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结构
超分子结构与应用
超分子结构与应用超分子结构是一种由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构成的高阶组织结构。
它的形成通过不同的分子、原子组成的互相作用,包括静电作用、氢键作用、π-π作用、范德华力等。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它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多样性,可以在不同物理环境条件下实现不同的组织形态,具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前景。
超分子结构的形成超分子结构最基本的形成方式是分子间的静电作用。
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吸引在一起,即形成离子对。
例如,在溶液中,在带正电荷的离子周围,有带负电荷的离子聚集;在带负电荷的离子周围,有带正电荷的离子聚集。
这些离子聚集,就形成了超分子结构的基础。
除了静电作用,还有氢键作用。
水分子之间就是通过氢键作用相互作用的。
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氧原子比氢原子带有更多的电负性,因此,在这个分子中,氧原子的δ-电荷和两个氢原子的δ+电荷之间涌现出了一个氢键相互作用。
在很多分子中,也存在类似的氢键作用。
在超分子结构中,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相互作用,就是π-π相互作用。
在某些溶剂条件下,分子中π电子相互作用,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π-π堆积。
这种方式可以形成很多超分子结构,比如纤维素、DNA双链等。
超分子结构的应用由于超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可控性,因此在生物医学、纳米电子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新型药物大多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的生物活性往往与超分子结构有关。
通过调控药物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超分子结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另外,超分子结构对于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将电子元器件中的不同分子与超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可以构建出各种不同的器件,实现很多新颖的功能。
例如,在某些场合下,通过调控超分子结构可以大大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总之,超分子结构是一个研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领域,它的出现带动了很多领域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中,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不断探寻它的应用价值。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超分子结构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和发挥。
液晶中的超分子结构和性能研究
液晶中的超分子结构和性能研究一、引言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其在智能显示屏幕、电子书籍、计算机显示器等领域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在液晶领域的研究变得异常重要和前所未有的热门。
超分子化学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液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超分子结构是液晶活性部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液晶中发现的新的超分子结构引起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注意,该领域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液晶中超分子结构的研究和性能特点,并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液晶中的超分子结构液晶是由一些长分子构成的,只有在相应条件下才会在这些分子之间极密地排列起来。
这种排列方式不同于普通液体,因此被称为液晶。
对液晶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当时的科学家手工配制了各种表现出液晶特性的有机化合物。
最早的液晶分为两类:1.萘系列液晶,它们形成了较宽的透明温度区,因此称为“长液晶”。
2.多环芳香烃液晶,该类液晶只观察到狭窄的透明区,因此称为“短液晶”。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这些液晶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发展和推广。
由于新的化学物质的发现和分子结构的进一步了解,液晶中的复杂性使得科学家们更加重视其研究。
液晶中的超分子结构是液晶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自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液晶分子之间建立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他们通过调整分子之间的空间关系和使用各种工具来找到理想结构,并为设计和制造出性能卓越的液晶材料提供支持。
液晶中的超分子结构可以分为三类:侧链型液晶、主链型液晶和非晶型液晶。
1.侧链型液晶这种液晶材料是由长链分子和侧链分子组成的。
侧链是与长链分子相结合的一个侧面上的小分子。
在液晶中,长链分子排列成集束或柱状结构,侧链分子则朝向集束外侧。
如果侧链分子的一部分可以被电场排斥,那么液晶分子就会在电场的作用下重新排列。
这种排列会使侧链倾斜,形成各种各样的结构,如螺旋、臂型和锚定结构等等。
这种结构会影响液晶的外形和电学性能,液晶分子的应变性和响应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超分子自组装
三、超分子化学、分子组装、超分 子组装及自组装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除了在生命 科学、高分子改性等领域外,过去20年里,在超分子化学 中尤其占有重要地位。所谓超分子化学,正如Lehn在其诺 贝尔演讲中所述:“Supermolecular Chemistry may be defined as chemistry beyond the molecule.”。一般地讲, 超分子体系是由一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经过非共价键缔 合而成,它具有较高的结构复杂性。超分子化学的严格定 义必须包括分子识别、分子转变及分子易位过程。所以超 分子化学不仅包括化学、生物及物理问题,而且包括很多 技术问题。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内容与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两 亲化合物、液晶、分子器件、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等 有关,其中关于分子组装、超分子组装及自组装的讨论很 多。
五、综述
