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题技巧.doc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
高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专业术语及其作用Ⅰ.常用写作手法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只有5种作用详见五~八二、表现手法: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反衬、比喻、幽默、讽刺、联想、想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的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三、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加强语气;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注: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名称上既有重合又有不同,要学会分清两者的差别四、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 , 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五、记叙及作用:1 顺叙作用: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波澜起伏;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使中心更突出;4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描写:1、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2、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4、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4.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6.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7.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七、议论、抒情: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蕴藉;八、说明:以说明文为主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Ⅱ.常用的人称第一人称我: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我们:1.说理性——有号召力2.抒情性——有感染第二人称你,你们:1.赞美性质:亲切感2.批评性质: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2非人:拟人化—同上第三人称他,他们: 客观真实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Ⅲ.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照应上文、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文首句:①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③埋下伏笔,④设置悬念,⑤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⑥总领下文;文中句:①前后照应,②承上启下过渡;③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④为下文作辅垫;文末句:①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②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③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④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Ⅳ.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Ⅴ.其它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动词的作用:可以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形容词的作用:可以生动形象地描写某物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的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矛盾句的作用: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不同文体中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关联词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指代词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知识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在高中知识点中地位较为重要,应予以准确把握;1.分类:消息以叙述为主;简短精炼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详细生动,完整叙述新闻全过程2.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3.新闻四原则:报道及时;完全真实;内容新鲜;篇幅短小4.新闻的写作模式:标题内容精髓所在导语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作用:揭示消息核心或吸引读者主体承接导语,详细叙述事实结尾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作用:收束全文;呼应导语;升华主题科技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双层含义1、浅层和深层浅层一般与文章内容有关;深层一般与文章中心有关浅层一般是物质性的;深层一般是精神性的2、虚写与实写梦;现实 // 幻想;现实 // 想象;眼前……3、角色主体不同造成的含义不同逐层深入的集中1、逻辑性深入分类无限,重在掌握什么是逻辑性2、情感的深入夸大化;深入化3、从感性到理性具体题型及其答题方法➢题型一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提问方式:1.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这句话3.某句话里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解答步骤:①写出表面意思;②写出深层意思;③写出内涵意义的升华结合文章主旨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例题: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2对句子..的理解·例题:2007年广东卷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答:①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字面意思;②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内涵意义;③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内涵意义升华;3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例题: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答:①“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 “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内涵意义;②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寓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内涵意义升华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题型二:文章的写作思路①提问方式:文章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答:错误!从结构和内容入手;错误!从写作手法入手;如修辞的运用;②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例题: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③提问方式: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某段的段意不同文体的概括方式不同详见不同文体之间的答题差别——六概括段意④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文首、文中、文末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例题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例题2:2004年高考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答: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例题3:2004年高考题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答: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注:分析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与分析文章段落语句的作用的步骤很像,但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只须结合内容和结构答题,后者还须考虑写作手法;答题时要看清问题究竟问的是什么;⑤提问方式:这篇文章的行文主旨是什么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答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答:①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②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中心思想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题型三:分析作用文章段落语句的作用必须从内容、结构等方面来进行做答答题模式: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2、内容上1.设置悬念,开篇点题,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3.照应前文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5.抒发情感,刻画人物性格6.深化主题,点明中心,画龙点睛3、写法上从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两方面入手并分析其作用➢题型四:分析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例题: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分析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题型五: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例题: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例题:“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答: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例题1: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例题2:2004年高考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题型六: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①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例题1: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例题2:2004年高考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1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例题3:2004年高考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②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点出人称+人称作用·例题: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题型七:有关表达方式的题型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阅读题解答技巧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阅读题解答技巧信息类文本阅读-------单文本(一)信息理解与推断客观题常见的设误陷阱:信息遗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先后倒置、表述绝对、答非所问、指代有误、观点混淆、主次混淆、或然必然混淆、未然已然混淆、因果关系错乱、忽略条件或加强条件造成判断错误与推理牵强等。
主观题常见考法:概括侧重点、寻找原因、说明表现、梳理过程、提出对策、总结特点、比较异同等。
解决方法:①摘取、加工文中的关键词句;②独立概括文意。
(二)分析论证相关(三)分析论证特点2.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总分总式结构、正反对比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和并列式结构等。
分析文本的论证结构:重在分析文章外显的结构特征。
答题时首先应指出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等),然后阐释每部分是怎样体现这样的结构的,比如每部分之间如何体现递进、如何体现对照、如何体现总分关系。
4.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的步骤:1.找准论述对象。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出处或题目快速找出文章的论述对象。
2.抓关键词和关键句。
抓住文章中有助于理解内容的关键词和揭示文章思路结构的关键句子,归纳段意,梳理层次。
3.规范作答。
结合答题术语,组织作答。
首先,提出······论点引出······论题/通过······事例(传说、故事等)。
然后,从······方面(角度),用······论证方法从正面/反面论证······观点/论题。
最后,总结······观点/重申论点,得出······结论/总结全文,归纳论点/提出希望分析文本行文脉络(思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的回答区别:行文脉络(思路):重在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答题时注意使用体现行文思路或顺序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来串联各层内容。
最实用的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最实用的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一、论述类文章阅读答题技巧这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3个小题。
做好这3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
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
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
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
细微处要搞清楚。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
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
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
要注意整体把握。
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
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备战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及模板题型一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提问方式:1.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这句话?3.某句话里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答:○1写出表面意思;○2写出深层意思。
(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例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内涵意义)(2)对句子的理解例2007年广东卷《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答: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
