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2011

合集下载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论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毕红军2014年8月目录一、引言: (2)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 (3)2.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 (3)2.2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式 (3)2.3传播途径 (4)三、无线信号的传播方式 (4)3.1直线传播及自由空间损耗 (5)3.2 反射和透射 (6)3.2.1斯涅尔(Snell)定律 (6)d 功率定律 (7)3.2.2 43.2.3断点模型 (8)3.3绕射 (9)3.3.1单屏或楔形绕射 (9)3.3.2多屏绕射 (10)3.4散射 (12)四、窄带信道的统计描述 (14)4.1不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14)4.2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16)4.3多普勒谱 (16)4.4大尺度衰落 (17)五、宽带信道的特性 (18)5.1多径效应对宽带信道的影响 (18)5.2多普勒频移对宽带信道的影响 (21)六、总结 (22)七、参考文献 (23)一、引言:各类无线信号从发射端发送出去以后,在到达接收端之前经历的所有路径统称为信道。

如果传输的无线信号,则电磁波所经历的路径,我们称之为无线信道。

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结合。

同时,电波在各种路径的传播过程中,有用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因而会出现不同情形的损伤,严重时会使信号难以恢复。

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不仅存在自由空间固有的传输损耗,还会受到建筑物、地形等的阻挡而引起信号功率的衰减和相位的失真,这种衰减还会由于移动台的运动和信道环境的改变出现随机的变化。

下面将讨论无线传输信道的主要特性。

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2.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现代的数字通信系统频谱主要集中在300KHz到5GHz之间,尤其是500KHz到2GHz之间的频段使用更密集,比如GSM系统使用的是900MHz和1800MHz,WCDMA系统使用的是1940MHz—1955MHz和2130MHz—2145MHz。

通信原理第四章 (樊昌信第七版)

通信原理第四章 (樊昌信第七版)

无线信道举例:
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
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卫星
中继、散射及移动无线电信道


广义信道:
编 码 器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调制信道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媒 质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4.1 无线信道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电离层
so (t ) K s (t td )
固定的迟延 固定的衰减
—— 这种情况称为无失真传输
恒参信道
3.

失真 影响 措施
幅频失真: H ( ) K
含义?
对模拟信号:造成波形失真 信噪比下降 影响 对数字信号:产生码间串扰 误码率增大

相频失真: td 群迟延失真 ( ) t d : 对语音信号影响不大,对视频信号影响大 影响 对数字信号:码间串扰 误码率增大


多径效应

瑞利型衰落 频率弥散
频率选择型衰落

减小衰落的措施
Bs =(1/3 ~ 1/5)△f 分集接收 扩频技术 OFDM等
41
本章内容:
信道分类
第4章 信道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和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定义· 分类 模型· 特性 影响· 措施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50Ω,多用于数字基带传输 速率可达10 Mb/s 传输距离<几千米
宽带(射频)同轴电缆:

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多用于有线电视(CATV)系统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17

信道传输速率有什么影响因素?

信道传输速率有什么影响因素?

信道传输速率有什么影响因素?一、信号带宽信号带宽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占据的频带宽度。

带宽越大,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就越高。

因为在传输过程中,信号需要占用一定的频谱资源,带宽越宽,传输的数据量也就越大。

二、信噪比信噪比是指信号与噪声的比值。

噪声是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而产生的随机信号,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和传输速率。

信噪比越高,表示信号相对于噪声的强度越大,传输速率也就越高。

通常情况下,我们希望保持较高的信噪比,以提高信道传输速率。

三、调制方式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不同的调制方式会对传输速率产生影响。

例如,调幅是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来传输信号,而调频是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号。

一般来说,调频的传输速率要高于调幅。

四、传输介质传输介质也对信道传输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光纤作为一种高速传输介质,具有大带宽、小损耗等优点,所以它在传输速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而另一些传输介质,如铜缆,传输速率则相对较低。

