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练习: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_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练习: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_word版含解析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论语·泰伯》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下列相关的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夏朝贵族直接从事农业生产B.夏朝已有了农业灌溉系统C.夏朝已建立了完备的井田制D.夏朝统治者大力推行分封制卑宫室”即轻视宫室的生活,“尽力乎沟洫”即大力兴修水利。

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诗经》载,西周时期“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由此可见当时()A.铁制农具已得到普及B.作物的品种已十分丰富C.人们已懂得变草为肥D.水利灌溉系统十分发达,并使这些杂草腐烂在地里,这样就有利于五谷杂粮的生长。

把杂草变成肥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这说明西周时期人们已懂得变草为肥,故选C项。

3.导学号34224000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经济结构的变化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这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变化,故选D项。

4.《无锡道中赋水车》中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了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龙骨水车(翻车)的工作情形。

灌溉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5.(2018福建莆田九中月考)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些农谚()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D.源于农民的无知“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谚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并不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故A项错误;农谚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故B项错误;农谚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经验,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哪种思想家倡导“仁”、“爱人”并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孟子B、孔子C、墨子D、老子2、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哪一项重要措施?A、推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筑长城3、秦汉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封建庄园经济B、土地私有制经济C、地主与农民联合经济D、国家土地所有制经济4、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明末农民起义的是()A、李自成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C、捻军起义D、白莲教起义5、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现象,下列哪个选项描述正确?A. 所有非洲国家都成为了殖民地B. 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划分势力范围,但并未完全控制所有地区C. 非洲人民普遍接受了殖民统治D. 殖民者主要通过和平谈判获得了非洲领土6、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A.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 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流C.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D. 导致了欧洲经济中心向地中海区域转移7、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的中英之间的冲突。

B.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C.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D. 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设立了领事馆。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了清朝统治。

B.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

D.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哪一项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避免武将割据局面而实施的军事措施?A、设立三省六部制B、推行科举制度C、收缴地方军队的兵权,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实施均田制 10、明朝加强皇权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汉农书《氾胜之书》中载:“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之,勿令有块以待时……”这里所说的耕作工具主要是( )解析:《汜胜之书》是对西汉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由所学知识可知,铁犁是西汉时主要的耕作工具,再结合材料可得出D项正确。

其他三项是夏商周时期的农具,且与材料不符。

答案:D2.(2015·南京高一期中考试)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由“水激轮转”“众筒”“绝胜人力”可知,该灌溉工具以水流带动转轮上的竹筒打水。

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的筒车,故答案为C项。

答案:C3.(2015·扬州高一期中考试)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耕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工具只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非仅仅限于简单的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B4耕作方式时间(天) 面积(担田)锄耕 1 1木牛 1 4牛耕 1 14A.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采用牛耕技术,耕作效率大为提高,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答案为C项。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做好练习题,巩固已学的知识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附答案)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C)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战国时期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外国商品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A、交子B、榷场C、瓦肆D、夜市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历史)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我国古代犁耕进入完善阶段的标志出现在( )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明清3.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

”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D.农产品种类多、销量大4.东汉时期,我国在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主要表现在()①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②发明了灌钢法③烧制出成熟的青瓷④制造出珍贵的青花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下列主张属于洋务派的应是()A.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B.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C. “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6.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强化了自然经济C.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7.“所谓现代化,首先是要改变社会本体,即小生产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结构系统,……这个社会结构机体的改变,光引进西方的科技、工艺和兴办实业,是不能成功的;光经济改革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有政治体制(上层建筑)和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改革并行来相辅相成,现代化才有可能。

”最早能够验证这一观点的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 D.洋务运动8.下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厂的两枚火花。

我们从这两枚火花中得到的最主要启示是()A.火花设计精美,印刷精良B.中国近代火柴业称雄世界C.爱国精神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9.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高一历史必修二含

高一历史必修二含

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i 卷选择题(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题 1.5 分,合计6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消除地上的杂草,燃烧作为肥料,而后就挖坑下种”。

