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电子称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结果送入单片机AT89C51,通过同向门7407驱动四位数码管
显示。仪表放大器的输出需经采集卡采集,经过Multsim软件分析 ,得到较好的线性度和灵敏度后,才能送入AD芯片进行转换。系 统框图如图1所示。
设计任务
图1 电子秤系统框图
应变片选择马永寿
制作传感器的电阻应变片必须具有的基本 要求 具有适当的线性应变灵敏系数并且稳定 性较高 具有蠕变自补偿功能 具有小的电阻温度系数,热输出小,零点漂移小 横向效应系数小,机械滞后小,疲劳寿命高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并且能够在较宽的温 度范围内工作 适用于动态和静态测量
LM78系列典型应用电路
电源部分仿真
电源输出电压的测量
赵广炎
赵广炎
应变式传感器的称重原理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应变时,将应变片粘贴在被 测对象表面上,而根据引力应变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应力为单位面积所受外力,如果 用作电子称,它与重物的质量满足如下关系:
式中:m为重物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S为弹 性体的 截面积。
张继超
5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的渗入推动了衡器制造业的发展。 60年代初期出现机电结合式电子衡器以来,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电子 衡器从最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我国电子衡器的技术 装备和检测试验手 段基本达到国际 90年代中期的水平。电子衡器制造技术及应用得到了新发展。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 重向动态称重发展: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测量特点已从单参数测量 向多参数测量发展,特别是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与应用。但就总体而言,我 国电子衡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差距是技术 与工艺不够先进、工艺装备与测试仪表老化、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的品种规格较少、 功能不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等 电子秤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1.智能化 2.综合性 3.组合型 4.小型化 5.模块化 6.集成比
电子称发展张继超
电子秤--衡,应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料记载 距今已有4000多年,当时出现了物品交换,但 计量方法则是靠眼看手摸;而作为计量重量的器 具,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夏朝;春秋战国时期已掌 握了杠杆原理,战国中期在楚中一带已广泛使用 天平和砝码称量黄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计量 标准不一,较为混乱,直到秦统一天下后,于秦 始皇二十六年实行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 才统一了度量衡标准;宋朝时期出现了准确度达 到1厘(40mg)的戥秤,标志着当时的电子秤 已具有相当可观技术水准。
一、设计任务
1.技术指标 设计一种精确度高的电子平台秤,量 程40Kg,分度值为20g,用一个显示窗口来显 示所称物体的重量。 基本功能:置零、超重报警
一、设计任务
2. 设计框图
将几片应变片采用全桥形式接入测量电路,经过运放OP07组 成的仪表放大器放大,再由串行模数转换芯片TLC549进行A/D转换
电子称发展张继超
从1983年中国电子秤协会成立至今的二十年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电子秤 工业的管理体制、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更 是变化巨大,远非昔比。据"八五"计划 末期(1995年)统计,全国电子秤生产厂家 达到300多个,固定资产约9亿元,职工队伍超过4万人,年产各类电子秤总计333.8 万台,为"七五"计划末年(1990年)的1.8 倍;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5亿元,实现 利税1.7亿元;销售增幅高于产值增长,上缴税金增长高于利润增长,行业运行步入 良性循环轨道。" 九五"期间,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技 术水平迅速提高,电子秤工业攀上空前的高峰,以令人鼓舞的成就告别二十世纪,据 2000年底统计,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了电子秤企业,生产 厂家逾600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合资及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 分别占企业总数的5%、25%、7%、6%,其余为民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达 28亿元、净值16 亿元,各类电子秤总产量达到560万台,工业总产值达到23.8亿元 ,实现利税2.6亿元;据海关统计,2000年电子秤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3,665 万美元 ,比"八五"计划末期增长2.1倍;现行标准录入的各类电子秤都有了电子产品,部分 电子产品已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初、中期技术水平。国家对电子秤工业予以足够重视和 多方面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七五"计划末期,国家通过轻工业部(含二轻工 业部)拨给电子秤工业的投资累计37,360余万元、外汇1,000多万美元。纵观半个多 世纪以来"电子秤"这个原先在人们印象中以木杆秤为标志的计量器具发生的翻天覆地 的巨变,令我们全行业感到鼓舞和自豪,也令许多外国同行感到惊讶和钦佩。中国电 子秤业已经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在新世纪中,昂首阔步,攀登新的高峰。
电子称设计
光伏2012(1)班
设计内容
一、 设计任务、设计要求、设计框图 电子称发展历史(张继超组) 二、应变片称重原理 应变片选择(马永寿组) 三、测量电路设计 1 ±15V供电电源电路设计(含仿真) 2 5V直流电源电路设计(含仿真)(雷宗毅组) 3 仪表放大器电路设计(含仿真) 4 A/D转换与显示电路设计(赵广炎组)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冯福组)
电子称发展张继超
二十世纪初期外国人将金属质电子秤带进我国。据载,我国于1918年出现 了修理外国电子秤的作坊。当时英国人到中国来进行贸易,货船自带电子秤 ,电子秤损坏了由中国工人为他们修理,但控制很严格,不准仿造。后来我 们掌握了技术,于1922年在上海开始仿造,首家厂名为’岑南德记台秤修 理厂’;1926 年南洋华侨陶志祖先生在上海开办了’陶记磅台秤修理制造 厂’,修理并制造台秤,秤的承重件都是铸造的,标尺是铸铜件,承重转换 件为’球式’;1931年日本产品进入中国,他们用的承重转换件为’刀式 ’,由铸刀改为鑲刀(1963年起草并于1965年批准的台案秤国家试行标准 均采用鑲刀式结构)。 全国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将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的 几个度量衡 制作所收归国有,并由轻工业部归口管理电子秤工业。据1952 年统计,当 时电子秤工业只有15个国营企业,而员工总计仅有2100多名, 200人以上 的有长春、沈阳、南京等度量衡厂,其余均为百人以下,最小的宁夏度量衡 厂只有6个人。这些小厂的厂房破旧、设备简陋,仅有 8家能生产台、案秤 ,其余只能生产木杆秤;当时统计的私营企业多达 2379个,但大多数是两 、三个人的小作坊,这两千多个私营企业总共有镟(车)床30台、钻床 55 台、砂轮55台、刨、铣床各1台;当年统计的台、案秤总产量为12,869台 ,木杆秤30,573支。这就是新中国电子秤行业起步时仅有的基础。
应变片选择马永寿
应变片选择马永寿
应变片选择马永寿
应变片选择马永寿
应变片选择马永寿
电源部分(雷宗毅)
电源采用24v蓄电池,经过LM78系列和 LM79系列三端电压调节器输出5v和±15v直 流电压。
来自百度文库
LM7805 3-Terminal Positive Voltage Regulator 三端正 压调节器 LM7815 3-Terminal Positive Voltage Regulator 三端正 压调节器 LM7915 3-Terminal Negative Voltage Regulator 三端 负压调节器
使用最小二乘法对以上数据进行拟合,所得拟合直 线方程为:
赵广炎
代入式(4),得到质量的表达式为:
根据以上各式可得到:
赵广炎
使用最小二乘法对以上数据进行拟合,所得拟合 直 线方程为: 代入式(4),得到质量的表达式为:
单片机控制电路(A/D转换、显示电路、报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