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PPT完美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 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 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 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 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 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 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和文章主旨的关联性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机械的诗”与工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第7段“看着这些站 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第8段“在这样的 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以及第12段“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 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可知,工人劳作时昂首自如,内心也充满诗意,同 时,机械让工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展现出更为勃发的雄姿,所以二者是相互映衬的 关系。其次结合文本第5段“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以及第6段“在 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 向前进”可知,工人管理、操控、指挥这些机械,如果没有工人,这些机械就是一堆 没有灵魂也没有价值的废铁。所以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 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 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 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 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 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 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和文章主旨的关联性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机械的诗”与工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第7段“看着这些站 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第8段“在这样的 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以及第12段“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 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可知,工人劳作时昂首自如,内心也充满诗意,同 时,机械让工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展现出更为勃发的雄姿,所以二者是相互映衬的 关系。其次结合文本第5段“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以及第6段“在 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 向前进”可知,工人管理、操控、指挥这些机械,如果没有工人,这些机械就是一堆 没有灵魂也没有价值的废铁。所以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章阅读 PPT精品课件
(2009·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第1题。 耕作的诗人(节选) 张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 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作者的最本 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 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 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 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 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 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 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 无从谈起。
《考试大纲》关于本讲的内容要求为:理 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意。 所谓“文中”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指对 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语句 的上下文,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所谓“重要词语”,应该是对文章的表情 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或重点的指代性的, 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义的, 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字词。所谓 “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 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 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 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第一步,要理解词语的原意,因为词语的 语境义总是在原义的基础上或作引申,或 作比喻,或作移用。然后结合上下文揣摩 其特定含义。 第二步,弄清词语所在位置,理清与前后 文段句子的结构关系,注意总领、归结、 过渡、照应等结构上的作用。 第三步,回到词语在原文中的所在段落, 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一般说来:
3.题型稳中出新。 题型主要采用主观题或主、客观混合的形 式,以主观题型为主。从2009年的高考看, 除江西、北京等省市设置一道客观多选题 之外,其他大部分省市区都是主观题形式。 4.考查重点突出。 本考点与Ⅰ卷的科学类文本形成互补,侧 重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个性化、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等。
高考语文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 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 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 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 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 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 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 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情
照 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节 设 置
伏 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 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 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 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 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 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 托
指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情 节
铺 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 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 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设 置
突 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 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 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 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
人物描写 略
环境描写 略
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
”,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
情节设置
悬念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 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 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 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 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情
照 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节 设 置
伏 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 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 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 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 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 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 托
指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情 节
铺 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 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 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设 置
突 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 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 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 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
人物描写 略
环境描写 略
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
”,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
情节设置
悬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PPT32 (共12张PPT)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1 补救的办法,最平稳的,最容易做得到的,就 是在没有熟习古语和西洋语言以前,尽可能地不用 2 古语或欧化词汇,专用自己的族语去表达思想。不 过因为青年们都是好奇的,越是自己不很了解的东 3 西,越喜欢放在自己的文章里。他们都这样想:如 4 果做起文章来还用隔壁张老四的词汇,哪里能算得 文章?于是写起文章来,第一个念头就是怎样使文 章里的用语与自己所最熟悉的母语殊异,怎样能把 昨天在某古文里读过的典故,或在某杂志里看见的 5 新名词,嵌进文章里去。这样学生的作文,真可说 是走错了路了。 问:文中说“这样学生的作文,真可说是走错了 路了”,正确的路应该是怎样的? 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而不用自
富足的生活
没有自由没 有快乐
虽然富足,却没有自由,没有 快乐的,受到限制的生活。
例2.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 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 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地的香红,但不曾淋息荧 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 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 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雨中莲花 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 呈现的豪 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 艳而凄清 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心 的景象 瓣,而莲,当然也未曾向我展开它的灵魂。 (余光中《莲恋莲》) 问:第2自然段开头说:“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 画”,这里的“画”是指什么?
邻里乡情
家乡的山水草木
结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考复习现代文学作品阅读ppt
“正视事实”的“事实”指什么?
可以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描写人生的纵切面
“纵切面”指的是什么?
