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基础知识复习
四大力学基础知识点
四大力学基础知识点四大力学基础知识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动能定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简单来说,物体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它的状态。
这个定律是运动学的基础,也是力学的起点。
二、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
它给出了物体受力的数学表达式: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数学公式表达为F=ma,其中F代表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力是导致物体加速度改变的原因。
三、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表明: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必然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简单来说,力的作用总是成对的,对物体A 施加的力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物体B上。
这个定律解释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也是力学中平衡与不平衡的基础原理。
四、动能定理,又称为功-能定理。
它指出:当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由于合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会发生变化。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揭示了力对物体能量的转化关系,说明了物体的能量是由外力对其做功而改变的。
这四个力学基础知识点构成了力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方式。
牛顿的力学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也为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无论是物体的静止还是运动,都可以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知识点来解决各种物理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力学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也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物理学科,它主要研究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下是理论力学的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静止:物体相对于参照系位置不发生改变的状态。
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功和能-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位置有关。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
4. 动量和角动量- 动量: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 角动量:物体绕某一点旋转运动状态的量度,等于物体质量、速度与该点到物体距离的乘积。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矩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角动量保持不变。
5. 刚体运动- 平动:刚体上所有点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刚体整体移动。
- 转动:刚体绕某一点或某一轴的旋转运动。
- 刚体的转动惯量:衡量刚体对转动的抵抗程度,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和旋转轴的位置有关。
6. 振动和波动- 简谐振动: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进行的周期性振动,其运动方程为正弦或余弦函数。
- 阻尼振动:在阻尼力作用下的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
- 波动:能量在介质中的传播,包括横波和纵波。
7. 分析力学- 拉格朗日力学:通过拉格朗日量(动能减势能)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程技术以及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力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三个要素决定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例如,用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推一个物体,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不同;作用点不同,物体的转动效果也可能不同。
二、常见的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 G = mg,其中 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N/kg。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压力、拉力等。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其计算公式为 f =μN,其中μ 为动摩擦因数,N 为压力。
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其表达式为 F = 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力学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
高一力学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造成运动的原因。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基础概念和理论,下面将对高一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物体的运动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竖直平面上自由落体的运动,其轨迹为抛物线。
在抛体运动中,重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的主要力,并且物体的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
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个固定点做圆周轨迹的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发生变化,因此物体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
二、受力与平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变速或改变物体的方向。
2.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各种力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方法。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加速度,进而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平衡条件: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的状态。
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力的平衡要求作用于物体上的各个力合力为零;力矩的平衡要求作用于物体上的各个力矩和为零。
三、牛顿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受力的影响时保持恒定的状态。
若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与施加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互为一对,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02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计算基础知识
V排=V浸<V物
物体浮沉条件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a、工作原理:将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
水面上。(空心法) b、排水量(m排):轮船 满载 时排开水的质量(m船+m货= m排)。 C、江水的密度 < 海水的密度
2、潜水艇 工作原理:靠 改变自身的重力
来实现上浮、下潜和悬浮。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先
求压力: F=G总=G容+G液;再求压强:
p F G容 G液
S
S
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容 1、整体不受其他外力时:容器对水平面
的压力:F容 = G总 2、整体受到他外力时:容器对水平桌面
的压力:F容=G总-F拉、F容=G总+F压 三、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p液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在实 验过程中就不可以再调节平衡螺母了。
(1)调节方法: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哪段高向哪调) (2)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便于实验时能从杠杆上直 接读出力臂、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画出图中作用在A点最小的力的方向 。
B
画最小动力的一般步骤:
(1)找到杠杆的支点和杠杆上距离支点最远点
∆p液=ρ液g∆h
p液
F浮 S容
二、浮力计算方法:
称重法: F浮 = G - F示
变
V排
F浮 ρ液 g
压力差法: F浮 = F下 - F上
形
原理法: F浮 = G排
公 式
推导式: F浮 = ρ液 gV排
ρ液
F浮 gV排
平衡法:
F浮 =
G物 (G物 为物体的重力,当物体漂浮或悬浮状态时适用)
理论力学教材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教材知识点总结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理论力学的基础,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反映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外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它们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这三条定律是理论力学的基石,它们为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的规律。
在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些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表示,力的方向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力的概念时,我们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弦力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作用规律。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包括物体的运动参数、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定理指出,当合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动量将发生改变,这个变化率等于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
