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故宫博物馆》教案含反思
第十二课《故宫博物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描述故宫博物馆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其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2. 难点:能够准确描述故宫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馆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介绍其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基本知识。
3. 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互动,亲身体验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交流。
5. 知识点回顾: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故宫博物馆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和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2. 互动教学法: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回家后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故宫博物馆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故宫博物馆的认识和理解。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展示故宫博物馆的图片和视频,提高教学效率。
2. 实物展示:展示故宫博物馆的文物和展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其历史文化价值。
第十二课 神州风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十二课神州风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为《神州风采》。
本课以我国的大好河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创作等环节,感受祖国的壮丽景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山水风光,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描绘祖国美景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能力,提高绘画水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绘画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我国著名山水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祖国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我国著名的山水风光,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3. 示范讲解播放绘画示范视频,教师现场示范并讲解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描绘祖国美景的画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绘画技巧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神州风采1. 我国著名山水风光2. 绘画基本技巧3. 绘画过程4. 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描绘祖国美景的画作。
2. 家长参与评价,提出宝贵意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山水风光,掌握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教案含反思
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学生能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听故事或者朗读故事的方式,引入盘古开天地的话题。
2. 呈现环节: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3. 朗读环节: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指导学生流利朗读课文。
4. 讲解环节:在朗读结束后,请学生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每个段落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 讨论环节:在讲解结束后,请学生分组讨论盘古的形象和精神,以及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观。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环节:在讨论结束后,请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故事法:通过听故事或者朗读故事的方式,导入盘古开天地的话题。
2. 讲解法:通过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总结法:通过学生的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作业环节:请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盘古的形象和精神,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朗读、讲解、讨论和总结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展示课文内容和学生讲解的重点。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新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第12课 认识数字作品 教案
第十二课认识数字作品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列举出多种常见的数字作品形式,如电子文档、演示文稿、图片、音频、视频等,并能描述它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不同用途。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理解数字作品的构成要素,包括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创作数字作品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主题、收集素材、选择工具、制作编辑、完善优化和展示分享等环节。
4.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学习或生活情境,尝试提出数字作品的创作构思,并能与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
5.学生通过对数字作品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对创作数字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介绍数字作品的多样性和用途,让学生对数字作品有全面的认识。
2.讲解创作数字作品的基本流程,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创作思路。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作品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创作中综合考虑。
2.帮助学生在给定情境中,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数字作品创作构思。
三、教学准备1.收集并整理各类数字作品的实例,包括优秀的学生作品、网络上的精彩作品等,涵盖电子文档、演示文稿、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2.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数字作品实例和教学课件。
3.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创作工具和素材,如绘图软件、图片库、音频片段等,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和体验。
