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导学案(教师)

合集下载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引言《菩萨蛮》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篇文章将针对该诗进行教师版的导学案分析,旨在帮助高二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理解并学习该诗的背景、主题、结构、意境、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背景《菩萨蛮》这篇诗作流传至今已经有几个世纪之久,每个时代对其理解及解读不尽相同。

教师必须首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历史背景信息,使他们能够对该诗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建议教师介绍李白的荣誉与履历,以及唐代长安城的文化气氛、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可靠资料。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具有浓烈的佛教文化背景的诗作。

二、主题《菩萨蛮》的主题是诗人李白对佛家信仰的倾慕之情,表达关于念佛功德及信仰的心路历程,包括人类生命的渺小、对一切事物的超脱,对人间疾苦的关怀,以及作为诗人表达感情的处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整体感受体会、生命的意蕴及诗人李白的个性等方面对主题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对东方哲学的深刻思想以及佛家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领悟。

三、结构一般而言,大部分中国古代诗歌都采用了传统诗歌的格式,由五个音节构成的行组成四个句子,称之为五言四句诗。

《菩萨蛮》也采用了这一格式,整首诗由19个五言四句组成,共76个字,中间还有4个两句的诗句,构成了这首诗的结构。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行对韵律、格律进行分析,了解其诗句的长短、运用语言的巧妙,从而理解全诗的整体结构,并概括诗句中的重要论点。

四、意境李白以崇高的旋律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关于佛教文化的洞见和理解。

他将个人的情感和人生哲学通达于这一诗作之中,创造出了一种深刻的玄想文化意境。

在该文中,他通过富有诗意的笔触、意境尤为独特,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武器。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李白对性质的描绘、景物的描画以及对心灵的思考,从而深刻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建立个人的审美标准。

2024版《 菩萨蛮》教案

2024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鉴赏》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全文阅读理解,词句赏析,意象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全文内容,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 通过对词句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句赏析,意象解析。

2. 教学重点:全文阅读理解,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菩萨蛮》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全文:学生自读《菩萨蛮》,理解全文内容,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词句赏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赏析诗词中的精彩词句,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4. 意象解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小山”、“鬓云”、“香腮雪”,探讨作者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出主题,如女性的婉约之美、时光易逝等。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诗词仿写,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1)全文内容(2)词句赏析:重点词句(3)意象解析:意象及意义(4)主题探讨:提炼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全文。

(2)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赏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不少于300字。

2. 答案:(1)背诵内容略。

(2)赏析文章示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地上,如同铺满大地的霜。

诗人抬头仰望那轮明月,低头又想起远方的故乡。

全诗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教案:《菩萨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菩萨蛮》。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典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2. 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菩萨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读诗词,注意发音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菩萨蛮》。

3. 翻译:解释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4. 解析: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包括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6. 欣赏:让学生自由朗读《菩萨蛮》,并分享自己对该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7. 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菩萨蛮》,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菩萨蛮》意象:山水、花鸟、月光意境:清新、宁静、悠远情感:喜悦、思念、感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答案:略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菩萨蛮》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答案:意境是指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情感氛围,作者通过描绘山水、花鸟、月光等意象,创造出一幅清新、宁静、悠远的画面。

作者的情感表达包括喜悦、思念和感慨等。

3. 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诗词,并解释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翻译、解析、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菩萨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案:韦庄的《菩萨蛮》
教学目标:
1.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主题。

2.分析《菩萨蛮》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菩萨蛮》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菩萨蛮》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领会《菩萨蛮》的音韵美和形象表达。

2.理解《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1.课文《菩萨蛮》的复印件。

2.相关的教学资料。

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
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菩萨蛮》的曲目,激发学生对《菩萨蛮》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无了解过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菩萨蛮》的背景和主题,阐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主体:
1.分段讲解《菩萨蛮》的文意和情感表达。

2.分析《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排比等。

3.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菩萨蛮》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引导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并鼓励学生对古代诗词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并用一段文字解释自己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菩萨蛮(导学案)

菩萨蛮(导学案)