动量守恒定律说明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物体的总动量是守恒的,即在某个过程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通过学习动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规律,掌握物体的动量和动能等重要概念。
4.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和平衡的学科,它包括物体受力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受力分析等内容。
物体受力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受力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分析物体受力的情况,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斜面上的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析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状态。
高一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的基本概念1、定义: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的科学,它是物理学的基础。
2、基本量:力学中的基本量包括质量、长度、时间、力、速度、加速度等。
3、运动的基本规律:牛顿三定律,它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二、运动学1、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路径运动。
直线运动中经常涉及的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曲线路径运动。
曲线运动中的量包括切向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而加速度保持不变或者变化的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的公式包括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4、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特殊情况。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5、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给定初速度的情况下,同时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运动。
抛体运动中的常用公式包括抛物线方程和飞行时间公式。
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必然伴随着一个与这个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四、摩擦力1、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由于不完全光滑所产生的相互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关系: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4、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常常在物体的运动、静止和力的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车辆的制动、货物的搬运等。
五、弹力1、定义:弹力是一种物体在往复形变时所表现出来的力。
2、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描述弹簧弹力的科学原理,它指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作用在弹簧上的力成正比。
3、弹簧的力学能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形变时的势能之间存在一种关系,即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形变的势能成正比。
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与力的学科,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点,以建立系统的力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对力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实例与应用。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石,对力与物体的运动关系进行了阐述。
a.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b. 第二定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表示为F=ma。
c.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举例:一个足球静止在地上,当我们用力踢它时,足球才会发生运动。
这符合第一定律,即足球保持静止的状态。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分析多个力对物体产生的合力与分力的影响。
a. 合力:多个力的矢量和被称为合力,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合成。
b. 分力: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其合力等于原力的大小和方向。
举例:一个箱子放在斜面上,斜面上有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通过分解重力与支持力,我们可以计算斜面上的合力大小及其方向。
3. 动量与冲量动量和冲量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特性,对于研究碰撞和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a. 动量:物体的动量等于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表示为p=mv。
b. 冲量:力作用时间的累积效果,等于物体受到的力在时间上的积分,表示为J=∫Fdt。
举例:当我们用力推一个静止的小球,小球将获得动量,速度增大,动量增加。
若在碰撞过程中施加较大的冲量,则小球的速度变化较大。
4. 力的类型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根据力的性质以及其作用对象的不同。
a. 接触力:通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b. 非接触力:物体间无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举例:我们站立在地面上是因为地球对我们有引力作用,这是一种非接触力。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形变或状态变化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想改变它的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2.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通过矢量来表示。
力的大小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方向则通过力的矢量来描述。
作用点是力的作用点。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当施加多个力时,可以通过合力的概念来表示总的受力情况;而对于一个力来说,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将其拆分成不同的力的合力来表示。
4. 牛顿定律牛顿的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而冲量是力在时间内对物体物体的作用。
6. 动力学动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在受到力的影响下的运动规律,涉及到牛顿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应用。
7. 势能和功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而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力的大小与移动距离乘积。
二、质点力学1. 质点的运动质点是物体的简化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质点的位置和速度。
质点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质点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即F=ma,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立体运动立体运动是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可以通过三维坐标来描述。
4.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物体之间在碰撞中动能守恒的碰撞,它们的速度和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5. 火箭技术火箭技术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火箭运动定律研究飞行器的动力和轨迹。
三、刚体力学1. 刚体的概念刚体是物理中的一种理想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变,只考虑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2. 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刚体的平动是指刚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运动的现象;转动则是刚体绕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3. 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定轴转动是指刚体绕一个固定轴进行的运动,可以通过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梳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受力情况。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力学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力的作用、物体运动以及与力相关的概念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梳理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以期加深对力学概念的理解。
一、力的作用和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或形状。
力的作用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性质,我们在学习时需要了解并掌握。
1. 力的作用原则力的作用遵循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静止时将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其他力的作用”。
当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它表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对地产生的重力与地对我们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和方向,并通过矢量来表示。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
力的方向与物体受力方向相同,或者与其相反,这取决于我们选择的正方向。
此外,力还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例如摩擦力和支持力。
非接触力是远离物体表面的力,例如重力和磁力。
