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资料大全
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 字少画多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பைடு நூலகம்尽开颜。
5、《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6、《忆秦娥》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2、《清平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3、《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 字少画多
引导语:历史已经走过80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下面是字少画多长征胜利80周年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 字少画多:毛泽东的长征
1、《七绝·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手抄报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抄报 长征,⼜称为⼆万五千⾥长征,是第⼆次国内⾰命战争时期中国⼯农红军主⼒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命根据地(亦称陕⽢苏区)进⾏的战略⼤转移下⾯是店铺整理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抄报内容介绍,⼤家⼀起来看看吧。
刚出草地第⼀仗,攻打天险腊⼦⼝。
⽼红军王承登记得:敌⼈的⼦弹四⾯⼋⽅,好像⼭⾥建着⽆数碉堡,⽽通道就⼀条路那么宽。
红军战⼠们⼏乎把⼿⾥的所有⼿榴弹都扔出去了。
武器质量本来就差,加上受潮,扔出去五个⼿榴弹,只有两个是爆炸的。
翻过腊⼦⼝,王承登⼀脚踩下去,踏到的不是⼭⽯,⽽是⼿榴弹堆成的“⼩槛”,都是没有爆炸的哑弹,⾜⾜半⽶厚。
天险腊⼦⼝,中央红军出草地打过,红四⽅⾯军后来出草地也打过。
“那⼀仗打得真叫惨!”⽼红军⽏⼴仁当时接到的'命令是:⼀定要在两⼩时内拿下这个⼭头。
下午1点,他们营兵分两路,⼀路正⾯攻击,⼀路迂回到敌⼈⾝后,恶战⼀个半⼩时终于拿下。
但⼭上的树都在燃烧…… ⽼红军康渡当时在突击队,7个⼈⼀组,⼒夺腊⼦⼝。
不过,每⼈只有⼗⼏发⼦弹,⾸长⼜严格规定,因炸弹严重吃紧,100⽶内才能开枪!当晚,康⽼他们爬了⼀夜的⼭,终于在凌晨交上⽕,他那组,5位战友壮烈牺牲。
⽼红军王其仁回忆说,敌军溃败了,⼠⽓低迷,过⼀条河时连埋在桥旁的炸弹都来不及引爆就急急忙忙逃了。
⽽⾛出草地的红军,坚韧如钢! ⽼红军赵本清当时所在的营,“进草地时400⼈,三周后⾛出草地时,只剩100⼈左右。
” ⽼红军陶⽴功泪光闪烁:“⾛出草地之后,部队到了⽢南,找到许多⼤⾖。
⼀个多⽉没吃过⼀顿饱饭的战⼠们狼吞虎咽,结果有的⼈活活被胀死。
” ⽼红军刘⾦国终⾝难忘,最后⼀夜宿营草地时,眼看要⾛出草地了,第⼆天军号⼀响,他起⾝⼀看,背靠背的⼀⼤⽚战⼠都安安静静坐着,再也没起来…… 但从草地⾛出的英勇红军,为⾰命保存下了“⾦⼦中的⾦⼦”,培育出了惊天动地的⼠⽓与坚韧不屈的⽃志,深远影响绵延⾄今。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电子小报手抄报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
挽救了党和红军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四渡赤水遵义会议过草地大会师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
一方面军会合。
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领导在平锋镇与
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领导会面。
10月22日、23日,红二、红六军团分别在将台堡、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会
师。
至此,红二、四方面军完成了长征。
1936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在保安县召开“热烈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大会”
遵义会议胜利大会师。
关于长征的手抄报资料长征胜利手抄报内容

关于长征的⼿抄报资料长征胜利⼿抄报内容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以⽑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店铺⼩编为⼤家带来了关于长征的⼿抄报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长征的⼿抄报资料 红军长征会师的战略意义 长征是宣⾔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泽东对长征意义最有代表性的论述。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多次会师,主要的有:1934年10⽉,红军第⼆、第六军团在⽊黄会师;1935年6⽉,红军第⼀、第四⽅⾯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红军第⼆⼗五军与陕北红军永坪镇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五军团;1935年10⽉,红军第⼀⽅⾯军与第⼗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五军团编⼊红⼀⽅⾯军建制;1936年7⽉,红军第⼆、第四⽅⾯军在⽢孜会师;1936年10⽉,红军第⼀、第⼆、第四⽅⾯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
每⼀次会师都伴随着作战的胜利,没有沿途作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会师的出现。
所以会师本⾝就象征着胜利。
在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很多次英勇浴⾎的奋战,如红⼆⼗五军的袁家沟战役,毙敌300余⼈,俘敌1400余⼈,缴枪1000余⽀等,中央红军的四渡⾚⽔,抢渡⼤渡河等,其中遵义之战,击溃和歼灭敌⼈两个师⼜8个团,俘敌约3000⼈;红四⽅⾯军的包座战役歼敌5000⼈,打开了向⽢南进军的门等;红⼆、红六军团的龙家寨战役毙敌1000余⼈,俘敌2000余⼈,缴枪2200余⽀,等等。
红军在这些战⽃中,⼏乎都是以少胜多,以英勇的作战和灵活的战术取得惊⼈的胜利,然后才实现了会师。
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分散的各个根据地出发,边⾛、边打、边做群众⼯作,为着共同的⽬标,向着⼀个⽅向,像很多⽀流流⼊江河那样汇合在⼀起。
这样的会师,是战略⼒量的聚合和集中。
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集中了战略⼒量就有实施战略作战的主动权。
贺龙与任弼时深明这⼀道理,他们所率领的红⼆、红六军团于1934年10⽉24⽇会师,25⽇即向中央⾰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两个军团集中⾏动”,但是当时中央⾰命军事委员会却不同意,并说是“绝对错误的”。
红军长征手抄报内容红军长征手抄报资料

红军⻓征⼿抄报内容红军⻓征⼿抄报资料 红军⻓征的胜利,具有伟⼤的历史意义:⻓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以⽑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店铺⼩编为⼤家带来了红军⻓征⼿抄报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红军⻓征⼿抄报内容 ⻓征的意义 红军⻓征的胜利,具有伟⼤的历史意义:⻓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以⽑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卓绝的⽃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的巨⼤精神⼒量,并给了全国⼈⺠以巨⼤的影响。
中国⼯农红军的三⼤主⼒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年左右的时间内进⾏了战略⼤转移。
