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界面现象与吸附
物理化学补充资料《界面现象》
2返回
2014-5-5
毛细凝聚现象
根据Kelvin公式,凹面上的 蒸汽压比平面上小,所以在小于 饱和蒸汽压时,凹面上已达饱和 而发生凝聚,这就是毛细凝聚现 象。在测量固体比表面时,采用 低压,因为发生毛细凝聚后会使 结果偏高。 继续增加压力,凝聚液体增 多,当达到图(b)中的b线处,液 面成平面,这时的吸附等温线如 CD线所示。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2014-5-5
吸附量的表示
吸附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1)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
q =V /m
单位:m ⋅ g
3
-1
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P) (2)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的量。
q = n/m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单位:mol ⋅ g
回主目录
2返回
2014-5-5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Ⅰ)在2.5nm以下微孔 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 线属于这种类型。例 如78K时N2在活性炭上 的吸附及水和苯蒸汽 在分子筛上的吸附。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2014-5-5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Ⅱ)常称为S型等温线。 吸附剂孔径大小不 一,发生多分子层吸 附。在比压接近1时, 发生毛细管和孔凝现 象。
S = −ΔG = −(γ l-s + γ l-g − γ s-g )
σ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2014-5-5
铺展系数(spreading coefficient)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第二章 浮选原理第二节界面现象:吸附作用
黑龙江科技学院备课笔记第页第三节吸附现象一、吸附及对浮选的意义:1.概念:吸附:是液体(或气体)中某种物质在相界面上产生浓度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正吸附:当加入某种物质后,使溶液表面能降低,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浓度增高现象。
这种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负吸附:当加入某种物质后,使溶液表面能增高,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小于溶液内部的浓度,浓度降低现象。
这种物质称为非表面活性剂。
吸附量:一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单位面积上所吸附的吸附质的摩尔数,常用“Γ”表示。
2.意义:吸附是浮过程中,相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此外还有吸收,粘附和多相化学反应。
研究浮选过程中的吸附现象,对探索浮选理论和指导浮选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二、吸附类型: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两者区别:吸附基面上的化学质点与吸附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键的结合。
凡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凡由分子键力引起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分子吸附,双电层扩散层吸附,半胶半吸附。
化学吸附:离子吸附,双电层内层吸附和特性吸附。
1.分子吸附:溶液中被溶解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吸附到固---液,气---液等相界面上,称为分子吸附。
吸附的结果不改变矿物表面电性。
2.离子吸附:溶质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称为离子吸附。
(1)定位吸附:定位离子在定位层发生的吸附,具有强的选择性和无取代性,结果改变电性。
(2)交换吸附:一种离子交换矿物表面的另一种离子而吸附在矿物表面上。
定位吸附和交换吸附经常同时发生,常在矿物表面生成不溶性盐类,可以改变矿物表面的电性(包括数量和符号)。
3.双电层的吸附:(1)双电层内层吸附----定位吸附(2)双电层外层吸附:紧密层吸附:静电力、范德华力和化学键力。
扩散层吸附:静电力。
4.半胶束吸附:长烃链非极性端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发生缔合作用,形成类似胶体的结构。
5.特性吸附:双电层吸附中除静电吸附以外的吸附。
对溶液中某种组分有特殊的亲合力。
表界面现象和吸附
12
例 在25℃时,当1g水成一个小球和分散成半径为10-7cm 的小水滴时,求其表面自由能的差值。已知25℃时水的比 表面能σ=0.07197 J.m-2
解:若 1g 水 的 体 积 为 1cm3 , 设 水 滴 为 球 形 , 由 4/3πr3 =1cm3 可求得水滴的半径 r = 0.62cm,
故小气泡内气体的压力远高于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小 气泡不可能存在。欲使小气泡存在,必须继续加热,使小气 泡内水蒸气的压力达到气泡存在所需压力时,小气泡才可能 产生,液体才开始沸腾。
34
p2 2 M 1 1 Kelvin公式: ln ' ' p1 RT r2 r1
表面包括在界面的概念之内
3
常见的界面有:
(a)气-液界面
4
(b)气-固界面
5
(c)液-液界面
6
(d)液-固界面
7
(e) 固-固界面
8
(2) 界面现象
由于界面两侧的环境不同,因此 表面层的分子与液体内的分子受 力不同: (1)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是对称 的,各个方向的引力彼此抵销, 总的受力效果是合力为零。 (2)处在表面层的分子受周围分子 的引力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 存在一个净吸力。
意义: 表示同种液体的两个液滴的饱和蒸气压与液滴曲率 半径的关系。 小液滴的曲率半径 r2’ 越小,其饱和蒸气压P2越大, 可解释小液滴比大液滴易蒸发的原因。
35
2 M S s l r Kelvin公式: ln S0 RT r
意义: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与其固体颗粒的大小的关系。 物质颗粒半径越小,它的溶解度越大。 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物质密度ρ、固—液界面张 力σs-l均不变 。
《界面现象和吸附》课件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界面现象和吸附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公式和应用案例。了
解界面现象和吸附,我们能更深入了解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什么是界面现象?