五、编码方式编码方式是指对数字信号进行特定编码以便在信道上传输的方法。

不同的编码方式对传输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有些编码方式可以实现数据压缩,从而提高传输速率。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传输速率要求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信道传输速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信号带宽、信噪比、调制方式、传输介质和编码方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参数,以提高信道的传输速率。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对信道传输速率产生影响,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通信原理自测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自测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自测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数字通信相对于模拟通信具有〔〕。

A.占用频带小B.抗干扰能力强 C.传输容量大D.易于频分复用2.以下属于模拟信号是〔〕。

A.PAM信号B.PCM信号 C.⊿M信号D.DPCM信号3.以下信号属于模拟信号的是〔〕。

A.PCM信号 B.PAM信号 C.⊿M信号 D.DPCM信号4.以下属于数字信号是〔〕。

A.PAM信号B.PDM信号 C.PPM信号D.PCM信号5.对于M进制的离散消息源消息源,其平均信息量最大时的概率分布为〔〕。

A.均匀分布 B.正态分布 C.瑞利分布 D.指数分布6.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频带传输方式的是〔〕。

A.PAM传输方式 B.PCM传输方式 C.PSK传输方式 D.⊿M传输方式7.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基带传输方式的是〔〕。

A.PSK传输方式 B.PCM传输方式 C.QAM传输方式 D.SSB传输方式8.按信号特征通信系统可分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以下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是〔〕。

A.采用PAM方式的通信系统 B.采用SSB方式的通信系统C.采用VSB方式的通信系统 D.采用PCM方式的通信系统9.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速率属于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中的〔〕。

A.有效性 B.可靠性 C.适应性 D.标准性10.以下属于码元速率单位的是〔〕。

A.波特 B.比特 C.波特/s D.比特/s11.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带宽属于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中的〔〕。

A.可靠性 B.有效性 C.适应性 D.标准性12.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原因是〔〕。

A.幅频畸变B.相频畸变 C.多径传播D.瑞利衰落13.假设采用空间分集技术,抗选择性衰落较差合并方式为〔〕。

A.最正确选择方式B.最大功率合并方式 C.最小色散合并方式D.最大信噪比合并方式14.以下属于恒参信道的是〔〕。

A.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 B.超短波电离层散射信道C.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D.微波中继信道15.改善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影响的措施是〔〕。

无线电传输信道特性分析

无线电传输信道特性分析

无线电传输信道特性分析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由于无线电传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干扰、衰减、多径等,因此对信道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和把握,才能更好地改进无线电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一、信道特性与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一种方式,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的速度是光速,但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中,信号的收发双方和信号之间的环境是影响无线电传输信道特性的主要因素。

二、信道特性的分类1. 常见无线电传输信道特性分类包括:(1) 衰减:原信号经过传输后,会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减弱,这就是信号的衰减特性。

在无线电的通信过程中,衰减是一种重要的信道特性。

通常有自由空间信道损耗、多径衰落、电离层频散等。

(2) 多路径:在传输信号过程中,信号会经历多个路径,不同路径经过的时间长短和信号的相位不同,形成了多径传输特性。

这种特性不仅会影响接收端的信号质量,同时也会导致信号的失真和干扰。

(3) 噪声:无线电传输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噪声,在信道分析中,噪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道特性。

噪声信号来源有热噪声、交调噪声、混杂噪声等。

2. 信道特性在应用中的体现:对于数字通信,信道特性的影响会使信号出现误码率的增加,导致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降低。

因此,信道特性对无线电通信的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应用无线电通信时,需要对信道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信道特性的改进措施由于无线电传输信道特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保证信号质量一直是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的难题。

针对常见的信道特性影响,有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1. 新一代通信技术:通过引入新一代通信标准可以优化信道特性,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移动通信系统的5G网络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都在不断地提高无线电传输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2. 信道估计技术:通过信道估计技术建立准确的信道模型,分析出信道特性的变化趋势,对信道进行建模,减少多径效应和干扰等影响因素。