这类耕作方式应当是()a、“以牛田”b、“刀耕火种”c、浇灌农业d 、精工细作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此后,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 、灵渠d 、芍陂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做作水排,铸为农器,使劲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浇灌b、制瓷c 、耕作d、冶铁4、以下我国古代穿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次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麻丝棉d、丝麻棉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以下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一定明码标价的是()a、秦朝b、汉代c 、唐朝d 、宋朝6、中国古代历朝多半重申“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记是( )a. 输华货物总值明显增添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落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 劳动力市场不停扩大8、切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b、倡始了洋务运动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d、以前是清末状元9、民国早期,中公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季,致使“短暂”的主要原由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培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约束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 、巴黎和会中外国交的失败10、中公民族工业遇到空前的洗劫合损坏是在()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期间11、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筒车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XXX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开展C.商业和城市的开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7、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都江堰的修建BXXX的开凿C坎儿井的修建D白渠的修建8、XXX审订的《诗经》中有“XXX之下,莫非XXX”的语句。

这反应出其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XXXC.屯田制D.授田制9、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体式格局渐渐产生并开展10、“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应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11、唐朝诗人XXX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XXX。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的封建王朝?
A. 唐朝
B. 清朝
C. 国民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B
2. 以下哪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A. 孔子
B. 居里夫人
C. 高尔基
D.
答案:A
3. 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 中国革命爆发
B. 五四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

答案:中国近代史包括了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建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2. 请解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五等爵位制度、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及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等。

三、论述题
请就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进行论述。

答案: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经历了社会风暴、政治变革和社会主义革命等阶段。

从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逐渐走向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随后,北洋政府的建立以及抗日
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代史迎来了新的篇章。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1、至今仍被奉为珍品的青花瓷主要出产于(徐浩)A、唐朝南方瓷器B、北宋五大名窑C、明朝宣德年间D、清朝乾隆年间2、下列我国古代丝绵麻三种丝织品消费比例的根本变化是在(徐浩)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下列时代,商业主要有官府控制的是(徐浩)①商朝②西周③春秋④战国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明清时期的“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这一说法中的“富室”是(徐浩)A.地主B.资本家C.商邦D.官僚5、辛亥革命后,促使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观动力是(徐浩)A.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 B.辛亥革命推动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有识之士为救国大力发展实业6、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徐浩)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的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C、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D、发展自由资本主义7、周杰伦唱的《青花瓷》的这种瓷器出自(解永娇)A、宋代景德镇的官窑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C、明代景德镇的官窑D、明代景德镇的民窑8、下列报刊不是创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韦慧)A、《新青年》B、《红色中国》C、《新华日报》D、《解放日报》9.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图一世界银行标志图二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图三欧元货币样本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10、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化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许天慧)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11、抗战胜利并未给民族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本原因在于(许天慧)A.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摧残B.美国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C.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残酷挤压D.国民政府反动的政治经济政策12、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张瑞梅)A、思想改造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C、发展生产D、生产方式的改造13、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的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刘朝光)A.举办公共工程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保护劳工权利14、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刘朝光)A.蒸汽机的改造和利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C.发电机的制造成功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15、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说法错误的是(刘晓东)A、前者时间早半个多世纪B、前者目的是宣扬国威C、两者航海的经济基础相同D、后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界市场能够形成,从根本上说是(刘晓东)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推动B、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C、新的通信手段的应用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7、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刘晓东)A.航运业B.采矿业C.冶铁业D.纺织业18、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刘晓东)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一对农村男女正举行文明婚礼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19、19世纪中前期,外国在华创办的著名报纸有(伏兆杰)①《中国丛报》②《万国公报》③《民报》④《申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0、1984年在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位于最北端的是(周艳)A、大连B、秦皇岛C、天津D、烟台2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电影主要反映的题材有(周艳)①工农生活②革命战争③科学幻想④武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下列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重新树立政府的社会信誉、争取社会承认的思想是(周艳)①制定公平经营章程②实行美元贬值③兴办公共工程④奖励农民压缩产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周艳)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1921年冬天,农民契科夫在完成固定粮食税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联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周艳)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25、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进入高一,许多同学对于历史的学习有种畏难情绪,感觉很吃力,对于必修二的历史考试更加是十分头疼,做份历史试题,看看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符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的是()①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②英、法、德、意等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二等、三等国家③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④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面是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表上述数据说明( )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务国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3. 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维持美元价格B.赚取更多英镑C.支持浮动汇率D.制造金融混乱4.关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确立,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我们要彻底否定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值得肯定C.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方向发展,值得肯定D.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值得肯定5.“在对输出和输入、有关输出或输入及输出入货物的国际支付转账所征收的关税和费用方面,在征收上述关税和费用的方法方面……缔约国对来自或运往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这段规定最有可能出自( )A.《布雷顿森林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文件》C.《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6.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相应空白处。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2、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3、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凡尔赛体系B.罗斯福新政C.法西斯体制D.斯大林模式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7、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8、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有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发展经济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④企业经营中推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世袭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度D. 分封制答案:B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科举制度C. 实行郡县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A. 考试内容的丰富B. 考试制度的规范化C. 考试范围的扩大D.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答案:B4.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A. 经济发展B. 文化交流C. 军事实力D. 所有上述方面答案:D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策?A. 推行科举制度B. 实行海禁政策C. 推行“摊丁入亩”政策D.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二、填空题1.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杨坚推行了________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均田制2.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________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答案:鼎盛3.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中央集权4.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了“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发动了________政变,结束了短暂的变法尝试。

