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参考文献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摘要:1.701 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概述2.具体参考书目及作者3.参考书目的重要性和适用性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目正文:【701 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概述】701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习701 生物化学的同学来说,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701 生物化学的参考书目,并简要介绍这些书目的特点及重要性。
【具体参考书目及作者】1.《生物化学》(第六版)王镜岩主编2.《生物化学》(第四版)陈家祥、黄辰主编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查尔斯·加斯金斯著,陈润生等译4.《分子生物学》(第二版)詹姆斯·D·沃森著,杨焕明等译5.《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孟庆华主编【参考书目的重要性和适用性】上述参考书目均为生物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和专著,它们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
这些书目对于学习701 生物化学课程的同学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大家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目】面对众多参考书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1.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难度适中的书籍。
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生物化学》(第六版)王镜岩主编这样的入门教材,其内容较为基础,易于理解。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进阶书籍。
2.参考书目的出版时间和版本。
一般来说,最新版本的书籍会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理念。
但是,也要注意一些经典教材的版本更新可能并不频繁,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关注书目的口碑和评价。
可以向老师、同学或查阅网络评价,了解读者对各书目的评价,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目。
总之,选择合适的701 生物化学参考书目对于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提供的书目及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
国外生物化学优秀教材分析与思考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84 学法教法研究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机体中生物活性分子结构功能及其代谢的一门学科。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农林、综合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同样也是学生最难学透彻的课程之一。
教材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教材的合理选用与教学效果有着必然联系。
对比国内外教材可以发现,国外教材平均三四年更新一次版本,更新速度较快,能够及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国内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版本更新周期较长,教材插图比较少,且大多数直接引自国外教材,同时缺乏实验原始数据分析,以黑白印刷的原版彩图效果差强人意。
本文就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Biochemistry (6th edition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ition )》、《Biochemistry (8th edition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h edition )》、《Biochemistry (4th edition )》五本教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与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国际上生物化学教材的内容特色、发展趋势和教学方法,希望对国内生物化学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材简介表格一教材基本情况比较二、教材特点介绍1.《Biochemistry (6th edition )》该教材由弗吉尼亚大学Reginald H.Garrett 、Charles M.Grisham 两位教授主编,他们一位是生物学博士,另外一位是化学博士,他们以各自领域内的独特视角来看待生物化学这个共同的内容,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本教材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除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外,独立编写了第16章马达分子,详细的介绍了马达分子的结构性质等;(2)本版新增如:生化试剂盒的研制、低聚糖与蛋白质折叠、脂筏作用、超级呼吸复合体等;(3)书中穿插了很多实验室技术小box ,介绍了很多实验室常用的研究技术,意在使学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4)知识覆盖全面,增加了生物化学在治疗疾病、改善公共卫生、改善环境污染,开发更廉价更安全的天然产品等这些与人类联系更加紧密的这些内容;(5)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好奇心和想象力;(6)每章末均列出了部分相关推荐阅读文献,同时还有对本章重点内容的概括,全书最后附有章节习题解答。
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Word文档]
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下面是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1]王晓东.蛋白质复合体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新策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2]李围.Akt1蛋白质复合体的纯化鉴定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3]罗孟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DNA疫苗及分子佐剂研究[D].武汉大学2010[4]吴志强.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手足口病重要病原体的基因表达与复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5]孙颖.冠状病毒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筛选平台及其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建立[D].武汉大学2013[6]李围.配合盾构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及实施技术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7]詹蕾.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纳米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4[8]苏测洋.SARS冠状病毒nsp10/nsp16蛋白质复合体行使2'-O-甲基转移酶功能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4[9]易昌华.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H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10]杨景晖.H3N2亚型流感病毒Vero细胞冷适应株减毒特性及假病毒评价中和抗体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11]刘娟.人呼吸道腺病毒55型的基因组学与病原学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12]喻正源.全基因组测序与病毒捕获测序技术探讨EB病毒进化及整合规律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3[13]陈晓庆.天然产物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活性评价及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4[14]李康.抗流感病毒和EV71新靶标及新药物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15]王君.白细胞介素-6受体介导A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白细胞介素-32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16]鞠湘武.H5N1型禽流感病毒损伤细胞溶酶体的机制研究和南极极端环境下科考队员的应激反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17]李围.Akt1蛋白质复合体的纯化鉴定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18]刘丹.乙型肝炎病毒Pol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抑制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19]江淼.RNA结构在其诱导细胞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D].