超分子自组装机理,不仅阐明了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且 对其他不规则大分子自组装具有指导作用。由于诸多的自然现象, 如血管、腔肠和植物茎杆都是由有机分子通过宏观自组装形成的, 研究成果对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超分子组装技术的研究自起步以来已取得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 研究成果。有理由相信,随着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超分子的各种奇异性质和功能必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将 在科技、生产、生活等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成为21世 纪有重大突破的领域。
目前文献中所报道的纳米团簇超分子化学组装方法可 分为两类: 一类是利用胶体的自组装特性使团簇组装成 胶态晶体,得到二维或三维的纳米团簇超晶格;另一类 是利用纳米团簇与组装模板之间的分子识别来完成纳米 团簇的组装。 1.胶态晶体法 众所周知,胶体具有自组装的特性,而纳米团簇又很 容易在溶剂中分散形成胶体溶液,因此,只要具备合适 这一自组装过程所需要的条件[4]是:(1) 硬球排斥, (2) 统一的粒径,(3) 粒子间的范德华力和(4)体系逐渐的 去稳定。其中条件(1)和(3)是纳米团簇胶体溶液体系本身 固有的性质,条件(2)主要通过纳米团簇制备条件的控制 和适当分离方法的应用来实现[5],因此实际上组装过 程中的可操作因素主要是胶体溶液体系稳定性的控制。
superstructure化学反应
超结构化学反应是指发生在超分子结构中的化学反应。
超分子结构是由分子之间非共价作用所形成的大分子体系,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
超结构化学反应是指在这种超分子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它在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超结构化学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选择性:超分子结构中的非共价作用使得超结构化学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分子或物质。
2. 低能耗:超结构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无需高温或高压条件,能耗低,有利于节能减排。
3. 高效性:超分子结构中的非共价作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使得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提高。
4. 可逆性:超结构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可以根据外界条件的改变实现反应的逆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超结构化学反应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 超结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材料的可控合成,制备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如在超分子模板法中,利用超分子结构的模板效应,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的纳米材料。
2. 超结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表面修饰和功能化,通过在超分子结构中引入特定的官能团,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赋予材料特定的性能,如在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中,利用超分子化学的原理,可以实现对表面官能团的选择性引入。
3. 超结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材料的催化改性,利用超分子结构中的催化活性位点,可以实现对材料的表面催化性能的调控,如在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中,利用超结构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催化效率和选择性。
超结构化学反应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 超结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生物材料的制备,通过在超分子结构中引入生物大分子,可以制备出仿生材料、生物传感材料等,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生物识别性。
2. 超结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生物分子的识别和检测,利用超分子结构中的分子识别作用,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效、选择性检测,如在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中,利用超结构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聚合物材料中的超分子结构
聚合物材料中的超分子结构聚合物材料是指由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医药领域、电子领域等。
聚合物的性能与结构密切相关,而超分子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构建理念,在聚合物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超分子结构的概念超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
与共价结构相比,超分子结构具有更为灵活的结构构建方式。
其中,氢键是较为常见的非共价作用力之一,能够在分子之间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
2. 聚合物中的超分子结构聚合物中的超分子结构是指基于聚合物材料自身性质所形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构,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材料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分子结构等途径进行控制。
其中,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是构建聚合物超分子结构的较为重要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方式。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方式,能够控制聚合物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3. 聚合物中的超分子结构的应用聚合物中的超分子结构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聚合物材料,如超分子聚合物、自组装聚合物、智能型超分子材料等,已经成为当前材料科学中的研究热点。
超分子聚合物是指通过调节聚合物材料分子结构、分子量等特征,组装形成具有特殊性质的超分子结构的一类聚合物材料。
与传统聚合物材料相比,超分子聚合物具有更高的结构可控性和物理化学性质可调性。
通过超分子聚合物的构建,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质的精确调控,例如实现自组装、非线性光学、电子和离子传输、仿生智能材料等。
自组装聚合物是指通过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自发形成具有不同形态或形貌的结构。
自组装聚合物结构可能是均一的周期性的晶体结构,也可能是无序的微观结构。
自组装聚合物可应用于生物材料、光电材料、催化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智能型超分子材料是指具有响应性能的一类超分子材料。
这类材料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如温度、光、电磁场、化学成分等),调控超分子结构的形成和解离。