1
定义
2
分类
3
影响因素
界面现象是指液体和固
界面现象可分为表面张
影响界面现象的因素包
体或两种不同液体之间
力现象和毛细现象。
括温度、表面特性和液
3
影响因素
影响吸附等温线的因素包括吸附剂和吸附物质的性质,以及温度和压力。
应用案例
1
界面现象在工业界
的应用
2
吸附现象在生物学
上的应用
3
基于界面现象和吸吸附现象在膜分离技术、
金属腐蚀和油水分离等
酶和抗体的纯化等方面
通过研究界面现象和吸
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广泛应用。
请参阅以下文献和网站链接,以了解更多关于界面现象和吸附的内容。
附特性,开发出具有特
殊功能的新材料,如吸
附剂和催化剂等。
结论
1
界面现象和吸附对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了解界面现象和吸附有助于深入研究材料性质、液体流动和分离技术等领域。
2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继续探索界面现象和吸附的新现象、新机制和新材料,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相关的文献资料与网站链接
的大小来计算。
吸附现象
1
定义
2
种类
3
影响因素
吸附现象是指分子或原
吸附现象可分为化学吸
影响吸附现象的因素包
子从气体或溶液中被吸
附和物理吸附。
括温度、压力和固体表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Antonoff 规则 34.4 )
1,2分别为两个相互饱和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例:苯层28.8, 水层63.2) 。不是液体(苯28.4)与含有本 身蒸气的空气相接触时测量值。
17.12.2020
8
(2)温度:
T升高, 下降。
温度系数
经验公式: T0[1k(TT0)]
当 T T0时,T 0 (表面张力为零)
17.12.2020
4
注:表面张力:
F/2l
单位面积表面功:
wr
dA s
单位面积表面Gibbs函数:
(
G As
)T .P
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三者单位均可
化为 N.m-1 。
因为: N.m-1 = N.m/m2 = J/m2
17.12.2020
5
二、热力学公式:(先考虑系统内只有一个相界面)
d G S d VT d Bp B ( )dB ( )n dA d T u d Ps d B V B ( )dB ( )n dA
式中: ( G ) ( u)
....
ATP nB ()
ASV nB ()
表明界面张力在T、P和各相中各物质的量不变时, 增加单位界面积时所增加的Gibbs函数。
G V ~ p V ~ ( p r ' p ) V ~2rl gM 2 r
Pr’ 和 P分别为小液滴凹面的压力和外压。
此处因为: G
r
0
17.12.2020
小液滴
平面液体
17
根据气液平衡: 液 气
r0 R lp n T r;0 R lp n T 0
小液滴化学势
大块水化学势
Pr 和 Po 分别为小液滴和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章--界面现象与吸附2
p
r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几点说明
拉 普 拉 斯 方 程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拉 普 拉 斯 方 程
曲率半径越小小,附加压力越大 曲率半径r永为正值, ΔP也总为正值 ΔP的方向总是指向球面的球心(或曲面的 曲心) ΔP是表面张力在曲面上的合力(不是) ,表面张力是产生附加压力的根源,附加压 力是表面张力存在的必然结果。
相同点:
描述系统的同一个性质,是系统的同一个热力 学变量 量纲相同,数值相同
第一节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关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讨论
dx
肥皂膜
F
l
W= - G= σ自由能 A = -σ自由能·2l·dx W=- F·dx= -2σ表面张力·l·dx
第一节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关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讨论
毛 细 现 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毛 细 现 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开 尔 文 公 式
小液滴与平液面的挥发性能
•现象 小水滴不见了,它们“跑回”到杯中去了。 •说明 微小液滴比平面液体更容易挥发,或者说 微小液滴比平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高。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开 尔 文 公 式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毛 细 现 象 毛细 液面 现象
由于附加压力而引起的毛细管管内液面与 管外液面有高度差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将毛细管插入液体后, 若液体能 润湿毛细管壁, 两者的接触角θ< 90°, 形成凹液面, 导致管内液 面上升; 反之液面下降
毛 细 现 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p pg pl
第6讲 界面现象和吸附
dG = -SdT + VdP + σdA 注意:表面自由能并非表面分子总能量,
而是表面分子比内部分子自由能之增值。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F=2×L×σ可逆条件下做功,恒温恒压条件下,此处 等于体系自由能的增量 ΔG =2L×σ×Δd 其中2L×Δd为此过程中体系表面积的改变值,所以
G 2 L d
第六讲
界面现象和吸附
§1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具有自动收缩表面的趋势。当无外力 影响时,一滴液体总是自发地趋向于球形。而体积 一定的几何形体中球体的面积最小。故一定量的液
体由其它形状变为球形时总伴随着面积的缩小。
§1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
一、表面张力与
表面自由能