4.制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数字作品的介绍、创作流程的讲解、案例分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8分钟)1.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几个精彩的数字作品,如一段精美的动画视频、一份设计独特的电子海报、一首动听的原创音乐等。
2.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精彩的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它们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数字作品。
(二)复习旧知(5分钟)1.教师提问:“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信息技术的知识,比如如何使用电脑查找资料、保存文件等。
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优秀5篇)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优秀5篇)《用心灵去倾听》课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2、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理解用心灵去倾听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还能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3、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体会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教学难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书写“人”字,走进真情。
1、谈话导入:共同书写“人”字,感受人性真善美,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一个充满真情的西班牙故事《用心灵去倾听》2、师生写课题。
3、齐读课题。
说说你从课题中能锁定的关键词是什么?你认为倾听是一种怎样的听?二、检查预习,梳理文意。
1、课件出示生字词,齐读并理解“问讯处”和“从未谋面”的词语意思。
2、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3、也就是声讯台,把谁和谁联系在了一起?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感悟,体会真情。
(一)苏珊,一个普通的接线员,而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她已经在我心中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你能从文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亲近、最爱我们、可以依赖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二)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亲近、最爱我们、可以依赖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三)【合作探究】:速读文章5——11自然段,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那些帮助?这些帮助重要吗?独学: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苏珊为“我”所做的事;对学: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用笔圈画关键词(人物言行,心理描写),与同桌交流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在本次《纪念白求恩》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白求恩精神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他们在理解毛泽东同志对白求恩精神的阐述上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国际主义、共产主义这些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理念,我在教学中加入了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希望这样可以降低理解难度。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兴趣浓厚,但在实际运用上还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在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似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们的参与度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我还将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问,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我将继续努力,以白求恩精神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缺乏对复杂主题的深入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纪念白求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无私帮助他人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白求恩精神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生字词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白求恩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十二课火灾逃生我能行教案
第12 课火灾逃生我能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火灾的危害,学习火灾中自救的逃生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初步形成自护自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临危不乱,机智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的防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到过这种声音吗?你知道哪种声音是消防车的声音吗?(课件播放火警声、铃声。
)孩子们跃跃欲试,“是报警的声音,”“是消防车的声音”,“还有我家铃声”孩子们说后教师明确消防车鸣叫声。
让学生知道火警是119。
【意图: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主题是与火有关。
】(2)感知火灾危害性,引入课题孩子们,你们知道火灾吗?知道火灾是什么样子吗?(播放火灾现场视频)孩子们一边看火灾视频,一边听教师播报火灾情况。
提问:看了这熊熊大火,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火灾的无情,激发起学生“我们要学习逃生知识的强烈欲望。
”】板书课题:火灾中逃生。
二、新授1、报警模拟演练(一)同学们说的很好,火灾是危险的、残酷无情的,我们平时用火要小心谨慎,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你愿意吗?(愿意)假如学校的教学楼发生了火灾,你应该怎么做?(生1:赶快跑出去,生2:拨打119 报警)学生与老师配合模拟拨打119。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表演。
【活动意图:让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报警方法。
】2、火场逃生模拟演练(二)A 游戏设计:假如现在着火了,我们该怎样逃离现场?(教室里起烟雾,警报响:着火了,大家快逃呀。
学生听报警后求生的本能纷纷跑出教室,整个教室一片混乱。
)【活动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B 交流感受,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刚才怎么做的?发现问题。
