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个人简介、致橡树赏析

合集下载

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赏析】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妙笔生花的精彩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文明,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

这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语言清丽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舒婷《致橡树》原文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赏析】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妙笔生花的精彩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文明,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

这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语言清丽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致橡树写作手法

致橡树写作手法

致橡树写作手法摘要: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致橡树》诗歌背景2.作者舒婷简介二、诗歌主题与写作手法1.主题:对爱情的独特诠释2.写作手法:象征、拟人、对仗、意象等三、诗歌具体内容分析1.橡树与木棉树的象征意义2.诗中拟人手法及作用3.对仗与韵律的运用4.意象的丰富与诗意表达四、诗歌意义与影响1.对爱情观念的启示2.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启示与影响正文:《致橡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作者是我国著名女诗人舒婷。

该诗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首先,从诗歌背景来看,《致橡树》创作于20 世纪80 年代,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繁荣时期,各种诗歌流派纷呈。

作者舒婷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现代意识,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诗歌主题为对爱情的独特诠释,通过橡树与木棉树的意象,作者表达了爱情中独立与相互扶持的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舒婷运用了象征、拟人、对仗、意象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韵味丰富,诗意盎然。

具体来看,诗中的橡树和木棉树分别象征着男女双方。

橡树挺拔、坚韧,木棉树则美丽、独立。

作者通过对这两种树的描绘,展现了爱情中双方相互独立又相互扶持的关系。

同时,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如“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通过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在诗歌形式上,舒婷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韵律。

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通过对仗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和谐美观。

而在韵律方面,诗歌整体押韵和谐,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鸟儿”、“雷电”等,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想象力。

总之,《致橡树》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导读: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致橡树》原文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致橡树作品赏析

致橡树作品赏析

致橡树作品赏析篇一:致橡树是中国现代作家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该诗的赏析和拓展。

《致橡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舒婷对她的爱情经历的描述。

舒婷曾亲身经历过一段真挚的爱情,但由于她的独立性和坚定,她决定将自己的爱情宣言写下来,表达她对爱情的信念和追求。

这首诗以“我”和“他”之间的爱情为开端,通过对两人相依相伴的描述,表达了爱情的真谛:爱情是需要付出和牺牲的。

接着,诗人描绘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互相拥抱、抚摸等动作,这些动作表达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和爱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比喻和排比的手法,表达了两人之间的爱情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例如,诗人用“灵魂”和“血液”等比喻,强调了两人之间的互相依赖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同时,诗人还通过“坚实的墙壁”、“伟大的桥梁”等排比手法,强调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相支持的力量。

除了对爱情的描述外,这首诗还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诗人用“自然”和“社会”等词汇,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

她认为社会缺乏真正的爱情和亲密关系,而是充斥着虚伪和浮躁。

同时,诗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即“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独立的,而不是依赖的;真正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互相支持的,而不是互相占有的”。

《致橡树》这首诗充满了爱情、亲密关系、社会思考和价值观等元素,展现了舒婷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世界。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篇二:致橡树是中国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这首诗的正文和拓展: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是这样,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我的爱人,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时,我才发现我真正的自己;你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都交给我去承受,这才是爱情的意义。

赏析 致橡树

赏析 致橡树

舒婷是朦胧诗派具有代表性的女诗人。

其诗风婉约秀美,又不乏力量。

她擅长于发现自我情感的律动、捕捉复杂细致的情感,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的情感。

《致橡树》一诗写于1977年,是文革结束之后出现最早的爱情诗。

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

在诗中,诗人表达出来的女性的爱情观念是全新的具有颠覆性质的。

从历史渊源来看,攀附型的爱情观在中国的传统爱情观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这一点无须赘述,只要看看《氓》中女主人公的血泪控诉即可明晓。

“文革”结束以后,文坛开始全面复苏,诗界也出现一阵新风。

比起北岛、顾城而言,舒婷更偏重于爱情题材的写作,在对真诚爱情的呼唤中融入理想,展露一种强烈的女性独立的意识。

【1】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热烈、诚挚而坚贞的爱情。

本诗中,诗人连用了四个比喻来阐明她对于理想爱情的态度:她不愿做凌霄花,别人的总是别人的借爱人的高枝炫耀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拥有;不愿做痴情的鸟儿,只是整天赞扬爱人;不愿做源泉,爱情并不是一味地复出;也不愿做险峰,爱情也不是牺牲自己来拔高别人。