二、弯曲液面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1. 表面张力
2 a hR' ( 1 2 ) g
2
毛细常数是研究表面现象时常用的参数。
二、弯曲液面
3. 液体蒸汽压,曲率与Kelvin公式 当液体表面由平表面变为曲率半径为 r 的液面时,小液 滴蒸汽压 Pr 与平液面蒸汽压关系为:
Pr VL 2 ln P0 RT r
…………………Kelvin公式
二、弯曲液面
上式虽是正确的(热力学推导),但欲以实验证明 却很不容易,原因是在易于做实验的半径范围内蒸汽压
的改变不很多。
例如液球半径为10-6m时,蒸汽压力仅改变千分之一, 而蒸汽压又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相差0.1℃,蒸汽压 可改变1%,温度相差0.01℃,蒸汽压改变1‰ 。因此这类 实验的温度的控制须非常严格,而使温度长时间稳定在 0.001℃更好并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定义:如右图用金属丝或细玻璃捧 弯成一个方框,使其一边可以自由移动 让液体在此框上形成液膜ABCD,其中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所以也称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增加的Gibbs函数, 单位 J.m-2。
2013-8-18 4
注:表面张力:
F / 2l
单位面积表面功:
wr
dAs G ( )T . P As
单位面积表面Gibbs函数:
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三者单位均可 化为 N.m-1 。
因为: N.m-1 = N.m/m2 = J/m2
2 cos 2 0 h g r g r
0
2013-8-18
12
3、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1)毛细管上升法 ( capillary rise )
液体沿毛细管上升的力与液体的重力平衡。
2r cos r gh
2
所以:
ghr 2 cos
定义铺展系数为: S
2013-8-18
Gs s l ls
25
第四节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按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作用力本质的不同, 可将吸附分 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时,两者分子间以范德 华引力相互作用;在化学吸附中,两者分子间发生部分或 全部的电子转移,是以化学键相结合。
(1)沾湿( adhensional wetting )
(2)浸湿(immersional wetting)
(3)铺展 (spreading
2013-8-18
wetting)
22
沾湿:气-固,气-液界面消失,形成液-固界面的过程。
气 液 固
液
固
对单位面积沾湿过程:
G ls l s l (1 cos )
界面现象和吸附
研究界面现象的方法
实验方法
计算方法
包括表面张力测量、接触角测量、吸 附量测量等。
包括有限元方法、有限差分方法等。
理论方法
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 等。
02
吸附现象基础
吸附的定义与分类
吸附定义
指物质在相界面上的浓度与相内部不同,使得相界面产生一种富集或贫化的现象。
吸附分类
根据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作用力的性质,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界面现象和吸附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的应用不断拓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复杂界面现象研究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复杂界 面现象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 的热点,如纳米尺度下的界面 效应、界面电子转移等。
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目前对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加强对吸 附动力学的研究,以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吸附过程。
废水处理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 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有机物等污染物。
吸附催化技术
催化剂载体
将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于 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吸附剂 上,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 和活性。
择形催化
利用吸附剂的孔道结构和 分子筛分作用,实现特定 形状和大小的分子进行催 化反应。
吸附增强催化
通过吸附作用将反应物富 集于催化剂表面,提高反 应速率和选择性。
吸附储能技术
气体储存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气体 分子储存于固体材料中,实现气 体的高密度储存,如氢气、甲烷
等气体的储存。
热能储存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热效应,将热 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固体材 料中,实现热能的长期储存和调
控。
电能储存
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ppt课件
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 张力,这种力垂直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 与表面相切。
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
力,用 或 表示。
表面张力的单位是: N m1
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物质本性
