属植物,就是致甲状腺肿的一种致病物 质。
• 在某些碘摄入量较低的偏僻山区,以甘蓝 植物为食是甲状腺肿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PPT课件
![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1e5b8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8.png)
表现上观察:中毒事故极有可能为发芽马铃薯所致。
第30页,共74页。
3.荞麦花
中毒原因:荞麦花中含有两种多酚的致光敏有毒色素,
即荞麦素和原荞麦素。 症状:4~5d后,面部有烧灼感,颜面潮红并出现豆粒大小
的红色斑点,经日晒后加重。在阴凉处又出现麻木感,尤以 早晚为重。发麻的部位以口、唇、耳、鼻、手指等外露部位 较明显。严重者颜面、小腿均有浮肿、皮肤破溃。病程持续 约2~3周。一般无死亡,轻者数日可自愈。
分布:罂粟科、茄科、毛茛科、豆科、夹竹桃科等 植物;海狸、蟾蜍等动物。
第5页,共74页。
(二)苷类(甙类)
概念:植物糖分子中环状半缩醛形式的
羟基和非糖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脱水 缩合而成具有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 叫作苷。
性质:味苦,可溶于水、醇,极易被酸或共 同存在植物中的酶水解,最终产物为糖及苷 元。
危害:抑制位于脑中的呼吸和心血管调 节中枢,常使人呼吸衰竭而死。
中毒类型:麻痹性贝类中毒(PSP)、腹 泻性贝类中毒(DSP)、神经毒性贝类 中毒(NSP)、失忆性贝类中毒 (ASP)。
第14页,共74页。
(九)鱼体组胺
来源:鱼体被分泌组氨酸脱 羧酶的细菌污染,在适宜的 温度下,血红蛋白分解的组 氨酸经脱羧后产生有毒的组 胺。
酚类及其衍生物
河豚鱼毒素
贝类毒素 鱼体组胺
第4页,共74页。
(一)生物碱
概念: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多为复杂的环状结构, 有类似碱的性质,可与酸结合成盐,在植物体中多以 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性质: 无色味苦的结晶形固体,少数有色或为液体。 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氯仿等有机 溶剂中,但其矿酸盐或小分子有机酸盐可溶于水。
毒素; 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红血球凝集素、
第30页,共74页。
3.荞麦花
中毒原因:荞麦花中含有两种多酚的致光敏有毒色素,
即荞麦素和原荞麦素。 症状:4~5d后,面部有烧灼感,颜面潮红并出现豆粒大小
的红色斑点,经日晒后加重。在阴凉处又出现麻木感,尤以 早晚为重。发麻的部位以口、唇、耳、鼻、手指等外露部位 较明显。严重者颜面、小腿均有浮肿、皮肤破溃。病程持续 约2~3周。一般无死亡,轻者数日可自愈。
分布:罂粟科、茄科、毛茛科、豆科、夹竹桃科等 植物;海狸、蟾蜍等动物。
第5页,共74页。
(二)苷类(甙类)
概念:植物糖分子中环状半缩醛形式的
羟基和非糖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脱水 缩合而成具有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 叫作苷。
性质:味苦,可溶于水、醇,极易被酸或共 同存在植物中的酶水解,最终产物为糖及苷 元。
危害:抑制位于脑中的呼吸和心血管调 节中枢,常使人呼吸衰竭而死。
中毒类型:麻痹性贝类中毒(PSP)、腹 泻性贝类中毒(DSP)、神经毒性贝类 中毒(NSP)、失忆性贝类中毒 (ASP)。
第14页,共74页。
(九)鱼体组胺
来源:鱼体被分泌组氨酸脱 羧酶的细菌污染,在适宜的 温度下,血红蛋白分解的组 氨酸经脱羧后产生有毒的组 胺。
酚类及其衍生物
河豚鱼毒素
贝类毒素 鱼体组胺
第4页,共74页。
(一)生物碱
概念: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多为复杂的环状结构, 有类似碱的性质,可与酸结合成盐,在植物体中多以 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性质: 无色味苦的结晶形固体,少数有色或为液体。 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氯仿等有机 溶剂中,但其矿酸盐或小分子有机酸盐可溶于水。
毒素; 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红血球凝集素、
食物中天然毒素课件
![食物中天然毒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99069e6137ee06eff918eb.png)
❖ 反之,一般认为毒性很强的毒物,如砒霜、 汞化物、蛇毒、乌头、雷公藤等也是临床 上常用的药物。所以有人曾说“世界上没 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 可见给毒物下一个绝对准确的概念是困难 的。
