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产能过剩如何有效利用资源

产能过剩如何有效利用资源

产能过剩如何有效利用资源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上产品供应过于充足,而需求不足以消化这种供应的情况。

这种情况常常会导致企业产能闲置、资源浪费,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有效利用资源,我们可以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浪费资源。

一、加大产品升级改造力度产能过剩往往意味着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加大产品升级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不仅能有效利用资源,还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二、拓宽市场需求渠道产能过剩的一个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因此,拓宽市场需求渠道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关键。

企业可以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趋势,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扩大产品销售。

例如,开拓新的线上渠道、拓展海外市场等,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充分利用产能。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企业可以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附加值,有助于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研发也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四、转变经营模式,拓宽产业链产能过剩往往发生在某些行业或领域,而其他行业或领域可能存在着需求。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转变经营模式,拓宽产业链,寻找新的增长点。

例如,通过产业协同、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将产品或产能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产能过剩同时也意味着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严重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可以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产能过剩可以通过加大产品升级改造力度、拓宽市场需求渠道、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转变经营模式、发展绿色产业等方式来有效利用资源。

唯有充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与供给侧改革对策

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与供给侧改革对策

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与供给侧改革对策一、产能过剩问题的背景及原因分析钢铁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然而,近年来,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出来,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1. 供需失衡导致产能过剩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供应远远大于需求。

受需求减弱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许多钢铁企业将生产能力扩大到了超过市场所需要的水平。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面临着某些地区对中国进口钢材采取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导致出口市场减少。

2. 技术落后难以转型升级我国部分钢铁企业仍然采用传统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低成本地区开始涌现,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降低成本以及灵活运作等手段,对我国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企业形成竞争。

3. 环境压力削减产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推动,限制和强制关停高污染、低效益的钢铁企业已成为必要措施。

环保限产政策导致部分小型钢铁企业被迫停产,使得整个行业供应增长进一步受到抑制。

二、供给侧改革对策面对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我国采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解决之道。

通过去产能、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措施,旨在优化行业结构,提高效率,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去产能是刚性任务我国政府明确指出,去产能是当前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通过关闭落后、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并引导兼并重组,实现钢铁行业规模调整。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煤炭、电解铝等相关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去产能行为向其他领域扩散。

2. 推进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钢铁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同时,政府也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为行业革新注入活力。

3. 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中国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在外交层面上,要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沟通,并寻求成为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

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国有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产能过剩问题的现状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石油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些企业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和投资,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多个行业的利润率持续下降,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甚至有些企业面临亏损。

二、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1.政策导向不明确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往往受到政策的引导。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鼓励投资和扩大规模时,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导致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2.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国有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决策和严格的审核程序,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例如,一些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缺乏市场预判和风险评估,盲目扩大产能,造成了供给过剩的局面。

3.同质化竞争加剧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些国有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同质化程度较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不足。

这导致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解决国有企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1.加强市场调节功能国家应加大市场调节力度,逐步放开市场准入门槛,引导国有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能调整和优化。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2.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优势,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3.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国家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指导,引导国有企业合理规划产能布局,鼓励企业加强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激励措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与缓解策略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与缓解策略