纯物质的表面张力与分子的性质有关,通常是:
σ金属键 >σ 离子键 > σ 极性共价键 >σ非极性共价键 水因为有氢键,所以表面张力也比较大。
从液膜自动收缩的实验,可以很好地认识 这点。
将一含有一个活动边框的金属线框架放在 肥皂液中,然后取出悬挂,活动边在下面。
由于金属框上的肥皂膜的表面张力作用, 可滑动的边会被向上拉,直至顶部。
2222222222222222 llllllllllllllll
F=(W1W2)g
= 2 l 22222222222 lllllllllllW 1
Hg
液-固界面
H 2O
玻璃板
5.固-固界面
Cr镀层 铁管
固-固界面
二、界面现象
1、定义
在任何两相界面上都可以发生复杂的物理或化学现 象,总称为表面现象。界面现象所讨论的是在相界面 上发生的一些行为。对于多相体系,在讨论其热力学 性质时,并未考虑其界面的特殊性质,这是因为在通 常情况下,体系中物质的表面分子占全部分子的比例 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当表面分子所占比例很大时, 其界面层的性质就必须考虑。
2、影响因素
一般,表面现象与体系的分散程度有关,分散程 度越高,表面现象越明显。常用比表面来表示物质的 分散程度。
1)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
比表面通常用来表示物质分散的程度,有两 种常用的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质量的固体所具 有的表面积;另一种是单位体积固体所具有的表 面积。即: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ppt课件
04.09.2020
18
GrRlTnp p0 r
lnpr p0
2液气M RTr
Kelvin公式
举例分析:
04.09.2020
19
第三节 润湿和铺展(wetting and spreading)
一、接触角(Contact)和杨氏方式(Young T) 接触角(Contact angle):在气、液、
w rFd 2 lx d xdsA
所以: w r
dA s
- 表面张力, 表示液体增加单位表面 积时,环境所做的可逆功,单位 J. m-2。
04.09.2020
3
由于恒T、P下,可逆非体积功等于系统的Gibbs函数变
w r dG T.P dA
所以:
(
G As
)T
.P
所以也称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增加的Gibbs函数, 单位 J.m-2。
固 气液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固 液
G V ~ p V ~ ( p r ' p ) V ~2rl gM 2 r
Pr’ 和 P分别为小液滴凹面的压力和外压。
此处因为: G
r
0
04.09.2020
小液滴
平面液体
17
根据气液平衡: 液 气
r0 R lp n T r;0 R lp n T 0
小液滴化学势
大块水化学势
Pr 和 Po 分别为小液滴和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Antonoff 规则 34.4 )
1,2分别为两个相互饱和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例:苯层28.8, 水层63.2) 。不是液体(苯28.4)与含有本 身蒸气的空气相接触时测量值。
04.09.2020
物体表面的吸附与界面现象
物体表面的吸附与界面现象物体表面的吸附与界面现象是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水滴在玻璃表面上的扩展,油漆涂层的均匀吸附以及蚊子在水面上行走等。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各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深入了解这些过程对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吸附是指物质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吸引和结合现象。
在吸附过程中,物质可以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与表面相互作用。
物理吸附主要是通过范德华力或静电力的作用将物质吸附到表面上。
这种吸附相对比较弱,吸附物质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脱附。
而化学吸附则是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的形式与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强度较高,很难脱附。
例如,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膜,能够有效防止金属表面的进一步氧化。
界面现象则是指两种不同物质之间的界面现象,包括表面张力、润湿和胶团等。
表面张力是一种阻碍液体扩展的力,主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
这种力使得液体在接触到表面时从外向内产生收缩,导致液体呈现出球形或半球形的形态。
润湿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布情况。
当液体与固体完全接触时,我们称之为完全润湿。
相反,如果液体不能与固体完全接触,形成局部凹陷,则称之为不完全润湿。
胶团则是多个液滴或气泡在液体中相互聚集而形成的结构。
这些界面现象不仅仅与物体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在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高分子材料中,通过控制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
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提高润湿性和防水性。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油漆涂层和医疗用品等领域。
另外,在电子器件中,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对于材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可以有效控制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寿命。
