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英文名称:Basis of geodesy课程编码:x2071671学时数:56其中实践学时数:16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5适用专业:测绘工程一、课程简介《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国家控制网与工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精密测绘仪器的使用及精密水准测量与水平角观测、椭球面的几何特征与测量计算、高斯投影及其计算等内容。

为后续测绘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大地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通过《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够运用《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理论知识,认识与分析学习自己专业课程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具备建立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工作能力,为控制网的建立、技术设计书的编写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了解控制测量新技术的发展概况,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控制测量学的主要内容及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重点和难点:控制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的概念。

(二)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了解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方法,掌握国家水平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及选点、建标和埋石的方法。

重点:国家水平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难点:水平控制网的精度估算(三)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熟练掌握精密光学经纬仪,精密电子测角仪器的操作方法,掌握精密测角仪器测量角度的观测原理与方法。

重点:角度观测方法与步骤。

难点:测站平差。

(四)高程控制测量了解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前景,熟练掌握精密水准仪的操作方法,掌握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验方法,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与概算,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与步骤,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

重点: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难点:提高精密水准测量精度的措施。

注册测绘师讲义第一章 大地测量 第一节教案

注册测绘师讲义第一章 大地测量 第一节教案

第一章大地测量第一节大地测量概论主要内容(基准问题):1、坐标系统;2、高程系统;3、深度基准4、重力基准;5、时间基准知识点1:参心坐标系统:根据其原点位置不同,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

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

54坐标系、80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大地原点;54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前苏联的普尔科沃;80坐标系:1975年国际椭球体;陕西西安;三个概念:大地线、子午圈、卯酉圈;高斯投影、兰伯特投影;知识点2:地心坐标系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和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构成全球观测网点,经数据处理,得到itrf点(地面观测点)站坐标和速度场等。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f's 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由三级构成。

第一级为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它是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的主控制;第二级是与连续运行站定期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第三级是加密大地控制点.(itrf)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

知识点3: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现采用的高程基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 260 4 m。

水准原点网由主点-----原点、参考点、附点共6个点组成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

正常高:由地面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

正高:沿重力(垂)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大地高: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n为大地水准面差距,为高程异常(参考椭球面,法线)存在水准面不平行性,需要进行水准概算;知识点4:例题:gps点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ξ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a)。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438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大地测量学基础/ Fundamental of Geodesy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48/3(其中实验学时:8)先修课程: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大地测量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第二版)张华海等.应用大地测量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测量方向的核心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解大地测量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熟悉和掌握各种等级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椭球大地测量、控制网建立原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测绘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技能。

该门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大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3.2专业知识(1)熟悉大地测量基准及空间参考框架的概念与基础理论;(2)掌握卫星定位控制网、边角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等空间框架基准网设计与实施的原理与方法;(3)掌握不同等级控制网的设计、布设、施测与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工程实施流程;2.2.1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2.2.4思维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与时俱进地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3.1.1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

3.3.1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知识:掌握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基本概念、地球重力场基本理论、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控制网建立原理、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使学生具备布设各种等级控制网、制定控制测量观测计划及实施,数据获取及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 绪论§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1.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参考系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

(1)经典大地测量:地球刚体不变、均匀旋转的球体或椭球体;范围小。

(2)现代大地测量:空间测绘技术(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大地测量为特征,范围大。

1.2大地测量学的作用(1)大地测量学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

如交通運輸、工程建設、土地管理、城市建設等(2)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如地震、山体滑坡、交通事故等的監測與救援。

(3)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如:卫星、导弹、航天飞机、宇宙探测器等发射、制导、跟踪、返回工作都需要大地测量作保证。

§2大地测量学基本体系和内容2.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应用大地测量、椭球大地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大地重力测量、测量平差等;新分支:海样大地测量、行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惯性大地测量。

(1)几何大地测量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等。

(2)物理大地测量学(即理论大地测量学)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

(3)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2.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606总学时:40+8总学分:3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及层次:测绘工程本科相关课程:测量学基础,测绘学概论教材:《大地测量学基础》,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推荐参考书:《控制测量学》,孔祥元、梅是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成就和发展为着眼点,着重阐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与方法,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大地测量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内容:1.绪论主要介绍大地测量学的定义、作用、基本体系和内容、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

2.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包括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大地水准面及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大地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概念。

3.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包括地球椭球的数学性质,地面观测值化归椭球面的方法,大地主题解算的基本知识,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高斯投影方法及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基本概念。

4.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换算基础包括椭球定位与定向,坐标系统的类型,各种不同坐标系统的换算模型。

5.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包括国家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工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大地测量仪器,精密电磁波测距,精密角度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GPS测量,数据处理模型及大地测量数据库。

6.深空大地测量包括深空探测及其特点,月球的基本参数,深空测控网及行星大地测量简介。

要求:1.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包括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概念、确定地形状及大小的基本原理、高程系统,地球椭球面上的大地测量计算原理与方法、地面观测值归算、投影基本理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灵活运用。

大地测量(全套教学课件110p)

大地测量(全套教学课件110p)