武汉大学2011[20]申彦森.基于内含子剪切的人工miRNA结构和靶向位点与基因沉默效率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9[21]金旭.冠状病毒N7甲基转移酶甲基化核苷酸GTP的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22]陶佳莉.SARS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4的结构功能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3[23]高国振.宿主因子CyclinT1和Sam68在Ⅰ型人免疫缺陷型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24]柳叶.阻断HIV-1辅助受体CXCR4的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25]刘宇.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26]董岩.多氨基多硝基苯并氧化呋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27]刘进剑.多氨基多硝基吡啶及吡嗪氮氧化物含能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4[28]赵国政.氮杂环硝胺化合物的理论设计与母体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4阅读相关文档:法律论文提纲格式范文国际金融毕业论文提纲格式生物科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中国法制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法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材料加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交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数字化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探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浅析油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名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探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实践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深知生物化学维生素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维生素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参与物质代谢、充当辅酶和抗氧化等。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全面介绍生物化学维生素的知识点。
正文什么是维生素?维生素是指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起重要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不能被人体自身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得。
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可以按照溶解性分为两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储存,需要经常从食物中摄取,因为它们容易受热、氧化和光的影响而被破坏。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促进铁的吸收,参与胶原蛋白合成等。
•维生素B族:包括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B12(钴胺素)等。
它们参与能量代谢、神经传导和红细胞形成等。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
这些维生素在人体内能够储存,不需要每天摄取,但过高或过低的摄入量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维生素A:对视觉和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健康。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
•维生素K: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维生素的摄入途径维生素主要通过食物摄入。
我们可以从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肉类、乳制品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
此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的复合营养素补剂,但应遵循适量原则,避免摄入过量。
维生素缺乏和过量维生素缺乏或过量都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缺乏:不同维生素缺乏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如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等。
因此,我们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各类维生素。
•过量: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以积累,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
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024年《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带)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带附件)《生物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2)掌握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理解酶的催化作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的调控机制;(4)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5)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和途径;(6)掌握生物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7)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
二、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基本概念(1)生物化学的定义(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3)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2.生物分子(1)糖类(2)脂质(3)蛋白质(4)核酸3.酶(1)酶的概念和特性(2)酶促反应动力学(3)酶的调控机制4.生物膜(1)生物膜的结构(2)生物膜的功能(3)物质跨膜运输5.细胞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2)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6.生物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1)生物能量代谢(2)生物物质代谢7.分子生物学技术(1)基因工程(2)蛋白质工程(3)生物芯片技术三、教学安排1.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48学时(2)实验教学:16学时(3)小组讨论:4学时2.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实验法(4)小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2)网络资源(3)实验设备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1)课堂参与度(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表现2.结果评价(1)期中考试(2)期末考试(3)平时成绩五、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中有许多经典而权威的著作,这些书籍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书籍,它们以其生动的描述、全面的内容和有指导意义的特点而受到广大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1. 《生物化学(第8版)》- Jeremy M. Berg等人:这是一本经典的生物化学教材,内容系统且全面。
书中详细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信号传导,遗传信息以及基因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适用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
2. 《生物化学(第4版)》- Donald Voet等人:这本书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以及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丰富,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方法和案例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实际应用。
3. 《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第7版)》- Michael M. Cox等人: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内容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和基因调控等方面。
