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论文(通用)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论文(通用)摘要: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位置管理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服务质量。
位置管理中的位置更新和位置寻呼是其中的关键,低频率的位置区更新以及一次寻呼成功能降低信令开销,节省网络资源,优化网络配置。
而基于动态位置区的更新策略,可动态调整位置区的更新时刻,减轻网络负荷。
关键词:位置管理;位置更新;通信论文1、引言卫星通信与传统的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不可取代的。
首先,卫星通信系统通过空中卫星作为其中继站,对移动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转发,使得通信的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
其次,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只要是在卫星的波束覆盖区域内,所有的地球站以及移动终端都能利用这颗卫星进行机动灵活的相互间的具有多址联接性通信,并且卫星采用的是微波频段,其通信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最后,卫星通信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信的成本与距离无关,通信线路稳定,质量好。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中、低轨卫星系统路径损耗小,传播时延低,对用户终端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品质因素的值要求低,可支持手持机直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因此低轨通信卫星系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
移动性管理技术作为卫星移动通信的一项关键技术,关系到整个网络的性能。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小区容量不断的增加,用户接入的增加使得网络在处理终端移动性的信令开销和数据库的负荷也随着增加,良好的移动性管理策略可以大大的降低系统运行的负荷,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
移动性管理(mobilitymanagement)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位置管理移动性管理主要包括:位置管理和切换管理。
在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移动终端可以不受固定的点到点的限制而自由的移动,并且移动终端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随时随地的接入到通信系统中,亦能和网络时刻的建立链接,进行相关的业务功能。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优越性为移动性终端提供了动态服务,系统如何识别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为其保证正常的通信,成为移动通信的重要特征,这主要是通过位置管理来实现的。
2024年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论文
2024年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论文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起,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
从最初的模拟信号,到后来的数字信号,再到如今的4G、5G网络,每一步的跨越都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巨大进步。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一)模拟移动通信时代我国的移动通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主要以大哥大为代表。
虽然此时的通信质量并不稳定,覆盖范围也有限,但它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初步应用。
(二)数字移动通信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9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
这一时期的代表技术是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的引入,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和信号的稳定性,同时也扩大了覆盖范围。
(三)3G移动通信时代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迎来了3G时代。
3G技术相较于2G,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网络性能,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广泛。
此时,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四)4G与5G移动通信时代近年来,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移动通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4G技术提供了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而5G技术的出现,更是为我国的移动通信带来了新的飞跃。
5G网络具有超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极低的延迟和广泛的连接能力,将为实现万物互联、智能化社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政策推动政府在移动通信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频谱分配、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推动。
(二)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通信技术,又称通信工程(也作信息工程、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
那么这个专业的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篇一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配对模块的研发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42、列车定位系统安全性研究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三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较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17、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40、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措施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5g移动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5g移动网络技术论文范文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后4G时代的衍生产物,它的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5g网络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5g网络技术论文篇一:《试谈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摘要: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后4G时代的衍生产物,成为面向2020年所推崇的新一代智能型移动通信系统,其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
目前,以4G为典型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快速建设阶段,5G移动通信发展进入初级探究工序,相关技术要点、性能特征、网络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因此,明确5G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位内容成为当下的实践要务,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发展具备积极影响。
基于此,本文结合5G移动通信技术,论述基本发展现状及其关键要点,为其提供几点优化意见,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5G移动通信;5G关键技术;无线网络;云计算;D2D通信引言自网络技术正式进入应用阶段后,移动通信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倡导高性能、高效率的通信系统,早已成为社会公众积极追求的实践要务。