在诗人眼里,爱情不是妥协,不是屈服,不只是付出;一个女子,也不再是爱人的附属物。

爱是独立,是拥有自由,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

正如诗中采用的两个意象一样,橡树木质紧实而坚硬,是一种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亦称“攀枝花”、“英雄树”,落叶大乔木,开鲜红的花朵,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

橡树代表男性的刚强、硬朗、伟岸,而木棉则象征了女性特有的美丽、活泼、丰盈。

舒婷自己也说:“花与蝶的关系是相悦,木与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

”两棵树,一棵是勇敢的卫士,每一枝干都随时准备着阻挡来自外界的任何袭击以保卫两人世界;另一棵是他的恋人,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他呐喊助威,照亮彼此的前程。

致橡树

致橡树

《致橡树》《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一、原诗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①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③、流岚⑤、虹霓④。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臵,足下的土地。

【注释】①攀援:同“攀缘”比喻投靠有权有势的人往上爬。

[1]②慰藉:安慰。

[2]③雾霭:雾气。

[3]④虹霓:同“虹蜺”指彩虹⑤流岚:这里指云雾。

二、创作背景《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

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

”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

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开谈喜欢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

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致橡树的赏析

致橡树的赏析

致橡树的赏析
《致橡树》是现代著名诗人舒婷的作品之一,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和对生命奋发向前的态度。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中运用了橡树作为比喻,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与橡树的生长相联系。

橡树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树种,能够顶住风吹雨打,经历岁月的洗礼而更加坚韧。

作者希望自己的爱情也能像橡树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外界的风波。

这种比喻让人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对坚持的渴望。

其次,诗中呈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诗中的“至死方休”的承诺和“我爱你,就像河床爱着河水”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不顾一切的付出。

橡树在诗中象征着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情感让人感到动容,也勾起了人们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最后,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诗中的“我不屈不挠”表达了作者对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勇敢。

橡树的坚韧生长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冀。

作者希望自己能像橡树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奋发向前,不畏艰难,不言放弃。

《致橡树》以其深沉的情感、温暖的爱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了人们喜爱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橡树的比喻,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生命态度传递给读者,引发了人们对坚持、追求以及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总之,舒婷的《致橡树》通过橡树的象征意义,将作者对爱情和生命的追求融入其中,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引发了读者对于爱情、生命和坚持的思考,给人以力量和启示。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橡树根本是北方的,木棉根本是南方的,这两棵树永远不可能在一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致橡树》

《致橡树》

快餐式恋爱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部分人 追求速成的恋爱关系,缺 乏深入了解与情感培养。
情感冷漠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 更善于虚拟交流,而现实 中的人际关系与情感表达 变得淡漠。
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回归内心
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 寻找真正契合自己精神
世界的伴侣。
重视品质
注重对方的品质、性格 和内涵,而非仅仅关注
第一节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向 橡树倾诉自己真挚的情感。
第二节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 象征手法,表达对坚贞爱情和
伟大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节诗人再次强调对橡树的 深情厚意,并表达出愿意与橡 树共同经历风雨、共同成长的
坚定信念。
意象描绘与象征手法
诗歌中出现了多个意象,如“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等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舒婷在诗歌中善于运用意象,通 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情感,
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的锤炼
舒婷的诗歌语言优美、凝练,富 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给人以美的
享受。
《致橡树》的审美价值
1 2 3
爱情观的表达
诗歌通过描绘橡树和木棉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对于独立、平等、相互依存的爱情观的追求。
自然美的赞颂
诗歌以橡树和木棉树为载体,展现了自然界中树 木的坚韧、挺拔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 畏之情。
外在条件。
建立健康关系
以平等、尊重、信任为 基础,建立健康、稳定
的恋爱关系。
共同成长
在爱情中相互支持、共 同进步,实现个人成长
与情感的升华。
05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抒情风格