智能型超分子材料可以应用于温敏材料、光响应材料、药物递送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分子结构
18 电子组态:离子的最外电子层有 18 个电子,外层电子组态。 18+2 电子组态:离子的次外电子层有 18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有 2 个电子
16
③ X— H· · · H— Y二氢键
比较下面等电子体系的熔点:
H3C— CH3 -181°C H3C— F -141°C H3N— BH3 +104°C
10
(1)静电作用 盐键: 正负离子 R-COO-····H3N+-R 离子-偶极子作用: 正负基团
偶极子-偶极子作用:
11
12
(2)氢键 常规氢键 X-H····Y X, Y = F, O, N, C, Cl; 非常规氢键 X-H···· X-H····M X-H····H-Y
13
非常规氢键
14
15
②、X— H…M氢键
M是一个富电子过渡金属原子,它具有充满的d轨道。特点: (1) 桥连的H原子以共价键和高电负性的X原子结合。 (2) 金属原子含有富电子,为后过渡元素,具有充满的d轨道。 (3) 和自由配体相比,它的1H NMR吸收峰移向低场,即化学 位移增大。
(4) 分子间的X— H…M相互作用的几何特征近似为直线。
9
3、分子间作用及其强度
在超分子化学中,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可 以区分的,根据他们不同的强弱程度、取向以及对距离和 角度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金属离子的配位键、氢键、
π-π堆积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
分子间作用强度分布由π-π堆积作用及氢键的弱到中等, 到金属离子配位键的强或非常强,这些作用力成为驱动超 分子自组装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过程中,基质和蛋白质受体的结合,酶反应中的锁钥关系,蛋白
客体分子超分子结构mof
客体分子超分子结构mofMOF是一种客体分子超分子结构,它是由金属离子或簇团与有机骨架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的晶体结构。
MOF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因此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MOF的全称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也被称为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
它由金属离子或簇团作为节点,通过有机配体连接而成。
配体可以是含有氮、氧、硫等原子的有机分子,通过与金属离子的配位键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
MOF的结构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或一维的。
MOF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具有高度的孔隙度和表面积。
MOF的孔隙结构可以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使其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
由于其孔隙结构可以容纳不同大小和性质的分子,MOF在气体分离、储氢、催化剂载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MOF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气相沉积法等。
制备MOF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并控制它们的配位方式和比例。
通过调节合成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MOF材料。
MOF具有可调控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改变金属离子、有机配体以及它们的配位方式来实现。
这使得MOF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例如,MOF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由于其高度的孔隙度和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此外,MOF还可以作为气体吸附剂用于气体分离和储存,由于其孔隙结构的可调性,可以选择性地吸附不同大小和性质的分子。
除了上述应用外,MOF还在环境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例如,MOF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水处理,通过其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位点,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此外,MOF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控释药物,由于其孔隙结构的可调性,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MOF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客体分子超分子结构。
超分子结构的奇异性
嘧啶并[4,5-d]嘧啶核苷的复杂的自组装超分子结构1.内容介绍超分子自组装是不仅是生物结构的化学根源之一,但也引起不同的工业领域的注意。
本文通过动态光散射,扫描电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共振和X-射线分析,研究嘧啶并[4,5-d]嘧啶核苷的复杂的花形的超分子结构的形成的机理。
一旦除去糖类的羟基,不同的花形上层结构可形成。
这些工作表明复杂的自组装确实可以通过单个分子的分层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达到。
如果与其他化学物质结合,通过单体的分子识别构建的奇异结构,表明在其他领域的潜能。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Janus-型嘧啶并[4,5-d]嘧啶核苷,它结合遗传密码字母-胞嘧啶、双齿腺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尿嘧啶核苷。
讨论:一些Janus-型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化合物1在不同溶液可以形成一个美丽的花形结构。
本文研究了花形核苷的超结构,包括在原子水平上的内相互作用、修改后的结构和它的分子识别性能如何影响超结构。
从DLS, NMR 和SEM 的实验结果表明一个两阶段的机制(从微球到一个完整的花形状态)花形超分子结构的各向异性生长。
DSC提供热力学参数,如双相过程。
因此,为形成这样复杂的形态,第一非特异性氢键一起抱紧单个分子形成核,成长为一个微球,一旦它们相互接近就开始识别过程。
为了形成特定的碱基对,糖基键周围的正确构象被要求,进一步影响糖的褶皱。
因此,所有羟基再次被重新排列在一个固定的空间方向,以形成能量有利复杂氢键网络,而使整个系统的微调形成支化花形超分子结构。
X-ray证明单晶的原子级别的相互作用包括复杂氢键介导的网络。
这些信息对理解所有的力和这种复杂的超分子结构的连通性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结构是在含水环境中的氢键系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水分子的竞争很难形成。
我们还进行了XRPD实验,这把在从花形的溶液状态中制备的粉末和单晶状态结构测出的实验图案与所计算出的图案相比较。
结果表明在快速冷却的花形溶液总采用相同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单晶状态。
π-π堆积构筑超分子结构概述
π-π堆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其在自组装超分子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π-π堆积是指芳香环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由于π电子的堆积而产生的。