4G移动通信最早起源于2000年的中后期,面对无线技术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难以全面适应数据速率理论需求,而5G通信系统因2012欧盟所启动的METIS项目备受关注。
当前,开展5G移动通信网络研究活动显得尤为关键,便于稳定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性能[1]。
5G移动通信系统整合以往通信机制的便利优势,杜绝单一化的无线接入技术,基本传输速率可达10Gb/s,自身覆盖率相比其他通信系统更具实际效益,成为实际可行的融合网络,值得应用于实践研究。
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在3G/4G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背景下,5G移动通信技术因其独特的研发特征,成为通信行业的新一代改革内容,也是后4G时代通信技术高效发展的关键要务。
目前,5G需求及其频谱、技术要点研究工作正在稳定运行。
以“2018年完成IMT-2020标准、2020年确定5G 标准”为设定方案,这与“中国863计划”所涵盖的技术研究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为5G通信技术的优化发展提供了一定辅助条件[2]。
关键技术论文(5篇)
关键技术论文(5篇)关键技术论文(5篇)关键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4G移动通信;OFDM;MUD;IPv61引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能够满意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PFPLMTS系统标准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不同系统间的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供应话音及低速率数据业务,而且要供应广泛的多媒体业务。
依据ITU的标准,世界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己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有W-CDMA、CDMA2000、TD-CDMA以及我国提出的拥有自主学问产权的TD-SCDMA。
但3G 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支持较高的通信速率。
3G虽然标称能达到2Mbit/s的速率,但平均速率只能达到384kbit/s。
尽管目前3G增加型技术不断进展,但其传输速率还有差距。
不能供应动态范围多速率业务。
由于3G空中接口主流的三种体制WCDMA、cdma2000、TD-SCDMA所支持的核心网不具有统一的标准,难以供应具有多种QoS及性能的多速率业务。
不能真正实现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间的无缝漫游。
由于采纳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需要移动终端配置有相应不同的软、硬件模块,而3G 移动终端目前尚不能实现多业务环境的不同配置。
由于3G系统以上的局限性,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开头着手4G概念通信系统的讨论。
本文主要介绍4G概念通信的技术特点以及可能采纳的关键技术。
24G概念通信技术特点目前,业界专业人士对4G概念移动通信系统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a)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入网络中来;b)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c)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业务、应用和网络;d)可以实现特别先进的移动电子商务;e)新的技术可以特别简单地被引入到系统和业务中来。
依据以上描述,将来的4G系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1)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Mb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Mbit/s。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技术及其简介论文
浅析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及其简介【摘要】移动通信系统中需要应用到很多高新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分别是调制技术,多址技术以及组网技术。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技术;调制技术;多址技术;组网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中需要应用到很多高新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分别是调制技术、多址技术以及组网技术,下面我就来介绍下相应的技术。
调制技术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移动通信的智能化的发展,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数字通信系统,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调制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我们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为传输信号,而调制技术给了我们这种可能,目前的数字调制主要是针对psk,ask,fsk等等数字调制的改进以及综合。
调制技术在不同的定义下面有多种的分法,按照信号的调制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又可以按照载波来划分,按照载波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脉冲调制和连续波调制,脉冲调制又可以分为很多种,脉幅调制、脉宽调制、脉频调制、脉位调制、脉码调制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主要使用两种调制技术,分别为线性调制技术以及恒包络调制技术,线性调制技术主要分为qpsk,psk等等,线性调制技术保证了通信设备在频率变换放大以及发射过程中要保持线性。
为什么要要求保持线性呢?主要是保持线性的话可以得到很高的频谱利用率。
恒包络调制技术又可以称为连续相位调制,其中主要分为msk,gfsk,tfm,恒包络调制技术对放大设备的需求较小,但是相对线性调制技术来说,恒包络调制技术不能保证线性,所以不能获得很高的频谱利用率,但是恒包络技术对装备需求较低,价格较为低廉。
移动通信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通信容量,而提高频谱利用率是提高通信容量的最主要的措施,在移动通信发展的初期,世界各国都使用恒包络调制技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通信系统的发展,现在世界各国都花费了巨大的努力来研究线性调制技术,其中的佼佼者有美国的is-94和日本的pdc蜂窝系统,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由于cdma的各种方面的优越性,大家都在努力的研究。
5g通信技术的大学生论文
5g通信技术的大学生论文5G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5g通信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一:《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摘要:5G无线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
笔者在对5G无线通信技术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针对了5G无线通信系统的大规模MIMO 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和全双工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5G无线通信大规模MIMO 技术全双工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引言: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今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由于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使得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量极具增长。
可以预测到,移动通信网络将在2020年增长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连接数,众多的用户接入以及很低的营运成本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
因此,对5G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鉴于此,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5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5G无线通信系统概述5G无线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其覆盖性能、传输时延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间有效的结合将贵构成一个全新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促进其进一步扩展。