1 .恶 性竞争加剧 ,企业 利润率 降低
产 能过 剩会 加 剧 同行 业 内企业 间竞争 的激 烈程
度 。由于在 同一产 品市场上供 过于 求 ,产 品具有很 强 的同质 性和可替代 性 ,为 了收 回成本 ,企 业之 间的价 格战 此起彼伏 ,导 致恶性竞争 加剧 。由于企业竞 争激 烈 ,竞相生产 .以致大量 的商品充 斥市 场 .各企 业不 得不 降低 产 品价格 进行销售 .否则产 品就 会销售 不 出 去 .这样利润就会 大大减 少。企业利润率 的 下降是产
能过 剩问题 带来 的直 接后 果。
经 济 的政策 和模 式 。 即使 中 央政 府 的宏观调 控政 策完 全 正确 . 由于地方政 府 的地 方保 护主义 和 一些急 功近 利的做 法 ,也会 出现 与 中央 政府 完全 不一样 的对策 ,
2 银 行不 良贷 款增加 ,金 融信 贷风 险增大 .
利益 增加地 方财政 收入 在 实际工 作 中存在 着某种 程 度的 “ 经济 割据 。这 一方 面阻碍 了商 品流 通 .干扰 了经 济 的正 常运 行 , 部分 产能过 剩产 品在 国 内难 以 使
在产能过剩 的局面 下 , 业在正 常情况 下的还款 企 能 力受到 了威胁 。由于产 能过 剩 问题 的 出现 .市 场机
制的优胜劣汰会 把不能满 足市场需 求的 中小企 业淘汰 使企 业 的资金 流通 出现 问题 。银行 的大量贷 款收不 回
这样产能过剩就有了可能。 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地方
方位 的市场体 系. 许多制度、法规还不够健全。市场
经济所需 要的市场 主体缺 乏灵活性和长 远性 。 自主经
营 自负盈亏 、产 权 明晰 责权分 明的现代企 业制度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产能不断扩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可能导致价格战、市场混乱,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了解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对于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1. 产能过剩导致成本增加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因为企业需要为生产的产品进行存储和管理,而这些额外成本最终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2. 产品价格下跌产能过剩会导致产品供大于求,这样会加大产品的销售难度,产品价格也会因为供过于求而下跌,进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3. 市场混乱产能过剩会造成市场的混乱,迫使企业进行价格战,从而破坏了行业的稳定发展,也可能引发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

4. 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因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浪费了原材料资源,还损失了产品的附加值。

5. 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由于产品价格下跌和成本增加造成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生产停滞。

二、对产能过剩的应对措施1. 加强行业监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制定严格的产能审查制度和发展规划,以及加强行业导向政策的制定,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2. 促进企业技术更新鼓励企业加大对生产技术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更新来减少产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应当健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行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有序退出市场,推动产能过剩企业实行淘汰出局,以减少产能过剩导致的资源浪费。

4.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5. 加强产能过剩监测和警示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产能过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产能过剩的迹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产能过剩的原因和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产能过剩的原因和对策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对GDP增长的过度偏执导致的盲目投资及重复建设GDP和税收“政绩”在作怪。

在中国,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既是工业化超速推进的附属产物,同时也是人们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必然结果。

尤其是从地方利益来看作为促进GDP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上大项目不仅是资本追逐的重点与热点,更是地方政府难以抑制的冲动与喜好,特别是在危机时期,由于政府启动了大规模投资,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大规模的贷款,使得地方政府放弃了市场规律,过度追求投资,以达到实现GDP增长的目的。

在大项目上马的同时,传统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却因为涉及到财税减少、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多种问题而踯躅难行。

“两高一资”行业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A省能做,B省和C省也能行。

只要投钱,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门槛,更不需要什么“环保”成本,这样的项目只要投产,便可以达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它不但可以猛然做大“地方政绩”(GDP),同时还可以显著增加“地方金库”(税收)。

因此,一旦发现来钱快、易进入的项目,全国各地便纷纷上马,大搞重复建设,他们只要任期内的GDP和税收“政绩”能短期见效,而不管现在和将来的环境污染与产能过剩。

这正是纯粹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2、国际金融危机后为拉动中国经济缺乏监管而导致的盲目投资及重复建设自金融海啸以来,我国政府连续推出“四加一”的政策药方来解救中国经济:即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方案》,汽车、家电、建材下乡,银行信贷6成做基础建设,以及2010年7月21日推出的在未来十年,动用5万亿开发新能源。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同时也带来的严重的产能过剩。

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在这里大绝大部分是在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来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

以船舶行业为例。

从2000年到2010年底,我国造船工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劳动力优势与产能优势令我国造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使我国成为造船大国。

我国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对策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1%,这也是自2012年4月以来连续43个月出现下滑,其中采掘业同比下降19.7%,原材料同比下降9.4%,加工业同比下降4.1%。

规模以上主要产品产量依然处于疲软状态,其中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6%,平板玻璃同比下降8.3%,生铁同比下降3.3%。

价格下跌与需求不振也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下滑,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032.4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利润跌幅更是高达40%以上。