π-π堆积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对分子的构象和电子结构均有重要影响。
1. π-π堆积的基本形式π-π堆积的基本形式是指相邻的芳香环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是由于π电子云之间的静电吸引力而产生的。
当两个芳香环之间的距离适当时,它们的π电子云会发生重叠,从而形成π-π堆积相互作用。
π-π堆积的形式有平行式和错位式两种。
2. π-π堆积在超分子结构中的应用π-π堆积在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酸和蛋白质分子中的芳香环之间会发生π-π堆积相互作用,从而稳定分子的空间结构。
在有机光电材料和超分子纳米材料的设计中,科学家们也广泛利用π-π堆积相互作用来构筑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结构。
这些超分子结构不仅在功能材料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还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3. π-π堆积的影响因素π-π堆积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π电子的数量和性质、芳香环的构象和取代基的位置等。
溶剂和温度对π-π堆积的强度也会产生影响。
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结构时,科学家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从而精确控制π-π堆积的强度和方向。
4. π-π堆积的研究方法研究π-π堆积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两种。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确定π-π堆积的几何结构和强度。
而理论计算方法则通过分子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等手段来揭示π-π堆积的微观机理和影响因素。
5. π-π堆积的未来发展随着超分子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π-π堆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科学家们将进一步探索π-π堆积在生物医药、光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寻找更加有效的π-π堆积调控策略,推动π-π堆积在超分子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开发。
在π-π堆积研究领域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技术突破和理论创新,相信π-π堆积将会在未来的超分子化学研究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物体内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生物体内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超分子结构是自然界中极为重要的结构形式,许多生命过程都依赖于生物分子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因此,研究生物体内的超分子结构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物体内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研究超分子结构的传统方法之一,通过束缚电子束将物质的内在结构投射到屏幕上,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图像。
在生物学研究中,TEM可以被用于对蛋白质、核酸、细胞膜等生物大分子的超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TEM在研究高分子生物分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例如,研究蛋白质聚集和协同作用,TEM可以观察到聚集体的形成以及不同聚集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但是,TEM使用条件苛刻,通常需要样品制备精细,样品必须非常薄而均匀,在制备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伪影影响,因此不可靠。
二、X射线晶体衍射(XRD)XRD是一种分析均质材料晶体结构的有效工具,X射线的波长与晶体结构的常长量相当,通过产生衍射图谱,可以推断晶体的结构。
在生物学中,常用于分析工艺纯的蛋白质晶体结构。
由于蛋白质分子晶体具有大量的强散射中心,XRD具有高精度。
研究重要蛋白质晶体结构、蛋白质高级拟态与对接等问题使用XRD的案例越来越多。
但是,制造均质材料晶体是制约XRD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物质晶体结构的研究需要单晶,因此限制了晶体衍射可以适用于哪些蛋白质体系。
三、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可直接探测分子内部结构的方法,可以在不破坏分子结构的情况下对分子进行精确的结构分析。
在生物体内研究超分子结构时,NMR主要应用于研究蛋白质、核酸、小分子化合物等有机分子的结构组成。
NMR以物质处于强者的磁场中的原子核的进动为基础,通过获得原子核的共振信号,进而获得物质的结构信息,这种方法在研究生物体无结构时是有效的。
但由于具有严格的样品制麻烦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使用NMR研究目标样品存在着一定难度。
四、超分辨荧光显微镜(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随着近年来生物分子的多元复杂性的不断增加,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出现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超分子结构是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涉及到具有分子性质的超大分子体系的组合和组装过程。
研究超分子结构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本文将分别从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两个方面介绍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在实验上,可以采用一系列方法来研究超分子结构。
其中比较重要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
X射线衍射超分子结构的物理特性使得它们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来研究。
X射线衍射实验需要用到X光源、单色器和探测器等设备。
通过将X射线源发射出的X射线照射到超分子结构上,观察探测器接收到的散射光线,可以得到超分子结构的衍射图,从而推断出其分子的排列方式。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技术是一种可以测定物质中各个原子种类、数量和它们的分子排列方式的手段。
超分子结构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来研究。
在NMR实验中,可以通过对样品中各个原子核的不同谱线进行解析,得出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的分子排列方式。
NMR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分析不同溶剂条件下的超分子结构,同时无需破坏样品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一种可以高分辨率地观察超分子结构的仪器。