除了材料科学领域外,物体表面的吸附和界面现象在生物医学和环境工程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补充界面现象与吸附
物理吸附
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如范 德华力,将气体或液体吸 附在固体表面。
化学吸附
通过化学键将气体或液体 吸附在固体表面。
吸附的类型
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剂表面只被一层分子 覆盖,适用于低浓度气体 或液体。
多分子层吸附
随着气体或液体浓度的增 加,多层分子同时吸附在 表面。
饱和吸附
当表面吸附达到饱和状态, 不再继续吸附。
界面张力对吸附的影响
界面张力是影响物质在界面吸附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界面张 力较低时,物质更易于吸附在界面上,反之则较难吸附。
界面流场对吸附的影响
在流体动力学过程中,流体的流速、流向等因素会影响物质 在界面上的吸附。流速较小时,物质更易在界面上停留并吸 附;流速较大时,物质容易被冲走,不易吸附。
吸附对界面现象的影响
物质在界面上的吸附往往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这种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 、静电力和氢键等,它们决定了物质在界面上的吸附性能和行为。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降低界面张力、改善界面性质的物质。它在工业生产和科 学实验中广泛应用,可以通过改变界面的性质来影响物质的吸附行为。
05
补充界面现象与吸附的应用
吸附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升高,气体或液体的扩散 速度和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
,有利于吸附。
压力
压力增大,气体或液体的分压 增大,有利于吸附。
表面性质
表面粗糙度、极性、电荷等性 质影响吸附性能。
物质性质
被吸附物质的分子大小、极性 、溶解度等影响其在界面上的
吸附性能。
04
补充界面现象与吸附的关系
界面现象对吸附的影响
物质的性质如极性、溶解度、分子结构等都会影响界 面现象的发生。
化学表面化学练习题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
化学表面化学练习题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化学表面化学练习题: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展开论述,探讨相关练习题,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1. 吸附现象是指气体、液体或固体在与表面接触的情况下,被物质的表面吸附或附着的现象。
根据吸附力的强弱,可以将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2. 物理吸附主要由范德华力引起,其吸附速度快,吸附热较低;化学吸附则需要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吸附速度较慢,吸附热较高。
3.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降低液体表面或液-固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4. 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分散、润湿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液体洗涤剂、乳化剂、润滑剂等领域。
5. 分散系统中,存在两种无序排列的结构,即胶束结构和微乳液结构。
胶束结构是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的球形结构,其中疏水基团聚集在内,疏水基团聚集在外;微乳液结构是指表面活性剂和一定量的溶剂形成的连续的液滴结构。
6. 界面张力是液体与气体或液体与液体交界面上的单位长度所受的力,常用符号为γ。
根据界面上的液体种类不同,可以将界面张力分为气液界面张力和液液界面张力。
7. 洗涤剂对界面张力有明显影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使表面张力减小,达到润湿和乳化的效果。
8. 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胶束的大小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关,随着浓度的增加,胶束的大小逐渐增大,直至形成连续的液滴。
9. 色散系统中的分散相通常是固体微粒,而分散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颗粒的大小和分散体系的粘度都会影响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质。
10. 界面活性剂的添加对分散系统的流变性质有重要影响,可以改变其黏度、流变曲线的形状和流动特性。
总结起来,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是化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界面现象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Γ c d
γ
RT dc
I 无机酸, 碱, 盐等.
1.dγ/dc <0,增长溶质旳浓度使表 γ0
面张力下降,Г为正值,是正吸附。
Ⅱ 有机酸, 醇, 酯
表面层中溶质浓度不小于本体浓
度。表面活性物质属于这种情况。 ( Ⅲ型曲线 )
Ⅲ 肥皂, 合
18
表面活性物质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助磨作用 表面活性物质(助磨剂)能增长粉碎程度, 提升粉碎效率. 物料粉碎过程是相界面明显增大旳过程, 当物料颗粒很小 时, 比表面很大. 若采用干磨, 增大旳表面是表面张力很大旳固 -气界面, 系统吉布斯函数急剧增大, 须消耗很大旳表面功. 而 湿磨时增大旳是界面张力小得多旳固-液(表面活性剂溶液)界 面, 所以得到一样分散度旳粉末消耗旳能量要小得多. 分散后 旳颗粒也因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表面而不易粘聚. 同步, 表面活性物质还发挥“劈裂”作用和助滑作用.