《菩萨蛮》(韦庄) 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菩萨蛮》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形象来寄寓情感的诗词,并揣摩其情感。 3、搜集描写江南的诗词,体会其中作者的情感。 教后记
青州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教学课题 《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找出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 作一定的鉴赏。 3、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找出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 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赵玲玲 审核人 张佃霞 使用教师
落 实 是 成 功 的 保 证!
合作探究
《菩萨蛮》(温庭筠)
1、试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中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2、前人评价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请结合词句内容加以分析。
3、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的艳词,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寄寓,你认为词 人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课前预习
一、唐五代词 (一)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 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 18 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 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 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二、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 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 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 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 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 , 《金荃集》 ,存词 70 余首。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 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 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影响 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著有《浣花集》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全文,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欣赏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菩萨蛮》原文及其释义。

2. 诗词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3. 诗词鉴赏分析方法。

4. 创意写作指导。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朗读、创意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诗词朗读(10分钟):全班齐读,个别展示,体会诗词韵律。

3. 诗词讲解(15分钟):讲解生僻字词,分析句式结构,解释诗意。

4. 感悟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分享感受。

5. 鉴赏方法(15分钟):介绍诗词鉴赏方法,举例分析。

6. 创意写作(2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诗词仿写或创作。

7. 展示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分组,确保讨论效果。

六、学生活动1. 朗读:学生参与全班和小组朗读。

2. 讨论:小组内分享感悟,准备展示。

3. 创作与展示:独立或合作完成创意写作,向全班展示。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意写作的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作业布置1. 背诵《菩萨蛮》。

2. 完成一篇诗词鉴赏短文。

3. 课后创意写作练习。

九、教学反思课后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针对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朗读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方法。

2. 诗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感悟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菩萨蛮教学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作者以及诗歌的背景2. 理解《菩萨蛮》的主题和意境3.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手法4. 提高学生的欣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诗歌导读(1)介绍李商隐和《菩萨蛮》的背景(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字面意义进行理解2. 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3. 诗歌韵律和节奏(1)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规律(2)教学生朗读和模仿诗歌的节奏4. 诗歌欣赏和表达(1)通过朗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三、教学过程1. 诗歌导读(1)介绍李商隐和《菩萨蛮》的背景: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派为主,情感丰富并富有意境。

《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意深远,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感伤和思念之情。

(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字面意义进行理解:诗歌中描述了一个男子思念逝去爱情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哀怨之情。

2. 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菩萨蛮》共有七首,每首四句。

整体上描绘了一个男子思念逝去爱情的过程,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和哀伤之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诗歌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描写林中的花朵、借助春风衬托思念之情等。

3. 诗歌韵律和节奏(1)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规律:《菩萨蛮》采用了押韵的形式,每首诗的第二、第四句都是押韵的。

同时,诗歌的韵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

(2)教学生朗读和模仿诗歌的节奏:引导学生读诗,感受诗歌的流畅韵律。

可以进行诗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4. 诗歌欣赏和表达(1)通过朗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与感伤。

可以进行诗歌欣赏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菩萨蛮》的感悟和自己的思考。

【原创】《菩萨蛮》导学案

【原创】《菩萨蛮》导学案

语文科导学案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四课韦庄《菩萨蛮》一、探究求索初露身手(课前自学)(一)预习内容:《菩萨蛮》(二)预习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三)导师指点本课重点:结合具体词句,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本课难点:理解诗词情景并茂的艺术效果。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1、韦庄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2、花间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

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

3、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诗人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

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

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四)预习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疏通诗句含义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还乡须.断肠2、阅读思考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⑵本词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五)问题生成(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二、释疑整合展示提高(课堂完成)1、为什么词人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请联系作者身世及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

菩萨蛮导学案超实用

菩萨蛮导学案超实用

《菩萨蛮》导学案(带答案)超实用(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温庭筠《菩萨蛮》导学案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感情一、唐五代词概述: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

),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二、作者介绍: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三、结合注解,理解词意: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四、赏析课文:1、概括上下片内容分析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的形象下片写了梳妆打扮的过程。

这首词塑造了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贵妇的形象。

2、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诗,该诗选自教材第四章《唐五代诗词》,详细内容为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默写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掌握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诗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入诗词的学习。