通过STM实验,可以使用一个微小电子探头来在超分子结构表面扫描,然后利用探头周围的隧道电流来得到超分子结构表面的拓扑信息。
利用STM还可以对超分子结构的电学、光学等性质进行研究。
荧光光谱荧光光谱也可以用来研究超分子结构。
荧光光谱实验可以通过激发样品中的某一个电子来引发荧光现象,并对荧光产生的特有光谱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超分子结构的性质。
通过荧光光谱实验还可以发现超分子结构表面的局部环境和分子内的交互作用等信息。
理论方法在理论上,可以采用计算化学方法来研究超分子结构。
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和量子化学计算等。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基于物理学原理的计算化学方法,可用于模拟和预测超分子结构的行为和性质。
论无机化学中的超分子
论无机化学中的超分子无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规律。
而超分子化学,则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分子结构。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了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无机超分子化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它既可以为无机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为生物无机化学提供重要的指导。
一、超分子结构的形成无机超分子结构的形成通常是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等。
基于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超分子结构,包括聚集体、荧光探针、模拟酶等。
除了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来形成超分子结构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条件来实现超分子结构的形成。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等因素来控制反应的进行过程,从而获得不同类型的无机超分子结构。
二、超分子结构的应用无机超分子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应用方向包括:1、分子识别和分离。
超分子结构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可逆性,可以用来识别不同分子之间的差异,并且还可以用来进行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2、催化反应。
超分子结构中的活性位点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从而用于催化反应。
3、荧光探针。
一些无机超分子结构具有荧光性能,可以用于荧光探针的研究和应用。
4、光电材料。
无机超分子结构中的电荷转移和电子传递现象对于光电转换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超分子化学的未来发展随着新材料、新研究方法的不断涌现,无机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无机超分子化学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功能超分子结构的设计合成。
无机超分子结构可以通过改变化学成分、结构等方面来实现多功能性,从而扩展其应用范围。
2、超分子结构的自组装。
自组装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普遍适用的制备技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无机超分子结构的自组装具有重要意义。
超分子纳米结构的构建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超分子纳米结构的构建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超分子纳米结构是由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类高级纳米结构。
其结构和功能的可控性、高效性和多样性,使其在各种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催化反应领域是其中一个研究热点,超分子纳米结构的构建有助于掌握纳米级别下的反应体系和各种反应过程,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选择性。
本文就超分子纳米结构的构建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一、超分子纳米结构的构建超分子纳米结构的构建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息息相关。
超分子纳米结构的种类复杂多样,如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高分子微球、纳米多孔材料、纳米自组装、纳米金属颗粒等。
构建超分子纳米结构的目的通常在于利用诸如疏水-亲水作用、离子-静电相互作用等非共价键作用,使其具有可控自组装能力,从而构建出更为复杂、多功能的纳米结构,如表面密度更高、可固定功能分子等。
1.1 离子-静电作用构建超分子纳米结构离子-静电作用是用于构建超分子纳米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
利用金属离子与阳离子基团或阴离子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构建一系列大分子内部或在表面上交错排列的超分子结构,如门控纳米孔和离子选择性通道等。
离子-静电作用广泛应用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通过离子反应来实现有机分子与无机分子之间的结合,并获得更高的电荷密度和结构稳定性。
1.2 疏水-亲水作用构建超分子纳米结构疏水-亲水相互作用是超分子纳米结构构建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作用是根据溶液中的水分子与分子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选择地滌除溶剂来控制其自组装,并使表面相互作用成为疏水或亲水,产生使纳米结构自然形成的驱动力。
利用疏水-亲水作用,可实现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纳米粒子浸润相互作用,以及无机-有机混合物、嵌段共聚物等材料的自组装。
二、超分子纳米结构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催化反应是超分子纳米结构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超分子纳米结构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能够促进催化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下面探讨超分子纳米结构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生物超分子结构的形成与功能
生物超分子结构的形成与功能生物超分子结构是生物体内复杂有机分子的聚合体系,其中包括了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因此超分子结构研究成为了解生命本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生物超分子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功能。
一、生物超分子结构的形成生物超分子结构是由多种有机分子聚合形成的。
其中蛋白质是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蛋白质聚合体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原始多肽链的合成、折叠和聚集。