在单位面积旳表面层中,所含溶质旳物质旳量与同量溶 剂在溶液本体中所含物质旳量旳差值,称为溶质旳表面过 剩或表面吸附量——表面过剩Γ
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对稀溶液,表面过程T能够这么表达:
c d
RT dc
C是溶液中表面 活性剂旳浓度
以实测旳γ对c 作图, 求出指定浓度下旳斜率( / c ) , 即
可由吉布斯吸附等温式求得该浓度 时溶质吸附量 .
这些物质旳离子有 水合作用,趋向于把水 分子拖入水中,非表面 活性物质在表面旳浓度 低于在本体旳浓度。
γ
I 无机酸, 碱,
盐等.
γ0 Ⅱ 有机酸, 醇, 酯, 醚, 酮等.
Ⅲ 肥皂, 合成 洗涤剂等.
补充-界面现象与吸附.ppt
化学吸附
H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在相互作用的位能 线上,H2分子获得解离 能DH-H,解离成H原子, 处于c'的位置。
随着H原子向Ni表 面靠近,位能不断下降, 达到b点,这是化学吸 附的稳定状态。
附,有毛细凝聚现象。
例如373 K时,水 汽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属于这种类型。
p / ps
1.0
毛细凝聚现象
设吸附剂的孔为一端开口半
径为R'的圆筒, R'的大小属于中
孔范围,可以应用Kelvin公式。设
液体能完全润湿孔壁,这样所得
B
的吸附等温线如图(a)所示。
A
AB线段代表低压下的吸附,当
图(a)
压力达到折点处,发生毛细凝聚,
如 352 K 时,Br2 在硅胶上的吸附属于这 种类型。
p / ps
1.0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Ⅳ) 多孔吸附剂发生
多分子层吸附时会有
Vad
这种等温线。在比压
较高时,有毛细凝聚
现象。
例如在323 K时, 苯在氧化铁凝胶上的 吸附属于这种类型。
p / ps
1.0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Ⅴ)发生多分子层吸
Vad
就可以画出一根253 K时的吸
附等温线,如图所示。
用相同的方法,改变吸附 恒温浴的温度,可以测出一组 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253K 273K 303K 353K
0.1 0.2 0.3 p / ps
吸附等温线
动态法吸附实验
用气相色谱动态法研究气体或蒸汽的吸附, 既快速又准确。实验装置如示意图所示。
第四章 界面现象和吸附
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4.1表面张力和表面能一、净吸力的概念净吸力:分子受到的一个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吸力” ,它是液体具有表面张力的原因。
二、表面张力σ及其产生的原因•比表面As,Aw——度量系统分散程度大小的物理量.As,Aw大,则分散度大,即粒子小。
公式:As =A/V (m2/m3=m-1);Aw = A/W (m2/kg)•表面张力σ及表面能(或表面吉布斯函数)G s1.σ产生的原因及表面能的意义:界面层的分子受到指向体相内部的不对称的合力作用,是产生表面张力的根本原因。
σ则是产生一切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
2.表面能定义:恒温恒压下,可逆地增加系统单位面积的表面层所需做的功(系统增加的Gibbs函数);或在与表面相切的方向上单位长度的紧缩力;单位:J/m2;N/m。
定义式: dG = -SdT + VdP +δW'δW'= σdA式中σ为比例系数,是使液体增加单位面积时所做的可逆功。
故dG = -SdT + VdP +σdAσ= (∂G/∂A)T,P,N3. σ的二个含义其一为吉布斯函数的改变量,因而称为比表面吉布斯函数,简称表面能,单位为mJ/m2。
由于σ是单位面积表面中的分子比处于体相时额外多出的吉布斯函数,因而是一个过剩量,有时称为(比)表面过剩吉布斯函数。
其二为从力的角度讲,σ也可看作是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它是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力。
δW=F•dx σdA=σ•2L•dx 或σ=F/2L故σ是引起液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以mN/m表示综上所述,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函数分别是用力学和热力学的方法研究液体表面现象时采用的物理量,有相同的量纲,采用相应的单位时(例如分别用mN/m和mJ/m2)数值相同.但在应用上各有特色.采用表面吉布斯函数,便于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处理界面问题,所得结果不仅适用于液体表面,并对各种界面有普遍意义.特别对于与固体有关的界面,由于它的不可移动性,力的平衡方法难以应用.另一方面,采用表面张力以力的平衡方法解决流体界面的问题具有直观方便的优点.现在知道的最低的液体表面张力值是1K时液氨的表面张力0.37mN/m,最高值是铁在它的熔点时的表面张力1880mN/m,常见液体的表面张力在100mN/m以下.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1、物质本性固态物质表面张力如表:2.温度温度升高,一般液体表面张力降低,且σ—t有线性关系,当温度升高到接近临界温度时液—气界面逐渐消失,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体系,达到吸附 平衡时,吸附量是温度和吸附质压力的函数,即:
q f (T, p)
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例如:
(1)T =常数,q = f (p),得吸附等温线。 (2)p =常数,q = f (T),得吸附等压线。 (3)q =常数,p = f (T),得吸附等量线。
从压差的变化,用气体状态方程可计算吸附量。 用量气管中水银液面的升降,调节系统中的压力和体 积,可得到不同压力下的吸附量,从而可绘出吸附等 温线。
吸附等温线 保持温度不变,显示吸附量与比压之间的关
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纵坐标是吸附量,横坐标是比压p/ps,p是吸 附质蒸汽的平衡压力, ps是吸附温度时吸附质的 饱和蒸汽压。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预先将吸附质气体或蒸汽装 在贮气瓶4中,整个吸附系统和量气管的体积都经过 精确校正。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 装入样品管1中,加热、 真空脱附,然后放在恒 温缸中关上活塞。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从贮气瓶4中放出一 定量气体,用压力计读 出压力;再打开样品管 活塞,达吸附平衡后再 读取压力。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实验装置如图。将吸附剂放在 样品盘3中,吸附质放在样品管4中。 首先加热炉子6,并使体系与真空装 置相接。到达预定温度和真空度后, 保持2小时,脱附完毕,记下石英弹 簧2下面某一端点的读数。
根据加样前后该端点读数的变 化,可知道加样品后石英弹簧的伸 长,从而算出脱附后净样品的质量。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例如,合成氨反应 ,为什么选用铁作催化剂?
因为合成氨是通过吸附的氮与氢起反应而生成氨 的。这就需要催化剂对氨的吸附既不太强,又不太弱, 恰好使N2吸附后变成原子状态。
而铁系元素作催化剂符合这种要求。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如图所示,横坐标是各族元素,左边坐标表示对 氮的起始化学吸附热,右边坐标表示氨的合成速率。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1.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 力,一般较强。
2.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40kJ/mol 以上。
3.吸附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可发 生反应的气体分子,如酸位吸附碱性分子,反之亦 然。
化学吸附
4.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 5.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6.吸附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率加快。
V ad
附,有毛细凝聚现象。
例如373 K时,水 汽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属于这种类型。
p / ps
1 .0
毛细凝聚现象
设吸附剂的孔为一端开口半
径为R'的圆筒, R'的大小属于中
孔范围,可以应用Kelvin公式。设
液体能完全润湿孔壁,这样所得
的吸附等温线如图(a)所示。
A
AB线段代表低压下的吸附,当 压力达到折点处,发生毛细凝聚, 即蒸汽变成液体在毛细管中凝聚, 吸附量迅速增加。
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 kJ/mol以下。
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然 吸附量会有所不同。
物理吸附
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
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
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 变快。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 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总之: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 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 现新的特征吸收带。
化学吸附
H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在相互作用的位能 线上,H2分子获得解离 能DH-H,解离成H原子, 处于c'的位置。
随着H原子向Ni表 面靠近,位能不断下降, 达到b点,这是化学吸 附的稳定状态。
吸附热的测定
(1)直接用实验测定 在高真空体系中,先将吸 附剂脱附干净,然后用精密的量热计测量吸附一定 量气体后放出的热量。这样测得的是积分吸附热。
(2)从吸附等量线求算 在一组吸附等量线上求
出不同温度下的(p/T)q值,再根据克劳修斯-克莱贝 龙方程得
(lnTp)q RQT2
式中Q就是某一吸附量时的等量 吸附热,近似的看作微分吸附热.