2. 讲解背景:简要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朗诵诗歌:带领学生朗诵《菩萨蛮》,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4. 分析诗意:详细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一句典型意象,解释其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诗中两句,并解释其意义。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 作者:温庭筠3. 背景介绍:唐五代诗词4. 意象:山水、楼台、春草、夕阳等5. 情感:怀古、抒怀、感伤6.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情感。

《菩萨蛮》中的意象丰富,如“小山重叠金明灭”,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山川景色;“水纹簟上琥珀枕”则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情感方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怀古之情、抒怀之感伤。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

《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多样,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对仗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采用比喻手法,寓意人生的短暂。

菩萨蛮导学案

菩萨蛮导学案

《菩萨蛮》导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一、看一看。

①结合重要注释理解诗歌:
只合-只应;
垆边:指酒家,垆边人,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汉代才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为生活所困,又回到老家,俩人开酒馆,卓文君长得很漂亮,曾当垆卖酒。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②知人论世: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
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
辗转浪游到江南。

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讲授新课】
二、想一想。

“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提示:抓意象及其特征并展开想象)
三、说一说。

江南这么美好,适合游人在此渡过余生,韦庄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
1。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靖安中学彭丽一、教材分析《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闺中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等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

它选自中国最早的一本词集——《花间集》;它的作者是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的温庭筠。

一首好词,本身就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会被它吸引,被它感动,《菩萨蛮》就是这样一首好词。

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情介绍我所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的理科生,他们在高中语文必修四曾经系统的学习过词,在选修课本诗歌部分也学习了很多词人的作品,对词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但是,大多数理科生,他们平常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看文学类的书,更别说古典诗词了,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扩展,不符合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写的要求,诗歌鉴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

从做诗歌鉴赏题目来看,通常是失分很多的一个题型。

所以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诗歌鉴赏能力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学情介绍以及《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①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背诵出这首词。

“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优美的语言、铿锵的声韵、向上的精神、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能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提高学生诗歌方面的能力背诵可谓必不可少。

②学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理解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基本方法,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而且“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也是《新课标》评价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我设置了教学目标二,又因为本文主题的含蓄性,所以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③在体会文本的语言、音律、情感之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菩萨蛮·温庭筠》导学案

《菩萨蛮·温庭筠》导学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教师版温庭筠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教时安排:一课时【导入】:(课前播放《菩萨蛮》的歌曲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五代的词。

词在最初,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的歌词。

古代的宴席,是有歌舞奏乐的,文人骚客兴之所至,就取来漂亮的纸笺,写下一首首小词,以供旁边的美丽女子歌唱。

也正因为词最初是写给歌女的歌词,因此内容多关乎闺情风月,香艳绮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晚唐五代时期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预习案】一、关于“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宋朝之后,词学日趋衰落,一直到清朝,才有了一次复兴——这,就是词的大致发展历史。

很少有人知道:词与诗正式分开从温庭筠开始的。

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大的流派。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

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知人论世: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作品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另有绰号“温八叉”、“温八吟”、“温钟馗”都能反映温庭筠的性格特点。

(此处可根据情况补充绰号的由来,以增加趣味性:温庭筠在当时被称为“温八叉”,因为他在作诗的时候“八叉手而成八韵”,也就是说,双手这样交叉一下,就写出一句,交叉八次,一首诗就完成了,可见当时的温庭筠是多么的才思敏捷。

韦庄《菩萨蛮》导学案

韦庄《菩萨蛮》导学案

《菩萨蛮》导学案(1课时)学习目标:⒈疏通字句,背诵全文,分析语言特色。

⒉知人论诗,感受词人的思乡情怀。

学习重点:疏通字句,思考想象,品味情感。

学习难点: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的特点。

学法指导:学习这首诗,首先,要从把握节奏、咬字、重音、感情等方面反复朗读:然后,借助文下注释和具体语境,了解这首诗的意思;最后,要感知形象,欣赏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和羁旅怀乡的委婉深沉。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学生预习活动检查1.解释下列句中字词:(1)游人只合江南老游人:只合:(2)画船听雨眠画船:(3)垆边人似月垆边:(4)皓腕凝霜雪皓腕:(5)还乡须断肠须:断肠:2.给这首词划分朗读的节奏: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词【合作探究】落实措施:1.学生组内讨论2.分组展示:让4个小组到黑板展示本小组负责的小题。

