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_浅析老子的人生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不断地突破自我和超越自我, 才能净化自 的人生哲学, 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消极地无
己的道德心灵, 不断开拓自我创造的疆域。 为 不 争 、顺 其 自 然 的 态 度 , 实 际 上 通 过“无
为”而最终达到“无不为”。“木强则折, 强梁
二 、“水 德 ”的 现 实 指 导 意 义
者不得其死”。可以这样说, 老子的上善若
“谦下”之美德。“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静 止 的 水 , 外 无 水 波 , 内 里 透 明 , 人 心 亦 应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圣人想要做百姓的统 如此, 如果内心保持平静, 便不会被外物所
治者, 必须用言语对百姓表示“谦下”, 想要 动摇。保持虚静的涵养, 是老子人生哲学追
做百姓的领导者, 必须把自身利益放在百 求的目标。“静为躁君”, 只有安静自然才会
2.强 化 生 命 韧 性 。 水 之“柔 ”, 充 满 韧
性,“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有益”。体 现于 人 性 即 是“不 争 ”, 要“恬 淡 为 上 ”才 能 “知 止 所 以 不 殆 ”。人 的 一 生 难 免 遇 到 挫 折 , 有的人凡事钻牛角尖, 缺乏容忍力, 稍遇险 阻便走极端, 甚至冒出轻生的念头。殊不知
者 , 以 其 善 下 之 , 故 为 百 谷 王 ”“水 性 就 下 , 们重 视 自 己 内 在 生 命 的 培 养 , 只 有 恬 退 自
就下者卑, 卑下者, 众人所恶, 而水居之。水 养, 静定待心, 才能转入清明的境界。“水之
行 于 地 , 善 就 卑 下 , 滋 润 群 生 ”, 这 就 是 水 性, 不杂则清, 莫动则平……天德之象也”。
□姜 颖
上善若水
— ——浅析老子的人生哲学
哲学·人文
上 善 若 水
[ 内容摘要] 通过对水的不争、柔弱、处下、虚静和博大等特性的描绘, 论述老子对人 生价值哲学的追求, 为现代人格的塑造提供借鉴和启迪。 [ 关 键 词] 水; 善; 不争; 柔弱; 虚静 [ 作者简介] 姜 颖,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国传
能够怀山襄陵, 穿石销金。正所谓“天下至 己所能去贡献社会“( 有余以奉天下”)。
柔驰至坚, 江流浩荡万山穿”。“柔”是老子
5.胸襟博大之 气 度 。老 子 喜 欢 用 江 海
人 生 哲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征 , 而 水 又 集“柔 ” 来比喻人的处下居后, 同时也以江海象征
于一身, 突出了老子贵柔的思想。柔是水的 人博大包容之气度, 他认为:“江海所以能
参考文献:
1.陈鼓应《: 老子注释及评价》,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2.司马迁:《史记·晋世家》, 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版。 3.郭庆藩:《庆子集释》, 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5.牟钟鉴《: 走进中国精神》, 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应在物质条件改 值的不断追求, 水之善、水之柔、水之谦下、
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时刻谨记中华民 水 之 不 争 、水 之 虚 静 、水 之 博 大 胸 襟 , 对 我
族宽容礼让的传统美德, 学会更好地与人相 们的立身处事拓展了很大的空间, 为我们
处, 拓展心灵空间, 促进社会的和谐构建。 人格的塑造提供了无限地启迪。LT
格。春秋时, 晋文公封赏功臣,“大者封邑,
4.虚静之涵养。在老子看来, 虚静的生
小者晋爵”, 而未及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以 活蕴含着心灵, 凝藏着心态。唯有这种心灵
为 这 种 封 赏 是“贪 天 之 功 以 为 己 功 ”, 他 既 才能 培 养 出 高 远 的 心 态 和 质 朴 的 气 质 , 也
灵。”人是万物之灵, 理应襟怀博大, 视域高 备了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虚怀若谷的品
远。只有超越自我的樊篱, 勇于并善于接纳 格、以退为进的智慧和上善若水的胸怀, 还
和认可别人, 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 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样的目标
才能够拥有一种清新、质朴、快乐的生活。只 不能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不能圆满呢? 老子
哲学精见竟是水的化身。老子将具备天性 性和人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和谐的统一。在
物性的“水”与万物之灵— ——人的心灵相结 老子看来, 为人应像水一样安于谦下、甘于
合, 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学。
处 后(居 善 地); 心 境应 像 水 一 样 容 纳 百 川 、
深沉渊默(心善渊); 品格应像水一样润泽万
一 、水 德 — — — 老 子 人 生 哲 学
若 水
豁达大度, 就好像幽深的山谷一样, 能够包 是如此美好。
容人世间的一切。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
3.圆 满 自 我 人 生 。 水 之“柔 ”, 无 所 不
果曾说过:“地球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 利 , 可 顺 流 而 下 , 亦 可 逆 流 而 上 , 正 如 人 生
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 的际遇, 虽无法预料, 却充满期待。只要具
予; 它从不自矜, 不自夸, 总是默默无闻、寂 看来,“柔弱”并不是“懦弱”, 而是真正意义
