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开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开展律、真理开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根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开展规律1个根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开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开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开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根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根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内容总结(一)辩证得唯物论ﻫ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世界观与哲学.哲学得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对立。

唯物主义得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得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得成就与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与物质关系问题得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得自然观与唯物辩证得历史观得高度统一,就是唯物主义发展得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得哲学,就是无产阶级得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ﻫ2.世界得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得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得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就是多样性得统一。

自然界得物质性与人类社会得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彻底得唯物主义一元论得根本要求。

ﻫ3.意识对物质得依赖关系与能动作用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得得主观映象,就是人特有得精神活动.意识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就是社会历史得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得关系。

意识得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得途径与条件。

ﻫﻫ(二)唯物得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联系与发展得科学.ﻫ世界就是普遍联系得整体.联系得客观性、普遍性与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得总体上把握事物得本质与功能。

世界就是永恒发展得过程.物质与运动得关系。

运动与静止得关系。

事物发展得规律性。

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得本质联系与发展得必然趋势。

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得得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2.对立统一规律ﻫ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ﻫﻫ事物发展得源泉与动力,就是唯物辩证法得实质与核心.矛盾得含义。

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得动力。

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得作用。

事物发展得内因与外因。

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ﻫ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得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哲学概述第1章哲学的内涵与外延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通常因惊讶而引发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中有时会触及这样或那样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之学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尚不足以成为哲学。

(哲学的体系性。

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2.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养料”。

哲学通过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来获得发展;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哲学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哲学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哲学性的思考。

通俗理解,即理性的生活。

第2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3.哲学上绕不开这个基本问题4.生活上也常常面临着这个基本问题二、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阴阳五行说2.西方哲人的回答(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唯心主义1.柏拉图的理念世界2.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第3章哲学与时代精神一、哲学与时代精神1.一切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与动员群众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特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1.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和失败,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思想基础: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1.科学的实践观,以实践为首要和基本观点;(……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地学习和整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等方面,对其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

物质不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存在的客观实在。

2.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认识不是主观的自生自灭的,而是建立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

3.辩证法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运动规律。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4.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活动是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过程,是认识的基础和条件。

5.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决定的。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灵魂。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普遍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等。

3.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包括分析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运用矛盾的转化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原则等。

三、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生产的有别而产生的社会分化,阶级斗争是由于利益分歧而展开的斗争。

四、辩证法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方法论。

2.质量互变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是单纯的量变,而是量变到一定程度形成质变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作者:————————————————————————————————日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哲学概述第1章哲学的内涵与外延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通常因惊讶而引发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中有时会触及这样或那样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之学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尚不足以成为哲学。

(哲学的体系性。

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2.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养料”。

哲学通过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来获得发展;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哲学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哲学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哲学性的思考。

通俗理解,即理性的生活。

第2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3.哲学上绕不开这个基本问题4.生活上也常常面临着这个基本问题二、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阴阳五行说2.西方哲人的回答(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唯心主义1.柏拉图的理念世界2.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第3章哲学与时代精神一、哲学与时代精神1.一切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与动员群众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特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1.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和失败,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思想基础: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等。

高中马哲知识点总结

高中马哲知识点总结

高中马哲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作为中国高中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马哲知识点的总结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中马哲知识点的总结: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哲的核心观点。

它强调物质世界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认为世界是多样的、总体上统一的,并提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如矛盾的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等。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

它认为社会的变革源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提出了历史的发展阶段划分和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

3. 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指导致事物发展的最根本的矛盾,主要矛盾则是在特定发展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矛盾。

准确把握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对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关于人类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看法,方法论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实践、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例如联系实际、全面分析问题等。

5. 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本质是消灭剥削、实现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理想社会,实现了人的全面解放、物质和文化的丰富发展。

以上是高中马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作出贡献。

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工具。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大有裨益。

下面将对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之否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革命性和非革命性。

二、共产主义理论1.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定义和特点。

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阶段。

三、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基本任务。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总体布局。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点。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路径。

五、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2.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兴起。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地位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通过对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出我们的贡献。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重要知识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重要知识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重要知识点概括马哲考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28、29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二)(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p30中间引号+p31四点理论意义(三)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四)如何理解“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老师给总结的)1.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看感性形式理性形式,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2.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来源看,对待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其原因有:生理原因,世界观不同,经验和思维不同。

