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一高 第二章 学校行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校行政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及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的行政管理、组织领导机构、规章制度建设也相应发生变化。
第一节教育宗旨(方针)
1939年至1947年,学校教育以三民主义为纲,培养标准是“四维八德”(四维:礼、仪、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也提倡德、智、体、群,对学生进行爱国救国的抗日思想教育和青年救亡思想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普通高中颁布了培养目标。学校结合实际,把目标分解,形成本校的目标特点。
1952年,学校贯彻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教育工作总方针。
1953年,学校贯彻执行195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试行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提出的教育宗旨,即对学生实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重在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务的“五爱”教育。
1954年,学校贯彻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培养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1955年,学校贯彻落实《中学生手则》,加强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956年9月,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规定的培养目标。1957年2月,学校贯彻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9月,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9年,学校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问题的指示》,师生劳动强度减轻,“劳逸结合”得以落实。1963年3月,学校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50条”),坚持以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1963年后,随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的提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成为学校主要工作目标。
1966年,学校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的“五·七指示”。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为篡党夺权的政治需要,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小闯将”和“打、砸、抢”的“造反”战士。这个时期,批判的是“智育第一”,宣传的是“白卷英雄”,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被极大地歪曲,造成严重恶果。
1976年,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1977年,学校贯彻中共“十一大”精神,培养和造就大批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1978年,学校贯彻教育部重新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工作暂行条例》,在教学中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开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1981年,学校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立志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1984年,邓小平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1985年6月,学校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
1986年,学校开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
1991年春,学校在贯彻执行1981年颁布的培养目标时,结合学校实际,在学年工作计划中提出:“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着眼于未来,着重于素质,理想远大,基础扎实,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1993年,学校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
2000年,学校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对高中提出的培养目标。
2002年,学校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制定了“新蔡一高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2002——2012)规划”,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成为豫南的一流名校。
2003年,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坚持“一、一、四”模式的办学思路,即树立一个思想(以人为本);高举一面旗帜(团结奋进、振兴一高);建好四大工程(形象工程、人才工程、民心工程、安居工程)。按照新的办学思路,步步实施,逐项落实,创一流名校,铸一流名师,育一流人才。
第二节管理制度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变化,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不断地建立、修订、完善,在学校管理中起着导向、制约和规范的作用。
1939年至1947年,学校的管理制度由办学人根据时局要求和教学需要,随时制定和修改。主要制定一些对师生管理的规则和公约,有《教师公约》、《学生请假办法》、《班级公约》、《奖惩规则》、《升留级规则》等。
1953年,学校改为公办性质,按中小学《暂行规程》要求,建立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1955年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
生守则》。
1956年,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生活管理制度》、《学生学习奖惩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及校长、主任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等,对教学工作和总务工作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1957年,学校提出“领导苦拼、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口号。教导处按照常规教学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观摩教学、相互听课、教案检查和作业批改等制度。
1958年,在“三面红旗”的指引下,学校建立《劳动制度》,组织学生参与大炼钢铁、大办工厂,培养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成为多面手,为国家创造财富。
1960年,贯彻以学为主的方针,学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修订《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规定:每周至少有五天用于教学。开会时间,教师每周不超过4小时,学生不超过2小时,学生干部不超过3小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遭到破坏。
1973年,学校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又修订《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规定:全学年上文化课31周,校内学工学农4周,寒假3周,麦假2周,暑假4周,秋忙假3周(含校外学工学农2周),复习考试3周,其余为机动时间。
1978年,教学秩序逐渐恢复。1982年,学校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政治思想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主要任务是管理和教育学生,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3年,制定了评选《优秀班主任条件》,在每学期结束时,评选“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
1984年秋,学校制定《教职工奖励办法》,打破了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1985年春,制定《关于学生品德纪律管理方面的几项规定》。1987年秋,制定《学生品德量化管理条例》。1991年,学校制定《新蔡一高教职工行为规范及违纪处罚暂行规定》、《教师职责》、《教研组长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