在蛋白质形成的过程中,多种分子参与其中,包括了ionic interactions、氢键成键、溶剂作用力、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力,形成了复杂的空间结构。
随着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和作用,细胞外基质是一种高度有机化合物的聚合物,它们与细胞膜组成一种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结构,是细胞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细胞外基质包含了一些蛋白质,例如胶原蛋白和基质蛋白,以及多糖,例如交联的胶原质,偏硫酸化异硫酸葡萄糖胺和水杨酸含量高的亲水基质酸性蛋白等。
二、生物超分子结构的功能生物超分子结构是生物机体中的基本分子结构,它们发挥着多种生物功能。
在这些功能中,蛋白质和核酸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了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
蛋白质能够通过一系列特异的相互作用力来形成特定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是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基础。
例如,在光学几乎活动的蛋白质的情况下,立体同质异构体可以吸收光谱变化,表明结构的变化。
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如催化、识别和运输。
核酸在遗传编码和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NA负责保存遗传信息,RNA 则是对DNA信号进行传递和解释。
这种信号的传递和解释必须通过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完成,其中包括了DNA和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三、结语生物超分子结构的形成和功能涉及了生命的本质和细胞信号传递与遗传表达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生物超分子结构进行的深入研究,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生命本质和疾病研究的理论基础。
超分子的特征
超分子的特征超分子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由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的大分子结构。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
超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超分子的特征,包括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等,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组成超分子由两个或更多的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化学键以外的其他弱相互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使得超分子可以在适当条件下被破坏和再组合。
超分子的组成分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2. 结构超分子的结构通常呈现出有序的、规则的排列方式。
DNA分子由两条互补链通过氢键相互结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蛋白质则通过氢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
超分子的结构具有层次性,从较小的结构单元组装而成的更大的结构单元,最后形成整个超分子体系。
3. 性质超分子体系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常常与组成超分子的分子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密切相关。
超分子可以表现出选择性、可逆性、自组装性等特点。
选择性指超分子对特定分子的识别和结合能力,这种选择性是通过分子间的互相适应实现的。
超分子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往往是可逆的,这使得超分子体系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进行破坏和再组合。
超分子自组装是指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自发地形成有序的结构。
总结回顾:通过对超分子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超分子作为一种组成复杂大分子结构的手段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超分子的组成由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而成,其结构呈现出有序的、规则的排列方式。
超分子具有选择性、可逆性和自组装性等特点,这些性质使得超分子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超分子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系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超分子的结构和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药物设计、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细胞膜的超分子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超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是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基础结构,它不仅是细胞与环境之间的重要交界面,同时也是细胞内外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关键通道。
细胞膜的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一直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细胞膜的组成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在其上的一系列膜蛋白组成的。
磷脂双分子层主要是由两层互相排列的磷脂分子构成,其中磷脂分子由亲水、亲油性质不同的磷酸与脂肪酸残基组合而成。
细胞膜上的膜蛋白有多种类型,包括通道蛋白、受体蛋白、转运蛋白和酶等。
不同的膜蛋白在细胞膜中的不同位置发挥不同的功能,形成了细胞膜的功能多样性。
细胞膜的超分子结构细胞膜的超分子结构是指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和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合关系,这种结构是高度有序的。
磷脂双分子层中的磷酸烯醇二酯与蛋白质分子中的羟基和氨基等极性官能团能够形成氢键,从而使磷脂与蛋白质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形成细胞膜的超分子结构。
此外,磷脂分子的疏水基团还能够与其他疏水性物质相互作用形成微区域,这种微区域被称为“脂质板块”,在细胞膜的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边界的形成细胞膜是细胞的表面边界,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外的环境被细胞膜分隔开来,从而形成了细胞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细胞膜的构成和超分子结构对于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2. 物质的运输细胞膜中的多种膜蛋白能够将物质跨越细胞膜,进出细胞。