(1)警声一响,学生紧造成场面混乱,学生只知道呼叫。
(2)学生盲目逃跑,有发生拥挤,摔倒的现象。
(3)烟雾浓时,学生不知道要捂口鼻,爬行前进这样的自救常识。
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教案)
5.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梦境的正确对待方式,并提醒学生如有疑问随时提问。但从课后反馈来看,部分学生仍然对梦境存在一些误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分析自己的梦,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2.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梦,倾听他人的梦;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梦,正确对待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通过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梦境分享”活动。学生们可以画或描述他们曾经做过的梦,并分享给小组成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梦境分享的内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梦境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做的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有过做梦的经历?”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其实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梦境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梦的基本概念。梦是人在睡眠中的心理活动,它是大脑处理信息、整合记忆的一种方式。了解梦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十二课 小雨沙沙曲配画》精品教案
师:播放《小雨沙沙》歌曲,认真听歌曲中可以画出的内容,找同学分享。
生:分享可以画小雨、种子、嫩芽师:展示本节课任务,学生齐读“在“画图”程序中使用“铅笔”“刷子”等工具为歌曲《小雨沙沙》绘制一幅画并保存。
”任务一:打开“画图”程序师:“画图”程序是之前学过的“写字板”的好朋友,大家找一找,并打开。
老师找同学给大家展示。
生:操作展示打开的步骤,并在操作时说出步骤:第一步点击开始按钮;第二步点击Windows附件;第三步点击“画图”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自主探索,不断的发现计算机新的功能。
值得表扬。
任务二:认识“画图”程序窗口师:1、根据“此电脑”窗口的组成观察“画图”程序窗口,试着说明“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生:能够准确的回答“画图”窗口的标题栏、任务栏、画板师: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区别于“此电脑”窗口的组成--功能区,并布置任务:1、观察“工具”和“颜色”区域,找出区域中每个图标的名称。
2、调整画板形状和“万紫千红”谜题相似。
师:在黑板上展示“工具”“颜色”区域的图标,找同学进行提问。
生:积极举手作答。
并说明准确知道各个图标名称的方法师鼠标指针停留在图标上就会显示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原来所学的知识了解了“画图”窗口,以及功能区图标的名称,希望同学们持续保持知识迁移的意识。
任务三:为《小雨沙沙》作画师:刚才的成语,同学们都是怎么才出来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吧。
学生交流讨论:通过文字的颜色师:没错,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万千的颜色,提示了成语。
所以在画图软件的“功能区”中,我们可以对笔头的颜色进行修改。
师:那么同学们再来思考一心一意的笔头粗细如何调整呢?学生交流讨论:功能区的“粗细”。
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倾盆大雨哪里有不同?学生交流讨论:运用了不同的笔头。
教师通过演示并讲解,笔头颜色、笔头粗细、不同笔头如何调整并使用。
师:在正式开始画画之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画板已经画满了内容,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他把画板恢复到最初的状态?生:橡皮擦工具,和标题栏位置的撤销键都可以。
《第十二课 小雨沙沙曲配画》参考教案
第十二课《小雨沙沙》曲配画教学目标:1.通过对旧知识复习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新知识;2.在欣赏画图软件功能和初步认识工具箱中工具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程序的强大功能;3.通过对画图软件功能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4.在学习画图软件的过程中,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画图作品。
2.这几幅画美吗?它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画图)3.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朋友!(出示课题)二、启动画图1.那这个软件在哪里可以找到呢?给大家一个小提示:“画图”软件和我们刚学过的“写字板”是邻居。
2.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哪位同学愿意演示一下?3.你是怎么知道这样打开“画图”的?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单。
查阅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教师检查或互评)(目标1)通过回忆对“写字板”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新知识的学习。
三、认识画图窗口1.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画图软件的窗口,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我的电脑”的窗口有什么区别?2.课件出示两个窗口,我的电脑和画图,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同的地方有哪些?谁来说一说,不同的地方呢?谁来说一说。
3.大家都记住了吗?老师想要通过一个小游戏来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
四、铅笔刷子等工具的应用1.画图软件的各个部分我们都已经认识了,你们对那个部分对感兴趣呀?2.那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工具箱,工具箱里一共有多少个工具呀?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只要我们把鼠标放在某个工具上一秒钟,它就会告诉你工具的名称,是不是很神奇。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去认识一下这些工具!3.这些工具都认识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请大家单击文件一打开一连线,需要你们帮他们连线找到自己的名字,你们能做到吗?4.什么工具可以帮我们连线呢?(铅笔、刷子、直线)5.好,动手试试吧。
6.连好的同学请举手,我们来看看大家连得对不对(展示3位同学的,问:你是用什么工具连线的?能上来演示一下吗?7.不小心画歪了怎么办?(橡皮、撤销)8.刚才我们连线的时候发现这个工具似乎找不到名字是不是呀?9.你能用铅笔或是刷子把它的名字写出来吗?10.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似乎我们的画布不够写了是不是?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变大点呢?(拖动控制点)11.找到方法了吗?谁来演示一下。
(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教案
