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的整理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三年级语文上册主要学习了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识字、识词、句子的基本结构等。

下面是我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和总结有所帮助。

1. 识字与识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应该能够熟练识别并书写。

在识字方面,要注意认读生字,积累更多的词汇量。

同时,还要学会使用词典,查找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和读音。

2. 古诗词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要能够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背诵部分优美的古诗词,可以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古文阅读在学习古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同时,还要学会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4. 汉字的书写书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级的学生要注意汉字的笔顺和结构,书写要规范工整。

可以通过临摹古诗词或者课文中的文字来提高书写水平。

5. 课文朗读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三年级的学生要通过朗读课文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可以结合表演和情感的表达,使朗读更加生动传神。

6. 课文理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内涵,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通过阅读理解题和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7. 语法基础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正确使用各种句型和语法成分。

可以通过做语法练习和写作来巩固语法知识。

以上就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认真总结和练习,提高语文水平,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加油!。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第一单元1、多音字(1)假:假装、假日(2)好:问好、好奇(3)发:发现、白发(4)晃:晃眼、摇晃(5)朝:朝向、朝霞2、学写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小儿垂钓》(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二)第二单元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强调话语)(3)话语分隔式“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注意不同方式里,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2、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3、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4、写人记事作文训练(通过事情反映人物性格)5、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三)第三单元1、古诗积累与翻译(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古诗理解《夜书所见》(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①梧叶、江、篱落②秋叶(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静寂、凄冷②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3)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⑦字斟句酌,“寒”“挑”传神(4)举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诗篇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易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时分秒一、基础知识点钟面特点时针最短、最粗、最慢分针比时针长,比时针细秒针最长、最细、最快1小格1大格1圈时针x1时12时分针1分5分60分秒针1秒5秒60秒2、关系公式:(进率是60)1时=60分=360秒1分=60秒3、认识不同钟表(1)电子表:(2)秒表4、单位之间的换算:(1)熟记公式(2)明确进率是60.(3)时间单位有:时、分、秒5、实际应用题:(1)从XX点到XX点,经过多长时间?(2)从XX点,经过XX分钟后,是几点?二、题型(一)基础知识填空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记住时间单位:时分秒。

注意:不多字不少字2、记住常见的时间事件,进行比较选择单位。

如:眨眼1秒,跳绳100下大约1分,散步1时。

(三)公式的考察1、比大小题:比较时间的长短2、计算题3、列算式时,记住先统一单位,再列算式。

(四)应用题1、题型:求经过时间,或者准确时间点。

2、计算过程:先看时间,再列算式,最后写答。

列算式注意:把8:05改写成8时5分,再写算式。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基础知识点1.加法的计算方法;(1)口算○1口算的文字表述:先算,再算,最后算。

○2口算的图示表述✱✱注意:A.实际口算时,以上过程都是在头脑中进行。

B.出现“先算,再算”的题目,要明白是在问口算中的哪一步,图式填空也是展现口算过程。

∆∆∆∆(2)笔算(竖式)○1列竖式格式要求:□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数位之间控制距离,不要太紧凑□3+-符号的位置:最高位左边横线上□4横线:尺子画直线,不要太短○2不进位加法竖式个位+个位,十位+十位,直接写得数○3进位加法竖式□1进位:相同数位相加≥10向前一位进1,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归纳总结,总结内容涵盖了此学期数学中所有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对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零、正整数、负整数、正负数、数轴2.数的大小、数的比较3.数的分解、数的组合4.数的进位、退位、添零二、加减法1. 加减法的含义及需要注意的事项2. 加减法的定义和性质3. 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倍数1. 倍数的概念及性质2. 自然数的倍数、偶数和奇数3. 判定数的倍数四、除法1. 除法的意义和定义2. 余数和商的概念及性质3. 除法的步骤和技巧五、约数1. 约数的概念及性质2. 约数和倍数的关系3. 判定数的约数4.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性质六、分数1. 分数的概念及性质2. 分数的简化、化归3. 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4. 分数的应用七、乘法1. 乘法的概念及性质2. 乘法的运算规律3. 小数的乘法八、图形1. 数学图形的种类及分类标准2. 常见图形的性质和属性3.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九、时间1. 时间的表示方式和单位2. 时间的加减法3. 时钟的构造和使用以上就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掌握,我们才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学习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和优先级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需要熟悉加减乘除符号和它们的优先级,同时要注意计算的顺序和方向。