工业数据持续表现不佳说明我国工业领域中的局部行业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现阶段产能过剩行业往往具有更大的价格下降幅度,产能过剩行业价格的下降会对PPI造成较大的下降压力,而PPI对CPI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因此产能过剩会加大社会整体的通缩风险。

同时,受全球经济复缓慢导致我国对外出口下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下行阶段,地方债务危机限制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需求相对缺乏,这就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的利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利润的减少将导致投资回报的减少并进一步减少国投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增长。

而且随着利润的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会出现恶化,杠杆率也会随之攀升,从而导致相关企业的债务风险加大。

当产能持续过剩时,企业的债务风险会向银行系统传导,表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特别是在现阶段的大环境下,银行风险的不断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演化成系统风险。

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不仅有助于我国产业构造的顺利调整,进而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而且还有利于降低经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安康的可持续开展,因此,如何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

一、产能过剩的定义及评价标准〔一〕产能过剩的定义产能过剩是指实际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超过了正常期望水平的状态,其中又可以划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和非周期性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产能过剩会带来物价水平下降,形成通货紧缩压力、形成大量产品积压、扭曲投资与消费预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不利影响,那么,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产能过剩产生的对策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吧!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1.买方市场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买方市场逐渐形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一直保持着供大于求的格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供大于求的行业也在逐渐向更多的领域延伸。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通过价格竞争实现利润,以利润的增加吸引生产要素转移,生产要素过多集中于某一行业,一旦过于超过市场需求,就产生了产能过剩。

比如水泥和电解铝,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推进,需求急剧增加,价格成倍上涨,投资迅速膨胀。

2001~2003年水泥行业投资连续三年增长1倍以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高达425亿元。

2004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不到10亿吨,而生产能力为12.5亿吨。

2004年增幅回落,2005年1~9月,同比下降10.8%,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仍有276亿元。

电解铝的情况也是如此。

前几年电解铝价格大幅上涨,电解铝项目大量上马,到2005年底产能超过1000万吨。

目前在建电解铝能力112万吨,拟建能力140万吨。

如果这些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十一五”后期可达1300万吨。

而电解铝的国内消费量,2004年刚超过600万吨,2005年也就700多万吨。

2.产业国际转移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化,世界性产业重组步伐加快。

发达国家利用掌握先进技术和既有发展基础的优势,把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附加价值低的产品大量转移到国外,而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价值高的产业。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集中新上了许多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附加价值低的产品。

比如铁合金,我国是世界铁合金的生产、消费、出口大国,三者分别占世界的40%、30%、30%。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是指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降低的现象。

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成因相当复杂,它既涉及到宏观经济结构问题,也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政策执行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并探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

一、宏观经济结构问题产能过剩是宏观经济结构问题的一种表现。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以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为主,制造业的产能快速增长,但同时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

这导致了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

而且,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政府鼓励投资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不断扩大产能规模,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拥有更多的生产能力,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相对不足。

这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一些地区的产能过剩。

二、企业生产经营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跟风,盲目扩张产能规模,甚至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顾风险,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一些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足的情况下,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行业产能过剩,资源浪费。

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组织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产能规模超过市场需求,产生浪费。

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和市场预测等问题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

三、政府政策执行问题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策执行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吸引外资,采取了大规模的投资政策,鼓励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规模,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

这导致了产能的过剩。

政府在宏观调控中也存在政策失误,一些行业过度受到政府扶持,导致市场产能过剩。

政府在监管和审批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产业产能过剩。

政府政策执行不力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机械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机械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机械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是指企业或行业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的程度,导致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机械制造业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部门,然而,近年来机械制造业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机械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机械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1.市场需求变化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波动性较大,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机械制造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需求的波动性较大,不稳定的市场需求增加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2.投资过度:过去几年,为了迎合国内经济增长步伐和政策扶持,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提升。

然而,部分企业未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产能超出市场的承受能力。

3.技术水平滞后:部分机械制造企业技术水平滞后,产品质量和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提升要求,使得市场需求逐渐流失,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二、机械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1.市场竞争激烈:机械制造业产能过剩造成产品供应过剩,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通过降价等手段进行价格战,降低了行业整体利润和企业的经营效益。

