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人教版新课标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呢?一、创设情感氛围情感、态度在过去的教学中不够重视。
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
不可设想,一个对语文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往往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既无针对性的培养,又无科学性的检测,更无实效性的成果。
新课程强调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学、有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一切和谐的事物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这就是顺其自然。
教学过程中只有按照小学生这个年龄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
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
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更是一种美,一种永恒的美。
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
论文《构建数学和谐课堂__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构建数学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云梦县实验小学董红兵时下,“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说法比较热门,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并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构建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参与学习是课程整合、预设生成理念的有效体现,是一种教学艺术的追求,本文试从这个角度简单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1.在课程整合中构建和谐在数学中融合生活,是课程整合思想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整合,可以让我们的数学充满“生活味”,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实现课堂的和谐。
(1)在数学和生活的整合中构建和谐我们的数学课堂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增强他们“使用数学”的欲望,让数学在生活中“生存”,在“整合”中提升。
如在教《表内除法》整理复习时,为了打破传统复习课训练的模式,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猜测隔壁班级教室课桌排放的方法。
之后引导学生探索“36人参加体操比赛该如何设计队形”,最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进行“36平均分”的有序思考训练。
(2)在数学和情境的整合中构建和谐。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有效情境的创设。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情境主要指富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教师首先应将学习的内容设置在问题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产生疑问,进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 2>创设交流情境,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探究活动的最后阶段要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反思、评价。
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如课堂讨论。
在完成交流后还应进行个人反思及组内、组间、学生间、师生间的评价,分析成功的原因,找出不足。
巧妙地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地促进全面发展论文
巧妙地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地促进全面发展【摘要】课堂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的中心舞台,课堂也是学生全面成长,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巧妙地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促进发展新课程呼唤和谐的课堂。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构筑理想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和谐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的中心舞台,课堂也是学生全面成长,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要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个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绝对完美和谐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但追求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政治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一、师与生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
这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便是构成和谐课堂的主体。
l、师生关系从权威、控制到平等、共生。
在和谐课堂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
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和谐共进、教学相长,呈现出一种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和谐之美。
第一,珍视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从统治者的”神坛”上走下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教师要敢于蹲下身来,敢当学生,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探讨,一起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
第二,彰显个性差异。
和谐课堂应以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快车道。
构建自主和谐课堂,彰显学生个性发展
构建自主和谐课堂,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构建自主和谐课堂,彰显学生个性发展。
一、构建和谐课堂,营造自主创造学习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和谐快乐的课堂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强烈需求。
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平等、轻松、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都能够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合作、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并且把苹果切掉了一小半,课堂上让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来观察,通过不同位置学生的观察,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有的学生看到的是整个苹果,有的学生看到的是缺一部分的苹果。
于是学生产生了疑惑,最后老师揭开了这个谜底,把苹果一转,学生们才恍然大悟。
从学生生活引入新课,简单明了,能够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燃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并带着这种兴奋投入新的学习。
二、提供开放的学习内容,发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自觉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而要达到这一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读懂学生,为学生提供可以自主创造学习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按比分配》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例题“某学校把栽种54棵树苗的任务交给了五年级两个班,五一班和五二班栽种棵树的比是5﹕4。
两个班各应栽种多少棵?”解决此题我是分三步进行的:1.要求学生审题后,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此题。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独立列出算式)2.学生同桌进行交流,互相说一说各自的解题思路。
3.学生在班内进行学习汇报,同时解释自己的思考方法。