特别是在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多步运算时,需要注意计算顺序和优先级,避免出现错误。

2. 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必备工具,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掌握其基本操作和实用技巧,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度。

三年级上册时间的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时间的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时间的知识点梳理
时间单位
- 秒(s)
- 分钟(min)
- 小时(h)
- 天(day)
- 周(week)
- 月(month)
- 年(year)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
- 一天有24小时
- 一小时有60分钟
- 一分钟有60秒
- 一周有7天
- 一年有12个月
- 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有31天、30天或28天
读写时间
- 用数字表示时间,如1点、3点、6点等
- 用整点和半点表示时间,如2点、4点半等
- 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如9点15分、11点40分等
- 用“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表示时间,如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8点等
时间的顺序和先后
- 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语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
- 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词语表示时间的顺序
- 用“年”、“月”、“日”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
时间的计算
- 计算时间的间隔,如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相隔的分钟数、小时数等
- 进行时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如计算某个时间点的前后几小时、前后几天等
时间的应用
- 使用时间来描述日常活动和安排
- 使用时间计算器或钟表来看时间
- 使用时间表来安排研究和生活的时间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时间相关的基本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1厘米=1010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1;1平方米=10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1平方厘米,1平方米=10100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1010克=1千克,1010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1、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所以,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因此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①进率是10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②进率是100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如:3吨=3000千克 5000千克=5吨1、笔算加、减法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估算的方法:结合实际,把题目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的数,再通过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三年级上册语文 必掌握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 必掌握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掌握的知识点一、基础语法知识1.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2.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3.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二、词汇1.词的构成:词根、前缀、后缀2.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义词3.词语搭配:搭配规范、常用搭配三、阅读理解1.理解课文:抓主题,推测信息2.朗读课文:正确使用声调,掌握停顿3.理解生字:掌握上下文信息猜测词义4.阅读习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四、写作表达1.书写规范:正确书写字母、标点符号2.语句表达:简单、通顺、连贯3.段落结构:段首缩进、首句首字母大写、标点规范4.写作习惯:勤于记录、勇于表达五、课外阅读1.丰富词汇:通过阅读积累新词2.提高表达:通过阅读学习表达技巧3.拓展视野: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增长见识4.培养兴趣:通过阅读发现乐趣,培养爱好六、写话能力1.故事写作:清晰的起承转合,生动的语言描写2.记叙文写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描写3.描写的技巧:事物的外貌、动作、情感、环境七、词语运用1.造句:熟练使用生词造句2.语法运用:正确使用各类词语,丰富句子表达3.情景运用:根据不同情景运用词语表达八、作文能力1.作文格式:标题、开头、结尾、段落2.作文主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写作3.作文结构:逻辑清晰,观点鲜明以上是三年级上册语文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当然掌握的多少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掌握情况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单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单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单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三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的必背知识点可能会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份可能的总结:
古诗:
1.《所见》
2.《山行》
3.《赠刘景文》
4.《夜书所见》
课文:
1.《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
2.《听听,秋的声音》全文
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六自然段
4.《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五自然段
5.《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七、八自然段
6.《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十、十一自然段
7.《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全文
8.《不会叫的狗》第十三至十七自然段
日积月累:
1.语文园地一
2.语文园地二
3.语文园地三
4.语文园地四
5.语文园地五
6.语文园地六
7.语文园地七
8.语文园地八。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语文主要的知识点有拼音、词语、字、句子、诗歌、阅读、写作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拼音:
1.学习音标和拼读方法;
2.学习声母、韵母以及拼音组合的规律;
3.学习声调的运用;
4.学习简单的多音字并学会正确拼音。