❖ 绝大多数毒物就其性质来说是化学物: a.天然的或合成的。 b.无机的或有机的。 c.单体或化合物。 d.动植物、细菌、真菌等产生的生物毒素。
食物中的天然毒素
毒物
❖ 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 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 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
❖ 毒物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与机体接触或进入 机体后,能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 化学反应,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损害,严重 的甚至危及生命。
❖ 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①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 的物质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
❖ ②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
❖ ③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 用。
❖ 具备上述三点才能称之为毒物。
❖ 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 我们平常见 到的“剧毒”、“低毒”等实际上就是指毒物的 毒性。
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 等。
❖ 3、混合分类法。
即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综合分类。
❖ (1)腐蚀性毒物。 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硫酸、盐酸、硝酸、苯 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等. (2)毁坏性毒物。 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如砷、 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盐类
❖ (5)杀鼠剂。 磷化锌、敌鼠强、安妥、敌 鼠钠、杀鼠灵等. (6)有毒物植物。如乌头碱植物、钩吻、 曼陀罗、夹竹桃、毒蕈、莽草、红茴香、 雷公藤等。 (7)有毒动物。如蛇毒、河豚、斑蝥、蟾 蜍、鱼胆、蜂毒等 (8)细菌及霉菌性毒素。如沙门菌、肉毒、 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黄曲霉素、霉毒物。可能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 分离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类等.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 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药、生物碱、吗啡等. (3)金属毒。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 如砷、汞、钡、铬、锌等. (4)阴离子毒物。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 的毒物。如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
❖ 绝大多数毒物就其性质来说是化学物: a.天然的或合成的。 b.无机的或有机的。 c.单体或化合物。 d.动植物、细菌、真菌等产生的生物毒素。
食物中的天然毒素
毒物
❖ 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 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 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
❖ 毒物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与机体接触或进入 机体后,能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 化学反应,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损害,严重 的甚至危及生命。
