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作物主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尽量不要伤根。 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 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3、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95%恶霉灵(绿亨一号)3000倍 喷雾,25%适乐时400倍浸种。
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主要危害叶片、茎杆、穗部。可分为苗 瘟、叶瘟、节瘟、穗茎瘟、谷粒瘟。 病症 苗瘟: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 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叶温:整个生育期都发生。慢性病斑 开始叶上产 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褐色的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 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 形成不规则大斑。急性病斑 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发生条件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 病情扩展迅速。 防治方法 苗期瘟病 用75%的三环唑2~3g对水3kg均匀浇在苗床上。 叶温穗茎瘟 40%稻瘟灵(富士一号〉每亩用药60~80ml喷雾。
棉花发芽出苗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二化螟抗低温能力较强,但最适宜温度为16—26℃,
相对湿度80—90%。温度超过35 ℃ ,对其有抑制作用,同时连续暴 雨,特别是化蛹期间遇暴雨深水可使虫蛹大量死亡。
2020/3/15
(一)二化螟
1、形态特征 成虫
雌蛾前翅灰黄色,近 长方形,外缘具小黑点个; 后翅白色。雄蛾前翅中央 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 个,腹部瘦圆筒形。
湖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 发生与防治技术讲座
农业部《2006年全国水稻病虫防治预案》
水稻是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重大病虫常年发生面积12~13亿亩次, 严重发生时,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因此抓好水稻重大病虫防 治事关粮食安全全局和社会稳定。 预计今年水稻病虫发生面积16亿亩次左右,以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和 流行性病害为主,略重于2005年。呈偏重发生态势。 水稻虫害:稻螟虫预计发生面积5.6亿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大发 生。稻纵卷叶螟发生2.94亿亩在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和晚稻降大发生。 稻飞虱发生2.75亿亩次,在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降大发生。 水稻病害:预计纹枯病发生3.2亿亩次,在华南、江南、长江流域偏 重发生。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 发生面积将扩大和区域性爆发。
14
(一)二化螟
2、为害症状
枯鞘、枯心 枯孕穗、白穗 半枯穗、虫伤株
(一)二化螟
枯心苗
2020/3/15
17
(一)二化螟
3、调Biblioteka Baidu方法
(1)越冬基数调查
(一)二化螟
3、调查方法
(2)发育进度调查
(一)二化螟
4、防治方法
(一)消灭越冬虫源 (二)栽培治螟
1、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 2、深水灌溉,杀死大量蚁螟和虫蛹; 3、夏收灭茬,降低虫源基数。
形态特征 成蛾 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黄色, 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雄蛾体长13— 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个,腹部瘦圆筒形。 卵长1.2mm,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mm,宽3mm, 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 。蛹长10—13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幼虫 一般6龄,老熟时体长20~30毫米,头淡褐色,体灰白色,背面有五条紫褐色 纵线.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品种 生物防治 用松毛虫赤眼蜂 澳洲赤眼蜂每亩放1~2万头 化学防治 用48%的乐斯本60ml加2.5%功夫30ml喷雾 31%的三
