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冻害(倒春寒
黄淮海麦区小麦倒春寒冻害及其预防措施
. 2 春季 冻 害发 生的危 害 程度 生重 ;混 合 型冻 害 :一 般 是 由 于在 天 空浓 云 密 雾 或 2 含水 量 很 大 时 ,由于地 表 散失 的热 量反 射 回来 ,减 面温度骤 然降低 而形 成 的 。
小 麦 完 成 春 化 阶 段 发 育 后 抗 寒 能 力 显 著 降低 ,
过 多年 的试验 研 究 , 分析 了小麦 冻 害的 类型和 成 因 , 提 出了预 防和 补救 措施 , 对 于保证 小麦 产量 具
有 一 定的作 用 。
关键 词 : 黄 淮麦 区 ; 冻害; 预防; 补救 ; 措 施
小 麦 是我 国重要 的粮 食作 物之 一 , 常 年种植 面 积 1 . 2 春季 冻 害
出了预 防措施 , 对于保证 小麦产 量具 有一定 的作用 。
4月 1 2日、 1 9 日全 省 冻 害 面 积 达 4 7 . 8 %, 1 9 5 4年 4月 2 0日, 全 省 霜冻 面积也 很 大 ( 河 南小 麦栽 培学 ) 。
1 小 麦 冻 害 的 类型
小 麦 的冻 害可 分 为冬 季 冻 害和 春季 冻 害, 冬 季冻 2 春 季 冻 害 发 生 的 时期 及 危 害 程 度 害 通过 品种 选择 和 播 种期 调整 多 数年 份 是 可 以避 免 2 。 1 春 季冻 害发 生 的时期
保 持在 3 . 5 亿 亩左 右 , 占我 国粮食 作物 总面积 的 2 2 %、
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补救措施
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补救措施倒春寒是指在春季期间突然出现的低温天气,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以及防御补救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1. 导致小麦苗期冻害:倒春寒会使小麦的叶片和主茎遭受低温冻害,导致叶片变黄、干枯,甚至死亡。
同时,低温还会影响小麦的根系发育,使其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降低,导致小麦苗期生长缓慢。
2. 影响小麦抽穗期:倒春寒会延长小麦的生育期,导致小麦抽穗期推迟。
抽穗期过晚会导致小麦的生长期缩短,减少光合作用时间,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促使小麦易患病虫害:倒春寒会使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易受病菌和虫害的侵袭。
低温还会导致小麦的抗病酶系统活性降低,造成小麦易患病害。
二、防御补救措施1.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适应低温环境的小麦品种,如耐寒性强、抗倒伏能力好的品种。
适应低温的小麦品种能更好地抵御倒春寒的危害。
2. 提前播种:尽量提前进行小麦的播种,使小麦在早春时期尽早出苗。
早春时期的低温较低,及时出苗能减少小麦受到倒春寒的危害。
3. 覆盖保温:在寒冷的早春时期,可以采用覆盖保温的措施,如使用农用薄膜或草帘覆盖小麦田。
这样可以防止大面积的低温气候对小麦的冻害。
4. 喷洒抗寒剂:在小麦苗期和抽穗期,可以喷洒抗寒剂,如氨基酸、硒、生物活性肽等。
这些抗寒剂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寒性,减少叶片冻害的发生。
5. 积极控制病虫害:倒春寒会使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及时喷洒农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6. 补充养分:倒春寒会影响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因此需要适时补充养分。
可通过追肥、施用有机肥等方式,提高小麦的养分供应,增强其抗倒春寒的能力。
7. 加强管理:倒春寒期间,需要加强对小麦田的管理,如及时除草、疏菜、疏穗等。
保持田间通风,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总结起来,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小麦苗期冻害、影响抽穗期和易患病虫害等方面。
关于低温冻害
关于低温冻害
低温冷害系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在20℃左右时,由于环境温度低于该生育期的生物学零度,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种类也不同,同一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低温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具有不同的名称。
春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低温烂秧天气,人们称为春季低温冷害,或称为“倒春寒”;秋季长江流域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遭受的低温冷害称秋季低温冷害,或称“寒露风”;东北地区在6——8月份出现的低温,称东北低温冷害,或称夏季低温冷害。
由此可见,冷害主要发生在春、夏、秋的温暖季节里,亦正是绝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里,一旦遭受低温危害,损失严重。
由于低温冷害是发生在0℃以上,不是引起植物体冰冻的那种低温,从直观上看不出作物的受害症状,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所以,冷害与冻害、霜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故有“哑巴灾”之称。
低温对农作物主要影响是:
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影响养分的运转。
农作物在苗期和生育后期,生理上要求的适宜温度相对降低些,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到抽穗、开花、授粉、受精的过程中和灌浆初期,要求的适宜温度及能耐受的临界低温相对高,此时如发生不适于植物生理要求的相对低温,就会延缓作物一系列生理活动机能,甚至破坏其生理活动,以致抽穗开花延迟或花器官发育异常,造成不育或灌浆不饱满而导致减产。
冬季,当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特别强烈时,常会带来剧烈降温、积雪、冻雨和冰霜等冻害天气,使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农业】小麦的冻害与冷害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吗
小麦的冻害与冷害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吗?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
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我地春季气候变化更是无常,上几日的最高气温曾达到27度,但是受寒潮影响,这几天有穿上了棉袄,几天间仿佛过了一个夏天与冬天。