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第1框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领会不同人生态度对个人的影响,感知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2.懂得积极人生态度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热爱学习、乐于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健全人格)【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人生态度?不同人生态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名人名言,学生感悟总结后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语录》想一想:这些名人名言都体现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人应该怎么活着?教师总结:人生的旅途,鲜花与荆棘同在,坦途与坎坷交替,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复杂的人生境遇,关系着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只能活一辈子,这一辈子,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一)走进人生态度活动一:阅读教材P90的“生活观察”找不同:阅读PPT上的图片内容,联系教材相关内容,请学生回答自己观察到的区别。
小组合作探讨:(1)对待同一件事情,他们有着怎样不同的态度?你更赞同谁的态度?(2)不同态度会对各自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提示:一个很开心还有半杯水,一个很难过只剩半杯水;一个下次还想参加,一个不想参加。
说明前者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后者抱有消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教材内容,明确什么是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总结: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十二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
-情感共鸣: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与课文情感的联系,如通过分享自己与家相关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庭情感的共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词汇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汇,如“老屋总也倒不了”中的“总也”表达了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
-写作技巧:分析课文中描述老屋的句子,如“墙角的青苔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引导学生从个人和文化的角度去体会老屋在人们心中的情感价值。
第十二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十二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本课内容包括:
1.学习生字词:倒、掉、总、也、老、屋等。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老屋历经风雨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原因。
3.情感体验:感受老屋所承载的亲情、友情及岁月的痕迹。
4.写作技巧:学习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老屋不倒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老屋在人们心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描述一件自己珍视的物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感受家庭文化和传统建筑的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渡荆门送别》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渡荆门送别》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渡荆门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教学过程】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渡荆门送别》,唐代的名家名篇。
学习时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
〖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二、学习《渡荆门送别》。
1、教师朗读或学生听录音。
3、指名学生读,要读出思想感情,齐读诗歌。
4、《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5、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第十二课 我是中国小公民》教案
《第十二课我是中国小公民》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和老师搜集的图片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历史阶段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明白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的道理。
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在感受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基础上,学生能将爱国情感落实到爱国行动中去。
、了解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
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
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
教学重点: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
教学难点: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
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学要求:细心阅读课本第—页,勾画出重点语句,并用心体会其含义。
二、阅读有关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的人,都是。
、国家的命运时刻牵动着,拨动着。
、年月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我们唱着‘东方红’,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富起来。
”三、合作探究点击一:读一读说一说阅读课本页的材料,了解有关身份证的内容,知道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完成后面习题。
先自学后小组交流,与大家分享。
点击二:说一说写一写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页的内容,说说你观看过哪些反映国家命运的影视作品?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先小组交流,然后写一段话语与大家分享。
点击三:辩一辩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命运到底与我是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个疑问,下面进行一场小辩论。
辩论时刻:正方:国家命运与我紧相连反方:国家命运与我不相干点击四:讲一讲播放《开国大典》中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然后阅读页的材料,完成后面习题。
特别是神州系列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让国人骄傲,以“我为巨龙腾飞而自豪”写一段演讲词,与大家分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课前多媒体循环播放西湖雪景。