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3)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例《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分)答:○1“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2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寓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题型二:文章的写作思路提问方式:文章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答:○1从结构和内容入手;○2从写作手法入手;如修辞的运用。
题型三:分析作用(1)词语、句子的作用(2)内容的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3.照应前文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5.刻画人物性格(3)结构的作用: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③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前文,深化主题,卒章显志。
(4)修辞的作用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答:○1写出修辞;○2写出在文中如何运用;○3写出作用。
高考语文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偏向于实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文章,下面是高考语文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解题意识:一、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
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考生必须注意。
意义点与意义块。
二、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阅读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
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
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
五、术语意识Ⅰ传记类文本阅读传记的文体特点一、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
高中散文阅读技巧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1.认真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2.对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提取关键信息。
3.分点作答,语言简洁、准确。
题型二:理解词句含义1.理解词语含义-考虑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理解句子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其深层意思。
-联系上下文,从句子所在段落、文章主旨等方面综合考虑。
题型三:分析表现手法1.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2.指出文中使用的具体表现手法。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该表现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如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四:赏析语言特色1.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精妙之处。
2.从修辞手法角度,指出使用的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3.从句式角度,如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分析其节奏和表达效果。
4.从语言风格角度,判断是豪放、婉约、质朴、华丽、诙谐等,并结合文本说明。
题型五:探究主旨情感1.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
2.关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3.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题型六:作用类题目(如段落作用、标题作用等)1.内容方面-概括段落或标题所涉及的内容。
-思考其对表现人物、主题等的作用。
2.结构方面-开头段: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奠定基调等。
-中间段:承上启下、过渡、补充等。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题等。
3.表达效果方面-考虑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等。
题型七:人物形象分析1.从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入手,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2.关注间接描写,如通过他人的反应、评价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一定的影响。
4.结合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概括其性格特点和品质。
题型八: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营造特定的氛围,如欢快、悲伤、紧张等。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最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归纳
最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进行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高考阅读文章分类
高考阅读文章分类高考阅读文章分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并能够对文章的主旨、作者意图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阅读文章分类题目,下面将对高考阅读文章分类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备考建议。
高考阅读文章分类主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夹叙夹议文以及记叙文等几种常见的文体。
下面将对每一类文章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旨在向读者传递信息或者解释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文体。
在高考阅读文章分类中,说明文常常以解释一种科学原理、介绍一种技术方法或者传达一种观点等方式呈现。
考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应该注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能够准确归纳总结文章的要点。
2.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陈述观点和论证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在高考阅读文章分类中,议论文常常用来表达作者对某一问题的态度或者观点,并通过事实、论证和例子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考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应该注意辨别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判断作者的论证是否合理和充分。
3. 夹叙夹议文:夹叙夹议文是一种结合描述和评论的文体。
在高考阅读文章分类中,夹叙夹议文常常通过叙述和分析故事情节或者描述事件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考生在阅读夹叙夹议文时,应该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事件,并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否与故事或事件相符。
4. 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通过记述事件或者故事情节来表现作品内涵和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体。
在高考阅读文章分类中,记叙文常常通过描述和描绘人物形象、时间和空间等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考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应该注意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并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解题技巧和备考建议:1. 提前熟悉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风格,了解不同文体所表达的意思和目的。
可以多读一些相关的文章,提高对不同文体的辨别能力。
2. 重点注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意图。
高考语文 常用文体阅读与答题技巧
2.传记的答题方法 (1)认真审题,领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 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 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 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整体阅读,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 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3)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题语言。主要途径是提炼概括、转换说 法、语言重组等。
叧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幵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収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叏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觃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高三总复习
新课标·语文
附录18 常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和答题方法
高三总复习
新课标·语文
(2)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 文的段落层次。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 文不同。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 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把握中心,把握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 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态度。
高三总复习
新课标·语文
(2)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判断词、句在文中的意思,那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 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条件,从而把握其内涵。 科普文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要 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是省略(或承前 或启后)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 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文中这些词语的含义 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三种技巧:①瞻 前顾后法,即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高考语文】高中阅读理解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类型及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模板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
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是什么
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是什么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1.理解语句含义题2.筛选整合信息题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4.导语的作用题5.背景的作用题6.结语的作用题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9.分析语言特色题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新闻文体的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1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各种文体阅读题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1)文学常识: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题目②作者姓名③作者朝代。
其他如:作者的字号、对作者的评价、相关作品等不会作为考试内容。
(2)文中名句的默写:空出两个句子,根据前后句填空。
要注意平时的默写落实,防止音对字错的现象。
(3)朗读节奏的划分:以前从没有涉及,但2008年中考很可能会考,尤其是2006年的《考试说明》中已出现了划分朗读节奏的样题。
这种题要求考生用/ 来划出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提示,如告诉考生划两处或三处。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应对这一题型,我们教给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
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又如今齐地/方千里等。
(4)解释实词的含义。
词语解释五大类:通假,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字词。
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5)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译句与原句的对应,重点字词务必解释出来。
①注意句式:省略,判断,倒装,反问。
②原则:信、达,雅。
直译为主。
③步骤:切,直,补,调,誊。
六不译: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古今义相同的。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一般要用直译法。
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
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
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新教参,加以整理。
牢牢记住每段的段意,每课的中心,注意每课的课后题。
(7)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
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
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能力角度上说,是考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高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题目设置与对应技巧: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1、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2、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3、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方便寻找对应原文。
4、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
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5、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
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
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
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
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高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中心思想概括:如: 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