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_中国哲学发展史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最全优质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最全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58ba3dce2f0066f433223a.png)
赖尔(Sir Charles Lyell)
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一切所谓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
产 宣言》
——《共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 ,开始走在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 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发明出现之 后,又为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 领域。”——《科学史》
患肺病的比率
年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份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马克思
一、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生
产
生产的发展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
力
与此同时,社会内部的固有矛盾逐渐加剧
生
工人过着非人的现实生活
产 关
系
人道主义并未成为现实。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资产阶级在他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 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 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 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 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人口 ,——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 力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 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 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 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哲学的贫困》
这里,正确地表达了实际的联系。‘机械发明’。它引 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 改变,因而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 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一切所谓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
产 宣言》
——《共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 ,开始走在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 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发明出现之 后,又为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 领域。”——《科学史》
患肺病的比率
年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份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马克思
一、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生
产
生产的发展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
力
与此同时,社会内部的固有矛盾逐渐加剧
生
工人过着非人的现实生活
产 关
系
人道主义并未成为现实。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资产阶级在他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 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 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 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 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人口 ,——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 力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 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 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 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哲学的贫困》
这里,正确地表达了实际的联系。‘机械发明’。它引 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 改变,因而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 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2cbe7c6c85ec3a87c2c58b.png)
三、近代哲学的本质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 遗产
近代哲学的起源及其重要的历史变革意义。近代哲学的基 本立足点和主要派别: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近代哲学的发展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批判学” 及其主体性原则。黑格尔哲学:历史原则与辩证法的伟大 复兴。费尔巴哈对绝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历史功绩与局限 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从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遗 产的过程中产生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革要求在哲学上的 反映。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化形态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 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以实践为基础的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以社会基本矛盾为主要内 容的历史唯物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中国实际、文化相结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论与初 中的统一。
二、近代科学的特征及其哲学意义
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性起源。资本主义生产作为自然科学 的工艺学的应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早期成就与变革意义。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近代自然科学的世界观与传 统观念的斗争及其意义;这种世界观的局限性。马克思主 义哲学创立的自然科学前提。
近代社会科学的历史性起源泉:启蒙运动、社会生活的变 革与政治解放。近代社会科学作为“市民社会的科学”及 其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复辟时期的历 史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成果和意义 以及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科学前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
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PPT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PPT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b0128650e2524de4187e0e.png)
• 1837年末,他与贝尔塔·列夫结为终生伴侣,依 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 堡附近的勃鲁克堡。他在这远离德国科学文化中 心的穷乡僻壤度过了近25个年头。
费尔巴哈生平著作
• 1839年,在发表《黑格尔哲学批判》,正 式与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决裂。
• 1841年,他出版了最著名的代表作《基督 教的本质》。此书从人本学的观点出发把 宗教批判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 度,大大超出了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等人的 争论水平,促进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解体。
位于纽伦堡的费尔巴哈纪念碑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背景 2、科学前提 3、理论来源 4、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
2、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莱茵省的 特里尔城。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莱 茵省巴门市。
自然科学前提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 得了三大重要成果: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 与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
细胞
施莱登
施旺
自然科学前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焦尔
赫尔姆霍兹
自然科学前提
生物进化论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 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 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 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 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 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 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 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 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 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
• 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 哲学。此时黑格尔受康德、斯宾诺莎和卢梭等 人的思想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 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
费尔巴哈生平著作
• 1839年,在发表《黑格尔哲学批判》,正 式与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决裂。
• 1841年,他出版了最著名的代表作《基督 教的本质》。此书从人本学的观点出发把 宗教批判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 度,大大超出了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等人的 争论水平,促进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解体。
位于纽伦堡的费尔巴哈纪念碑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背景 2、科学前提 3、理论来源 4、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
2、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
•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莱茵省的 特里尔城。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莱 茵省巴门市。
自然科学前提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 得了三大重要成果: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 与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
细胞
施莱登
施旺
自然科学前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焦尔
赫尔姆霍兹
自然科学前提
生物进化论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 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 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 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 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 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 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 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 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 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