无线信道对无线速度的影响

无线信道对无线速度的影响

什么是无线信道?无线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如果单就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我们假设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也称频段、频道等)。

为什么要进行信道选择?你知道吗?无线信道中电波的传播不是单一路径的,而是多条路径同时进行传播的,这就造成了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叠加在一起时,有时会相互加强(方向相同),有时则会相互消弱(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在同一信道中,无线接入点越多,无线信号受干扰的几率就越大,信号也就越不稳定,无线传输速率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接入点较少的无线信道,无线传输速率就会更快。

但实际应用中真的是这样吗?信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将通过实际测试为你解开疑惑,让你做到心中有数。

无线路由中有多少条信道?在开始测试前,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无线信道的基本常识和设置方法。

现代的无线路由一般都有1-13条无线信道可选;另外还有些无线路由具备信道自动选择功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UTO”功能,由无线路由自己选择最优信道。

无线信道的设置也非常简单,只需进入无线路由的Web配置界面,在“无线设置”选项中就可找到“信道”设置(如下图)。

设置好后记得保存哦。

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我们将挑选两款比较有代表性的无线路由进行测试,它们分别是腾达W311R+和D-Link DIR-602,它们都是目前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测试平台:客户端:华硕z99h21笔记本+300M外置无线网卡服务器端:IBM T61笔记本测试软件:NetIQ Chariot v5.4;Endpoint6.0和WirelessMon专业版我们将在不同的信道下对两款无线路由进行单pair下载速率测试,用最直观的数据告诉你无线信道对无线速率的影响。

测试环境:ZOL办公区。

第三章 信道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实.

第三章 信道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实.


在信道有效的传输带宽内, | H(ω) |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 随频率的变化有所波动。这种振幅频率特性的不理想导致信 号通过信道时波形发生失真,又称为幅度频率失真。
如有线电话信道的衰减—频率特性就是不理想的,
产生原因:信道中存在各种滤波器、混合线圈、串联电 容、分布电感等。 影响: 对模拟信号,使波形失真,如语音信号,不同频率 强弱变化; 对数字信号,会引起相邻码元波形在时间上相互重 叠(因信道特性变化),从而造成码间串扰、误码。 1. 相位——频率畸变: 经常用群迟延——频率特性来描述相频特性: 群迟延——频率特性为:τ(ω)=dφ(ω)/d ω,当φ(ω) =-ωtd 即τ(ω)=-td时,无相频畸变。
3.克服措施: 模拟通信: 利用线性补偿网络进行频域均衡,使衰耗特性曲 线平坦,联合频率特性无畸变。 数字通信:合理设计收、发滤波器,消除信道产生的码间串扰; 信 道特性缓慢变化时,用时域均衡器,使码间串扰降到最小且可自适 应信道特性变化。

三、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包括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超短 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超短波电离层散射等。 对流层:10km~12km以下大气层 电离层:60~600km大气层
如果传输特性不好(即上述两个条件不满足),会使信号传输产 生失真(也称畸变)。 1. 幅度——频率畸变
幅度——频率畸变是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不理想引起的,主 要是
三、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的数据通信都是通过恒参信道(或近 似恒参信道)进行传输的,如有线信道、微波视距信 道、卫星信道等都是恒参信道。恒参信道的主要特点 是可以把信道等效成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传输技术 主要解决由线性失真引起的符号间干扰和由信道引入 的加性噪声所造成的判断失误。

信道的好坏对通信质量有何影响?

信道的好坏对通信质量有何影响?