2.资源浪费严重:产能过剩导致大量的生产资源浪费,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这不仅对企业经营造成损失,也对社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困难:产能过剩使得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一些低技术含量、高污染排放的企业无法退出市场,导致整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三、解决机械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1.加强市场调研: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准确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盲目扩大产能。

2.提高技术水平:机械制造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提升要求,增强竞争力。

3.加强产业整合: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推动产业整合,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行业结构,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产能过剩,这就像是一个大仓库,东西堆得满满当当,都快装不下了,可还是不停地往里塞。

这可咋整呢?咱们得好好唠唠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时候啊,大家就像一群跟风的小鸭子。

看到某个行业赚钱了,就呼啦啦全往那边跑。

比如说前几年房地产热火朝天的时候,到处都在盖房子。

建筑公司一家接一家地冒出来,各种建材厂也像春笋似的。

大家心里都想着,这么多人买房子,肯定能大赚一笔。

结果呢,房子越盖越多,需求总有个饱和的时候,最后就产能过剩了。

这就好比大家都去抢一块蛋糕,结果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蛋糕就那么大,最后每个人能分到的就越来越少,还剩下好多蛋糕没人要,可不就是产能过剩了嘛。

再说说技术革新这事儿。

企业要是不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就像一个人还穿着几十年前的旧衣服,在新社会里格格不入。

有些企业的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成本还高。

为了能有东西卖出去,就只能靠增加产量来维持。

就像一个老农民,还在用最传统的方法种地,别人家都用现代化机械了,他只能多种几亩地才能收获差不多的粮食。

可这么一来,市场上这种产品的总量就太多了,就产能过剩了。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市场需求预测不准。

这就像一个厨师做菜,不先问问客人爱吃啥,就凭着自己的感觉做了一大桌子菜。

企业如果不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就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那可不就容易出问题嘛。

比如说智能手机,要是厂家只想着年轻人喜欢功能多的手机,拼命生产高端机,却忽略了老年人和一些对手机要求不高的人群,只需要简单的通话和短信功能就行。

那高端机生产多了,就卖不出去,产能过剩就来了。

那面对产能过剩,咱们能咋办呢?这就像是要给这个装满东西的大仓库做个大扫除,得有计划有步骤。

对于那些跟风过度的企业,得学会转型。

不能老是一条道走到黑,得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颜色。

比如说那些过剩的建材厂,如果建筑市场不好了,能不能转型去做一些环保材料或者家居装饰品呢?这就是从一个已经饱和的市场,跳到一个有潜力的新市场里去。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表现产能过剩指的是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产品库存过高。

由于经济增长的减缓和市场需求的下降,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库存逐渐积累,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并造成价格下跌。

2. 工业生产效率低下。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难以实现生产成本的收回,进而影响工业生产效率。

由于资源和成本的支出不得不限制、降低,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 资本和能源资源被浪费。

由于产能过剩,很多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线的正常运作而不得不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导致了这些资源的浪费。

二、产能过剩背后的原因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投资规模过大。

由于短时间内大量的投资使得生产能力过剩,这也被称为投资误区,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同行业、重复建设。

中国在建设特定产业或区域时,往往重复地建设同类型的工厂,从而形成同行业、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也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3. 设计和技术不成熟。

由于科技供应商实力薄弱,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成熟,往往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

三、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对策:1. 防止投资规模过大。

保持适量的投资规模,同时确定合理的投资期限和回报标准,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产能过剩,有利于企业持续地发展。

2. 加强产业整合,避免同行业的重复建设。

建立完善的用地计划、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可有效避免产能过剩问题。

3. 改善技术和生产工艺。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处于资本短缺阶段,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资本开始积聚,资本的积聚极大地激发了产能发展。

当前,产能过剩己走过结构性阶段,开始在第一、二产业表现出全面性过剩的趋势,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一起来看看。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一)国际原因。