3.从主观特征与客观基础来看:意识可以在客观事物中找到原形。

(五)唯物主义经历的三个阶段?(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七)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具体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一些零碎的知识点**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提到休谟,就是不可知论。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间客观性,一维性,不可逆性。

第二节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即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联系的定义及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方法论: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发展的含义: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或实质和核心)?(四)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性)1.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p43第四段2.二者关系p43最后一段3.同一性的作用表现p44三条斗争性的作用表现p44两条4.方法论意义p44最后一段(有关“和谐”的问题也结合此处)(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45方法论意义p4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知识点大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 •世界观的定义自己对世界观的看法3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A.世界观理论的根本意义,就是在于它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的关系,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阐发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激发人的理想与追求B.哲学的世界观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到理解4 .人生观点核心问题最核心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人类等关系5 .哲学是世界观的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统6 .基本问题A.思维和存在谁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7 .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章1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基础A.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B.人类社会历史开始由地域性的历史转向世界历史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D.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E.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社会科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包括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又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第二早1 .世界是物质的2 .物质的定义标准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4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5 .运动是决定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实现的6 .社会存在定义: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人口因素7 .自然存在定义: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存在包括:无机界和生物界8 .意识的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9 ,社会意识定义:是以观念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社会存在形式:社会心里、科学10 .世界的物质统一I生原理A.物质与意识是统一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统一的C.体现在世界物质多样性的统第四章L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2 .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3 .实践是人存在方式的原因A.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B.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C.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4 .实践的内在矛盾A.规律的客观性与活动的目的性的矛盾B.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5 .实践的基本类型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一物质生产实践B.社会关系的生产实践一社会政治实践C.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实践一科学文化实践6 .实践的结构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相互关系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结构主体一人客体一物中介一物质工具和文化7 .实践的过程A.实践目的的确立8 .主体通过中介或手段作用于客体c.实践结果的检验和评价8.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A.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B.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C.人化自然与人类世界第五章1 .联系概括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2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 .联系是普遍的,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而联系的A.指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相互联系,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4.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产生5 ,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6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弟八早1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定义同一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限制、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定义普遍性: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处处有矛盾B.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时时有矛盾特殊性:A.每一种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B.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C.每一个事物中的矛盾及其不同方面的地位都具有特殊性4 .两点论: 在工作、生活中,既要把握主要矛盾,又要注意次要矛盾;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要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5 .重点论:在工作、生活中要着重地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6 .质、量、度质:是指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7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8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9 .肯定、否定、扬弃的含义肯定: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既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既促使它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扬弃: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10 否定之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不仅包含肯定的否定,而且包含对否定的否定,既否定之否定11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否定要辩证的否定三个环节:矛盾的开始、展开和解决两度否定:矛盾的展开对开始的否定,以及矛盾的解决对矛盾展开的在否定第七章1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前提2 .现实的人的五个方面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B.由新的需要引起的再生产C.人类自身的生产D.社会关系E.