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梳理情节、概括感情变化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情节+++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情节+++课件

6:衬托
•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 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为了突出莲花的高洁,分别 用菊花作正衬,牡丹作反衬。
7:铺垫
•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 事物。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
平 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 去脉,拓展作品容量。类似于明暗

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 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两条线索交织一起,节奏紧凑, 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水浒传》
插叙和补叙的区别
插叙
补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原来的时间的过程中,
小说的情节
品手法 ——线索设置
分类
示例
作 用 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紧凑,揭示主题
《孔乙己》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最后一课》“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这几方面的变化:从天真、贪玩、 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害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尊敬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在与其谈话中介绍贾宝 玉时,用“混世魔王”等词形容;林黛玉在家时也曾听母亲 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 为贾宝玉的出场做了铺垫。
8:突转
•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 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
二.叙述方式及其效果
类别
释义
特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攻略》课件( 96张ppt)

《中考语文现代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攻略》课件( 96张ppt)
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
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 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 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这 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 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 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看门 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学生鹿兆 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②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先生,我想请您 给我写一幅字儿——”
⑥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 水淋湿了似的,湿漉漉的。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 门,百感交集。少顷,他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那是老高年近 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 不由自主地,脸上的泪水肆意流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 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1)开端:___儿__子__发__微__信__要__钱___买__电__脑__,__老__高__起__疑__心__。_______ (2)发展:___老__高__确__定__是__微__信___诈__骗__,__儿__子__冷__淡__回__应__。_______ (3)高潮:___老__高__对__桂__芬__解__释__怀___疑__的__原__因__,__并__且__反__思__自__己__。_ (4)结尾:___老__高__冒__雨__看__望__老___父__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故事情节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形象,表现性格。 (3)高潮:制造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十二讲 小说阅读(一)(共23张PPT)(优质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十二讲 小说阅读(一)(共23张PPT)(优质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分析不正确的是B项,因为从文中第⑥ 段的描述可见,川喜多长政与梅兰芳不是老友关系,他们只是有一面之 缘。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5、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 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1:走近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具体 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知识点1: 走进小说
A
知识点4: 小说中的环
境D描写
知识点2: 小说的考点
B
知识点5: 小说中的故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2:小说的考点
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小说的情节+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

小说的情节+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
开端 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
发展 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
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 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 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
结局 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
四 个 角 度
、 对 主 题
要 从 对 环
这 Hale Waihona Puke 情 节大 不 相 同 ,
虑 , 在 开
考 虑 , 结
(一) 结构 角度
开头:设置悬念;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中间: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下伏笔;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 结尾:照应前文;呼应标题;深化主旨等。
对环境描写而言 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使环境更有典型性;
其考的境对且头构要 情
实虑作的其结、上从 节
也。用作他构中主结 是而、用情上间要构

下结对、节的还从上 用
面构读对的作是情和 题
所上者人作用结节内 说和感物用其尾所容 的内受形。实,在上
思 考
“容的象内往作的两 四上作的容往用位大 循两用作上也可置方
角 度
环方这用主是能考面
+
读 者 ” 。
面 的 作 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情节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情节概括
什么是情节梳理? “情节梳理”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 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中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于全文设题,考 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要求概 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 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 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 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 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 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 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内容课件(共20张幻灯片)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内容课件(共20张幻灯片)

生3: 心里发酸—— 不好意思—— 慢慢变好 —— 感激心动
生4: 心不在焉—— 一阵慌乱 —— 后悔 —— 激动
生5: 焦虑 —— 惊讶 —— 激动 —— 肃立
参考答案: 心不在焉 —— 慌乱发酸—— 惊讶激动—— 敬慕感动
思考
第一题 分析
参考答案: 心不在焉 —— 慌乱发酸—— 惊讶激动—— 敬慕感动
⑤ 斯莫科夫把信还给大娘,失望地说:“这不是遗物,全讲些烟叶和裹脚布的琐事, 一句报国誓言都没有!”然后就走了。
⑨ 一周后,斯莫科夫回来了,因为他在二战纪念馆里查到信息:“在战争中,乌卡 拉村牺牲了不少人,其中马特洛夫最为勇敢,歼敌100多人,于1942年10月牺牲……”
⑩ 孩子们再次敲开卡秋莎大娘家的门,他们是来取那份英雄遗物的,还有大娘在 1942年11月收到的烈士勋章。
请写在小纸上,请两个小组将出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温馨提示:可以参考《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怯懦》等历年 中考题。
归纳:如何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内容
找到文章的线索: 如一条银色的裤子, 教师节的礼物,张小花
找出文章的变化,分析情节的推动: 人物态度的变化,人物心情的变化,故事时间、地点的变化,
情节发展的一般步骤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如《英雄村的家书》
张小花有心事,闷闷不乐
张小花吃饭时心不在焉,爸妈担忧
爸妈问出了小花因无钱送教师节礼物 而烦恼,表示困难也要支持。 校长与老师突然来访,送礼慰问并 鼓励小花 校长与老师离去,张小花肃立鞠躬
心情 闷闷不乐 心不在焉 慌乱发酸
惊讶激动 敬慕感动
再度升级
1、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张小花的心情产生了变化,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中考语文梳理小说情节(线索),理解小说主题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梳理小说情节(线索),理解小说主题复习课件