创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关键词:和谐课堂,学生,全面发展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评价考核体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都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各自的探索与尝试,怎样创建和谐课堂,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等问题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创建和谐课堂呢?本人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和谐的教师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即是一个具备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和谐的人。
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单纯的把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而应该遵循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培养不可动摇的思想信念。
在这种精神生活中是思想与劳动、知识和积极活动相汇合的领域”。
所以,要培养出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本身必须成为一个和谐、多才多艺的教育工作人才。
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进教学过程的进行。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在中小学,教师成了学生的效仿对象。
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
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相反,如果教师语言带脏字,行为不优雅,心灵不健康,那么学生就会说话污言秽语,行为大胆放肆,心灵畸型发展。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环境是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对培养人才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过去的死读硬背、题海战术、死读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乏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不少学生害怕学习,有的甚至逃避学习。
语文教学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快乐心情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常会给我们教学者意外的惊喜,无限感动。
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生百味体验的乐园。
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又应该怎样引领他们的心情呢?一、相信激情会带来收获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体现其人文性,基点在于情感。
我不敢相信,一位在课堂上呆若木鸡、脸无表情的老师,到底能传递什么,给孩子们情感体验和孕育崇高的理想更无从谈起。
所以,一出现在孩子们的周围,有一个声音总在提醒我:要感染学生。
每节语文课,我都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刻挖掘文中的内涵与情感因子。
每当站在讲台上,我都会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然后用主持人的方式,把自己对课文的每份情感,每份理解,每份感悟,用语言、眼神、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力求与他们的情感共鸣。
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介绍母亲对生病儿子的照顾:儿子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出去;自己重病缠身还推着儿子到北海看菊花……接着,我鼓励大家说说自己的妈妈。
话题一开,同学们纷纷发言,让我意外的是一群十三岁的小学生,谈起自己的母亲语言竟如此饱含深情,虽朴实,却很有感染力。
有很多同学还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珠说:“我妈妈虽然不漂亮,但我喜欢妈妈……”这一节课,学生学得很起劲,课文读得趣味盎然,入情入境。
就这样,我用我的激情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二、享受成功的体验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少年儿童更是如此。
所以,和谐的语文课堂必须是学生享受成功的阵地。
只要学生的努力得到肯定,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不忘用心去欣赏每位学生。
只要他们有尚好的表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要送去赞扬。
如一份礼物,或是一句“你真的很棒!”“老师为你骄傲!”“真是精彩的发言!”等,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
另外,我们要尽量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都有在克服困难后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探求与成功的有效循环中不断前进。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情 境 ” , 作 者 、 师 同悲 同喜 , 歌 同泣 , 现 师生 情 、 中 与 教 同 实 作 者 情 的 和 谐 共 振 , 美 与 智 的 融 合 中 形 成 健 康 的 个 性 在
和 健全 的人格 。
二 、 谐 的语 文课 堂 应是 课 堂与 生活 的水 乳 交融 和
生 活 是 语 文 学 习 的 源 头 活 水 。语 文 与 生 活 血 肉相
融 : 是诗 情 与创 意 的珠 联 璧 合 , 相辉 映 ; 是 教 师 引 应 交 应 导 与 学生探 究 的相 得 益彰 。
关键 词 : 文教 学 语 “ 态 和 谐 ” 语 文 课 堂 生
“ 谐产 生美 , 在 和谐 中” 一 幅 画美 在它 的 色调 、 和 美 。 构 图等 方 面 的 和谐 :一 首 歌 曲 的优 美 在 于 它 音 色 、 旋 律 、 奏 等 方 面 的 和 谐 。 和 谐 是 最 佳 的 组 合 , 事 物 的 最 节 是 佳 状 态 和 人 们 的 追 求 。课 堂 是 儿 童 自我 发 展 和 实 现 的 主 要精 神 阵地 。课堂 教 学 中的 儿 童 是成 长 的生 命 , 发 展 是 的 主 体 , 有 和 谐 、 效 的 教 学 活 动 方 能 “ 醒 沉 睡 的 惟 有 唤 潜 能 , 活 封 存 的 记 忆 , 启 幽 闭 的 心 智 , 飞 囚 禁 的 激 开 放 情 愫 ” 才 能 为儿 童 个 人 自主 、 面 、 谐 发 展提 供 平 台 。 , 全 和 “ 态 和 谐 ” 语 文 教 学 追 求 的 是 师 与 生 、 与 文 、 与 生 的 人 情 理 、 与放 、 与悟等方 面的平衡 、 一 、 和 、 洽 , 导 思 统 亲 融 打 造 的 是 一 种 自然 、 谐 、 放 、 新 的 课 堂 , 而 使 学 生 和 开 创 从 在 生 动 的 活 动 情 境 中 获 得 心 灵 的 滋 养 ,能 力 的 生 成 , 情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第一篇: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也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及综合应用知识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关键词] 发展能力质疑引导整合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由此可知,现在的小学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备一种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以成就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建议,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就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呢一,允许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相逢何必曾相识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方是长进”,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中,学生提出:与落花生作对比的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而是既体面又实用,这又有什么不好呢问得多好呀!虽然,这学生对“父亲”的话理解得有失偏颇,但从中反映了学生对课文敢于挑战,敢于质疑,这就是难能可贵之处.发现,质疑,正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课文的良机.此时,就可以以此为研读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人要踏踏实实的做人,做有用的人.而他们达成的共识远比老师说一即一的认知可贵可行.又如在学习《狼和鹿》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为什么凶残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元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兴趣点全都集中到这问题上了.于是我顺其自然,让大家围绕着这问题品读课文,大家都很自觉地进行了阅读探究.生:鹿群失去天敌后大量繁殖.灌木,小树,嫩叶……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背鹿给吃光了.鹿就成了破坏森林的大坏蛋了.生:没有了狼的威胁,鹿再也不用练习逃跑,奔跑了,这样,鹿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弱,这样鹿就很容易得病,这成了鹿毁灭自己的原因.生:鹿群,狼,森林之间自有他们的自然之道.这是一种生态平衡,我们人类不能随意地去阻止.不能因为怜悯鹿而大量的捕杀狼.……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质疑---深入探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体位置,即便是不大会发言的人,此时也能仗着众多的支持者发表意见.