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攀爬的。
课文语言生动,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爬山虎脚的描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愿意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但在描述事物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的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的词语和形象的描述方法,描绘爬山虎的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课文朗读和课堂活动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的变化。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大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读认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并理解课文内容。
2.能熟读课文,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能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模仿和创编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的主题。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感悟故事中传达的启示,初步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灵活运用教学课文,流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构成,模仿创编句子。
3.感悟故事情节,初步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表达能力。
2.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情境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分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生词。
•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指导语调表情。
3. 情感评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猴子、蜥蜴和爬山虎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
4. 课文赏析•深入讨论课文内容,通过问题和引导,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句子仿写•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句子仿写,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6. 情感体验•通过游戏、小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
7.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延伸•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拓展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理解和关注。
六、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或课外阅读任务,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1 教材内容《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
1.2 学生情况学生年龄为十岁左右,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诗意的语言和比喻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理解诗意的描写和比喻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呢?3.2 学习1.小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阅读课文,并共同讨论爬山虎的特点。
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2.教师点拨: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3 拓展1.诗意描写: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事物。
2.美感体验: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观察身边的植物,感受自然之美。
3.4 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感受到了什么?对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热情,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更亲身地感受自然之美。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爬山虎的脚》的阅读理解题;2.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更加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篇5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掌握十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采用重点语句品悟法、图画法、课件演示法、朗读法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清楚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植物,它是爬墙的高手,可以不借助任何藤架就能够爬满墙,还记得这种植物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二、回顾全文,理清顺序。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三、品悟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读悟结合品悟叶子的美。
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啊,是那么引人注意,它吸引了作者的眼睛,爬山虎的叶子真美,写叶子的语言更美。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叶子的美。
交流:预设: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在学生感悟品读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读:这是新鲜得快要滴出水的叶子,看着那么舒服,你能读出来吗?这是新鲜得发亮的叶子,耀人的眼,你能读出来吗?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顺”、“均匀”体会叶子排列的整齐美。
出示图片感情引读: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就这样铺满墙。
你能读出来吗?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把爬山虎的特点描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观察和写作范例。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观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和准确生动的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5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和准确生动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观察实践法:带领学生观察爬山虎,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对爬山虎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爬山虎有初步的认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掌握其中的人物情节和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安排•前期准备教师准备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别是《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准备PPT或者其他多媒体教具,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引入课文主题。
. 展示通过教学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先进行默读。
. 解读逐段解读课文,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比喻。
.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人物性格和情节展开。
. 语文活动进行课文内容的朗读或者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表现,纠正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提升。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以及课后学习反映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从而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哪些环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表达和理解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教学改进•针对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是否需要增加一些拓展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反思和思考能力?3.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表现如何?是否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模板(通用8篇)
Don't worry about it all day, you will never know.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模板(通用8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1、2题。
2、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有顺序、细心观察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并通过词语表达感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1)看看课文有几段。
(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从课文中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3、读讲3——5节写爬山虎的脚的部分。
(1)不看书思考:想知道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要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2)自读3——5节,回答:什么是爬山虎的脚?找会的同学回答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了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让不会的同学读相应段,再回答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3)分节学习。
第3节。
①承上导入: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爬山虎的脚,齐读写什么是脚的句子。
②逐句读,引导学生明白,这一节是从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写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第4节。
①自读,思考,概括意思。
(爬山虎的脚怎样爬。
)②教师以“触”字为例,引导学生找出写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字词。
③“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什么作者不说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④讲解为什么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不会动。
它要向上,必须不断地长出新脚。
也就是说,它向上爬,实际上就是不断地长出新脚。
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向作者学习,认真思考,做到用词准确。
第5节。
①自读,分两层。
②引导概括两层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引导概括本节意思。
(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4、第1、2节学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本文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墙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
课文相关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揭示课题,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纠正学生的发音。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深入研读,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交流: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新鲜”“均匀”“漾起波纹”等词语的意思,并想象爬山虎叶子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读出爬山虎叶子的美。
重点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墙过程: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指名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讨论交流: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细丝”“小圆片”“巴住墙”等词语的意思,并演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观看爬山虎爬墙的动画或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指导朗读,读出爬山虎爬墙的生动情景。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引导学生回顾爬山虎的特点和爬墙过程。
小学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
小学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1.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准确表达。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作者叶圣陶先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把爬山虎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
例如,在描写爬山虎的叶子时,“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段描写既写出了叶子的颜色新鲜、排列整齐,又通过动态描写“漾起波纹”让叶子更具美感,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也为学生学习如何描写植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1.1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植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描写可能还存在不足。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见过爬山虎,但对于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它是如何攀爬的可能并不清楚。