当前国内外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深入时期,如2013年欧盟建立的5G研研发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中国和韩国共同建立的5G技术论坛以及我国的813计划研发工程的启动。
由此可以看出5G无线通信是移动互联网在外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将对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当前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业务大多都是通过无线传播的方式进行,而5G技术对这种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早期的模拟通信到如今的 5G 技术,移动通信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采用的是模拟信号传输,主要用于语音通话。
但由于其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很快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所取代。
2G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3G 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观看视频等。
然而,3G 的传输速度仍然不能满足一些高带宽需求的应用,如高清视频直播。
为了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的性能,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闪亮登场。
4G 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容量。
这使得在线游戏、高清视频通话等应用得以广泛普及。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高清视频会议,与远方的朋友进行流畅的交流,或者在移动设备上观看高清电影,享受优质的娱乐体验。
而如今,5G 技术正引领着移动通信的新潮流。
5G 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在连接密度、时延、可靠性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5G 技术的超低时延使得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成为可能。
在远程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 5G 网络实时操控机械臂进行手术,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治疗。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借助 5G 网络快速获取路况信息,做出更安全、更智能的决策。
5G 技术还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工厂中的设备可以通过 5G 网络实现高速、稳定的连接,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频谱资源的有限性是制约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
优秀论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分析与研究
优秀论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分析与研究优秀论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分析与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分析与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IV第一章绪论 11.1 移动通信系统 11.1.1 移动通信特点 11.1.2 移动通信工作方式 1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21.2.1 全球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2 1.2.2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3 1.3 切换技术的发展 4第二章切换技术 62.1 切换的定义及分类 62.2 切换的原因 72.3 切换的控制方式 8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 9 3.1 CDMA系统中的切换 93.1.1 CDMA系统概述 93.1.2 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 10 3.1.3 CDMA系统中的硬切换 13 3.2 GSM系统中的切换 15 3.2.1 GSM系统概述 153.2.2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16 3.2.3 GSM切换 173.3 WCDMA系统中的切换 19 3.3.1 WCDMA系统概述 19 3.3.2 WCDMA中的切换19 3.3.3 WCDMA中的软切换 23 第四章中国3G的切换 264.1 3G的简述 264.2 中国3G的发展驱动力 27 4.3 我国TD-SCDMA的切换过程 28 4.4 我国TD-SCDMA系统接力切换性能简要分析 31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33主要参考文献 35致谢 36摘要自从移动通信领域中引入的蜂窝概念,切换技术就开始出现,并成为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切换技术是蜂窝系统所独有的功能,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它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当移动台的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通过切换移动台保持与基站的通信。
切换从本质上说是为了实现移动环境中数据业务的小区间连续覆盖而存在的,从现象上来看是把接入点从一个区换到另一个区。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高速的数据传输,从短信交流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主要基于模拟信号,实现了基本的语音通话功能。
然而,由于其频谱利用率低、容量有限,很快就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所取代。
2G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随着人们对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3G 网络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观看视频等。
它的数据传输速率有了显著提升,为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带来了更高速、更稳定的数据连接。
4G 网络能够支持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等高带宽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视频通话、观看高清电影、参与在线直播等。
如今,我们正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时代。
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点,将为众多领域带来创新和变革。
在医疗领域,5G 支持远程手术、远程诊断等应用,使医疗资源能够更广泛地覆盖;在工业领域,5G 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了工厂设备的智能化连接和控制;在交通领域,5G 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在于无线通信原理和网络架构。
无线通信依靠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信号,而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
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合理分配频段资源,以避免干扰和提高频谱利用率。
网络架构方面,从传统的蜂窝网络到现在的分布式网络架构,不断演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在移动通信中,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关键环节。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衰减、多径效应、干扰等。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目前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是应2020年后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而生的,店铺整理了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篇一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通信技术方面的技术变革,更是站在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变革行列的前茅。