我想,通过他们的畅所欲言,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水平和语文素质已经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激起学生主动思索,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困惑就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我们教师的机遇.抓住它,才能生成一份美丽,收获一份别样的惊喜.所以,课堂上的“旁逸斜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相逢相盖便相亲,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清醒于自己的视野不如醉心于孩子们的天地中.此外,在课堂中,要允许学生失败,提倡学生“标新”,采用积极评价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巧妙引导,创造学生探究机会――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自己去深入探究,深入思考了,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探究性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独立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更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关键在于:要保证学生有探讨研究的空间;要选准有研究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而且是处在儿童信息临近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使教学过程明快,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赤壁之战》这类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最好能摆脱“情节分析”.集中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揭示课题,初读并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之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再师生共同筛选,确定以下三个问题:(1)黄盖为什么会想出火攻这个办法这个办法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80万曹军,原因何在这三个问题覆盖了全文,要求学生潜心阅读,从全文的字里行间,从赤壁之战这一整个事件中去寻找答案,综合性地依据事实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经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吸收,再组织好语言,作出正确的表达.如此,由于问题集中,教学环节减少,就能留出整块时间供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这样,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体验的空间,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的确的,语文是“读”出来的,是“悟”出来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优化学习过程,创造合作探究机会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有的善于思维,有的善于表达……如果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互相交流,那就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合作中培养团结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从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共同提高.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意识,打下小组学习的基础.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自主学习时间,允许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让学生各有收获.其次,指导学生互相合作,确保小组学习到位.课前分组时,要注意分组灵活,分工明确.课中分组讨论时,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点拨.讨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见解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再由小组长综合归纳,达成共识.(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各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综合归纳.(3)连锁式.小组成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见解,最后归纳总结.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根据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讨论内容和形式,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汇报式,交流式,辩论式等多种方法探究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全班讨论时,我们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说,议,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体会语言文字.过程中要注意以读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尝试着读,理解地地读,投入地读.合作学习把个人经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主动学习的潜能,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有效地开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实而不虚,才能使课堂充实而富生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清醒于所谓的正确答案中终不如醉心于求索的历程中.三,整合融合,拓展学生探究空间――万紫千红总是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非教学的终点,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应该在获得结论的同时,自主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材,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心得问题.因此,语文探究学习不应禁锢于课堂,局限于课本,与生活隔层脱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融合,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融入课外广阔的实践天地,千姿百态的社会活动,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立体空间.因为,万紫千红总是春.1,向课后开放课文及课外读物蕴藏着大量的综合性知识.课后开发阅读,可凭借课内的“引子”,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更广阔的阅读领域.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长征》后,可开展“长征知多少”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找,阅读搜集处理相关信息,并整理发言稿;在读完朱自清的《春》后,可引导学生阅读中外作家,诗人写春的作品……同时,加强课外动笔的实践,诸如诗歌的扩写,改写,故事的续写,读后感,仿写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学生阅读的越多,知识面就越广,视野就越开阔,思维也就越活跃.2,向各科开放一切都是相通的,各课程间更是如此.语文这一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以语言文字为凭借,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与各科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调共同提高的作用.如上《月光曲》一文时,可向音乐课开放,引导学生欣赏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通过直觉的听来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从而理解盲姑娘兄妹俩的陶醉及贝多芬那“纯熟”,“感情多深”的弹奏技巧;上古诗《山行》时,可向美术课开放,引导学生涂涂画画,将自己所体会到的诗情画意用图画来体现.你会发现,你会讶异于孩子们手中的“霜叶” 之绚丽的确甚于艳丽的“二月花”……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都易于发展.3,向校外开放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所以,为了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校外生活:带学生踏青,秋游,在大自然中学语文;参观访问,开阔视野;调查考察,体验生活……如此拓展语文教学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世界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则适时地指点,引导,使学生在广阔的校外世界中尽情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享受开放学习的乐趣中丰富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养就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便是错误的,也能折射出课堂的独特美.让我们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就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回荡于课堂中.参考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3,邬强波.《三月景,宜醉不宜醒》第二篇:构建和谐交通促进交通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张春贤部长也已在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