❖ 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①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 的物质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
❖ ②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
❖ ③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 用。
❖ 具备上述三点才能称之为毒物。
❖ 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 我们平常见 到的“剧毒”、“低毒”等实际上就是指毒物的 毒性。
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 等。
❖ 3、混合分类法。
即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综合分类。
❖ (1)腐蚀性毒物。 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硫酸、盐酸、硝酸、苯 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等. (2)毁坏性毒物。 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如砷、 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盐类
❖ (5)杀鼠剂。 磷化锌、敌鼠强、安妥、敌 鼠钠、杀鼠灵等. (6)有毒物植物。如乌头碱植物、钩吻、 曼陀罗、夹竹桃、毒蕈、莽草、红茴香、 雷公藤等。 (7)有毒动物。如蛇毒、河豚、斑蝥、蟾 蜍、鱼胆、蜂毒等 (8)细菌及霉菌性毒素。如沙门菌、肉毒、 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黄曲霉素、霉毒物。可能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 分离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类等.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 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药、生物碱、吗啡等. (3)金属毒。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 如砷、汞、钡、铬、锌等. (4)阴离子毒物。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 的毒物。如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
第三章 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PPT课件
![第三章 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0aa448f524ccbff0218404.png)
■ 机理:氰基易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阻断细胞呼吸时 氧化与还原的电子传递,使细胞代谢停止,导致呼吸麻 痹致死。
■ 分布:禾木科、豆科、果树的种子、幼枝、花、叶等;
青鱼、草鱼、鲢鱼等的胆中含有氰苷。
编辑版pppt
52
苦杏、苦扁桃、例子、苹果和黑樱桃等果仁和 叶子中含有的氰苷为苦杏仁苷。
木薯、亚麻籽及其幼苗中含有亚麻仁苷。
■ 正常的淋巴腺, 对摄入的致癌物无法从外部 形态判断。为了食用安全,无论对有无病变的 淋巴腺,均应废弃。
编辑版pppt
38
编辑版pppt
39
4、胆囊毒素
■ 因胆囊中富含胆汁酸、脱氧胆酸和鹅胆酸等 毒素,发生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预防措施:
■ 在食用前充分用清水洗涤、浸泡,以去除残 留毒素。
■ 对中毒者应及时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等,
N
N H 2 细 菌 脱 羧 酶
N H
C2C H2N H H 2
+ 2CO
编辑版pppt
28
重要
组氨酸脱羧酶的来源是污染鱼类的微生物, 如链球菌、沙门菌、摩氏摩根菌等。
组胺中毒大多是由于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 的鱼类而引起的。
编辑版pppt
29
重要
毒性与危害:
人类组胺中毒与鱼肉中组胺含量、鱼肉的食用量 及个体对组胺的敏感程度有关。
第三阶段:运动完全麻痹,呼吸困难,各项反 射渐渐消失。
第四阶段:意识消失,呼吸停止。
编辑版pppt
10
河豚毒为剧毒且无特效药