二、重力和弹力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表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球对物体具有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我们一般用g来表示重力加速度,其大小约为9.8m/s²。
弹力是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力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而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弹力使物体恢复到原先的形状和长度。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之前的力,当物体受到的推力或拉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
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之后的力,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正比。
四、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的矢量叠加求和。
力学基础知识
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它是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体运动现象的基础,无论是天体运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人走动,都可以通过力学的知识来描述和解释。
本文将介绍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质点、速度、加速度、牛顿定律等内容。
一、质点质点是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指一个物体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质量但没有体积的点。
质点可以用来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关心其质量和位置。
二、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化到另一个位置的路径长度。
在力学中,我们通常以直线上的位移为例进行讨论。
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置的改变量。
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三、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质点所受到的力与质点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则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其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四、重力和摩擦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在力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滑动的运动。
五、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运动质点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比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六、力学中的一些应用力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跳伞运动员的运动轨迹、物体的自由落体、飞机的飞行原理等都可以通过力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此外,力学还在工程学、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善生活起着关键作用。
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力学基础知识点
(五〕合力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一样,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根底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那么求合力无意义。〔六〕摩擦力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五〕物体的沉浮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2〕ຫໍສະໝຸດ 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假设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那么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假设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那么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浮 = G 那么:ρ液V排g =ρ物Vg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三〕滑轮组
1、定义:由假设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那么: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列图所示。〔n表示承当物重绳子的段数〕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理论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它是许多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
以下是对理论力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静力学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力的表示方法包括矢量表示和解析表示。
2、约束与约束力约束是限制物体运动的条件,约束力则是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
常见的约束类型有柔索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等,每种约束对应的约束力具有特定的方向和特点。
3、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关键步骤。
要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其隔离体,逐个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并画出受力图。
4、力系的简化力系可以通过平移和合成等方法进行简化,得到一个合力或合力偶。
力的平移定理指出,力可以平移到另一点,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
5、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有三个:∑Fx = 0,∑Fy = 0,∑Mo(F) =0。
对于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分别有所简化。
6、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数量增多,需要考虑三个方向的力平衡和三个方向的力矩平衡。
二、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考虑引起运动的力。
1、点的运动学描述点的运动可以使用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
在自然法中,引入了弧坐标、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
2、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平动和定轴转动。
平动时,刚体上各点的运动轨迹相同、速度和加速度相同;定轴转动时,刚体上各点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相同。
3、点的合成运动点的合成运动是指一个动点相对于两个不同参考系的运动。
通过选取合适的动点、动系和定系,运用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来求解问题。
4、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可以分解为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
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可以用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和瞬心法求解,加速度则可以用基点法求解。
三、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力学基础知识
力学基础知识一、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力学基础知识是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必要前提,本文将从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质心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反向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包含着相等而反向的两个力。
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引力的概念引力是一种能够使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或排斥的作用。
2.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为6.67×10^-11N·m^2/kg^2),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3.引力的特点引力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吸引和作用力相等反向等特点。
四、质心运动定律1.质心的概念质心是指一个系统中所有物体所构成的整体在空间中的平衡点。
2.质心运动定律系统中所有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系统总质量乘以质心加速度,即F=ma_cm。
五、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的概念动量是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物理量,其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2.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当外力为零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3.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能够完全恢复原状;非弹性碰撞则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会发生形变或损失能量。
六、角动量守恒定律1.角动量的概念角动量是一个物体在绕轴旋转时所具有的一种物理量,其大小与质量、速度和离轴距离有关。
2.角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当外力矩为零时,系统总角动量保持不变。
3.角动量定理对于绕定轴旋转的刚体,其角动量L等于惯性矩I乘以角速度ω,即L=Iω。
七、结论力学基础知识是力学研究的基础,其中包括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质心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
力学概念知识点总结归纳
力学概念知识点总结归纳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的合成、摩擦力、惯性力、弹性力等。
质点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其质量和位置。