主人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一段生活
例3: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 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 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不错,他一 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 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 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 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 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 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 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 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 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上文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 ( )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考点解说 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很 难准确地把握文意。
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章的全局 ,
一般地说, 所谓“重要词语”指以下词语: ①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 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③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 ④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⑤有修辞的词语; ⑥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 ⑦概括性极强的词语; ⑧多义词语;
“此”指代—— A、说现代人的语言 B、 多选些文言文 C、反对写文言文 D 、用文言文写作
2.非代词的指代义: 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 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所不同的是前者的 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非代词的指代 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
可以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描写人生的纵切面
“纵切面”指的是什么?
主人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一段生活
例3: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 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 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不错,他一 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 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 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 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 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 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 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 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 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上文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 ( )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考点解说 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很 难准确地把握文意。
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章的全局 ,
一般地说, 所谓“重要词语”指以下词语: ①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 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③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 ④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⑤有修辞的词语; ⑥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 ⑦概括性极强的词语; ⑧多义词语;
“此”指代—— A、说现代人的语言 B、 多选些文言文 C、反对写文言文 D 、用文言文写作
2.非代词的指代义: 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 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所不同的是前者的 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非代词的指代 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PPT53 (共36张PPT)
《给“书虫”当夫 人》
(我)
运用拟物显示自己 对丈夫的亲昵与自 豪
要写“书虫”,重点是当夫人的感受。 为什么叫书虫?书虫如何?当书虫夫人的 体验感受是什么?
2.整体把握,脉络清晰。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 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 的把握。 例如07高考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总分总 的结构。开头两自然段写自己对大西北的总体感受,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的世界啊!”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忽 视了大西北的一种深深的惋惜、无奈、伤感。接着从四 方面写了大西北的特质,大西北环境恶劣、艰苦,但每 一个体生命都绽放生命的光彩:左公柳顽强不屈,民勤 人向命运抗争,枯死的胡杨林挺立不倒,戈壁石美丽生 辉。最后写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大西北深情的赞 美。掌握了这些思路后,我们就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 脉络,也有助于我们分析作品的主旨。
方法总结: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关注“标 题”
三:为何写
理清“思 路” 找“关键 句” 归纳“主旨”
1、关注“标题”
(1)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2)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我)
《总想为你唱支歌》
谁
赞美
赞美谁?赞美了什么? 为什么要赞美?(“唱支歌”)
书多、爱书、爱读书
形 象 ( 景)
古
海南
前无去路
险恶军州
虚写: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无去路
今
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 相偎相倚 细沙铺地 碧浪轻轻扑打 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
形 象 (物)
鸭脚 粟
古
老百姓的粮食(济饥饱)
今
喂牲畜的饲料(不很好)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ppt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PPT (共33张PPT)
11/33
复习指津
二、整体阅读
整体感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6.从意境入手。通常所说的意境是指作品中 表现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是散文的心,散文 的魂,一篇散文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意境上。 意境由“意”和“境”两个方面组成,它是 外在的境界——景、物、事,与作者心中的 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 情的高度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5/33
