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的读书心得
哲学史读后感范文
哲学史读后感范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一《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
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言:“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
”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
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
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
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
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我们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
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学习。
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罗素有如下表述: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1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读西方哲学史有感,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读西方哲学史有感,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的代表作,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一)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在面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集合13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集合13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篇1深夜推荐喜欢哲学的2套收藏书,罗素《西方哲学史》和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罗素《西方哲学史》按照逻辑的次序,从古希腊师徒三圣贤开始,浅显易懂陈述到欧洲文艺复兴的近现代哲学家思想流派。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创非理性主义先河,以学术论证的方式探讨认为生命意志存在的价值。
哲学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从国家意志到个人生活,包括创造性科学、艺术、音乐、文学、意志力学、美学,甚至是战争;包括幸福、快乐和孤独!当然,哲学的思想光辉也是不着一物的来到人间,闪动着生命和真理的光辉。
文化有体系,思想有喜好。
每个哲学家创造的知识体系架构也可以影响到个人,古希腊三贤是颠覆性的进步;近代叔本华是尼采和托马斯·曼的启发着,罗素是悲剧和误解性看待尼采的(包括尼采被希特勒亵渎),以及后来尼采和瓦格勒闹掰,而叔本华和尼采却又鄙视和颠覆康德和黑格尔,中间这些却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休戚相关,这中间也许就是: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就是哲学家的外行。
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用悖论的话说就是:这个傻戳戳的时代!哈哈超越时代,也许是对我们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篇2一、何为哲学何为哲学?没有定论。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
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反而一无所知,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不提则已,一提就令人目瞪口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什么是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式各样。
柏拉图,这个古希腊最出色的哲学家,就曾经对学生们说:人,就是两足无毛的动物。
他的学生第二天就拎来只拔光了毛的公鸡过来,在课堂上喊道:看啦,哥们儿,这就是人!后来学历史,学到人类进化论时,历史老师告诉我们: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
这样问题又来了:一、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二、不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显然不对,非洲的黑猩猩就能制造工具,它能把树枝从树上折下来,将枝的叶子扒下来,然后伸进洞里去钓蚂蚁吃,它是人吗?如果有个婴儿天生无脑,当然也就不会制造工具,那么,他就不是人吗?所以,什么是人?也无定论,正如什么是哲学一样。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五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五篇《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著作。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来参阅。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觉得哲学似乎高于生活,甚至与实际相距甚远。
但不可否认,从古至今,哲学对历史轨迹的沿革,社会进步的推动和阻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时代哲学的发展,往往引导着那个时代最前沿的思想革新,而思想往往是变革中最具先行性的事物。