人冷可以加衣服,但是这低温对我们的小麦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小麦的冻害与冷害:小麦冻害与冷害不可混为一谈,但是共同点是与寒潮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也与品种、播期、田间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低温受害的小麦表现主要有冬季冻害、春季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三种。
一、冬季冻害【发生症状】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将冬季冻害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旺长或土壤松塇的麦田。
因为小麦冬前过旺而偏早发育,抗寒性明显降低,尤其是主茎和大分蘖发育进程早于小分蘖最易受害;再就是田间松塇或秸秆多造成冷气下钻而根部受害,同时这类地块透气跑墒严重造成干旱环境使小麦体内含水量降低从而使细胞壁抵御能力降低造成冻害加重。
第二类是一般冻害,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被冻死。
第一类冻害会影响产量,第二类冻害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秸秆过多冻害重▲【预防和补救措施】1、选用抗寒品种,适期播种。
我地适宜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
一般播期在10月5日至12日之间。
根据品种特性,避免过早播种,以免冬前出现旺长,遭受冻害。
友情提示:在今年干旱加严寒的特殊气候下,有好多品种不同程度受冻,麦农朋友可以酌情选择种植。
2、常言道‘七分种三分管’,小麦的安全越冬要打好播种基础是关键。
大家一定要在整地、播种环节提高质量,避免田间秸秆过整过多而影响播种;同时提倡播前、播后双镇压模式,避免深播与过分浅播的现象出现,可使小麦苗齐苗壮,可明显提高小麦抗冻能力。
“倒春寒”为何防不胜防——访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立宁
2021年3月12日星期五编辑:炼晨电话:010-********中国农资CHINA AGRI-PRODUCTION NEWS面对面>>“倒春寒”为何防不胜防^—访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立宁《中国农资》记者炼晨每年春季进人三四月份,天 气变化无常,骤然降温会出现“倒春寒”现象,一旦发生“倒春 寒”,受低温冷害影响,室内外作 物就会造成冻害和冷害。
近些 年,“倒春寒”不仅出现在我国北 方,南方也频频出现。
为了让大 家对“倒春寒”有更多了解,近 日,记者采访了青岛农业大学客 座教授张立宁。
《中国农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倒春寒”对 农作物的危害防不胜防?张立宁:“倒春寒”形成的原 因主要是初春前期气温回升较 快,春季后期气温又比正常年份 偏低的天气现象。
在一年四季中,春季的气温、气流、气压等气 象要素变化无常,可能出现突然 降温天气,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即所谓的“倒春寒”。
“倒春寒”发 生时,可使室内外蔬菜、果树,尤 其是桃树、大樱桃、梨树、杏树遭 受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应该引起农户的高度重视。
尤其在北方,“倒春寒”几乎是十年九寒,农户都知道“倒春寒”的危害,为什么每年还是防不胜防?首先,有些农户抱有侥幸心理,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其次,大多数人对“倒春寒”的温度界定不了解,很多农户对冻害和冷害缺乏理论上的认识,认为〇尤以下才能出现“倒春寒”,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另外,“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不仅与气温有关,还与降温持续的时间和升温的速度有很大关系,果树遭受“倒春寒”危害的程度,还与果农的田间管理和施肥、浇水习惯有关。
《中国农资》和冷害?它们分别会对农作物造成哪些影响和危害?张立宁:冻害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生,尤其在西北、东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江准地区的冬季、早春尤为严重。
温度下降到什么程度能够引起冻害因植物种类、器官、发育期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异,耐寒蔬菜如大白菜,幼苗可耐短期-31的低温。
一般来说,植物遭受冷害的程度除与降温幅度有关外,还与降温持续时间、化冻速度等有关,降温幅度大,结冰时间长,化冻速度快,植物受害严重,如果缓慢结冰与缓慢化冻,植物受害较轻。
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特征及其极端类型大气环境场分析
倒春寒是指出现在春季,由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的天气回暖过程中,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形成“前春暖、后春寒”的特点,对作物造成危害的一种低温冻害天气现象。
Moon 等[1]指出,气候条件是限制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春季气温的变化能够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2]。
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常会导致水稻大面积烂秧、红心猕猴桃果树坐果率低等问题,影响作物高产,是对春季农业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低温气象灾害之一[3-5]。
国内专家们对倒春寒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已做出一些研究。
李勇等[6]研究指出,贵州省倒春寒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最强,20世纪80年代次之,2000—2007年最弱。
徐玮平等[7]对山东春季极端低温与前冬北大西洋海温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前冬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与春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中国南方春季的低温冷害与极涡的位置和强度变化、欧亚大陆的寒潮等冷空气活动,以及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联系[8-9]。