二、词语:
1.学习认读常见的字词;
2.学习正确使用词语;
3.学习词义的理解和词形的变化;
4.学习词语的搭配和辨析。

三、字:
1.学习基本汉字的识别和书写;
2.学习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3.学习汉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
4.学习使用生字词进行识字。

四、句子:
1.学习认读基本的句子;
2.学习句子的组成和成分的分类;
3.学习句子的语法结构;
4.学习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和复合句等基本句型。

五、诗歌:
1.学习欣赏儿童诗歌和古代诗词;
2.学习背诵和朗读诗歌;
3.学习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4.学习创作简单的诗歌和歌谣。

六、阅读:
1.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找到关键信息和理清文章结构;
3.学习推断和预测故事情节;
4.学习对文章进行总结和评价。

七、写作:
1.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书写格式;
2.学习书写规范和工整;
3.学习写作简单的作文和描写;
4.学习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三年级上语文主要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重点可打印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重点可打印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重点随着学生芳龄的增长,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内容逐渐加深,涉及到词语、句子、篇章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就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重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词语知识1. 词的概念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可以独立运用,并且有意义。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词的基本概念,了解词的构成和功能。

2. 词的分类在三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学会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不同词性的词语,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3. 词语的意思辨析学生需要学会用语境推测词语的意思,能够运用词语辨析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4. 词语的拼写在三年级上册,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语的拼写,包括单字词、多音字、多音多义字等。

二、句子知识1. 句子的概念学生需要了解句子的基本概念,明确句子的特点,如有主谓、表达完整意思等。

2. 句子的成分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了解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3. 句子的类型学生需要学会区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不同类型的句子,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4. 句子的连词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和”、“与”、“或”、“但”等连词,使句子更加连贯、严谨。

三、篇章知识1. 段落的概念学生需要了解段落的概念,明确段落的作用和结构,掌握段落的首句、承接句和结尾句。

2. 段落的分类学生在三年级上册需要学会区分描写性段落、叙事性段落、议论性段落等不同类型的段落。

3. 段落的连接学生需要学会使用一些过渡词语,使段落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内容更加连贯。

4. 篇章的整体结构在语文课上,学生需要学会阅读篇章,了解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掌握整体把握篇章的方法。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以上是重点知识,老师可以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成长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加强练习,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三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最全整理)1. 单词和词组- 数字1-20: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 颜色:red, blue, yellow, green, orange, purple, black, white.- 家庭成员: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uncle, aunt.- 月份: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学科:math, English, science, music, art, PE.- 动物:cat, dog, rabbit, mouse, bird, fish, turtle, monkey, panda.- 水果:apple, banana, orange, strawberry, cherry, pineapple, watermelon, grape.- 城市和国家:Beijing, Shanghai, London, New York, Paris, Sydney, China, America, England, Australia.2. 问候和介绍- 问候语:hello, hi,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自我介绍:My name is [your name]. I am [age] years old. I am from [city/country].3. 日常用语- 感谢:thank you, thanks.- 对不起:sorry, excuse me.- 请:please.- 是的:yes.- 不是:no.- 再见:goodbye, bye.- 祝你好运:good luck.4. 句型和表达方式- 问句: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What color is it? Do you like [something]?- 回答:My name is [name]. I am [age] years old. I am from [city/country]. It is [color]. Yes, I like [something].5. 重要语法知识- 人称代词:I, you, he, she, it, we, they.- 名词单复数:singular, plural.- 介词:in, on, at, under, behind, next to.- 形容词:big, small, tall, short, happy, sad, funny, serious.以上是三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做阅读题不要急着去做题。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考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