⻓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程达2.5万⾥以上。
虽然失去了南⽅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部分⼒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干,沿途播下了⾰命的种⼦。
正当抗⽇战争的烽⽕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主⼒红军为担负起中国⾰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在⻄北会师,这⽆疑是⼀个具有伟⼤历史意义的事件。
正如⽑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征是宣⾔书,⻓征是宣传队,⻓征是播种机”,“⻓征是以我们胜利、敌⼈失败的结果⽽告结束”,它预⽰着中国⾰命新的局⾯的开始。
⻓征⽤铁的事实表明,⽤⻢列主义、⽑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坚强的⽣命⼒,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所不可战胜的. ⻓征的过程 中央红军⻓征从1934年10⽉10⽇到1936年10⽉,起点是江⻄瑞⾦和福建⻓汀,经福建、江⻄、⼲东、⼲⻄、湖南、贵州、云南、四川、⻄康、⽢肃、宁夏、陕⻄,最终到达陕⽢苏区和陕北苏区。
六军团⻓征从1934年8⽉到10⽉,起点是湘赣边界罗霄⼭脉北段,最终到达鄂⻄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征从1934年9⽉到11⽉,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

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
下面的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赞叹的季节,也是令人回眸的季节。
在这美好的时节,中国军人迎来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为了感受当年先烈们经历的艰难与困苦,我们云岗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展览”。
从那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中,我了解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光荣的事迹,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虽然新的时期,新的社会,很多文化与理念交织、冲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在我们自我奋斗的时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坚定不移,必须继续的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品质,我们要永远的铭记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进入馆内,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每一件展览品都围着不少人,我与田欣挤了半天才挤进去。
在“军民情深似海”展区,有一件珍贵的展品让所有参观者含泪而观、含泪而去。
它既不是文物,也不是史料,而是一段由一组连环画组成的故事:红军战士谢益先在过草地途中,遇到一个带着两个奄奄一息孩子的母亲,他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谢益先把自己包袱里仅有的粮食全给了母子三人。
母子三人靠着这袋干粮终于走出了草地,当他们拿着写有“谢”字的干粮袋找到谢益先所在部队想感谢恩人的时候,才知道谢益先同志已经因为断粮而饿死在草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让我们走近了红军感悟了长征,在这座精神宝库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与民族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图片内容素材资料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做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学习长征精神。
为大家整理了,供大家学习参考。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的图片欣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参考图片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参考图片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参考图片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参考图片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参考图片5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参考图片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的资料:长征精神在我心中80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
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拚搏。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余,转战十一个省,纵横两万五千里,最终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如今,80多年过去了,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
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不,当然不。
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
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我们没有忘记长征,更没有忘记创造这个神话的伟大功臣——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小报的内容:长征精神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长征手抄报内容

红军长征手抄报内容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战略转移。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经历了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的长途跋涉。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页,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之一。
长征的开始,是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进行了著名的长征战役。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交通条件,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顽强奋战。
他们穿越了草地、雪山、河流,跋涉了万水千山,终于在艰难中寻找到了胜利的道路。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不仅要与敌人作战,还要面对饥饿、疾病和恶劣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等领导人带领红军官兵,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定地走向胜利的彼岸。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当地人民为红军提供了食物、衣物和情报,为红军的长征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种军民团结的精神,成为了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