答案:戊戌政变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的发展,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

2.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成就。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繁荣局面,主要成就包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及对外关系的拓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峰。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二参考答案2017.6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D。

2、A。

3.C 4.C。

5.C。

6.B。

7.C。

8.D。

9.B。

10、D二、非选择题1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12.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或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B。

2.C。

3.B。

4.A。

5.B。

6.B。

7.C。

8.B。

9.B。

10.D二、非选择题11.⑴丝。

还有麻、XXX。

⑵汉朝。

通过丝绸之路。

⑶变革:从丝变为棉。

缘故原由:丝织品太贵重,往往只为社会上层人士所采用;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人士穿着。

12.(1)成就: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汉代发明的水力鼓风装置——水排。

从汉代开始利用煤作燃料。

2)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也有利于开垦荒地,增加垦田面积。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选择题1.A。

2.A。

3.C4.D。

5.C。

6.D。

7.C8.B。

9.C。

10.A。

11.A 12.C二、非选择题13.(1)禁止沿街开设店肆,有专门的生意业务场所市;有专门的当局官员进行管理;市的生意业务举动有工夫限定。

2)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

3)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4)自汉到宋,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宋朝的商品经济比以前各朝有重大发展;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

1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D。

2.B3.B。

4.D。

5.B。

6.A。

7.C。

8.D。

9.B。

10.B。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试题说明】: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姓名 座号座号座号1、答卷前,考生先把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填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上。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不得使用铅笔和红笔。

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工整,考试完毕,只须交回答题卡。

4、本试卷分A B A B 两卷两卷两卷((理科学生只做A 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分钟;;文科学生A 卷和B 卷都要做卷都要做,,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钟.) )提示:以自信的心态去对待这次新的挑战,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认真对待,尽吾志而无悔。

提示:以自信的心态去对待这次新的挑战,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认真对待,尽吾志而无悔。

A 卷第Ⅰ部分(选择题,共30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品流通 ④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④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④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A . ①②③①②③B B.. ①②④①②④C C.. ①③④①③④D . ②③④②③④1.B 诗中反映的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一种封闭式经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不可能促进商品流通,故③不正确。

2.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 ))A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 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D 、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B 商殃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及答题卡)分值: 100分时量: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交纳赋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有严格的经营时间限制 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3、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礼器等青铜器铸造于A.原始社会 B.商周时代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4.18世纪中期,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5、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6、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A.汽车的发明 B.珍妮机的发明 C.飞机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7、推动工业革命开始和扩展的基本动力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C.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8、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9、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西部的开发10、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2、一位到中国访问的外国首相说:“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三十周年,是值得纪念的年份,能够在这样的一年举办奥运会,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崭新发展阶段,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

专题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是指在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形态,因此有杨宗濂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现象的存在,故答案为D项。

A项“开始松动”说法错误,排除;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设厂,是刺激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但不是推动购置地产的因素,排除C项。