• 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 哲学。此时黑格尔受康德、斯宾诺莎和卢梭等 人的思想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 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下)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86871a2e3f5727a4e96203.png)
7、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意识和意识形态
“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 存在,而人们的存在确实是他们的实际生 活过程。 ”
9、“ 真正实证的科学 ”
“ 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 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的真 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 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所 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 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只是是 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 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 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
3、“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 ”
(1)现实的个人:
“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 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 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 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 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 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此,这些前提能够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 确定。 ”
3、事变与革命
(1)表面的“倒退”意味着什么
“ 看起来仿佛社会现在突然落到它的出 发点后面去了,实际上社会还只是在创造 革命所必须的出发点,创造为保证现代革 命所具有严重性质所绝对必需的形势、关 系和条件。 ”
(2)十九世纪的革命的特点
“ 十九世纪的社会革命不能从过去, 而只能从以后汲取自己的诗情。它在破除 一切对过去的事物的迷信往常,是不能开 始实现自身的任务的。从前的革命需要回 忆过去的世界历史事件,为的是向自己隐 瞒自己的内容。十九世纪的革命一定让死 者去埋葬他们自己的死者,为的是弄清自 己的内容。从前是辞藻胜于内容,现在是 内容胜于辞藻。 ”
“ 相反地,像十九世纪的革命如此的无产阶级 革命,那么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往往在前进中停 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差不多完成的情况上去,以 便重新开始把这些情况再做一遍;它们十分无情 地嘲笑自己的初次企图的不完全性、弱点和不适 当的地方;它们把敌人打倒在地,好象只是为了 要让敌人从土地里吸取新的力量同时更加强壮地 在它们前面挺立起来一样;他们在自己无限宏伟 的目标面前,再三往后退却,一直到形成无路可 退的情况上,那时生活本身会大声喊到:‘ 那个地 方有玫瑰化,就在那个地方跳舞吧 ’。 ”
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
![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25dcb2360cba1aa811dab9.png)
• 主要代表:高拱、顾 宪成、张溥、陈子龙 龚自珍、魏源
乾嘉朴学
• 朴学,是清朝乾隆、 嘉庆年间出现的一种 以考据为主要治学内 容的学术思潮,这种 学术文风 朴实简洁,
重证据轻义理,因此 被称之为“朴学”。
•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 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 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 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 影响很大
•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 为世界三大哲学。
•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轴心时 代”,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兵家 杂家
先秦代表
代表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李斯 邓析 惠施 公孙龙
邹衍 孙武 孙膑 吴起
吕不韦
著作 《孔子》《孟子》 《道德经》《庄子》
• 所谓科学实学,是就 明清实学的科学 内容
而言。它既包括中国 古典科学,也包括从 欧洲输入的“西学。
• 代表人物:李时珍、 朱载墒、徐光启、宋 应星、徐弘机
徐光启
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
• 三、考据实学
• 明清实学的经学研究而言。它在清乾隆、嘉庆 时期达到极盛,故又被称之乾嘉汉;学、乾嘉 学派。就学风纯朴而言,又称为朴学。明中叶 以后,随着实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在经学研 究领域,出现了汉学和子学的复兴,以子学研 究代替独尊经学,以专事训诂名物的汉学代替 以己意解经的宋学。它是明清实学处于低态势 的体现。它继承了汉代“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是”的学风,主张“治经皆主实证”,极力反 对宋明理学空疏的学风.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 相生:水——木——火——土——金 • 相克:金——木——土——水——火
乾嘉朴学
• 朴学,是清朝乾隆、 嘉庆年间出现的一种 以考据为主要治学内 容的学术思潮,这种 学术文风 朴实简洁,
重证据轻义理,因此 被称之为“朴学”。
•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 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 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 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 影响很大
•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 为世界三大哲学。
•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轴心时 代”,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兵家 杂家
先秦代表
代表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李斯 邓析 惠施 公孙龙
邹衍 孙武 孙膑 吴起
吕不韦
著作 《孔子》《孟子》 《道德经》《庄子》
• 所谓科学实学,是就 明清实学的科学 内容
而言。它既包括中国 古典科学,也包括从 欧洲输入的“西学。
• 代表人物:李时珍、 朱载墒、徐光启、宋 应星、徐弘机
徐光启
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
• 三、考据实学
• 明清实学的经学研究而言。它在清乾隆、嘉庆 时期达到极盛,故又被称之乾嘉汉;学、乾嘉 学派。就学风纯朴而言,又称为朴学。明中叶 以后,随着实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在经学研 究领域,出现了汉学和子学的复兴,以子学研 究代替独尊经学,以专事训诂名物的汉学代替 以己意解经的宋学。它是明清实学处于低态势 的体现。它继承了汉代“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是”的学风,主张“治经皆主实证”,极力反 对宋明理学空疏的学风.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 相生:水——木——火——土——金 • 相克:金——木——土——水——火
2024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
![2024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9d41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d.png)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01 0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 动资料。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 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用
01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02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 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 方式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形成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 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 展和变革。
要点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在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是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决定,但并不总是与社会存在保持完全一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的概念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01 0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 动资料。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 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用
01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02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 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 方式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形成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 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 展和变革。
要点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在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是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决定,但并不总是与社会存在保持完全一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中国化进程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中国化进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e7e9ba581b6bd97f19eac5.png)
从时代特征上看,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现时代的大趋 势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有新的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立足于时代发展变化,依据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解决了在胜 利了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的问题。
从实践基础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实践为 基础,以解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善于 从群众实践中提炼,把概括的理论升华为执政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断接受实践检 验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自己。
新时期下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 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民族 要振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党和人民通过 长期的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 路,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 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的历史。我们 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而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 展和民族的振兴。
奥运会的圆满举办以及世博会的举办显示了我国综 合国力的提高
大事件
60年国庆(1949-2009) 嫦娥2号升空/嫦娥1号备份卫星升空
作为未来的接班人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 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 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 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他的无产阶级性。 这种革命性又表现为他的实践性。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于他的彻底的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发展。