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目前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是应2020年后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而生的,目前该技术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本文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展开分析,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优点及发展趋势做简要介绍,希望能给当今移动技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优点发展趋势5G(fif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电话系统,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延伸。
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标准制定组织或者电信公司的公开规格,也没有在任何官方文件中有所涉及,即该技术尚未有具体的标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技术领域的期望越来越高,5G移动通信技术,势必得到飞速的发展。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1G)通信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提出,历经十年的发展问世,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因此具有速度低、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业务量小的特点及不足。
第二代(2G)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该技术通过采用更密集的技术结构以及引用智能技术等,较1G技术有所进步,但依然不能真正满足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
第三代(3G)通信技术的问世,通过应用智能信号等处理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前两代技术无法提供的移动宽带服务,但该技术中频谱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依然有大量宝贵的频谱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3G技术同样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
第四代(4G)通信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其视频图像传输的效果可以媲美高清晰电视;拥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及灵活的计费方式等,具有前三代无可比拟的先进性。
移动通信小论文
4G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论文题目4G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姓名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学号 2011115126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4G的相关概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4G技术的运用现状;对4G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得出4G技术在不同地方的运用优势,同时也给出了存在的一些缺点;并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的支持介绍了4G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可以看出4G技术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4G通信技术;核心技术;应用前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的不断的提升,是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只有不断开放,不断的在我们原有的技术上改革,不断的尝试,这样我们才不会不断的进步。
就如4G 来看,作为一项新兴技术,CDMA、CDMA2000正迅速风靡全球并已占据18%的无线市场。
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户已超过2.56亿,遍布70个国家的156家运营已商经商用3G CDMA业务。
包含高通授权LICENSE的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内全球有数十家OEM厂商推出EVDO移动智能终端。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因此有理由期待这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另一方面,4G也因为其拥有的超高数据传输速度,被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誉为机器之间当之无愧的“高速对话”。
是根据欧洲标准而确定的频率范围在900~1800MHz之间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频率为1800MHz的系统也被美国采纳。
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
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
GSM数字网也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
不过它能提供的数据传输率仅为9.6kbit/s,和用固定电话拨号上网的速度相当,而当时的internet几乎只提供纯文本的信息。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管理资料]
浅析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二级学院:应用电子系专业班级:通信3070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摘要在21世纪,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向着高数据率、高度移动性和大范围覆盖方向发展。
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4G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
关键词:4G移动通信,OFDM技术,智能天线,ITU目录引言 (1)第一章4G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 (1)第二章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2)(一)4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2)(二)4G移动通信系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1. 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2. 实现真正的无缝漫游 (2)3. 高度智能化的网络 (2)第三章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一)OFDM技术 (3)(二)软件无线电技术 (3)(三)智能天线(SA) (3)(四)MIMO技术 (4)(五)全IP技术 (4)第四章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进程 (4)标准化组织对于4G的技术研究情况 (5)结束语 (7)参考文献 (7)引言在移动通信领域,每10年就发生一次革命性变化。
80年代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和90年代的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话音业务和支持电路交换类型的业务,这两代系统的空中接口速率只有几百kbit/s。
将在21世纪初投入使用的3G系统IMT-2000在室内环境下能提供2Mbit/s的速率,在车载情况下速率至少为144kbit/s。
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
当今移动通信系统正向高数据率、高度移动性和大范围覆盖方向发展。
尽管3G系统标准比现有无线技术更强大,但也将面临竞争和标准不兼容等问题。
5g论文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摘要:最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发展到4G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也逐步完成,本论文主要从不同方面阐述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希望为研究移动通信技术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5G)是面向2020年移动通信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超低的功耗,在传输速率、资源利用、无线覆盖性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将比4G有显著提升。