位移是指物体由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矢量表示。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位移,是位移的导数。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的导数。
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变化的原因,它是一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一个合力,这个合力将产生与原来多个力作用相同效果的作用。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它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惯性力是指物体在惯性参考系中的力,是由于运动参考系的加速度产生的看似真实的力。
弹性力是指弹性体变形时所产生的力,它是一种恢复变形后形体的能力。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的平衡条件以及这些受力的效应的学科。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弹性变形和回复的规律以及弹性体的性质的学科。
这些分支都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的核心内容。
力学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概念和原理为我们理解宇宙万物的运动提供了基础。
此外,力学还与许多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工程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它们的发展离不开力学理论的支持。
力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等学者都对力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方法的进步,力学理论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力学体系。
总的来说,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规律的学科,它包含着许多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如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力、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
力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应用科学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力学基础知识必备
时速度 vt v 。(此推论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学生实验中经常用到)
2
(2)某面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 vt
2
v02 vt2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
即 x xn1 xn aT 2 恒量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 T 为相等的时间间隔)。
② 在 x-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表示速率。在 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切线的斜率应该由坐标系的标度求出,而不能由切线的正切值求出
14、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3)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
8
多。
(2)竖直下抛运动的规律:规定抛出点为原点,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
规律公式:
h
v0t
1 2
gt
2
正方向
vt v0 gt
如图甲所示 (3)竖直上抛运动
V0 a=g
正方向
a=-g V0
①研究方法
甲
乙
A、分段法:可将其分为两个过程来处理:上升过程为 a=-g 的匀减速速直线运动,下
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公式求解。
的共同速度
所处的位置 ⑤ t1 时刻物体的位移为 x1
⑤ t1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 V1(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①质 点在 0-t1 时间内的位移
7
(1) 上表格中表示 x t 图像和 v t 图像的比较。
(2) 说明
① X-t 图像和 v-t 图像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
力学的知识点总结
力学的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规律。
它是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的学科,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和核心。
力学中包含的知识点较多,下面我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作出总结和阐述。
一、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外力作用于物体,则物体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即继续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只有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状态才会发生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动力学基本定理,指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其加速度。
即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该定律体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二、功和功率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即F×s,其中F为力,s 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功和能量的单位均为焦耳(J)。
功率是描述物体工作效率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其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的功,t为时间。
功率和能量的单位均为瓦特(W)。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即E=K+U,其中E为机械能,K为动能,U为势能。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物体从一个位置变为另一个位置时,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换,并且机械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因此,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和高度等参数。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指任何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时,所施加的力必须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力都必须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对于摩擦、弹簧等情况都非常重要。
五、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圆周运动的过程。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该力指向圆心。
向心力公式为F=mω²r,其中m 为物体质量,ω为物体角速度,r为圆周半径。
力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力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以下是力学的基础知识点汇总:1.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来描述,曲线运动则需要使用曲线的方程来描述。
2.物体的力: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的原因。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常见的力有重力、浮力、弹力、摩擦力等。
3.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认为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表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则说明所有的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4.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有关。
在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可以通过公式F = mg 计算,其中 F 是物体所受的重力,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5.弹力:弹力是由弹簧或其他弹性物体对物体压缩或伸展时产生的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
6.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而动摩擦力是阻碍物体在表面上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有关。
7.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公式K = 1/2 mv² 计算,其中 K 是动能,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公式 Ep = mgh 计算,其中Ep 是势能,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物体的高度。
8.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量度,可以通过公式 p = mv 计算,其中 p 是动量,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冲量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改变动量的量度。
9. 转动和力矩:物体的转动是指物体绕一些轴旋转的运动。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概述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功与能原理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解决力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顿运动定律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此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ma。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三、能量转换与守恒要点(一)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能帮助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功与能原理要点(一)功的概念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累积效应,是用来描述力对物体所做功的能量转化量度的物理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二)能量转化与做功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做功可以实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五、力学中的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内容外,高中力学还包括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与应用建议高中力学知识点众多且相互联系,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同学们多做习题以加深理解,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外,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逐渐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大一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一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大一学习阶段,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力学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一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