河豚的毒性比剧毒药品氰化钾还要强1000倍,约 0.5mg即可致死。
河豚毒性稳定,经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不能 被破坏。
《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文规定,河豚鱼有剧 毒,不得流入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据估计,一般人每天通过食用甘蓝蔬菜可摄入约200mg 此类化合物。
二、致甲状腺肿物质的毒性和其他药理性质
• 芥子苷本身无毒,但配糖体在芥子酶作用下可被 分解成异硫氰酸酯、噁唑烷硫酮、腈类、硫氰酸 盐、吲哚-3-甲醇等有毒物质。
• 该物质对昆虫、动物和人均有某种毒性,小鼠服 用150~200mg/kg黑芥子硫苷可引起甲状腺肥大、 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及肝细胞损伤。
一、生氰糖苷简介
•生氰作用:指植物具有合成生氰化合物并能够水解 释放出氢氰酸的能力。 •生氰糖苷:又名含氰苷,由氰醇衍生物的 羟基和D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糖苷,广泛存在于豆科、蔷薇科 、稻科约1000余种植物中。 •含生氰糖苷的食源性植物有木薯、杏仁、枇杷、苦 桃仁、亚麻仁、杨梅仁、李子仁、樱桃仁、苹果仁 和豆类等,主要是苦杏仁苷和亚麻仁苷。
四、中毒症状
• 急性中毒:潜伏期约半小时到十二小时,出现口中苦 涩、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 力等。较重者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时可嗅到苦杏仁 味。严重者意识不清、呼吸微弱、昏迷、四肢冰冷、 常发生尖叫,继之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 失,牙关紧闭,全身阵发性痉挛,最后因呼吸麻痹或 心跳停止而死亡,此外,亦有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的报 道。木薯相似。
• 慢性中毒,可引起热带神经性共济失调症(TAN)和 热带性弱视(皆在以木薯为主食的地区常发)。
– TAN表现为视力萎缩、共济失调和思维紊乱。 – 热带性弱视疾病表现为视神经萎缩并导致失明。
五、急性中毒解毒方法
• 首先应立刻让病人口服亚硝酸盐或亚硝酸酯(如 亚硝酸异戊酯)使血红蛋白Fe2+转变为Fe3+,高铁 血红蛋白的加速循环可将氰化物从细胞色素氧化 酶中脱离出来,使细胞继续呼吸。
植物类食品中原因不只是碘缺乏,往往 还与某种食物成分有关,如十字花科的甘 蓝属植物,就是致甲状腺肿的一种致病物 质。
• 在某些碘摄入量较低的偏僻山区,以甘蓝 植物为食是甲状腺肿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一、致甲状腺肿物质的分布
• 十字花科蔬菜有100多种含黑芥子硫苷 (glucosinolates),即硫代葡萄糖,主要分布在甘蓝植物种 子中,含量约为2~5mg/g。
• 氰离子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氰化物在大多数哺乳
动物体内的主要转化产物是硫氰酸盐,这一反应由硫氰酸 酶(Rhodenase)催化。此外,还可和半胱氨酸反应生成 噻唑类化合物并随尿排出,这一途径较少见。
三、氰化物的毒性
• 氰氢酸的最小致死口服剂量为0.5~3.5mg/kg体重;LC50: 0.357mg/L,5分钟(小鼠吸入) 。
• 甘蓝属食品中抑制甲状腺功能的物质:
– 1、硫氰酸酯和腈类化合物——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 – 2、致甲状腺肿大素(Goitrin)——抑制甲状腺素的合
成
三、防止中毒的措施 •1、化学物理法
采用高温(140-150℃)破坏其中芥子酶的活性 •2、微生物发酵法
利用发酵法将产生的芥子苷代谢去除
第二节 生氰糖苷
第三节 蚕豆病和山黧豆中毒
一、蚕豆病
• 红细胞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其不能经 磷酸戊糖途径得到充分的NADPH,不能使谷胱甘肽 保持还原状态,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量亦减少, 当机体受到氧化物侵害时氧化作用产生的H2O2不能 被及时还原成水,过多的H2O2作用于含—SH基的血 红蛋白、膜蛋白和酶蛋白,致血红蛋白和膜蛋白均 发生氧化损伤。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和变 性珠蛋白小体(Heinzbody),红细胞膜的过氧损伤则 致膜脂质和膜蛋白巯基的氧化,红细胞尤其是较老 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发生溶血性黄疸。
