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词汇特点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一样吗?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一样吗?葛传槼先生在他的文章《漫谈由英译汉问题》里面提出了“中国英语”这一概念。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有所不同,“中式英语”只是机械的将中文转换成英语,汉语痕迹明显,通常会有用词或者语法的错误,但“中国英语”在用词和语法上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是因为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涉及到中国题材的文章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中国英语”,因为很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很少能在现有的英语词汇中找到适当的表达,只能用其他词汇借代或者用新型混合词汇来表示。
例1:英语词汇中里面没有“上火”这个概念,但如果要表达“上火”,就可以直接写成shanghuo,China Daily就这样表达过这一概念:The 30-year-old used to spend his summer holiday in Shao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 where his aunt lives. It was a lot of fun, but?the heat caused him to suffer nosebleeds.?This is a typical symptom of too much internal heat,or?shanghuo, he was told.例2:“风水”如果直接译为wind and water无法表达出它本身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直接用汉语拼音feng shui来表达,极具中国特色:Chinese place?an?fengshui?aquarium?inside the house or a small pond outside,?hoping to increase their chances for wealth and good fortune, because the Chinese word for fish (yu)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as abundance and affluence.例3:“三从四德”用英文是这样表达的:According to?the so-called "three obediences and four virtues" (三从四德) — the standards expected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 — being goodat?embroidery?was?a key virtue. Theother three were morality, beauty and an elegant manner.作者通过three obediences and four virtues这种独特的搭配形式来反映这一中国古代观点,并通过后面的解释“being good at embroidery, morality, beauty and an elegant manner”来让读者明白这个概念的含义。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系统: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使用字母来表示音节和单
词;而汉语则是一种表意文字,使用笔画或部首来表示意义。
2.语法结构:英语主要依赖于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而汉语
则更多地依赖于词序和虚词来表达。
3.词汇意义:英语单词通常具有明确的意义,而汉语中的词语往
往需要结合语境才能理解其意义。
4.表达方式:英语表达方式倾向于直接明了,而汉语则更倾向于
使用委婉和隐晦的方式表达。
5.文化背景: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导
致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语义理解上的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英汉互译时需要考虑到语言的特性和表达习惯,以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对比研究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对比研究作者:李嘉文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英语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提高。
英语在中国发展成为两种变体,即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本文对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探究了二者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从多方面举例说明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并对该如何对待中国英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文化差异在国际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在西方文明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产生多种英语形态,如美国英语,日本英语,新加坡英语等。
这些英语形态扩充了英语内涵容量,并加强了各国人民文化交流。
同样的,中国在对英语的学习发展中也形成了两种英语变体,即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符合英语母语者的认知,丰富了英语的内涵;而中式英语则成为一种不规范的英语形态。
了解这两种变体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规范使用英语,以更好的面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最初的发展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畸形的病态语言形态,在英语中称为“Chinglish”。
它是早期人们在母语的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将英语语义与汉语语法杂糅,按照字面意思生搬硬套而形成的错误表达。
中式英语的产生不符合英语的规范,也不能被英语母语者所接受。
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于1980年由英语泰斗葛传槼老先生首次提出,他表示“China English”虽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但表达了我国特有的东西,例如“双百方针(Two hundred policies),“四个现代化(Four mordernlization)”等,应当称作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此后汪榕培、李文中先生等也都系统阐释了中国英语的概念。