一、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点、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通常用矢量表示。
质点是指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可以忽略的对象,它只有质量但没有体积。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用于描述物体的数量级和质量大小。
速度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研究的基石,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它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位移表示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位置变化,是一个矢量量。
速度是位移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也是一个矢量量。
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我们可以使用运动方程和曲线运动方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四、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其中包括动量、能量和功的概念。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根据动量定理,当物体受到作用力时,物体的动量将发生改变。
能量是物体的一种守恒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动能=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势能=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基础知识复习
力学这章是我们学习物理的基础,特别是受力分析,对形成我们的物理思想特别的重要,可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在学习力学这部分知识时时常会错误的从主观上判断问题,这节我们通过练习,对这部分知识再强化一下。
讲一讲:
重点:
1. 掌握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力有相互性和矢量性。
记住力的国际单位。
2.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了解力的分类,从力的性质来分,常见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理解三种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的特征。
了解重心概念,掌握胡克定律,初步会画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难点:
1. 弹力的方向:在挤压形变中,弹力总是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或被挤压物。
在拉伸形变中物体所受到的拉力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挤压且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碰到摩擦力大小问题,先分清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f N
滑
=μ注意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f 滑与接触面积大小和物体匀速、加减速无关。
而f
静
要结合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或运动
规律去求,范围从“0”至最大静摩擦力。
例题精讲:
1. 画出从下各力的图示,并指出施力物体。
(1) 竖直悬线对物体的拉力150N
施力物体:悬线
(2) 与水平方向或30︒角,人对箱子斜向下的推力
画力的图示时要画在受力物体上,要定标度,画出力的方向。
施力物体是人2. 画出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
A沿斜面向上运动光滑球静止
光滑球静止A、B都静止
解答:
撤去侧面挡板,A仍能静止,
它们接触但不挤压。
3. 关于摩擦力,正确说法是:
A.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产生摩擦力;
B. 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是两个:一是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二是物体的质量大小;
C. 只有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都保持静止状态,它们的接触面间才能产生静摩擦力;
D. 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解答:摩擦力产生条件是接触,挤压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A选项正确。
B=μN是压力,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与质量不一定有关,比如:
选项错误,f N
滑
=μ。
C选项也有错,静摩擦力产生在有相对运动趋势且保物体沿墙壁滑动时,f F
滑
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两物体不一定必须处于静止状态,比如:
用手拉着A物体,带着B一起向右运动时,B给A一个向左的静摩擦力,而A对B有向右的静摩擦力,使它们一起运动。
D选项正确。
比如:水平传送带带着物体起动时,物体
相对传送带向后运动,摩擦力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
而物体沿地面运动时,摩擦力及运动方向相反。
所以正确选项是(A、D)
4. 一根轻弹簧下端挂重100N的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15cm,若挂重160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8cm,求:弹簧原长和劲度系数。
(强性限度内)
解析:(1)运用胡克定律,要注意各字母含义,弹簧长度和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要区分清楚单位要统一到国际单位制。
(2)解题要规范,尽可能画出研究物体的受力图,物理依据要说清。
公式,导出式,
数据处理过程,结果单位写清楚。
解:设弹簧原长为 0cm
物体受G和f ,二力平衡 ∴=∴=∴=-⨯=-⨯⎧⎨⎪⎩
⎪--f G
f kx
k k 1001510160181002
02
()()
相比得: 0310210==⨯cm
k N m / 解法二:
f kx f kx 11
22
==∴相减:∆∆f k x = 或画弹力和形变量的函数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
此题中弹力增加60N,弹簧多伸长3cm ,
∴=
=⨯=⨯-k f x N m ∆∆60310
21023
/然后再求原长 0
5. 给你一个轻弹簧,一把带毫米刻度的长直刻度尺,一根结实的细线,请设计一个实验,用以上用量粗略测量一个长方体木块与水平点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请说明实验方法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解析: μ=
f N
滑木块沿水平桌面运动时,N G =如能想办法测算出f 滑和G的比值,
问题得以解决。
根据胡克定律:首先测出弹簧原长;然后将木块悬挂,测平衡后弹簧伸长量∆ ;再用弹簧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滑行,测此时弹簧的伸长量∆x 。
压力又匀速运动时滑弹N G k f f k x
x ==⋅==∴=
∆∆∆∆μ
本周强化练习:
1. 画出物体A的受力图。
光华静止
踢到空中运动的足球
2. 物理学中将_____的物理量叫矢量;______的物理量叫标量。
3. 关于物体的重心,正确说法():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 一辆空载的汽车装上货物后,重心会升高;
D. 物体的形状改变,它的重心位置可能改变。
4.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
A. 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
B. 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C.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弹力大小成正比;
D.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5. 如图:
在水平力F作用下,所受重力大小为G的物体沿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
A. μF G +
B. μF G -
C. μF
D. G
6. 水平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 ,一人用200N的拉力F竖直向上提木箱,这时木箱对地的压力为____N。
木箱的运动状态为____。
7. 质量分别为m m 12和的两个物体和轻弹簧秆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段轻线拉力用字母标在图上,则:()
A. 弹簧秆读数为()m m g 12+
B. 弹簧秆读数为m g 2
C. T T T >>12
D. T T T T >=1
12
8. 关于力正确说法():
A. 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一定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
C. 用力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空中上升时仍受到向上的力;
D. 正在飞行的炮弹,受到重力,空气阻力和向前冲的力。
9. 一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木块重10N ,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为2.1N 。
求:(1)用1.5N的水平力拉木块时,木块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用多大水平拉力?(3)木块在桌上滑动后,使水平拉力大小变为1.5N,木块此时受摩擦力多大?
10. 将G N =20的物体静止悬挂在轻弹簧上,(如图甲)弹簧伸长2.0cm ,求弹簧的弹
力多大?劲度系数k=?若将弹簧从挂钩上摘下,在O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20N的拉力(如图乙),物体仍保持静止,弹簧的伸长量多大?
11. 用水平推力F将一个重10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木块与墙间动摩擦因数μ=02.,若使木块沿墙匀速下滑,那么压力F的值应多大?
参考答案:
1.
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3. C 、D
4. B
5. C 、D
6. 192N 静止
7. B 、D
8. A 、B
9. (1)f N 静=15.(2)f N m =21.(3)f N 滑=20.
10. 2Nk N m =⨯10103./仍伸长2.0cm
11. 5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