最终,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的目标,到达了陕北的延安。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锻造了一支英勇的军队,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全世界进步力量的胜利。
红军长征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长征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在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军长征手抄报内容,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段伟大的历史,也希望长征精神能够激励我们前行。
有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内容

有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内容
以下是一些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内容,可供参考:
1. 长征的背景和原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2. 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展示了红军指战员的英勇顽强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长征也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 长征中的英雄人物:长征途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以及王平、杨得志等指挥官,他们的事迹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4. 长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长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一次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盛会。
红军将士们不仅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也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进步。
5. 当代启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力量,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不断开拓创新,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素材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素材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
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
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红军长征的意义在于,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极大地影响了全国人民。
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正如毛泽东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红军长征的意义还在于,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
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1、《无题》——杨成武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飞兵夺泸定。
2、《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过草地》——张爱萍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有关弘扬长征精神手抄报资料

有关弘扬长征精神手抄报资料为纪念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要学会如何弘扬宣传长征精神!店铺整理了有关弘扬长征精神小报内容图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弘扬长征精神小报内容图片大全弘扬长征精神小报内容1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弘扬长征精神小报内容2神枪手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不多一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里散步。
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一群乌鸦,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大家打顿牙祭(即加餐)吧!”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面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要得——”“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
长征手抄报内容资料

长征手抄报内容资料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逃避敌人的围剿,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次战略转移。
这次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行动。
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长征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敌人的围剿下,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了躲避敌人的进攻,工农红军只能进行战略性的撤退。
长征的目的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长征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
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敌人的围剿。
长征途中,工农红军不仅要与敌人作战,还要面对险峻的山路、荒漠、河流等自然障碍。
长征的过程中,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坚韧不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长征的伟大壮举。
长征的意义是深远的。
长征不仅锻炼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长征的胜利,也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树立了威信,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光辉历程。
长征的胜利,不仅在当时对中国革命具有了重大的影响,也在今天对我们具有了深刻的启示。
长征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长征手抄报内容资料到此结束。
愿我们永远铭记长征的光辉历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内容
回首风雨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峰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流,还有蒋介石的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每一条路都使人恐惧和绝望。