罗素将哲学解释为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事物。
但哲学,同样是诉诸于理性,而不应盲从于权威。
因此,罗素在解读哲学史、我们在解读罗素与他的《哲学史》的时候,不应只认知客观的事实论述,更应加之我们独立的思考与理解。
智者也许不可寻,但若能成为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思辨思维的人,让哲学为我们明智,从而指导实践、用于生活。
那么读一本哲学史,我将收获的一定会更多。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精神何者为第一性本源的问题,亦是意识能否正确认知存在的问题。
溯其根本,哲人最初的哲学思考,是对世界本质的探寻。
罗素便是从最早的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展开一篇篇相承或相对的哲学巨章。
泰勒斯最早提出世界的本源是火,荷马史诗亦辉耀着智慧与哲思,毕达哥拉斯以数学几何的原理剖析世界的方圆,从而开辟了影响深远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随着古希腊城邦文明的发展,伯利克里的黄金时代伴随着智者学派的崛起,从而开始将哲学问题从自然带进到人类自身。
纵然存在唯心主义的流弊,纵然过分的自我让道德趋于流散,但无疑是哲学史上一步重要的跨越。
伯罗奔尼撒战争极大地摧残了古希腊文明,三十僭主统治时期,雅典的繁华摧残开始陨落,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不再夺目,苏格拉底的学说备受限制。
但哲学总能在哪怕最黑暗的时代中找寻到生存的夹缝,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普罗泰戈拉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代表。
不曾停滞的哲思影响着一代代人,从而有了柏拉图时代的辉煌。
柏拉图,代表着古代哲学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其《理想国》、《申辩篇》、《蒂迈欧斯》等名篇详细阐述了他的理念论、不朽论、乌托邦式的民族国度。
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范文(13篇)
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范文(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范文(13篇)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精选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西方哲学史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篇1《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
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言:“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
”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
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
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
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
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
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学习。
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13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13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1哲学,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十分枯燥的,读罗素的书我感觉是相对浅显易懂了,虽然许多地方我还是需要逐字逐句慢慢理解。
罗素对于哲学是理性的,他对哲学的论述总是力求清晰,他试图将原本深奥难缠的东西讲的更明白一点,在这样的意图下,难免会有一些对精华的学问的偏颇或是遗漏,但是这对于我们这种处于哲学的人来说却是最好不过的了,它不会将我引入一个庞大难懂的圈子中去,或使我进入无止境的思考,或使我就此对哲学失去兴趣。
罗素的哲学无意识很能帮助人的,若是能用心体会其中,相信一定能使自身的境界提高。
罗素的哲学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与许多哲学史是有所不同的,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方面的成就作文选择标准,而是更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
他不是单纯的将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是哲学问题的发展。
罗素说:哲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独思考的结果。
社会环境和以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罗素在这本书中,总是把每一个哲学家看做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2我读完这本书得感觉,正如培根所说的那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从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以及每个人的自身看,哲学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东西,他与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自成一派,深邃而令人思考,回味却无法触及真谛。
哲学真的是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但是但凡有所诚者,必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物了,他们真的是人类思想的指引者。