2、导入语 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绍湖心亭与作者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 崇祯(chóng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强(qiǎng)饮 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行质疑问难。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第1课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案(2024秋)
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第1课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不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人生的旅途,鲜花与荆棘同在,坦途与坎坷交替。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课时。
二、讲授新课1.活动一:课件展示视频。
(1)思考:对待相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态度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消极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人们意志消沉。
(2)请联系实际生活,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你对人生态度的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消极的人生态度,往往使人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从而心灰意冷、消极懈怠。
我们应当努力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过渡)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那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2.活动二:阅读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率真豁达,纵使人生起伏,仍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这种人生态度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苏轼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他和朋友春日出游。
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苏轼却泰然处之,并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诗词,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认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
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体味更多的生活乐趣;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
结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
3.活动三:课件展示材料“爱迪生发明电灯”。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失败了很多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教案
一、课的任务:翻身是这个时期孩子的重点,同时为爬行作一些准备。
手的动作以学习使用工具为主。
开始发展第二信号系统的核心——语言。
二、课的内容:
1、音乐律动《小铃铛》
⑴目的:提高宝宝对律动音乐的兴趣,调节活动气氛,训练宝宝左右手抓握铃铛的能力
⑵教法:
①教师引题:“宝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声音,你听一听它的声音叮叮铛铛
它是小铃铛,有请小宝宝和小铃铛一起来做游戏,一起来听好听的音乐。
请宝宝拿好小铃铛,家长配合宝宝一起来摇摇我们的小铃铛,好的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
歌词大意:一只小铃铛,叮铛叮铛响,叮铛叮铛,叮铛叮铛,叮铛响。
⑶器材:音乐《小铃铛》
⑷时间:5分钟
2、舌头的运动
⑴目的:语言是喉、、声带等发音器官和舌、口运动的结果,而使发出的声音变成语言主要是舌头的位置、形态的变化和口型,所以训练孩子的舌头能使他们(她们)更快形成语言。
锻炼宝宝的模仿能力,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⑵做法:对于舌头的运动婴儿有自己的训练方式–吃手指、吃任何拿到手的东西。
6个月以前的孩子还没有牙齿,因此他们所谓的吃实际上是用舌头添东西,这个过程孩子运动了舌头,大约一年时间的运动,舌头可以随意使用了,孩子发出的声音就形成了语言。
对于宝宝的“吃”,大多数成人由于安全、卫生上的考虑,采用禁止的做法,但是仍然阻挡不了他们(她们)“吃”的积极性。
但是我们遇到个别的极端例子,一位医生世家出于卫生的原因,父母、爷爷、奶奶和保姆5个人时时刻刻提防他的宝宝“吃”,最后这个宝宝形成动力定型,不“吃”了。
到了二岁半这个孩子什么都听得懂,但是什么也不会讲。
因此我们不但不要禁止宝宝“吃”,而且要给他们(她们)创造一个良好“吃”的环境:
首先解决卫生的问题,把宝宝喜欢的“吃”的东西(主要是玩具)放在一个容器中,容器和玩具都要洗干净,宝宝的手要洗干净。
然后安全的问题;玩具的大小是宝宝能抓、握又吃不下去,也不要有尖锐的棱角防止出现危险。
最后是兴趣;容器和玩具要及时更换,因为喜新厌旧是宝宝的特点,使用过的东西过一段时间还可以重复使用,遗忘快又是婴儿早期的一个特点。
在创造一个良好“吃”的环境同时,我们在以后的课中还要帮助宝宝训练舌头,使宝宝早一些学会使用自己的舌头。
⑶时间: 5 - 8分钟
3、拉手仰卧起坐
⑴目的:增加婴儿的腹部、颈部、上肢、肩带力量和手的握力,为腹部离地的跪撑爬行、攀登做力量上的准备,是牵拉的后续动作。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
教师把大拇指放入婴儿手掌中。
婴儿抓住食指后,要先拉一下宝宝的手,感觉到宝宝的手在用力时,再往上拉,拉宝宝手时力量要适当,握住婴儿的手轻轻提起成坐位。
⑶教法:
①教师带宝宝示范
②家长带宝宝练习,教师指导。
③教师总结:“宝宝做得有点累了,请妈妈带宝宝坐在自己的垫子上休息一下,家长在家里每天都要给宝宝做。
”
⑷器材:垫子
(5)时间:5 - 8分钟
4、俯卧蹬腿
⑴目的:爬行是婴儿第一个能远距离移动身体的动作,由于爬行时人的重心比较低,支撑点多,支撑面积大,容易掌握平衡,但爬行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我们现在的宝宝还没有具备标准爬行的能力,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光滑面的垫子让孩子在上面练习俯卧蹬腿,这是爬行前的辅助练习。
⑵做法:
教师把宝宝抱到光滑的垫子上,在宝宝的面前放一个发声的玩具,教师双手顶住宝宝的脚底,使宝宝的大腿和身体,大腿和小腿弯成90°,同时发出蹬腿口令,一般婴儿在稍停后会做出双腿蹬的动作,使自己匍匐前进。
⑶教法:
① 教师示范练习方法。
在宝宝对我们的口令做出蹬腿的动作后,家长要
及时表扬宝宝,来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②家长和孩子一起练习,教师指导。
③教师总结:“蹬腿是爬行的一个重要的动作,宝宝刚刚开始爬行时要靠蹬
腿的力量来移动身体,所以家长在家里一定要加强练习这个动作。
”
⑷器材:垫子。
(5)时间:5- 8分钟。
5、独立完成翻身(仰卧-俯卧)
(1)目的:
翻身是人生整体移动身体的第一步,是爬行、坐的开始动作,是婴儿心理
第一阶段感觉发展的关键动作,对婴儿的脑发育有着重大意义,翻身取物则是一
个完整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促使脑发育进入迅速发展的主要动作。
⑵做法:
在婴儿头部侧面放一个他喜欢的玩具,逗引他拿取(如图)
(3)教法:
①教师示范做法,用一个玩具逗引婴儿后放在婴儿的头侧面,婴儿会自己去拿,如果有困难可稍稍帮助一下,婴儿取到后马上要鼓掌以示鼓励。
②家长和婴儿一起练习,教师在一边指导。
③教师总结练习情况。
⑷器材:垫子和玩具。
(5)时间:5- 8分钟。
6、看图画:
爸爸、妈妈、阿姨、床、香蕉、电视机、鸡蛋、牛奶、葡萄、番茄等。
(1)目的:婴儿看图画是比较容易的信号,有了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逐
步转向比较困难的文字符号。
⑵做法;
例①用爸爸、妈妈这两张最容易熟悉和认识的图片进行示范。
先看图片再真人和图片一起看。
例②看香蕉图片,再看实物香蕉,然后再给孩子闻一闻、吃一点,以后孩子看见香蕉的图片就会同实物香蕉建立起条件反射。
(3)教法:每次时间1分钟之内,一天可以进行很多次。
(4)器材:爸爸、妈妈、阿姨、床、香蕉等的图片。
(5)时间:5分钟。
三、家庭作业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