1.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是5G移动通信的主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各种新兴业务的基础性业务平台,现有固定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无线方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及后台服务的广泛应用将对5G移动通信系统提出更高的传输质量与系统容量要求.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发展目标将是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衔接,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无所不在的基础性业务能力.按照目前业界的初步估计,包括5G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倍左右;(3)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5G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如下特点.(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2我国5G移动通信推进及研发进程5G移动通信发展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技术竞争的开始.及早布局、构造开放式研发环境,力争在未来5G技术与商业竞争中的获得领先优势,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2013年初,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面向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明确5G发展远景、业务、频谱与技术需求,研究5G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及使能技术,形成5G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积极融入国际5G发展进程,为2015年之后全面参与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在推动LTE产业化的同时,开展了LTE的后续演进与无线新技术的研究,力争在5G国际标准化的候选技术上产生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布局5G关键技术的研究做了起步的工作.国家973计划也部署了移动网络体系创新的研究课题。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简单语音通话到如今的高速数据传输、多媒体应用和智能连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持续增长,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仅能支持语音通话。
20 世纪 90 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引入了数字信号,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服务。
21 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出现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等。
随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支持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等丰富的应用。
三、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目前,4G 移动通信技术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4G 网络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日常的通信和娱乐需求。
在应用方面,4G 技术使得移动支付、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随着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兴起,4G技术在某些方面逐渐显露出局限性。
例如,对于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连接,4G 网络的容量和能耗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对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高带宽、低延迟的应用,4G 网络的性能也有待提升。
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一)5G 技术的普及与应用5G 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显著优势。
5G 网络的峰值速率可达 20Gbps,比 4G 网络快数十倍。
低延迟特性使得 5G 能够支持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
大容量连接则为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G 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在工业领域,5G 可以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交通领域,5G 助力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医疗领域,5G 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区。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2G到如今的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本文将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1G时代。
1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模拟信号的传输,通信质量较差,且容量有限。
然而,1G时代的出现为后续的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G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数字通信的时代开始。
2G时代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通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2G时代还引入了短信功能,为人们的日常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进入21世纪,3G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3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不仅具备了更高的通信速度,还支持了更多的应用,如视频通话、移动互联网等。
3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4G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4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具备了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使得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应用成为可能。
4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如今,5G时代已经来临。
5G技术的到来将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5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
5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首先是通信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语音通话、短信传输等。
这种便利的通信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其次是互联网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现实。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浏览资讯、购物、社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姓名年级专业学号2011年6 月12日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
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
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
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
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