从实践基础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实践为 基础,以解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善于 从群众实践中提炼,把概括的理论升华为执政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断接受实践检 验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自己。
新时期下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 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民族 要振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党和人民通过 长期的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 路,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 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的历史。我们 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而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 展和民族的振兴。
奥运会的圆满举办以及世博会的举办显示了我国综 合国力的提高
大事件
60年国庆(1949-2009) 嫦娥2号升空/嫦娥1号备份卫星升空
作为未来的接班人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 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 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 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他的无产阶级性。 这种革命性又表现为他的实践性。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于他的彻底的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0f5bb86294dd88d1d26b35.png)
有两个重要特点:
(1)致力于宣传普及——李大钊、陈独秀,艾思奇、李达等人的贡献。 陈望道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突出贡献;
(2)初步的应用——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反对本本主义》等,
并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
6
第二阶段:从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即建国后30年。
讨论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先进文化建设;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异同。
..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体性命题。 “双向结合说”——体现为两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指导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1]实践性;[2]批判性;[3]人文性。
3、从现时代的特征来看
物化的时代(商品经济时代),人受交换价值(抽象劳动)的统治。表现为资本主体
性原则。具体体现为: [1]人的物化(商品化); [2]人与自然关系的物化;
[3]人与人关系的物化; [4]人的观念的物化。
4、从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来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教学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原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
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验教训;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原因。 教学纲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因;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
在取得主要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陷:
(1)致力于宣传普及——李大钊、陈独秀,艾思奇、李达等人的贡献。 陈望道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突出贡献;
(2)初步的应用——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反对本本主义》等,
并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
6
第二阶段:从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即建国后30年。
讨论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先进文化建设;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异同。
..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体性命题。 “双向结合说”——体现为两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指导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1]实践性;[2]批判性;[3]人文性。
3、从现时代的特征来看
物化的时代(商品经济时代),人受交换价值(抽象劳动)的统治。表现为资本主体
性原则。具体体现为: [1]人的物化(商品化); [2]人与自然关系的物化;
[3]人与人关系的物化; [4]人的观念的物化。
4、从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来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教学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原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
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验教训;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原因。 教学纲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因;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
在取得主要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陷:
1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PPT版,共200张)详解
![1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PPT版,共200张)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8f6cf9dd36a32d7275810c.png)
远古、中世纪、近代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 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
(1)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
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的根本问题。
第二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1)哲学上不同观点和派别产生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 认识论根源 阶级根源 (2)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构成历史环节的中世纪哲学(5-15世纪) 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贡献及其局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 4.自然科学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4.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义把静止“看静做者是静运动动的,一非种不特动殊也形。态。”
----王夫之
2、相对静止的三种情形
①相对某种运动形式而言 ②相对某一参考系而言 ③相对事物的质变而言
在运动观上,我们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 统一。反对二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 对静止,否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不可分离的属性,这 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另一种是否认任何静止,这是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论的统一。如果说,这也是一种“知识”,那么, 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一种“高屋建瓴”的知识。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
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 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
(1)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
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的根本问题。
第二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1)哲学上不同观点和派别产生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 认识论根源 阶级根源 (2)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构成历史环节的中世纪哲学(5-15世纪) 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贡献及其局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 4.自然科学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4.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义把静止“看静做者是静运动动的,一非种不特动殊也形。态。”
----王夫之
2、相对静止的三种情形
①相对某种运动形式而言 ②相对某一参考系而言 ③相对事物的质变而言
在运动观上,我们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 统一。反对二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 对静止,否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不可分离的属性,这 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另一种是否认任何静止,这是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论的统一。如果说,这也是一种“知识”,那么, 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一种“高屋建瓴”的知识。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
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下).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下).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9dad13192e45361066f5e9.png)
谢谢聆听
25
11、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定的状 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 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 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 的前提产生的。”
2019-10-24
谢谢聆听
26
第二讲 《哲学的贫困》
2019-10-24
谢谢聆听
27
一、马克思与蒲鲁东
2019-10-24
谢谢聆听
20
7、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意识和意识形 态
“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 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 活过程。 ”
2019-10-24
谢谢聆听
21
“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 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 性的外观。他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那 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 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 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 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
2019-10-24
谢谢聆听
22
8、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历史
“ 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 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 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事实的搜集, 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 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 ”
2019-10-24
谢谢聆听
23
9、“ 真正实证的科学 ”
2019-10-24
谢谢聆听
12
(4)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 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 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
2019-10-24
谢谢聆听
13
(5)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