作者波特兰罗素,真的是如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他是能够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的介绍给人们,他这样做,是对哲学家始终保持兴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7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7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7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西方哲学史》我选取了梯俐、伍德编著的版本。
正因看到有些书上评论说:它拥有更通俗的解释和客观的立场,因此就选取了它,望读能让自己对哲学史有个基础性的了解。
此刻花了一个多月的时刻把它读完了,但留在脑子里的东西不是很多,还好,我做了笔记,能够随时翻来看看,而不用整天抗着那本厚厚的书。
这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
每个部分后面也包括了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以及哲学流派。
当然凡是影响重大的哲学家和流派所做的说占的资料都是比较多的,如柏拉图,奥古斯丁,康德等人。
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惊讶的是它讲的是自然主义哲学,这点让我很不解。
正因我总觉得自然是跟科学有关联的,跟人文扯不上关联。
而到读了后面的具体资料时,我才真正的搞明白是怎样一回事。
正因哲学的起源和发展是离不开一些条件的,而自然条件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希腊哲学是自然主义的哲学的一个原因吧。
在这个部分里,人们主要去探究了事物构成的。
的本质,是户外还是静止?读完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事物到底是有什么构成的了。
但当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思考的时候,我才有了自己的概念。
但是我却有个疑问: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的认识是不是也存在问题呢?后面主要讲了希腊哲学顶峰时期的状况,即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对于这三个人物无论是文学还是教育学都是讲的很多的。
我觉得这个时期的哲学是任何一个年代都无法超越和凌驾的。
有人说苏格拉底的思想到此刻都影响着西方人,也有人说苏格拉底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由此可见这时期的哲学的价值。
第二部分是中古哲学,我对这部分哲学很感兴趣,源于我对宗教的兴趣,正因我是在三种宗教信仰的包围中成长的,但是我没有宗教信仰,多种宗教环境让我失去了信仰,我始终都把宗教当成了一种文化,我也始终不能明白他们做祷告、礼拜以及跪拜的行为。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彩10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彩10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一《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的前部分我有认真的阅读,确实不错!买了本盗版的书籍,影响了阅读的心情,后期的阅读是通过天涯读书完成的。
作者见解独到而深刻,同时不可避免的烙上了罗素的烙印。
就结构而言,主要以那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为线索,脉络不是很清晰,阅读的过程需要极强的注意力才能很好的吸收。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没有真正的真理,真理是相对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而言的。
读完之后对战争也有了全新的看法——大乱方可大治。
对于五千年文化史的中国,在古代未曾经历真正的外邦的征战是幸也是不幸。
下面给大家摘录几段我认为精彩的地方:1.当我们问到一件事“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指的可以是下列两种事情中的一种,我们可以指:“这一事件是为着什么目的而服务的?”或者我们也可以指:“是怎样的事前情况造成了这一事件的?”对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目的论的解释,或者说是用最终因来解释的;对于后一问题的答案就是一种机械论的解释。
2.有两件事必须牢记:即,一个人的见解与理论只要是值得研究的,那末就可以假定这个人有某些智慧;但同时,大概也并没有人在任何一个题目上达到过完全的最后的真理。
当一个有智慧的人表现出来一种在我们看来显然是荒谬的观点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努力去证明这种观点多少总是真的,而是应该努力去理解它何以竟会看起来似乎是真的。
这种利用历史的与心理的想象力的方法,可以立刻开扩我们的思想领域;而同时又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自身所为之而欢欣鼓舞的很多偏见,对于心灵品质不同的另一个时代,将会显得是何等之愚蠢。
3.浪漫主义观点因此打动人心的理由,隐伏在人性和人类环境的极深处。
出于自利,人类变成了群居性的,但在本能上一直依然非常孤独;因此,需要有宗教和道德来补充自利的力量。
但为将来的利益而割弃现在的满足,这个习惯让人烦腻,因此炽情一激发起来,社会行为上的种种谨慎约束便难于忍受了。
在这种时刻,推开那些约束的人由于内心的冲突息止而获得新的元气和权能感;虽然他们到末了也许会遭遇大不幸,当时却享受到一种登仙般的飞扬感,这种感受伟大的神秘主义者是知道的,然而仅仅有平凡德性的人却永远不能体验。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十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十篇一、读后感写作步骤(1)在读完有关作品后,先确定自己所要抒发的“感”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引述,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