复习指津
一、答题前的知识准备
1.知道一些解题思路,了解一道题可从哪些方面来解 (3)答“对语句意义的理解”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来分层次分解难点,不妨分解为“由表及里 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 义”“作者的言外之意”等几个层面来答题。 (4)答“句子的作用”题时,可从结构、内容、主旨三方 面来思考。例如谈哲理句的作用,就要了解哲理句包括 两种:一种是引用的名句;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的哲理 句。前者往往是为佐证自己的观点,或引出问题。后者 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思想闪光点,一定要认 真体味,领会其深刻内涵。
9/33
复习指津
二、整体阅读
整体感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从关键句入手。前面说抓文眼,其实文眼也是课文的关 键句。另外,除了文眼之外,作品中还有大量的非常重要 的句子,这些句子负载着重要的信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作用。这些语句,常见的有:反映语境特点的“指示 语”;集中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标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景况的“情态语”;直接传达 主要信息的“主旨句”;反映文章层次关系的“过渡句”; 蕴含丰富内容、言词精辟的“警策语”;结构复杂,信息 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语言结构”;文中反复强调或暗示的 “关键语句”等。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句子,才 可以准确地把握文意要点。
复习指津
二、整体阅读
整体感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6.从意境入手。通常所说的意境是指作品中 表现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是散文的心,散文 的魂,一篇散文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意境上。 意境由“意”和“境”两个方面组成,它是 外在的境界——景、物、事,与作者心中的 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 情的高度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5/33
复习指津
一、答题前的知识准备
1.知道一些解题思路,了解一道题可从哪些方面来解 (3)答“对语句意义的理解”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来分层次分解难点,不妨分解为“由表及里 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 义”“作者的言外之意”等几个层面来答题。 (4)答“句子的作用”题时,可从结构、内容、主旨三方 面来思考。例如谈哲理句的作用,就要了解哲理句包括 两种:一种是引用的名句;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的哲理 句。前者往往是为佐证自己的观点,或引出问题。后者 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思想闪光点,一定要认 真体味,领会其深刻内涵。
9/33
复习指津
二、整体阅读
整体感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从关键句入手。前面说抓文眼,其实文眼也是课文的关 键句。另外,除了文眼之外,作品中还有大量的非常重要 的句子,这些句子负载着重要的信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作用。这些语句,常见的有:反映语境特点的“指示 语”;集中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标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景况的“情态语”;直接传达 主要信息的“主旨句”;反映文章层次关系的“过渡句”; 蕴含丰富内容、言词精辟的“警策语”;结构复杂,信息 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语言结构”;文中反复强调或暗示的 “关键语句”等。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句子,才 可以准确地把握文意要点。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ppt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淮安市楚州中学 金国春
教学目的: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境、语标、语法意 识,提高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语境、语标、语法意识在阅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主观想像代替原文的思维习惯的纠正。
导入:
《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文学类文 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 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 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 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 品。”
一、复习导航
1.命题特点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以散 文阅读为主,所选文段篇幅在一千字左右。语言亲和, 考生阅读起来没有语言障碍;品位高雅,具有丰富的 思想文化内涵;内容健康,表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查的文本一般设置4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有明确 的分工:
第1题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和部分字面内容的概括; 第2题是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梳理; 第3题是对作品主旨的把握; 第4题从作品结构、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作者观点态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是文学作品阅读测试的重点之一。
综合赏析题,固然考鉴赏能力,其他 试题也往往兼顾鉴赏。从鉴赏的重点来说, 一般包括谋篇布局的技巧——全文结构特 点和写作思路,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 修辞技巧等。
所谓“提高”,就是提高结合作品内 容和具体语境作具体分析的能力,而不是 泛泛而读的所谓能力。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吕氏春秋·本味》和 《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 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 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 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 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 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 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 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
文学类文本阅读
淮安市楚州中学 金国春
教学目的: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境、语标、语法意 识,提高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语境、语标、语法意识在阅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主观想像代替原文的思维习惯的纠正。
导入:
《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文学类文 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 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 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 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 品。”
一、复习导航
1.命题特点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以散 文阅读为主,所选文段篇幅在一千字左右。语言亲和, 考生阅读起来没有语言障碍;品位高雅,具有丰富的 思想文化内涵;内容健康,表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查的文本一般设置4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有明确 的分工:
第1题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和部分字面内容的概括; 第2题是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梳理; 第3题是对作品主旨的把握; 第4题从作品结构、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作者观点态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是文学作品阅读测试的重点之一。
综合赏析题,固然考鉴赏能力,其他 试题也往往兼顾鉴赏。从鉴赏的重点来说, 一般包括谋篇布局的技巧——全文结构特 点和写作思路,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 修辞技巧等。
所谓“提高”,就是提高结合作品内 容和具体语境作具体分析的能力,而不是 泛泛而读的所谓能力。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吕氏春秋·本味》和 《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 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 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 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 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 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 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 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课件(共80张PPT)精选全文
要善于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代 词、高度概括词、抽象意义词)
2、从句子的作用上去分析。
3、从特殊修辞格上去分析。
4、从原因上去分析。
表 表达方式:五种 达 技 巧 表现手法:三大类型 及 作 用 修辞手法:十大修辞
直抒胸臆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传情)
借事说理(抒情)
借古讽今
表
现 手 法
•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 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 美丑更加鲜明。
• 对偶 •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
把握材 料安排
文 特点
以……为中心(线索) 材料写作顺序
章 分析谋篇
结 布局,理
构 的
清文章结 构层次
文章是如何表现某一 中心主旨的
总分、并列、对比映衬、 层递
分
析
辨识 分析
结构
分析结构手法及作用 分析某一内容的用意
手法 分析某一内容之间的关系
一、把握材料安排特点
解题策略: 1.以……为中心(线索) 2.材料写作顺序,即:时间推移、 空间转换、时空对比、逻辑顺序(材料 性质、感情变化、感性到理性等)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把对象……
• 拟人
• ——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 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 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 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 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怎么理解重要的词语呢? 首先是要在原文中找到该词语。
然后结合上下文,根据该词语的词典意义, 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分析。
2、从句子的作用上去分析。
3、从特殊修辞格上去分析。
4、从原因上去分析。
表 表达方式:五种 达 技 巧 表现手法:三大类型 及 作 用 修辞手法:十大修辞
直抒胸臆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传情)
借事说理(抒情)
借古讽今
表
现 手 法
•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 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 美丑更加鲜明。
• 对偶 •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
把握材 料安排
文 特点
以……为中心(线索) 材料写作顺序
章 分析谋篇
结 布局,理
构 的
清文章结 构层次
文章是如何表现某一 中心主旨的
总分、并列、对比映衬、 层递
分
析
辨识 分析
结构
分析结构手法及作用 分析某一内容的用意
手法 分析某一内容之间的关系
一、把握材料安排特点
解题策略: 1.以……为中心(线索) 2.材料写作顺序,即:时间推移、 空间转换、时空对比、逻辑顺序(材料 性质、感情变化、感性到理性等)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把对象……
• 拟人
• ——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 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 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 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 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怎么理解重要的词语呢? 首先是要在原文中找到该词语。
然后结合上下文,根据该词语的词典意义, 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分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Ⅰ课件50张
• 3、设题上,选才的“文体特点”和“因文设题”会持续加强,因此平时要强化各种 文体的鲜明特点以及引导学生读懂情境,读透文本。
•现代文阅读Ⅱ
一、现代文阅读Ⅱ考试变化:
•1、体裁上依然以小说、散文为主,但是有淡化或者模糊文体界限的趋向。 如2018年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像散文的小说)、2020年全国卷三 《记忆里的光》(像小说的散文)
• ③《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强调试 题“优化情境 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 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真正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立 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 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学生必须拒绝侥幸心理,宏观把控文章,对重要概念的到位辨析、 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对观点的灵活迁移,读“活”文章。
• 《玻璃》(第113页) • 《母亲》(第116页) • 《塾师老汪》(第119页) • 《捡烂纸的老头》(第121页)
• ....
爱情悲喜剧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无题》(第201页) 《鞋》(第203页) 《安娜之死》(第206页) 《数学家的爱情》(第208页) ........
小说试题常考类型
特点题 作用题 环境 手法题
情节
情节概括 情节作用 叙事技巧
标题
含义 作用 哪个更合适
人物
概括人物形象 次要人物作用 概括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手法 探讨主人公是谁
主题
探讨主题 对作品个性化解读
语言
含义题 赏析题 语言风格
课外泛读
• 人性的善良
• 《天嚣》(第2页) • 《马兰花》(第4页) • 《蓑衣》(第7页) • 《奎爹》(第10页) • ...... • 《呼兰河传》(第60页)
•现代文阅读Ⅱ
一、现代文阅读Ⅱ考试变化:
•1、体裁上依然以小说、散文为主,但是有淡化或者模糊文体界限的趋向。 如2018年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像散文的小说)、2020年全国卷三 《记忆里的光》(像小说的散文)
• ③《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强调试 题“优化情境 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 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真正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立 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 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学生必须拒绝侥幸心理,宏观把控文章,对重要概念的到位辨析、 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对观点的灵活迁移,读“活”文章。
• 《玻璃》(第113页) • 《母亲》(第116页) • 《塾师老汪》(第119页) • 《捡烂纸的老头》(第121页)
• ....
