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南亚》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七章亚洲第三节南亚教案

第七章亚洲第三节南亚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南亚的资源与工业分布的关系。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同学们熟悉的中国神话《西游记》主要 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西天在哪儿?他 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那里取经? 读图活动: 让学生读“南亚行政区划图”和“南亚 地形图” 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什么 重要纬线穿过南亚中部? 2 、 南亚位于什么山脉 和什么大洋 之 间? 3、为什么本区有“南亚次大陆”之称, 与南亚有什么区别? 4、找出南亚的国家,共 个、 北部山地内陆国 、 ; 中部沿海国有 、 、 ;南 部岛国有 、 。 填图活动: 绘简图,让学生说出南亚主要山脉、海 陆位置、和 7 国的位置。 读图活动: 读“南亚地形分区图”和“南亚地形图” “旱季雨季降水量分布图”思考: 1、南亚地形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北部 : 山脉; 中部 : 平原和 平原; 南部 : 高原。 2、南亚有哪两大河流,分别注入什么 海洋? 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用大 家熟悉的故事引 入对南亚的探求 欲望。 通过读图、填图 活动,了解南亚 的位置、范围和 国家
粤教版
第 7 章 亚洲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 南亚
课题名称 知识与技能 南亚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1、掌握南亚的范围;2、在地图上找到南亚 7 国;3、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 度教的发祥地。 1、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能在图上指出南亚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等分布;2、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地形与农业, 资源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印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值得许多发展国家借鉴。
主题三: 民族、宗 教和习俗
阅读思考,完成活动: 佛、印度

高二地理《南亚》教案

高二地理《南亚》教案

高二地理《南亚》教案第一篇:高二地理《南亚》教案一、南亚概述1、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在5°N~35°N、热带及北温带、6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南亚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月~次年5月,雨季为6月~9月。

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雨极——乞拉朋奇(夏季风、迎风坡)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西北部印度沙漠三种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

成因为:西北部降水稀少,人类破坏地表植被⌝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北部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

(3)水文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来源:]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众多,三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大部分为白色人种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印度、尼泊尔——印度教;斯里兰卡——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英语为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2)经济经济较落后,都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较快(3)城市各国首都,印度的工业城市二、印度1、位置与范围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0°N)经度位置:7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2、自然地理特征(参看南亚概述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雨季为6-9月(3)水文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问题突出——增长快(庞大的人口压力会带来什么问题?);多民族国家,印度斯坦族最多,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教学设计-《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南亚》教学设计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2. 了解南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 掌握南亚国家的重要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内容:1. 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 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包括国界和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探讨南亚的自然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2. 南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简要介绍南亚的历史发展,重点关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介绍南亚的文化特点,如宗教、语言、艺术等。

3. 南亚国家的重要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着重介绍南亚一些典型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探讨这些国家的人口、宗教、语言等重要特征;- 分析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经济产业和国内外贸易。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南亚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内容。

2. 图片展示:运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南亚地理环境、历史事件和文化景观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南亚国家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外出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或深入了解南亚文化的活动,以提供更直观的研究体验。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思考能力。

3.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南亚国家的报告,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

本教学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对南亚的了解和认知,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南亚》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南亚》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南亚》一课,主要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资料较少,学生对其认识和了解相对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南亚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南亚地区的宗教分布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亚地区。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教学法:以印度为例,分析南亚地区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南亚。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与南亚地区相关的案例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其他地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南亚地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讨论南亚地区的特点。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南亚地区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针对南亚地区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初中地理粤教版《南亚》参考教案

初中地理粤教版《南亚》参考教案

《南亚》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南亚的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国家;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祥地。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能在图上指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地形的分布。

(2)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分析得出地形与农业,资源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

印度国家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值得许多发展国家借鉴。

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过程(视频播放)《西游记》电视剧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片断。

(新课导入)同学们熟悉的中国神话<西游记>主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西天在哪里?(现在的南亚地区)他们取了什么经?为什么到那里去取经?(佛经,因为那里是佛教的发源的之地)板书:一、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提问)南亚除了是佛教的发源地外,也是哪个宗教的发祥地?南亚主要还有哪种宗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学生读书回答)P.21“民族、宗教与习俗”内容,然后回答。

