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下比和比例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比和比例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比例尺的应用4. 比例分配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分配问题。

2. 教学难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尺的应用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5. 比例分配问题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地图、设计、建筑等领域。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性质,能正确写出两个量的比。

2.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解简单的比例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PPT、图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和性质(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地方用到比?谁能举个例子?(二)探究比的意义1.出示图片:一个苹果和两个橙子,提问: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两个量的关系?2.学生回答:一个苹果的重量是两个橙子重量的1/2。

3.引导: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这个关系,写作1:2。

4.出示更多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

(三)探究比的性质1.出示题目:已知a:b=2:3,求a和b的值。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比的性质告诉我们,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3.学生得出结论:a=2x,b=3x,其中x为任意数。

(四)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复习导入1.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

2.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二)探究比例的意义1.出示实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8平方单位,求长和宽的值。

2.学生回答:设长为2x,宽为x,则2xx=8,解得x=2,长为4,宽为2。

3.引导:这里我们用到了比例,比例就是两个比相等的关系。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出示题目:已知a:b=c:d,求a、b、c、d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比例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两个比的内项乘积等于外项乘积。

3.学生得出结论:ad=bc。

(四)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7比和比例(1)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7比和比例(1)教案
2. 8:12 的比值是 2;15:25 的比值是 3;7:11 的比值是 0.636。
3. 12:15 不成立,因为 12 不是 15 的倍数;18:24 成立,因为 18 和 24 都是 6 的倍数;21:27 成立,因为 21 和 27 都是 3 的倍数。
4. 1:2000 的实际长度是 2000 米;1:5000 的实际长度是 5000 米;1:10000 的实际长度是 10000 米。
- 实际应用案例:可以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商品价格比较、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关系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比和比例的理解。
- 数学游戏:可以推荐一些与比和比例相关的数学游戏,如“比例猜猜看”、“比例连连看”等,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比和比例的知识。
2. 拓展建议:
- 课后阅读:可以建议学生课后阅读一些与比和比例相关的数学文章或书籍,如《数学的故事》、《数学与应用》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1页至第63页的6.1.7“比和比例(1)”章节教材或相应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和讲解。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实际场景的图片,如商品价格标签、比赛得分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和比例的概念。
突出比的重点,强调求比值的方法,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求比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1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1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和比例的定义及运用。

2. 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导入:采用生活实例引入比和比例的概念。

2. 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和比例的性质。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应用。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比较,引入比和比例的概念。

2. 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和比例的性质,如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运算规则等。

3. 讲解(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讲解比和比例的运算规则。

4. 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应用。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探究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和比例的性质。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探究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前的准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探究任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3. 比和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比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表达方式。

(2)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两个数相乘、相除的关系。

(3)比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表达方式。

(4)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中各项的乘除关系。

3. 实践应用(1)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使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部分。

因为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设计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设计

《比和比例》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学会求比例的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比的概念和求比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比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讲解求比的方法。

3. 练习求比,巩固知识。

第二课时:比例的概念和求比例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学会求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比例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比例的概念,讲解求比例的方法。

3. 练习求比例,巩固知识。

第三课时: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实际问题。

2. 讲解如何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

第四课时:比和比例的拓展与应用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拓展与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比和比例的拓展与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和比例的拓展与应用。

2. 讲解比和比例的拓展与应用。

3. 练习比和比例的拓展与应用,巩固知识。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教学重点:总结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总结与评价。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总结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2.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点评。

3. 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学重点:评估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下《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六下《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课 题比和比例 设计者 执教者 课 型复习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节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比例意义的理解和对基本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解比例。

3、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明确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 学 流 程 调 控 措 施一、知识点: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3÷8=3:8(比有两个项:3是比的前项,8是比的后项)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3:8可以写成83读作3比8 2、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3=6:9(比例有四个项,2和9是比例的两个外项,3和6是比例的两个内项。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

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5、解比例(举例):=χ:18 :15=:χ =6、求比值和化简比(1)、求比值的方法:根据比值的意义(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整数、小数、分数)如:9:3=9÷3=3(3就是这个比的比值,)(2)、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如:9:3=(9÷3):(3÷3)=3:17、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名称 相当的部分 不同点 分数 分子 分母 分数线 分数值 是一个数 除法被除数 除数 除号 商 是一种运算 比前项 后项 比号 比值 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比和比例教案六下

比和比例教案六下

比和比例教案六下第一篇:比和比例教案六下比和比例的复习教案杨志勤大金店镇第四小学 2013年4月25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会解比例。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二、复习有关的知识小组合作,合作要求:1、回忆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

2、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填在表格一上)3、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有什么作用?4、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

(填在表格二上)5、正、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在表格三上)三、汇报展示学生展示合作结果,教师出示课件。

四、练习一、填空(填(1)把1g药放入100g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

(2)2/3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4)如果a×3=b×5,那么a:b=():(),如果a:4=0.2:7,那么a=()。

二、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说明判断的理由)(1)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

(2)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三、解决问题李阿姨是剪纸艺人,平时李阿姨工作6小时,剪出72张剪纸,节日里李阿姨工作8小时,剪出96张剪纸。