1,逆经济周期的货币超量刺激。

世界经济客观存在周期性波动,在世界经济处于波谷阶段时,货币刺激成为世界各国普便采用的干预手段。

在这一大背景下,当前世界产业经济,被超量货币刺激而进入全局性生产过剩时期,中国经济无可避勉地被世界经济过剩格局深度影响,这是中国产能过剩国际原因。

2,经济板块深度博弈。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竞争进入新阶段,世界贸格局深度变化,美欧开始以贸易避磊与中国展开竞争,美国推进TPP,把贸易避磊推升到新的高度,这种动向深度影响了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体系,使国内经济步入整体产能过剩的新时期。

3,国际产业比较优势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因劳动力成本低,中国吸纳了超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埋下了劳动密集型产能过剩隐患,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能的过剩逐步显现,随着国际分工的格局的调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中国产业升级的内在需要的迫切性增强,进一步凸显了旧产业分工格局下的落后产能过剩。

(二) 国内因素。

1,资本过剩极大激发生产力。

当一种大宗产品的技术门槛被突破后,这类产品就很快形成产能过剩,通用工业生产技术的成熟,资本的过剩,大规模投资成为常态,二者力量叠加,极大的推进了产能发展,导致绝对产能过剩。

2,存在收入抑制与消费不足。

产业与人才不配称,对就业率和收入的抑制。

中国的经济生态中,高、中、低端产业三个圈会长期共生,中国的劳动力资源生态中,高、中、低端人才三个圈也会长期共生;经济生态与劳动力生态二者存在不配称性,产业的升级需求超越了人力资源的升级速率,产生高层级对低层人力资源的就业踩踏,导致了低端人力资源就业的不充分性,影响了低层人士的收入。

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

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解决产能过剩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政府一方面应该从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退位”,避免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度直接干预;另一方面要主动“补位”,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主要包括:理顺包括土地、能源、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设立设备规模、工艺水平、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阻止低水平、低效率生产能力的进入和扩张;建立科学的官员考核机制,转变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政绩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效率。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数量小于生产能力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或产能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潜在产能或经济中业已形成的产能。从需求的角度看,由于市场均衡时,实际产出等于实际需求,因此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大于实际有效需求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需求不仅包括国内需求,国际市场需求也构成有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剩产能的判断基础应当是同一时期的既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
政府在应对产能过剩时的角色定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和分配都按计划进行,因此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当市场经济发育后,就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中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产能过剩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家电产业,20世纪90年代对汽车产业,新世纪以来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工业产业,均提出了产能过剩的预警并出台了系列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但是从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看,那些被政府主管部门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或即将严重过剩的行业并未出现预期的严重产能过剩。
宏观经济主管部门预警和调控产能过剩的本意是为了减轻或避免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资金浪费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事实上,对我国产能“预期过剩”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存在很大的难度。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中的快速变革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从数量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需要较长一段时期才能完成,中国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预期对中国工业产品的未来总体需求会有较快增长,但是需求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在一个较大的区间波动,这就会导致对产能利用率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经济周期的存在及其与高速发展阶段相叠加,将使对未来产能过剩形势的判断更加复杂。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关键领域和支柱产业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极为迅猛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然而,不可避免地增长速度放缓,现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1.投资过剩过去十年,由于中国赶上了一场基础设施和工业化的热潮,制造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大量的投资流向了制造业领域,引发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的产业政策鼓励制造业扩大产能规模,而高额的投资和低利润的环境使得企业不得不追求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缺乏差异化由于过去长期的快速增长,很多企业都在同一领域中竞争。

由于他们缺乏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相对低廉。

这导致企业之间进行低成本竞争,而不是通过不同的创新和技术提升来提高竞争力。

这直接影响到产品差异化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导致了过剩的产能。

3.国际市场不景气中国的出口市场一度被视为增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和北美市场疲软,出现了不确定性和消费降级。

这降低了出口市场的需求,并导致一些行业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

4.环保和劳动生产力成本升高由于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工人权益的重视,工业生产要求更高的环保和劳动保障。

这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制造业能力的下降。

由于一些企业未能及时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生产效率,以适应这些变化,他们面临成本上升和盈利下降的困境。

二、应对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对策1.开放创新市场中国应该不断地加强开放战略,以寻求新的市场和机会,扩大产品差异化,提高品牌价值。