(略)(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

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

印度孝的圣地在哪里?(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板书)二、南亚的范围(读图)学生读P.18图7.30“南亚国家和地区图”和P.19图7.31“南亚地形图”,说出南亚的范围和国家。

(提问)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北纬10到30度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2.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教师)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8“知识之窗”内容和P.19图7.31“南亚地形图”后回答。

(“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隔离开了)(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他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

南亚-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南亚-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南亚-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材为南亚-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共12个单元,涵盖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天气、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等方面。

其中,本教案将针对第十一个单元《南亚》,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地理位置、概况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了解南亚各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能够认识到南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

三、教学重点1.南亚地理位置、概况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介绍。

2.南亚各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的分析。

3.南亚经济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南亚的综合性特征。

2.如何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南亚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介绍1.引入通过让学生观看南亚地图,以及了解南亚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此次课程。

2.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地形图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南亚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讲授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南亚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植被、水资源等。

4.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讲解、听课和答疑,加深对南亚自然地理环境的了解。

第二节南亚的历史背景与政治体制1.引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事件与政治形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学生们自己在课前预习后,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讨论,并且介绍南亚各个国家的历史背景。

3.讲授教师以幻灯片或PPT的形式展现南亚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以及现实问题。

4.讨论让同学们讨论相关内容,并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出南亚各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第三节南亚的经济发展1.引入通过引入南亚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存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学生们在课前自行调研,并且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讨论。

3.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南亚地区的经济可能和风险,并通过图表说明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和产业结构。

4.讨论让学生们在复习和分享的基础上,探讨南亚地区的经济趋势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南亚》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南亚》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南亚》主要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主要国家、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南亚的相关知识,对地理区域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有许多不同之处,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南亚的宗教文化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主要国家、宗教文化等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全球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主要国家、宗教文化等基本概况。

2.难点: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南亚地图,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资料查询: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搜集南亚地区的相关资料。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搜集到的资料,提高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南亚地区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南亚的经济发展和宗教文化特点。

5.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亚地图、资料卡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南亚地区的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03 7.2南亚【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03  7.2南亚【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南亚设计说明南亚是我们学习的第二个地区,可以将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某一具体的地区当中。

系统地构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之间的联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起始通过视频“不可思议的南亚”导入,让学生了解南亚突出的人口、城市、文化等相关地理特征,提出问题:南亚在哪里?进入第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充分将已学过的方法运用到南亚地区。

让学生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了解南亚主要的国家和城市。

引导学生阅读南亚的地形图,得出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特征,根据地形,分析总结、对比归纳印度河和恒河的水文特征,建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逻辑联系。

南亚的农业与气候联系密切,以印度大米时政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借助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总结气候特征,分析形成气候特征的主要成因,理解南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途径。

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众多的人口给南亚各国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南亚各国均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图表归纳总结法、逻辑思维导图法。

资源与工具教材书、地理图册、填充图册、《作业》、多媒体课件、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南亚地形分布图、沿78°E线南亚地形剖面图、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孟买和安拉阿巴德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学习目标】1.结合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能够说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城市,准确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

认识位置和范围是认识一个区域的起始,初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2.结合南亚地形分布图,归纳南亚的地形特征,能分析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构建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3.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绘制地形剖面图。

在学生观察、估算、绘制剖面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第三节 南亚》教案

《第三节 南亚》教案

《第三节南亚》教案(一)本节学习目标: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5.掌握南亚工农业的分布,掌握主要城市的位置及其城市职能。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1.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2.南亚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关系(三)课前自主预习:引导: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叫西天?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活动(1):读课本P18页7.32图,完成:海陆位置:南亚地区地处山脉__________的南部,背靠______大陆,东南临_______(海洋),西南临________(海洋),南临_________(大洋);记住以上地理单元的名称与位置,并圈在课本的图中。

经纬度位置:南亚中部被__________(特殊纬线)穿过,位于______带和________带,南亚由于南部被赤道穿越所以南亚地跨_____、_____半球,全部位于_______半球活动(2):读课本P18页“知识之窗”,完成:“南亚次大陆”的由来:因等高大的山体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了一个的地理单元。