•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 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 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 富。 • 3.情节安排评价: •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 入胜,扣人心弦。 •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 使结构紧密、完整。
•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 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 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 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 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 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 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 孙老师知道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
•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 孙老师唉唉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 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 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 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 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 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 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 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 声鸟儿的私语。
•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 整。 • 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 学不及时回家。 • [解析] 概括情节的格式是:人+事。 • [ 答案] 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 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暖。 ____ •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中的情节梳理课件(共31张PPT)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中的情节梳理课件(共31张PPT)

细节连 贯法
方法 指导
场面连 贯法
线索连 贯法
谢谢观看
——2021山东中考
对“我”的相关描写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拍照都有,是出租车啊。” “为什么他那么积极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他怎么知道这些?” ③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
“我”的心理活动 怀疑司机身份 ① ② 认定司机要来抢劫 发现司机并无歹意
语文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小说中的情节梳理
流程图
表格图
情节梳理 题的类型
一句话概 括故事内

一、流程图题型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

一个曲折的故事。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

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思考探究一
——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情节)
——
表 格 图 题 型
“我”有了戒备心理
真 题 讲 解

“我”有点不安、紧张、矛盾




——
认定司机要来抢劫
真 题 讲 解

格 3. 线索连贯法


线索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 抓住线索,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

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
4.细节连贯法

——
2.场面连贯法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

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中考小说阅读(概括情节)复习指导课件

中考小说阅读(概括情节)复习指导课件
”不能省, 万不可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
• 二、情节不交错(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
情节的相互交错);
• 三、对象应一致(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
通)。
• 练习:《身后的眼睛》(《中考指导书》P90页)
结局的处理是否合理?
例: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遺璞,并用 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 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小说 《遗璞》08湖南长沙卷)
为什么不惜笔墨,介绍xxx内容?
例: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去大量笔墨叙写“我”常年生 病的情况?(《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09成都中考卷)
复习回顾
• 《我的叔叔于勒》开篇设计了菲利普一 家急切等待于勒归来的情节,有何作 用?
小说的情节作用一般可以从 以下方面分析:
• ①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
的精神品格。
• ②与上下情节的关联考虑,如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
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前后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 ③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 ④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思考:小说阅读中有关故事情节 的考查有哪些形式 ?
• 阅读《中考指导书》有关小说的内容(如P86第一题、P89 页第一题、P90页第二题、P96页第一题等)。
• 考查形式一:概括故事情节
了解“概括情节”考查的相关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梳理)故 事情节;
例: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完美的眼睛》09湖北卷)
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 做一名让学生崇拜的师者,就要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自己不断的钻研 学习,加强对教材的驾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 的威信。因此,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更新知识、总结经验,取他人之长 来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以己为范,引导学生保 持对知识的惊异与敏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考点梳理指导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考点梳理指导课件

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 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 好掌着绳子往回走。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 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 出去。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 来了。班长急了,拿起绳子非要送过去。矮个子兵 喊:“班长,别过来!”班长喊:“就你那小体格 ,一会儿就得冻成冰棍儿!”“班长!”矮个子兵 大叫,“你要是过来,我就……我就跳下去!”
我们嚎叫着唱了一遍又一遍,早已不知道哪句是头哪句是尾。我们 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直到马参谋长暴怒地吼叫起来,我们才 戛然而止。矮个子兵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唱歌,头耷拉着。马参谋长 对着他喊:“你抬起头!只抬一下头就行!……请你抬头看着我! 看我在干什么?”矮个子兵的头终于慢慢抬了起来。班长哭喊:“ 你看呀,参谋长给你敬礼呢!你抬头看着,大家都给你敬礼呢!” 一只只手臂举了起来,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着矮个子兵,向着前 方这面在狂风恶浪中迎风屹立的“人旗”。马参谋长喊道:“你看 好了,我在给你敬礼。按条令要求,你应该向我行注目礼。首长的 手不放下,你的目光就不能离开!你得抬头看着我,不许低头!” 矮个子兵果然一直抬着头,一直看着马参谋长。两颗泪珠沿着马参 谋长僵硬的面颊滚落下来。
考点6赏析作品语言
好的作品,会具备鲜明的语言特色,或准确鲜明 ,或生动形象,或诙谐幽默,或古朴典雅,或平 实质朴,或富有地方特色。分析作品语言在修辞 、句式、用词等方面的特点,赏析其语言特色。
常见问法: (1)请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 (2) 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考点7:整体感知,整合信息
常见题型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或主要事例。 2.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3.理解并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筛选关键词句(主题句或其他关键句)。 5.选出与文章内容不相关的一项。 6.事情(情感、心理)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请概括。 7.创造性复述文章内容。