如果李阿姨要剪120张剪纸,需要多少小时?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的。

5.4㎏的水含氢和氧各多少?学校会议室用方砖铺地,用8立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350块,如果改用10立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决问题)五、总结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你在以后的复习中将怎样做?第二篇:六下比例教案2016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与比例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数与代数《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数与代数《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4.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让学生在探究比和比例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提高数感。
5.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比例尺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空间的测量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比的概念及其性质:理解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能正确表达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举例解释:
-在解决比例的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购物场景,让学生根据商品的单价和总价关系,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在理解比例尺时,可以提供地图或建筑设计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上的尺寸与实际尺寸进行换算,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在推导比例的性质时,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相似性来引入比例,通过具体的图形变换来演示比例的交叉相乘性质,使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性质的本质。
3.比例的意义:介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4.比例的基本性质: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质、交叉相乘性质等。
5.求比例的值:学会求解比例的值,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6.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如何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测量。
本章节课程设计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例则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购物、烹饪、建筑设计等方面如,如果一袋大米的价格是50元,那么2袋大米的价格就是100元。这里就涉及到了单价和总价的比例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比和比例》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比的概念和比例的性质时,普遍存在一些困惑。首先,比的概念虽然直观,但在具体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学生往往会忽略比的本质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而只是关注数字的大小。为此,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的含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4)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4)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

2. 比例的意义: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明白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3. 比和比例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难点: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2. 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

2. 新授: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3.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等。

3. 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实例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2. 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三)》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三)》教案
1、全班人数一定,缺勤人数和出勤人数成正比例()
2、正方形面积一定,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
3、小华做了10道题,做完的题和没做的题不成比例()
4、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三、化简比:0.13:3.9 2/7:6/28 75/25
四、求比值:3.6:0.12 2/7:1/3 0.65:3/5
五、解比例:3/4:x=5/6:2/3 4.5:x=0.6:12
六、解决问题
1、学校校长室用方砖铺地,用8dm²的方砖铺需300块,如果改用10dm²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2、500克蜂蜜里含有175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2吨蜂蜜里含有多少吨葡萄糖?
注重计算方法的运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Fra bibliotek求比值教



少部分学生对于化简比和求比值,概念不是很清楚,化简比做成求比值,求比值做成化简比,教师反复强调,还是会有这些错误。在解决问题中,因为判断正反比例有错,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也出现很多的错误。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为8,另一个内项是()。
6、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
7、把10:7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8、如果3a=4b,那么a:b=( ):( )
9、如果x=1/3y,那么x和y成()比例
10、x:5=9:4,那么x=()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小黑板
个人修改








一、填空
1、比与除法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9)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9)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比和比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3. 比的化简: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比。

4. 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 比例的化简:将比例的四个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比例。

7.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8. 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

9. 应用题:利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利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比和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比和比例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1.4 比和比例》5-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1.4 比和比例》5-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1.4 比和比例》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解释比的含义。

2.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3.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

2.教学实践案例。

3.学生讲解教材。

4.板书和彩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引发学生兴趣。

2. 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比的理解,然后教师给出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运用方法,巩固比的概念。

3. 练习1.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比的计算练习,加深理解。

2.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解决比相关问题,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拓展1.引出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和运用。

2.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例题训练。

5. 实践应用1.分组让学生设计比例的实际问题,并由其他组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点评,互相交流彼此的解决思路。

四、课堂总结1.整理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比和比例的概念。

2.强调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关作业复习。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复习课本相关知识点,预习下一课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不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比和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比和比例”一章。

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运算、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运算。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比的概念,例如,比较两个人的速度,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然后,我会讲解比的基本运算,如比的加减乘除,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接着,我会引入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定义和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我会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比和比例的定义、运算公式以及例题步骤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比和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其中一道例题是: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丙的速度是甲的1.2倍,求乙、甲、丙三人的速度比。

答案是:乙:甲:丙 = 2:3:4。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我会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还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比的含义和运算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概念,即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他们可能会有 difficulty 理解比的实际含义和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情景和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运算方法。

第二个重点是比例的概念和运算。

学生需要理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并且能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的运算。

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他们可能会有 difficulty 理解比例的实际意义和如何进行比例的运算。

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情景和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运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按比例分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2. 难点: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际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0分钟)- 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小组讨论(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际操作(5分钟)-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比和比例的理解。

5. 课堂练习(10分钟)-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

6.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一些与比和比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正确理解并运用了比和比例的知识。

3. 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5 比和比例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5 比和比例 -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5 比和比例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2. 使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2.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3. 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学难点: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的意义,明确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2)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明确比例是用来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比和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

2.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与比和比例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我国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优秀教案(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优秀教案(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优秀教案(10篇)学校六班级数学《比和比例》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比和比例〔1〕。

【教学目标】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受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育同学归纳整理、敏捷运用学问的力量。

【重点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学问。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学问?同学逐一说出一些学问后,老师揭示课题。

【归纳整理】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同学议一议,并互相沟通。

〔2〕指名同学汇报,汇报时留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同学汇报后,老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指名同学回答。