其他没参与的小组负责对应小组的点评。

3.得分规则按学生陈述简洁、准确、完整的程度赋分。

4.对于学生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讲解补充,评出优胜。

5.每位同学再根据教师讲解和小组的点评进行修改,使自己的答案升格合作探究题:1.这首词共写了江南哪几种景物?表现了江南怎样景色特点?2.“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4.请赏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5.“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本词写人为什么只提酒家女呢?6. .概括本词的主旨7..概括本词的艺术特点【检测巩固】检测巩固题:1.试比较韦庄《菩萨蛮(其二)》与白居易的《忆江南》表现的情感内容的异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____ 白居易《忆江南》附参考答案:【预习导学】答案:1.(1)游人:漂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2)画船: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3)垆边:指酒家。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韦庄的《菩萨蛮》。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菩萨蛮》。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韦庄诗歌中的情感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理解。

3.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菩萨蛮》的原文、译文和相关资料。

4.2 学生准备:预习《菩萨蛮》,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介绍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菩萨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美,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诗歌进行合理评价。

5.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6 课后作业(1)背诵《菩萨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鉴赏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了韦庄的《菩萨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感受诗歌美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但在课堂活动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六、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1)让学生选取其他诗人描写江南的诗歌,与《菩萨蛮》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版)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 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臵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臵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美丽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

大家都学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 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 :(可以联系课后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课 题主 备 审 核 使用教师 编 号 编写时间 《菩萨蛮》(第1课时)李庭娜 支彦 2054 2015、11、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作家作品】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关于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043《菩萨蛮》韦庄导学案

043《菩萨蛮》韦庄导学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韦庄《菩萨蛮》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预习案【预习内容】词的产生:词是在隋唐时期产生,从中唐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歌体。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以后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到词的创作中来,开阔了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提升了词的品位。

盛于宋。

菩萨蛮: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

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内容】一、知人论世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3.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几句诗中所写到的美。

三、知人论诗“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知识链接】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菩萨蛮》(二首)导学案-教师版

《菩萨蛮》(二首)导学案-教师版

《菩萨蛮》(二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常识及特点;2、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感受温庭筠、韦庄词的风格,分析其异同之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专题解读:见《创新设计》教师版P80——“专题纵览”【资料链接】见《创新设计》81“自主积累”部分。

【基础知识】一、词的简介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

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

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

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

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

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

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

菩萨蛮(其二)(教师)【学习目标】1.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把握韦庄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体会该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知识链接】1. 走近作者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定,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曾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了解背景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

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其二)(教师)【学习目标】1.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把握韦庄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体会该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预习案 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知识链接】1. 走近作者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和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定,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和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曾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了解背景 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

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本词为第二首。

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3.花间词派和婉约派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称花间词派。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整体感知】1.熟读诗歌,默写诗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l ú)边人似月,皓(h ào)腕(w àn)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2.诗歌大意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啊),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江南春水澄澈碧绿,比蓝天更蓝碧。

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好像凝满了霜雪。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预习检测】菩萨蛮()垆边()皓腕()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应该(2)春水碧于天:比(3)垆边人似月: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4)皓腕凝霜雪:洁白(5)还乡须断肠:一定,应当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⑴词中描写江南水乡美丽风光的句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⑵词中描写江南女子美丽容貌的句子: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⑶词中表现词人矛盾心情的句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答:(1)好在景美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2)好在生活美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3)好在人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碧水阳春(视听结合),美酒佳人(月和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2.寄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表面上写得很旷达,其中却是想还乡而不能还乡的苦衷。

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3.(江南之美和故园之思)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4.鉴赏词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5.概括本首词的主旨。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6.艺术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和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

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具体特点是:(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当堂练习】赏析此词,选择不正确的答案(C)A.词的开头就点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

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

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训练案举一反三—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对比阅读韦庄《》(其二)和白居易《忆江南》(其一),说说两首词在意境方面的异同。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

日出江花红胜火②,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这首小令(体裁)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

白居易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

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

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3.对比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和韦庄《菩萨蛮》,体会花间词派风格。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比较阅读韦庄的其它四首词,深入理解其故园之思。

韦庄《菩萨蛮》五首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二)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三)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