2.A3.D【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棉纱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说明当时棉纺织业较多采用洋纱来织布,对中国的手工纺纱业造成冲击,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故答案为D项。

洋纱代替土纱导致纺与织的分离,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洋纱的大量进口导致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是织布业受到打击,排除B项;洋布代替土布导致耕与织的分离,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注意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时“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的含义。

“纺”与“织”的分离是指购买洋纱来织布,“织”与“耕”的分离是指购买洋布代替土布,家庭手工业不再从事纺织业的生产。

4.C【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是抗战前夕,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的大量进口和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C项正确。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排除A。

仅仅根据进出口量的数据无法得出当时国民经济结构的实际状况,因此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B。

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量下降,间接反映出轻工业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是在发展的,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进口增加”,运用所学知识可知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5.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体现了这一政策,故D选项正确;当时清政府是为了扩大税源,不是抵制列强资本输出,故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故B选项错误;清政府的目的是扩大税源,不是大力扶植民营企业,故C选项错误。

高一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A. 君主专制B. 土地私有C. 世袭制度D. 科举制度答案:B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朝?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韩愈答案:C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最早被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的制度?A. 科举制度B. 内阁制度C. 东厂制度D. 宰相制度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清朝的对外政策?A. 闭关锁国B. 朝贡贸易C. 互市贸易D. 鸦片战争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法律?A. 《唐律疏议》B. 《大清律例》C. 《宋刑统》D. 《拿破仑法典》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货币?A. 铜钱B. 银两C. 纸币D. 金币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A. 灌溉技术B. 轮作技术C. 铁犁牛耕D. 蒸汽机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A. 陶瓷业B. 纺织业C. 造船业D. 汽车制造业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商业?A. 丝绸之路B. 茶马古道C. 盐铁专营D. 国际贸易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李渊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_______对世界文化传播影响最大。

答案:印刷术4.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朱元璋5.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努尔哈赤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

答案:隋朝7.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_______被废除。

答案:清朝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9.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附有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附有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附有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家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3.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苏商和徽商 D.徽商和晋商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5.16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6.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广泛建立,它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终结 D.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7.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 ilippines)。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A.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B.尊重了当地的文化[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宗教色彩[来源8.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9.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萌”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最有可能是指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10.小李查资料时发现这样的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个小题,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以下能够反映中国古代较为先进的耕作方法的是A B C D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千藕其耘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代田法4.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公田的大量抛荒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商鞅变法5.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6.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

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7.“(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我国丝织业水平世界领先 B.齐国重视发展丝织业C.当时丝织业水平很高,品种丰富多彩 D.齐国的丝织品闻名全国8.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B.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C.直到清朝中期才出现大规模的手工工场 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9.以下有关明朝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B.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C.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D.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10.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繁荣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11.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12.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13.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B.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C.荷兰的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14.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1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 B.社会分工扩大C.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推动16.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A.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从此走向衰落C.中国从此向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D.清王朝成为历史的最后一个王朝17.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 B.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学习 D.建立了一支近代海军18.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其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设立商部积极推动工商业C.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19.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20.下图是民国初年印刷的四幅“火花”(火柴盒上的贴花)图案。

图案中准确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主要愿望有①发展民族工业②收回领土主权③实现国家强盛④征服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21. 1937 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这说明A.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2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A. 服饰的西化B. 洋货倾销中国C.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23. 据记载,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24.下面是《大公报》的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礼仪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后期25.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21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

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国以来系年要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

(6分)材料二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

”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4分)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3分),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6分)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

……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4分)(3)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

(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6分)28.(12分)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材抖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逆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送来,吊兄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怠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读图6、图7两幅图片信息材料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及小农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3分)(2)读材料二回答:图6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7反映的现象对图6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4分)(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1分)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1分)(4)用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3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座号高一历史答题纸二、非选择题:(答题要求:务必在答题框内答题,否则不予记分)题号 26题号27题号28【答案】选择题:1-10 BACCC CADCD 11-20 CABCD AACCA 21-25 CCBBC26.(1)历史信息:宋代海外贸易税收利润丰富;市舶收入已发展成为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宋朝统治者对市舶的重视日益加强;宋朝廷要求任用称职并长期任职于此、熟悉事务的市舶官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