云贵准静止锋是影响云贵地区气温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当冷空气活动频繁时,云贵准静止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特征及其极端类型大气环境场分析肖艳林1,池再香2*,夏阳1,严锐1,孙翔1,毛春旭1,陈金梅1(1.六盘水市气象局,贵州六盘水553000;2.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摘要:利用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4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2.5°×2.5°再分析日资料,采用倒春寒指数计算、分级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天气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确定特重级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为倒春寒极端类型年,对比分析其环流特征,找出其预报指标。
结果表明:(1)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区域年度倒春寒标准化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98年前后具有一个明显的突变(琢=0.01)。
特重级和重级倒春寒年基本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以轻级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为主。
小麦早春冻害与低温冷害影响.doc
小麦早春冻害与低温冷害影响1.早春冻害,也叫倒春寒。
指的是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由于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所以,也称为倒春寒。
每年三四月份,我国各冬麦区的小麦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进入拔节期后抗寒能力就降低了,通过光照阶段后就开始拔节,这时对于0℃以下低温的抵抗能力就降低了,当寒潮来临时,夜间晴朗无风,地表层温度突然降到0℃以下,就会发生早春冻害。
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可以看到小麦的叶片好像开水烫过一样,经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
同时,包在茎顶端的幼穗其分生细胞对低温反应比叶片的细胞更加敏感。
幼穗受冻的程度根据其发育的进程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小麦的幼穗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拔节初期小麦非常容易受冻,幼穗萎缩变形,最后干枯;幼穗如果处在二棱期,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起身期前后,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未被冻死。
这就是麦田中为什么往往主茎和大分蘖被冻死,但是小分蘖没被冻死,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个穗子部分受冻,但是另一部分是好的,或者晚播小麦比早播小麦受冻害轻也是这个原因。
早春冻害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方法为:①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冬性、半冬性品种;要根据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合理的播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同时,提倡改变氮肥全部底施“一炮轰”施肥的方法变成底施与追肥相结合等措施;使用抗冻性差的偏春性品种,要求在播种时要适期晚播,从种植基础上防止早春小麦发生冻害。
②对于生长过旺的麦田要适当抑制生长。
方法主要有: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
如发现小麦旺长田块比较多,就应指导农民镇压旺苗,经过镇压的麦田,小麦早春冻害较轻。
因为对旺苗镇压后,可抑制小麦过快生长发育,避免小麦过早拔节从而降低抗寒性,因此早春镇压小麦是预防早春冻害的简而易行的方法。
另外,在起身期喷施壮丰安或其他生长抑制剂,可以适当抑制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抗寒性,同时还可以抑制小麦第一节间过度伸长,提高小麦的抗倒性。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2023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2023倒春寒是指在春季,气温突然骤降,寒潮来袭的天气现象。
这种天气变化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服装等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倒春寒的意义和影响。
倒春寒是指春季天气的异常变化。
正常情况下,春季是气温逐渐回暖的季节,但有时会出现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导致寒冷的天气。
这种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在农业方面,倒春寒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春季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当气温骤降时,一些嫩芽和嫩叶容易受到冻害。
特别是水果树,如苹果树、梨树等,在花期和结实期遇到倒春寒时,很容易导致果实的减产甚至全无收获。
农民在倒春寒来临时,通常需要采取措施,如覆盖保护物或灌溉保温等,以防止农作物受寒害。
除此之外,倒春寒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气温骤降的时候,人们需要加强保暖,穿上厚一些的衣物,以应对寒冷的天气。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他们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响。
此外,倒春寒还可能造成感冒、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增加,人们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除了对农业和人们的生活影响之外,倒春寒还对服装行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气温骤降时,人们通常需要购买厚衣物以供保暖。
倒春寒的到来会增加人们对冬季服装的需求,而减少对春季服装的需求。
这对服装厂商和零售商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综上所述,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突然骤降,寒潮来袭的天气现象。
它不仅对农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对服装行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们在面对倒春寒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保暖身体,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果树如何预防倒春寒?