• G6PD缺乏症是全球最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 传性酶缺陷综合征,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
• 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 其中一型。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 3岁以下患者 占70%,男性占90%,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 少数病例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
• 溶血具体机制不明,可能与蚕豆浸液中含有多巴、 多巴胺、蚕豆嘧啶类、异脲咪等类似氧化剂物质 有关。
• 其后应让病人口服硫代硫酸盐等解毒剂,使氰化 物容易形成硫氰化物而随尿排出。
六、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 1、加强宣传教育,勿食苦杏仁等果仁,包括干炒果仁。 • 2、采取去毒措施。生氰糖苷有较好水溶性,经水加煮可
使氢氰酸挥发除去,从而不会引起中毒。木薯食用时通过 去皮、蒸煮可使氢氰酸挥发掉,亦不会引起中毒。南美和 北非居民将木薯切片,用流水研磨提取木薯淀粉;发酵和 煮沸同样可用于木薯粉的加工,但一般的木薯粉中仍含有 相当量的氰化物。 • 3、膳食成分可改善中毒情况。足量的碘可防止氰化物引 起的甲状腺肿大;膳食中缺乏硫可妨碍机体将氰化物转化 为硫氰化物解毒;长期摄食蛋白质不足而氰化物含量高的 食物,会加重硫缺乏状况。
• 表5-2 含有生氰糖苷的食物及其中HCN的含量
植物 苦杏仁 木薯块根 高梁植株 利马豆
HCN含量/mg·(100g)-1 250 53 250
10~312
糖苷 苦杏仁苷 亚麻仁苷 牛角花苷 亚麻苦苷
二、中毒原因
• 生氰糖苷和β-葡萄糖苷酶处于植物的不同位置,当咀 嚼或破碎含生氰糖苷的植物食品时,其细胞结构被破 坏,使得β-葡萄糖苷酶释放出来,和生氰糖苷作用产 生氰醇和糖,氰醇很不稳定,自然分解为相应的酮、 醛化合物和氰氢酸;羟腈分解酶可加速这一降解反应。 这便是食用新鲜植物引起氰氢酸中毒的原因。
• 生氰糖苷的人致死量为18 mg/kg体重。 • 小孩吃生苦杏仁6颗,成人吃10颗就能引起中毒; 成人服
40-60颗,小孩服10-20颗既可引起中毒死亡。 • 木薯中毒,往往是因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木薯,或喝了洗
木薯的水、蒸木薯的汤而引起的。吃未经处理的木薯3-6 个,也会造成中毒。 • 生苦桃仁、生枇杷仁致死量分别为0.6克(约1粒)/公斤体 重和2.5~4克(2~3粒)/公斤体重。 • 高粱、玉米的嫩叶、嫩竹笋、亚麻子中也含有少量的氰甙 ,食用不当也易发生中毒。
二、致甲状腺肿物质的毒性和其他药理性质
• 芥子苷本身无毒,但配糖体在芥子酶作用下可被 分解成异硫氰酸酯、噁唑烷硫酮、腈类、硫氰酸 盐、吲哚-3-甲醇等有毒物质。
• 该物质对昆虫、动物和人均有某种毒性,小鼠服 用150~200mg/kg黑芥子硫苷可引起甲状腺肥大、 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及肝细胞损伤。
一、生氰糖苷简介
•生氰作用:指植物具有合成生氰化合物并能够水解 释放出氢氰酸的能力。 •生氰糖苷:又名含氰苷,由氰醇衍生物的 羟基和D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糖苷,广泛存在于豆科、蔷薇科 、稻科约1000余种植物中。 •含生氰糖苷的食源性植物有木薯、杏仁、枇杷、苦 桃仁、亚麻仁、杨梅仁、李子仁、樱桃仁、苹果仁 和豆类等,主要是苦杏仁苷和亚麻仁苷。
四、中毒症状
• 急性中毒:潜伏期约半小时到十二小时,出现口中苦 涩、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 力等。较重者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时可嗅到苦杏仁 味。严重者意识不清、呼吸微弱、昏迷、四肢冰冷、 常发生尖叫,继之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 失,牙关紧闭,全身阵发性痉挛,最后因呼吸麻痹或 心跳停止而死亡,此外,亦有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的报 道。木薯相似。
• 慢性中毒,可引起热带神经性共济失调症(TAN)和 热带性弱视(皆在以木薯为主食的地区常发)。
– TAN表现为视力萎缩、共济失调和思维紊乱。 – 热带性弱视疾病表现为视神经萎缩并导致失明。
五、急性中毒解毒方法
• 首先应立刻让病人口服亚硝酸盐或亚硝酸酯(如 亚硝酸异戊酯)使血红蛋白Fe2+转变为Fe3+,高铁 血红蛋白的加速循环可将氰化物从细胞色素氧化 酶中脱离出来,使细胞继续呼吸。
植物类食品中原因不只是碘缺乏,往往 还与某种食物成分有关,如十字花科的甘 蓝属植物,就是致甲状腺肿的一种致病物 质。
• 在某些碘摄入量较低的偏僻山区,以甘蓝 植物为食是甲状腺肿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一、致甲状腺肿物质的分布
