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2两类稳定问题
物体的平衡可能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或者是随遇的。 物体从一种平衡状态稍微偏至邻近状态之后,如果仍能回 复到原来的状态,则原来的平衡状态为稳定的;如果不能 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将继续离去,则原来的平衡状态为不 稳定的;如果可以在任意新的位置上保持平衡,则为随遇 平衡。
以刚性小球在不同曲面上的平衡状态为例,小球在凹面 的最低位置为稳定平衡,在凸面的最高位置为不稳定平衡, 在水平面上为随遇平衡。在一般情况下,平衡的性质可随物 体的偏移方向而异。如小球在双曲抛物面中点,其平衡状态 在一个方向是稳定的,而在其它方向则是不稳定的。在桥梁 结构中,总是要求其保持稳定平衡,也即沿各个方向都是稳 定的。随遇平衡可认为是稳定与不稳定的过渡状态,也属于 不稳定的范畴。
实际工程中的稳定问题一般都表现为第二类失稳。但是, 由于第一类稳定问题是特征值问题,求解方便,在许多情况 下两类问题的临界值又相差不大,因此研究第一类稳定问题 仍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
图 12.1 中心受压的理想直杆
12.1.3 稳定问题求解方法的评述
研究压杆屈曲稳定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静力平衡法(Eular 方法)、能量法(Timoshenko方法)、缺陷法和振动法 。
第一类稳定:分支点失稳问题 如图12.1(a)所示中心受压的理想直杆。当载荷P低于特
定的临界值Pcr时,如果施加微小干扰使之弯曲,卸去干扰 后杆件仍回到原始直线状态。这时,称压杆的直线平衡形式 是稳定的。以中点挠度f为横坐标,载荷P为纵坐标,如图 12.1(b)所示,则OA上任一点表示一种直线平衡状态。称 OA为原始平衡路径(Primary equilibrium path)。当P超 过Pcr时,压杆可能处于直线平衡状态,也可能处于弯曲平 衡状态。但直线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稍有干扰,压杆就失 去平衡而发生弯曲至B点。曲线AB称为第二平衡路径,A点 称为分支点。这种具有分支点的平衡问题称为第一类平衡问 题。分支点A处第二路径的切线是水平的,因此在一阶无穷 小邻域内,挠度为不定值。结构分支点失稳是理想力学模型 和小位移理论的产物。
结构失稳是指结构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性平 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 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研究稳定可以从小范围内观察,即 在邻近原始状态的微小区域内进行研究。为揭示失稳的真谛, 也可从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前者以小位移理论为基础,而后 者建立在大位移非线性理论的基础上。引出了研究结构稳定 问题的两种形式:
桥梁失稳事故的发生促进了桥梁稳定理论的发展。早在 1744年,欧拉(L.Eular)就提出了压杆稳定的著名公式。此 后彭加瑞(A.Poincare,1885)明确了稳定概念,并推广到流 体力学的层流稳定问题中,即稳定分支点的概念。恩格塞 (Engesser)和卡门(Karman)等根据大量中长压杆在压曲前已 超出弹性极限的事实,分别提出了切线模量理论和折算模量 理论。普兰特尔和米歇尔几乎同时发表了关于梁侧倾问题的 研究成果。近代桥梁工程中由于采用了薄壁轻型结构,又为 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际课题。瓦格纳 (H.Wagner,1929)及符拉索夫(В.З.ВЛаCOB,1940)等人关 于薄壁杆件的弯扭失稳理论,证明其临界荷载值大大低于欧 拉理论的临界值,同时又不能用分支点的概念来解释。因而 引入了极值点失稳的观点以及跳跃现象的稳定理论。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稳定理论与非线性理论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 分。研究表明,只有通过对结构几何非线性关系以及材料非 线性本构关系的研究,才能深入揭示复杂稳定问题的实质。
第二类稳定:极值点失稳问题 一般结构体系并不存在分支点,这样就不能以平衡形式
发生分支现象来定义失稳特征。但是,在结构失稳过程中, 其荷载、变形曲线常具有极值点,如图12.1(b)所示。在OA 段内,结构始终处在弯曲平衡状态,更大可能是出现部分塑 性变形。当荷载达到极大值Pcr时,即使外力不再增加,结 构位移也可能急速增大,结构呈不稳定现象,这就是第二类 稳定:极值点失稳问题。
静力平衡法是从平衡状态来研究压杆屈曲特征的,即研 究载荷达到多大时,弹性系统可以发生不同的平衡状态,其 实质是求解弹性系统的平衡路径(曲线)的分支点所对应的载 荷值(临界载荷)。能量法则是求弹性系统的总势能不再是正 定时的载荷值。缺陷法认为:完善而无缺陷的理想中心受压 直杆是不存在的。由于缺陷的影响,杆件开始受力时即产生 弯曲变形,其值要视缺陷程度而定。在一般条件下缺陷总是 很小的,弯曲变形并不显著,只是当荷载接近完善系统的临 界值时,变形才迅速增至很大,由此确定其失稳条件。振动 法以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压杆稳定问题。当压杆在给定的压 力下,受到一定的初始扰动之后,必将产生自由振动,如果 振动随时间的增加是收敛的,则压杆是稳定的。
第十二章 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
12.1 概 述 12.2 第一类弹性及弹塑性稳定分析 12.3 拱桥稳定分析和非保向力效应 12.4 材料非线性问题 12.5 桥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全 过程分析 12.6 小结
12.1 概述
12.1.1 稳定理论的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历程
稳定问题是力学中一个重要分支,是桥梁工 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强度问题有着同等重要的 意义。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大,桥塔高耸化、箱 梁薄壁化以及高强材料的应用,结构整体和局部的 刚度下降,使得稳定问题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桥梁结构的失稳现象表现为结构的整体失稳或局部 失稳。局部失稳是指部分子结构的失稳或个别构件的失 稳,局部失稳常常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失稳。
历史上有过许多因桥梁失稳而造成事故的例子。例 如,俄罗斯的克夫达(K eвдa)敞开式桥,于1875年因上 弦压杆失稳而引起全桥破坏;加拿大的魁北克(Quebec) 桥于1907年在架设过程中由于悬臂端下弦杆的腹版翘曲 而引起严重破坏事故;苏联的莫兹尔(Mозыр)桥,于 1925年试车时由于压杆失稳而发生事故;澳大利亚墨尔 本附近的西门(West Gate)桥,于1970年在架设拼拢整 孔左右两半(截面)钢箱梁时,上翼板在跨中央失稳,导致 112m的整跨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