在此基础上,对所引用的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和充分地挖掘,引出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想和体会,亮出观点。
(2)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或巧妙设喻、或正反对比,对自己的“感”点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读者所接受和认同,使自己的观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3)注意联系实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联系原阅读材料,用原材料中的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生活实际,还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谈出你的“所感所想”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4)最后照应开头,再次用原阅读内容中的'情节或语言对文章进行“点缀”,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发出号召或者倡议。
二、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十篇《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十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拟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表达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答复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抚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那么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历,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挽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1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4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直是一本经典的世界名著,我读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经典之处。
哲学,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十分枯燥的,读罗素的书我感觉是相对浅显易懂了,虽然许多地方我还是需要逐字逐句慢慢理解。
罗素对于哲学是理性的,他对哲学的论述总是力求清晰,他试图将原本深奥难缠的东西讲的更明白一点,在这样的意图下,难免会有一些对精华的学问的偏颇或是遗漏,但是这对于我们这种处于哲学的人来说却是最好不过的了,它不会将我引入一个庞大难懂的圈子中去,或使我进入无止境的思考,或使我就此对哲学失去兴趣。
罗素的哲学无意识很能帮助人的,若是能用心体会其中,相信一定能使自身的境界提高。
罗素的哲学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与许多哲学史是有所不同的,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方面的成就作文选择标准,而是更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
他不是单纯的将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是哲学问题的发展。
罗素说:哲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独思考的结果。
社会环境和以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罗素在这本书中,总是把每一个哲学家看做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2深夜推荐喜欢哲学的两套收藏书,罗素《西方哲学史》和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罗素《西方哲学史》按照逻辑的次序,从古希腊师徒三圣贤开始,浅显易懂陈述到欧洲文艺复兴的近现代哲学家思想流派。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创非理性主义先河,以学术论证的方式探讨认为生命意志存在的价值。
哲学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从国家意志到个人生活,包括创造性科学、艺术、音乐、文学、意志力学、美学,甚至是战争;包括幸福、快乐和孤独!当然,哲学的思想光辉也是不着一物的来到人间,闪动着生命和真理的光辉。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7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7篇——无论拥有多么巨大的财产,赢得多么广的名声,或是获得那些无限制的欲望所追求的东西,都无法解决灵魂的紊乱,也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二我读完这本书得感觉,正如培根所说的那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从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以及每个人的自身看,哲学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东西,他与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自成一派,深邃而令人思考,回味却无法触及真谛。
哲学真的是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但是但凡有所诚者,必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物了,他们真的是人类思想的指引者。