果树如何预防倒春寒?倒春寒被称为果树的“自然杀手”,若是在果花授粉期发生,对果树当年的品质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果树如何预防倒春寒?一起来了解下。
1、浇水果树开花前后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浇水降低地温,使花期延迟2~3天,从而避开倒春寒。
2、喷盐水在低温冻害来临之前,可给果树喷2000倍淡盐水,既可增加树体细胞浓度,降低冰点,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水遇冷会凝结散热,从而减轻冻害。
3、喷洒石灰水果树开花前25~30天,喷洒1%(质量分数)的石灰水,可延迟开花3~5天,花期稍微延迟就能躲过危害。
4、果园熏烟在寒流来的当天凌晨2—3时,在果园周围点燃一些湿柴草,少见明火多见烟,让果园的上方形成一层烟雾,保持到太阳升起,就可以有效避免寒流的侵袭。
5、喷施肥料对处于萌芽至开花期的果树,在冻害来临前,给树上喷施0.5%的高钾植炼素水溶液,可以增加树体的抗寒性。
6、遮盖用塑料布、草帘、苇席、苫布等遮盖果树,在遮盖作用下可以散发出地热,从而阻挡寒气的侵袭,起到减轻霜冻的作用。
7、喷防冻剂喷施抗寒防冻剂,可以显著的提高果树的抗寒性,减轻倒春寒导致的危害。
防冻剂配方就是复硝酚钠+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在低温寒流天气来临前5~7天,用1.8%复硝酚钠水剂2000~3000倍液+0.01%芸苔素内酯水剂2000~2500倍液+99%磷酸二氢钾200~300倍液,充分溶解后均匀喷施果树全部叶片和花果,可显著提高果树抗倒春寒的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果树预防倒春寒的介绍了,果树一旦遭受低温寒害,轻则减产,严重时可造成绝收,因此务必要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倒春寒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关于果树倒春寒的知识,您可能对以上的内容感兴趣,敬请下载使用。
天水花椒树春季低温冻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据《齐民要述》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说明天水早已是花椒著名的主要产地之一,花椒栽植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是边远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树种。
近年由于天水春季回暖早而后又复寒的年份频繁,气温的急骤升降对花椒芽的发育造成很大影响,春季低温冻害的预防与补救对花椒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花椒树春季冻害形成的原因1.1栽培管理不当栽培管理出现失误。
花椒树生长发育进入7月份后应停止追施氮肥,如果生长后期偏施氮肥致使枝条旺长,修剪短截太重而引起大量冒条,或对病虫害防治不当等,都会导致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后期的木质化程度,降低树体抗寒能力,成为异常天气下诱发和加剧冻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1.2气温与地温差别大在进入春季3月份后,气温出现明显回升,而地温回升较慢,蒸腾量逐渐增大,但此时土壤尚未完全解冻,可供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树体生长发育需求,从而导致花椒树枝条失水抽条,主要表现为嫩芽和嫩梢受冻。
1.3极端天气在春季4—5月花椒嫩芽、嫩梢期,由于极端天气引起冷空气的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温度降至接近0℃或以下形成的倒春寒,花椒幼嫩部位极易出现冻害,低温使细胞膨胀间隙结冰引起花椒嫩芽、嫩枝等组织受害或死亡。
经监测,2023年4月6日,高寒冷凉山区的秦州区杨家寺镇三湾、水滩坪等村的椒园凌晨最低温度降至-6℃,对花椒芽体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2花椒树春季发生冻害的低温指标花椒树春季冻害程度与降温强度、最低低温、低温持续时间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
花椒嫩芽正常生长期气温降低到0℃以下或气温连续超过3天低于3℃,新生嫩芽将受到危害。
在开花期最低气温降到2℃或日气温降幅超过6℃,花芽将会受冻。
冻害可造成花椒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花椒在萌芽、抽梢至开花期,确定冻害发生轻、中、重程度的低温指标分别是:0℃≤温度<2℃时冻害发生比较轻;-2℃≤温度<0℃时冻害中等;温度<-2℃时发生较重。
农业气象灾害冷害及防御措施
冷害一、冷害的概念冷害是指在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以上(有时在20℃左右)的低温危害,引起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低温灾害。
直观上一般不易看出受害的明显症状。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不同,同一农作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城性,不向地区有不同的名称。
春季,在长江流域,将冷害称为春季冷害或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春季在天气回暖过程中,出现间歇性的冷空气侵袭,形成前期气温回升正常偏高、后期明显偏低而对作物造成损害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在南方倒春寒主要威胁水稻育秧,常造成大范围烂秧和死苗,不仅损失良种,也延误了农时,影响全年的产量。
在北方,倒春寒前期气温偏高,使冬小麦返青拔节,有些果树开始含苞,抗低温能力下降,故后期低温易造成大范围严重危害。
秋季,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将冷害称为秋季冷害,在广东广西称为寒露风。
寒露风天气是寒露节气前后,由于北方强冷空气侵入,使气温剧烈厂降,北风(通常可使南方气温连续降低4—8℃)致使双季晚稻受害的一种低温天气。
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中下旬,两广、福建9月下旬、10月上旬,双季晚稻进入孕穗、抽穗、开花期,对低温十分敏感,此时正是夏秋之交冷空气势力日益增强,频频南侵,遇低温阴雨天气,即受危害。
寒露风在湖南被称为“社风”成“秋分暴”,湖北称为“秋寒”,贵州称为“秋风、“冷露”,江苏称为“翘穗头”。
虽然各地出现时间不一,称呼不同,但实质都是秋季低温危害双季晚稻正常孕穗、抽穗和开花,使空秕率明显增加,造成减产。
东北地区将6—8月出现的低温危害称为夏季冷害。
东北地区夏季冷害发生频率较高,使多种作物延迟成熟,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二、冷害的类型1、根据冷害对农作物危害特点划分障碍型冷害:作物生殖生长期间遇低温使生理过程发生障碍造成不育而减产。
延迟型冷害:因持续低温使作物发育延迟,不能在霜前正常成熟而减产或品质降低的一种冷害。
混合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同时发生的冷害。
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
