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光和热的应用(分组实验)主备人:张凤枝

实验目的: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二、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三、实验过程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1)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四、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板书设计:对比实验一: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对比实验二: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折线图

探究摆的秘密

实验目的: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PPT课件、铁架台、长短细线各一根、重轻摆锤各一个、直尺。

实验方案:

同一个摆的摆动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记录表(计时30秒)

实验过程(探究活动一)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记录测量的数据。

3、整理数据并分析,在小组内得出初步结论。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板书设计:

钟摆的秘密

摆臂摆长?

摆摆锤摆重?

摆角摆幅?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

昼夜交替变化(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实验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实验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实验过程:

1、演示实验:

(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

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实验结论:地球和太阳作相对的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④地球自转

探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

三、实验过程

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演示实验:发给每位学生(或两人、四人)一个地球仪。请l~2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其为南极和北极(实际上把哪一个定义为北极点,哪一个为南极点并不重要)。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两极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绝对的。地球上的东西方位则随地球自转而变化,是相对的。

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演示地球仪,

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

演示实验:教师自扮地球,让前排一位学生扮作太阳,再让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扮作遥远的一颗恒星。教师面对太阳,也面对与之在同一直线上遥远的恒星,边转动身体演示自转,边移动脚步演示绕太阳的公转。教师自转360°后,正好面对遥远的恒星,却不是正好面对太阳。因为教师已绕太阳公转了大约一度,所以必须再多转约1°,才能正好面对太阳。

演示实验: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阅读:学生读书图1.20和表1.2及教材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特点,说明两者间的关系。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运动快,所用时间短;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所用时间长,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实验: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实验结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

23°26′,如书图1.22下图所示。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线(简称黄赤交线),在图1.22上图中也画出黄赤交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