作者波特兰·罗素,真的是如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他是能够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的介绍给人们,他这样做,是对哲学家始终保持兴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这本书所散发出的美感,超出了我看其他任何书给我的感觉,虽然有的东西晦涩难懂,却也让我爱不释手。
希望大家也能涉猎广泛,多多读书。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三肤浅的说,这本书的阅读难度要大于以往见到的、读过的所有的书,这也正是读此书的目的所在吧。
先难后易、先苦后甜,这是除书内容以外最大的收获了,正如老师所言,如果这本书都可以读的下去,其他书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且不说书中内容的精彩,仅读书方法的练习与毅力的磨练已是受益匪浅。
刚开始读,觉得很有新鲜感,虽然读不懂,但也津津乐道,但是慢慢的对于书失去了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一遍遍看不懂的反感,读书开始由享受变成了磨练。
在前两年,也就是大二左右的一段时间里,十分想看哲学类的东西,但当时忙于其他事,也不知道该看什么,后也就这么过去了。
自己也喜欢思考,包括人生、科学、自然规律等等。
所以我把这本书比喻成了一包难吃的化肥,晦涩难懂但值得让人深思,并最终有所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心得导语:《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西方哲学史的读书心得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心得1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存在一个维度的两个极端。
罗素说,文明人之所以与野蛮人不同,主要的是在于审慎。
他为了将来的快乐,哪怕这种将来的快乐是相当遥远的,而愿意忍受目前的痛苦。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对这句话感受颇深。
我们说一个人,从自然人接受教育逐渐转变为社会人,其实也可以算是从“野蛮人”到“文明人”的过程。
家长常常对年幼的孩子不爱学习而抱怨,可能会警告孩子,“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扫大街”,但事实却让人悲伤,孩子就是不爱学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背得滚瓜烂熟,实际行动却毫无改观。
于是老师逼,家长逼,大家都患上了强迫症,哪怕孩子作业全做完、复习全复习好,只要他不在学习,大人就感到不爽。
而且大多数时候,孩子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或者我们常说的“读书是为了自己”,在观念上,本能地认为这是一种外界强加给他的痛苦,只是迫于无奈才去完成,并不是一种理性的“审慎”。
于是,有的教育观念就认为,孩童时代就是应该玩耍,小学阶段就是不应该有回家作业。
那么这算不算是对“野蛮”的一种放纵呢?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总是在两个极端中受夹板气。
口头上喊“减负”,操作上是“加压”,学习负担重了孩子受不了,没有回家作业了家长又不放心。
从来没见教育部因为研究生考试压力大而要求大学生减负,因为他们已经足够“审慎”了。
我觉得,正是因为小学生自身没有将人的一生视为整体的认识,而仅仅关注到当下的快乐,与社会、学校、家庭因为对学生未来的关注而对当下施加巨大压力,所以教育上才会有那么多冲突。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心得2 哲学著作大多沉闷难懂,暑假随意翻开的《西方哲学史》却仿佛有一股魔力,把我带进了哲学的世界,这里没有冰凉的说理论述,反而充满了哲学家们对美好的向往,上善若水,形而上的追求使人神往,畅游中,我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一书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引以为豪的一部作品,凭借它罗素获得了 1950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我很好奇一本纯哲学著作如何能获得文学奖?怀着疑问我开始对这本著作的探索。
从古希腊的神庙,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法国大革命到十九世纪的思潮,涵盖内容惊人,而作者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简洁诙谐,引人入胜。
遗憾的是我你并没有很快找到答案,由此,我开始了第二遍的品读。
整本书中有很多哲人的思考,其中的几位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博闻强识自不必多说,博学者未必智慧,但博学而慎思的苏格拉底称得上智者。
有一次和朋友去做客,朋友到了人家后发现苏格拉底没有跟来,着急的回去找却发现原来苏格拉底在想一个问题,竟不知不觉忘了走路,呆立雪中一动不动,朋友很是震撼,连忙带他回去取暖。
我也为这个老者深深震撼,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在后来面临死亡的审判时,他选择了真理,他倒下了,而一代代渴求真理的哲人们继承了他的勇敢和抗争精神。
他的弟子柏拉图最为人们熟知,我们记得他乌托邦的向往,记得他和老师折麦穗的爱情释疑,记得他的博爱的心怀。
在我们向往着柏拉图式的爱的时候,哲学好像有了它浪漫和温柔的一面,多么神奇!向后翻着书,时间在指尖流逝,下一个时代的天才如一颗最亮的星星跃然出现在哲学的天空—亚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成就,他的成就如此之大,以至于千年之间无人匹敌,然而这却也成就了他最大的错误。