上 善
然无语地付出, 而不需要万物的感恩戴德, 上的强大。“弱者道之用”, 柔弱是道的普遍
若 水
这也正应了老子“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功 应用, 是人意志力的最充分表现, 有如弓箭
而 不 有 , 衣 养 万 物 而 不 为 主 ”之 天 道 的 品 一样, 其弓柔性越强, 其箭射程越远。
执, 更不以一时一事之利害而耿耿于怀, 凡 世界上最美的事情, 莫过于由生到死的这
事都应超拔达观, 善待万物与群类。老子认 段历程, 如不稍加珍惜, 那便枉费了造物者
为,“上德若谷”, 真正有道德的人,“敦今其 的美意。面对挫折, 我们不妨以退为进, 换
上 善
若 朴 , 旷今其若谷”, 他为人处事胸襟宽广, 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 就会发现原来生命
特性, 也是人的本性。老子认为:“人之生也 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为百谷王。”水
柔弱 , 其 死 也 坚 强 ”, 故“坚 强 者 死 之 徒 , 柔 无所不利, 是其德宏; 利而不争, 是其德谦;
弱者生之徒。”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体现于 处 下 藏 垢 , 是 其 德 之 宽 容 , 此 水 之 极 善 也 。
凹之势的无名生灵, 从不求回报。这种甘于 伟大气魄。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奉 献 、无 私 给 予 的 宽 广 胸 怀 令 人 敬 佩 。这 与
社会上一些人只一味地向社会向家庭索
三 、结 束 语
取, 而不知回馈与付出; 只一味地对权力对
水德囊括了老子人生哲学的总纲, 水
金钱巧取豪夺, 而不知退避与礼让的现象 性与人性的完满结合, 正是老子对人生价
物 、滋养 生 命(与 善 仁); 言 语 应 像 水 一 样 徐
1“. 上 善 若 水 ”之 性— —— 水 德 之 总 纲 。 徐 而 至 、准 确 有 信(言 善 信); 处 事 应 像 水 一
在老子看来, 水具有种种美德:“水善利万 样持平正衡(正善治); 交往应像水一样调剂
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水无 融 合(事 善 能); 善 于 把握 机 会 , 做 到 如 水 一
泊名利、收敛锋芒、虚怀若谷。水, 有容纳百 泽才能萌生、发育、生长。而水之滋润万物,
川的度量, 善利万物的品格, 为许多仁人志 善利万物, 并不是有意地有利于万物、有情
2 0 0 7·5( 下) 社会科学论坛 27
哲学·人文
于万物、有恩于万物, 而是自然而然的给 余。柔 是 水 的 法 则 , 又 是 水 的 象 征 。在 老 子
2 0 0 7·5( 下) 社会科学论坛 29
1.拓 展 心 灵 空 间 。 水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水, 以柔克刚的思想, 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
下 , 恩 泽 万 物 , 但 它 并 不 因 此 居 功 自 傲 , 争 了一种宽容、博大的精神, 使中华民族具有
名夺利, 它依旧流向低处, 滋润那些处于低 一种豁达、恢弘的强大力量和百折不挠的
所不 在 , 是 没 有 固 定 形 状 的 , 在 天 上 是 雨 、 样 应 时 而 动 、应 时 而 止(动 善 时), 只 有 这 样
雪、露水, 落到地上则滋润万物于无形。水 才能“夫唯不争, 故无尤”。所以, 老子论述
甘居卑下之地, 泽及蝼蚁不求回报。它是自 的水是人格化的水, 他所追求处世之道也
不居功自傲, 又不要求官禄, 反而隐居山 唯有这种心灵, 才能导引出创造的灵感和
林 ,“至 死 不 复 见 ”, 结 果 名 垂 千 古 , 为 多 少 蕴 藏 的 潜 能 , 所 以 他 认 为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英 雄 豪 杰 所 称 道 。“江 海 所 以 能 为 百 谷 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久 动 之 徐 生 。”老 子 呼 吁 人
统哲学
《老 子 》思 想 博 大 精 深 , 它 把 丰 富 的 哲 士所津津乐道。对于“上善若水”老子列举
学内容、政治内容和人生价值内容都归于 了水的七种德性, 这是老子人生哲学的内
一个最高的范畴— ——道。当我们力求把握 在要求。这七种德性为“居善地、心善渊、与
“道 ”的 精 髓 和 特 点 时 , 发 现 其 影 响 至 深 的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水
人性 上 便 是 一 种 坚 韧 不 拔 的 意 志 。只 有 具 而今人正应学习和培养这种精神, 以宽大
备 这 种 意 志 的 人 , 才 能 张 弛 有 度 、游 刃 有 为 怀 , 宽 容 为 尚 , 不 以 一 得 一 孔 之 见 而 自
28 社会科学论坛 2 0 0 7·5( 下)
哲学·人文
然 而 然 、默 默 无 闻 地“ 助 万 物 之 天 性 ”, 故 是与水之德相契合的。
“几于道”。老子以水性比喻人生, 认为崇高
2.谦下不争之德。在老子看来, 地球上
的善人(圣人)就像水一样, 具有水的所有善 一切生命都依赖水而生存, 水是万物基本
性— ——只 予 不 取 、以 德 报 怨 、隐 退 不 争 、淡 营养之一。无论什么生物, 都必得雨露之恩
招贤纳士, 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才能使社 少。以无求有, 以静求动,“生而不有, 为而
会和谐发展。
不恃”“利万物而不争”, 不必为名利而争夺
3.以柔胜刚之 志 。世 间 没 有 比 水 更 柔 不休“( 功成而不有”), 用自己有余的力量去
的 东 西 了 , 它 随 圆 而 圆 , 随 方 而 方 , 但 它 却 帮助不足的人们“( 损有余而补不足”), 尽自
姓之后,“以其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作 萌生亲善之心; 只有遇事冷静, 才不至手足
为 社 会 人 , 也 应 同 水 一 样 , 自 居 下 域 , 保 持 无 措 ; 只 有 专 心 致 志 , 才 能 宁 静 淳 朴 、严 谨
“谦 下 ”之 美 德 , 礼 贤 下 士 , 善 于 包 容 , 才 能 审 慎 。欲 成 就 大 事 ,“虚 静 ”之 涵 养 必 不 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