爱情悲喜剧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无题》(第201页) 《鞋》(第203页) 《安娜之死》(第206页) 《数学家的爱情》(第208页) ........
小说试题常考类型
特点题 作用题 环境 手法题
情节
情节概括 情节作用 叙事技巧
标题
含义 作用 哪个更合适
人物
概括人物形象 次要人物作用 概括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手法 探讨主人公是谁
主题
探讨主题 对作品个性化解读
语言
含义题 赏析题 语言风格
课外泛读
• 人性的善良
• 《天嚣》(第2页) • 《马兰花》(第4页) • 《蓑衣》(第7页) • 《奎爹》(第10页) • ...... • 《呼兰河传》(第60页)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2 (共47张PPT)
爱雪写到热爱泥泞) 首先父亲需要我替他
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 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
2008年 要我”。请联系全文,简 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
述“父亲”为什么需要
“我”
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
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
年 份
题
目
参
考
答
案
作者为什么 说“我热爱这 2007的生 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 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 “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 国的含义。
2008 年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 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 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 结合作品, 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 请简要分析 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 “母亲”这一 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 人物形象 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 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 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高 考 散 文 阅 读 的 命 题 点
思想内容 方 面 结构方面
概括类 原因类 评析类 作用类 特点类 赏析类 含义类 特点类 赏析类 探究类 问答类 评析类
主要观点 思想感情
语言方面
手法方面
小 说 中 的 ΧΧΧ 是 一 个 怎 样 的 形 象
是一个
身份籍贯 相貌性格 兴趣爱好 能力专长 思想品质 生平事迹 地位影响
间接抒情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咏物抒情 (托物言志) 借事咏怀
作者借 × × ×× × × 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 点加以概括。
找 准 答 题 区 间 画 出 议 论 或 抒 情 句 关 键 词 整 合 、 转 换 用 肯 定 的 判 断 句 表 述
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 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
2008年 要我”。请联系全文,简 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
述“父亲”为什么需要
“我”
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
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
年 份
题
目
参
考
答
案
作者为什么 说“我热爱这 2007的生 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 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 “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 国的含义。
2008 年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 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 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 结合作品, 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 请简要分析 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 “母亲”这一 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 人物形象 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 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 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高 考 散 文 阅 读 的 命 题 点
思想内容 方 面 结构方面
概括类 原因类 评析类 作用类 特点类 赏析类 含义类 特点类 赏析类 探究类 问答类 评析类
主要观点 思想感情
语言方面
手法方面
小 说 中 的 ΧΧΧ 是 一 个 怎 样 的 形 象
是一个
身份籍贯 相貌性格 兴趣爱好 能力专长 思想品质 生平事迹 地位影响
间接抒情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咏物抒情 (托物言志) 借事咏怀
作者借 × × ×× × × 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 点加以概括。
找 准 答 题 区 间 画 出 议 论 或 抒 情 句 关 键 词 整 合 、 转 换 用 肯 定 的 判 断 句 表 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在上下文段的比较中,看作者 在该段中抒发了怎样独到的感受, 表达了什么新的见解;
二是作段内层次分析(有时还要作 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分析),归纳层 意,概括全段的内容要点。