信道的好坏对通信质量有何影响?一、信道对通信质量的重要性通信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不同的信道条件会对通信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信道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高效地传递。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信道的好坏对通信质量的具体影响。

二、信道信号强度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信道的好坏可以从信号强度的角度进行评估。

信号强度是指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能量大小。

当信道的信号强度较弱时,由于信号噪声比较高,信息传输容易受到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而当信道的信号强度较强时,信号的传输过程相对稳定,通信质量相对较好。

三、信道带宽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信道的带宽也是决定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

带宽是指信道能够传输的信号频率范围。

当信道的带宽较窄时,传输的信息容量受限,无法传输大量的数据,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而当信道的带宽较宽时,可以传输更多的数据,提高通信质量。

四、信道衰落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信道的衰落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衰落现象。

信道的衰落主要由于多径传播引起,使得信号的传输出现多个强度不同的路径。

当信道衰落较为严重时,不同路径的信号相互干扰,导致信号失真、衰减,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采用合适的信道均衡或码间干扰消除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信道衰落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五、信道延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信道的延时是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历的时间。

延时主要由信号传播速度和传输距离决定。

当信道延时较大时,会导致通信过程中的时延增加,影响通信质量。

特别是对于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应用来说,信道延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更加明显。

总结起来,信道的好坏对通信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实际通信中,我们应选择合适的信道,尽量选择信号强度较高、带宽较宽、衰落较小、延时较低的信道,以提高通信质量。

此外,通过采用适当的信道等效化技术、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也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容错能力,进一步提升通信质量。

通信原理第六版思考题及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第六版思考题及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第六版思考题及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 1.1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的具体1-8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是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类。

通信双方只有一个进行发送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向传输的工作方式另一个只能接受如广播遥测无线寻呼等。

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都能进行收发信息但是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如使用统一载频的普通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能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如电话等。

1-9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以组成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其优势是传输速度快无需附加设备就能实现收发双方字符同步缺点是成本高常用于短距离传输。

串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码元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一个码元地在信道上传其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传输速度慢需要外加措施解决收发双方码组或输字符同步常用于远距离传输。

1-10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有哪些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涉及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标准性、可维护性等。

其中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主要性能指标在模拟通信系统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同样的消息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则需要不同的频带宽度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

具体误差率指标有误码率Pe、误信率Pb。

1-11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来衡量差错率有误码率误信率。

1-12何谓是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码元速率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信息速率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单位是bit/s。

1-13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误码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指错误的码元数在传输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错误码元数/传输总码元数。

误信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第4章信道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是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的通道。

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些装置可以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

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无线信道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传播信号;有线信道利用导线、波导、光纤等媒质来传播信号。

常把广义信道简称为信道。

4.1 无线信道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

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

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电磁波传播主要分为地波、天波和视线传播三种。

地波:频率在2MHz以下,电磁波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

传播时无线电波可随地球表面的弯曲而改变传播方向。

在传播途中的衰减大致与距离成正比。

地波的传播比较稳定,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所以长波、中波和中短波可用来进行无线电广播。

根据波的衍射特性,当波长大于或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波才能明显地绕到障碍物的后面。

地面上的障碍物一般不太大,长波可以很好地绕过它们。

中波和中短波也能较好地绕过,短波和微波由于波长过短,绕过障碍物的本领很差。

由于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失越大,因此中波和中短波的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几百千米范围内,收音机在这两个波段一般只能收听到本地或邻近省市的电台。

长波沿地面传播的距离要远得多,但发射长波的设备庞大,造价高,所以长波很少用于无线电广播,多用于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等。

天波:天波是靠电磁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而传播的,频率范围在2~30MHz。

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

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多次反射,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可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精)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精)