拂60ml喷雾
稻纵卷叶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 (一)为害特点 幼虫在分蘖、孕穗 和抽穗期为害叶片, 将稻叶纵卷,形成 白色条斑,严重的 稻叶一片枯白。
棉花栽培技术及生育介绍
(一)生育期 棉花从出苗到吐絮所需的天数,称生育期。
(二)生育期分类 1、播种出苗期:播种~出苗,约需10~15天; 2、苗期:出苗~现蕾,约需40~45天; 3、蕾期:现蕾~开花,约需25~30天; 4、花铃期:开花~吐絮,约需50~60天; 5、吐絮期:吐絮~收花,30~70天不等;
四、小麦病虫害
主要包括: 小麦锈病(条锈、叶锈、杆锈) 小麦赤霉病 小麦纹枯病 小麦蚜虫等
(一)水稻螟虫(二化螟)
学名 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分布在我国南
方、北方各稻区 寄主 水稻、玉米、甘蔗、粟、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紫云英等
暴发性:稻飞虱的迁入量大,迁入次数多,加上食料充足,使其繁
殖速度快,极易暴发成灾。
隐蔽性:因飞虱孵化后若虫虫体小,前期危害不易察觉,极易错过
最佳防治时期而造成危害。
环境条件:褐飞虱喜中温高湿,平均气温26—28 ℃, 相对湿度
80—90%时发生最为有利。相对湿度20%以下温度30 ℃ 以上不利发 生。
10
2020/3/15
11
2020/3/15
(一)二化螟

扁椭圆形,卵块排成 鱼鳞状,初产时乳白色然后变 为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将孵 化时灰黑色。
12
(一)二化螟
幼虫
体背有5条褐色纵 线,腹面灰白色。
2020/3/15
13
2020/3/15
(一)二化螟

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 褐色,以4龄以上幼虫在稻 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 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 冬。
(二)三化螟
1、形态特征
成虫
雌蛾体长前翅淡黄 色,近中央处有一明显黑 点。雄蛾前翅灰褐色,在 外缘处可见7个小黑点。
2020/3/15
29
2020/3/15
(二)三化螟

卵产在稻叶上,卵粒 排列成块状,上面盖有棕
色 绒毛,象半粒发霉的黄豆。 每雌产2—3个卵块。
30
(二)三化螟
幼虫
初孵幼虫头黑色, 体灰黑色,蜕4次皮 后,发育成老熟幼虫。 体色也由灰黑色逐渐 转变为黄白色至黄绿 色。
稻飞虱综合防治措施
调查了解虫情。要及时了解飞虱的迁入和田间虫量变化情况,做
到心中有数,以免贻误战机,这是搞好飞虱防治的基础。
加强水肥管理。一是不能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增强水稻的
抗虫能力;二是不能长期灌深水,要以湿润管理为主,增加稻田通风 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造成不利飞虱的生存环境。
适时喷药防治。当田间百蔸虫量达1500头时开始用药防治。药剂
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的虫态区别
二化螟
三化螟
大螟
二化螟和三化螟都属鳞翅目,螟蛾科。而大螟属鳞翅目,夜蛾科。
二化螟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在水稻螟虫的防治上农业防治可以说是最有效,最彻底
的防治方法。秋收时,大力提倡齐泥割稻,冬种时,要精耕细作,将 稻蔸深埋于土中,使其失去生存环境,再是在春耕时期稻田耕整前, 螟虫化蛹期灌水泡田3—5天,可使大量虫蛹窒息死亡,可起到事半功 倍的作用。
物理防治:根据水稻螟虫有趋光性这一特性,大力推广以频振式杀
虫灯为主的灯光诱蛾,就是在螟虫羽化期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 减轻危害。
生物化学防治:要做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达到综合治理
的目的,在螟虫发生的前期即1—2代期,由于其虫源基数相对较低, 在防治上尽量选用如Bt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或以单剂化学农药为主。 在螟虫发生后期,由于基数高,抗性强,可选用锐劲特、锐劲特+功 夫,乐斯本+功夫、等药剂。亩用水量要求在30公斤以上。
真菌病害的种类
高等真菌 低等真菌 病原体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二、棉花病虫害
主要包括: 棉花蚜虫(苗蚜、伏蚜、秋蚜) 棉盲蝽蟓 棉花红蜘蛛 棉花棉铃虫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红铃虫 棉花苗病(炭疽病、立枯病、疫病、角斑病等) 棉花枯、黄萎病等
三、油菜病虫害
主要包括: 油菜菌核病 蚜虫等
可选用25%阿克泰、70%艾美乐或乐斯本系列农药。在田间虫量很高 时也可用敌敌畏进行熏蒸,及时降低基数。
兑足水量。要求每亩喷雾量不能少于60公斤,以喷施水稻中、下部
为主。




















(三)稻纵卷叶螟