书中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复杂的过程,并提供了许多案例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对于学习分子生物学和相关技术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导论(第2版)》- William H.Elliott等人: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插图介绍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等方面。
书中还包含了一些计算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 《生物化学:原理、技术和应用(第2版)》- Keith Wilson等人:这本书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内容包括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等方面。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有助于读者学习和实践生物化学的实验操作。
总而言之,上述推荐的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是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资源,它们以其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内容而受到学生和研究人员的青睐。
《生物化学》人卫第七版(查锡良)最新总结
脂类代谢 ............................................................................................................................................... 27 什么是脂类,包括哪些物质 ....................................................................................................... 27 甘油三酯合成的两种途径和甘油的分解代谢............................................................................ 27 脂肪动员的概念及特点 ............................................................................................................... 27 脂肪酸β氧化过程的特点 ........................................................................................................... 28 酮体生成过程的特点 ................................................................................................................... 28 脂酸的合成代谢 ........................................................................................................................... 29 几种多不饱和脂酸及重要衍生物 ............................................................................................... 30 磷脂概念、各类磷脂的结构特点及磷脂酶的作用特点............................................................ 30 鞘磷脂的代谢特点 ....................................................................................................................... 31 胆固醇的合成特点及转归 ........................................................................................................... 3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特点 ............................................................................... 32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经典笔记
生物化学 王镜岩第三版 完整笔记
第一章 一、 糖的概念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 (2 个或以上 ) 的醛类 (aldehyde) 或酮类 (Ketone)化合物, 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 据此可分为醛糖 (aldose)和酮糖 (ketose)。 糖 糖
还可根据碳层子数分为丙糖 (triose),丁糖 (terose),戊糖 (pentose)、己糖 (hexose)。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 (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 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 Cn (H2O)n 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 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二、 糖的种类 根据糖的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 ( 1)单糖: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 ( 2)寡糖: 2-6 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 3)多糖: 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 (壳多糖 ) 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 (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 ( 4)结合糖 (复合糖,糖缀合物, 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 (蛋白聚糖 )、糖 -核苷酸等 ( 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三、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1) 提供能量。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 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 红细胞表面 ABO 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
静态生物化学时期静态生物化学时期静态生物化学时期静态生物化学时期1920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动态生物化学时期动态生物化学时期动态生物化学时期动态生物化学时期1950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辉煌时期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色谱技术等物理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生物化学从单纯的组成分析深入到物质代谢途径及动态平衡能量转化光合作用生物氧化糖的分解和合成代谢蛋白质合成核酸的遗传功能酶维生素激素抗生素等的代谢都基本搞清
《生物化学》第七版
二、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是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 三、利用荷电性质可用电泳法将蛋白质分离 四、利用相分配或亲和原理可将蛋白质进行层析分离 五、利用蛋白质颗粒沉降行为不同可进行超速离心分离 六、应用化学或反向遗传学方法可分析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七、应用物理学、生物信息学原理可进行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
备
注
5 mins
透析(dialysis):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 20 mins 一定截留分子 量的超滤膜,达到浓缩蛋白质溶液的目的。 丙酮沉淀使用丙酮沉淀时,必须在 0~4℃低温下进行,丙酮 用量一般 10 倍于蛋白质溶液体积。蛋白质被丙酮沉淀后,应立即 分离。除了丙酮以外,也可用乙醇沉淀。 盐析:(salt precipitation)是将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加入 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 白质沉淀。 免疫沉淀: 将某一纯化蛋白质免疫动物可获得抗该蛋白的特异 抗体。利用特异抗体识别相应的抗原蛋白,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的性质,可从蛋白质混合溶液中分离获得抗原蛋白。
时间
2010 年 8 月 30 日—9 月 1 日 见首页
5222、5226 教室
教学 目的 要求
掌握: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蛋白质元素组 成及其特点;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结构及主要 特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主 要理化性质及其应用;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熟悉: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各种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 的分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多肽链氨基 酸序列分析;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 重点: 蛋白质元素组成及其特点。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结构及理化性