这些膜蛋白包括通道蛋白、运载蛋白和ATPase等。
通道蛋白可以形成开放孔道,允许离子或小分子通过。
运载蛋白则可以结合物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搬运物质跨越细胞膜。
3. 信号传递细胞膜上的信号受体能够与外界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部。
这些信号受体包括离子通道、酶联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等,其结构与超分子组成对其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信号传递过程中,受体碰到物质或者信号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会被启动,导致各种细胞反应的产生。
超分子结构的设计与合成研究
超分子结构的设计与合成研究超分子结构是一种基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自组装体系,相比化学键构建的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逆性和适应性。
因此,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材料科学、能源储存和传输、生物医药等领域。
为了实现超分子结构的应用,需要进行超分子结构的设计与合成研究,本文将从超分子结构的概念、设计原则以及合成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超分子结构的概念及分类超分子结构是指由多个分子间作用力组装而成的结构,相比单独的分子来说,它具有更高的分子间交互性和有序性。
根据组装方式和结构形态的不同,可以将超分子结构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超分子结构有自组装膜、微胶束、大胶束、液晶、金属有机框架(MOF)等。
自组装膜是一种由分子自身间的相互作用力组装而成的薄膜。
微胶束和大胶束是由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子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微小球体和大球体。
液晶是一种由有机分子组成的向列相或层状相。
MOF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无定形材料,具有高孔隙率和表面积。
二、超分子结构的设计原则超分子结构的设计需要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和应用,其中主要涉及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π-π相互作用等。
在超分子结构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以及分子间空间的合理组合。
超分子结构的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子选择。
需要根据超分子结构的性质和应用需求,选择具有合适长度、结构、亲疏水性质、功能团等的分子进行组装。
2.相互作用力的选择。
不同的相互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需要根据选择的分子来选择相应的相互作用力进行组装。
3.结构规划。
根据所选分子和相互作用力,通过分子建模、分子对接等方式确定合适的结构和组合方式。
4.合理的溶剂选择和组装条件。
溶剂的选择和组装条件对超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质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和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三、超分子结构的合成策略超分子结构的合成策略涵盖了溶液相、气相和固相等不同的条件和方法。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
超分子结构是由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体系,其中包括了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力、π-π堆积等相互作用方式。
相比于共价化学键,非共价相互作用更为弱,因而超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也更为脆弱。
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弱的相互作用,超分子结构能够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可逆性,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超分子材料是指以超分子结构为基础构建的材料,它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如高度的可控性、可逆性、自组装性、自修复性、生物相容性等。
超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自组装、化学修饰、配位自组装等多种方式。
这些方法既可以利用分子自身的特性,也可以通过外加条件的调节来实现材料的构筑。
超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光电器件、传感器、药物输送、能源储存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超分子光电器件是近年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其基本结构是由光敏分子与导电高分子构成的复合材料,可以实现光电转换的作用。
此外,超分子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线等,这些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有望应用于催化、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
总的来说,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具有的高度可控性和可逆性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方法。
未来,超分子材料将会在许多领域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3-2
是一个大三环穴状受体, 正好
组装一个NH4+ ,其中四个N 原 子与NH4+ 的四个H形成 N−H…N 氢键,这是一种四面体
识别。 NH4+ 在组装后,其pKa
提高了6 个单位,这与酶的活性 中心很类似。这种受体如果预先 二质子化,可以组装H2O分子, 见图33-2 右。如果预先四质子 化,可以组装Cl−。因而它好似 一条变色龙,对介质的pH 有灵
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
超分子化学主要研究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 配 位键、亲水/疏水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而生成的分子聚集 体的组装、结构与功能。
3
4
5
6
7
荚醚
8
由分子到超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如由原子到分子和共价键的关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 非共价键
金属有机骨架MOF结构-最新领域
MOFs是孔状微晶固体,由 金属离子通过有机桥连配体 所组成,用分子“构筑砌块” 从基底往上设计成具有特定 的功能。现在在加利福尼亚 大学洛杉矶分校的Omar Yaghi是20世纪的中后期设 计和合成MOFs的先驱。从 此以后,有2000多种各种各 样的MOFs被这一小组和世 界范围内的其它研究者所报 道。 由于它们的记录表面积和针 对特殊应用的精心构筑设计 (Yaghi称之为“网状合成”), MOFs适合于存储气体—— 氢气、甲烷和其它气体—— 和气体的提纯和分离,同时 也可用做催化剂。MOFs的 另外一个用途是高选择性的 传感器。它们的储能的潜力 激起了科技界的极大兴趣并 25 且远远不止这些。
31
