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题)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3e04aaf2e3f5727a4e962bc.png)
(完整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的全部内容。
卷I(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念天地之悠悠,(2)乱花渐欲迷人眼,(3)问君何能尔,(4) ,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 , ,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憔(qiáo)悴驾驭(yù) 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 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 盛气凌(lín)AC.闲瑕(xiá) 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2019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5ea1de0029bd64793e2c0d.png)
2019徐州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古诗文默写(10分)(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教学相长也。
(6)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蕴含着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历来广为传诵。
【答案】(1)润物细无声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奉命于危难之间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本题形式主要涉及到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第⑴句是涉及到小学部分的古诗。
⑵-⑹句主要是课程标准7-9要求背诵的篇目的默写。
⑴⑵⑶⑹是古诗词曲的默写,⑷⑸是古文的默写。
默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写错字、不要添字、漏字。
⑴注意“润”不要写错,门字框里面是“王”不是“玉”;⑵注意“阙”和“做”的写法,“阙”不要写成“阕”“阙”⑶注意“挽”的写法,不要误加点。
⑷注意是“之间”,不要记成“际”;⑸注意顺序,不要记混了。
⑹理解性默写要注意题干的提示,陆游《游山西村》和“蕴含着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历来广为传诵”。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告罄.(qìng)亘.(gèng)古信手拈来骇人听闻B. 禁锢.(gù)蜷.(quán)伏阳奉阴为深恶痛疾C. 制裁.(cái)瘦削.(xuē)格物致知接踵而至D. 拜谒.(yè)殷.(yīn)红与日俱增诚惶诚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e1eef7964bcf84b8d57b9e.png)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
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
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
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
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
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
”网之,果得三百斤。
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
”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
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
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
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
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
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释】①畜(xǜ):富养。
②比年:到了一年。
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④獭(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②网.之,果得三百斤③问鱼苗几何..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
(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
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443502a26925c52dc5bf7e.png)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教学相长也。
(6)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蕴含着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历来广为传诵。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告罄(q ìng ) 亘(g èng )古 信手拈来 骇人听闻B .禁锢(g ù) 蜷(qu án )伏 阳奉阴为 深恶痛疾C .制裁(c ái ) 瘦削(xu ē) 格物致知 接踵而至D .拜谒(y è)殷(y īn )红与日俱增诚惶诚恐3.根据语境作答。
(4分)太阳升起来了,一颗颗露珠在叶尖处动着( )的光芒。
晨雾在淡淡的朝晖中散去,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绿在天地间 ( )般地描绘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草地周围的香樟树像人们的避暑伞,深绿的树叶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着阵阵香味。
阳光从墨绿色的叶子缝里洒落下来,斑斑点点的花纹在地上留下了。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五彩缤纷晶莹剔透挥毫泼墨龙飞风舞(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代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刻画科举制度下的众多士人形象,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
B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卷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卷](https://img.taocdn.com/s3/m/40d1988001f69e31423294cd.png)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1.(2019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后五年,伐越。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
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
”是夕,阖庐死。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
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
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
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
此人不死,必为吴患。
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
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
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注】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
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
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败吴于.姑苏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阖庐病.创将死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C.吴王将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D.乃兴师北伐.齐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②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
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趾,吴军退却。
阖庐创伤发作,很严重,快要死的时候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掉勾践杀你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
”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
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
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路就带关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089ae1f12d2af90342e6e0.png)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
![《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a103e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d.png)
《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1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6分)①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②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于是自谓陶朱公。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
天下称陶朱公。
(节选自《越王勾践世家》)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范蠡事越王勾践(2)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3)臣请从会稽之诛(4)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18.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A.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 B.逐什一之利C.复约要父子耕畜 D.则致赀累巨万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君行令,臣行意。
(2)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20.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2956c44afe04a1b071de8b.png)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篇一: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解析刘蓉蓉①少时,读书于养晦堂之西偏一室,?a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
每履之,足若踬⑦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
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11}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12}。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
②?a(fǔ):同“俯”。
③弗(fú):不。
④洼:凹陷的地方。
⑤径尺:直径一尺。
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
浸淫:逐渐,渐进。
⑦踬(zhì):被绊倒。
⑧蹶(ju é)然:跌倒的样子。
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
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
{11}窒(zhì):阻碍。