和谐的课堂论文培养有个性的学生论文
和谐的课堂论文培养有个性的学生论文:和谐的课堂培养有个性的学生语文教学不单是识字、朗读,关键是通过这些语言的符号,透视出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
所以,语文的教学不应是单纯的说教,更不是用投影、录音等电教媒体进行简单的包装,而是沿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在生动、快乐、向上和谐的氛围中塑造出完美的人性。
1 提倡民主和谐课堂,做学生的好朋友由于种种原因,封建专制文化的残余至今还存在于我们不少教育者的头脑中。
在某些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若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
我认为,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
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天地中,具有真诚人文情怀和博大民主胸襟的教师,既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一一让心灵体贴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更能与举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一一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教师的教学错误: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一一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
课堂贯穿了民主和谐的意识,学生就能放开胆子,发挥想象,使书本的内容有词论拓宽的余地。
课本上范文的目的就是样本的作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让人回昧咀嚼。
做了学生的朋友,让民主的气氛充满语文教学,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定格。
想象、理解才不会被束缚。
活跃轻松的环境会令大家在谈论争辩中和谐的完成教学。
2 “教”都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曾说:“‘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便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科学精髓:“教”,着眼于教师的教育过程符合学科规律:“用不着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
二者统一于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创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中,教育不再只是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则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须条件之一。
因此,如何创建和谐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什么需要创建和谐课堂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模式。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课堂中的纷争和冲突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创建和谐课堂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同时,和谐的课堂环境,也会形成一种学习优越感,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创建和谐课堂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教师可以选择采用一些方法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如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和课堂互动,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兴趣爱好。
教师也可以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建立一种平等、开放的关系,使学生更信任教师,也更愿意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建立学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之间相互友爱、和谐相处更是建立和谐课堂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友好关系,鼓励学生向别的同学提供帮助,也要教育学生尊重同学、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可以降低学生之间的防御心理,让学生更主动的与团队互动,共建和谐的课堂。
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被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爱,而此时,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方式来展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如关注学生成长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给予学生合理的赞誉和奖励等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早日获得自信,并在一个和谐的课堂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在学校工作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构建和谐的化学新课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构建和谐的化学新课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摘要:构建和谐化学课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缩影,肩负着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
课堂的主角是人,文中运用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了要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让课堂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和谐化学课堂三维目标构建个性发展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也是师生心灵交汇碰撞的场所。
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只有建构起和谐的化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化学的乐园中,体验到化学之奇,感受到化学之趣,领悟到化学之妙,从而使化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客观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毕业升学的压力,这些差异逐渐体现出来并明显扩大。
构建和谐化学新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文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使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各种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高素质的教师是成功构建“和谐化学新课堂”的关键教师是落实教育改革理想的关键人物,任何教育改革只有经过教师的课堂动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
只有身心健康、专业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才会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对学生的任何回答,都会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会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会冷嘲热讽。
要让全体学生在你的课上感觉到爱上你的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只有身心健康、专业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才会很好第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
如果一位教师愁眉苦脸地进入课堂,可能使学生原先高涨的情绪像潮水一样退去;相反,如果一位教师以高昂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将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从而给和谐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和谐课堂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建立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摘要:随着“和谐社会”观念的深入,教育界改变“师道尊严”的种种做法层出不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新的教学理念所替代,比如建立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和谐气氛;个性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显然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课堂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阵地。