如:《乡土情结》的第四段,作者先花不少笔 墨写百余年来许多人离井别乡、谋生异域的情 景,这是写一代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教学目的: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境、语标、语法意 识,提高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语境、语标、语法意识在阅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主观想像代替原文的思维习惯的纠正。
导入:
《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文学类文 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 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 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 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 品。”
这道题有几个问,每小题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
与原文内容有无对应的关系,命题者这样设计
有何用意。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几个隐含信息:
①看分值分配。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 何答题的一个重要暗示。
②看试题指向。一看答案思考范围的指向,二 看答案思考重心的指向,三看答案形成方式的 指向。
③看答题角度。正面还是反面,作者角度还是 他人角度,都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
(3)定位提取,查前找后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
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然后从这一语句往前
找或往后找,寻找答案时应注意“两点”:
①找准相关点,明确与题干相关的那些部位;
②找准选择点,进一步落实命题要求的相关语 句,思路上有一个由粗到精的过程,一个渐进 答案的过程。
从题干的指令中找到启发点和感受点,再
一、复习导航
1.命题特点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以散 文阅读为主,所选文段篇幅在一千字左右。语言亲和, 考生阅读起来没有语言障碍;品位高雅,具有丰富的 思想文化内涵;内容健康,表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查的文本一般设置4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有明确 的分工:
第1题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和部分字面内容的概括; 第2题是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梳理; 第3题是对作品主旨的把握; 第4题从作品结构、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作者观点态
读《长城》,你首先得关注“我”对 历史上的“长城”有何评价,对现实的 “长城”又是如何看待的,对未来的“长 城”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又持何种态度;
读《乡土情结》,你首先得关注作 者对乡土情结的赞美之情,关注作者对 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的 看法,关注作者是怎样把写个人对家乡 的眷恋、思念与对祖国的思念眷恋融为 一体的。
③造:自己创造,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 中找不到,需要自己根据原文题干的指令或文 章内容,找到启发和感受点,加以理解概括。 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探究型的题目。
二、文学散文阅读的要领
1.关注作品中的“自我”
有专家说,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 “个性”的文学。散文中的“我”,是真 实而独立的写作的主体。
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 化、心理体验等,都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
读这样的作品,首先要把握住“我”。
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 墓》,我们阅读它,首先要关注作者在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时,对托 尔斯泰的敬仰之情,对“远离尘嚣,孤零 地躺在树荫里”的托尔斯泰墓的赞扬之意, 以及作者的审美倾向;
从文章的相关部位区分主要信息和非主要信息,
进一步筛选主要信息,概括主要信息,找准答
题的突破口,达到能用自己的话来说。
(4)忠实原文,整合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 不要凭空去想。这是专家的提醒,也 是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要尽量用原文词句来表达,不可 凭印象胡编乱造;如果有些题目找不 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 结合上下文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 离“文”万里。
组织答案的方法有三种:
①摘: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或某一个 词,只要原原本本把它摘出来,按规定写进答 题处就可以了。
②转:即找出了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 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需要加以改造,整合 文中相关信息,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 些具体、形象化的语句,重新组合、表述,转 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句。
大凡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散文,在叙述 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它 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因此,阅读 时善于发现议论抒情的句子,并仔细揣摩, 对答题非常重要。
简单地说,通读全文,通过抓关键句, 快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是答好现 代文主观性阅读题的关键。
(2)审清题干,揣摩信息
在通读的基础上,先审清题干,浏览一下
又如:《乡土情结》的第四段,作者将“乡土情结” 上升到对民族向心力的高度来认识。这些都是作者的 独到之处,自然也是文章表达的重点。
我们说不少考生没有真正读懂文章,主要是指没
有真正读懂这样一些重点段。耐人寻味的是,新世纪
以来,凡在重点段落上出的题,往往是答得比较差的。
怎样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呢?