因为它的面积小于大陆,故被称为“”活动(3):读课本P18页7.32图、P19页7.33图,完成:南亚大致包括了_______半岛、___________岛、____________群岛;南亚共有_____个国家,其中海陆兼备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陆国是_________、_________;岛国是________、_________活动(4):读课本P19页7.33图,完成:观察7.33图,说说南亚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再图中圈出以下地形单元: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并记住它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表:活动(5):读课本P18页7.32图、P19页7.33图,完成:通过观察两幅图,认真提取图中的信息,完成下表活动(6):读课本P6页7.6图、课本P8页7.13图、7.14图,完成:南亚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亚的季风分为两种,南亚一月,风从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叫_________季风。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南亚》说课稿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南亚》说课稿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南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亚是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南亚地理信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南亚和东亚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作为一个新的地理区域,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和讨论问题等方式,掌握南亚的地理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和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地理特征;2.教学难点:南亚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地理特征;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数据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亚地理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导入: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南亚地区与国家、大洲的关系;3.地理特征分析:分别分析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和讨论问题等方式,掌握南亚的地理特征;4.案例分析:以南亚地区的某一国家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对国家发展的影响;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亚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亚的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7.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精品教案)《南亚》讲课稿范文(精选4篇)

(精品教案)《南亚》讲课稿范文(精选4篇)

(精品教案)《南亚》讲课稿范文(精选4篇)为大伙儿收集的《南亚》讲课稿范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翼大伙儿可以喜爱。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具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别但妨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所以在本区域的学习中,别但要让学生学到对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办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猎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本区别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办法的养成,所以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二)课标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讲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认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蔼候统计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和蔼候特征;能运用地图讲出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及其人口、都市的分布特点和其区域的独特特征——华人华侨聚居区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妨碍;东南亚的地域特群及其旅游业!过程和办法:本节课经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个儿的日子经验及自个儿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个儿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妨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咨询题,并树立人地协调进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重点: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妨碍。

4、东南亚的地域特群。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妨碍(一)讲教法:本节课要紧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截了当从地图上猎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猎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归纳总结,并应用自个儿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明白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索、自主学习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经过实际日子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明白,同时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办法。

教案精选:初中地理《南亚》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地理《南亚》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地理《南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中地理《南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3、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4、通过讲述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了解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

记住的主要城市。

5、了解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关于“”的教材分析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的人文地理特征。

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的疆域与现在的疆域不同。

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

进而了解主要的城市。

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的教法建议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的文化、艺术、建筑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2、读图分析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归纳表格4、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1、有哪些工业部门?2、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3、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4、归纳表格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教学重点】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精】《南亚》教案

【精】《南亚》教案

《南亚》教案两课时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的主要国家。

(2)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过程与方法运用看图、读图等方式来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亚地区的读图训练,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的思想意识,体会读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南亚的地形及河流。

【教学难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分析南亚地形。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故事中的唐僧要到哪里去取什么经?(学生回答)明确:他们要到天竺国取《佛经》,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南亚,首先来看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及地形特点。

二、新课学习(一)位置与国家纬度位置: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100N~30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又称为南亚次大陆,总面积约430万千米2 。

阅读:南亚次大陆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体而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因为它的面积小于大陆,所以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又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主要大国,也有人称南亚为印度次大陆或印巴次大陆。

南亚主要的国家:南亚地区包括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还有印度洋上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拓展延伸: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属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争议地区,其中印度控制南部,巴基斯坦控制北部,面积22万8478平方公里。

歌诀记忆南亚的位置和国家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中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是尼不,临海孟印巴。

《南亚》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南亚》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的】一、了解南亚的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二、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三、了解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四、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教具准备】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亚洲地形图。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谈话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亚洲地形图”讲述: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古代的天竺就在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讲授新课)一、南亚的国家[读图]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

[提问]①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②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③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临海国家、岛屿国家?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阅读]学生阅读“悠久的历史”课文。

[小结]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之间,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南亚共有八个国家。

其中尼泊尔、锡金、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同我国相邻。

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16世纪以后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先后独立。

二、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阅读]学生阅读“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课文以及“读一读”内容,并看“印度恒河中沐浴圣水的人”彩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南亚各国地理特点,发现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引发学生关注南亚地理;
-新课内容: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概况的顺序进行讲解,结合地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南亚地理知识体系;
-分析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南亚地区现实问题的能力。
2.撰写南亚地理小论文:
-题目自选,要求结合课堂所学,探讨南亚地区某一地理现象或问题;
-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结论;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制作南亚地理知识思维导图:
-要求涵盖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概况等生对南亚地理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树立平等、包容的国际视野。
3.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的发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地球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学习南亚地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南亚地区宗教、文化差异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地理认知;
-问题驱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思考与拓展:提出与南亚地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南亚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初中地理教案 南亚