《生物化学》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推荐教材:王镜岩、朱圣、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郭蔼光,《基础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罗纪盛、张丽萍等合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郑集,《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赖炳森主编,《生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7、张楚富,《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8、[澳]P.W.库彻等,《生物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9、古练权,《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0、[美]D.沃伊特等,《基础生物化学》(上、下册)11、Lehningger AL,Nelson DL,and Cox MM.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nd ed). Worth,Publishers. Inc. 199812、Stryer L. Biochemistry(Third Edition). W. H. Freerman and Company/New York, 198813、Watson J D, Hopkins N H, Roberts J W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 (fourth edition).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7.10. 徐晓利、马涧泉主编,医学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 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 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3. 李建武等,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于自然、黄泰熙,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生物化学)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摘要:蛋白质分离纯化是蛋白质产品工业化生产的关键之一。
本文分析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及一般原则;综述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传统技术: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亲和层析、疏水作用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层析(HPLC)、电泳法等及新型技术:亲和超滤、内含肽介导的蛋白质亲和纯化。
关键词:蛋白质分离纯化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最终控制者和直接执行者,它参与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如生长、发育、遗传、代谢、应激、能量转换、信号传导等。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高活性的蛋白质是生物学科研人员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主要包括4个步骤:预处理、蛋白质的抽提、蛋白质的粗分级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1]。
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1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及一般原则1.1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特点1)大多数蛋白质产品是生物活性物质,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有机溶剂、溶液pH值、离子强度的变化均可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2)蛋白质产品在物料中含量很低,且物料组成非常复杂。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蛋白质,物料中含有大量组成复杂的培养基、菌体生产代谢物等,目标蛋白质的含量常常不到蛋白质总量的1%。
有些目标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内或在胞内形成包含体,为获取蛋白质,还需进行细胞破碎,结果物料中含有大量的细胞碎片和胞内产物。
3)含蛋白质产品的物料不稳定,蛋白质产品易受料液中蛋白水解酶降解。
4)很多蛋白质产品作为医药、食品被人类利用,因而要求蛋白质产品必须是高度纯化的,产品无菌、无致热源等[2]。
1.2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1)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
生物化学沈同王镜岩主编
•
解为生物小分子,放出能量。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伴相随
•研究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
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基因信息传递过程的机制及基因表达时空 调控的规律。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
•
(静态描述性阶段)
• 对生物体各组成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
• 1961—1965年,Nirenbery破译全部遗传密码;
• Monod提出酶与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 • Mitchell创立了化学渗透学说; • Jacob提出了操纵子模型等。
• 自20世纪中叶到80年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加
快,并且生物化学的领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 个时期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下列几项: • •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 马丁与辛格发明了一种快速而又经济的分析 技术—分配色谱。 • 蒂塞利乌斯(Tisellius,1902—1971年)用电泳 方法分离血清中化学构造相似的蛋白质成分; 1940年开始研究用吸附层析法分离蛋白质及其他 物质。
• • 斯韦德贝里(Svedberg,1884-1971年)瑞典化学家,1924年 完成第一台超离心机,能产生5000倍于重力的离心力。 • 此外有荧光分析法、同位素示踪和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等。 • 可以说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的方法向微量、快速 、精确、简便、自动化方向发展。
PCR、转基因(transgene)、基因剔除
(gene knock out)等
核酶(ribozyme)的发现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后基因组研究(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Life is chemical
2024年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6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2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Johnson E J. A biological role of lutein [J]. Food Rev Int,2004,20(1); 1-16.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摘要:一、引言二、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三、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四、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推荐1.《生物化学》第三版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七版3.《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第二版4.《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5.《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二版五、总结正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它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化学方面的参考书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生物化学知识。
一、引言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涉及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等方面,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
学习和研究生物化学,对于了解生命现象、探索生命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化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生物学、药学、医学等学科的进步,还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实际应用,如药物研发、生物技术等。