在学习方法上,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均、柄、蜗”等12个生字,会写“虎、操、占”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4个词语。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爬山虎叶子的段落。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1.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圈点批注、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3 教学重难点1.3.1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的读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它的攀爬过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故事《爬山虎的脚》的意义;–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培养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团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正确朗读课文;•难点: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教案、黑板、图片、课件、音响设备。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带着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第二步:课文学习1.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2.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3.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分析1.让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2.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启示;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故事。
第四步:活动设计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主题展开思考,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写一篇关于感悟生活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中,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课堂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难度较大。
下节课可采用更多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氛围活跃程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关于自然科学的课文,通过描述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爬行的。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以及通过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生物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学生对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部结构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和观察插图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生物的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提高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描述,深入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和插图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练习。
3.观察任务单:设计一份观察任务单,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爬山虎脚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欣赏课件。
问:你知道在这一大片叶子里面藏着什么?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一)研读第3自然段1、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直观理解叶柄。
4、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边默读这三句话,边画出爬山虎的脚(一生板画,其余的在座位上画)。
5、评议图画。
6、出示影片,让学生配音。
7、小结。
(二)研讨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3、出示句子,用“5”画出动词。
4、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表演。
评议。
5、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6、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
个别读。
齐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
“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看课件,讨论,小组汇报。
8、这段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9、齐读。
(三)研读第5自然段1、看课件,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
2、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总结课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四、拓展作业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以《我发现______的秘密》写片断。
板书设计:茎上长叶柄的反面脚枝状` 细丝嫩红爬山虎的脚触着墙——触巴拉贴(牢固)爬没触着墙——(萎了)〖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部编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6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课题: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2、能流利得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难点: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奇妙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欣赏了理想的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荚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3、齐读课题思考: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什么?4、质疑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一些什么呢?(学生自己提问)(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2)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与我们人的脚是一样的)(3)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二、总体感知,明确重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2、再一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解决新词的读音问题均匀(junyun)空(konhg)隙茎(jing)柄(bing)蛟(jiao)龙三、重点讲解学习3----5自然段1、解决第一个问题(1)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让我们来找一找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把这一段找出来,读一读(2)说说你找出的这段话中哪一句准确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位置,认真读一读(23遍,个人读,齐读)原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3)我们已经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那么,如果让你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还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来找一找这些信息!(大屏幕展示)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让同学注意标号的词)(4)动手画,比一比(5)肯定同学的正确答案,再引导大家注意划线的词,读一读2、解决问题三自然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那几根细丝,可是你们看(出示爬山虎爬满围墙及高楼的图片),学生惊(1)大屏幕上出示第四段的内容,让同学们找找动词,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2)看到这些动词,你的脑海中战线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形象吗?(3)学生困惑(4)课件展示动画[爬山虎其中一只脚巴在墙上的过程,仔细观察脚的变化](细丝由直到弯曲,到长出小圆片,最后巴在墙上)(5)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爬山虎的脚》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爬山虎的脚》,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特点。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语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爬山虎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习内容
•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解释生词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写。
•分组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保护环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写作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小故事,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
•帮助学生修改和提升文章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四、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
•总结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思考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作出调整。
六、板书设计
•板书标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课文语言生动,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主要作为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生活常识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2.难点:观察爬山虎的图片,描述其特点;理解爬山虎爬墙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朗读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课文内容。
2.爬山虎的图片:准备一些爬山虎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爬山虎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爬山虎能够爬墙呢?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爬山虎的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行为习性。
•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能够初步感受散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行为习性。
•准确朗读课文,体会文字表达的情感。
•分析散文的写作特点。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深层含义。
•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教学方法•听读教学法:让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图像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爬山虎的形态和生长环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感悟。
5.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爬山虎的印象。
第二节:感受课文•听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力量,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爬山虎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节:解析课文•重点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义。
•分析文中描写爬山虎的手法,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魅力。
第四节:情感体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体会文字的情感表达。
•学生表演,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对《爬山虪的脚》这篇散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首先,散文的教学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层面,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情感交流和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文本。
其次,散文的教学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观察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内容和意义。
最后,散文的教学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未来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写作训练和批判性思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将会更好地指导未来散文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拼音字母组合“爬、半、角”等的发音及书写,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理解虎的力量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朗诵、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拼音字母的组合及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理解虎的力量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虎的力量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能感悟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创造和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在探究过程中启发深入思考,增加知识的归纳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播放《河马》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河马的生活环境和特点,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导入部分教师用零食比喻山虎的长相,然后播放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山虎的美丽。
3. 学习内容(1)课文朗读教师先带领全班课文跟读,再按小组分配每个组的学生朗读这个小组对应的段落。
带读要求表现生动,感染力强。
(2)拼音教学教师板书爬(pá)、半(bàn)等字母组合的音、词、义,让学生跟读练习,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拼音字母组合的发音和书写。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学习、讨论、分享。
每个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爬山虎生长的环境有哪些?•爬山虎的特点是什么?•虎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知识检测教师给学生出题,让学生口头回答。
问题如下:•爬和山怎么配成词语?•半和个怎么配成词语?•加的声音和片的声音怎么读?4. 游戏环节教师设计山虎趣味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山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5.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强调虎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思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4、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一物生来很平凡,身上小脚有万千。
天性好动墙上爬,庭院披上绿衣衫。
1、同学们你们来猜猜,这是一种什么植物?