简单来说,中国英语就是承载了汉语文化特征的英语变体,它能够通过音译意译等方式体现中国特色,以其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促进文化的交流。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引言中国式英语,也称为“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语言习惯上的错误或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差异较大,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影响而产生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原因以及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错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同,中国学生常常将中文的语法规则错误地应用于英语中。
例如,他们可能会说“Yesterday I go to park”,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Yesterday I went to the park”。
2.词汇误用: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把中文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而不考虑英语的习惯用法。
这导致了一些意思不明确或者错误的表达。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说“Please make a line”来表示“请排队”,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Please queue up”。
3.发音问题:中英两种语言的发音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中国学生在发音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会将英文单词的音标读错,或者在发音时加入一些与中文发音相关的语音特点。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将“th”音发成“s”音,将“w”音发成“v”音。
4.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中文文化的影响,进而在表达方式上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在邮件中过分客气地使用大量的感谢词,而这在英语中并不常见。
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倾向于注重英语的书面语言能力,忽视英语口语的培养。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只注重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而忽略了对于发音和表达方式的练习。
2.母语影响:由于中文和英语的差异较大,中国学生往往会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直接应用到英语中。
这种母语影响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这两个词不同,但往往被混淆使用。
前者是指一种被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而后者则是指为了避免使用标准英语而使用的一种过于中式化的英语。
下面将具体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提出学习策略。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有什么不同?“中国英语”是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用以进行工作或者生活交流。
由于各种因素如村庄教育,学校的语文教育,语音等等,中国人使用的英语与标准英语有所不同。
这种英语通常被他们看作是一种交际工具,并且认为这种英语是符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的。
“中式英语”,相反地,是指过于中国化或者不太标准的英语示例。
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various reasons 而不想使用一种真正的英语,这种英语语言过度强调中方文化的影响,并且无法正确地发音。
由于文化的原因,有些中国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世界可能会得到不当的评价。
学习“中国英语”的策略1. 提高发音技能 - 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你的口音。
多听一些正常发音的音乐,训练自己的舌头和喉咙。
也可以询问一些外国老师和外国朋友们是否可以帮助你训练口音。
2. 提高词汇量 - 学习适合自己语言背景和英语口音的词汇,了解自己说的‘错话’是什么,如何用in conclusion 或however等关联词使文章深入而且合理,这些都是词汇量之内的事儿。
3. 沉浸式学习 - 通过使用英文电影、电视、书籍或其他资源,让自己沉浸到英文环境中。
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技巧。
4. 理解语法 - 理解语法的不同之处可以帮助你使用正确的方法表达想法。
在掌握了基本语法规则之后,应该开始学习高级语法。
5. 多看原版英文材料 - 读英文原版电影评价、英文报纸材料会帮助你较好地了解英文技巧和表达。
你应该学习选择相关的英文材料来提高你的英文水平,比如BBC、CNN 等。
学习“中式英语”的策略1. 参加英语角 - 参加英语角活动可以让你与母语为英语的友人交流。
论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东西需要 表 达。 ”如 “ 举 (m eilea nt n ” 五 四 运 动 (M y 例 如 : 科 ip r xmiao ) 、“ a i a
ztm) 这些 不属 于讲 英语 民族 的人 所惯 用的 词语 , a( ” i 应当 称作 C ia hn
T ce rt tepc f cn mcrom.加快经济 改革步伐 。 oacl ae h aeo oo i e r e e f 在英语中 , t acltt” “o cee e 本身含有加快步伐 的意 思 , a 所以“h ae tepc 国英语 ” 存在的必要性 : 跨文化 交际是双向的交际 , 不是单方面的学 而 习。 李文中认 为“ 中国英语是 以规 范英语为 核心 , 表达 中国社会文化 o ” 多 余 的 。 f是 诸领域特有事物 , 不受母 语干扰和 影响 , 通过音 译、 译借 及语义 再生诸 Ii esni t n te eb i igo ai a dtnt 须 加 强 ts set loseghnt ul n f tnl eeS.必 at r h d n o 手段进入英语交际 , 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 句式和语篇 。 三、中国英语” “ 的特 点 大多数学者认 为 ,中国英语 ” “ 足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 用来 表达中国 特有的事物与现象 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 英语国家使用 的英语 跟中国 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 因此具有具 自身鲜明 的特点 : l 汇数 量 大 、 意 准 确 并 且 有 相 当一 部 分 词 汇 或 短 语 是根 据 中 、词 表
语、 巴基斯坦英语等 , 并越来越受 到研究者的 重视 , 也逐 步得到 英语 国 家人士的认 同。而“ 中国英语 ” 就是在这 大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并 且还会分成受不同方言影响的各种英语 。
_中国英语_的词汇特点_鲍仁国
学术研讨
内江科技 2012年第10期 48
以上就是“中国英语”词汇当中的一部分。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 的?它们的构成方式又有什么特点?