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1、对冬小麦危害巨大。
春末时小麦遭遇倒春寒,远比初春时小麦遭遇倒春寒的影响大,这是因为春末时,小麦正处于拔节、孕穗阶段,此时的小麦植株抗低温的能力较弱,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极端低温很容易造成小麦的幼穗冻死,从而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
2、对大棚温室作物的影响极大。
由于长时间阴雨低温天气,大棚温室中各种蔬菜、瓜果,及其他农作物,因长期在草帘等覆盖物的遮盖下缓慢生长,长期见不到阳光,不能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有效的生长发育;且因为大棚内不能正常的通风换气,导致温室内空气得不到有效流通而变得污浊,这样极易引发各种病害。
3、对春播幼苗影响很大。
倒春寒天气,容易使春天刚刚播种的棉花、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幼苗,遭受较大的冻害后,或使刚出土不久的农作物幼苗冻伤冻坏冻死,或使未出土的农作物种子发生糜烂等现象,严重影响农作物在正常生长发育。
4、对春季果树开花坐果产生严重伤害。
“倒春寒”天气对已经或即将开花的果树的花蕾、胞芽、嫩枝,或正在吐蕊的杏花、梨花、桃花、樱桃花等果树的花朵,因受到阴雨和降温天气而发生了受冻,或冻伤冻坏,无法正常开花坐果,给当年的果树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显现。
农作物预防倒春寒措施冬小麦如何防治倒春寒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等春性冬麦区,播种偏早,出现旺长小麦,倒春寒容易使部分幼穗受冻;黄淮海北部和西北麦区及山西中部、山东北部播期偏晚,苗情偏弱的小麦,抗冻能力较差也容易遭受冻害。
受冻害的麦子叶片像开水泡过似的,主茎被冻死,但分蘖还活着。
对此,农民朋友应该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以水稳定和增加土壤温度,防止冻害;通过早春适当镇压和喷施壮丰安等抑制旺苗徒长,能提高小麦抗寒性;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早春冻害小麦一般不会全死,小蘖或蘖芽还能分蘖成穗,所以要尽快结合浇水,施用适量氮肥,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成穗率,尽量减少损失。
低温冷害及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低温冷害与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在作物生长季节,由于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使作物遭受危害,称作低温冷害。
我省的低温冷害影响以水稻为主,按发生时间先后可分为“倒春寒”(或清明寒)、“小满寒”(或端午寒)、“秋分寒”(江南称寒露风)三种。
(1)倒春寒江淮流域与江南各地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寒,较严重的春寒平均3~4年一遇。
春寒又分早春寒和倒春寒,一般将春分(3月21日)前发生的低温阴雨称作早春寒,将春分后发生的低温阴雨称作“倒春寒”或称“春分寒”。
即指3月下旬至4月下旬,因前暖后冷的天气对双季早稻、中稻的播种育秧带来危害。
所谓“前暖”,是指2月上旬~3月中旬各旬的平均气温距平之和≥4.5℃;若3月中旬为负距平,则计算到3月上旬。
所谓“后冷”,是指3月下旬~4月下旬各旬的平均气温距平之和<4.0℃,或者其中一个旬的平均温度距平<-2.8℃。
如果4月下旬为正距平,则统计到4月中旬。
由于倒春寒发生时间正值早稻育秧,棉花、蔬菜播种与育苗、栽插季节,其低温、阴雨和阳光不足对春播作物危害最大。
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对温度、光照等都有一个界限要求,当超出忍受的高低温限度时,轻则受害,重则死亡。
比如早稻育秧,要求日平均气温要在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上,并有3~5个晴好天气。
如果低于这些气象条件,便可导致烂秧。
当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偏低2~5℃以上,秧苗生理机能便会发生障碍而烂秧死苗。
连阴雨还会引起腐霉菌病害,春播时还会因实施防寒保暖措施,造成缺氧而引起烂秧。
实践证明,早籼稻幼苗,当日平均温度在6~7℃、连续阴雨达2~3天,就会造成烂根,天晴后便青枯死苗。
(2)小满寒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中旬。
低温对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产生影响。
气象指标为:日平均温度<20℃,≥3天;或日最低温度<15~17℃,≥3天。
(3)秋分寒发生在9月上旬─下旬初。
入秋以后,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已明显加强,各地气温迅速下降,当日平均气温连续偏低,便会对抽穗扬花的晚稻构成威胁。
俗语 大雪不冻倒春寒 大雪不寒明年旱 什么是 倒春寒
俗语大雪不冻倒春寒大雪不寒明年旱什么是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种现象,一般都出现在历史上的春意季节,它往往令人意想不到。
许多科学家和气象学家发现,当节令树上大量开花,公园里开始繁茂时,倒春寒依然会有,并在长期以来造成持续性的影响。
倒春寒的特征是受当地的气候作用,出现意外的严寒天气。
一般的倒春寒成因
是受大气压位力的作用破坏强烈的大气环流,从寒冷的低空将温和的寒流带入低温的位置;另外也可能是急流带来的,将冷空气带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由于改变的空气温度过于剧烈,使得这一现象出现严重混乱,甚至出现强冰冻现象,有时也出现冰雹,这样就加长了已过春季的时间,使得倒春寒出现。
在自然环境中,倒春寒会对各类生物造成冲击,特别是动物们,一旦遭受冻害,多数就活不下来,甚至还会造成植物迁徙的危害,因此,为了预防倒春寒的侵害,文明都尝试增加有利的因素,尽量让世界的温度不突然发生剧变,从而减少倒春寒的灾难性影响。
另外,要让倒春寒明年不再现,重要的一个措施是增加有利的温度梯度。
即一
年的温度分布和梯度越均衡,就越有利于防止严寒白雪的出现。
比如在冬季阶段,增加有水加热的桶,给草原、森林及家养动物提供足够的水源,从而减少或杜绝倒春寒可能造成的冷害;另外,有利的散射、分布及种植也能有效地杜绝倒春寒的到来。
总之,倒春寒的出现,会不可避免地给某些地区的生物及其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抵御倒春寒的能力及预防其可能造成的滋扰,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管理,调整有利的气温梯度,做到大雪不寒明年旱,以让美好的春天得以实现。
蔬菜倒春寒应对措施
蔬菜倒春寒应对措施概述倒春寒是指春季最后一次寒潮来袭,对蔬菜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的气象现象。
此时气温骤降,可能引发蔬菜冻害、凍害、雪害等问题,给蔬菜种植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为了减少倒春寒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而有效的蔬菜倒春寒应对措施:1. 预先做好气象预报及时了解农作物受寒程度,预测寒潮来临时间。
通过定期查看气象预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肥、遮阳等措施。