下面是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

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

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

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 粗(cū)壮 荒(huāng)野 照例(lì) 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背诵(sòng) 挨(ái)打二、易写错的字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 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在 粗壮 穿戴 校园 敬爱 国旗 敬礼 铜钟 教室 树枝 这些 好奇 招引 古老 枝干 影子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处罚 放假 互相 所有 能够 猜想 扬起 双臂 四、多音字教⎩⎪⎨⎪⎧(ji ào)教室( ji āo)教书 好⎩⎪⎨⎪⎧(h ǎo)好听( h ào)好奇 觉⎩⎪⎨⎪⎧(ju é)觉得( ji ào)睡觉 假⎩⎪⎨⎪⎧(ji ǎ)假话( ji à)放假背⎩⎪⎨⎪⎧( b èi)背诵( b ēi)背负圈⎩⎪⎨⎪⎧( qu ān)圆圈( ju àn)羊圈五、形近字⎩⎪⎨⎪⎧汉(汉字)叹(叹气) ⎩⎪⎨⎪⎧服(服装)朋(朋友) ⎩⎪⎨⎪⎧静(安静)净(干净) ⎩⎪⎨⎪⎧粗(粗心)姐(姐姐)⎩⎪⎨⎪⎧落(落下)洛(洛阳)⎩⎪⎨⎪⎧狂(狂欢)犯(犯人)⎩⎪⎨⎪⎧猜(猜出)清(清水) ⎩⎪⎨⎪⎧扬(表扬)杨(杨树) ⎩⎪⎨⎪⎧避(避开)臂(双臂) 六、近义词鲜艳—艳丽 好奇—新奇 打扮—装扮 洁白—雪白 安静—宁静 轰响—轰鸣 狂欢—狂喜 突然—忽然 觉得—感觉 流利—流畅 详细—详尽 认真—仔细 清楚—明白 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七、反义词安静—热闹 招引—驱赶 洁白—乌黑 湿润—干燥 出来—进去 扬起—放下 主动—被动 认真—马虎 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八、词语搭配【动词搭配】 (打)招呼(朗读)课文 (跳)孔雀舞 (做)游戏(看)热闹(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站)墙角 (收起)戒尺【形容词搭配】 (敬爱)的老师 (可爱)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数量词搭配】一(条)小路 一(间)教室 一(所)小学 两(只)猴子 九、词语归类【ABB 式词语】一条条 一个个 【 AABB 式词语】急急忙忙 高高兴兴 【“ 一× 一×”式词语】一字不漏 一声不响 十、句子积累1. 拟人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三年级上语文重点归纳

三年级上语文重点归纳

三年级上语文重点归纳
摘要:
一、全文概述
二、三年级上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1.汉字书写规范
2.词汇积累与应用
3.语法结构与表达
4.阅读理解与分析
5.写作技巧与方法
正文:
一、汉字书写规范
1.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使字形美观、规范。

2.注意偏旁部首的搭配,使字义更加明确。

3.加强对常用汉字的认读和书写练习,提高汉字掌握水平。

二、词汇积累与应用
1.扩大词汇量,掌握同义词、反义词等基本词汇。

2.学会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词汇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组词、造句能力。

三、语法结构与表达
1.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和主谓补语等。

2.学会使用恰当的语气助词和标点符号,使表达更加准确。

3.培养学生的句式转换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四、阅读理解与分析
1.学会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

2.培养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鉴赏能力。

五、写作技巧与方法
1.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丰富写作素材。

2.学会运用想象和创意,提高写作的独特性。

3.掌握基本的写作结构和技巧,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生动。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重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拼音部分1音节的拼读掌握声母与韵母的准确拼读,能正确读出音节。

特别关注声母“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举例:正确拼读“jūn yún”(军云)、“qún zi”(裙子)、“xǔduō”(许多)等音节。

