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冻害(倒春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高温、干旱、
低温冻害(倒春寒、五月寒、寒露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成因,认识其危害性,掌握一般的防灾、减灾措施。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了解就厦门的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应对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措施。理解,面对自然灾害,政府和个人应该做什么工作。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关注厦门市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情况,掌握一般的防灾减灾措施。
认识到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过程观察、案例讨论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成因,高温干旱对工业、农业、商业、生活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学生自学厦门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学生活动
围绕信息采集、编制手抄报板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围绕自然灾害的自防自救,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厦门市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相关资料(灾害类型、成因、特点、危害、防灾、减灾)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形成初步的成果。
教学过程
高温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对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提出“烤”验,也会对工业、农业、商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高温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暑气袭人,常常使人透不过气来,出现头晕、胸闷、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抽风等中暑症状。
气象部门从室外作业环境保障出发,为了提醒人们在暑天不遭受高温伤害而做好防暑工作,在气温将达到一定高度前发出预警信号,以便人们做好预防工作。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
图标含义
(一)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厦门气温相对同纬度其他地区而言夏季高温并不太明显,但是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也会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高温。
1、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厦门虽然靠海,有海风清热解暑,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也最直接,因此夏季热起来也颇难受。
2、海陆风风向转换推迟:海陆风一般栖身在沿海地区,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吸热程度及速度不同而导致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在夜间到早晨这段时间内,风是从陆地吹往海面上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早晨感觉到仅有微风拂面。而午后开始,风向就转变了,风儿从海上吹来,为陆地带来了海上的凉风,给热气腾腾的地面降温。这也是一般情况下厦门最高温还算相对温和的原因。但是,海陆风风向转换每推迟1小时,气温可以上升1℃多,所以是产生高温的原因之一。
3、受台风外围气流的影响:
活动:结合“万宜”台风的资料,讨论:台风为何会带来晴热天气?
在人们印象中,伴随着台风一起到来的都是狂风暴雨,即使它不正面袭击也往往带来雨水。但为何这次台风“万宜”的到来却使厦门再次进入高温状态呢?
首先要认清,在北半球热带低压的风向是反时针的,台风“万宜”当然也不例外,位于台风风圈外东南侧地区受到的将是上升气流影响,容易形成降水,同时给这个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而有升必有降,位于台风风圈外西北侧的地区则将受到下沉气流影响,天气又干又热;今明两天内,由于厦门位于“万宜”西北侧的方位上,无法享受到台风东南侧吹拂的偏南风,于是高温也就理所当然了。
4、全球气候普遍偏暖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呈变暖的趋势。自1987年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一直持续偏高,特别是从1996年开始,全国增暖幅度进一步加大。1999年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全国大范围变暖,季平均气温除西南地区偏高1-2℃外,我国其余大部偏高2-4℃,出现了自1986年12月以来的第13个暖冬,偏暖幅度之大为近50年之最。
5、城市热岛效应: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最为突出。城市人口密集,高楼密集,高速公路密集,工厂、汽车、空调及家庭炉灶和饭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除造成大气污染外,还释放出废热进入大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1度,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近年来城市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也加剧了城市的升温。
(海滩成为人们避暑好去处)
(二)高温的危害
在炎热的环境中,血液循环系统能把血液尽快送到皮肤表面,加快向外扩散。容易降低人们的机敏度和判断力;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热痉挛和中暑等急性病症。持续的高温天气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高温热害。会使灌浆后期的早稻遭受“高温逼熟”,导致籽粒不饱满、粒重下降;也使得脐橙、柑橘等水果幼果脱落严重,农产品产量将受影响。出现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天气,使得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受高温天气影响,供水量逐日攀升。
从另一方面说,高温天气则带旺了“清凉消费”,各大商场的冰箱、空调、电风扇、饮水机、冷饮等产品销量有所上升。
(三)高温灾害的预防
1、室外劳作人员注意防暑降温,在高温期间,应合理安排劳动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高温
时段,特别是中午至下午3时,高温酷暑出行和户外工作人员要采取防暑和防紫外线措施。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盛夏期间,白天关好门窗,挂上窗帘,拒热浪于户外;晚上可开窗通风换气。干热天时,室内可常洒些清水,多喝些茶水和淡盐水,并自备一些清凉药品,如清凉油、仁丹等。条件允许时可装上空调,不过要防止染上“空调病”。
2、加强对水稻、棉花、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管理,采取间歇性喷水措施,减轻高温对作物的直接损害;
3、采用人尿、猪牛尿、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叶面喷肥,在降温增湿的同时,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及营养;
4、在蔬菜、水果生产中采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减少水分蒸发。科学管理,节约
用水,尽力减轻和缓解高温危害。
二、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