2. 抵御寒潮施肥施肥是提高植物抵御寒潮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寒潮来临前的几天,可以适当提高氮肥的施用量,增加蔬菜植株的抗寒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以促进蔬菜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3. 保护蔬菜植株在寒潮来临前,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搭起遮阳棚、积极加固防风设施等,以减轻蔬菜植株的冷害程度。
此外,农民还可以利用农膜等覆盖物来遮挡低温,保持蔬菜植株的温度。
4. 加强管理在倒春寒期间,农民应加强对蔬菜的管理工作。
及时清除被冻伤的叶片、枯死的植株等,保持空气和光线的流通。
另外,要多注意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5. 积极灌溉在倒春寒期间,农民应及时进行适量的灌溉工作。
适宜的湿度可以提高植物抵御寒潮的能力,减少冻害的发生几率。
6. 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倒春寒期间,蔬菜受寒几率增加,植物易受病虫害侵袭。
因此,农民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结论蔬菜倒春寒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可以减轻这种影响。
预先做好气象预报,抵御寒潮施肥,保护蔬菜植株,加强管理,积极灌溉以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都对减少蔬菜倒春寒造成的损失有着积极的作用。
农民们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蔬菜种类的特殊需求,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应对蔬菜倒春寒的挑战,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促进蔬菜种植业的发展。
倒春寒防灾减灾实施方案
倒春寒防灾减灾实施方案
倒春寒是指在春季出现的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倒春寒,减少灾害损失,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系统,及时掌
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前预警倒春寒的可能发生,为农民和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其次,要加强农作物保护和管理。
在倒春寒来临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农
作物,比如搭建遮阳棚、覆盖农膜、喷洒保温剂等,减少农作物受冻受害的可能性。
同时,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及时修剪、浇水、施肥等,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另外,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和社会公众宣传倒春寒的
特点和危害,提高大家对倒春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
此外,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倒春寒的监测和预
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倒春寒防灾减灾工作,形成合力,提高应对倒春寒的整体效能。
最后,要加强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
一旦倒春寒造成了农作物受灾和人员生活
困难,要及时组织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总之,倒春寒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
共同参与,密切合作,才能有效减少倒春寒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提高倒春寒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什么
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什么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什么?倒春寒严重时会造成早播秧苗烂秧、花生、黄豆、玉米等也造成危害。
通常可结合当地倒春寒的发生规律与各种农作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挑选抗寒品种,并种植在背风向阳的秧田中,也可以用营养钵或者地膜栽培等方式进行育秧,以此来减轻倒春寒的危害。
倒春寒发生在什么地区?倒春寒常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等。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
倒春寒农作物补救措施小麦受冻后出现叶片黄化、根系弱少、冻害干枯等现象,产量肯定会低于以往。
同样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低温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没有冻死的小麦蘖芽仍然可以分蘖成穗,通过加强管理,仍可获得好的收成。
首先我们要及时追肥,增加营养。
然后向小麦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恢复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早春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提高分蘖抽穗率。
小麦遭受低温冻害后,抗病能力降低,极易发生病虫危害,应及时喷施杀菌杀虫剂,防治病虫危害。
最后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
小麦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内消耗的养分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
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按照麦苗的需要,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叶面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争取把冻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小麦当年产量。
蔬菜冻害补救措施蔬菜受害后,菜农应及时浇水,以增加土壤热容量,防止土壤温度继续降低,稳定地表温度,进而稳定棚温,控制冻害继续发生。
棚内喷水可增加空气湿度,提高棚室内空气热容量,稳定棚温,并能抑制受冻组织的水分蒸发,促使组织吸水。
发生冻害的棚室不能马上升温,升温过快,会使受冻组织加快脱水,引起植株死亡。
也不能过早通风,以防冻害加重,应在太阳出来后,逐渐打开通风口,适度放风,使温度缓慢上升,让受冻组织充分吸收水分,促进细胞复活,2—3天后待植株逐渐适应再转入正常的揭盖管理。
倒春寒来了!菜农做好准备!