因此构建和谐课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
所谓的“和谐课堂”是指教学的双边,即“教”与“学”的活动配合得适当,使课堂充满和谐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下面浅谈一下建立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轻松、愉悦、自然的语文学习的心理环境。
我们知道心理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谐、宽松、愉快、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心理素质又直接影响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又直接影响语言表达,因为思维是语言的内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因此,良好的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又直接影响思维能力,最终影响语言的表达。
相反,不好的环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妨碍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发展。
燕国材教授曾说:“建立良好教育气氛或优化学生心理环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
由于我们对语文学习心理环境的长期漠视,原本是最丰富、最精彩、最有趣的语文却成了学生最讨厌、最头痛、最厌倦的一门学科。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语文学习心理环境的研究、构建和优化。
教师要转变自己“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以真诚的态度,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给学生以舒展性灵,畅所欲言,我口表我心,我口表我意的自由,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有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自由、宽松的语文学习心理环境。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5篇范例)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5篇范例)第一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如何构建和谐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构建和谐课堂是我们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有两个,即教师和学生,和谐课堂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条件。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尊敬老师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根本,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师德水平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
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气氛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主动发展。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究、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主动参与学习,需要教师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乐于探究问题,需要教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与合作,需要教师协调学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非常适合开展探究式教学。
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而是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的质疑。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气氛中,不断的探究与交流,加深自身经验的理解,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创设和谐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飞扬论文
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飞扬文章摘要: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语文教师也要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不是静寂的字符,语文是声形意兼备的艺术。
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教师捧给学生微笑、宽容、欣赏,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合作、探究,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充满着学生飞扬的个性,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大显身手,收到语文学习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和谐语文课堂学生个性发展走上三尺讲台已经十来年了,好多同事都害怕教语文、厌烦教语文,都说语文课堂总有些沉闷,语文这门学科是谁都能教,谁也教不好,效果较差,费力不讨好的”烂科”。
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我的求学经历中就存在着喜爱哪个老师就对哪门学科感兴趣,师生的关系处理好了,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这门学科就自然而然的学好了。
所以,我认为教学语文,必须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拉近师生距离的课堂诱发学生个性发展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模仿他喜爱的人,而不愿意模仿他讨厌的人。
这在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得到证实——通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所担任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成绩就相对要好得多。
教师衣着得体,仪态大方,露齿微笑,话语亲切,都会让学生一下就喜欢上了你。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赞许犹如阳光。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无论是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渴望照耀到那赞许鼓励的阳光,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
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更加积极。
教师的朝气、活力、心情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一个温柔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迷人的微笑,无时无刻不在传递?教师的真情,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学生经常得到赏识,情感才会受到感染,才能产生共鸣,闪现智慧之光,才能勇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飞扬个性。
构建和谐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关键词〕政治教学;和谐课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评价机制什么是和谐课堂?其是指以课堂为载体,在和谐教育理论的引领下,科学地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及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和充分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对话的平台,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鲜活的、充满情感的及富有个性的生命体,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才能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动手、动脑、动眼与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实践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循循善诱,要让他们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使其思维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关系应体现为平等、互助、合作与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教师可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如,小组讨论、表演、竞赛及调查访谈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与同学和谐相处,取长补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命令学生学习,而是要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