模型中,把P(0/0)、P(1/0)、P(0/1)、P(1/1) 称为信道转移概率。以P(1/0)为例,其含义是 “经信道传输,把0转移为1的概率”。
11
Communication Theory
2.3 恒参信道举例
恒参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 缓慢的;架空明线和电缆、中长波地波传播、 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人造卫星中继、光导 纤维以及光波视距传播等信道是恒参信道。
3
Communication Theory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可以划分为:
调制信道: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 部分。从调制和解调的角度来看,调制器输出 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及传输媒质, 不论其过程如何,只不过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某 种变换。
编码信道: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 部分。
其中,Si (t) 为输入的已调信号;So (t) 为信道总输 出波形;n(t) 为加性噪声/干扰,且与 Si (t) 相互 独立。
f si t 表示已调信号通过网络所发生的(时变)
线性变换。
若设 f si t k(t)si (t) ,则有 so t k(t)si (t) nt
8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Communication Theory
第二章 信道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信道数学模型 恒参信道举例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 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举例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 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信道的加性噪声 小结
1
Communication Theory
2.1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道的特 性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总特性。
29
Communication Theory

通信原理第3章信道

通信原理第3章信道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 ➢ 中继通信: ➢ 卫星通信:静止卫星、 移动卫星
图3.1-5 无线电中继
➢ 平流层通信:利用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电台代替卫星作为 基站的通信。
11
第3章 信 道
三、电离层和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散射 吸收
衰 减
根据应用情况不同,在光纤线路中可能设有中继器 (也可不设)。中继器有两种类型:直接中继器和间接中继器。 所谓直接中继器就是光放大器,它直接将光信号放大以补偿光 纤的传输损耗,以便延长传输距离;所谓间接中继器就是将光 信号先解调为电信号,经放大或再生处理后,再调制到光载波 上,利用光纤继续进行传输。在数字光纤信道中,为了减少失 真及防止噪声的积累,每隔一定距离需要加入再生中继器。
电离层
电离层:约60 ~ 400 km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地面
0 km
6
第3章 信 道
3.短波电离层的传播路径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是利用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在电 离层, 或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所形成 的信道。
离地面60~400 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由分子、原子、离子及自由电子组成,形成的 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X射线。 当频率范围为 3~30 MHz (波长为10-100m)的短波(或称为高频)无线电 波射入电离层时, 由于折射现象会使电波发生反射,返回 地面,从而形成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制 器




线测






处 理
电 信 号

信道传输特性

信道传输特性

2015年11月26日
第4章 信道传输特性
2.布线系统信道、永久链路、CP链路构成模型
如图4.1所示是布线系统信道、永久链路、CP链路构成模型。
图 4.1 布线系统信道、永久链路、CP链路构成模型
2015年11月26日
第4章 信道传输特性
3.光纤信道构成方式
①光纤信道的第一种构成方式是,由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 信间的光纤配线设备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如图4.2所示。
图4.2 光缆经电信间经光纤跳线连接
2015年11月26日
第4章 信道传输特性
②光纤信道的第二种构成方式是,由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 楼层电信间做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 构成,FD只设光纤之间 的连接点,如图4.3所示。
图 4.3 光缆在电信间做端接
2015年11月26日
第4章 信道传输特性
③光纤信道的第三种构成方式是,由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直 接连接至大楼设备间光配线设备构成,FD安装于电信间,只 作为光缆路径的场合,如图4.4所示。
2015年11月26日
第4章 信道传输特性
由香农公式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提高信号和噪声功率之比,能增加信道容量。 ②当噪声功率N→0时,信道容量C可趋于无穷大。这意味着无 干扰信道容量为无穷大。 ③当信道容量C一定时,可以用不同的带宽和信噪比的组合(或 互换)来传输;即信道容量可以通过系统带宽与信噪比的互换 而保持不变。
S C B log 2 1 n B 0
令N=n0B,
S C B log2 1 N

其中,将S/N称为信噪比,则C是用bit/s表示的信道容量,称为香 农容量。信道容量给出了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即能 达到的最大传输能力)与信道带宽B和信噪比S/N之间的关系。

通信原理(Ⅱ)信道特性对传输的影响

通信原理(Ⅱ)信道特性对传输的影响

两T(条发路射径机的)接收信c 号为:

传播衰减
A
Ei
f(t - E0)L和OSA f(t
第一条路径 的时延
-
b
0
- )
ETOT=ELOS +Eg 两条路径R的(接时收延差机)
h2t.求: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E数dr2=Eg

hr
设f (t)的傅里叶θ变i 换(即其θ频0谱)为F():
f (t) F()
2、相位失真:相位~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对语音影响不大,对数字信号影响大 解决办法:同上
3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非线性失真:
可能存在于恒参信道中
定义: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关系
是非线性的。
4、其他失真:
频率偏移、相位抖动…




直线关系
非线性关系
输入电压
图4-16 非线性特性
2)、相位~频率特性:
要求其为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群时延为常数时无失真
群时延定义: () d d

群(

迟)
ms
0

相位~频率特性
频率(kHz)
(b) 群延迟~频率特性
2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1、频率失真:振幅~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频率失真 波形畸变 码间串扰 解决办法:线性网络补偿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一、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举例:各种有线信道、卫星信道… 恒参信道 非时变线性网络 信号通过线性系
统的分析方法。线性系统中无失真条件:
1)、振幅~频率特性:为水平直线时无失真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论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毕红军2014年8月目录一、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电波频段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播途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无线信号的传播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传播及自由空间损耗....................................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射和透射...............................................错误!未定义书签。

斯涅尔(Snell)定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4d 功率定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断点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绕射......................................................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屏或楔形绕射........................................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恒参信道并不是理想网络, 其参数随时间不变化或变化特别缓慢。 它对信号的主要影响可用幅度-频率失 真和相位-频率失真(群迟延-频率特性) 来 衡量。 下面我们以典型的恒参信道――有线电 话的音频信道和载波信道为例,来分析 恒参信道等效网络的幅度-频率特性和 相位-频率特性,以及它们对信号传输 的 影响。
1、信号不失真传输条件


对于信号传输而言,我们追求的是 信号通过信道时不产生失真或者失 真小到不易察觉的程度。 由《信号与系统》课程可知,网络 的传输特性 H ( )通常可用幅度-频 率特性 H () 和相位-频率特性 ( ) 来表征
H () H () e
j ( )

要使任意一个信号通过线性网络不产 生波形失真,网络的传输特性应该具 备以下两个理想条件: (1)网络的幅度-频率特性 H ( ) 是 一个不随频率变化的常数,如图(a) 所示; (2)网络的相位-频率特性 ( )应 与频率成直线关系,如图(b)所示。 其中t0为传输时延常数。
i 1 i 1
缓慢随机变化振幅
n
n
缓慢随机变化振幅
R(t ) X c (t ) cos 0t X s (t ) sin 0t V (t ) cos[0t (t )]
上式中的R(t)可以看成是由互相正交的两个分量 组成的。这两个分量的振幅分别是缓慢随机变化 的。



1 e j 1 cos j sin (1 cos ) sin 2 cos
2 2

2

故得出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模值为
H ( ) A e 2 A cos
j 0
(1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率偏移通常是由于载波电话系统中接收 端解调载波与发送端调制载波之间的频率 有偏差(例如,解调载波可能没有锁定在 调制载波上),而造成信道传输的信号之 每一分量可能产生的频率变化; 相位抖动也是由调制和解调载波发生器的 不稳定性造成的,这种抖动的结果相当于 发送信号附加上一个小指数的调频。 以上的非线性失真一旦产生,一般均难以 排除。 这就需要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从技术上加以 重视。
- 由第i条路径的随机相位;
i (t ) - 由第i条路径到达的接收信号振幅;
i (t )
上式中的
- 由第i条路径达到的信号的时延;
i (t ), i (t ), i (t )
都是随机变化的。
应用三角公式可以将式(4.4-1)改写成: (4.4-2)
R(t ) i (t ) cos i (t ) cos 0t i (t ) sin i (t ) sin 0t

1 e j 1 cos j sin (1 cos ) sin 2 cos
2 2

2

故得出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模值为
H ( ) A e 2 A cos
j 0
(1 e
j
)