2轻声与儿化的辨识了解轻声和儿化音在词语中的变化,能正确读出带有轻声和儿化的词语。

举例:正确读出“爸爸”(bàba)、“桌子”(zhuōzi)等带有轻声和儿化的词语。

3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回顾整体认读音节,确保能准确、迅速地认出并读出。

举例:快速认出并读出“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un、yuan、ying”等整体认读音节。

二、汉字与词语1生字的识记与书写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注意区分形近字和多音字。

举例:正确书写“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等生字,并理解其含义。

区分形近字如“瓣”与“辩”,多音字如“发”的不同读音和用法。

2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课本中的词语,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在句子中。

特别关注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举例:积累并运用词语如“雪白、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校园、敬爱、国旗、敬礼、教室、朗读、安静、树枝、不粗不细、又唱又跳”等。

辨析近义词如“安静”与“宁静”,反义词如“雪白”与“乌黑”。

三、句子与段落1句子的完整性与通顺性能构建并理解完整的句子,确保句子的通顺性,避免出现语病。

举例:构建并理解完整的句子,如“小明在公园里放风筝。

”注意避免语病,如“小明风筝在公园里放。

”2句子的扩展与缩写掌握句子的扩展和缩写方法,能根据需要进行句子的变换。

举例:缩写句子“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可以变为“秋雨给银杏树黄色,叶子像扇子扇走炎热。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以下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的归纳汇总: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早晨(读作“chén”)放假(读作“jià”)二、易写错的字: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穿戴、校园、敬爱、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枝干、影子、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处罚、放假、互相、所有、能够、猜想、扬起、双臂。

四、多音字:教室(读作“jià”)教(读作“jiāo”)教书假(读作“jiǎ”)假话假(读作“jià”)放假好(读作“hǎo”)好听好(读作“hào”)好奇背诵(读作“bèi”)背(读作“bēi”)背负觉得(读作“jué”)觉(读作“jiào”)睡觉圈(读作“quān”)圈(读作“juàn”)羊圈五、形近字:汉(汉字)叹(叹气)粗(粗心)姐(姐姐)猜(猜出)清(清水)服(服装)朋(朋友)落(落下)XXX(洛阳)扬(表扬)XXX(杨树)静(安静)净(干净)狂(狂欢)犯(犯人)避(避开)臂(双臂)六、近义词:鲜艳—艳丽,好奇—新奇,打扮—装扮,洁白—雪白,安静—宁静,轰响—轰鸣,狂欢—狂喜,突然—忽然,觉得—感觉,流利—流畅,详细—详尽,认真—仔细,清楚—明白,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七、反义词:安静—热闹,招引—驱赶,洁白—乌黑,湿润—干燥,出来—进去,扬起—放下,主动—被动,认真—马虎,清楚—模糊,糊里糊涂—一清二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八、词语搭配:动词搭配】打招呼,走过荒野。

形容词搭配】敬爱的老师,粗壮的枝干。

3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3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3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以下是3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点梳理:
1. 识字与拼音:学习认识常用的汉字,并掌握基本的拼音知识。

2. 字词的认读与书写:学习识别和书写汉字,了解字、词的基本构成。

3. 汉字的基本笔画:学习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

4. 句子的基本结构:学习认识句子的主谓、宾语等基本成分,理解句子的基本组织结构。

5. 词的分类:学习认识形容词、副词、名词、动词等词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词的分类。

6. 句子的断句:学习理解句子的意思,掌握句子的断句规则。

7. 诗词鉴赏:学习欣赏和朗读简单的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8.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提高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9. 习作写作:通过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10. 修辞手法:学习认识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了
解其在文章中的应用。

11. 故事阅读: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理解
能力,同时了解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12. 成语故事:学习认识常用成语的意思,并了解成语背后的
故事。

13. 谚语歇后语:学习认识谚语和歇后语的意思,了解其中的
道理和智慧。

14. 古代传说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15. 讲述与讨论: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是3年级上册语文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定义:千以内的数:学生应能熟练地数出千以内的数,并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数的组成:了解每个三位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257由2个百、5个十和7个一组成。