{12}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蹶然以惊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D.已而复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而复然”中的“然”和“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中的“其”所指代内容分别是什么?5.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2019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9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e9b64eb2da38376bae1fae50.png)
2019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躬耕于南阳(2)先主器之(3)先主遂诣亮(4)孤不度德量力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1l.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答案:(二)(15分)9.(4分)(1)亲身亲自(2)器重看重(3)往到拜访访问(4)衡量估计推测考虑10.(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11.(6分)(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卑鄙”“枉屈”“顾”,各1分)(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已”1分;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通顺1分)12.(3分)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困于会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困于会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b5ee58ffd0a79563c1e72d4.png)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困于会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
题练习
勾践困于会稽
【原文】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④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⑤,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②喟然:感叹的样子。
③坐:同“座”。
④女:同“汝”。
⑤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
【译文】
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里了结一生吗?”……吴王夫差已经赦免了越国,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胆。
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会稽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放下架子,礼待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但有才能的人,热情款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共同劳作。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既反仰衣
2.翻译
乃苦身焦思。
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3.与引文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
后来常用以激励人们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已经同“返”,回抬头看穿
3.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edda29f12d2af90242e63e.png)
卷I(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念天地之悠悠,(2)乱花渐欲迷人眼,(3)问君何能尔,(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 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A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陶醉沉浸俗艳鲜艳(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2分)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ac9c0250e2524de4187e8f.png)
卷I(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念天地之悠悠,(2)乱花渐欲迷人眼,(3)问君何能尔,(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A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陶醉沉浸俗艳鲜艳(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2分)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e05c0d524de518974b7d2c.png)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
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
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
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
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
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
令为僧,亦不从。
乃幽之民舍。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往之女.家②或.败奔③同敞危坐不去.④适.同敞自灵川至(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b1a682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0.png)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
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
②未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2分)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7112561a37f111f0855b09.png)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常州)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
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
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而已。
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地。
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
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
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
②展玩:展读,赏玩。
③寻绎:探求推理。
④相上下:相比较。
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
⑥耄:八九十岁。
⑦差胜:略微超过。
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②学学半...③究极..本领④再三..展玩⑤因窃.自愧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604f7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5.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
②成:讲和,和解。
③罢:同“疲”,疲惫。
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C.勾践伐吴,吴师.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女忘会稽之.耻邪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fd4b8eb52acfc789ebc9cc.png)
卷I(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念天地之悠悠,(2)乱花渐欲迷人眼,(3)问君何能尔,(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 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A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陶醉沉浸俗艳鲜艳(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2分)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b6676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f.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5.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过:(2)困于心,衡.于虑衡:(3)发于声,而后喻.喻: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发于.声,而后喻。
A.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B.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女忘会稽之耻邪?18.✬【甲】文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①的道理,其中心论点是②;【乙】文的故事可以用成语③“”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答案】15.犯错误;同“横”,梗塞,不顺;明白,了解;16.B 17.①所以上天将下重要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
②你忘了在会稽山所受的耻辱吗?18.示例:在艰苦磨炼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
苏省徐州市中考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题。
(16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吴告急于王。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
周元王使人赐匀践胙⑤,命为伯。
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
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
④罢:通“疲”,⑤胙:祭肉。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国
②厚遇宾客
③为质于吴
④勾践已去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使范蠡治国政②使老有所终
B.①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②忠之属也
C.①以淮上地与楚②念无与为乐者
D.①与鲁泗东方百里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
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答案:
(一)古文阅读
5.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
所以其停顿为: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越王勾践回了越国。
反:同“返”,返回;
②句意:对宾客厚礼相赠。
遇:对待、招待;
③句意:到吴国做人质。
为:作为;
④句意:勾践离开徐州。
去:离开。
7.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相同,均为“让”的意思;
B.不同,属:归属/属:类;
C.不同,与:给、赠送/与:和;
D.不同,方:方圆/方:正、刚。
故选:A;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女,同“汝”,你。
之,结构助词,的。
句意: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
②重点词:于,在。
皆,都。
句意: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吴国是因为越国不断地进攻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吴国与诸侯国订立盟约,他们之间没有战争。
故选:D。
答案:
5.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①同“返”,返回;②对待、招待;③作为;④离开。
7.(3)A。
8.①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②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