人是有意识的人第八章1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含义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制度、设施以及思想体系,主要是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以及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经济基础:同生产力的一定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 .生产力的核心:劳动者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准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B.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分工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重要中间环节:A.分工和生产力相联结,具有生产力的属性B.分工和生产关系相联结,具有生产关系的属性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5 .上层建筑:A.政治上层建筑,指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以及相关联的方式,核心是国家B.观念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Hi'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是社会形态6 .阶级A.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它是特定时代生产方式的产物B.阶级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C.阶级又是一个政治范畴,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但是阶级一旦形成又必然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政治地位上有所表现7 .工人出卖的劳动力,工人不能独立完成某项劳动8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2 .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人的需要与自然的矛盾引起的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与具体劳动相结合,才能成为现实的存在,科学技术不是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4 .创新的含义生产要素的重新调配第十章1 .英雄史观的含义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唯心史观2 .群主史观的含义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唯物史观3 .群众路线的含义一切为了群主,一切依靠群主,从群主中来,到群众中去1 .文化的含义广义文化:指人所创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东西,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三种基本形态狭义文化: 指文化观念,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艺术、科学、哲学等直觉形态的文化2 .文化的概念是中性的,文明的概念是褒义的3 •唯物主义者不都会具有群众史观4 .文明的概念指文化的进步方面,特指人类文化活动都积极成果5 .文化的作用对人:A.对人的行为的规范B.对人的活动的调控c.对人的能力的培养D.对人的境界的提升对社会:A.为社会提供思想保证B.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C.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D.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6 .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划分标准A.是否具有科学性B.是否具有时代性C.是否具有创新性第十二章1 .认识活动:主体在观念上能到地把握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 .认识的基础是实践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4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认识的根本任务5 .认识的运动过程A.从实践到认识B.从认识到实践C.认识和运动的循环和发展6.人作为认识的主体是有意志的、有情感的、有认知能力的统一整体,人的知、情、意等各要素都对在观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起作用A. 〃知〃主要是指主体的理性思维等能力,属于人的理性因素B."情"和"意"主要是指情感和意志,被称为非理性因素7 .认识的思维方式A.归纳与演绎8 .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第十三章1.真理是一种认识2•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共同决定本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就在于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特点: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4.真理发展规律:A.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真理B.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真理C.在解放中发展真理5.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认识的根本任务第十四章1 ,价值的本质(对需要的满足)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直觉地掌握和占有客体,利用客体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主体对需要,以实现主体的目的2 .价值的基本特性:A.价值的主体性B.价值的相对性C.价值的客观性3 .价值的形态:A.物质价值,指客体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价值B.精神价值,指客体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C.交往价值,指客体满足人交往需要的价值4 .评价的含义: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观念活动,人们通过评价来揭示和把握价值5 .价值观点含义: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6 .价值观的作用:A.导向功能,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B.规范功能,价值观规定和约束着主体的行为和活动,协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C.凝聚功能,价值观是人的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等共同体的黏合剂D.激励功能,价值观不仅在理智方面个人以引导,而且能够激发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7 .价值观的内容:A价值原则,它是关于什么是价值,为什么有价值,以及价值秩序的基本观点B.价值规范,价值原则总是渗透在一定的价值规范中C.价值理想,它是人们所追求的、具有现实可能性和乎自己愿望的价值目标8 .价值观的社会功能A凝聚功能,价值观是人的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等共同体的黏合剂B.规范功能,价值观规定和约束着主体的行为和活动,协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9 .如何选择价值观A.坚持价值与真理的统一B.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C.坚持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第十五章1.社会发展A.社会发展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B.社会发展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社会发展是包含着价值理想的历史运动D.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2.人的发展A.内涵:人的素质的提高B.人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4•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条件A.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B.社会关系的合理建构C.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5启由: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6 .必然: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规律7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超出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求自由8 .为什么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是一致的:A.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8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更不是狭隘的利益集团C.要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必须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制度9 .人类解放的内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10 .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有重点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有重点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进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方方面面。