练习:解比例: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出示表格: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组织同学仔细填写表格,并议一议,互相沟通。

用投影仪汇报同学的完成状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老师依据同学的沟通板书:老师举例:5∶6==〔〕÷(〕由一名同学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1〕组织同学思索,仔细填写表格。

〔2〕同学相互议一议,相互沟通。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老师板书: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指名回答后,老师板书:=比例尺(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详细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②比例尺20:1表示③比例尺表示组织同学先想一想,同桌互相沟通。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道综合性的比例应用题,要求分工合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总结各自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反思和共同进步。
5.家长参与作业: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共同探讨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家长对数学学科的了解,促进家校共育。
-根据家庭收入情况,设计一个合理的家庭支出分配比例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例的应用。
3.拓展提升题:
-研究比例在商业折扣、银行利息等方面的应用,选择一个主题,撰写一篇数学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探索比例的性质,如比例的倒数、等比变换等,并尝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合作任务: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比和比例。
2.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物品分配、价格计算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等比变换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一道关于家庭支出的比例题,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等比变换等。
-运用比例尺进行图上测量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二)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的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家庭收入分配、购物打折等,运用比例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把图形按1:2的比缩小,指的是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
3、计算图形放大、缩小后的边长,明确对应边长度的关系。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把一副画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都应是原来的
10:5=2:1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用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小练习: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

并组成比例写下来。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10和9:15 2)20:5和1:4 3)0.6:0.2和0.75:0.25 一辆汽车第一次加油35升,付168元,第二次加油40升,付192元。

1)第一次加油的费用和数量的比是( )
2)第二次加油的费用和数量的比是( )
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如果能组成比例,请写出比例式。

18:2=9是不是比例?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必须是两个相等的比。

9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比,它不能与18:2组成比例。

比例中等号的两侧必须都是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外项和内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6=2:4 2:4=3:6 3:2=6:4 2:3=4:6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6和2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做比例的外项。

2)同样3和4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外项。

3)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即3×4=6×2
4)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a ×d=b ×c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练习:一个比例的各项都是整数,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6,且第一项比第二项
小10,第四项是第二项的51
,写出这个比例。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41和51
,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2,这个比例式可能是( )或( )。

若5x=6y,则x:y=多少?
三、比例尺
设未知数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CM ,宽3CM,你能分别写出草坪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1、统一单位。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把它们统一成相同单位。

50米=5000厘米, 30米=3000厘米
2、写出比并化简。

5:5000=1:1000 3:3000=1:1000
3、提示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4、根据表现形式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两种。

1)数值比例尺:用数字形式表示的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在图中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相互改写。

如: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即图上距离1表示实际距离8000厘米,即80米。

小练习: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9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各自的速度是多少?
一个长方形养鱼池,长160米,宽12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40001
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长?
培优题:原比例尺为1:50000的一幅地图,现在用1:20000的比例尺重新绘画,那么原地图中4.8厘米的距离在新地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
判断:比例尺的前项总是1( )
一般情况下,缩小比例尺的前期是1,放大比例尺的后项是1.
四、面积的变化
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例: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按4:1的比放大后,面积如何变化?
把一个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的比是n 2:1
五、课堂测试:
1、在3602407281.... 中,两个外项是( )和( ),两个内项是( )和( )。

2、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草坪图,这个草坪图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3、从1、2、3、
4、
5、
6、
7、
8、
9、10这十个自然数中,选出4个组成一个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

4、在一副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泰州到南京的距离是5.4厘米,泰州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5、在比例尺1:200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座大桥长7.2厘米,这座大桥的实际
长度是( )米。

如果小明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从桥上通过,需
( )分钟。

6、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若3a=4b ,那么b
a =( ),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4和5,则两个内项可为( ) ( ) 或( ) ( )。

7、在一幅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2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如果把一个长1.2毫米的零件,在图上用24厘米表示,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8、把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

9、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0,其中一个外项是
25,另一个外项是( )。

二、众里寻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能与31:4
1组成比例的是( ) A 、4:3 B 、3:4 C 、41:3 D 、41:3
1 2、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长的线段表示30千米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1:1500
B 、1:150000
C 、1:15000
D 、1:1500000
3、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1:2,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A 、1:2
B 、1:4
C 、1:8
D 、1:16
4、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

A 、l:20O
B 、l:2000
C 、l:2000OO
D 、l:2000000
5、一个制服厂生产一批童装,每天生产350件,8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400件,多少天可以完成?设χ天可以完成。

正确列式是( )。

A 、χ
4003508 B 、400χ=350×8 C 、350:8=400:χ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比是1:1。

( )
2、如果a ×2=b ×3,那么a :b=2:3 。

( )
3、实际距离是40千米,图上距离是5厘米,幅图的比例尺是8
1。

( ) 4、在71
:χ=21:71中,χ=2
1。

( )
5、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40
1。

( ) 四、解比例。

151:χ=121:5 21:χ=103:3143:0.5=16:χ 五、按要求做题。

1、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学校操场长130米,宽80米,用
10001的比例尺画在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3、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