性质:数的顺序:例如,567比500大,但比600小。

数的比较:能够直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例子:说出下一个数和前一个数:如果现在是325,那么下一个数是326,前一个数是324。

2. 加法和减法定义: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性质: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性质:a - b = a + (-b)。

例子:计算:237 + 459 = 696,696 - 459 = 237。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300元钱,又买了218元的玩具,你现在还有多少钱?3. 乘法和除法定义:乘法:表示重复加法的运算。

除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a。

乘法的结合律:(a ×b) × c = a ×(b ×c)。

乘法的分配律:a ×(b + c) = a × b + a ×c。

除法的性质:a ÷ b = c 表示a被b除,商为c。

例子:计算:3 × 4 = 12,12 ÷ 3 = 4。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6组小朋友,每组4人,总共有多少人?二、空间与图形1. 平面图形的认识定义: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圆形:所有点到中心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有些字容易被读错,需要特别注意,如“早晨”应该读作“zǎo chén”,“绒球花”应该读作“róng qiú huā”,“粗壮”应该读作“cū zhuàng”。

二、易写错的字有些字容易被写错,需要特别注意,如“晨”字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装”字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荒”字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三、会写词语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如“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校园”、“敬礼”、“铜钟”等。

四、多音字有些字有多种发音,需要注意区分,如“教室”可以读作“jiào shì”或“jiāo shì”,“假话”可以读作“jiǎ huà”或“jià huà”。

五、形近字有些字形状相似,需要注意区分,如“汉”和“叹”、“粗”和“姐”、“服”和“朋”等。

六、近义词有些词语意思相近,需要注意使用,如“鲜艳”和“艳丽”、“好奇”和“新奇”、“打扮”和“装扮”等。

七、反义词有些词语有相反的意思,需要注意使用,如“安静”和“热闹”、“招引”和“驱赶”、“认真”和“马虎”等。

八、词语搭配有些词语需要搭配使用,如“打招呼”、“朗读课文”、“跳孔雀舞”、“做游戏”、“收起戒尺”等。

九、词语归类有些词语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归类,如ABB式词语“一条条”、“一个个”,AABB式词语“急急忙忙”、“高高兴兴”。

1.一群花从不为人知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树枝在林中碰触,绿叶在狂风中响起,XXX作响。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诵,有什么用呢?3.下起雨来,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蝴蝶飞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

4.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克、千克、吨的认识1、质量单位从大到小有:吨、千克、克,(每相邻的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计量较重的物体(如大象、鲸鱼等的体重)或大宗物体(如车、船的载重)常用“吨”做单位。

计量一般的物体(如鸡、鸭、马、羊、熊猫等)动物的体重及日常生活中买卖东西的多少常用“千克”作单位。

计量一般较轻、较小的物品(如一个鸡蛋、苹果、梨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3、1T=1000kg 1kg=1000g .4、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 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5、重量的大小比较: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应用】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 kg。

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 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 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

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 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 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部分:数的计算(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最后再相加。

如:3×25,把25分成20和5,先算20×3=60,再算5×3=15,最后算60+15=75。

2、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先用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省略的0。

如:200×3,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两个0得600。

3、估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时候,要将两位数、三位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4、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把两位数、三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与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计算时注意两点: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2)加错进上来的数。

(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5、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的竖式计算:一位数可以与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对齐,最后再将未参加计算的0写在积的后面。

6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口诀: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不能作除数。

7、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可以把两位数拆成几十和几,分别除以除数,再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

如:84÷4,把84分成80和4,先算80÷4=20,再算4÷4=1,最后算20+1=21。

8、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先把两位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位数估成与它接近且方便计算的非整十数。

如68÷8≈()可以把68看作64,再用64÷8=8。

9、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十位上的数有余数,要将余数与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合起来接着计算。