学名: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s Guenee 寄主:水稻、杂草和其它禾本科植物,玉米、小麦和甘蔗偶尔也受害。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9毫米翅展18毫米,全体灰黄色。静止时两翅
水稻病害
水稻苗期病害:绵腐病 立枯病 水稻叶部病害:稻瘟病 胡麻斑病 条叶枯病 叶黑粉病 云形 病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 干尖线虫病 叶鞘和茎叶病害:纹枯病 恶苗病 叶鞘腐败病 细菌基腐病 谷粒和穗部病害:稻曲病 稻粒黑粉病
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苗期发病病苗比键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 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全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 或白色霉粉状物。 发病条件:带菌种子或病稻草是该病的初浸染体。土温30~35度时宜 发病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抗病品种。
重点防治区域:水稻螟虫主要在安徽、江苏、上海、湖南、江西、湖 北江汉平原、鄂北,稻飞虱危害在江西以西、湘北、湖北江汉平原及 鄂东,纹枯病在整个长江流域将大发生。
一、水稻病虫害
主要包括: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 水稻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
灰飞虱等) 水稻稻纵卷叶螟 水稻纹枯病 稻瘟病 水稻后期综合症(稻粒黑粉病 稻曲病)
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区别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灰飞虱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
稻迁飞性:飞虱的迁飞规律一般在每年春、夏季,随着西南暧湿气
流和副热带高压不断西伸北上,从终年繁殖区由南向北逐步迁飞,而 在迁入地的天气主要有锋面和副高两种天气,使其大量降落,开始繁 殖危害。入秋后又随东北气流由北向南逐步回迁,我市常年都有南迁 虫源,又有北方的回迁虫源。
展成锐角三角形,雄蛾体小于雌蛾,雄蛾前翅中横线有一簇暗褐色毛。 卵圆形,常以3-5粒成鳞状排叠成卵块。水稻上部稻叶 卵量多于下部。 幼虫老熟幼虫体棕红色,头褐色,体长20-25mm,头2mm。蛹:幼 虫在稻纵基部的叶苞内或叶鞘内化蛹。蛹随发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
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特点
发生量大:近些年由于气候不稳定,台风和暴雨时常发生。促使迁
2020/3/15
31
2020/3/15
32
褐飞虱 中华稻蝗 白背飞虱
、灰飞虱 稻瘿蚊成虫
蝽稻绿
稻田棉铃虫
(二)水稻稻飞虱(褐飞虱)
学名:褐稻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寄主:水稻、稗草、千金子、紫马唐、狗牙根等。
形态特征:飞虱的生活史中包括三个阶段:成虫、若虫和卵。成虫又分长
翅型和短翅型,长翅型成虫体长4。5—5毫米,体背面淡褐色或暗褐色,腹面 黄褐色。短翅型成虫体长3。5—4毫米,体型粗大。前翅仅伸达第6腹节中央, 后翅仅现翅芽。其它与长翅型同。若虫,刚孵化的若虫白色,后来 变褐色。 1-2 龄无翅芽 ,3-5龄有翅芽。若虫期一般为13-15天。卵,约1毫米。刚产的 卵为乳白色,后为变成黄色。卵形如蕉状弯曲,常产于叶鞘的中肋组织内。 卵期约6天。
稻纵卷叶螟
• 1、成虫黄褐色,前、后翅外缘有黑 褐色宽边。
• 2、前翅前缘有3条黑褐色横线,中 横线短,不达后缘;后翅有黑褐色 横线2条。
• 3、雄虫停息时尾部向上翘起;雌虫 停息时尾部平直。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为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2.5%功夫 白色水乳剂30毫升+40%丙溴磷或2.5%功 夫水乳剂30毫升 +48%乐斯本乳油50毫升。
二化螟的发生特点
发生量大:由于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其茎杆粗壮,营
养丰富,对二化螟的发生极为有利,已由90年代的一代多发型转变为 3代多发型。
发生期长:因发生量大,发育不整齐,使得发生期拉长。
生 活 史:在我市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稻蔸、茭白等寄
主上越冬,第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开始化蛹、羽化,在早稻上 产卵危害。
飞性害虫大发生。22~28度雨日十天左右雨量100ml,相对湿度80%大 量害虫随着暴风和暴雨而落户受灾区。往往我们在田间没虫的的情况 三天就造成了满田都是虫的局面。所以做好提前防治是我们减少两迁 害虫的唯一途径。
危害习惯:稻纵卷叶螟喜爱夜晚活动,有明显生境选择习性,
趋嫩绿、趋密蔽、趋光、群集和取食花蜜的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