3 “中国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
3.1 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处理表示中国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专有名词的时
候,将广东、福建一带的方言(粤语、闽南话)或普通话按照其发音 直接转化生成新的英语词汇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转化生成的词汇称 为音译词。通过音译的方法进入英语语言中的“中国英语”词汇数量 是非常巨大的。最早进入规范英语的“中国英语”词汇基本上都是最 基本的物质文化词汇。这部分词汇很大一部分是广东一带的方言,如 粤语。如:chow mein (炒面), chop suey (炒杂碎)等;后期进 入规范英语的“中国英语”词汇都是普通话发音了,如:qipao (旗 袍), jiaozi (饺子), fengshui (风水), yinyang (阴阳)等。 3.2 意译法
关键词 中国英语 词汇 来源 构成方式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综 合国力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男子 足球队成功进入2002年日韩世界杯,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以及从2003年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搭载中国飞行员杨利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到2012年 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发射升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 相继发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语言 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出现了不少表示中国特有事物或现象的词汇。 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 来国内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对此展开了研究,并首次提出了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概念。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摘要: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它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风土人情等,对丰富英语内涵、介绍中国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
而“中式英语”属不规范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日常交际、写作和翻译中,受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成,是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尽力避免的现象。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文化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中英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国内出现了大量“直译”式英语表达法,如“Four Books”(四书)”、“You don’t bird me,I don’t bird you”(你不鸟我,我也不鸟你)”等。
这些具有鲜明的中国时代特征的语言事实叫做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其实包含了2种性质不同的语言变体,一种是Chinese English,可称为中式英语;一种是China English,即中国英语。
其中Chinese English就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是汉语和英语的混合体,属于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会造成交际上的困惑与笑话。
China English则指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表达法,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可以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不可或缺。
本文拟从定义、成因、词汇特征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定义与内涵“中国英语”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葛传椝[1]指出,每个国家都各有各的情况,有些本国家、本民族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使用英语交流时就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英语表现形式。
如中国特有的“气功”、“饺子”、“八股文”等分别翻译成qigong,jiaozi,eight legged essay。
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可以称作“中国英语”。
后又有学者陆续阐述“中国英语”的内涵[2-4]。
尽管目前语言学界对究竟什么是“中国英语”依然众说纷纭,但有3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1)标准英语是其核心和参照点;(2)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用来表达汉语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现象;(3)它属于当今世界众多的Englishes中的一种,通过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丰富当代英语的表达方式,有可能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分。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浅谈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摘要:本文从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起因,定义,和他们的区别等方面分析,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收的一种英语变体,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应该积极发展中国英语并避免使用中式英语。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区别一、中国英语的起因与定义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
世界各国的很多人们都在学习英语,虽然,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是全球英语的主流,但在全世界众多学习英语的国家中,人们在学习标准英语的同时,却形成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即带有地域特征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等。
而这些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对外交往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这些本土化的英语开始慢慢地被国际英语所接收。
在中国,随着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在我国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对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的出现,发展及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中国英语的产生是由很多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就它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明显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
爱好中国文化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在与中国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承认并接受中国特有的文化,然后将其与他们的文化知识背景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同样,中国本土的英语工作者也通过翻译、交流等方式把本国文化推向世界。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
它的出现填补了中西方在文化表达差异上的空缺,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的因素。
1980年葛传规先生最初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
他肯定了中国英语现象,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1991年,汪榕培先生则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1]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从词汇层面对比分析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2]薛琴,林竹.胜任力研究溯源和概念变迁[J].商业时代,2007.4.
[3]林日团.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评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2.