初中地理教案 南亚

初中地理教案南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 掌握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 知道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 清楚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 了解南亚的工业开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开展概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 以安拉阿巴德为例,分析南亚的气候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人口问题的认识,了解我国方案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 了解印度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在工业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和工业【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 西南季风对东南亚农业的影响【教学准备】- 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南亚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并填在地图上。

3. 课堂讲解- 讲解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包括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的特点。

- 讲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和分布,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 课堂总结- 总结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和工业等特点。

6. 课后作业- 让学生绘制南亚地形图,并写一篇关于南亚的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南亚的地形、气候、农作物和工业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南亚》教案
(一)本节学习目标: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5.掌握南亚工农业的分布,掌握主要城市的位置及其城市职能。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
1.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南亚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关系
(三)课前自主预习:
引导: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叫西天?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
活动(1):读课本P18页7.32图,完成:
海陆位置:南亚地区地处山脉__________的南部,背靠______大陆,东南临_______(海洋),西南临________(海洋),南临_________(大洋);记住以上地理单元的名称与位置,并圈在课本的图中。

经纬度位置:南亚中部被__________(特殊纬线)穿过,位于______带和________带,南亚由于南部被赤道穿越所以南亚地跨_____、_____半球,全部位于_______半球
活动(2):读课本P18页“知识之窗”,完成:
“南亚次大陆”的由来:因等高大的山体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了一个的地理单元。

因为它的面积小于大陆,故被称为“”活动(3):读课本P18页7.32图、P19页7.33图,完成:
南亚大致包括了_______半岛、___________岛、____________群岛;南亚共有_____个国家,其中海陆兼备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陆国是_________、_________;岛国是________、_________
活动(4):读课本P19页7.33图,完成:
观察7.33图,说说南亚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再图中圈出以下地形单元: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并记住它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表:
活动(5):读课本P18页7.32图、P19页7.33图,完成:
通过观察两幅图,认真提取图中的信息,完成下表
活动(6):读课本P6页7.6图、课本P8页7.13图、7.14图,完成:
南亚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亚的季风分为两种,南亚一月,风从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叫_________季风。

南亚七月,风从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叫_________季风。

活动(7):读课本P20页7.36图,完成:
阅读课本P20—P21页,说说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
;经济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7.36图,完成下表: 活动(8):读课本P20页7.35图,完成:
观察7.35图说说南亚主要的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___;大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上;阅读课本P20—P21页,说说印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同时印度还是世界上的_________大国,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观察7.35图,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
活动(9):阅读课本P21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
城市:
印度的首都是_________,该城市是印度的________、_________中心;巴基斯坦的首都
___________
孟买是印度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心;加尔各答是印度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_________”是印度的___________中心
人口、人种、宗教:
南亚地区的人种非常复杂,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南亚地区也还是世界上人口密度非常大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有三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它们分别是F__________、G_________、J_________,同时南亚地区还是___________教和__________教的发源地。

(四)当堂反馈:
1.印度著名的古代建筑是
A.吴哥窟
B.金字塔
C.大雁塔
D.泰姬陵
2.下列国家中,和印度陆地不相邻的是
A.中国
B.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
D.斯里兰卡
3.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哪种气候为主?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能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水汽是来自印度洋的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恒河注入太平洋
B.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
C.恒河主要流经印度
D.印度河注入孟加拉湾
6.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却是世界上贫穷的国家之一,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抵消了经济的增长
B.贫富不均,贫困人口多
C.交通不便,出口产品少
D.农产品以出口为主
7.印度在殖民主义者统治期间主要发展的工业是()
A.机械工业
B. 钢铁工业
C.采矿业和纺织业
D.原子能工业
8.印度钢铁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德干高原西北部
B.德干高原东北部
C.德干高原南部
D.德干高原中部
9.印度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在哪些领域居世界前列()
A.原子能、软件制造工业
B.纺织工业
C.机械工业
D.钢铁工业
10.读左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A B G
(2)城市:C、印度最大的工业中心,D、印度最大的工业中心E、首都F、,有印度的“硅谷”之称,该国的软件出口量居世界第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