32
天然离子载体具有与碱金属配位的能力
穴醚(cryptand) 穴醚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可以与阳离子发生配位的双环
和多环多齿配体。
“穴醚(cryptand)”一词是指该配体形如空穴,将底物 分子容纳在里面。整个分子是一个三维的结构。
因此与单环的冠醚相比,穴醚配合物更加稳定,对底物分
子的选择性也更强。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脂溶性。 唐纳德· 克拉姆、让-马里· 莱恩和查尔斯· 佩德森通过对穴醚 和冠醚进行研究,开创了超分子化学的先例,并因此获得 了198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环糊精是由6个或更多的吡喃葡萄糖分子形成的环状低聚糖的总称, 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所产生。 常见的环糊精有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δ-环糊精四种,组 成它们的吡喃葡萄糖分子数为6,7,8,9。它们可用有机溶剂沉淀分 离。环糊精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环糊精的分子形状如同轮胎,各葡萄糖残基的C-2和C-3原子上的二极 羟基位于环糊精圆环的分子一端,直径稍大,而C-6上的一级羟基位 于另一端,直径稍小。环糊精分子内部为一个呈“V”字型的疏水性空 穴,内径大小为0.5~1.0nm,可对苯环等进行包接形成复合物。 环糊精用于食品、香料、医药、化合物拆分等方面,也用于模拟酶研 究。还可以用作核磁共振位移试剂的诱导强化剂等。
(4)疏水作用的识别和组装
环糊精内壁为疏水性。
当环糊精接上一个疏水基团(如Ph-C4H9)这个基团通 过识别内壁的疏水性,并自组装成长链。
刘育等的研究成果
疏水效应(空腔效应)
疏水空腔 相对有序水 无序水
4、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目前,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类:
(1)环状配体组成的主客体体系; (2)有序的分子聚集体; (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团用柔性链或刚性链连接 而成的超分子化合物。
10
(1)静电作用 盐键: 正负离子 R-COO-····H3N+-R 离子-偶极子作用: 正负基团
偶极子-偶极子作用:
11
12
(2)氢键 常规氢键 X-H····Y X, Y = F, O, N, C, Cl; 非常规氢键 X-H···· X-H····M X-H····H-Y
13
非常规氢键
42
1). 分子识别
电子性能和集合空间上 互补的受体与基质的组装, 就是分子的互相识别,其中 许多是一种锁和钥匙的关 系,也包含那种经过诱导移 位后的组装,冠醚合成的例子
中配体经历预组织,就属于后
者。图33-1 是一个大双环穴 状受体(cryptate),通过两个 N 原子和六个O 原子的作用, 将Rb+ 离子组装其中, 可以看作是一种球体的分子识 别。
14
15
②、X— H…M氢键
M是一个富电子过渡金属原子,它具有充满的d轨道。特点: (1) 桥连的H原子以共价键和高电负性的X原子结合。 (2) 金属原子含有富电子,为后过渡元素,具有充满的d轨道。 (3) 和自由配体相比,它的1H NMR吸收峰移向低场,即化学 位移增大。
(4) 分子间的X— H…M相互作用的几何特征近似为直线。
28
(1)环状配体组成的主客体体系;
冠醚-Crown ethers
又称大环醚。是含有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命名时,把环上所含原 子的总数标注在“冠”字之前,其中所含氧原子数标注在名称之后。如
18-冠(醚)-6、15-冠(醚)-5、二环己烷并-18-冠(醚)-6
环上所含原子的总数
如18-冠(醚)-6
力,通过穴醚与碱金属作用,可以成功得 到含K−等碱金属阴离子的盐类。
35
性质:
穴醚的三维内部空腔可以和外来离子紧密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被称为
穴状化合物。结合能力最强的是较硬的阳离子,包括NH4+(铵离子)
和镧系元素、碱金属、碱土金属的阳离子。穴醚利用分子中的氮和氧 与这些离子配位,由于不同的离子与不同三维结构的穴醚结合能力不 同,通过选取适当的穴醚,可以将不同的碱金属阳离子区分或分离出 来。
使碱化物和电子盐得以合成。另外,穴醚还可以帮助Sn92−之类津
特耳离子(Zintl ion)的结晶。
在制作核医学需要的显像用药物氟代脱氧葡萄糖(简称 FDG)时,
会使用[2.2.2]穴醚来络合反应物K18F中的钾离子,提高放射性18F 离子的亲核性,以便将18F连接到脱氧葡萄糖中。
37
环糊精-cyclodextrins
38
39
尽管在超分子系统中,分子间力比化学键弱 得多,但通过分子间的加成效应和协调效应, 具有高选择性地进行识别、反应、传递和调 节,使超分子呈现出单个分子所不具备的特 性。即,自组织,自组装和自复制的组装通常涉及一个主体和一个或多个客体,沿用生物学中的术语,前者 即受体,后者为基质。 当自组装成超级分子时,较大的受体的结合位通常是会聚的,被结合的 较小基质的结合位则是发散的,两者在电子性能和几何空间上互补。
[Mo176O496(OH)32(H2O)80]· (60050)H2O
19
(b)Zn-N配位键形成的分子盒
(b)Zn-N配位键形成的分子盒
(c)Fe-N配位键组装成的超分子
(d)Mo-C和Mo-N键组装成的超分子
(e)Zn-O键组装成的超分子
MOF-5 structure Zn2+
24
34
结构
最为常见且最为重要的穴醚是 N[CH2CH2OCH2CH2OCH2CH2]3N(右 图),IUPAC名称为1,10-二氮杂4,7,13,16,21,24-六氧杂双环[8.8.8]二十六 碳烷,俗称[2.2.2]-穴醚。方括号内的数字 表示在两个氮桥头之间每个桥上的氧原子 个数。
全胺穴醚对碱金属阳离子具有极高的亲和
敏的反应。
44
图33-3 是一个轴对称的双位 大二环穴状受体,由六个苯 基亚胺结构所构成,它同时 将两个一价Cu+离子组装其 中。图33-4 是一个杂多位受 体,底部是卟啉,可以结合 一个金属离子( Zn2+ ),左右
的大环聚醚则结合NH3基,
这一受体同时组装了一个金 属离子和一个很大的二胺阳 离子,可作为一个生物无机 的模型系统。
冠醚与试剂中正离子络合,使该正离子可溶在有机溶剂中,
而与它相对应的负离子也随同进入有机溶剂内; 冠醚不与负离子络合,使游离或裸露的负离子反应活性很高, 能迅速反应。 在此过程中,冠醚把试剂带入有机溶剂中,称为相转移剂或相转
移催化剂,这样发生的反应称作相转移催化反应。这类反
应速率快、条件简单、操作方便、产率高。 例如,安息香在水溶液中的缩合反应产率极低,如果在该水溶液中 加入7%的冠醚,则可得到产率为78%的安息香:
超分子与超分子化学
1
1、超分子
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依靠分子间 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
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
和宏观特性。
2
2、超分子化学
1987年法国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 M. Lehn 首次提出了“超分子 化学”这一概念, 他指出: “基于共价键存在着分子化学领域, 基于 分子组装体和分子间键而存在着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 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 换句话说分
配位化合物中具有18电子组态的金属原子容易形成这种氢键。
18 电子组态:离子的最外电子层有 18 个电子,外层电子组态。 18+2 电子组态:离子的次外电子层有 18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有 2 个电子
16
③ X— H· · · H— Y二氢键
比较下面等电子体系的熔点:
H3C— CH3 -181°C H3C— F -141°C H3N— BH3 +104°C
氧原子数
29
冠醚能与正离子,尤其是与金属离子络合,并且 随环的大小不同而与不同的金属离子络合。 例如, 12-冠-4与锂离子络合而不与钾离子络合; 18-冠-6不仅与钾离子络合,还可与重氮 盐络合,但不与锂或钠离子络合。
30
冠醚的这种性质在合成上极为有用,使许多在传统条件下难 以反应,甚至不发生的反应,能顺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