中国应该加强对外贸易伙伴的联系和降低障碍,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加入国际市场。

2.技术升级与创新中国应该加强对自主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建立全面强大的创新体系,提高制造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扶持技术与创新,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遇到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小影响。

以下是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 产能过剩:由于供给过剩和需求疲软,一些传统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境。

例如,钢铁、水泥等行业持续扩张,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导致了严重的市场竞争和价格下跌。

2. 技术创新不足:虽然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拥有一定的技术实力,但整体上仍然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高端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情况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3.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4. 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一些行业存在资源无序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导致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长期发展中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包括水、土地和空气污染等。

5. 劳动力矛盾: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力结构变化,我国正在面临劳动力供求矛盾。

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技能短缺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不小的阻碍。

二、应对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以下是几个主要措施:1. 促进产能优化和结构调整:针对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政府可出台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优化升级,并鼓励转向高附加值和创新驱动型产业。

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注重调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避免资源浪费。

2. 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应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特别是在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创新中来。

3.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给予政策扶持。

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与化解的供给侧因素分析

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与化解的供给侧因素分析

产能过剩形成原因与化解的供给侧因素分析胡荣涛内容提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需求不足不同,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部分行业产出供给量超出市场实际需求量的畸形表现,因此从供给侧寻找原因和化解措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文章认为,中国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失误所导致的产业结构扭曲化;其深层原因则是粗放的增长方式、僵化的体制机制和失误的产业政策等。

因此,化解产能过剩,首先要通过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途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其次,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僵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再次,要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重点和倾斜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要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关键词:产能过剩适度投资率投资结构投资效益增长方式转变“一带一路”战略一、中国产能过剩的实质是生产者供给过多而非消费者需求不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日益凸显。

据相关行业协会和工信部的统计,2013年年底,粗钢、水泥、电解铝、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约为70%左右;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仅为67%左右,均大大低于81%-82%的国际正常标准.2004年末中国粗钢产能仅有4.2亿吨,而到2012年末就增加到9.7亿吨,增量相当于2012年世界产钢排名第2至10位国家粗钢产量的总和;电石行业2012年新增产能约400万吨,远超过全年淘汰的127万吨产能。

探究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的重要因素。

对此,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诸多富有新意的观点:有人认为这些年出现的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失衡、价格机制扭曲下的市场信号失真、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下的市场分割等(纪志宏,2015)。

中国社科院的调查问卷显示,61%的经济学家认为产业政策导致地方盲目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关键因素;另外,“潮涌”现象、产品创新滞后于市场需求、分税制导致地方政府给予企业过多补贴,也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3). 笔者认为,各个国家或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但其实质和原因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研究产能过剩问题不能泛泛而论,必须从国情出发并结合具体时期的发展特点,探索其实质,研究其原因,并切实找出化解的对策措施。

产能过剩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产能过剩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产能过剩的成因和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渐面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而产能过剩不仅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因此,如何深入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是当前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一、产能过剩的成因1、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主要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有关。

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个人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些行业销售难、库存高的情况。

2、生产技术落后一些产业生产技术落后,导致了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在同行业内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因此,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大规模的产能来抢占市场份额,这就导致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3、盲目扩张一些企业因为看中了短暂的利润,就盲目进行扩张,过度扩大产能规模,形成竞争态势,结果导致了产能过剩。

同时,这些企业在盲目扩张的同时,忽略了产品质量、管理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投入,导致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二、对策研究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主动调整过剩行业的产能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和产能布局的升级,可以实现转型和升级,推进工业文明的发展。

这需要政府在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资本向优选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高附加值等方向投入。

2、升级生产技术升级生产技术是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实现效益提升。

此外,在生产中引入绿色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需要价格竞争,更需要质量、信誉、服务等方面的竞争。

因此,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是防止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包括建立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对产品质量进行认证等措施,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产能过剩加强产能评估和预警机制

产能过剩加强产能评估和预警机制

产能过剩加强产能评估和预警机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行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产能评估和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产能过剩的定义与原因、加强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能过剩的定义与原因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上供应超过需求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产品库存积压、生产能力闲置以及企业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等现象。