致橡树 赏析

致橡树 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舒婷所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沉思考和追求。

通过橡树在四季变幻中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坚持与追求,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整首诗由五个六言绝句组成。

通过描绘橡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和特点,诗人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诗的开头两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态度。

作者宣称,她对爱情的追求不会像凌霄花一样攀附在高峰上,而是像橡树一样,坚守自己的根基,迎接风雨的考验。

接下来的两句,“借你的枝干——/为爱情高歌猛进”中,作者以抒怀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如何依靠橡树的力量,在爱情的道路上迈进。

橡树的枝干被诗人视为她的依靠,因为它能给予她力量和支持,使她在爱情中信心十足。

进入第二节,诗人描绘了橡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

首先,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橡树,以“你不介意——/盛开的是你的笑脸”形容了橡树在春天时焕发出的生机和快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象征着爱情的开始。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夏天到来时的橡树。

她使用“你敲打着窗棂——/轻拍我生命的门”来形容橡树在夏日阳光下的生命活力和活跃度。

夏天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象征着爱情的热情。

然后,诗人描述了秋天下的橡树景象。

“你带着霜雪——/为我披上金戈铁甲”中,橡树被赋予了坚强和勇敢的形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有如一位战士,为爱情的延续而战斗。

最后,诗人以冬天的橡树作结。

“当冬天枯萎——/你带着绿意来”描绘了橡树不畏寒冷,坚持自己的品质。

冬天是枯萎和死亡的象征,但橡树在这个时候依然带着绿意,象征着爱情的永恒和无尽。

整首诗通过描绘橡树在四季变幻中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诗人将橡树比作爱情中的坚韧力量和支持,在爱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通过橡树,诗人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舒婷个人简介致橡树赏析

舒婷个人简介致橡树赏析
返回
文学价值
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语言和意象鲜活感人。 构思新颖,语言精美。
返回
社会价值
否定了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激 励过整整一代人 。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彼 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 验;同样,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 壮美。
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 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 潮流。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 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 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朦胧 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朦胧诗人:北岛、食指、顾城、舒婷、江河、杨 炼、梁小斌等人 。
二、文本结构:跳跃性节奏与多层次空间 如《路遇》中重赌旧路的瞬间心理感受是:“凤凰树突然倾 斜 /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 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拽/铃声把破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 /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迭”。诗中的 感觉是错觉、幻觉的复合,过去时空与现在时空交错,从而 立体化地表现了在特定情况下内在的感觉。“自行车的铃声 悬浮在空间”“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前一 句听觉铃声转化成为视觉悬浮,后一句听觉嗅觉与心理感觉 交织转换,沟通组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铃 声能浮,铃声抛花香,使读者不禁为诗人的丰富想像而拍案 叫绝。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 来,互为转化,从而获得一种新奇的艺术感觉。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 化。
返回
诗集《双桅船》《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
散文《心 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 《露珠里的“诗想”》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致橡树》是一首绝美的爱情诗,其作者舒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诗人,她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

它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而深沉的爱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

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

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

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
※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以作为慰藉、依附的意象出现, 象征传统婚恋观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和顺从。
※橡树、木棉、铜枝铁干、红硕的花朵
以铜枝铁干的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以开满红硕的花朵的木棉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既有脆弱的一面,同样也拥有坚强独 立的内心;有深刻的思想,也有丰富的情感。
2010级广编二班 曹京宇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
•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法国 莫里哀 •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 条平坦的道路。 ——英国 莎士比亚 •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 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前苏联 伊萨可夫斯基
讨论:
(1)诗歌抒情的主人公是 谁?其中的“木棉” “橡 树”分别象征什么? (2)本课的结构层次如何 划分?
致 橡 树
舒 婷
舒婷:当代著名女诗人,原名
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初中 未毕业便下乡插队,回城后做过 多种临时工。1969年开始写作, 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 发表诗作。其诗歌构思独特,情 调婉约,复活了中国新诗中表达 个人内心情感的那一线索,拓展 了崭新的审美视野,具有较高的 艺术水平。
•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 撞; • 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 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 • 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 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木棉的自白
世 俗 的 爱 情 观
凌霄花
极力攀附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致橡树》是一首绝美的爱情诗,其作者舒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诗人,她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