X
子午圈曲率半径
M dS dB
dS dx sin B
M dx 1 dB sin B
x a cosB W
dx dB
a
sin
BW cosB W2
dW dB
dW d 1 e2 sin 2 B e2 sin B cos B
dB
dB
W
dx dB
a sin B W3
(1
e2 )
N n0 'n2 'cos2 B n4 'cos4 B n6 'cos6 B n8 'cos8 B
m0 ' c a / (1 e2 )
m2
'
3 2
e'2
m0
'
m4
'
5 4
e'2
m2
'
m6
'
7 6
e'2
m4
'
m8
'
9 8
e'2
m6
'
(m10
'
)
11 10
e'2
m8
'
n0 ' c a /
2、空间直角坐标系
定义: 1、坐标原点位于总地 球椭球(或参考椭球)质心; 2、Z轴与地球平均自转轴相重合, 亦即指向某一时刻的平均北极点; 3、X轴指向平均自转轴与平均格 林尼治天文台所决定的子午面与赤道面的交点G; 4、Y轴与此平面垂直,且指向东为正。
地心空间直角系与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之分。
3、子午面直角坐标系
径乘以两截弧平面夹角的余弦。
r N cosB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教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环节。

(二)任务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的操作方法,以及方向观测法测角和二等水准测量实施步骤,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与组织测绘生产的能力。

三、要求与安排方式
(一)实验要求
1、实验前认真复习理论知识
2、对实验所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认真学习
3、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作业
(二)实验安排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
四、实验项目设置
实验一
注:“实验类型”中用“√”标记选项。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
1、实验操作步骤
2、实验数据
(二)成绩评定方法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实施,数据满足精度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小组需重做。

《物理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

《物理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

《物理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400301课程负责人:李建成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Geodesy课程类别:必修、选修课程学分数:2.5课程学时数:45授课对象:测绘工程专业/地球物理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数学物理方程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基本知识、重力测量的作业模式及操作方法,为学生毕业后开展生产作业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学科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主要讲述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过程,位理论基础知识,正常重力场的确定,重力归算,确定大地水准面的理论与方法,重力测量原理,高程系统;此外还介绍物理大地测量学中计算方法,卫星测高学和卫星重力学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的结构及学时安排四、模块教学任务第一章概述重点讲授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及学科内容,该课程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海洋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与军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位理论基础2。

1引力及引力位2.2层、面、质体引力及其位2。

3球谐函数2。

4大地测量边值问题本章重点讲授引力及引力位的定义,质点引力位、质面(单层和双层)引力位、质体引力位,引力位的正则性、引力位及其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连续性问题等;Laplace方程的求解方法,特殊函数勒让德函数的形式、性质、计算方法;三类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的定义、Stokes定理。

第三章重力和重力位3。

1重力和重力位3.2重力场的几何学3.3正常重力和正常重力位3.4扰动位和重力异常3.5改进的Poisson积分公式和 Stokes公式3.6扰动位及其重力场参数的表达本章重点讲授重力位和离心力位的定义及性质;地球重力场的几何意义,大地水准面的曲率;引进地球正常重力场的目的意义及基本要求,正常重力和正常重力位的定义及性质,地球重力位的球函数展开式及其零阶项、一阶项和二阶项的物理意义,利用Laplace方法和Stokes方法确定地球正常重力场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果,实用正常重力公式及正常重力场的基本性质。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第一篇: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对学生建立测绘基准(包括: 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测绘系统(包括: 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等测绘学科的基本概念, 了解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和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技术, 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作风,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将大地测量学理论学习与测绘实践紧密结合,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为主线, 以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工程实际应用为主导, 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 从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入手, 逐步引入各类测绘成果处理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各种基准和系统, 并安排相应的计算实习,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是近年我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产物, 要力求避免原有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拼凑, 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对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的要求, 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知识基础, 明确课程主旨, 合理选取课程内容, 贯彻“少而精”的方针。

因此, 本课程并不完全遵循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 也不受限于以往的课程设置范式。

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与适当介绍学术热点、学术前沿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 但恰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热情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的画龙点睛之处。

因此, 本课程在重视基础内容的经典性和完整性的同时, 也酌情安排一些关于学科新进展的窗口, 以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并作为测量工程后续专业课程的接口。

《大地控制测量》教学大纲

《大地控制测量》教学大纲

《大地控制测量》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ntrol surveying课程编码:080920075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学分:4适用对象:测绘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测量平差基础,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1)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必修课。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控制网建立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现代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能够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计算机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以及了解各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同时,通过课间实验、实训、教学实习,使学生在外业和内业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2、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3、控制网的布设形式4、控制测量新技术的发展概况掌握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和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1、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2、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3、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4、导线网的精度估算5、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6、工程水平控制网优化设计概述7、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8、选点、建标和埋石掌握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和控制网的选点、建标和埋石等,了解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和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等。