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可以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为构建和谐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1.目标导课堂,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
目标导课堂是指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理念统领课堂教学。
要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学生的实际,把每一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要达到,“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学生必须达到,后进生经过努力也能达到;第三层次,优秀学生能够发挥余力。
构建和谐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课堂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完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站在人的发展和环境和谐统一的哲学高度来审视课堂,设计课堂,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趣味、语味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优化的课堂与学生的情感、心理、语言和思维发生共鸣,师生之间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积极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智能、情感及价值观的主动发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呢?一、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构建和谐课堂,既能化解课堂冲突,又能使课堂保持生机与活力。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善于诊断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并给予恰当的指点和帮助;善于跟学生交流,并使这种交流适合学生的心智水平。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能够理解别人,心胸豁达;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情感;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人和事,不受偏见的影响,与学生真诚交往,积极相待;允许学生犯错误,认识错误,允许学生跌倒了再爬起来。
同时,教师能够了解自我,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自我调控情感和心境等等。
这样的教师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就能够成为和谐课堂的促进者、建设者。
因此,教师构建和谐课堂能力的提高与否,事关和谐课堂与和谐校园构建的成败。
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
无声无息之后,一无所得,如何谈课堂效益。
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你对本学科、对学生的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学生高效的学习。
构建和谐轻松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论文
构建和谐轻松课堂促进学生安康成长论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开展,它呼唤教师去构建和谐的课堂,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地汲取知识,实现知识的真正迁移,获得全面的开展。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呢?结合一些实践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开展,瞬息万变的社会,知识的更替非常之快。
我们教学内容的变化速度有时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及社会开展的速度。
一个跟不上时代的陈旧知识学生会喜欢吗?会想学吗?要摆脱这种困境,除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即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现代化、趣味化。
课堂内容的丰富化是全面;课堂内容的现代化是实用;课堂内容的趣味化是兴趣。
以上这些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
既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实用,也要注意知识的趣味和表现,更要注意学生的“四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简单的说课堂内容的设定是素质的而不是应试的,是实用的而不是目标的。
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比作一桌大餐的话,那么一定色香味具全,学生一定会喜欢。
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课堂内容确定了,还要注意教学形式学生是否感兴趣。
教学形式是课堂的骨髓,是线索。
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影响到和谐课堂的构建。
那么,和谐的课堂形式有什么标准吗?我觉得,喜欢就是标准,喜欢就是最好的。
设想一下:随着课堂内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是唉声叹气,毫无兴趣,被动参与,还是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高,愉快积极地参与到了学习中去。
这两种课堂哪种较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和谐的形式应该是主动积极而不是被动的,是活泼的而不是呆板的。
课前,教学形式应该依生而定,依学而教,不是教师的主观能动,而是依学情定教情,依教情落形式。
教学的形式很多有谈话、参观、表演、实验等。
单就一节课而言,有时是多种形式的综合,但如何进行设计还需依内容,依学生爱好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和谐课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温床,相信让他们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学生的丰富多采的个性世界就会充分地展现出来。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就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广阔的语文活动中实践。
【关键词】和谐;个性;发展
目前社会各个领域都提倡和谐,所谓和谐,简单地从字面上说,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具体说就是一种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育也不例外。
目前,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着,面对这一形势,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正视学生个性,开放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面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考试的结果轻过程的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能够和谐的发展。
从这一点上看,和谐的理念和新课标的理念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用心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追求一种看似无痕的教育境界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早有专家指出,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对后进生更是如此。
孩子的成长不是集体化的,而是个性化的。
由于孩子在遗传素质和后天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就决定了孩子认知方式上、情感类型上、行为习惯上的不同。
这些不同常常是他们的个性,是他们自己独有的特征,不能用“好”与“坏”去评价,就好像世间丰富的事物一样,你不能用童话的原则和习惯的看法去判定他们一样,如果是这样世界多么可怕。
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严,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创造发展个性的机会,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我们总是轻易看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且看到了就是批评、指责、否定;这样,带给学生的后果,无非就是失败、屈辱、不行。
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缺点”、“毛病”,有可能是学生潜在的、尚未发展起来的优点和积极因素。
素质教育的今天倡导“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尊重”,缺乏“自尊”是不行的。
教学几年的我积累的教学经验不够多,但是有一点一直非常注重: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那么,怎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呢?