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市场需求下降:市场需求的下降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出现问题,导致产能过剩的发生。

2.行业投资过度:一些行业受到政策扶持、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规模过大,导致产能过剩。

特别是在政府大力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过度往往会引发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3.市场竞争过度:一些企业由于市场环境激烈竞争,采取了增加生产能力、扩大产能规模的措施,结果导致了产能过剩。

行业间激烈的竞争往往使得企业在无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忽视了市场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平衡问题。

二、加强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加强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对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健全的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可以帮助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及时发现产能过剩问题。

通过对市场供求状况及行业投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2.制定有效对策:通过对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的实施,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制定相应的对策。

在发现产能过剩问题后,可以通过限制新增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逐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3.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可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预测到产能过剩之前,可以通过产能评估的结果发现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与趋势,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产能过剩造成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对策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1%,这也是自2012年4月以来连续43个月出现下滑,其中采掘业同比下降19.7%,原材料同比下降9.4%,加工业同比下降 4.1%。

规模以上主要产品产量依然处于疲软状态,其中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6%,平板玻璃同比下降8.3%,生铁同比下降3.3%。

价格下跌与需求不振也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下滑,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032.4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利润跌幅更是高达40%以上。

工业数据持续表现不佳说明我国工业领域中的部分行业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现阶段产能过剩行业往往具有更大的价格下降幅度,产能过剩行业价格的下降会对PPI造成较大的下降压力,而PPI对CPI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因此产能过剩会加大社会整体的通缩风险。

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我国对外出口下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下行阶段,地方债务危机限制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内外需求相对不足,这就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的利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利润的减少将导致投资回报的减少并进一步减少国内投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增长。

而且随着利润的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会出现恶化,杠杆率也会随之攀升,从而导致相关企业的债务风险加大。

当产能持续过剩时,企业的债务风险会向银行系统传导,表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特别是在现阶段的大环境下,银行风险的不断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演化成系统风险。

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不仅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进而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而且还有利于降低经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

一、产能过剩的定义及评价标准(一)产能过剩的定义产能过剩是指实际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超过了正常期望水平的状态,其中又可以划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和非周期性产能过剩。

周期性产能过剩是指随着经济的衰退,部分行业由于需求萎缩而表现出产能的相对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由于需求量逐渐增加而造成产能的相对减少。

非周期性产能过剩是指受经济周期以外其他因素影响的产能过剩,其中又可分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时造成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和受体制及政策影响扭曲市场供求关系时的体制性产能过剩。

(二)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目前对产能过剩的评判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国际上对产能过剩的刻画主要基于产能利用率,衡量的是实际产出与可能获得的最大产出的比值。

理论上,产能利用率若低于100%则存在产能过剩,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从投资到运营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受企业对市场预期的影响而采取的行为也会导致产能的波动,因此产能利用率通常会低于100%。

按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美国仅在战时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才会高于90%),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在对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时又可分为两类方法,一类为调查统计方法,另一类为宏观计量方法。

(1)调查统计方法调查统计方法是在细分行业内选定样本企业,定时调查其生产能力,然后以样本企业在行业内所占的比重来推算出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

此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客观,能够真实衡量产能利用情况,但需要对大量的企业进行定期调查,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较高,一般多为政府部门所使用,如美联储公布的产能利用率测算基础大约70%来自美国普查局的工厂生产能力调查数据(SPC),25%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和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等部门,5%左右的数据是通过生产峰值的动态测算得出。

但有学者认为普查局的调查数据存在周期性偏差且在预测未来产能扩展和工业价格指数变化方面表现欠佳。

(2)宏观计量方法峰值法。

沃顿商学院在利用“沃顿指数(Wharton Index)”测算产能利用率时所采用的方法为峰值法。

Klein等学者认为产能规模是一段时间内产出水平的峰值,因此可将此峰值作为潜在产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产能利用率。

然而在实际中存在弱高峰问题,即产量达到峰值时的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因此会出现高估产能利用率的现象。

成本函数法。

成本函数法将生产能力界定为使成本函数到达最小时的产量,将此产量当作潜在产出并与实际产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产能利用率。