通常将比压控制在0.3以下,防止毛细凝聚而 使结果偏高。
吸附等温线
样品脱附后,设定一个温
q
度,如253 K,控制吸附质不 q 1
同的压力,根据石英弹簧的伸
q q
2 3
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吸附量,
就可以画出一根253 K时的吸
附等温线,如图所示。
用相同的方法,改变吸附 恒温浴的温度,可以测出一组 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剂和吸附质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 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 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
物理吸附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 的,一般比较弱。
单层或多层
单层(饱和性)
可逆 易达到
不可逆 不易达到
吸附热
吸附热的定义:
在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称为吸附热。物理吸附 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凝聚热,很小;化学吸附 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化学键能,比较大。
吸附热的取号: 吸附是放热过程,但是习惯把吸附热都取成正值。
固体在等温、等压下吸附气体是一个自发过程, ΔG<0,气体从三维运动变成吸附态的二维运动,熵 减少, ΔS<0,ΔH=ΔG+TΔS, ΔH<0。
253K 273K 303K 353K
0 .1 0 .2 0 .3 p / ps
吸附等温线
动态法吸附实验
用气相色谱动态法研究气体或蒸汽的吸附, 既快速又准确。实验装置如示意图所示。
3
9
2
5
4
6
7
10
8
1
1-惰性气体储瓶 2-阀
3-过滤器
4-压力计
5-流速控制装置 6-吸附柱
7-检测器
8-自动记录仪 9-恒温室
吸附热的分类
积分吸附热
等温条件下,一定量的固体吸附一定量的气体 所放出的热,用Q表示。积分吸附热实际上是各种不 同覆盖度下吸附热的平均值。显然覆盖度低时的吸 附热大。
微分吸附热
在吸附剂表面吸附一定量气体q后, 再吸附少量气体dq时放出的热dQ,用公 式表示吸附量为q时的从自动记录仪或与之联结的微处理机
处理的结果,就可以得到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吸附等温
线、比表面、孔分布等有用信息。
3
9
2
5
4
6
7
10
8
1
1-惰性气体储瓶 2-阀
3-过滤器
4-压力计
5-流速控制装置 6-吸附柱
7-检测器
8-自动记录仪 9-恒温室
10-流量计
吸附等压线
保持压力不变,吸附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 为吸附等压线。
性质 吸附力 吸附热
吸附速率 吸附温度
选择性 吸附层 可逆性 吸附平衡
比较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范德华力
化学键力(共价键)
接近液化热 < 20KJ/mol
接近表面化学反应热 (80~400KJ/mol)
快,受扩散控制
低温慢,高温快
接近气体液化点 差(无)
高于气体液化点,取决于活化能 强(有)
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的转变
H2分子在Ni表面的吸附是在物 理吸附过程中,提供一点活化能, 就可以转变成化学吸附。
H2分子从P’到达a点是物理吸附, 放出物理吸附热Qp,这时提供活 化能Ea,使氢分子到达P点,就解 离为氢原子,接下来发生化学吸 附。
这活化能Ea远小于H2分子的解 离能,这就是Ni为什么是一个好 的加氢脱氢催化剂的原因。
D C
B A
图(a)
b
a
图(b)
研究气体吸附实验的方法
比表面,孔容和孔分布是多孔催化剂和吸附剂的 重要参数,这些参数通常可以从吸附实验得到。常用 的测定方法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大类,在静态法中 又可分为重量法和容量法两种。
在测定固体的吸附量之前,必须将固体表面原有 吸附的气体和蒸汽脱附。脱附过程一般在加热和真空 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度在0.01Pa以下脱附2小时,加 热的温度根据吸附剂的性质而定,防止温度太高而影 响吸附剂的结构。
10-流量计
动态法吸附实验
将活化好的吸附剂装在吸附柱6中,将作为载
气的惰性气体N2或He与适量的吸附质蒸汽混合通 过吸附柱。
3
9
2
5
4
6
7
10
8
1
1-惰性气体储瓶 2-阀
3-过滤器
4-压力计
5-流速控制装置 6-吸附柱
7-检测器
8-自动记录仪 9-恒温室
10-流量计
动态法吸附实验
分析吸附后出口气的成分或分析用惰性气体洗下的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 孔分布以及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信息。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如下5种类型:(图中p/ps称 为比压,ps是吸附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p为 吸附质的压力)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Ⅰ) 在2.5 nm 以下
微孔吸附剂上的吸附
V ad
等温线属于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