• 十字花科蔬菜有100多种含黑芥子硫苷 (glucosinolates),即硫代葡萄糖,主要分布在甘蓝植物种 子中,含量约为2~5mg/g。
• 氰离子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氰化物在大多数哺乳
动物体内的主要转化产物是硫氰酸盐,这一反应由硫氰酸 酶(Rhodenase)催化。此外,还可和半胱氨酸反应生成 噻唑类化合物并随尿排出,这一途径较少见。
三、氰化物的毒性
• 氰氢酸的最小致死口服剂量为0.5~3.5mg/kg体重;LC50: 0.357mg/L,5分钟(小鼠吸入) 。
• 甘蓝属食品中抑制甲状腺功能的物质:
– 1、硫氰酸酯和腈类化合物——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 – 2、致甲状腺肿大素(Goitrin)——抑制甲状腺素的合
成
三、防止中毒的措施 •1、化学物理法
采用高温(140-150℃)破坏其中芥子酶的活性 •2、微生物发酵法
利用发酵法将产生的芥子苷代谢去除
第二节 生氰糖苷
第三节 蚕豆病和山黧豆中毒
一、蚕豆病
• 红细胞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其不能经 磷酸戊糖途径得到充分的NADPH,不能使谷胱甘肽 保持还原状态,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量亦减少, 当机体受到氧化物侵害时氧化作用产生的H2O2不能 被及时还原成水,过多的H2O2作用于含—SH基的血 红蛋白、膜蛋白和酶蛋白,致血红蛋白和膜蛋白均 发生氧化损伤。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和变 性珠蛋白小体(Heinzbody),红细胞膜的过氧损伤则 致膜脂质和膜蛋白巯基的氧化,红细胞尤其是较老 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发生溶血性黄疸。
• G6PD缺乏症是全球最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 传性酶缺陷综合征,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
• 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 其中一型。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 3岁以下患者 占70%,男性占90%,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 少数病例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
• 溶血具体机制不明,可能与蚕豆浸液中含有多巴、 多巴胺、蚕豆嘧啶类、异脲咪等类似氧化剂物质 有关。
• 其后应让病人口服硫代硫酸盐等解毒剂,使氰化 物容易形成硫氰化物而随尿排出。
六、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 1、加强宣传教育,勿食苦杏仁等果仁,包括干炒果仁。 • 2、采取去毒措施。生氰糖苷有较好水溶性,经水加煮可
使氢氰酸挥发除去,从而不会引起中毒。木薯食用时通过 去皮、蒸煮可使氢氰酸挥发掉,亦不会引起中毒。南美和 北非居民将木薯切片,用流水研磨提取木薯淀粉;发酵和 煮沸同样可用于木薯粉的加工,但一般的木薯粉中仍含有 相当量的氰化物。 • 3、膳食成分可改善中毒情况。足量的碘可防止氰化物引 起的甲状腺肿大;膳食中缺乏硫可妨碍机体将氰化物转化 为硫氰化物解毒;长期摄食蛋白质不足而氰化物含量高的 食物,会加重硫缺乏状况。
• 表5-2 含有生氰糖苷的食物及其中HCN的含量
植物 苦杏仁 木薯块根 高梁植株 利马豆
HCN含量/mg·(100g)-1 250 53 250
10~312
糖苷 苦杏仁苷 亚麻仁苷 牛角花苷 亚麻苦苷
二、中毒原因
• 生氰糖苷和β-葡萄糖苷酶处于植物的不同位置,当咀 嚼或破碎含生氰糖苷的植物食品时,其细胞结构被破 坏,使得β-葡萄糖苷酶释放出来,和生氰糖苷作用产 生氰醇和糖,氰醇很不稳定,自然分解为相应的酮、 醛化合物和氰氢酸;羟腈分解酶可加速这一降解反应。 这便是食用新鲜植物引起氰氢酸中毒的原因。
• 生氰糖苷的人致死量为18 mg/kg体重。 • 小孩吃生苦杏仁6颗,成人吃10颗就能引起中毒; 成人服
40-60颗,小孩服10-20颗既可引起中毒死亡。 • 木薯中毒,往往是因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木薯,或喝了洗
木薯的水、蒸木薯的汤而引起的。吃未经处理的木薯3-6 个,也会造成中毒。 • 生苦桃仁、生枇杷仁致死量分别为0.6克(约1粒)/公斤体 重和2.5~4克(2~3粒)/公斤体重。 • 高粱、玉米的嫩叶、嫩竹笋、亚麻子中也含有少量的氰甙 ,食用不当也易发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