这是权威之于人们的危害,因为无人反驳,反驳者必不得好下场,于是文艺复兴前的欧洲显得停滞不前。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正义不包括平等,在追求善良的时候,非理性的感情也被看作是鲁莽而不应该的,青年因此变得保守而缺乏爱和浪漫的情怀。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世界,欧洲哲学的发展和其宗教的发展密不可分,犹太教的出现,以及后来直至现在欧洲的主流宗教——基督教的开端,都给这种哲学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宗教和教皇的权利因此扩大,也开始了国家和教皇的权利争夺。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当时情形是一个典型的表现。
但古老宗教对人类的发展显现出一些阻碍,路德的宗教改革应运而生,这期间总的来说即是教皇的没落,国家权利的强化。
下一个出现在哲学史上的是意大利的哲学家们,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佛罗伦萨,富商、贵族和平民的斗争,造成了一个比较自由的氛围,艺术家和哲学家得以呼吸自由之空气,而少担心权威的压迫。
后来的美蒂奇家族和崇尚人文的宗教的帮助,使这场少数艺术家和哲学家的运动得以成气候。
这些新生代的学者崇尚科学和人文,勇敢的挑战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科学上,很多的成就竟然都来自对亚里士多德的反抗,这种对科学的态度没有随着文艺复兴结束而消失,反而成为了后来世界进步的巨大动力。
文艺复兴学者的人文和仁爱好像和亚里士多德前的古希腊遥相呼应,社会中一股青春力量蓄势待发!这是属于科学和人文的时代,人类开始认识到个体存在的意义,古已有之的关于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开始被一些激进的哲学家讨论,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至今占据政坛主角,卢梭和伏尔泰的论战愈演愈烈,启蒙运动萌芽,从此,世界开始向另一个方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腾飞。
有太多故事要说,这个时期是那么富有色彩,哲学家们的论战此起彼伏,绝不比后来牛顿爱因斯坦的世纪争论逊色。
笛卡尔是这个时期的先行者,“我知故我在”尤在耳畔回响,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破不立,这种精神惊天动地,笛卡尔另起炉灶创造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这是继亚里士多德后一个新哲学体系,笛卡尔有科学的严谨求实,兼具人文情怀,文笔平易近人,他奠定了一个新哲学时代的基调。
莱布尼兹是笛卡尔的继承者,微积分的发现让他名扬数学课本;斯宾诺莎尤其给了我更深的印象,他才华横溢,品德高尚。
简单的一生中,斯宾诺莎这种高尚的道德让他更加与众不同。
经验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下一段优美旋律的演奏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的实证思想是我对经验主义的第一次接触,而大洋彼岸的学者亦在孜孜不倦的追求。
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实证精神对近代西方各国的宪法都很有影响。
一切以事实说话,制定出一套实用的体系。
理性之眼帮助人们看到了更远的世界的美好,于是世界欣欣向荣。
卢梭的出现,掀开了浪漫主义运动的大幕,对个人力量的相信,对英雄的崇拜和叛逆精神的滋养,开启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战斗的哲学课堂,卢梭、拜伦尽情挥洒,世界仿佛被英雄的精神感召。
浪漫与轻浮却无法分离,浪漫者总是崇尚意志而轻视知识,权力意志是他们的极端向往。
理性和激情的争斗从未停止,人们在争论中成长,哲学也是,世界飞驰不停,哲学家轮番登场,功利主义着边沁,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依次出现在了这个舞台上,他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铭记,历史的大车踏着时间的洪流,浩浩荡荡亦从容不迫地行进,人类的未来无限美好亦荆棘满地!合上书,脑海中各种思想宛如极光在空中穿梭,一幕幕精彩纷呈,而我也陷入沉思,或者说是更多的矛盾和迷惑。
何为正义?何为公平?何为自由?历史给出了问题却没有明确答案。
纵观这段磅礴的历史,人们从无政府的个体到契约国家,个人与国家的微妙关系,不偏不倚,只有在放任和约束达到一个很好的比例时,自由得以发挥其力量,乱世之间艺术百花齐放,思想充满活力。
民国时的中国,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乃至启蒙运动,无不在一次次地验证着,而一个更加宽容的世界,将使文化和艺术尽显魅力。
思想者推开未来之门!我好像找到了刚开始的问题的答案,贯穿全书的自由的气息,爱的精神感动人们。
我们祈望和平,向往正义,我们爱着自由,却也常常心怀疑惑,我们踌躇着却不怕挑战,因为我们知道她终将到来!爱你所做的,做你所爱的,勇者不惧。
生活色彩缤纷,旅行的人,收拾起行装,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西方哲学史的读书心得3 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是啊,理智固然好,但作为血肉之躯的人,理智只能是“与可感觉的对象相对立的理想对象”罢了,正如对近代数学理论有巨大贡献的毕达哥拉斯,这个集理智与个人情怀于一体的天才一样。
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和算学的奠基人,可他身上又总能找到神秘主义的影子。
例如他的教派里有这样看起来不近人情的规矩:不能吃豆子,不能碰白面包,不要在大路上行走,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等等。
理性的东西和神秘的东西统统体现在毕达哥拉斯教派的身上,让我再一次认识理性和感性这对矛盾是不可能完全摈弃彼此的。
我最近一直沉浸在对自己过于感性的自责中。
在责任和权利发生矛盾的时候我的选择大抵是责任。
明知权利的好处可又不忍辜负使我负担责任的人之期望的眼神。
无奈的选择之后便是对自我的否定和对人生消极视角的确立。
然而当我看到如此之多光辉人物亦有情感、踌躇、敬畏充斥内心的时候我才稍觉释然。
曾经庆幸自己在北外投出了那张简历才得以今天坐在这教室里,也使我意识到我也好像具备那些在我看来曾经不可企及的潜能,我也可以忍受深夜备课到两点的孤寂,也可以将每天在讲台站立十个钟头的疲惫当成一种享受。
但我不想证明什么,勤奋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懒惰的人也许会更辉煌。
成功了或许也无需感谢谁,因为在我们看来好像确凿的因果关系里往往无非是神意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