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概论复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概论
期末考查内容:课程标准、数学教育理论、教育观点、教学设计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理念
❖教学建议
普通高中课程基本理念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内容: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基础性:
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数学基础;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
❖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学生自主选择,必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地位: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体现: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
❖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载体:
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
“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
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
❖作用: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双基的传统,应继续发扬。
❖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例如,算法,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要学习形式化的表达,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形式化的过程:由现象到形式。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信息技术的作用:
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简化计算、探索和发现的平台。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素:
结果
过程
情感态度
❖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普通高中七大教学建议
❖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内容:
1、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
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数学课程,教师给予具体指导。
2、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强的训练。
❖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学中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途径:
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5.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
在教学中,结合课程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内部动力、外部动力以及人类理性思维对数学产生和发展的作用。
6.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讲授重要,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加强几何直观,重视图形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思考。
❖适度形式化,注重实质
❖尊重学生差异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
❖教学建议
五大课程理念
❖五大课程理念(一):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大课程理念(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包括数学的结果、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五大课程理念(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