1、不讽刺讥讽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上本来就自觉不如别人,他们就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的尊重。
2、关心学生,时刻想着学生,同情他们的痛苦或不幸,关心他们生活的冷暖和学习的进步,关心他们的各方面发展和做人的好坏。
3、爱护学生,保护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珍惜学生的进步,保
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4、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压制学生。
不以出身贵贱而喜欢一部分学生或厌恶另一些学生。
5、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在教学中,教师应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与鼓励,以引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更加爱好盎然、干劲十足地更上一层楼
总之,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就能成功地避免“填鸭式”的灌输,而让学生自觉、主动、有选择的“乐从”,使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提高归纳总结、整合材料的能力,让他们有独立的意识,成为“站着”的人。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
和谐协调、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搞好任何教学的首要条件。
学生是有情感、有自尊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我们在教学时首要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一座可以自由往来的桥梁,形成一种富有人情味、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作为新世纪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诲,虚心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征求学生意见,认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容许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见解。
正如陶先生在《儿童科学教育》中指出的"我们的教育向来有许多错误,小时读书便成了小书呆子,做教师时便成大书呆子。
"正因为如此,他提出:"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也要学周处,须得自己悔悟,改过自新,再不要教成书呆子的小孩子。
"然则采取怎样的态度呢?陶先生是这样申述的:(1)每个教师都变成小孩子,加入小孩子队里玩把戏,既是愿意和小孩子
一起玩了,但是没有玩的本领那怎么办呢?不要紧,有法儿可想,我们可以找老师,请他教去。
陶先生的话真切地道出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必须民主平等、相互学习。
因此,我们的课堂应创设一种师生平等的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要说“我认为”、敢说“我不赞成”。
即使学生说错了,教师也应给予恰当的引导、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要不断引导学生敢于和老师争议自己不同的见解、想法,也可以有超过老师的思想。
只有这样,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才得以表现。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目前,各国在基础教育中普遍意识到,宽松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
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创造精神,犹如松软的土壤对于萌芽的种子一样重要,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创新的精神才能激发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教育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师在教学中有个性,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引导学生有所创新和突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例如:(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联想。
如观看图表、幻灯、录象,收听录音、歌曲,欣赏漫画、小品等。
通过形声并茂,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于观察、聆听、思维、想象和创造之中,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2)留下“缺口”,创设思维空间。
教师由完全讲授变为不完全讲授,留下
空白点,让学生在思考中填补内容空白,这样容易使学生荡起想象的浪花,激起想象的涟漪,呈现出思维发展的自主色彩。
(3)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美国科学家社会学家默顿,曾经将条理的怀疑精神,称作是科学家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
在我们的学生中,常有一些极富个性,喜欢标新立异,有逆向思维的人,他们爱对老师或课本的说法提出疑义,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疑问,教导学生敢于摆脱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式,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4)运用提问技巧,激发学生产生创造的联想。
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评判,以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
四、在广阔的语文实践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大纲十分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是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活动的因素:有的文章故事性很强,可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的复述表演;有的文章知识性强,可以组织朗诵;有的文章情感性强,还可以在课内外组织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以显示自我的存在,树立对自己进步的信心。
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生动地说明教学应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人的道理。
有一次他在武汉大学讲演,走上讲台后他不慌不忙地先从皮包中拿出一样东西——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的掏出把米放到桌子上,然后按
住公鸡的头强迫着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样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
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
接着,陶先生开始讲演:“我认为,教育就很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学生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潜能,对一些问题作出自己的独特判断,使个性得到发展。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
对于国家,国泰民安就是和谐;对于个人,温柔敦厚就是人格的和谐。
天地有大美,那就是和谐。
进而,和谐的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
和谐课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温床,相信让他们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学生的丰富多采的个性世界就会充分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