(上接第 45 页)雅,而且流露出才健气雄的“期男意识”。第五十五
1.3 措辞问题。中式英语在措辞问题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将汉语生硬的翻译为说话者认为对等的英语。最典型的有“Pe-
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
等等。如今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出现很多中英文对照的广告或是标
语,体现出的此类问题层出不穷,让人啼笑皆非。还有在日常对话
如:(1)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A:to accelerate thepace ofeconomicre-
formB: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 事实上,动词“accelerate”本身
具有“increase thepace of”的含义,所以 A 句中“the pace of”的出现
回她径直说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
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3)千方百计利用他人为自己带来
好处;彬彬有礼的外表藏着计谋。第五十五回写她在处理舅舅赵
碑,进而有利于他们在人才市场上抢夺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总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
革的深入,社会对就业指导的要求将逐步提高,这就迫切要求建设
实际指导意义的、科学编制的课程体系。不仅仅是高校的教师,社
会各界也应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并深入到这门课程的
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受到中文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英语表达方式。
虽然中式英语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语法错误和不规范,但它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文化和社交等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特点。
一、语法特点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文语序的影响。
中文的语言结构为主谓宾,而英语的语言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
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把宾语放在主语之前,这就导致了语法上的错误。
比如,“I to the store go”(我去商店),“He to the airport go”(他去机场)等等。
这种语法错误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Chinglish”(中式英语)。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时态、语态和代词等。
例如,“I have been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已经去过北京了)应该改为“I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去了北京);“The book was wrote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应该改为“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二、词汇特点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由于中文语言中有很多词语是没有英文对应的,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直接使用中文词语,或者是把中文词语翻译成英文,导致了一些奇怪的翻译。
例如,“电脑”被翻译成“电脑”(电子计算机),“开会”被翻译成“开会”(hold a meeting),“拜拜”被翻译成“拜拜”(bye-bye)等等。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词汇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词汇、词性和词序等。
例如,“I have a very big face”(我有一个非常大的脸)应该改为“I have a very round face”(我有一个非常圆的脸);“I am very exciting to see you”(我很兴奋见到你)应该改为“I am very excited to see you”(我很激动见到你)。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2、语法层面
中式英语的语法层面也有其独特之处。使用者往往采用中文的语法结构,同 时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韵律感。例如,中文习惯在句末使用动词,而在英语中则 是动词在句首,这种语序的差异导致了中式英语在语法上的特点。此外,中式英 语还倾向于使用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语义层面
感谢观看Biblioteka 然而,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发 展。它不仅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中国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表达 方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式英语是一种具有显著特点的语言现象,其演变过程受到历史、 文化和语言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中式英语在语法、词汇和语义方面存在 一些不规范之处,但它也反映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全球化的不断 深入和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式英语可能会逐渐演化并融入全球文化之中。然而, 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仍值得我们去和学习,它不仅是中英交 流的产物,更是中国人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在语义方面,中式英语也有其特色。使用者常常采用一些具有中文特色的表 达方式,以形象化的方式传达意义。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在英语中译为“One monk fetching water to drink, two monks sharing the task”,这种以形补形的表达方式使得语义更加直观易懂。此外,中式英语 在表达上更注重意境的传达,而非单纯的语言规范。
一、中式英语的特点
1、词汇层面
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使用者常常采用一些常用的英 语词汇,然而在组合和表达上却呈现出中文的习惯。例如,将“好好学习,天天 向上”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虽然这种表达在英语中并不规 范,但却生动地传达了原意。其次,中式英语的创新表达方式也是其特点之一, 如将“好久不见”译成“long time no see”,这类创新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英语 中并不常见,但却很好地传达了中文的含义。
chinglish特点
chinglish特点Chinglish,即中式英语,是指由中国人使用英语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现象一般是由于中文思维及语法习惯等因素导致的。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Chinglish 的特点。
一、字面翻译字面翻译指的是将中文原意翻译为英文句子,而不意译。
这是由于中文与英文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所导致的。