2、对,这就是爬山虎,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它,叶圣陶老
爷爷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3、“虎”是本课需要会写的生字,我们来一起写一下。
(集体书
空)
4、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初读课文
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读书
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纠正读音:
“叠”读dié,不读diě;“隙”读xì,不读xī;“拂”读fú,不读fó;“茎”读jīng,不读jìng。
五、理清脉络: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爬山虎呢?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但动物和人有脚,原来爬山虎也是有脚的,多有趣呀!咱们班有的同学就更了不起了,还给爬山
虎的脚画了画呢!咱们一起欣赏欣赏!(出示课件学生的作品)师:大家发现了吗?他们画的都不一样!你觉得谁画的好?能说说理由吗?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理解。
)
师: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到底什么样?咱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好吗?
感悟课文内容,引入重点:
(一)
1、快看看到第几自然段中能找到答案?(第三自然段)
咱们就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读第三自然段,汇报自学成果)
2、谁愿意先来说说?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长叶柄的反面,像蜗牛的触角。
书上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大家见过蜗牛的触角吗?仔细观察过蜗牛的触角吗?今天我特意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图)——说说你的感受。
生:蜗牛的触角给我的感觉有点滑,很有光泽。
长得很漂亮。
蜗牛的触角有光泽还特别滑,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就是这样,多漂亮呀!再读读这句话。
生:我觉得爬山虎的脚比蜗牛的触角还要漂亮,因为它的脚是嫩红的,书上说“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所以我觉得它的脚更漂亮。
你真会读课文,还能结合后面的内容来思考问题。
爬山虎的脚还是嫩红的,比蜗牛的触角还要漂亮!这是多美的脚呀!
(课件出示学生画的画)我想这几位小画家现在一定有新的想法了,他们一定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它的脚长得太漂亮了,所以才藏起来的,看到它还真不容易呢!咱们别放过这次机会,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好好欣赏一下!
生读第三自然段。
今天咱们能看到爬山虎这么漂亮的脚,你高兴吗?作者一定也特别高兴,这种高兴的心情应该怎样读?再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听出“高兴”的心情。
(二)
1、爬山虎的脚不仅长得很漂亮,而且还能帮助它爬墙呢!它是怎么爬墙的呢?
生:一脚一脚地爬。
什么是“一脚一脚地”呀?大家再读读书,想一想究竟什么是“一脚一脚地”?
生读课文。
2、现在谁愿意说一说,能演一演吗?
大家分小组演一演,咱们把身体当作茎,手指当作细丝,手指头就是爬山虎脚上的小圆片,结合课文想想应该怎样表演?
生分小组表演。
哪个小组愿意来演一演?学生小组表演。
他们表演的对不对呢?谁有不同的想法?
同学们意见产生分歧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快读读这个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都做了哪些动作,再把动词画下来。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3、汇报自学成果:
生:“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触”就是接触的意思。
那什么是“巴住”呢?又是个什么样的动作呢?巴在墙上还动不动了?要是换成“抓”,行不行?
如果换成“扣”呢?
大家看咱们换了两个动词都不行,可见作者用词多准确呀!再读读这句话。
还有吗?
生:“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拉一把”就是拉一下。
(做动作)
噢!爬山虎的脚不仅仅是“巴住”墙,它还拉了一把它的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
现在谁愿意再演一演。
学生表演。
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的,我明白了。
生:不是“一步一步”是“一脚一脚”。
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步一步”是两只脚不停的交换,“一脚一脚”就是巴住了就不在动了,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
(一边做动作一边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每走一脚都巴住墙,多有力呀!怪不得书上说像什么?
生:像“蛟龙的爪子”
师:(课件出示对比图片)“蛟龙的爪子”多有力呀!再读读这个自然段。
4、它的脚除了触到墙的,还有没触到墙的,那它后来有什么变化呢?
生:它自己就萎了,慢慢的消失了。
第五自然段还告诉我们那些触到墙的脚,逐渐就变成了灰色。
对比下面这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好?为什么?
①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②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生:第二句好,因为它具体地写出爬山虎的脚到底有多牢固。
“休想”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谁能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生: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别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三)
1、课文除了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还介绍了什么?
生:还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叶子长得怎么样?
生:长的好、到处都是、爬满了墙。
请你再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你感受到爬山虎的叶子长得非常好?学生读课文。
2、这段叶子的描写多美呀!那你们再看看课题,《爬山虎的脚》,这儿写的是叶子,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它的叶子呢?
是呀!明明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何要写它的叶子呀!不明白?
生:因为我们都是先看到它的叶子,然后才观察到它的脚,它的脚藏在叶子的下面。
生:就是因为它的叶子不断的吸收阳光它的脚才能长得特别好,爬山虎才能不断的向上生长。
发散思维练习:
看来爬山虎的叶子对它的作用是十分大的,那如果有一天爬山虎没有了脚将会怎样?
生:它就不会再向墙上爬了,在地上爬的到处都是。
生:它只能在地上爬,吸收的阳光也不如在墙上的时候多了,它的叶子也会慢慢地长得不好了。
正因为爬山虎有了脚它才能不断地向上爬,每走一步都是那么坚实。
一步一个脚印,做人也应该这样。
你喜欢它吗!把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读吧!
(四)作业:
必做题:1、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句。
选做题:观察身边的一种植物,以《我发现了……的秘密》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