倒春寒来了!菜农做好准备!近日多地迎来大幅度降温。
有专家表示,“倒春寒”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今天,为大家提供一些防御措施和补救措施,蔬菜种植户可主动采取这些抗灾救灾技术措施,尽量把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太有用啦,一定要收藏!据了解,部分地区的降雪已经暂时停止,但是寒潮并没有停下脚步。
可见,最近南北方天气真是多变。
为减少“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在此提醒广大菜农朋友,一定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调整蔬菜生产。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为大家提供了以下防御措施和补救措施:防御措施1、防御大风雨雪。
要在温室草苫或保温被上加盖防雨雪塑料薄膜,经常检查棚室薄膜有无破损并及时修补。
提前将草苫或保温被等覆盖物进行压实,并压紧棚膜,防止大风、雨水将覆盖物卷起、打湿。
大风天气要将通风口、进出口密闭,避免大风吹入室内,对棚膜和蔬菜造成损伤。
如遇大雪,要及时加支立柱,加固棚室骨架,及时清扫积雪,防止积雪损毁骨架和棚膜。
2、防御低温冷害冻害。
可采取加设小拱棚进行多层薄膜覆盖、棚室周边增加草苫围挡和临时加温措施。
生产果菜类蔬菜,温室内最低温度低于10℃,需要采取电暖气、燃烧块加热等临时增温措施提温。
燃烧增温块可在凌晨4~5 点时点燃,每3~5 延长米放置一块。
3、光照管理。
遇到连续多日阴雨雾霾天气时,要及时清理棚膜,增强棚室透光率;阴雨雪天要根据外界温度状况尽早揭开草苫接受散射光照。
提倡使用植物补光灯进行增温补光。
4、肥水管理。
要科学运筹肥水。
低温雨雪天气发生时不浇水。
浇水需选在晴天上午进行,以免降低地温、增加棚内空气湿度。
5、营养管理。
在大风降温天气来临前,要提前叶面喷施氨基酸、海藻酸、磷酸二氢钾、腐植酸、沼液等叶面肥以及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营养,提高植株抗逆抗病能力。
6、强化控湿防病。
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发生时,因减少防风导致温室内空气湿度增大,易诱发病害,所以需要提前进行喷药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高温、干旱、低温冻害(倒春寒、五月寒、寒露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成因,认识其危害性,掌握一般的防灾、减灾措施。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了解就厦门的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应对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措施。
理解,面对自然灾害,政府和个人应该做什么工作。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关注厦门市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情况,掌握一般的防灾减灾措施。
认识到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过程观察、案例讨论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内容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成因,高温干旱对工业、农业、商业、生活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学生自学厦门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学生活动围绕信息采集、编制手抄报板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围绕自然灾害的自防自救,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厦门市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相关资料(灾害类型、成因、特点、危害、防灾、减灾)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形成初步的成果。
教学过程高温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对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提出“烤”验,也会对工业、农业、商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高温炎炎夏日,热浪滚滚,暑气袭人,常常使人透不过气来,出现头晕、胸闷、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抽风等中暑症状。
气象部门从室外作业环境保障出发,为了提醒人们在暑天不遭受高温伤害而做好防暑工作,在气温将达到一定高度前发出预警信号,以便人们做好预防工作。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图标含义(一)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厦门气温相对同纬度其他地区而言夏季高温并不太明显,但是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也会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高温。
1、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厦门虽然靠海,有海风清热解暑,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也最直接,因此夏季热起来也颇难受。
2、海陆风风向转换推迟:海陆风一般栖身在沿海地区,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吸热程度及速度不同而导致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在夜间到早晨这段时间内,风是从陆地吹往海面上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早晨感觉到仅有微风拂面。
而午后开始,风向就转变了,风儿从海上吹来,为陆地带来了海上的凉风,给热气腾腾的地面降温。
这也是一般情况下厦门最高温还算相对温和的原因。
但是,海陆风风向转换每推迟1小时,气温可以上升1℃多,所以是产生高温的原因之一。
3、受台风外围气流的影响:活动:结合“万宜”台风的资料,讨论:台风为何会带来晴热天气?在人们印象中,伴随着台风一起到来的都是狂风暴雨,即使它不正面袭击也往往带来雨水。
但为何这次台风“万宜”的到来却使厦门再次进入高温状态呢?首先要认清,在北半球热带低压的风向是反时针的,台风“万宜”当然也不例外,位于台风风圈外东南侧地区受到的将是上升气流影响,容易形成降水,同时给这个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
而有升必有降,位于台风风圈外西北侧的地区则将受到下沉气流影响,天气又干又热;今明两天内,由于厦门位于“万宜”西北侧的方位上,无法享受到台风东南侧吹拂的偏南风,于是高温也就理所当然了。
4、全球气候普遍偏暖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升高的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呈变暖的趋势。
自1987年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一直持续偏高,特别是从1996年开始,全国增暖幅度进一步加大。
1999年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全国大范围变暖,季平均气温除西南地区偏高1-2℃外,我国其余大部偏高2-4℃,出现了自1986年12月以来的第13个暖冬,偏暖幅度之大为近50年之最。
5、城市热岛效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最为突出。