其中又可分为长期规模报酬是否可变来确定最优产量,当长期规模报酬不变时,则短期成本函数的最低点为对应的最优产量;当长期规模报酬可变时,则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的切点为对应的最优产量。

利润函数法。

相较于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的企业而言,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不仅仅是基于成本最小化来调整其产量,而更多的是根据市场变化对产量进行调整,即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进行生产,从而确定其最优产量。

然而随着对偶理论的兴起和实证方面的便捷,利润函数法逐渐被成本函数法所取代。

生产前沿面法。

生产前沿面法利用相关的要素投入数据来估计生产前沿面,此生产前沿面即为潜在的最大产出水平,进而可以利用实际产出值与此潜在产出水平求得产能利用率。

其中又可分为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DEA方法假设条件相对较少,并不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但是其没有考虑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SFA方法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需要的限制条件相对较多,但是其考虑了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这两种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在实证研究中均有较多的应用。

相较于成本函数法和利润函数法,生产前沿面法对潜在产出的测算更为直接且并没有考虑中间投入变量,因此所得结果偏差较小,此方法也被IMF、欧盟经济和金融事务机构等采用。

二、产能过剩的原因(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的产能过剩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倚仗需求侧,即通过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来带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确实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所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有效的减缓了当时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但是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主的增长方式是以调节经济总量为主,其往往忽视了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而投资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未来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但我国消费率并没有相应快速的增长,此时国外需求的萎靡不振也不能很好的消化这部分产能,因此长期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导致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并出现结构失衡的现象。

(二)价格机制扭曲导致的产能过剩价格机制扭曲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不当干预行为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错配。

为了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往往会给予相关行业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在企业进行融资时也会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同时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地方政府还会进一步提供低廉的资源价格并默许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环境的破坏。

随着政府的不当干预及刺激政策的出台,企业的生产成本被人为的降低并出现过度进入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进而引发产能过剩。

(三)政绩考核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产能过剩为激发地方政府全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引入干部晋升的竞争机制,许多地方政府将GDP及其增长率当作政绩考核体系的核心,这就导致地方政府进行盲目投资,大力推动项目建设,特别是偏好引进重化工业项目,从而带来GDP和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以显示地方政府的政绩。

然而这种政绩考核体系一方面会使地方政府仅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引致政府进行不当的干预,从而为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伏笔。

(四)市场退出机制障碍导致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行业会使利润逐渐下降并出现亏损,而当出现亏损时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市场上的供需最终会达到新的均衡,因此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助于对产能过剩的化解。

但是在我国市场退出机制并不健全,一方面产能过剩企业的破产倒闭会造成地区产值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同时还会增加地方的失业人数并有可能导致地方动荡,从而影响该地区的政绩,因此地方政府并没有动力来促使相关企业破产倒闭,有时甚至会阻止企业的退出,这就致使产能过剩的企业变成僵尸企业。

另一方面,银行为了避免出现巨额的不良贷款,债权银行会继续向僵尸企业授信,从而进一步妨碍了产能过剩企业的退出。

三、产能过剩的化解对策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需求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果已逐渐减弱,同时造成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同时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供给,从而导致供需错位情况的出现,因此需要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及投入力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产品结构向高、新、尖方面提升。

完善市场经济机制。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

这就需要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推动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逐渐放开政府对资源性要素的价格管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清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而正确反映资本形成成本。

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依靠市场力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优化政绩考核体系。

我国已经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反映传统工业化发展理念的以偏重经济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此需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这就需要在现有指标体系中淡化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的作用,重视文化教育、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健康状况等与民生方面有关的考核,加大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污染、城市绿化率等与生态环境指标有关的权重,同时应加强技术进步、研发投入、科技成果等与科技创新指标有关的评价。

(四)建立产能过剩预警机制降低企业信息不完全的程度可以引导企业对市场的预期,合理的做出投资和生产决策,从而减少投资不合理以及盲目扩张等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政府提高产能利用率的数据收集和发布工作,强化信息的获取和披露,建立健全产能过剩指标体系,完善我国产能利用率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我国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