例如“开会”直译为“open meeting”。
在英语中,其正确表达应该是“hold a meeting”或“have a meeting”。
二、错用英语词汇许多中国人在接触英语时,会试图吧自己的中文词汇照应到英语上,结果导致使用不正确的词汇。
例如,中国人会把“困难”翻译成“difficulty”,实际上,英语中的“difficulty”更准确地表达了“难度”。
再例如,中文中用汉字“冷”或“热”来形容天气的冷热程度,而英语中却要使用单词“cold”或“hot”。
三、语法错误另一种常见的Chinglish现象是使用错误的语法结构。
例如,中国人往往会使用中文的倒装形式,如“看电视我喜欢”,但在英语中应该是“I like watchingtelevision”。
此外,中国人也容易混淆英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happy”在英语中是形容词,而“happen”是动词。
四、语言表达的夸张中文中有许多用词表达比较夸张,而在英语中不适用。
例如,中文中的“无比惊艳”在英语中通常使用“She looks great.”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夸张了表述,而且也导致含义模糊。
五、未显式的上下文信息在中文中,人们往往会通过上下文信息来推测一些含义。
而在英语中,由于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不同,这种推测很容易导致误解。
例如,中文中说“他有些厚脸皮”,这里的“有些”是贬义的,而使用英语翻译就需要明确表达出来,如果使用“a little”,就有可能被理解成褒义。
综上所述,Chinglish有其令人困惑的地方,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辨
译) 华夏文 明 、 中 国社 会 及 汉 语 言 时 被 拓 展 了的 那 部 分 英 语 ” I 4 1 。 二 . 何 谓 “中 式 英 语 ”
( C h i n g l i s h )
一
.
何谓 “ 中国英语 ” ( C h i n a
E n g l i s h )
一
英 语 ,是 英 语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主 要 障碍 。中式英语 往往对 于英语 国 家 的 人 来 说 不 可 理 解 或 不 可 接 受 ,阻 碍 交 际 的发 展 。P i n k h a m 将 “ 中式 英 语 ” 定 义为 : “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英 语 ” 【 ; 邓 炎 昌, 刘 润 清 认 为 它是 “ 受 汉 语 的 干 扰 或 影 响 而 产 生 的语言” 嘲 ; 李 文 中认 为 它 是 “ 硬 搬 汉 语 句 法 和词 汇 而 出 现 的汉 语 式畸形英语 ” 【 7 1 。 在 我 们 的 日常 生 活 中 , 常 常 会 遇到 中式英语 给我 们造成 的交 流 困扰 : “眼 红 ” 翻 译 成 “ r e d e y e ” “ 给 他 点 颜 色 看 看 ” 翻译 成
学 教 育
汉 英 翻译 过 程中 的 “ 中 国 英 语’ ’ 与 “ 中 式英 语 " 之辨
圃 陈 巧玲
内容摘要 :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作为一种 国际性语言 , 其在全球化 的过程 中也发生 了特殊的本土化 。中
国作 为 开 展 英语 学 习和 研 究 的 大 国 , 英 语 学 习 已然 成 为 中 国 改革 开放 、 社 会 发 展 的 必 要条 件 之 一。然 而 , 在 推 广 英语学 习的过程 中, 由于 受到本土语言汉语的影响 , 出现 了极具 中国特色 的英语 , 即“ 中国英语 ” 和“ 中式英语” 。 本文主要探讨 在汉英翻译过程 中, 译者应 区别“ 中国英语 ” 和“ 中式英语” 的异 同, 应使 用规范英语来翻译 中国文
中国英语的特点及与中式英语的区别3)
中国英语的特点及与中式英语的区别(3)(6) 词类未转换:“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The strength,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 可改译为A strong, 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中式英语应予避免,而中国英语若应用得当,它能更忠实地反映原文;尤其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或现象方面,它有独特的作用。
《红楼梦》(杨宪益夫妇译)等一批成功的英文译作,在用英语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上是杰出的代表。
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外语,从而使外语受汉语的影响不断加深。
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有一千多条(1 189个),说明英语在不断吸收着汉语。
英语中已使用从中文借用的词汇、短语,数量种类之大,居于英语中借用词的第十一位。
受汉语影响的“汉化英语”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
正如罗运芝所指出“中国英语的语法比美国英语语法更趋灵活、自由。
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已呈现了不可阻挡的趋势”[5]。
五、中国英语的启示在教学方面,“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目标,也是我国英语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而,教材选题应该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中国特色的文章。
汪榕培(1991)提出给中国学生编的英语教材不应该走极端,一段时期全部是中国政治内容,一段时间全是洋货,还是兼顾一点好。
课文可以是简写的英语国家的作品(大学当然可以直接选用原文),但多少也应该有一点中国背景的文章,以增加课本的实用性。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精品文档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第一章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界定1.1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等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等方法传入国际英语世界。
具有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谢之君[1]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
1.2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不了解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易产生语言失误和信息差,引起英语国家人的尴尬或者令人贻笑大方。
例如中国人习惯说“去哪?”。
翻译过来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但在西方,“Where are you going?”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这种句式虽没有语法错误,却不合英语文化习惯,也可纳入中式英语之列,统称为Chinglish。
1.3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中式英语一般是对个体的语言特征而言;中国英语是对群体语言特征而言。
前者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处于不断自我修正之中,以便习得规范的英语;后者至少在句法文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其发展变化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相适应的[3]。
中式英语是因学习者本身英语水平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点,出于无奈而瞎编的汉语式英语,是典型的负迁移。
而中国英语是为了表达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不同看法或是独到看法,有意识、有目的地、规范地“借用各种”汉式说法。