难点: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第三章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1、精密测角仪器的基本构造2、精密学学经纬仪Wild T3的构造特点3、Wild T3学光经纬仪的度盘读数显微镜的光学系统4、双平行玻璃板光学测微器的构造及测微原理5、双平行玻璃板光学测微器的检验6、双光楔光学测微器的构造及测微原理7、垂直度盘指标自动归零的补偿原理8、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和水平轴倾斜误差9、经纬仪的垂直轴倾斜误差10、精密电子测角仪器11、精密测角的误差影响12、方向观测法13、分组方向观测法14、全组合测角法15、偏心观测与归心改正掌握精密测角仪器(光学和电子)的使用、误差和检验,方向观测法和分组方向观测法;了解精密测角仪器(光学和电子)的基本构造和全组合测角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与2009年考研考试大纲对比注:教学要求中有下划线的内容即为考研考试大纲内容,不一样的要求用小括号说明并加画下划线。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测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开课对象:测绘专业学生。

二本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删除了陈旧、过时的内容,增添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技术。

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如地球重力学、实用天文学、椭球大地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大地坐标系的建立与变换等相关内容。

内容广、难、深。

但课时短。

在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侧重于(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内容、地位与作用、(了解)发展简史及未来展望,熟练掌握(熟悉)经典大地测量与现代大地测量的区别。

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1、了解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掌握岁差、章动、极移的概念,掌握恒星时、世界时、历书时、力学时、原子时、协调世界时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坐标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惯性坐标系、协议天球坐标系、瞬时平天球坐标系、瞬时真天球坐标系的定义以及其相互关系;3、掌握地固坐标系的定义,熟练掌握协议地球坐标系、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协议地球坐标系与协议天球坐标系的其相互关系;4、了解参心坐标系的建立方法,一点定位和多点定位的基本原理;了解北京54坐标系、80坐标系、新北京54坐标系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与区别;了解地心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掌握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概念;5、熟练掌握站心坐标系的定义、站心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6、熟练掌握坐标系之间的换算关系(平面之间坐标、空间直角坐标、不同大地坐标等)。

(熟练掌握几种坐标系统的定义以及其相互换算关系);第三章地球重力场基本原理1、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重力位、地球重力、正常重力位、正常重力的概念;掌握正常重力公式推导思路;2、了解正常重力场参数;掌握正常椭球、水准椭球、总地球椭球、参考椭球的概念;3、熟练掌握正高系统、正常高系统的概念,了解(掌握)力高高程系统的定义(概念);4、熟练掌握国家高程基准;5、了解(掌握)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定义与测定方法;了解(掌握)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方法。

2005《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学》教学大纲

2005《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学》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学英文名称:Geodesy and Control surveying开课学期:5学时/学分:80/5(其中实验教学:30学时)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课专业:测绘工程专业选用教材:1、宁津生,《大地测量学》,武测出版社,19992、孔祥元,《控制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主要参考书:1、胡明城,现代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2、徐绍铨,《GPS原理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刘大杰、童晓华,《控制测量学》,同济大学,20014、宁津生,《大地测量学》,武测出版社,19995、丘其宪,《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20036、李征航,徐德宝,《空间大地测量理论基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7、李庆海,《卫星大地测量原理》,测绘出版社,19998、周忠漠,《GPS测量原理与应用》,测绘出版社,1999执笔人:于小平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学》课程是学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它是碎部、施工、放样和形变测量的基础。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控制测量的理论、方法和观测成果处理的一门科学。

控制测量主要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控制网,确定地面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精确位置,为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测量建立具有必要精度的控制网。

同时,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升降和地震预报提供重要资料。

它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如下内容:1.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知识,水平和高程基准面的有关概念及其参数;2.布设和建立控制网(包括水平和高程控制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重点在三、四等水平控制网和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和建立;3.精密光学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的使用与检验;4.地面观测值归算至高斯平面上的各项改正;5.高斯投影和相邻带坐标换算;6.控制网的概算;7.了解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和控制测量的最新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606
总学时:40+8
总学分:3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及层次:测绘工程本科
相关课程:测量学基础,测绘学概论
教材:《大地测量学基础》,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推荐参考书:《控制测量学》,孔祥元、梅是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成就和发展为着眼点,着重阐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与方法,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大地测量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内容:
1.绪论
主要介绍大地测量学的定义、作用、基本体系和内容、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

2.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
包括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大地水准面及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大地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概念。

3.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
包括地球椭球的数学性质,地面观测值化归椭球面的方法,大地主题解算的基本知识,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高斯投影方法及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基本概念。

4.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换算基础
包括椭球定位与定向,坐标系统的类型,各种不同坐标系统的换算模型。

5.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包括国家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工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大地测量仪器,精密电磁波测距,精密角度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GPS测量,数据处理模型及大地测量数据库。

6.深空大地测量
包括深空探测及其特点,月球的基本参数,深空测控网及行星大地测量简介。

要求:
1.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包括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概念、确定地形状及大小的基本原理、高程系统,地球椭球面上的大地测量计算原理与
方法、地面观测值归算、投影基本理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灵活运用。

2.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卫星定位、电子全站仪、数字水准仪及重力测量和天文测量等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数据处理等技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和提高编程计算能力。

3.了解现代大地测量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深空大地测量基本概念。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讨论与列举工程实例即理论联系实际等课堂授课方法,通过习题课及课外作业等手段使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