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许多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疾病治疗、基因编辑等。
三、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研究领域:1.蛋白质与核酸:研究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
2.碳水化合物:研究糖类物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
3.脂类:研究脂类物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
4.生物氧化:研究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及其调控。
5.代谢途径: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及能量代谢途径。
6.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
四、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推荐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本文推荐以下几本生物化学参考书目:1.《生物化学》(第三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容丰富,适合生物化学初学者。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七版):该书详细阐述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配有大量实例,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读者。
生物化学文献综述
红景天苷对辐射损伤防护作用
背景及意义
现代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为减少辐射所造
成的危害,一些辐射防护剂应运而生。 传统辐射防护剂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人 们越来重视中草药和天然食品的抗辐射作用。 其中红景天苷作为一种天然药材成分也受到 了医学等工作者的关注。
Hale Waihona Puke 辐射损伤效应• 作用机理: 直接电离物质的原子或分子 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自由基 • 分类: X射线的辐射损伤 γ射线的辐射损伤 • 表现:
红景天苷对辐射防护作用的实验及机理
• 红景天苷提高辐射后存活率的作用
• 红景天苷防护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伤作用
• 红景天苷防护辐射对组织及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 红景天苷防护辐射的遗传损伤和免疫抑制作用 • 红景天苷的剂量依赖性 • 现有药物制剂的研究
红景天苷提高辐射后存活率的作用
郑志清等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受试药物组。
红景天苷防护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伤作用
骆传环等人通过将上海种小白鼠经60CO-γ射线,一次性全 身照射3.5Gy后,观察各项造血指标。
红景天苷防护辐射对组织及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邓伟国等人利用了BALB/C小鼠接受X射线(3.44Gy)全身照射。
红景天苷防护辐射的遗传损伤和免疫抑制作用
王振华等人利用BALB/C小鼠接受4GyX射线全身照射。
红景天苷的剂量依赖性
孔福全等人利用60Co产生的γ射线在200Gy剂量下对添加了不同 浓度红景天苷的 pUC19 质粒 DNA 进行辐照,凝胶电泳结果如下。
现有药物制剂的研究
红景天灵芝胶囊的抗辐射实验
结语
• 红景天苷对X射线、γ射线等的辐射所造成的 遗传物质DNA、造血系统以及组织等的机体损 伤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提高机体的 免疫活性,确保细胞在辐射的作用下有较高的 存活率。 • 红景天苷有较强的剂量依赖性,在临床试验时 应注意其有效浓度范围。 • 综合分析,红景天苷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抗辐射 药物,可以应用于医药、保健等诸多方面。
生物化学技术论文(2)
生物化学技术论文(2)生物化学技术论文篇二《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摘要:生物化学是关于生物和化学两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切化学变化。
目前,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材为王镜岩等编著的《生物化学》第三版(2002年出版)、郑集等编著的《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2007年出版)、贾弘禔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2005年出版)等,这些著作系统、翔实地讲解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满足各专业的需要。
然而,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加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和融合,造成许多新的理论和科研技术手段未能及时在教材中体现。
为弥补教材中部分相对陈旧的知识点,完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科学研究动态,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作者在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以期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研究人员估计:“今天一个科学家,即时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览有关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5%”。
上述经典的生物化学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量多、面广,而本科教学课程的授课时间有限,一般高等学校为64课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成为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必须依据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经过严格、精心的选择,遵循完整、适时、量力原则。
1 完整原则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在选择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保证基本知识点涵盖的广度,课程内容逻辑上的连贯,以及基本原理讲解的深度。
作者选用郑集等编著的《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作为授课教材,授课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生物分子(包括:糖类化学、脂质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化学、维生素化学、激素化学、生物膜与细胞器)、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包括:代谢总论、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调控)。
沈同《生物化学》第三版精要速览
沈同《生物化学》(第三版)精要速览————————————————————————————————作者: ————————————————————————————————日期:ﻩ沈同《生物化学》(第三版)精要速览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王镜岩、朱圣、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郭蔼光,《基础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罗纪盛、张丽萍等合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郑集,《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赖炳森主编,《生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6、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7、张楚富,《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8、[澳]P.W.库彻等,《生物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9、古练权,《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0、[美]D.沃伊特等,《基础生物化学》(上、下册)
11、Lehningger AL,Nelson DL,and Cox MM.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nd ed). Worth,Publishers. Inc. 1998
12、Stryer L. Biochemistry(Third Edition). W. H. Freerman and Company/New York, 1988
13、Watson J D, Hopkins N H, Roberts J W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 (fourth edition).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7.
10. 徐晓利、马涧泉主编,医学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1. 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2. 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3. 李建武等,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于自然、黄泰熙,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