可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双脚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溅湘江,四度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越过大雪山,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五千里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九死一生,在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长征路上一步步地艰难走来,走向光明和胜利。
同学们,巍巍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葬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无情的子弹夺取了烈士们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爱国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班驳的痕迹,冲天的硝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纪念长征胜利81周年,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成为历史。
但长征精神永恒。
同学们,今天我们面对革命先辈,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能忘记那些革命先辈吗?人生可以平淡,但决不能虚度光阴。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定要接过长征先烈的火炬,从红军长征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遗志,为了祖国更加强盛,从现在起我们就努力吧!。
2019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资料

一 革命动员与土地革命模式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人上山做“山大王”,本是城市暴动和武装冒险失败之后无奈的选择。然而,中国当时前现代的经济、交通与通讯状况以及军阀割据的形势,给这种“农村道路”提供了空间。即便如此,在没有“革命形势”的情形下,要想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投入造反,依然是个难题,非有非常手段不能奏效。
没有被当场杀掉的富人家属,如果没有逃走的话,活命的可能也是没有的。川陕根据地的文件《粮食问题回答》中,就有这样的内容: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在苏区土地革命的政策上,基本上不存在左右之分。各个红色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基本上都执行对地主(实际上是所有的富人)不给出路甚至肉体消灭的政策。在“分田地”的问题上,较早的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根本就没有提富人分地这回事,20xx年的《土地法》提到,如果苏维埃审查批准,“豪绅地主及反动派的家属”,“得酌量分与田地”[2],但同一时期闽西特委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依然规定,反革命者及家属不分田[3]。次年,这个土地法受到苏区中央局的批判,20xx年底成为苏区正式法令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则明确规定,“被没收的旧土地所有者,不得有任何分配土地的权限”;“富农在被没收土地后,可以分得较坏的『劳动份地』”[4]。实际上,所谓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政策,是苏区一以贯之的政策,即使个别地区不那么过份,也会在随后到来的纠正“右倾路线”的斗争中被“纠正”。
以土地革命的方式进行革命动员,不仅具有历的延续性(跟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衔接),而且在“均田”的表达上,也有国民党政府所无法全然否认的合理性(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但是,土地革命的实质,绝非共产党和农民之间在土地上出现给予和支持的交换。首先,农村的危机,未必在于土地占有的不均衡;其次,共产党给予土地,在农民看来,未必有合法性;其三,给予土地的好处,能否抵得上“造反”的危险,在农民看来肯定是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手段,即使分给了农民土地,农民也未必会跟着共产党走。所以,所谓土地革命,在运作过程中,必然是“均贫富”的过程,或者说,对富人的剥夺过程,而这个过程,必然伴随过度的暴力。平分土地,往往变成了一种由头或借口。实际上,共产党人首要的目标是要动员农民起来跟他们革命,而非借革命来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所以,动员才是土地革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对于动员而言,均贫富式的剥夺和暴力的气氛,是绝对必要的。
年长征主题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三、描写长征的诗
一双草鞋
一付绑腿
循着半个中国
撒开步伐
他们的血管
是金沙江、大渡河的一条支流
他们的脊梁
是六盘山、大雪山的一脉走向
步枪土炮的呐喊
使无数偏食的火刀铳枪
闻声响应
以树皮、草根
烹饪起朴素的野餐以意志、精神统领 Nhomakorabea共同的信仰
长缨在手真理在手
爬过草地涉过沼泽
年轻的政党
自几根铁索上
从容地趟过去
审时度势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长征是重重围攻下的战略转移,需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大局观念。红军在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中,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历史条件下,拨云见日,最终促成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长征精神在我心中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2019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20xx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20xx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20xx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20xx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20xx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20xx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纪念长征胜利周年手抄报内容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20xx年10月--20xx年10月),20xx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征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20xx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领胜利会师。20xx年10月红军到达蒙古与军领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三大主力会师
20xx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旗帜,逐步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全国许多地方建立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他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消灭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开展了英勇的反“围剿”斗争。
