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播学原理第一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传播的概念
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 传受信息的行为
狭义:人(自身及相互之间) 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 传播)
第二节 传播的类型
一、两种分类方法
(一)二分法:
从传播使用的技术、手段分: (1)亲身传播
以人的身体(眼、耳、鼻、舌、身)为媒介的 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
以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报纸、期刊、 书籍、广播、电视、电影)为媒介的传播活动
美国
美国成为诞生地的理由:
1、客观方面有需要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与壮大
2、主观方面有可能
人们的认识水平及相关学科知识的 发展
客观方面的媒介背景:
1、美国率先孕育出最早的大众化报 纸,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建成 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
2、大众传播对美国的政治、经济、 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 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一)形态多样性
传播何时没有?何处不在? 横亘古今,纵贯东西南北!
(二)时空遍布性
问:什么是传播?
答:什么都是传播!?
1、行为的进行和完成离不开传播 2、行为本身即传播,总是携带、发散
着某种信息
(三)行为的伴随性
从本质上看,传播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
衣、食、住、行 传播
物质、能量 信息
注意:网络的出现对此提出修正 (非职业个人也可实施此类行为了)
二、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
类型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技术手段 参与规模 空间
亲身+大众媒介 (网络带来变化) 少数人≥2
小
亲身+大众媒介 (网络带来变化)
特定、 较多数人
中
大众媒介
不特定、 多数人 大
周期
不规则
较规则
规则
角色 反馈 符号
总结:在多种因素作用下,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1、主观方面 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各种新理论、新 学说大量涌现,正确把握各种传播现象成 为可能 2、客观方面 传播活动独立化、职业化使其在社会生活中 的作用和影响凸现,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 视,产生强烈需要
传播学诞生地在哪里?
(四)极端重要性
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
传播与communiacation词义比较
传播
communication
传达 ○ ○
传染 ○ ○
交通 × ○
交流 × ○
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 传播的定义
(一)关于传播的各种定义 1、“共享说” 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
(美)威尔伯·施拉姆 “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
总结:
传播是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何为信息?
1、事物(物质与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 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2、与物质、能量并列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总结: 传播与信息密不可分:传播为运动、形式, 信息为材料、内容
信息的分类 1、三分法:生物信息、物理信息、
人类信息 2、二分法:非人类信息、人类信息 因此,传播可分为: 1、生物传播、物理传播和人类传播 2、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传播学)
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 思想或态度”
这派学者观点的依据为:
传播= communication
拉丁语“communis”意为共有的、 共同的、公共的,如: community、communism等
“共享说”的缺陷:
以下传播无以实现传受双方的共享:
(1) 拒斥 (2) 不通 (3) 误解 (4) 独处
问: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1、自觉性 有明确的研究意识 2、一般性 不局限于某些具体领域,能从“特殊” 上升至“一般” 3、系统性 有系统,不零散 4、科学性 不含伪科学成分
从古代传播研究到传播学成型 为何时间漫长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人类认识能力低下,无法全面、科学地观察分析
二、客观因素
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凸显,未受足够重视
随时交换 灵活 不规则
有所规定 较困难 较规范
基本固定(网络 引起变化)
十分困难(网络 引起变化)
规范
第三节 传播学的 诞生和发展
一、传播研究的起源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
社会传播规律的科学,而 社会传播的历史几乎等同 于人类历史,即人类社会 传播研究=传播学?
广义:
传播研究=传播学
狭义:
传播研究=不成熟部分 (≠传播学)+成熟 部分(=传播学)
传播学原理
(第二版)
• 张国良 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9年版
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 1、传播的定义 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 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
从使用符号角度看以下传播现象 1、会议 2、摄影 3、写信、作文
分别运用口语、图像和文字进行传播
(一)政治角度
1、和平时期
政治生活最主要的内容是选举
2、战争时期
战争中要鼓舞我军士气,瓦解敌方军心
(二)经济角度 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通过广告传播大量的经济信息
制造→流通→信息→消费
2、媒介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企业,为 媒介资本家创造出丰厚的利润
(三)社会角度
利:
1、传播实用性信息,方便人们工作与生活 2、提供娱乐性信息,充实人们的余暇
弊:
1、色情和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 2、不恰当信息的流传造成社会的混乱
主观方面的学科背景:
1、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中叶的美国吸引各国、 各地区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培育出大批 新思想、新学科的硕果
2、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符号 学、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研究成 果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达到相当高度,为传播 学诞生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
(二) 四分法
从传播的范围及参与的个体数量分: 自我传播(自身传播、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组织(含群体)传播﹤ 大众传播
社会传播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链接
返
大众传播——走向“地球村”
大众传播的定义: 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 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 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影响(劝服)说”
强调: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 (美)J·露西、G·彼得森
“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 的全部过程”
3、“符号(信息)说”
强调:符号(信息)的流动
(美)B·贝雷尔森 “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 传播的媒介……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问:到底什么是传播?
传 者 媒 信息 介 受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