城市人口密集,高楼密集,高速公路密集,工厂、汽车、空调及家庭炉灶和饭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除造成大气污染外,还释放出废热进入大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1度,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近年来城市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也加剧了城市的升温。
(海滩成为人们避暑好去处)(二)高温的危害在炎热的环境中,血液循环系统能把血液尽快送到皮肤表面,加快向外扩散。
容易降低人们的机敏度和判断力;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热痉挛和中暑等急性病症。
持续的高温天气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高温热害。
会使灌浆后期的早稻遭受“高温逼熟”,导致籽粒不饱满、粒重下降;也使得脐橙、柑橘等水果幼果脱落严重,农产品产量将受影响。
出现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天气,使得用电负荷持续攀升。
受高温天气影响,供水量逐日攀升。
从另一方面说,高温天气则带旺了“清凉消费”,各大商场的冰箱、空调、电风扇、饮水机、冷饮等产品销量有所上升。
(三)高温灾害的预防1、室外劳作人员注意防暑降温,在高温期间,应合理安排劳动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特别是中午至下午3时,高温酷暑出行和户外工作人员要采取防暑和防紫外线措施。
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盛夏期间,白天关好门窗,挂上窗帘,拒热浪于户外;晚上可开窗通风换气。
干热天时,室内可常洒些清水,多喝些茶水和淡盐水,并自备一些清凉药品,如清凉油、仁丹等。
条件允许时可装上空调,不过要防止染上“空调病”。
2、加强对水稻、棉花、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管理,采取间歇性喷水措施,减轻高温对作物的直接损害;3、采用人尿、猪牛尿、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叶面喷肥,在降温增湿的同时,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及营养;4、在蔬菜、水果生产中采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科学管理,节约用水,尽力减轻和缓解高温危害。
二、干旱(一)干旱概念: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它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二)旱灾成因:1、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干旱);2、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三)旱灾特性: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在气候湿润、经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
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目前全国400个城市中有300个缺水,因供水不足,仅工业产值一项每年损失就达1200多亿元。
(判断易发生旱灾的地区:关键是降水不稳定。
)(福建省没有干旱预警信号,借鉴海南省的,供大家参考)(四)防灾、减灾的方法:(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2)植树造林,水旱兼治(3)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案例讨论:针对“厦门同安遭遇旱灾受旱面积近4万亩”你有什么防灾、减灾的建议?2006年11月16日12:18 人民图片网厦门市同安区连续58天没有下雨,现已进入中旱。
连日来,同安区又持续高温天气,有的镇、村旱情明显,全区受旱面积近4万亩。
这是记者11月14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的。
竹山村的村主任蔡清池告诉记者,他们村一共有575户、2360口人,村民主要以种植豆类、蔬菜为主,今年的干旱,可把村民给害惨了,全村经济损失有10万余元。
据了解,目前,同安区受灾最为严重的有蔬菜1.8万亩、地瓜6000多亩、水稻8000余亩。
区抗旱指挥部于近日组织了11支抗旱小分队赴各镇(街、场)协调防旱抗旱工作,同时,区农业局也组织了16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实地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和紧急应对措施。
据悉,昨天下午气象部门已在找点,准备明后两天进行人工降雨。
(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竹山村的池塘水干了)(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竹山村的村民把池塘挖深了5米却仍未见水影)来自厦门市防汛办消息称,政府已经注意到干旱对岛外农业经济造成的影响,并着手建立长效的抗旱机制。
市防汛办这名工作人员称,挖井工程是一个长效防治的工程,其工程如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将有效地解决岛外一些农业重镇的农业灌溉问题。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他们现在也在实施“山地移水集储”工程,就是把下雨时一些雨水经过引导储备起来,等到干旱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如果这个工程能够有效实施,从长远的角度看,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缓解农业灌溉所带来的用水紧张。
除此之外,防汛办和水利局进行了一些非工程类缓解用水紧张的举措,如注重水资源的调配,各水库的计划用水,到群众中进行科学灌溉的一些节水宣传。
记者也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如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气象部门也会考虑进行人工降雨,以缓解岛外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
三、低温冻害(冷害):(一)低温冻害的概念:冻害:(霜冻害、冻害、积雪、冻雨、结冰等5种)气温从0℃以上骤降到0℃以下,或冬季或早春一段时间低于多年平均值,造成植物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交通和电讯中断。
冷害:0℃以上,但低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环境温度,作物生长期延迟或损害。
江南春季烂秧天气,称为“倒春寒”;秋季两广和闽南的低温冷害,称为“寒露风”;这种灾害不易被人们觉察,素有“哑巴灾”之称。
1、倒春寒: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初春(一般指三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5天的平均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2℃以上。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常年2~4 月,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
在此期间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连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在12C或以下,连阴雨3~5天;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均可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
这样不仅损失大量种子,而且因补种延误播种季节,使早稻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使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