它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而深沉的爱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

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

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

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致橡树》课件

舒婷《致橡树》课件
舒婷《致橡树》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
• 诗人简介 • 诗歌《致橡树》解析 • 诗歌中的意象 • 诗歌的创作背景 • 诗歌的影响与评价 • 诗歌的朗诵与感悟
01
诗人简介
生平简介
01
出生背景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
02
教育经历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个人经历
舒婷在福建厦门出生,成长于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 良好的教育。
1969年,舒婷下乡插队,体验 了农村生活,这段经历对她的 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972年,舒婷开始发表诗歌作 品,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05
诗歌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激发女性独立意识
诗歌传达了女性独立、平等的思 想,激发了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 意识。
橡树在诗歌中代表着 男性的形象,具有阳 象征着热情奔放、激情四 溢的女性形象。
木棉树在诗歌中代表着女性的形 象,具有柔美和温暖的气息。
木棉树也代表着追求自由、勇敢 无畏的精神品质。
其他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
泉水的清澈见底,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和高尚的品质。
雾霭和黄昏则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 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爱情观的启示
诗歌中表达的爱情观对后来的文 学作品产生了影响,为人们提供 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启示。
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评价
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舒婷 的《致橡树》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
高度评价与认可
该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被认为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
06
诗歌的朗诵与感悟
女性独立意识的体现

舒婷 致橡树

舒婷 致橡树

舒婷致橡树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情向往和坚贞执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和赏析。

《致橡树》一诗,通过橡树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

诗人以橡树为主题,将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表达了自己在爱情中的坚贞和不变。

诗人用诗意的方式,将爱情浸润在橡树的形象中,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情和生命力。

诗中的第一句:“我如果爱你——”,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橡树的形象,把自己比作橡树,借助橡树对阳光的追求和依赖,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唯一信仰。

这样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浪漫情怀和感人之处。

诗中的“阳光下的橡树”,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阳光是橡树得以生长的重要条件,意味着爱情对于诗人而言是生命的源泉和支撑。

诗中的形象描写使得诗歌更加饱满和具有生命力,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爱情的热情和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诗意表达。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和橡树相比,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以及对爱情忠诚的态度。

橡树在洪亮的诗声中站立,象征着爱情的长久和坚固。

《致橡树》一诗凭借其深情的表达和形象的描写,成为了中国现代诗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爱情的赞颂和渴望,诗人激发了读者对爱情的热爱和思考,引领读者陶醉于爱情的甜蜜与美好之中。

以上是对舒婷的《致橡树》的解析和赏析。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描绘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坚守,用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

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致橡树的内容讲解

致橡树的内容讲解

致橡树的内容讲解摘要:一、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二、诗歌主题及风格特点三、诗歌结构及艺术手法四、诗歌意境及审美价值五、诗歌影响及后世评价正文:一、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致橡树》是我国著名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创作于1977年,发表于1979年,是新时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强调了平等、独立、真诚的爱情观念。

二、诗歌主题及风格特点《致橡树》的主题是爱情,诗人通过对自己的爱情观的阐述,表达了对传统爱情观念的反思。

诗中以橡树象征男性,表达了诗人对坚毅、刚强、充满生命力的男性的赞美。

同时,以木棉象征女性,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形象。

这种爱情观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创新性,为新时代的爱情观念拓展了视野。

诗歌风格上,采用了抒情、豪放的笔调,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句长短不一,富有节奏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性的追求。

三、诗歌结构及艺术手法《致橡树》共分为五个小节,每节四句。

诗的结构呈现出对称、均衡的特点,每一节都围绕着爱情主题展开,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变化。

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用橡树象征男性,木棉象征女性,寓意着两性之间的平等与和谐。

四、诗歌意境及审美价值《致橡树》以自然界中的橡树和木棉为载体,勾勒出一幅充满力量和生命力的爱情画卷。

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描绘,展现了女性与男性在爱情中独立、平等的地位,表达了对新型爱情观的向往。