10、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11、混合运算真有趣,运算顺序要牢记。

只有加减来混合,那就从左往右算。

只有乘除来混合,还是从左往右算。

加减乘除在一起,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要先算。

每算一步都检验,顺序千万不能乱。

12、一个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3、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的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4、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二)解决问题1、“乘加”的题型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2、“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积“的题型。

剩下的相片数=相片总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3、“两积求和”的题型。

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这类应用题要明白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4、生活实践题:解答这类题应先计算后比较。

(1)租车:师生共80人,大客车限乘客30人,面包车限乘客20人,租一辆大客车50元,租一辆面包车35元,怎样租车合算?(2)够不够问题:2名教师和31名学生参观海洋馆,用300元买门票够吗?成人票15元,儿童票8元。

注意:1、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2、一个来回=2次一趟=2次往返一次=2次3、(关于“大约)应用题: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三部分:辨认方向1、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东北和西南相对,东南和西北相对。

2、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西方和北方的中间是西北方,西方和南方的中间是西南方,东方和北方的中间是东北方,东方和南方的中间是东南方。

4、描述行走线路时,要先确定行走的方向,再描述地点。

从一个地点去另一个地点可能有不同的路线。

5、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

第四部分:年、月、日1、1年=12月,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一年有4个季度,一个季度3个月,第一季度是1、2、3月,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第二季度是4、5、6月,有91天;第三季度是7、8、9月,有92天;第四季度是10、11、12月,有92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大月有31天(大月是1、3、5、7、8、10、12月)。

小月有30天(小月是4、6、9、11月)。

3、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一般年份用后两位除以4;整百年份用前两位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4、(不跨天时间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跨天时间计算)经过时间=24-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5、把12时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第1圈(0—12时)去掉限制词语;第2圈(12—24时)去掉限制词语,同时加上12。

6、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12时计时法:第1圈(0—12时)添上限制词语;第2圈(12—24时)添上限制词语,同时减去12。

7、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第五部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任何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

2、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长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的2倍。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边长的4倍。

4、用篱笆围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菜地。

一面靠墙时:长靠墙时用的篱笆短,(篱笆的长度=周长-长);宽靠墙时用的篱笆长,(篱笆的长度=周长-宽);相邻两边靠墙时:篱笆的长度=长+宽。

5、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的宽。

第六部分: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一个分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短横线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上面的是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写分数的时候,分母写在分数线下面,分子写在分数线上面。

读分数的时候,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第七部分:解决问题1、余数的三种处理情况:(1)有25本课外读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组多少本,还剩多少本?【这类题目主要是漏写单位名称,以及答的书写不够规范,有的只答了半个。

】(2)1壶茶可以倒6杯。

25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这类题目同学们要理解为什么要加1】口诀:余数进一法(3)有一块花布长25米,做1套衣服用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这类题目同学们要理解为什么不要余数】口诀:余数退一法2、一枝铅笔8角,妈妈带了3元钱想买4枝够吗?【解决这类题目时,别忘记比较多少的过程,如:4×8=32(角) 32角>3元答:妈妈带了3元钱想买4枝是不够的。

】3、派车问题:数学书第9页。

【关键要学会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全部租人数多的,然后可以把人数多的辆数一辆一辆的少掉,算出相应的人数少的车的辆数。

】[本单元知识点]1、整百数除以一位数;2、商中间有0的除法;3、商末尾有0的除法;4、简单应用。

1[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2[记忆]商中间有0的除法。

(十位不够除时要商0)3[记忆]0乘任何数都等于0。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连除应用题]。

5[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6、记忆数量关系式: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解决两步连除问题:连除或先乘再除。

连除两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大。

□÷6=8……◇,◇最大是( 5 ),这时□里的数是( 1-5 )。

□÷◇=5……7,◇最小是( 8 ),这时□里的数是( 8-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