2
按照上式画出的模与角频率关系曲线: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由于随参信道的上述特点,它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要比恒参信道严重得多。从 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多径衰落与频率弥散 2. 频率选择性衰落与相关带宽

1. 多径衰落与频率弥散 由上面讨论可知,信号经随参信道传 播后,接收的信号将是衰减和时延随时 间变化的多路径信号的合成。 Nhomakorabea
就每条路径信号而言,它的衰耗和时延 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电离层或对 流层的变化机理随机变化的。 因此,多径传播后的接收信号将是衰减 和时延随时间变化的各路径信号的合成。

概括起来,随参信道传输媒质通常具有 以下特点: (1)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随机变化; (2)信号传输的时延随时间随机变化; (3)多径传播。



网络的相位-频率特性还经常采用群迟 延-频率特性 ( )来衡量。 所谓群迟延-频率特性就是相位-频率特 性对频率的导数,即 d ( )



( )
d
可以看出,上述相位-频 率理想条件,等同于要 求群迟延-频率特性 应是 一条水平直线,如图(c) 所示。
i 1 i 1
缓慢随机变化振幅
n
n
缓慢随机变化振幅
R(t ) X c (t ) cos 0t X s (t ) sin 0t V (t ) cos[0t (t )]
上式中的R(t)可以看成是由互相正交的两个分量 组成的。这两个分量的振幅分别是缓慢随机变化 的。






设发射信号为:f(t) 仅有两条路径,路径衰减相同,时延不同 两条路径的接收信号为:A f(t - 0) 和 A f(t - 0 - ) 其中:A - 传播衰减, 0 - 第一条路径的时延, - 两条路径的时延差。 求: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 设f (t)的傅里叶变换(即其频谱)为F():
二、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 的影响



本节知识要点: 多径传播 多径衰落 频率弥散 选择性衰落 相关带宽 分集接收:空间分集,频率分集,角度分集, 极化分集



随参信道的特性比恒参信道要复杂得多, 对信号的影响也要严重得多。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包含一个复杂的传输 媒质。 虽然,随参信道中包含着除媒质外的其 它转换 器,自然也应该把它们的特性 算作随参信道特性的组成部分。



结论:发射信号为单频恒幅正弦波时,接 收信号因多径效应变成包络起伏的窄带信 号。 这种包络起伏称为快衰落 - 衰落周期和码 元周期可以相比。 另外一种衰落:慢衰落 - 由传播条件引起 的。
2. 频率选择性衰落与相关带 宽

当发送的信号是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信 号时,多径传播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建立这个概念。 为分析简单起见,假定多径传播的路径 只有两条,且到达接收点的两路信号的 强度相同,只是在到达时间上差一个时 延。

但是,从对信号传输影响来看,传输媒 质的影响是主要的,而转换器特性的影 响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 略不计。因 此,本节仅讨论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所 具有的一般特性以及它对信号传输的影 响。



属于随参的传输媒质主要以电离层反射、 对流层散射等为代表,信号在这些媒质 中传输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 图8(a)为电离层反射传输示意图,图 8(b)为对流层散射传输示意图。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由发射点出发的电 波可能经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点,这种现 象称多径传播。



相位-频率失真(群迟延失真)如同幅 频失真一样,也是一种线性失真。 因此,也可采取相位均衡技术补偿群迟 延失真。即为了减小相移失真,在调制 信道内采取相位均衡措施,使得信道的 相频特性尽量接近图 (b)所示线性。 或者严格限制已调信号的频谱,使它保 持在信道的线性相移范围内传输。



恒参信道幅度-频率特性及相位-频率特 性的不理想是损害信号传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也还存在其它一些因素使信道的 输出与输入产生差异(亦可称为失真), 例如非线性失真、频率偏移及相位抖动 等。 非线性失真主要由信道中的元器件(如 磁芯,电子器件等)的非线性特性引起, 造成谐波失真或产生寄生频率等;