二者都是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具有中国特点,但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其构成和适用范围远比中式英语丰富和广泛,对英语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对外宣传的进一步扩大而增强;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现象,其构成和适用范围不稳定也不广泛,在对外交际和文化交流中起阻碍作用,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化,这种畸形语言会日趋减少直至消亡。
第二章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形成及表现2.1中国英语的形成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几点区别-精选文档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几点区别英语在过去的50年里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据1995年3月23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统计,大约有14亿人居住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里,把英语作为母语或接近母语的人数至少在12亿和15亿人之间。
英语在快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广泛的本土化。
长期以来,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成为了语言学家讨论的重点话题,而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外交活动中也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日益增加,国际交流也日益频繁。
因此,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一、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不同定义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英语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见解,李文中提出“中国英语” 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可以用来表达中国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特有事物,不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多种手段进行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篇章。
汪榕培教授于1991年提出“中国英语” 是中国人在中国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1999 年贾冠杰和项明友对汪榕培的“中国英语” 的定义给予了修正和补充,他们认为“中国英语”是中文使用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以标准英语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并且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因为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它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中介语现象。
根据这二者的定义,中国英语可同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和巴基斯坦英语等一样跻身世界英语之列,应该适当进行鼓励、合理提倡;而中式英语与人们通常的评价相对一致,是文法不通的英语,必须加以修正、改善提高。
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从总体上看,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当母语的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时,常会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差异巨大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为依仗,则会出现负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之路上的语言变体--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相关问题研究
英语教学之路上的语言变体--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相关问题研究王维纳【摘要】中式英语是一种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所致;而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主要特征及区别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法和句法三个方面。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比中英句式、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差异,归纳总结后帮助学习者避免出现中式英语,规范使用标准英语;还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国英语,不“崇洋媚外”,注重国外风俗文化,还要提高学习者的中国文化素养。
%Chinglish is the malformed, hybrid form that shows the interference or influence of Chinese on English learners,while Chinese English is normative but with typical Chinese cultural features gener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Chinese.These two are dif-ferent in pronunciation, morphology, and syntax.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ha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s,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elp learners a-void Chinglish.Moreover, teachers should help learners establish right 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 English, re-specting and learning foreign culture but not worshiping things foreign and fawning on foreign countries, and pro-mote Chinese learners'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wareness.【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式英语;中国英语【作者】王维纳【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2英语教学之路上的语言变体——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相关问题研究王维纳(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中式英语是一种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所致;而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