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形式美、音乐美,更体现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诗中对爱情的诠释,既有对传统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憧憬,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爱情图景。

五、诗歌影响及后世评价《致橡树》自创作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新时期文学的经典之作。

诗歌中所倡导的爱情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将其视为爱情的信仰,追求平等、独立、真诚的感情生活。

后世评论家对《致橡树》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它是新时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致橡树》是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运用了橡树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下面来一起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是全诗的整体结构。

这首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出发、中途、到达。

每一个部分都有两个节奏一样的短句,整首诗形成了交互呼应的韵律效果。

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读者通过韵律把握全诗的情感走向。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一部分的意境和情感:出发:橡树还没开花,诗人就已经要向它示爱了。

诗中的“千万条,你就是其中一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信仰和决心。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被爱情驱动的冲动和憧憬。

中途:诗人在中途遇到了挫折,橡树并没有像诗人想象的那样温顺,而是强而有力地扭曲向天。

这让诗人意识到了爱情的复杂和艰难,但她仍然选择坚持。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艰难却又执着的爱情。

到达:在经历了一路的坎坷后,诗人终于到达了橡树的身边。

诗中的“这一生至少要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和奉献。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无私奉献和深沉感动的爱情。

最后是全诗的主旨和价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积极态度和不懈追求,即使道路曲折、艰难,但诗人仍然选择坚持,并将这份爱抒发到一棵橡树上。

这种关于爱情的信仰和执着,启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追求自己所爱,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要放弃。

总之,《致橡树》是一首以橡树为比喻的爱情诗,凝结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不懈追求。

通过整首诗整齐清晰的结构和精准的语言,诗人让读者透彻感受到了她对爱情的热情和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返回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 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 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十年动乱 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当时不少诗文中所描写的男女 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再没有其它的 “欲望”,“爱情”这一“资产阶级的感情”更是与革命 者的身份格格不入。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诗人 也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性的各个领域,对人的思 想和感情作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 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 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 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
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 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 潮流。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 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 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朦胧 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朦胧诗人:北岛、食指、顾城、舒婷、江河、杨 炼、梁小斌等人 。
舒婷
人物简介
代表作品
创作风格
作品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著名女诗人。 1952年出生于 福建,居住在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时开始写作, 那时她的诗已在知青中流传。1972年回城后当工人。 1979年在《诗刊》公开发表处女作作品《致橡树》。 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现为中国 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致橡树》是朦胧诗 潮的代表作之一。舒婷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
二、文本结构:跳跃性节奏与多层次空间 如《路遇》中重赌旧路的瞬间心理感受是:“凤凰树突然倾 斜 /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 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拽/铃声把破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 /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迭”。诗中的 感觉是错觉、幻觉的复合,过去时空与现在时空交错,从而 立体化地表现了在特定情况下内在的感觉。“自行车的铃声 悬浮在空间”“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前一 句听觉铃声转化成为视觉悬浮,后一句听觉嗅觉与心理感觉 交织转换,沟通组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铃 声能浮,铃声抛花香,使读者不禁为诗人的丰富想像而拍案 叫绝。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 来,互为转化,从而获得一种新奇的艺术感觉。
返回
文学价值
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语言和意象鲜活感人。 构思新颖,语言精美。
返回
社会价值
否定了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激 励过整整一代人 。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彼 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 验;同样,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 壮美。
返回
一、情感表达:以意象的方式把握世界 舒婷是一位真情实感的歌者,她的诗有如柔婉、深 沉的女声独唱回响在读者耳边,拨动人们的心弦。 舒婷善于从生活中撷取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平凡事 物,赋予它们诗意。她从“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额上熏黑的矿灯”上,看到了贫困、落后、悲哀、 愚昧的祖国 ;又从“神话蛛网”的“理想”上, 从“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和正在喷薄的“绯红的黎明”上,看到祖国的新生 和希望(《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些意象 新颖生动、寓意深刻,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 的挚爱。
返回
作品欣赏
写作背景 文学价值 社会价值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 化。
返回
诗集《双桅船》《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 散文《心 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 《露珠里的“诗想”》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 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 重文文学奖。 《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 文家授奖”。《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 事》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 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