1931年9月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步步进逼,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并表示愿意同其他武装部队“共同对日作战”。
但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一再妥协退让,同时却调动大批军队,继续对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
继中央红军之后,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从鄂豫皖转移,以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
红二、红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在粉碎敌人“围剿”后,于1935年11月主动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
长征的战略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北上进到抗日前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突破封锁线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遵义会议放光辉苗岭秀,旭日升。
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呼,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
长征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长征精神 是把全国⼈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于⼀切,坚定⾰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 是坚持独⽴⾃主、实事求是,⼀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是紧紧依靠⼈民群众,同⼈民群众⽣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的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和⼈民军队⾰命风范的⽣动反映,是中华民族⾃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是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为中国⾰命不断从胜利⾛向胜利提供了强⼤精神动⼒。
⼆、长征精神在我⼼中 当我看完了《红军长征故事》后,那⼀场场惊⼼动魄的战争历历在⽬,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
红军战⼠⼆万五千⾥长征,历经千⾟万苦。
他们⾯临的是冰雪覆盖的⾼⼭,波涛汹涌的河流,饥饿等等。
还要与横⾏霸道的国名党军进⾏殊死拼搏。
恶劣的环境,艰难的处境,然⽽我们的红军战⼠并没有屈服,他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以⼤⽆畏的英雄⽓概,克服了常⼈难以想象的困难,写出了⾰命最辉煌的⼀页,奏出了⼈⽣中最辉煌的乐章,⽤⾎和泪谱写了这⼆万五千⾥的动⼈篇章!爬雪⼭时,吃的是草,树根,穿的是破旧的薄⾐,他们却翻过了⼀座⼜⼀座的雪⼭,凭借机智勇敢,取得了⼀个⼜⼀个的伟⼤胜利。
我们和红军战⼠相⽐,是多么幸福啊!想想⾃⼰有⼀道题做不出时,并没有继续钻研,⽽是选择了放弃;感到羞愧脸红得很。
“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它就弱。
”从红军战⼠⾝上,我们学到了困难并不可怕,⼈⽣路途中,要勇敢乐观⾯对⼀切。
如今,幸福快乐的我们,⾐⾷住⾏样样不缺,很少品尝到寒冷饥饿的滋味,我们⽆法体会那个年代的⾟酸,但是我们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光环下,不能只享受于⾰命先辈⽤鲜⾎换来的安逸⽣活中。
我们不仅.要珍惜所拥有的⼀切,遇到困难时也不要轻易说放弃。
.当你沉溺在络游戏的时候;想⼀想长征吧!可能有⼈会说,现在也不需要长征了,这其实是错误的!我们的祖国阔步迈⼊世界经济强国的⾏列,这也是⼀次充满艰⾟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长征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后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长征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水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建设、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能力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篇一: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诗歌红军“二万五”长征,长征精神举世称。
乌江赤水强泅渡,草地雪山艰步行。
前堵后追被粉粹,风餐露宿显峥嵘。
撼地震天英雄汉,唯独有我子弟兵!千秋绝唱忆长征,鬼泣神惊耀汗青。
星火燎原生死劫,恒言醒世焰飙腾。
一线曙光划长夜,为得明霞贯宏程。
八十年轮沧桑变,迎来神州更妍明。
英雄红军不惧难,战略转移万重山。
天兵神将破敌阵,迂回伏击战凶顽。
人民拥戴共产党,迎来全国得解放。
英雄史诗传千古,丰碑永矗耀人间。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篇二:丰碑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
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
风雪太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资料大全
本文为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资料,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1980年8月,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邓小平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
”而当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五种精神: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
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官方评价: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
范文二
贾德福是高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里年龄最大的一位。
说是最大,其实当时也不过二十七八岁,她是妇女工兵营炊事班班长。
由于她对年纪小的战士们特别爱护,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觉中就把她的辈分抬上去了,都喊她“贾老婆”。
做长征前的准备时,“贾老婆”简直想把伙房都搬走。
粮食、菜、油、盐统统装满后,还在自己的干粮袋子上缝了许多小口袋,里面装着姜、蒜、辣椒、胡椒等调味品。
她一边使劲往里填一边还惋惜地唠叨说:“装不完,咋个办哟。
”
有人取笑她,这是行军打仗,不是搬伙房。
她说:“妹子们哟,行军打仗也要吃饭嘛。
”
“贾老婆”是背上几十斤的食物和一口大铁锅,踏上
漫漫长征路的。
渡过嘉陵江,走在剑阁古道,从石崖上凿出来的小路,上是望不到顶的峭壁,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又逢阴雨连绵,脚下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加之头顶上敌机不断地轰炸、扫射,这时贾德福背着大锅真有点不堪重负了,一路上她总掉在队伍的最后。
为此,大家要抢她的锅背,她却打趣地说:“背这个锅好处可多着咧!像背了乌龟壳,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鸡(飞机)蛋!”