多径传播时的相对时延差通常用最大多径时 延差来表征,并用它来估算传输零极点在频 率轴上的位置。
(a) 插入损耗~频率特性


十分明显,有线电话信道的此种不均匀 衰耗必然使传输信号的幅度-频率发生 失真,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 此时若要传输数字信号,还会引起相邻 数字信号波形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 即造成码间串扰(码元之间相互串扰)。
相位-频率失真(群迟延失真)


所谓相位-频率失真,是指信道的相位频率特性或群迟延-频率特性偏离 (b)、 (c)所示关系而引起的失真。 电话信道的相位-频率失真主要来源于 信道中的各种滤波器及可能有的加感线 圈,尤其在信道频带的边缘,相频失真 就更严重。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一、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二、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一、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本节知识要点: 信号不失真传输的条件 幅度—频率失真 相位—频率失真 减小失真的措施 非线性失真 频率偏移 相位抖动


由于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固定 不变的或者是变化极为缓慢的,因而可 以等效为一个非时变的线性网络。 从理论上讲,只要得到这个网络的传输 特性,则利用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 方法,就可求得已调信号通过恒参信道 后的变化规律。

上式中的R(t)可以看成是由互相正交的两 个分量组成的。这两个分量的振幅分别是 缓慢随机变化的。 式中
V (t ) X c2 (t ) X s2 (t ) - 接收信号的包络
1


(t ) tan
X s (t ) X c (t )
-接收信号的相位

所以,接收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包络和相 位随机缓慢变化的窄带信号,其波形与频 谱如图4-18所示。
j 0
(1 e
j
)
上式两端分别是接收信号的时间函数和频 谱函数

故得出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为
AF ( )e j 0 (1 e j ) j 0 j H ( ) Ae (1 e ) F ( )
上式右端中,A - 常数衰减因子, j 0 e - 确定的传输时延, j (1 e ) - 和信号频率有关的复因子,其模为
图4-18 多径效应



曲线的最大和最小值位置决定于两条路 径的相对时延差。 而 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对于给定频 率的信号,信号的强度随时间而变,这 种现象称为衰落现象。 由于这种衰落和频率有关,故常称其为 频率选择性衰落。

上述概念可推广到一般的多径传播中去。 虽然这时信道的传输特性要复杂的多, 但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基本规律将是 相同的,即频率选择性将同样依赖于相 对时延差。

图示出的是一个典型 的电话信道的群 迟延-频率特性。不难看出,当非单一 频率的信号通过该电话信道时,信号频 谱中的不同频率分量将有不同的迟延, 即它们到达的时间先后不一,从 而引 起信号的失真。
群( 延 迟) ms
频率(kHz)
(b) 群延迟~频率特性


相频失真对模拟话音通道影响并不显著, 这是因为人耳对相频失真不太灵敏;但 对数字信号传输却不然,尤其当传输速 率比较高时,相频失真将会引起严重的 码间串 扰,给通信带来很大损害。 所以,在模拟通信系统内往往只注意幅 度失真和非线性失真,而将相移失真放 在忽略的地位。但是,在数字通信系统 内一定要重视相移失 真对信号传输可 能带来的影响。

多径效应分析:
设 发射信号为
A cos 0 t
R(t )
接收信号为
接收信号为
R(t ) i (t ) cos 0 [t i (t )]
i 1
n
i (t ) cos[0t i (t )]
i 1
n
(4.4-1)
式中
i (t ) 0 i (t )




由式(4.4-5)和图4-18可以看出: (1)从波形上看,多径传播的结果 使确定的载频信号变成了包络和相位都 随机变化的窄带信号,这种信号称为衰 落信号; (2)从频谱上看,多径传播引起了 频率弥散(色散),即由单个频率变成 了一个窄带频谱。 通常将由于电离层浓度变化等因素所 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慢衰落;而把由于 多径效应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快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