度等角度进行考查。
2.方法点拨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一般思路 为:
(1)通读全文,把握要点
一般而言,进入题目之前,必须 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快速浏览,摄取各 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 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 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 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画出各段中 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
这些,其实就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关注作品中的“自我”,就是关注作品 的主要内容,关注作品内容的核心。正 因为如此,所以作品中的“自我”往往 就是命题的重点所在。
2.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
所谓重点段,就是集中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者独到见解、独到
感受的段落。
如:《话说知音》的第三、四两段,集中表达了作者 由“知音”故事而引发的独到见解:知音越多越好, 应该求得更多的知音;艺术的追求应坚持不懈,经历 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
二是作段内层次分析(有时还要作 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分析),归纳层 意,概括全段的内容要点。
如:《乡土情结》的第四段,作者先花不少笔 墨写百余年来许多人离井别乡、谋生异域的情 景,这是写一代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教学目的: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境、语标、语法意 识,提高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语境、语标、语法意识在阅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主观想像代替原文的思维习惯的纠正。
导入:
《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文学类文 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 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 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 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 品。”
这道题有几个问,每小题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
与原文内容有无对应的关系,命题者这样设计
有何用意。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几个隐含信息:
①看分值分配。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 何答题的一个重要暗示。
②看试题指向。一看答案思考范围的指向,二 看答案思考重心的指向,三看答案形成方式的 指向。
③看答题角度。正面还是反面,作者角度还是 他人角度,都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
(3)定位提取,查前找后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
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然后从这一语句往前
找或往后找,寻找答案时应注意“两点”:
①找准相关点,明确与题干相关的那些部位;
②找准选择点,进一步落实命题要求的相关语 句,思路上有一个由粗到精的过程,一个渐进 答案的过程。
从题干的指令中找到启发点和感受点,再
一、复习导航
1.命题特点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以散 文阅读为主,所选文段篇幅在一千字左右。语言亲和, 考生阅读起来没有语言障碍;品位高雅,具有丰富的 思想文化内涵;内容健康,表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查的文本一般设置4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有明确 的分工:
第1题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和部分字面内容的概括; 第2题是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梳理; 第3题是对作品主旨的把握; 第4题从作品结构、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作者观点态
读《长城》,你首先得关注“我”对 历史上的“长城”有何评价,对现实的 “长城”又是如何看待的,对未来的“长 城”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又持何种态度;
读《乡土情结》,你首先得关注作 者对乡土情结的赞美之情,关注作者对 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的 看法,关注作者是怎样把写个人对家乡 的眷恋、思念与对祖国的思念眷恋融为 一体的。
③造:自己创造,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 中找不到,需要自己根据原文题干的指令或文 章内容,找到启发和感受点,加以理解概括。 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探究型的题目。
二、文学散文阅读的要领
1.关注作品中的“自我”
有专家说,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 “个性”的文学。散文中的“我”,是真 实而独立的写作的主体。
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 化、心理体验等,都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
读这样的作品,首先要把握住“我”。
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 墓》,我们阅读它,首先要关注作者在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时,对托 尔斯泰的敬仰之情,对“远离尘嚣,孤零 地躺在树荫里”的托尔斯泰墓的赞扬之意, 以及作者的审美倾向;
从文章的相关部位区分主要信息和非主要信息,
进一步筛选主要信息,概括主要信息,找准答
题的突破口,达到能用自己的话来说。
(4)忠实原文,整合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 不要凭空去想。这是专家的提醒,也 是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要尽量用原文词句来表达,不可 凭印象胡编乱造;如果有些题目找不 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 结合上下文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 离“文”万里。
组织答案的方法有三种:
①摘: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或某一个 词,只要原原本本把它摘出来,按规定写进答 题处就可以了。
②转:即找出了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 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需要加以改造,整合 文中相关信息,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 些具体、形象化的语句,重新组合、表述,转 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句。
大凡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散文,在叙述 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它 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因此,阅读 时善于发现议论抒情的句子,并仔细揣摩, 对答题非常重要。
简单地说,通读全文,通过抓关键句, 快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是答好现 代文主观性阅读题的关键。
(2)审清题干,揣摩信息
在通读的基础上,先审清题干,浏览一下
又如:《乡土情结》的第四段,作者将“乡土情结” 上升到对民族向心力的高度来认识。这些都是作者的 独到之处,自然也是文章表达的重点。
我们说不少考生没有真正读懂文章,主要是指没
有真正读懂这样一些重点段。耐人寻味的是,新世纪
以来,凡在重点段落上出的题,往往是答得比较差的。
怎样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呢?
度等角度进行考查。
2.方法点拨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一般思路 为:
(1)通读全文,把握要点
一般而言,进入题目之前,必须 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快速浏览,摄取各 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 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 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 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画出各段中 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
这些,其实就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关注作品中的“自我”,就是关注作品 的主要内容,关注作品内容的核心。正 因为如此,所以作品中的“自我”往往 就是命题的重点所在。
2.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
所谓重点段,就是集中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者独到见解、独到
感受的段落。
如:《话说知音》的第三、四两段,集中表达了作者 由“知音”故事而引发的独到见解:知音越多越好, 应该求得更多的知音;艺术的追求应坚持不懈,经历 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