大家都忍不住笑起来,这一笑将紧张的气氛驱走了不少。
就这样,“贾老婆”的锅成了长征途中妇女工兵营的一面旗帜。
大家看到她的锅时,感到的是安全和希望。
过草地时一些战友因饥饿病倒了,贾德福暗下决心,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个病号吃上一碗“病号饭”。
可当营长林月琴病倒时,她捧上一碗放了一点盐的“病号饭”,林月琴却说什么也不吃。
贾德福哀求着,她的泪流出时,顺着因操劳过度而刻下的深深的鱼尾纹滑下,林月琴再也不忍心推让了。
春天的党岭山,时而大雪纷纷,时而飞沙走石。
爬山前,贾德福把火烧得旺旺的,在沸腾的锅里将珍藏的辣椒和生姜倒进去。
她搅着锅里辣辣的汤,边盛边吆喝:“快爬雪
山啦!大家多喝一点,驱赶驱赶风寒。
”大家喝过辣椒汤,身上添了热量和信心。
两翻雪山,三过草地,走在最后的永远是贾德福。
可是,一次惨烈的战斗过后,贾德福的那口大锅下,血殷殷地流着,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这口铁锅下。
范文三
一位名叫勃沙特的瑞士人在他的《神灵之手》中写道:“他们穿着随手弄来、而又根本不注意颜色和布料做成的军服,有蓝、灰、紫、绿、黄、黑等,一些人戴着毛线织的女式帽子,一个战士甚至将教堂的祭袍像披风一样披在身上。
新衣服、旧衣服、杂色衣服和床单什么的,形成了一幅装束混乱而又奇特的行军场面。
”
在看到民众的衷心欢迎和踊跃参军的场面后,他又写道:“我就是这样在被迫中一点点认识了共产主义,并随着时间而逐步加深……看到那些人顽强的斗志和毅力……不能不使人为之感慨万千。
”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作战时,碰上了几名外国传教士,其中就有瑞士人勃沙特。
红军战士们误以为勃沙特是特务,遂将他们逮捕后,押着一起行军。
正是这一小小的误会开始了勃沙特的传奇经历。
当时,地图对于红军来说极为缺乏,用的通常是旧中国中学生课本上的地图,20多平方厘米大的图上只有省会、
县城、大市镇和大河流、大山脉,无法准确地标定行军打仗的路线。
在攻克贵州后,红军从一所教堂中找到了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但上面所标的地名不是中文,没有人能看得懂。
听说勃沙特能讲汉语,红六军团军团长就派人把他请了来。
勃沙特一看地图就认出了这是一张法文地图。
于是,在微弱的烛光下,勃沙特开始为团长讲解地图,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译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
两人边讲边比划,当他们把地图上许多重要地名而且是红六军团预定行动地区的详细地名全部译完时,已经是三更天了。
后来,红六军团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正是勃沙特翻译的这张法文地图帮了红军一个大忙。
这张地图成了红军在贵州作战的向导,团长对于勃沙特的帮助非常感谢,从此在行军中也不把他当俘虏看待。
战士们对勃沙特的态度也越来越好,红军严格禁止以“洋鬼子”、“大鼻子”这样含贬义的词称呼他,而称他为“外国人”或“老勃”。
在行军中,红军尽一切可能照顾他,因为潮湿多雨,勃沙特提出要块油布,结果红军给了他一条床单,他后来才知道,“这已是红军中非常奢侈的供给了”。
他在生病的时候,红军还派人为他打针、熬药、治病。
勃沙特的鞋坏了,红军给他找了一双非常合脚的橡胶雨鞋,而这鞋却是从一位正嘟哝着的同志脚上“没收”来的。
勃沙特为了
回报红军的善意,每天不停地为缺衣少穿的红军编织毛衣、毛袜、手套。
贺龙新生的女儿就有一件勃沙特织的毛衣。
在与红军的朝夕相处中,勃沙特逐渐地被红军战士勇敢坚强的精神所感动,逐渐理解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
1936年4月,红二方面军考虑到勃沙特对红军的帮助,以及国际统一战线政策的需要,无条件释放了勃沙特。
临别,红军还送给他一笔丰厚的路费。
1936年底,勃沙特撰写的回忆录《神灵之手》在伦敦出版发行,成了西方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