从它的开创者和继承者的熟悉功效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而由其后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硕和进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式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进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进展和转变成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主要组成部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大体理论、大体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大体理论、大体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进展,即在实践中不断进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体理论、大体观点、大体方式,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进展,并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进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式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查验真理和进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硕,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进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哲的最高尚的社会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4)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2)关于真理的哲理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三)唯物辩证法(辩证法)(1)关于联系的哲理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A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备五十个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备五十个知识点归纳
50、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些只是考研政治在复习的时候一个提纲,大家还是尽可能复习更多一点,以备后续考试获得高分。
12、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3、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4、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5、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6、规律及其客观性;
17、现象和本质;
18、必然性和偶然性;
19、原因和结果;
20、可能和现实;
2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2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1、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3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3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3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6、真理及其客观性;
3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38、价值;
39、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4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24、对立统一规律;
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2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
28、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9、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30、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
4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42、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
43、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44、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4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

马克思主 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

马克思主 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和指导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对其核心要点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唯物论的基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规律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臆断。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同时,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等。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这一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定信心,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 简要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 简要知识点总结

唯物论物质,运动,时空观,意识一、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上的物质—抽象的概念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必须置于实践中3、物质是一种可感觉的存在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

4、物质概念是建立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之上的5、物质概念的意义: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二、运动(状态)一般的变化,位置运动和思维运动,永恒无条件绝对,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和物质二者不可分割)相对静止(暂时稳定,相对平衡)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现形式:位置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事物处于量变状态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能更好的把握绝对运动/将不同事物的质进行区别开来4、反对两种观点: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三、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1、概念特性时间-一维性,不可逆性空间-广延性2、时空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和时空不可分割3、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四、意识1、起源问题是人类劳动的结果无机物的反应—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一个环节)--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二个环节)—类人猿的意识萌芽(第三个环节)*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3、意识的构成按内容:知(认识,知识)情(情感情绪)意(意志)意识对自身的意识程度:潜意识,显意识意识的指向性:对象意识,自我意识*4、意识的能动作用a能动的反映世界/能动的创造世界A认识客观事物B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C意识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E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b制约条件:客观规律/实践水平/条件手段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A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之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多样、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根本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倾向性,并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矛盾运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内在的客观规律。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 发展的倾向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事物发展。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是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主要包括矛盾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阐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之间会展开不同形式的斗争,发展历史推动着阶级矛盾的转化。

4.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决定认识的根本力量。

马哲知识重点总结(完整版)

马哲知识重点总结(完整版)

马哲知识重点总结(完整版)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组成。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5页。

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第2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22-23页。

1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关系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派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法的根本分歧?1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重中之重点第40页。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第40-41页。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页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意于同一性中。

(完整版)马哲原理总结

(完整版)马哲原理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是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2.哲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哲学具有对世界和人类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人类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的结果,人类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二、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科学。

2.价值和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揭示的哲学理论。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研究每一章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作者:————————————————————————————————日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哲学概述第1章哲学的内涵与外延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通常因惊讶而引发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中有时会触及这样或那样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之学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尚不足以成为哲学。

(哲学的体系性。

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2.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养料”。

哲学通过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来获得发展;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哲学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哲学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哲学性的思考。

通俗理解,即理性的生活。

第2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3.哲学上绕不开这个基本问题4.生活上也常常面临着这个基本问题二、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阴阳五行说2.西方哲人的回答(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唯心主义1.柏拉图的理念世界2.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第3章哲学与时代精神一、哲学与时代精神1.一切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与动员群众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特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1.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和失败,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思想基础: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1.科学的实践观,以实践为首要和基本观点;(……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上的统一;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第4章唯物论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1.物质的具体形态与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各管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超越了任何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人和认了社会的诞生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进化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此外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系统,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所构成。

(文化呢?)4.精神世界的物质性:即意识的本质是客观的二、物质是运功的1.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4.静止: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它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5.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三、运动是规律的1.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利用规律、普遍性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第5章认识论一、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意识的本质与作用(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而来的,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生物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再到意识。

(2)意识是劳动、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3.意识是人脑(独有)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

人脑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映(其他生物就没有对语言产生反映的了?那他们要语言干什么?)4.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意识的作用1.认识世界(1)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和文字,起到了重大作用2.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二、认识是能反作用于实践的(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把人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能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人们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人们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认识和客观事物任何一方都不能回答,只有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的实践才能回答。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达到检验目的。

(二)认识与真理1.真理及其特点(1)真理: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3)真理与谬误的相伴而行(4)真理的自我超越2.追求真理而非掌握真理(1)认识的反复性。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主体、基础、对象的无限性(3)认识的上升性。

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而非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第6章社会历史观一、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历史相比自然历史的主观性2.唯心史观的浅尝辄止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现象的总称。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时间上,性质上。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社会历史是人活动的结果。

人活动的前提是活着。

活着必须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来支撑。

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自然就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而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则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及其成果。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4.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所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二、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人们)创造了历史。

(而非动物,而非大人物。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支柱性,大人物的决定性也不能抹杀)力量。

3.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7章人生价值观一、价值与价值观(一)价值1.价值: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奉献社会,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4.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创造的价值,即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二)价值观1.价值观: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驱动、制约、导向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的判断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中走向成功唯物辩证法第8章联系观一、联系及其特点1.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客观性;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直接和间接、内部和外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现实和可能;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存在。

整体的状态、功能及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3)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理想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综合的思维方式。

第9章发展观一、发展及其特点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不平衡性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从旧事物的母体中产生,克服了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增添了不能为旧事物所容纳的积极因素,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新事物不可避免的存在缺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而且,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