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
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
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Liu Zhihu S100131051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1.引言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
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
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
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
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
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
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
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
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
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知移动站要求数据传输的的信息,如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和编码方案(MSC)等级,以及跟HARQ相关的信息。
如下图1所示。
图1. 资源分配信息和数据分组的传输控制消息大都是通过使用一个非常健壮和固定的MCS来传输。
所以,尽管用于资源分配的信息很短,但是大量的无线时频资源可能需要它来传输。
也就是说,当有很多用户同时请求小规模的分组服务,如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oIP),这些资源的传输可能造成严重的信令开销。
在HSDPA系统中,为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定义了一个单一的方案,也就是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基站(BS)使用HS-SCCH来告知MS关于数据分组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如关于MCS等级和HARQ的信息。
HS-SCCH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并且它假设每帧的用户数不大。
通过对比,在移动WiMAX 系统中,为了支持多媒体业务,如VoIP和视频点播以及互联网数据业务,各种关于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都已经定义。
在移动WiMAX系统中,这些资源分配信息被叫做MAP信息。
一个标准的MAP包含资源分区信息(如资源位置和大小)和那些资源使用的MCS等级。
它还包含主要的MAP信息,如正交频分复用副载波置换方法。
所以,只要使用了标准的MAP,每一个MS就一定要接收并努力解码所有资源,然后在检查了MAC帧头的ID后,决定是否应该接收该分组。
由于一个MS需要在由多个分组链接成的信号序列中找到自己的分组,所以标准的MAP方案造成了处理开销。
在一些系统中,有必要对每个用户传输HARQ信息,如一个HARQ序列号。
标准MAP方案在这些系统中也存在不足。
一个支持HARQ 的MAP信息指示资源位置,MCS等级和HARQ信息,并以每个用户为基础进行传输。
所以,当在每帧中传送大量小规模的分组,如VoIP分组时,需要大量的MAP信息,这造成的开销是可观的。
考虑到这个问题,IEEE802.16e系统定义了减小长度的MAP,如压缩MAP和紧凑MAP。
然而,尽管减小了信令信息的大小,但由于这些信息是用最低等级的MCS来传输的,尽管信息很短,也需要大量的无线资源,所以这个问题任然存在。
研究显示,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导致了30%-50%的信令开销,尽管在一些使用小的分组的业务,如VoIP中提供了压缩MAP。
在设计现实系统时,考虑到这个信令开销至关重要。
然而,尽管如此,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很少。
一种能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信令开销的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的方法是使用合理的AMC。
这种方法已经普遍应用于数据分组的传输以及信令信息本身。
AMC是最近无线通信系统中最有用和被验证了的技术之一。
使用AMC的Sub-DL-UL MAP在IEEE802.16e标准中作了定义。
Sub-DL-UL MAP信息与支持HARQ并使用AMC传输的MAP信息指示相同的信息。
这些使用ANC的Sub-DL-UL MAP信息将MAP开销减少到小于20%,尽管在一个帧中包含多个用户(如20个下行链路用户和20个上行链路用户)。
然而,为了不超过特定的概率阈值,即在传输数据分组时将有错误产生,一定要非常小心的使用该MAP AMC。
所以,有必要对在资源分配信息中使用AMC对系统性能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个使用AMC来传输41个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性能。
2.带有截短LARQ的数据业务的资源分配信息的AMC传输在这部分,我们检验用于资源分配控制消息的AMC在支持带有截短LARQ 的数据业务的系统中的应用。
除此之外,我们分析了它的分组错误率(PER)和频谱效率,以显示基于AMC的资源分配信息传输增加了系统吞吐量,并满足分组丢失的门限概率。
2.1系统模型图2. 创建一个带有截短LARQ或HARQ的支持数据业务的系统模型我们考虑的系统模型如下图2所示。
将AMC用于支持带有截短LARQ的数据业务资源分配控制消息中,使其通过独立同分布的分组衰落信道。
为了应用AMC ,需要获取资源分配信息,如MCS 等级和资源位置。
所以,将AMC 用于控制消息,我们需要为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获取资源分配信息。
一般说来,用于数据分组的资源分配信息随着数据信号序列或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用于控制消息的信息能够使用比数据分组少的资源进行传输,因为它只受到用于传输控制消息的MCS 的等级数的影响。
对于一个分析性的易处理的模型,我们作出以下假设:1)我们使用一个分组衰落的信道。
在每一帧期间这个信道是时不变的,并且允许独立的逐帧变化。
这种慢变化对于衰落信道是合理的。
我们我们对接收信噪比(SNR,,γ)分布使用一个大致的Nakagami-m 模型。
换句话说,信噪比SNR 是独立同分布的,服从一个γ的概率密度函数。
表示如下:1()()exp()()m m m f m mγγγγγγ--=-Γ (1)这里γ是平均接收信噪比(SNR ),10()m t m t e dt ∞--Γ=⎰,和(12)m m ≥是Nakagami 衰落参数。
21,(1)1)m m K K ==++,和m =∞模型的Rayleigh 衰落,带有参数K 的Rician 衰落和无衰落。
2)我们使用了八个等级的MCS ,如下表1所示。
表1.MCSs[7](用于带有母码生成多项式的卷积信道编码,g=[133,171])3)这个近似的PER ()ρ(分组错误率)模型对应于每一MCS 等级的性能下:()min{1,exp()}n n n a g ργγ≈-,,1,0exp(),th n nn th n if a g if γγγγγ<<⎧⎪=⎨-≥⎪⎩ (2)总的说来,考虑到信道编码和调制,PER 的性能是不能数学处理的。
然而,这个近似的模型使得每一个MCS 等级的PER 性能可进行数学处理。
4)MSs 将下行链路信道信息反馈给BS 。
一个BS 可以将AMC 应用于控制消息和基于这些信息的数据业务。
这一信道反馈可能造成一些和上行链路开销,但是将AMC 用于控制消息与仅仅将AMC 用于数据业务相比,不会造成任何的信道反馈开销。
这里,我们假设信道估计是完好的。
2.2 应用于带有截短LARQ 的数据业务资源分配消息的AMC 设计。
在支持AMC 和截短LAEQ 的系统中,考虑到重传,目标PER 应该是多少的决定,使对MCS 等级的选择更加苛刻,这也改进了频谱效率。
当最大允许重传的次数是,max r N ,并且每一次传输的目标错误概率是t P (因为剩余PER ,即,m a x r N 次重传之后的分组错误概率应该不超过允许的分组丢失概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max 1r N tloss P P +≤ (3)这里,loss P 是数据分组的分组丢失门限概率,也就是说,也就是要求的最大剩余PER 。
当控制信息和数据分组的真实PER 值分别为c ρ和d ρ时,数据分组的最终PER 值如下:,,,(1)(1)d c c d t c t c t d P P P ρρρρρ=+-≤+-,max 11r N t lossP P +=≤ (4)这里,,()t c c P ρ≥和,()t d d P ρ≥分别是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的目标错误概率。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t c P 和,t d P 的关系如下:,,,1t t d t c t dP P P P -=- or,,,1t t c t d t cP P P P -=- (5)图3 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的MCS 等级的选择从图3中这些,t c P 和,t d P ,我们可以决定对于每个MCS 等级的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的边界SNR 值如下:0,0,,,,,,,,,1,1,0011ln ln c d n c n d n c n d n c t cn d t dM c M d a a g P g P γγγγγγ++⎧⎧==⎪⎪⎪⎪==⎨⎨⎪⎪⎪⎪=∞=∞⎩⎩ (6)这里,n=1,2,…,M ,并且注脚’c ’和’d ’分别表示控制消息和数据分组。