中考复习:小说阅读复习ppt课件(1-4)

中考复习:小说阅读复习ppt课件(1-4)
• 文中加点的词能表现农民对瘪种子什么态度? • 农民为什么会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中考指导用书》P86学习5 《中考指导用书》P89学习2
• 方法小结 • 1.分析与人物有关的情节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
感情 • 2.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
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3.答案表述时要简明概括。如要求结合具体事例,
小说阅读复习
小说常见考点
• 〔1〕对情节内容的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 概括文章的要点〕
• 〔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 • 〔3〕对词句的理解、品味。 • 〔4〕对各种描写〔人物、景物〕的作用的分析。 • 〔5〕对写作手法的分析。 • 〔6〕对标题的理解品析。 • 〔7〕对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
事例也要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样概括性的 表达。
当堂训练
•静心读文,明确考点 •认真读题,完成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搬家与 我分别
态度、情感
费解
信任
• 小说末尾“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改称皮先生〞 一句包涵了“大家〞对皮挑儿的怎样的情感态度 ?
《中考指导用书》P81《我心目中的马卡连柯》1 《中考指导用书》P13学习1
方法小结 1.通读文章,利用事件变化、情感变化、过渡语
句等,理清情节发展的层次。 2.利用题干中的提示及已给答案确定有效答题区
间 3.情节概括时注意“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情感概括时注意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人物形象类常考题型
• 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弱种子 也要发芽》〕
•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安有哪些地方让“我〞觉 得不如她。〔《天赐芳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巩固
请同学们施展妙 思、妙手,完成 练习《补课》。
读一篇好文章,就 好比一次浪漫的旅行: 我们可以欣赏春花秋月, 冬雪夏蝉;我们可以看 人间真爱,悟人生真谛; 我们可以览历史长河, 辨是非大义。让我们一 边阅读,一边收获,一 边成长!
老 师 寄 语
线索
拒绝(反对)——理解 (支持)——自豪
课堂活动一: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15.随着事件的发展,“对”歪 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 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2008《歪儿》)
事件
歪儿 坐庄 歪儿 挨骂 歪儿 扔下 铁罐 歪儿 回来
感情
拿他 有点 深感 亲密 取乐 不安 内疚 快乐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专题
梳理情节,把握情感变化
学 习 目 标
1、明白情感类题目
失分的原因。
2、掌握快速梳理情节、 概括情感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课堂活动一:探究失分原因
读《鞠躬》,看答题,分析错误的原因
1.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张小花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请 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4分) 闷闷不乐——( 心不在焉 )——( 慌乱发酸 ) ——( 惊讶激动 ) ——( 敬慕感动 )
课堂活动一: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15.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 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4分)(广东2008《歪儿》) 事件 感情 3.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 哪些变化?( 3 分) (《核桃压枝低》2014陕西 中考试题)
歪儿 坐庄 歪儿 挨骂 歪儿扔 下铁罐 歪儿 回来
课堂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归纳步骤 审题意,明要求 定范围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施展妙思、妙手, 完成练习《炫耀》 (要求:1、独立完成,注意 圈划。2、小组讨论、打分)。
情节 心情 儿子 迎接 幸福 感动 听到 哑鞭炮
忧郁 难言
见四平 决定 建成新 建新楼 新楼 楼房 闷闷 炫耀 振奋 不乐 满足 得意
课堂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研究《旧餐桌上的美好 时光》第13题,《歪儿》第 15题 。 思考: 在审题、层次 、概括这几个步骤中,我们 如何更好地解决失误?
课堂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线索
13.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 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 当的词语。(3分)(2011)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口口——口口——口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